浅尝由之 发表于 2017-9-3 13:01:38

本帖最后由 浅尝由之 于 2017-9-3 13:22 编辑

梅23-浅尝由之
二回第四讲作业:
6、秋菊(七律)
平起平收,押东韵。
千枝万树吐青葱,
烈日蒸腾菡萏红。
一袭白衣如约至,
半山金甲与霜同。
弹丝钩取清秋月,
织绣芳随满岭风。
也伴落黄归故土,
唤来飞雪覆香丛。



清幽@ 发表于 2017-9-3 13:01:58

本帖最后由 清幽@ 于 2017-9-5 10:02 编辑

古典诗十期第四讲作业
梅20-清扬

1.简述五言七言的音节划分
答:a.五言通常是“二三”式,即分上二字下三字两个较大的单位。
从意义上看:
上“二”有时可分为“一 一”,
下“三”常可分为“二一”或“一二”。
b.七言通常是“四三”式,即分为上四字下三字两个较大单位。上“四”往往又可分为“二二”“三一”。

2.划分一下下面这首诗音节
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
宋之问
2.划分一下下面这首诗音节
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
宋之问
香阁/临/清汉,丹梯/隐/翠微。
林篁/天际/密,人世/谷中/违。
苔石/衔仙/洞,莲舟/泊钓/矶。
山云/浮/栋起,江雨/入/庭飞。
信美/虽/南国,严程/限/北归。
幽寻/不/可再,留步/惜/芳菲。


3.对偶和对仗的区别
答:答: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对仗亦称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对偶要求比较宽松,词中用的居多。
对仗对词性的要求更工整严格。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4对仗有几种变格,简述一下

a.第一种变格叫丝绦格:
采用 首联,颈联,颔联三联对仗,古人称之为’“前三对格”又称为 “垂绦格”。

b.第二种变格叫,垂绦变格:
全诗只是首联对,其余不对,古人称为 “垂绦变格”诗篇结构好像上面整齐下面松散的丝绦。

c.第三种变格叫偷春格:
首联颈联对,而颔联不对。

d.第四种是 雀屏格:
首联颔联不对,颈联尾联对仗,诗句就如孔雀开屏的样子。

e.第五种,雀屏变格:
颔联,颈联,尾联 对仗,古人称之为,“后三对格”也称“雀屏变格”

f.第六种变格 叫蜂腰格:
整首诗只有颈联一处对仗,被称为 “蜂腰格”。

g.第七种 是扇面格:
指的是隔行对仗,犹如摺扇一般,扇骨与扇骨之间是相隔的。

5.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标出这首诗对仗的联,韵字,入声字

对仗的联:颈联,颔联
韵字:哀,回,来,台,怀
入声字有:白,不,百,独,浊

6.选做题以菊为题写一首诗的流水对,或对偶句
要求用韵一东,平起平收,做此题者以上5题可免做

【七言律诗】《咏菊》
   梅-20    清扬
寒烟衰草断残红,小院秋深数菊丛。
霜打金身翻馥郁,露欺翠叶复茏葱。
不和粉艳争春雨,偏与青松迎朔风。
我慕仙姿轻踏月,冷香雅韵入怀中。

风流岁月 发表于 2017-9-3 18:17:33

古典文学院第四讲作业
梅~31紫藤梦影

1、五言通常是“二三”式,即分上二字下三字两个较大的单位。从意义上看,上“二”有时可分为“一 一”,下“三”常可分为“二一”或“一二”。因此,五言句式有多种。

七言通常是“四三”式,即分为上四字下三字两个较大单位。上“四”往往又可分为“二二”“三一”。下“三”如同五言,往往又可分为“二一”、“一二”。所以,七言句式更多。
2划分一下下面这首诗音节
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
宋之问
香阁/临/清汉,丹梯/隐/翠微。
林篁/天际密,人世/谷中违。
苔石/衔/仙洞,莲舟/泊/钓矶。
山云/浮/栋起,江雨/入/庭飞。
信美/虽南国,严程/限北归。
幽寻/不可再,留步/惜芳菲。

3对偶和对仗的区别
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4对仗有几种变格,简述一下
第一种变格叫丝绦格
这种变格,采用 首联,颈联,颔联三联对仗,古人称之为’“前三对格”又称为 “垂绦格”。第二种变格叫,垂绦变格
全诗只是首联对,其余不对,古人称为 “垂绦变格”诗篇结构好像上面整齐下面松散的丝绦。第三种变格叫偷春格
这种格式是
首联颈联对,而颔联不对
第四种是 雀屏格
首联颔联不对,颈联尾联对仗,诗句就如孔雀开屏的样子
第五种,雀屏变格
颔联,颈联,尾联 对仗,古人称之为,“后三对格”也称“雀屏变格”
第六种变格 叫蜂腰格
整首诗只有颈联一处对仗,被称为 “蜂腰格”
原本是 腰部颔联颈联对仗
但这种格式只是颈联对,颔联不对
如同瘦了腰,
因此叫蜂腰格第七种 是扇面格
这种对仗的形式,在很多词谱里经常能遇到
所谓扇对,指的是隔行对仗,犹如摺扇一般,扇骨与扇骨之间是相隔的,

5找出下列诗中对仗句,韵字和入声字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哀,回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韵)(对仗)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台韵)(对仗)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杯韵)
入声字(急,啸,渚,白,落木,不,作客,百,独,苦,鬓,浊)

6《菊》

(一东)
文/紫藤梦影
蕊黄香冷映霞中,九月篱笆与树同。
品德清馨遮不住,何须抱节把名红。

思念东北 发表于 2017-9-4 22:52:31

1.简述五言七言的音节划分
答:a.五言通常是“二三”式,即分上二字下三字两个较大的单位。
从意义上看:
上“二”有时可分为“一 一”,
下“三”常可分为“二一”或“一二”。
b.七言通常是“四三”式,即分为上四字下三字两个较大单位。上“四”往往又可分为“二二”“三一”。

2.划分一下下面这首诗音节
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
宋之问
2.划分一下下面这首诗音节
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
宋之问
香阁/临/清汉,丹梯/隐/翠微。
林篁/天际/密,人世/谷中/违。
苔石/衔仙/洞,莲舟/泊钓/矶。
山云/浮/栋起,江雨/入/庭飞。
信美/虽南国,严程/限北归。
幽寻/不可再,留步/惜芳菲。


3.对偶和对仗的区别
答:答: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对仗亦称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对偶要求比较宽松,词中用的居多。
对仗对词性的要求更工整严格。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4对仗有几种变格,简述一下

a.第一种变格叫丝绦格:
采用 首联,颈联,颔联三联对仗,古人称之为’“前三对格”又称为 “垂绦格”。

b.第二种变格叫,垂绦变格:
全诗只是首联对,其余不对,古人称为 “垂绦变格”诗篇结构好像上面整齐下面松散的丝绦。

c.第三种变格叫偷春格:
首联颈联对,而颔联不对。

d.第四种是 雀屏格:
首联颔联不对,颈联尾联对仗,诗句就如孔雀开屏的样子。

e.第五种,雀屏变格:
颔联,颈联,尾联 对仗,古人称之为,“后三对格”也称“雀屏变格”

f.第六种变格 叫蜂腰格:
整首诗只有颈联一处对仗,被称为 “蜂腰格”。

g.第七种 是扇面格:
指的是隔行对仗,犹如摺扇一般,扇骨与扇骨之间是相隔的。

5.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标出这首诗对仗的联,韵字,入声字

对仗的联:颈联,颔联
韵字:哀,回,来,台,怀
入声字有:白,不,百,独,浊

浅夏淡雅 发表于 2017-9-8 21:55:31

浅夏淡雅代交

古典十期第四讲梅33雪凝作业

不同群卉争娇艳,甘伴流云山谷中。
且喜秋来无蝶扰,忙开金蕊谢西风。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古典文学院十期初级班第四讲梅组作业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