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诗十高级班第五讲松组作业贴 [打印本页]
作者: 倚楼听风雨 时间: 2019-1-8 20:58
标题: 诗十高级班第五讲松组作业贴
作业:结合五律章法,试评诗作。
五言律诗·落花
残红浮镜水,只影渡桥池。
风带一萍去,翠烟万点移。
芳心愁宿雨,冷露隐朝姿。
春比忧人急,流英该付谁。
作者: 林间小溪1 时间: 2019-1-10 21:28
本帖最后由 林间小溪1 于 2019-1-10 21:32 编辑
松18往事随风
作业:结合五律章法,试评诗作。
五言律诗·落花
残红浮镜水,只影渡桥池。
风带一萍去,翠烟万点移。
芳心愁宿雨,冷露隐朝姿。
春比忧人急,流英该付谁。
点评,从大体看,本诗有其优美的诗意,但细看之下,有多处瑕疵。如作一下推敲,不失为一首好律。
首联,“残红”浮镜水,残红是指没有落的花,落剩的花。镜水与桥池,实际是同一事物,桥是桥,池是池,没“桥池”一说。
颔联,风带,是主谓词,翠烟,是偏正词,不对仗。既是一萍去,哪来万点移?这是前后矛盾。
颈联,芳心与冷露对仗,前后逻辑不通。何况有宿雨的天,谈不上冷露。露水是由雾汽产生,宿雨天的叶上虽是湿的,却不属于露的形态。朝姿,凑韵,没有这个说法。生造词。
尾联,尾句不懂何意。如果用“落英该负谁”
,就有它的意思。
作者: 春之恋 时间: 2019-1-11 11:54
松02春之恋作业:
结合五律章法,试评诗作。
五言律诗·落花
残红浮镜水,只影渡桥池。
风带一萍去,翠烟万点移。
芳心愁宿雨,冷露隐朝姿。
春比忧人急,流英该付谁。
这首作品主题明确,格律基本正确,用韵也没问题。
首联以景起兴,围绕题目,拓展开来。颔联承接首联,使诗意进一步升华。颈联转入情,情景交融。尾联以问作结,令人回味无穷!欣赏学习了!
但也有不足之处,颔联下分句孤平了。值得注意!颈联冷露隐朝姿有点费解值得商榷,露珠怎么能隐没朝姿呢?另:朝姿作何解?也可能是本人水平有限,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
作者: 林间小溪1 时间: 2019-1-12 16:23
本帖最后由 林间小溪1 于 2019-1-12 19:08 编辑
作业:结合五律章法,试评诗作
松组林间小溪
五言律诗·落花
残红浮镜水,只影渡桥池。
风带一萍去,翠烟万点移。
芳心愁宿雨,冷露隐朝姿。
春比忧人急,流英该付谁。
试评:这是一首咏物诗。选用四支韵。格律方面颔联下分句翠烟万点移孤平。
首联描写落花在水里的状态。下分句只影应该是一片,按照自然现象分析不会只有一片过桥。另外镜水就已在水里,桥池后面的池多余。有凑韵造词之嫌。
颔联上分句一萍承接上句只影而来。下分句承接残红首句。这联中万点和只影感觉是矛盾的。风带主谓,翠烟偏正,一萍去对万点移。这联只能算是半对。在颔联中应该还是允许的。
颔联转情,用时间早晚来描写,用一个愁字写出人的情感。上分句芳心是花心也是人心,下分句冷露,露用冷字不妥。
尾联抒情感慨青春的流逝,情感的孤独和失落。流英回扣首句残红。不知道这算不算重复。比较喜欢下分句,流英该付谁?
一种难言的情感就在问号中流露出来了。欣赏学习了。
作者: 一见如故 时间: 2019-1-13 20:12
作业:结合五律章法,试评诗作。
五言律诗·落花
残红浮镜水,只影渡桥池。
风带一萍去,翠烟万点移。
芳心愁宿雨,冷露隐朝姿。
春比忧人急,流英该付谁。
此诗颔联上句为半拗句,下句如半拗句不救第三字应平音,如半拗句自救第一字应平音。其他韵律无误。
先看标题《落花》惹人深思惹人感慨。
首联,直接点题以景兴起,意境凄美。不过桥池个人感觉不舒服,池子一般情况下没有桥吧?可能二班有哈哈!
颔联,正常是承接首联拓展开来写,感觉作者不是的,虽然对仗工整但是和首联的景色大有不同啊!如果是写的落花和首联的只影也扣不上啊!那么说只影是指人了。如果是指人下分句就是补充上分句而写。个人观点如果不认同当我瞎说啊!谢谢!
颈联,颈联入情虚写手法赞一个。这个朝姿感觉花好像还没落的意境(个人看法),若是拟人尚可是否应该推敲一下呢?
尾联,意境好,用时间的飞逝,花的飞落随波逐流把人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整体看脉络清晰,意境紧扣主题起承转合还算可以,如果不重复所表达的事物(残红,一萍,流英)会更好,个人观点。这首五律学习完毕。
作者: 冷月若水 时间: 2019-1-13 23:09
作业:结合五律章法,试评诗作。 五言律诗·落花 残红浮镜水,只影渡桥池。 风带一萍去,翠烟万点移。 芳心愁宿雨,冷露隐朝姿。 春比忧人急,流英该付谁。 答:首先这首五律中“翠烟万点移”该句孤平。其次个别词语令人费劲,如“朝姿”、“忧人”。首联“镜水”与“桥池”太过接近,如果变换其他地点拉开距离会更好。颔联“风带”“翠烟”对仗不妥,“万点移”费解。该联与主题似乎没有太多关联。颈联后分句费解,尾联点题,但“付”意义模糊,导致点题失败。整首律,立意不明确,对仗不稳,用词欠妥。学生愚笨,一顿乱评,勿怪!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a.zggdx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