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学院诗六期升级班第二讲C组作业 [打印本页]

作者: 六期若兰    时间: 2016-1-24 08:43
标题: 古典学院诗六期升级班第二讲C组作业
本帖最后由 六期若兰 于 2016-1-29 09:23 编辑

作业:仿写《五律 望月怀远》

例诗
五律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作者: 秋韵怡香    时间: 2016-1-24 19:09
本帖最后由 六期若兰 于 2016-1-30 23:37 编辑

二讲作业 五律:生日怀母
作者/秋韵怡香
雷鸣风雨骤,杜宇急声哀。
生日是冥日,花台作祭台。
梦中寻鹤去,雾里拨云开。
天国有羹好,与儿留半杯。

影子老师点评
秋韵这首写的就比较好了。。
雷鸣风雨骤,杜宇急声哀。。
这联造境用了心了,环境也符合诗中主人的心情,
但是,风雨骤时,杜宇能在风雨中鸣叫吗?
这点我觉得有点不可能。。
造境,要符合自然规律才行
中二联,对仗不错,但是联意没能展开,颈联和颌联没能有所拓展,颈联最好写自己的心情或感受。
这样整首诗都会更加丰满些。
总体看,这首诗写的还不错,在句式,对仗方面都把握的不错,
应该不是第一次写了哈。


作者: 红烛依梦    时间: 2016-1-24 21:42
夜饮(作业)/物非
天上生弦月,群星正亮时。
抬头望此夜,倒酒溢相思。
咀噍人欢聚,唏嘘茗失滋。
难堪怀落寞,驭醉入归期。

作者: 红烛依梦    时间: 2016-1-24 21:43
本帖最后由 六期若兰 于 2016-1-30 23:38 编辑

怀乡思友
           风扬/文
烟花逐逝日,村市此时同
竹爆天云恼,语喧尘雾浓
遥思过往事,隐隐上心中
隔水隔山远,乡音没北风

影子老师点评:
风扬的这首五律就比较老炼。写的老炼,肯定不是初学,那咱大家一起砸,好不好?
风扬,你先说说这竹是怎么爆的吧?
竹,这里你是想用做爆竹,是吧?但是,竹和爆竹离的太远,我自己觉得,不行。。云天恼,竹爆是让烟雾笼罩了天空,但是这个恼却没有来由。语喧尘雾浓,这句凑痕重了,
尘雾那是爆竹惹的祸,和语喧拉不上什么关系,你这样冤枉语喧可不好,
@C08-风扬 这首诗最大的硬伤是刚才隐逸老师说的,第三联没对仗。
不过,总体看,这首诗的思路还是清晰的,只是在表达方面,和个别字词的运用上,有点疏忽了。


作者: 红烛依梦    时间: 2016-1-25 21:04
本帖最后由 六期若兰 于 2016-1-29 10:17 编辑

暮雨独思/山野村姑
暮雨潇潇落,芭蕉碎几何。
凄风入谁梦,晚露弄青萝。
欲借三江水,将留万顷波。
轻舟孤棹远,载我渡尘河。

大可不必老师点评“

你好山野村姑;你这个村姑气魄到是不小,却有山里女子的味道了。首联情景交融,颔联流水对,与原诗手法相同。颈联豪放,但欲和将字,还是体现出侠女柔肠。尾联不尽人意了,弱势了。个见。整体看与原诗风格不同。略加修饰还是不错的作品。



作者: 红烛依梦    时间: 2016-1-25 21:07
本帖最后由 六期若兰 于 2016-1-29 10:18 编辑

念三弟   云烟/文
天上繁星聚,人间寂寞时。
去年弟别世,今岁侄无知。
坐卧怜身冷,徘徊叹意痴。
遥观河汉里,三弟定相思。

大可不必老师点评:

云烟你好;人死不能复生,节哀顺变。云烟以此情怀抒发内心感触,感情真挚。可敬。
但这是要求仿写,有局限性。个别字词还需提炼,顺祝冬安



作者: 红烛依梦    时间: 2016-1-25 21:08
本帖最后由 六期若兰 于 2016-2-1 10:14 编辑

           相思       依梦/文
盼月照楼台,腊梅依雪开,
娇红随墨染,洁白吻香腮。
几许倾心梦,何时共瑶台。
无意争春苦,只求两不猜。

鱼鱼:依梦好!你这首相思跑题了,题为相思,内容却是雪与梅的深情。如果本意是借雪梅来抒发人之情,这种思维很好,但题中的相思也没体现出来。这是跑题的现象。抛开标题不看,整首诗的脉络清晰,主题也明确,但得注意首句,与全篇有些格格不入。另这首格律也有问题,自己下来再查查。在补充一点:中间两联需要对仗,注意词性的相同,下来再补补对仗方面的知识。




作者: 人在他乡    时间: 2016-1-25 22:03
都写的那么好呀
作者: 秋韵怡香    时间: 2016-1-30 23:59
秋韵怡香 发表于 2016-1-24 19:09
二讲作业 五律:生日怀母
作者/秋韵怡香
雷鸣风雨骤,杜宇急声哀。

谢谢老师细心点评,辛苦了,怡香敬茶,遥祝老师开心快乐!
回答老师,杜宇下雨天会不会叫,这个问题之前我也想到了,也查了资料,也亲自听到过,杜宇无论天晴下雨都叫,尤其下雨天更叫得听来悲惨,嘴角会流红水,因为它吃的虫了多,杜鹃啼血的典故也是从这里来的,谢谢老师!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a.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