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班沐雪组第一讲作业贴 [打印本页]

作者: 惜缘!!    时间: 2021-11-28 19:47
标题: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班沐雪组第一讲作业贴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班第一讲作业
组名学号-网名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词?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二,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三,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附十六字令词谱:
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作者: 墨缘    时间: 2021-11-29 11:45
本帖最后由 墨缘 于 2021-11-29 19:42 编辑

第一讲作业:
沐雪-17-墨缘
一,简单问答卷题
1,什么是词?
词是一种句式不等抒情诗体,它可以通过曲调歌唱,是宋代最突出的文学创作形式。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是先有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歌词,故称填词
二,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1、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格式的名称。
2、词专用名词。:上阙、下阙,断句。
3、词牌段落名:单调、双调、。
4、词牌分类:小令、中调、长调
三,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毛主席他是写山很高,但不提山高,只是到了山上,用离天三尺三来衬托这山多么雄伟,多么高大

四,十六字令,云,春,秋
沐雪17-墨缘
云,堆就峰峦待木神,风来令,甘雨落纷纷。
春,玄鸟频勾柳岸云,回眸处,桃杏正迷人。
秋,桂酒新醅约玉楼,阑珊处,皎月醉双眸。
作者: 小学生    时间: 2021-11-29 13:05
本帖最后由 小学生 于 2021-11-29 13:50 编辑

古典词二十第一讲作业:
沐雪02-小学生
第一讲作业:
简单问卷题
(一,什么是词?)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二,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是先有了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词,故词称。
(三,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一、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二、词牌专用名词。:阙、片、过片、准备过片和煞尾。
三、词牌段落名: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四、词牌分类:小令、中调、长调
五、词牌分类:令、引、近、慢
一. 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南宋·袁去华《十六字令·归》
袁去华《十六字令·归》
归,目断吾庐小翠微。斜阳外,白鸟傍山飞。
归,此处是不得不归,因为已是斜阳时,而且走得很远自己的茅庐也看不见了,却见白鸟此时也归山林了。

二.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
云,
闲步穹苍独不群。
天将暮,惊见火中焚。

春,
一缕东风绿柳身。
千花放,窗外鸟鸣晨。

秋,
寒叶随风堕小楼。
玄蝉泣,霜打树梢头。
作者: 心如止水-    时间: 2021-11-29 13:54
本帖最后由 心如止水- 于 2021-12-1 17:07 编辑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班第一讲作业
组名学号-网名
沐雪-心如止水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词?
答:
这里的“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人们所说的“填词”就是指写这种别体格律诗歌。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阕,是诗词的“段”落。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
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
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单调,即词只有一段,如一些小令等。
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的段落。分为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四段为四叠。
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这样的句子叫肩头句。
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就是肩头对。
双拽头: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叫双拽头。
小令、中调、长调
按一般的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最长的词达240字。
令词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是在歌前的意思。
近,又称为近拍,后来又称为中调。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

二,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其六 分题作
翁瑞恩【清代】
愁。细雨黄昏独倚楼。无情绪,随又上眉头。
赏析:
一个愁字,奠定了词的基调。在这样一个黄昏,又是这样一个雨天,更增加了这份愁绪。虽然没有表明愁的源头,但是能感受到词人那种微妙的情绪。说是无情绪,又怎么会无情绪。只不过是才下心头,又上眉头。和李清照的那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句句不见愁,句句又含愁,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词的一大特点。

三,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十六字令 云
文/心如止水
云,挽起罗衣向水滨。随风舞,邀柳戏波纹。
十六字令 春
文/心如止水
春,紫燕双飞柳欲新。凭栏望,难见梦中人。
十六字令 秋
文/心如止水
秋,旅雁声中独上楼,愁人处,何日有归舟。


作者: 一念    时间: 2021-11-29 14:43
本帖最后由 一念 于 2021-11-29 14:53 编辑

古典词二十初级班第一讲作业:
沐雪32-一念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词?
答:词是诗余,他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古人填的词是用来唱的,他是先有了曲,而后按曲填词。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答:
词牌:词的格式名称。
阙、片:词的段落。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韵(开头 到第一个韵 ),叫做起拍。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有收住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煞尾:一首词的结句。
二,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答:
十六字令·月
周日蕙〔清代〕
圆。万古冰轮照大千。当头认,正好对婵娟。
简析:从古到今明月就耀眼着大千世界,明月美人举头望明月,明月也正好与美人相对。
三,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  题目:云、春、秋
十六字令三首
沐雪32-一念
云。万里长空聚又分。无穷幻,似万马千军。

春。小蝶轻翻花色新。东风过,香气扑罗裙。

秋。玉露金风陌上游。时光好,何必惹闲愁。
作者: 琳子    时间: 2021-11-29 16:21
本帖最后由 琳子 于 2021-11-29 16:52 编辑

沐雪27-琳子 第一讲作业: 简单问卷题 一,什么是词?
答:这里的“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
二,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词”这种体裁本身是先有了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词的,故称填词。
三,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答:(1)、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2)、词牌专用名词。:阙、片、过片、准备过片和煞尾。   
1、阕,是诗词的“段”落。如上阕就是上段,下阕即下段。有时候一首词也被称为一阙词。片,也是词的段落,如上段就叫上片,下段就叫下片。   
  2、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也叫首句,开端一韵(开头到第一个韵字,即第一韵句)叫做起拍     
3、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有收住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4、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它具有承上启下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也称“过变”
5、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6、词牌段落名: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7、词牌分类:小令、中调、长调
8、词牌分类:令、引、近、慢
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答:十六字令•轻
轻。认得伊家画屧声。 花边绕,蛱蝶不曾惊。 这首词起拍奠定全篇的基调,就是轻,二拍在轻的基础上展开写具体什么轻,原来是走路的轻盈,结拍扣回首句,在花边绕过,蝴蝶都不曾惊飞,更形象生动的说明轻。整首词明快,生动,有画面感。
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十六字令
云。常趁风情弄舞裙。
舒还卷,百态一怀真。

春。灼灼桃花掩映门。
徘徊久,唯有落红频。

秋。五彩岚山图画收。
惊奇问,妙笔竟谁酬。

作者: 青梅若冰    时间: 2021-11-29 17:51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班第一讲作业
沐雪组--若冰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词?
答: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因为词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所以就要按这些要求画了个格子,要你去填满,而不不可以随意就写。要在填词之前先确定你所填的内容是属于什么情感,首先要定位,以此来确定你选择的词牌,或者说以词牌来确定所填内容。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1)、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蝶恋花、菩萨蛮、西江月等。

(2)、阕,是诗词的“段”落。如上阕就是上段,下阕即下段。有时候一首词也被称为一阙词。 片,也是词的段落,如上段就叫上片,下段就叫下片。

(3)、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也叫首句,开端一韵(开头到第一个韵字,即第一韵句)、叫做起拍

(4)、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有收住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5)、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它具有承上启下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也称“过变”

(6)、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二,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天(宋代  蔡伸)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天字,起拍有力。首先从音节上说,“天”这个字读起来能发上力,因为十六字令的特点,所以起句,这一个字必须要能够提举起来,把读者注意力抓住,这就是文章之眼的作用。
第二句很自然的跟着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第三句跟着解释自己提出这个要求的原因:我的爱人在哪里呢?言外之意就是因为我是一个人呐,这就扣住了上一句中的“客”字。
从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回扣的方法。最后一句还是要回扣,桂影就是月亮了,月中的桂树。起拍是点了老天爷的名,提了要求,最后还是怪罪老天:你就会自己美,而不顾我的感受。
三,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十六字令•云
云。散聚飘游万幻身。逍遥舞,闲逸自由魂。
(词林正韵,张孝祥体)

十六字令•春
春。才染香闺便断魂。桃花岸,可有去年人。
(词林正韵,张孝祥体)

十六字令•秋
秋。雁过晴空一字愁。情难却,好梦醉西楼。
(词林正韵,张孝祥体)
作者: 轩中听雨    时间: 2021-11-29 19:26
本帖最后由 轩中听雨 于 2021-11-30 20:57 编辑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班第一讲作业
组名学号-网名
沐雪-轩中听雨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词?
答:
这里的“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人们所说的“填词”就是指写这种别体格律诗歌。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阕,是诗词的“段”落。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
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
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单调,即词只有一段
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的段落。分为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四段为四叠。
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这样的句子叫肩头句。
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就是肩头对。
双拽头: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叫双拽头。
小令、中调、长调
按一般的划分:小令58字以内为中调;59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是。最长的词达240字。
令词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是在歌前的意思。
近,又称为近拍,后来又称为中调。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

二,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其六 分题作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云。变幻长空挹紫氛。随风远,飘逸入红尘。
春。几缕和风过小村。挑花绽,香艳透清芬。
秋。几缕清辉入西楼。娇娇女,对月诉离愁。


作者: 娥儿雪柳    时间: 2021-11-29 19:30
本帖最后由 娥儿雪柳 于 2021-11-30 09:54 编辑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词班娥儿雪柳第一讲作业:

简单问卷题
一,什么是词?
答: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

二,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所谓填词,就是以声律写词,以韵律填写。所谓填词
三,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答:一、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二、词牌专用名词。:阙、片、过片、准备过片和煞尾。
三、词牌段落名: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四、词牌分类:小令、中调、长调
五、词牌分类:令、引、近、慢

一. 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其三 述佛氏三戒

清  俞樾

痴。梦里商量怕蝶知。心头事,细诉与花枝。



一字句起拍,点题 痴。七字句 承接,不能把秘密告诉能动的,三字句,心里的事,煞尾句 只能说与花枝,来合题

二.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一、云,寻遍巫山不见君,清平调,镶在太真裙。


二、春,一骑红梅略慰唇,香腮热,狂荡素芳魂


三、秋,一鹤晴空映秀楼,凭天阔,极目散闲愁。


附十六字令词谱:
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韵〕。
作者: 东山再起    时间: 2021-11-29 19:58
本帖最后由 东山再起 于 2021-11-29 20:08 编辑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班第一讲作业
沐雪03-东山再起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词?
答:
这里的“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人们所说的“填词”就是指写这种别体格律诗歌。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是先有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歌词,故称填词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阕,是诗词的“段”落。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
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
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单调,即词只有一段,如一些小令等。
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的段落。分为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四段为四叠。
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这样的句子叫肩头句。
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就是肩头对。
双拽头: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叫双拽头。
小令、中调、长调
按一般的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最长的词达240字。
令词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是在歌前的意思。
近,又称为近拍,后来又称为中调。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

二,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晴
清.陈祖绶
晴。听过谯楼二鼓声。云迟散,月缺一边明。
分析:①一字句点题起拍。
            ②七字句承接晴字使意思延伸。
            ③三字句转入主观意念。
            ④五字句表达中心思想,扣回主题。

三,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题目:云  春  秋
十六字令
文/东山再起
云。万里高空自在身。闲舒卷,游历远红尘。
春。种下相思苦扎根。萌新绿,芳草碧延伸。
秋。一片金黄映眼眸。农家乐,望里喜丰收。


作者: 云水无心    时间: 2021-11-29 20:12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班第一讲作业
沐雪~28云水无心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词?
答:这里的“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人们所说的“填词”就是指写这种别体格律诗歌。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阕,是诗词的“段”落。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
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
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单调,即词只有一段,如一些小令等。
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的段落。分为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四段为四叠。
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这样的句子叫肩头句。
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就是肩头对。
双拽头: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叫双拽头。
小令、中调、长调
按一般的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最长的词达240字。
令词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是在歌前的意思。
近,又称为近拍,后来又称为中调。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

二,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其六 分题作
翁瑞恩【清代】
愁。细雨黄昏独倚楼。无情绪,随又上眉头。
赏析:
一个愁字,奠定了词的基调。在这样一个黄昏,又是这样一个雨天,更增加了这份愁绪。虽然没有表明愁的源头,但是能感受到词人那种微妙的情绪。说是无情绪,又怎么会无情绪。只不过是才下心头,又上眉头。和李清照的那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句句不见愁,句句又含愁,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词的一大特点。

三,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十六字令
云水无心
云。飘逸轻纱仙女身。天涯处,镜水下凡尘。
春。难醒悠悠一梦身。如来世,又似在前尘。
秋。木叶黄衰果实稠。当情事,爱恨一同收。
作者: 空眠碍    时间: 2021-11-29 20:31
沐雪7空眠碍 一,什么是词? 答:词,是一种文体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均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期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多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馀、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最初的词,均为配乐歌唱,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一般根据内容而定。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曲调名和词的内容不一定联系,而且大多数词牌都已不再配原来的音乐歌唱。此时词的各个词牌只作为蚊子、音韵结构的定式。  二,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宋代人的词话里,倚声填词是常见的说法,词调各有一定字数、声韵和节拍;创作者需按词调的规定填入字句,使之符合音节声律。     “写”在古汉语里多作为抄写绘画来讲。现代汉语里的“写”字,在古代则是对应“作”,宋代人并不忌讳“作词”“作曲子”的说法。     张舜民《画墁录》中写道:“柳三变既以调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谒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闲拈伴伊坐。’柳遂退。”     曾慥《高斋诗话》中也有一则:少游自会稽入都。东坡曰:“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少游曰:“某虽无学,亦不如是。”东坡曰:“‘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     宋朝苏轼不曾忌讳“作词”,晏殊和柳永不曾忌讳“作曲子”。今人也没必要执著不让说“写词”。  三,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太多了,述不胜述。如词、长短句、曲子词、诗馀、琴趣、词牌、小令、中调、长调、慢词、慢调、片、过片、摘遍、转调、三犯、三叠、四犯、四叠、双曳头、偷声、减字、摊破、摊声、虚声、歌头、词谱……这是一部大辞典才能叙述的。  三.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朱彝尊 繁。 一树丁香花压阑。 心怜惜,不向鬓边看。  词谱并没有规定首字必须是名词,而仅规定是平声。此阙前两句,写了一树丁香繁花似锦,然后是因“心怜惜”而“不向鬓边看”。怜惜的是什么,鬓边又有什么呢?可以理解为怜花而不忍心折花插向鬓边,但这未免肤浅。似锦繁花,正是最好的时光,而鬓边应是已有白发。因怜惜这大好时光而不忍看鬓边白发。进而言之,因不向鬓边看已生的白发,更怜惜这大好的时光。  四.练笔  苍梧谣(一) 云,笼月朦胧望不真。风吹散,乃见负心人。 苍梧谣(二) 春,杨柳依依气象新。高楼外,目断陌间尘。 苍梧谣(三) 秋,风散芦花江水流。凭栏处,肠断白蘋洲。
作者: 春花秋拾    时间: 2021-11-29 21:10
古典词二十第一讲作业
沐雪01-春花秋拾
一、简单问卷题
(一,什么是词?)
“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二,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词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它的每一曲调(词牌)都有其固定形式。所填的每个字,每一句都要与曲调相协。不是自创,而是按曲调植入字词,故为填词。
(三,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名称。
阕,片:是诗词的“段”落。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韵。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
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
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单调:即词只有一段。
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段落。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四段的为四叠。
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
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
双拽头: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第一段和第二段如同相并列的两根绳子,拽着第三段这个脑袋。
小令、中调、长调:按一般的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
令、引、近、慢:词的四种调式。“令”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近”又称为近拍,后来又称为中调。“慢”是慢曲子的简称。

二、 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诗
傅熊湘(1883-1931)

诗。卷里西湖梦见之。凭君画,浓淡总相宜。

诗如西子,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一字句,直奔主题。
七字句,灵魂所在,承接起句,使起句的意思得以延伸。充分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对诗的深深热爱。
三字句,诗可随意挥洒豪情,放飞心灵。
五字句,是该词的高潮所在,作者的感情在此处得到升华,以拟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的兴观群怨。
四个句子,起承转合恰到好处。主题鲜明、感情强烈、角度新颖、文字简练。


三、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十六字令 云
云,一抹斜阳破半分。风俄起,飘似夏罗裙。

十六字令 春
春,碧柳摇枝舞水滨。眉舒展,归燕叫声频。

十六字令 秋
秋,云淡天高山上游。留连处,彩笔画神州。
作者: 昨日至今    时间: 2021-11-29 22:32
第一讲作业:沐雪31-昨日至今
简单问卷题
(一,什么是词?)
答:“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
(二,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因为词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词的每一曲调(词牌)都有其固定形式,而这种特殊形式,是经过音乐的陶冶,有它整体的结构,不容任意破坏的。
(三,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答:1.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2.阕,是诗词的“段”落。片,也是词的段落。
3.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也叫首句,开端一韵(开头到第一个韵字,即第一韵句)叫做起拍
4.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有收住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5.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它具有承上启下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也称“过变”。
6.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7.单调,即词只有一段,如一些小令等。
8.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9.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的段落。这是词的一种体式。
10.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这样的句子叫肩头句。
11.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就是肩头对。
12.双拽头: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叫双拽头。
13.小令、中调、长调按一般的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最长的词达240字。
14.令、引、近、慢
(1)从词有关发展阶段出现的不同长短篇幅来看,对字句不多的词,称为令词。
在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对不长不短那种词的形式,称为“引”或“近”。
明朝人开始把令词称为小令,引、近列为中调,慢词列入长调。
(2)从内在意义来看:令词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因唐人于宴会时即席填词,利用时调小曲当作酒令,遂称为令曲,又称为小令。唐五代的文人词大部分是令曲。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它和歌、谣、曲等是同样的意思。唐宋大曲中的名目有“引歌”一类,它的次第是在大曲的首段“序”或“散序”之后,也是属于大曲的先头部分。称为“引’,也就是在歌前的意思。
近,又称为近拍,近词和引词一般都长于小令而短于慢词,所以后来又称它们为中调。慢,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慢曲子大部分是长调,这是因为它声调延长,字句也就跟着加长。
一. 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怀远,代人作》清朝·商景兰
瓜。今岁须教早吐花。圆如月,郎马定归家。
       分析:起拍‘瓜’点题,也就是所表之物。第二句从教瓜早吐花着眼,具体表达其思想。三字句转接第二句早吐花才能早结果。得出煞尾果如圆月时,郞马归家日,回扣‘早吐花’。
二.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十六字令
(一)
云。荡去飘来拟作群。狂风起,无奈散纷纷。
(二)
春。日暖风和草色新。河堤上,一对踏青人。
(三)
秋。院柳萧疏菊白头。愁难尽,瘦影倚红楼。

作者: 心如止水-    时间: 2021-11-30 00:10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班第一讲作业
沐雪组06揽雲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词?
答:词是一种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特殊的文学体裁。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因为早期的词都是和乐可歌的,须依曲调而填歌词,也叫倚声填词,所以叫填词而不叫写词。
3、简单叙述与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①上片、下片——指词的段落,即上段、下段,也叫上阙、下阙。
②词牌——填词所用的曲调和格式的名称。
二、找一首前人的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山
近现代.毛泽东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甜。
浅析:群山起伏,似大海倾倒,大江翻转,波涛汹涌,又似万马奔腾、驰骋,激战沙场。
三、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
云。变幻无常戏弄人。随风散,伏地枉求神。
春。细雨绵绵浥路尘。长亭外,和泪送离人。
秋。断雁南飞谁可留?西风急,老翅何曾休?



作者: 横笛    时间: 2021-11-30 07:39
第一讲作业: 沐雪29—横笛 简单问卷题 (一,什么是词?) 答:词是一种文学体裁,定字定音定调,有别于诗,一种长短句 组成的格式。 (二,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因为词定字定韵,有固定的格式,我们只要照着填就可以了,我们现在是学习继承和发扬古典文学,而不是创新,所以只能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三,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起拍:就是词的开头。准备过片:就是上阙写完的最后句。过片:是下阙的的开头。煞尾:是词的最后收结句。上阙是上一段,下阙是下一段。单调只有一段,如小令等。双调指词有两个段落。五十多字以下为小调。五十多至九十多字为中调,九十多字以上是长调。 一.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毛泽东,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分析:他这首小令写山,如果倒入海中会翻大浪,奔腾快速,似千军万马交战。气势磅礴,大气。 二.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附十六字令词谱: 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韵〕。  云,万里长天任你巡。时舒卷,难舍又难分。  春,次第山花好作邻。回眸处,柳线舞腰身。  秋,不瘦千山不罢休。霜风起,衾薄使人愁。
作者: 小豌豆    时间: 2021-11-30 07:52
本帖最后由 小豌豆 于 2021-11-30 08:14 编辑

第一讲作业:沐雪08-小豌豆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词?
答:词是诗余,他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古人填的词是用来唱的,他是先有了曲,而后按曲填词。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答:
词牌:词的格式名称。
阙:词的段落。
片:也是词的段落。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韵(开头 到第一个韵 ),叫做起拍。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有收住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煞尾:一首词的结句。

二. 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归字谣·归
归!目断吾庐小翠微。斜阳外,白鸟傍山飞。
《归字谣·归》是宋代词人袁去华的作品。一副山村美丽画卷,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不愿与统治阶级合作、弃官归隐的决心和气魄。

三、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云,雾霭层层日色昏。天公欲,飞雪净浮尘。
春,燕舞莺歌百卉新。风光好,爱煞看花人。
秋,风软天青水自流。斜阳外,举目望归舟。





作者: 弱水三千取一瓢    时间: 2021-11-30 09:40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班第一讲作业
沐雪49-弱水三千
一、问答题
1、什么是词?
答:词是一种篇有定句,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依照词牌词谱的平仄,画一个格子填一个字,不能出格出律,所以是填词。
3、简单叙述与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词牌:词的曲调,即格式的名称。
阙:是词的段落。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起句,开端一韵叫起拍。
准备过片:上段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有收住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找一首前人的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清 · 黄之隽
猜。
谁拂湘帘一线开。
无人影,风送落花来。
青春少年独坐室中胡思乱想,突然帘子被掀开,以为是心上人来了。探头看了一下,原来只是风吹落几片花瓣儿到门前。短短十六个字,少年心思以及画面感,跃然纸上。
三、试填三首十六字令,题目,云,春,秋。
春。桃李芳绯日日新,留无住,只影镜中人。
秋。简履轻衫上玉楼,青空下,瑟瑟一眸收。
云。烈日长空任尔巡,留连处,清爽慰平身。
作者: 那年今日    时间: 2021-11-30 10:10
本帖最后由 那年今日 于 2021-11-30 10:14 编辑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班第一讲作业
沐雪10-那年今日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词?
答:这里的“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人们所说的“填词”就是指写这种别体格律诗歌。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是先有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歌词,故称填词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阕,是诗词的“段”落。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
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
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单调,即词只有一段,如一些小令等。
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的段落。分为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四段为四叠。
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这样的句子叫肩头句。
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就是肩头对。
双拽头: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叫双拽头。
小令、中调、长调
按一般的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最长的词达240字。
令词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是在歌前的意思。
近,又称为近拍,后来又称为中调。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

二,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归
南宋  张孝祥
归。猎猎薰风飐绣旗。拦教住,重举送行杯。
分析:1.一字句点题起拍,兴起。 2.七字句景承,以猎猎熏风表现壮烈的场景。3.三字句转折,归时又是出征时。4.五字句以重举送行杯,再次表达盼归之意,呼应起拍。

三,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题目:云  春  秋
十六字令
文/那年今日
云,万里澄空未着根。随风荡,来去不由身。
春。一夜吹新南北人。乌衣巷,燕逐旧时门。
秋。白露凝霜心做囚。音书杳,向晚怕登楼。

作者: 拥有你    时间: 2021-11-30 10:38
本帖最后由 拥有你 于 2021-11-30 13:09 编辑

古典词二十第一讲作业:            
沐雪33-拥有你幸福
第一讲作业: 简单问卷题
(一,什么是词?)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二,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是先有了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词,故词称。
(三,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一、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二、词牌专用名词。:阙、片、过片、准备过片和煞尾。
三、词牌段落名: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四、词牌分类:小令、中调、长调 五、词牌分类:令、引、近、慢 一. 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南宋·袁去华《十六字令·归》 袁去华《十六字令·归》 归,目断吾庐小翠微。斜阳外,白鸟傍山飞。 归,此处是不得不归,因为已是斜阳时,而且走得很远自己的茅庐也看不见了,却见白鸟此时也归山林了。
  二.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
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                                          
春 紫气东来万物新 欢嬉戏 燕啄内花门                                 
云 天接云涛变幻纷 风雷动 化雨润凡尘                                 
秋 瑟瑟西风绕竹楼 相思苦 满目几多愁
作者: 松竹山人    时间: 2021-11-30 12:39
沐雪47-丑女  的作业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词?
答:
这里的“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人们所说的“填词”就是指写这种别体格律诗歌。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阕,是诗词的“段”落。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
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
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单调,即词只有一段,如一些小令等。
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的段落。分为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四段为四叠。
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这样的句子叫肩头句。
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就是肩头对。
双拽头: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叫双拽头。
小令、中调、长调
按一般的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最长的词达240字。
令词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是在歌前的意思。
近,又称为近拍,后来又称为中调。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

二,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毛泽东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一字句,起拍,山,点题,也就是所表之物,那么准备接下来该如何着眼呢,这就是第二句该起到的作用,这就是第二句该起到的作用,七字句在这里应起到承接

作用,忌脱离一字句本意。快马加鞭这里不从山之形与态去描写,而是借马之奔跑,以动态的描写侧面突出这山,不下鞍到底要跑去哪呢?自然还是这山了作者借这个移动的画面,
带动读者的眼球。
三,用云,春,秋填词十六字令


体态轻盈不染尘,
悠然过,
似幻又含真。


莺啭堤塘草色新,
回眸处,
不见旧时人。


莫为花疏叹客愁,
经霜后,
菊蕊暗香投。
作者: 凤凰山    时间: 2021-11-30 12:41
词二十期作业 第一讲作业: 简单问卷题 (一,        什么是词?) 我们这里讲的“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独特的格律诗体。就词而言,关它起源古代诸如《诗经》、《古乐府》、古民歌以及“燕乐”等方面。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词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开始称为“长短句”,“乐府”,“诗余”,琴趣,等。也有人出诗集的时候把词附在后面,称之为“诗余” 二、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古人对于格律诗创作统称为“作”诗;而对于词的创作就不叫“作”,而是“填”词。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古人填的词是用来唱的,所以不像散文那样可以自由抒写。它的每一曲调(词牌)都有其固定形式,而这种特殊形式,是经过音乐的陶冶,有它整体的结构,不容任意破坏的。换句话说,就是所填的每个字,每一句都要与曲调相协,所以填词也叫“倚声”。倚声填词,也就是说,是先有了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词。 三、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就词以及词牌字数来说,一般分为小、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而词牌的断数又客分为单调、双调、三叠以及四叠等。 四、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归字谣》 (宋)袁去华 归,目断吾庐小翠微。斜阳外,白鸟傍山飞。 抒发了词人一路尽管跋山涉水,栉风沐雨,甚至困难重重,但挡不住返回家园的喜悦心情。简陋的茅屋丛林掩映,斜阳中,群鸟在山间水面飞翔。甚至猜想家人正在收获劳作,儿童在院内嬉戏,词人似乎悄然进门,给家人一个 意外惊喜。 五、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十六字令三首秋》沐雪20—凤凰山 (一) 秋,又是丰年农稼稠。 田坡里,禾黍尽垂钩。 (二) 秋,新沐朝霞驾棹舟 荷塘内,鲢鲤畅追游 (三) 秋,获似珠珍满竹楼 星河转,瑞世不言愁
作者: 敢上九天揽月    时间: 2021-11-30 13:31
本帖最后由 敢上九天揽月 于 2021-12-1 17:25 编辑

沐雪23敢上九天揽月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词?
答:
这里的“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人们所说的“填词”就是指写这种别体格律诗歌。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阕,是诗词的“段”落。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
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
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单调,即词只有一段,如一些小令等。
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的段落。分为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四段为四叠。
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这样的句子叫肩头句。
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就是肩头对。
双拽头: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叫双拽头。
小令、中调、长调
按一般的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最长的词达240字。
令词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是在歌前的意思。
近,又称为近拍,后来又称为中调。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

二,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其六 分题作
翁瑞恩【清代】
愁。细雨黄昏独倚楼。无情绪,随又上眉头。
赏析:
一个愁字,奠定了词的基调。在这样一个黄昏,又是这样一个雨天,更人那种微妙的情绪。说是无情绪,又怎么会无情绪。只不过是才下心头,又上眉头。
三,用云,春,秋,填十六字令。
云。鸿雁排开一字人,南飞去。带走恋乡魂。
春。细雨清风醉我魂,桃花雨,娇艳落红尘。
秋。月上高楼浪子忧。情难断,泪洒异乡愁。

作者: 素心兰    时间: 2021-11-30 19:00
古典词二十第一讲作业:            
沐雪22  素心兰
简单问卷题
(一,什么是词?)
这里的“词”是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
(二,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因为它是受声律的严格约束,换句话说,就是填的每一个字,每一句都要与曲调相协,所以填词也叫“倚声”。倚声填词,也就是词是先有了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词,故词学爱好者对此称为“倚声学”。
(三,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阙,是诗词的段落,如上阙就是上段,下阕就是下段。
起拍,一阙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也叫首句,开端一韵叫做起拍。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有收住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它有承上启下及过渡转折连接两片的作用称过片。
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的作用。1.对全词总结。2.要留有“余味”。
作者: 江南雪    时间: 2021-11-30 20:57
古典词二十期第一讲作业
沐雪16-江南雪
一、简单问卷题
1、什么是词?
“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词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它的每一曲调(词牌)都有其固定形式。所填的每个字,每一句都要与曲调相协。不是自创,而是按曲调植入字词,故为填词。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名称。
阕,片:是诗词的“段”落。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韵。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
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
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单调:即词只有一段。
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段落。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四段的为四叠。
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
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
双拽头: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第一段和第二段如同相并列的两根绳子,拽着第三段这个脑袋。
小令、中调、长调:按一般的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
令、引、近、慢:词的四种调式。“令”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近”又称为近拍,后来又称为中调。“慢”是慢曲子的简称。

二、 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宋代】 袁去华
归,目断吾庐小翠微。斜阳外,白鸟傍山飞。

浅析:这首小令明白如话,却传神地表达了词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志趣。

       “归!”一字句,简洁明快,表示辞官归隐的决心已定,毫不犹豫。
        七字句承接“归"字,写归途的喜悦。“目断”是极目所望,“吾庐”即诗人的家园,“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这是一个清幽所在,令人神往。
         “斜阳外,白鸟傍山飞。”是一幅画,一幅清溪渔隐图。
         “斜阳”和“白鸟”构成明快的色彩,可见词人心情的轻松愉悦。青山和“白鸟”相映成趣,而一个“飞”字,使寂静的画面生机盎然充满诗意。静中有动,景中见情。自由自在、纵情邀游的“白鸟”,正是词人精神上的某种寄托。
          这首小令仅十六字,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平易中有深致,显示了词人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功力。

三、写作部分:十六字令

云,长袖轻舒不染尘,随风去,仙鹤久为邻。

春,天女飞花舞彩裙,回眸笑,渐远俗间尘。

秋,红叶纷飞似蝶悠,霜调酒,世味一壶收。

作者: 永远的微笑    时间: 2021-11-30 22:10
本帖最后由 永远的微笑 于 2021-11-30 22:13 编辑


古典词二十第一讲作业:
沐雪05微笑
第一讲作业:
简单问卷题
(一,什么是词?)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二,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是先有了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词,故词称。
(三,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一、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二、词牌专用名词。:阙、片、过片、准备过片和煞尾。
三、词牌段落名: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四、词牌分类:小令、中调、长调
五、词牌分类:令、引、近、慢
一. 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李清照
 1. 风


风, 吹将温馨入梦中。 千万里, 来去无影踪。

李清照的这个小令,围绕风的特点来写。来去无声,把温馨悄悄送人间。

十六字令三首

沐雪05微笑

春。巧借东风拂旧尘。桃花俏,蝶舞枝上频。

秋。桐叶阶前叠作愁。蝉声老,霜月挂枝头。

云。巧借清风卷又伸。行四处,宛如自由人。
作者: 雨夜听荷    时间: 2021-12-1 09:41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班第一讲作业
组名学号-网名
沐雪-雨夜听荷

第一讲作业:

一、简单问卷题
1,什么是词?
答 :“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①、词牌:
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②、词牌专用名词。:阙、片、过片、准备过片和煞尾。
③、词牌段落名: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④、词牌分类:
小令、中调、长调
⑤、词牌分类:
令、引、近、慢

二、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其六
翁瑞恩【清代】
愁。细雨黄昏独倚楼。无情绪,随又上眉头。
赏析:
一个愁字,奠定了词的基调。在这样一个黄昏,又是这样一个雨天,更增加了这份愁绪。虽然没有表明愁的源头,但是能感受到词人那种微妙的情绪。说是无情绪,又怎么会无情绪。只不过是才下心头,又上眉头。和李清照的那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句句不见愁,句句又含愁,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词的一大特点。

三、写作部分:
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附十六字令词谱:
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韵〕。

云。
忽见天垂现马群。
悠然去,生就自由身。

春。
嫩草舒腰笑吐茵。
风撩水,光泛闪粼粼。

秋,
久望苍穹看月勾。
繁星迭,独我广寒游。

作者: 那年今日    时间: 2021-12-1 12:21
替沐雪09-今日那年代交作业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班第一讲作业
沐雪09-今日那年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词?
答:这里的“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人们所说的“填词”就是指写这种别体格律诗歌。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是先有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歌词,故称填词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阕,是诗词的“段”落。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
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
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单调,即词只有一段,如一些小令等。
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的段落。分为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四段为四叠。
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这样的句子叫肩头句。
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就是肩头对。
双拽头: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叫双拽头。
小令、中调、长调
按一般的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最长的词达240字。
令词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是在歌前的意思。
近,又称为近拍,后来又称为中调。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

二,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元. 周玉晨
眠。月影穿窗白玉钱。无人弄,移过枕函边。
分析:1.一字句点题起拍,单字入韵,又戛然而止,为后文做好了铺垫,有笼罩全词的作用。
2.“月影穿窗白玉钱”七字,承接上文,写主人公“眠”时所见。
3.无人弄,移过枕函边”二句,着力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呼应起拍的欲眠而不得眠,貌似写景,实在抒情,在时间的推移中显示了主人公不平静的心态,细腻深刻地表现了思妇长夜不寐的深沉思绪和慵懒痴迷的情态。

三,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题目:云  春  秋
三、十六字令三首
沐雪09今日那年
云。
情薄犹如梦里人。
才相聚,一去又难寻。

春。
浅绿深红色染匀。
风吹暖,流水照江村。

秋。
冷月无声上小楼。
孤眠夜,独听砌蛩啾。
作者: 安娜    时间: 2021-12-1 14:21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词班第一讲作业:
沐雪21-安娜
简单问卷题
一,什么是词?
答: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

二,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填词”就是指写这种: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
三,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1)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蝶恋花、菩萨蛮、西江月等。
2阙、片、过片、准备过片和煞尾
阕和片是诗词的“段”落。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有收住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下片的第一句是过片。
、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其实 这个煞尾是最关键的,
一. 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周贻繁〔清代〕
空。花映清池月在中。繁华梦,今古一轮同。
第一个字是主题,第二句承接主题去展开用花月在水中來阐述。三字句,和結句注入了人的感情。更進一步点主题。

十六字令  云
沐雪21-安娜
云,纤手丝丝錦绣纹,纵舒綣,缕缕总牵魂。
十六字令 春
沐雪21-安娜
春,遍洒东风物候新,金黃柳,爭艳百花群
十六字令 秋
沐雪21-安娜
秋。枫叶连天织锦绸,云霞外,白鶴最悠悠。

作者: 那一年    时间: 2021-12-1 15:49
第一讲作业:
沐雪-38-那一年
一,简单问答卷题
1,什么是词?
词是一种句式不等抒情诗体,它可以通过曲调歌唱,是宋代最突出的文学创作形式。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是先有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歌词,故称填词
二,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1、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格式的名称。
2、词专用名词。:上阙、下阙,断句。
3、词牌段落名:单调、双调、。
4、词牌分类:小令、中调、长调
三,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毛主席他是写山很高,但不提山高,只是到了山上,用离天三尺三来衬托这山多么雄伟,多么高大

四,十六字令三首

云,翠竹青松作近邻。空惦记,怎会染污尘。

春,暖树香风燕语频。谁留住,莫让又销魂。

秋,草底寒蛩泣不休。归何日,剪烛共西楼。


作者: 舞斜阳    时间: 2021-12-1 22:35
本帖最后由 舞斜阳 于 2021-12-3 22:25 编辑

第一讲作业沐雪15独舞斜阳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词
答.这里的“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
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就是画了个格子,要你去填满。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答.词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开始称为“长短句”,“乐府”,“诗余”,琴趣,等。比如辛弃疾的词集就称为《稼轩长短句》,特别是“诗余”意思是诗人之余事,又有人出诗集的时候把词附在后面,称之为“诗余”。
二,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作者:朱彝尊 清代
寻,帘外无端堕玉簪。
笼灯去,休待落花深。
起笔点题,二分句交代原因,三句说出时间,四句交代为什么挑灯寻物的原因。
三,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附十六字令词谱:
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云,漫卷蝉纱遮碧痕。微风过,浩海揽无垠。
春,阵阵雷声涤物新。桃花笑,靥似去年人。
秋,阴雨连绵不肯休。丰收季,点点结成忧。

作者: 梦梅    时间: 2021-12-2 17:25
第一讲作业:
沐雪-50-梦梅
一,简单问答卷题
1,什么是词?
词是一种句式不等抒情诗体,它可以通过曲调歌唱,是宋代最突出的文学创作形式。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是先有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歌词,故称填词
二,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1、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格式的名称。
2、词专用名词。:上阙、下阙,断句。
3、词牌段落名:单调、双调、。
4、词牌分类:小令、中调、长调
三,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起句,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是承句、此句延伸起句山,给转句结句打下来基础。小令写山之高,而全文未提一高字。用衬托的手法把山的巍峨、挺拔、高大描写出来了。

四、用云、春、秋写十六字令
云,似海滔滔浪拍垠,千堆雪,滚滚入红尘。


春,紫燕声中万象新,馨风过,桃李竞缤纷。


秋,春种千颗长不休,农寒近,茅舍庆丰收。

作者: 梦远    时间: 2021-12-2 17:29
本帖最后由 梦远 于 2021-12-2 18:08 编辑

第一讲作业:
沐雪-12-梦远
一,简单问答卷题
1,什么是词?
词是一种句式不等抒情诗体,它可以通过曲调歌唱,是宋代最突出的文学创作形式。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是先有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歌词,故称填词
二,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1、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格式的名称。
2、词专用名词。:上阙、下阙,断句。
3、词牌段落名:单调、双调、。
4、词牌分类:小令、中调、长调
三,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毛主席他是写山很高,但不提山高,只是到了山上,用离天三尺三来衬托这山多么雄伟,多么高大

四,十六字令三首
十六字令
云。
浪迹天涯游子魂。
随风散,岁月了无痕。
十六字令

水映桃花花映人
东风里,无处不销魂。
十六字令
秋。
老树枯藤空渡头。
西风里,萧瑟使人愁。
作者: 站在山脚望山顶    时间: 2021-12-2 23:14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班第一讲作业
沐雪11-望山顶
一.简单问卷题
一、什么是词?
“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人们所说的“填词”就是指写这种别体格律诗歌。
二、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因为词有一定的曲牌名,曲牌名不同,词的长短也不同,所以词也叫长短句。就像现在有了曲子再根据曲子填歌词意思差不多,所以说是填词。就像是画了个格子,要你去填满。

三、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一)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二)阙、片、过片、准备过片和煞尾。
1、阕,是诗词的“段”落。如上阕就是上段,下阕即下段。有时候一首词也被称为一阙词。 片,也是词的段落,如上段就叫上片,下段就叫下片。
2、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也叫首句,开端一韵(开头到第一个韵字,即第一韵句)叫做起拍
3、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有收住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4、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它具有承上启下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也称“过变”
5、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三. 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山
毛泽东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解析: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山势奔腾迅猛如奔马,好似千军万马战斗得正激烈。
四.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十六字令
云,浓淡阴晴碧落身。风过处,聚散总频频。
春,日暖冰消万物新。风提笔,娇绿嫣红匀。
秋,落叶飘零满目愁。思量起,客里几时休。                              
作者: 寻常吟哦    时间: 2021-12-3 08:24
沐雪42-寻常吟哦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词?
答:
这里的“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人们所说的“填词”就是指写这种别体格律诗歌。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阕,是诗词的“段”落。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
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
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单调,即词只有一段
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的段落。分为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四段为四叠。
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这样的句子叫肩头句。
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就是肩头对。
双拽头: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叫双拽头。
小令、中调、长调
按一般的划分:小令58字以内为中调;59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是。最长的词达240字。
令词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是在歌前的意思。
近,又称为近拍,后来又称为中调。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

二,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其六 分题作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云。曾想衣裳着太真。空成梦,化泪雨纷纷。
春。陌上花开无故人。双飞燕,日日惹愁心。
秋。落木萧萧无尽愁。人憔悴,独饮在高楼。
作者: 冰山剑生    时间: 2021-12-3 09:47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词班沐雪-37冰山剑生第一讲作业:  简单问卷题 一,什么是词? 答: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  二,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所谓填词,就如碧院所说,给画了个格子,要去把它填满。因为词受了声律的严格约束,所填的每个字,每一句都要与曲调相协,所以顺序不同。所以,先词后曲的为作词,而先曲后词是谓填词 三,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一. 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诗(李清照) 诗,几许清奇几许痴。夕霞晚,魂梦几人知。  一字句起拍,点题 诗。七字句 承接,那些许的清奇,总让人意醉情迷。三字句夕霞晚,刻画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是更加的令人陶醉。煞尾句  …几人知?以疑问来回应主题。  二.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一、云  云,天外闲游避俗氛。凝望处,霄雾绕山村。  二、春  春,六合花开万里新。东厢外,百艳斗芳芬。  三、秋  秋,过雁鸣蛩皆是愁。更深处,残月入帘钩。   附十六字令词谱:  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韵〕。
作者: 松竹山人    时间: 2021-12-3 11:54
本帖最后由 松竹山人 于 2021-12-3 11:55 编辑

古典词二十期 沐雪组 第一讲

沐雪——松竹山人:
一、简单题
1、什么是词?
:“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填词就是画了个格子,要你去填满。填词不可以随意就填。要在填词之前先确定你所填的内容是属于什么情感,首先要定位,以此来确定你选择的词牌,或者说以词牌来确定所填内容。
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1)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蝶恋花、菩萨蛮、西江月等。
(2)词人填词时,在词牌下面,往往注上词题,或是写上短序,反映词的内容。
(3)阕:是诗词的“段”落。如上阕就是上段,下阕即下段。
(4)片:也是词的段落,如上段就叫上片,下段就叫下片。
(5)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也叫首句,开端一韵(开头到第一个韵字,即第一韵句)叫做起拍。
(6)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有收住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7)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它具有承上启下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也称“过变”。
(8)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9)起拍,准备过片,过片,煞尾就相当于律诗中的起承转合。
(10)单调:即词只有一段,如一些小令等。
(11)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12)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的段落。分为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四段为四叠。
(13)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这样的句子叫肩头句。
(14)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就是肩头对。
(15)双拽头: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叫双拽头。
(16)小令、中调、长调按一般的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最长的词达240字。
(17)令、引、近、慢
字句不多的词,称为令词。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不长不短那种词的形式,称为“引”或“近”。明朝人开始把令词称为小令,引、近列为中调,慢词列入长调。

3、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  山
近代  毛泽东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写的是山的宏大。“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个人感觉写到这里,气势更大,意象更加悲壮。如果说第一首里的山是“离天三尺三”,还有“三尺三”的距离的话,那么这首词里的山更是好像枪和戟一样直接刺破了青天,甚至成了天地间赖以存在的中介。没有山支撑的话,天就会坠落下来。这是一幅难以描摹而又宛若眼前的画面,个人主观色彩浓厚,很好地说明了毛泽东极度雄奇和大胆的想象力。

二、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十六字令  云
沐雪-松竹山人
云。飘动随心自在身。多神往,是否有仙存?

十六字令  春
沐雪-松竹山人
春。双燕南归衔泥频。檐前语,美景醉心魂。

十六字令  秋
沐雪-松竹山人
秋。叶落花残不用愁。疏篱下,霜菊已含羞。
作者: 烟雨姑苏    时间: 2021-12-3 21:43
第一讲作业: 沐雪-36-烟雨姑苏 一,简单问答卷题 1,什么是词? 词是一种句式不等抒情诗体,它可以通过曲调歌唱,是宋代最突出的文学创作形式。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是先有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歌词,故称填词 二,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1、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格式的名称。 2、词专用名词。:上阙、下阙,断句。 3、词牌段落名:单调、双调、。 4、词牌分类:小令、中调、长调 三,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毛主席他是写山很高,但不提山高,只是到了山上,用离天三尺三来衬托这山多么雄伟,多么高大  四,十六字令,云,春,秋  云,变换无常似酒醺,狂风扫,翻滚避纷纷。 春,一水初青一山茵,城南浦,细柳又缠人。 秋,万里霜天万里愁,城头望,落叶满江流
作者: 御剑逍遥    时间: 2021-12-4 12:00
本帖最后由 御剑逍遥 于 2021-12-4 12:04 编辑

古典词班第二十期词学第1
沐雪45-御剑逍遥
.简单问卷题
1.什么是词?)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答:
1.这里的“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代。
2.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所填的每个字,每一句都要与曲调相协,所以填词也叫“倚声”。
3.专用名词概念如下:
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蝶恋花、菩萨蛮、西江月等。
阕,是诗词的落。如上阕就是上段,下阕即下段。有时候一首词也被称为一阙词。 片,也是词的段落,如上段就叫上片,下段就叫下片。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也叫首句,开端一韵(开头到第一个韵字,即第一韵句)叫做起拍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有收住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它具有承上启下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也称过变
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单调,即词只有一段,如一些小令等。
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的段落。这是词的一种体式。篇幅较长,节奏较慢,分为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四段为四叠。
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这样的句子叫肩头句。
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就是肩头对。
双拽头: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叫双拽头。
小令、中调、长调按一般的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最长的词达240字。
令词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因唐人于宴会时即席填词,利用时调小曲当作酒令,遂称为令曲,又称为小令
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它和歌、谣、曲等是同样的意思。唐宋大曲中的名目有引歌一类,它的次第是在大曲的首段散序之后,也是属于大曲的先头部分。称为,也就是在歌前的意思。
又称为近拍,近词和引词一般都长于小令而短于慢词,所以后来又称它们为中调。
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慢曲子大部分是长调,这是因为它声调延长,字句也就跟着加长。

. 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答:
例词:
十六字令/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分析:
一字句,起拍,山,点题,也就是所表之物,那么准备接下来该如何着眼呢,这就是第二句该起到的作用,七字句在这里应起到承接作用,忌脱离一字句本意。
我们来看这句快马加鞭这里不从山之形与态去描写,而是借马之奔跑,以动态的描写侧面突出这山,不下鞍到底要跑去哪呢?自然还是这山了
作者借这个移动的画面,带动读者的眼球,到底这马上之人会有什么动作会有什么情感迸发呢?三字句在这里就得起着关键的转折作用,而不是依然停留在表象的描写。
惊回首三字,是内心的引发与刻画。接下来煞尾,五字句,整首词的高潮部分,也就是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回首看到的是什么呢?依然是山。而这山还是开始看到的山么?回首处又该是什么样的景观什么样的心境呢?
离天三尺三。天下唯我至尊了。这里作者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奔上这山巅之气魄。寥寥几字读来让人真个回肠荡气。

.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答:
十六字令
/沐雪45-御剑逍遥
云,聚散随风气象浑。常因势,天道自氤氲。
春,看尽琼花又一巡。光阴走,萧瑟莫沉沦。
秋,锦字离书寄不休。鸿雁尽,乡异客谁留?


作者: 苏-苏    时间: 2021-12-5 06:39
古典词二十第一讲作业 沐雪43-苏苏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词? 词是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格律诗体。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是先有了曲根据曲来填词,而得之。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1】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名称  【2】词牌专用名称;上阙,下阙,过片,准备过片 【3】词牌段落名;单调,双调 【4】词牌分类;小令,中调,长调 二,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愁,草际凄凄诉不休。良夜永,织就一庭秋。 词人的愁有多少,诉也不休,漫漫长夜里在词人眼里那一庭花草仿佛也没了颜色,都是秋的味道 三,填词,云,春,秋 云,织就罗裳浣水香。回眸处,玉笛过潇湘 秋,阶下寒蛩长夜鸣。声声慢,莫不是伤情? 春,折取小花别鬓边。双飞燕,画梁语呢喃
作者: 寂世锦年    时间: 2021-12-5 11:42
沐雪~18锦年第一讲作业  1,什么是词? 词是一种句式不等抒情诗体,它可以通过曲调歌唱,是宋代最突出的文学创作形式。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阕,是诗词的“段”落。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 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 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单调,即词只有一段,如一些小令等。 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的段落。分为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四段为四叠。 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这样的句子叫肩头句。 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就是肩头对。 双拽头: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叫双拽头。 小令、中调、长调 按一般的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最长的词达240字。 令词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是在歌前的意思。 近,又称为近拍,后来又称为中调。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  一,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二,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题目:云,春,秋  云/锦年 云,本是无心自在身。斜风起,出岫惹凡尘。  春/锦年 春,掩映繁花小径深。留人醉,忽觉入迷津。  秋/锦年 秋,飒飒西风锁绣楼。千般夜,独坐叹清愁。
作者: 心如止水-    时间: 2021-12-12 09:41
第一讲作业
沐雪41-雁南飞
一,简单问答卷题
1,什么是词?
词是一种句式不等抒情诗体,它可以通过曲调歌唱,是宋代最突出的文学创作形式。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是先有曲而后再根据曲来填上歌词,故称填词
二,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1、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格式的名称。
2、词专用名词。:上阙、下阙,断句。
3、词牌段落名:单调、双调、。
4、词牌分类:小令、中调、长调
三,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毛主席他是写山很高,但不提山高,只是到了山上,用离天三尺三来衬托这山多么雄伟,多么高大
四,十六字令,云,春,秋
沐雪41-雁南飞
春,满目生机各不同,盼相逢,千姿百态争,
秋,风寒雨冷厚衣添,枫叶红,排雁衡阳还,
云,翻身日月淡无光,点点伤,滋润百花香

作者: 松竹山人    时间: 2021-12-16 15:37
【第1讲作业未完成情况汇总】
沐雪19-虹桥卧波
1
沐雪30-塞北的雪
1
沐雪46-叮咛
1
沐雪48-淼之(请假)
1假

作者: 莫若一笑    时间: 2021-12-18 17:21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词?
答:
这里的“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人们所说的“填词”就是指写这种别体格律诗歌。
2,为什么是填词,而不是写词?
答: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
3,简单叙述词相关的专用名词概念。
词牌:填词用的曲调,也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阕,是诗词的“段”落。
起拍,一首词开端一句叫做起句。
准备过片,上片的最后一句叫准备过片。
过片,是下片的开头,即下片的起句。
煞尾,一首词末尾一韵叫做煞尾,具有收束全篇作用。
单调,即词只有一段,如一些小令等。
双调:是指词有两段落。
三叠、四叠:指词有三个、四个的段落。分为三段的词叫做“三叠”,四段为四叠。
肩头句:词中一个七字句间有顿,上三下四,这样的句子叫肩头句。
肩头对:两个相邻的肩头句组成了对句,就是肩头对。
双拽头:词的三段而成一调的三叠,第一段与第二段句数和字数相同,第三段与它们不同,这样的词构成形式,叫双拽头。
小令、中调、长调
按一般的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最长的词达240字。
令词的名称当来自唐代的酒令。
引,本是乐府诗体的一种,是在歌前的意思。
近,又称为近拍,后来又称为中调。
慢,是慢曲子的简称。

二,找一首前人十六字令例词加以分析。
十六字令 其六 分题作
翁瑞恩【清代】
愁。细雨黄昏独倚楼。无情绪,随又上眉头。
赏析:
一个愁字,奠定了词的基调。在这样一个黄昏,又是这样一个雨天,更增加了这份愁绪。虽然没有表明愁的源头,但是能感受到词人那种微妙的情绪。说是无情绪,又怎么会无情绪。只不过是才下心头,又上眉头。和李清照的那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句句不见愁,句句又含愁,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词的一大特点。

三,写作部分:试填三首十六字令,要求:词林正韵。
题目:云  春  秋
古典词二十期初级班第一讲作业帖
十六字令
文/沐雪07~莫若一笑
云。浪荡天涯未有根。空高远,际遇若飙尘。
春,大地苏醒草色新。东君到,万物抖精神。
秋,麦浪金黄果实收。农家乐,又是好年头。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a.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