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文学院七期中级班第二讲琴组作业体贴 [打印本页]

作者: 淡雅清香    时间: 2016-11-3 19:30
标题: 古典文学院七期中级班第二讲琴组作业体贴
古典文学院诗七中班呱呱第二讲作业
作业:
咏物:选秋天任一物咏之。
要求:七律或七绝,平水韵。
备注:辣椒在第一讲里改写
                                 
              2016.年11月2日


作者: 草根诗人    时间: 2016-11-3 19:47
本帖最后由 草根诗人 于 2016-11-3 23:56 编辑

琴组
作者: 草根诗人    时间: 2016-11-3 19:47
本帖最后由 草根诗人 于 2016-11-4 13:11 编辑

芦花荡
西风萧瑟已深秋,
点点芦花又白头。
颔首荒滩思去雁,
迎来却是一孤舟。


作者: 醉墨素颜    时间: 2016-11-3 19:56
本帖最后由 醉墨素颜 于 2016-11-3 20:24 编辑

【七绝    咏苦瓜】   
碧珠串串挂腰冠,
粒粒无香祛火丸。
谁解人生真况味?
甘来苦尽健身安。   


作者: 司马文君    时间: 2016-11-4 08:45
琴16司马文君第二讲作业
七律·芦花
芦花惯舞一年秋,落入清江逐水流。
接地西风难适意,成霜白露又欺头。
春时也有凌云志,此际徒随不系舟。
老去才知沙鹭趣,闲观四季自悠悠。
作者: 半天云    时间: 2016-11-6 07:46
古典文学院诗七中班琴组作业
05半天云
七律
《秋荷》
骀荡西风荷拜堂
撩人仙子抖裙霜
鱼掀绿叶飞珠玉
蝶眷莲芯坠夕阳
褪尽残妆游客怅
换来素食藕丝香
尚留根系泥中养
味比来年更久长
作者: 若兰    时间: 2016-11-6 19:29
古典文学院诗七中班琴组作业
琴17若蘭
七绝  咏菊
冷艳黄花晓夕同,暗香犹自傲芳丛。
枫红入画诗盈轴,菊韵流光醉晚风。

作者: 逆光    时间: 2016-11-6 20:42
第二讲作业
琴组-北国梅
落叶
轻轻一跃落尘肩,
不计西风何日掀。
壮怀绝句无需理,
怎管东君是哪年。

作者: 管理天下金    时间: 2016-11-6 21:36
芦花摇

一湾芦荻荡长空,
几片浅云浮向东。
风笛微,临水听,
由凭心附碧天同。
作者: 云端漫步    时间: 2016-11-7 06:02
本帖最后由 云端漫步 于 2016-11-8 20:31 编辑

秋风
落叶萧萧聚复旋,
三江秋水起狂澜。
摧花飒竹阶庭过,
金菊篱边一夜残。
作者: 碧玺    时间: 2016-11-7 14:55
琴01~依米儿
落叶
迎风凌径舞参差,别去南山志未移。
好为来春添绝色,自甘化土沃根基。

作者: 南栈    时间: 2016-11-7 19:25
   
古典文学院七诗中班第二讲作业
            琴-19南栈

   【七言绝句】
     《大白菜》

   皱叶青青白玉帮,
   身形硕大耐寒霜。
   珍蔬美味休夸口,
   百姓餐厨我最强。


作者: 梨花雨凉    时间: 2016-11-8 17:53
第二讲作业,琴08-梨花雨凉
菊花
扶篱饮露欺霜冷,笑送群花立晚风。
瘦尽青枝香犹细,留传雅韵古今同。
作者: 逆光    时间: 2016-11-21 11:19
逆光
秋感
风吹叶落莫多愁,
惜取光阴所好求
但使流年终不悔
一生毕竟不多秋
逆光
秋感
风吹叶落莫多愁,
秋来叶落,自然法则,请君莫要为此多愁善感
首句意思表达不错
逆光
秋感
风吹叶落莫多愁,
惜取光阴所好求
爱惜光阴,求取上进,承句我不是很明白

但使流年终不悔
一生毕竟不多秋

趁着大好时光,努力了就不会后悔,
人的一生,毕竟美好的时候多,秋天只是四季中的其一。
一首励志小诗,立意挺好
直白手法
还需再努力,要表达这层意思,最好借用一个景物,明写景物,暗喻其理。为佳
即景生情,我感觉是很好的表达手法,比如要表达这个意思,用梧桐叶等等,这样比较深刻

诗奴老师的参考诗

逆光
秋感
梧桐一地晚来秋,
乍冷萧庭君莫愁。
待到明年春又发,
凤凰再落此枝头。

作者: 逆光    时间: 2016-11-29 08:34
古典诗七中级班呱呱第二讲作业
【琴组】11—素女
七绝·秋菊
瑟风冷雨夜凄凉,
瘦影枯枝叶渐黄。
不与百花争美艳,
唯秋君傲斗寒霜。
作者: 逆光    时间: 2016-12-28 11:19
            秋
琴33-红尘一梦
昨夜秋窗急雨声,
孤灯挑尽寐难成。
晨兴却见东篱下,
点点黄花正奋荣。

作者: 空名鸣    时间: 2017-2-12 16:31
琴07-空名鸣
     秋情
秋风驱虎入山林
抬看雁行卜晚阴
却道缘愁十里长
不堪三世落花吟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a.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