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讲作业帖 [打印本页]
作者: 燕燕于飞 时间: 2024-6-28 20:50
标题: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讲作业帖
本帖最后由 燕燕于飞 于 2024-7-1 09:40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讲作业帖
作业: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第十讲论坛评阅安排:
乐淘评阅-新月(8-10)
乐淘评阅-弄月舞影(11-13)
乐淘评阅-君雨墨(14-16)
乐淘评阅-梅朵儿(17-19)
乐淘评阅-山谷幽兰(20-22)
乐淘评阅-潇湘雨(23-25)
乐淘评阅-去疾(轮休)
乐淘评阅-雨蒙蒙(轮休)
乐淘评阅-云儿依旧(轮休)
作者: 宛在水中央 时间: 2024-6-28 21:41
作业:
乐淘组——宛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
作者: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解读: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穿着绣有两重心字的小衣衫。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简析: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垂”为第一层。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如不仔细体味,很难领会它的真实含义。其实是词人用两个不同场合中的感受来重复他思念小苹的迷惘之情。由于他用的是一种曲折含蓄,诗意很浓的修词格调。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却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深意。如果按常规写法,就必须大力渲染梦境,使读者了解词人与其意中人过去生活情状及深情厚谊。而作者却别开生面,从他笔下迸出来的是“梦后楼台高锁”。即经过甜蜜的梦境之后,含恨望着高楼,门是锁着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楼上轻歌曼舞。作者不写出梦境,让读者去联想。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词句的内涵和感染力。那么“梦”和“楼”有什么必然联系呢?只要细心体味词中的每一句话,就会找到答案。这两句的后面不是紧接着“去年春恨却来时……”么?既然词人写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梦了。回忆梦境,却怨“楼台高锁”,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在梦中是和小苹歌舞于高楼之上。请再看晏几道的一首《清平乐》: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书得凤笺无限事,却恨春心难寄。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这首词虽然也没有写出梦境,却能使读者联想到,这是多么使人难以忘怀的梦境呀!以上所谈是词人第一个场合的感受。另一个场合的感受是:“酒醒帘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乡中是不会想念小苹的,可是一醒来却见原来居住小苹的楼阁,帘幕低垂,门窗是关着的,人已远去,词人想借酒消愁,愁岂能消!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三句为第二层。“去年”两字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层就有了依据。说明两人相恋已久,刻骨铭心。下文的“记得”“当时”“曾照”就有了着落,把这些词句串联起来,整首词就成了一件无缝的天衣。遣词之妙,独具匠心!“却”字和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却”字一样,当“又”字“再”字解。意思是说:去年的离愁别恨又涌上了心头。紧接着词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最后两句,但比翁诗用意更深。“落花”示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情。古人常用“双燕”反衬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如:冯延已《醉桃源》“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飞”就是其中一例。晏词一写“人独立”再写“燕双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为第三层。欧阳修《好女儿令》“一身绣出,两重心字,浅浅金黄”。词人有意借用小苹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苹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够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来,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诗句来,给词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层是最后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是化用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把“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解释为“当初曾经照看小苹归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苹却已不见”,这样解释虽然不错,但似乎比较乏味。如果把这两句解释为“当时皓月当空,风景如画的地方,现在似乎还留下小苹归去时,依依惜别的身影”。这样会增加美的感受。像彩云一样的小苹在读者的头脑里,会更加妩媚多姿了。 把“在”字当作表示处所的方位词用,因为在吴系语中,“在”能表达这种意思。某处可说成“某在”。杨万里《明发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在在”犹“处处”也,可作佐证。这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表达了词人处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苹有过一段甜蜜幸福的爱情。时间是这首词的主要线索。其余四句好象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即1、梦后 2、酒醒 3、人独立 4、燕双飞),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内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下阕写词人的回忆。词人想到是“两重心字”的“罗衣”和“曾照彩云归”的地方,还有那倾诉相思之情的琵琶声。小苹的形象不仅在词人的心目中再现,就是今天的读者也不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字字情中有景,整篇结构严谨,情景交融,不失为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珍品。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春游
文/冷若
青山闲步,嫣红一片开无主,莺歌阵阵随人语。许是心扉,陶醉清香趣。
二三游客皆停处,浮桥铁索惊心渡。斜斜夕照穿山去,浑忘归途,可是桃源故?
试解读:在这幽静的青山中漫步,看那一片片美丽的花朵烂漫开在这青山绿水之中,阵阵黄莺的叫声夹杂着游人的话语之声。也许这心扉,也陶醉在这阵阵清香,莺声软语之中,享受这其中的乐趣。
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停行之处,架在幽涧的浮桥铁索,让人胆战心惊的渡过。天边的斜阳在这黄昏里穿山而去,让人浑然忘却回家的归途,可是因为这世外桃源的缘故?
试点评: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作品,首句直切主题,写在山中游玩的所见所闻,点明时间地点人物,莺声软语,花开烂漫,让人陶醉在这美景之中。许是心扉,应该是个反问句,也许心扉也陶醉了,清香趣,个人感觉,也许清欢趣还恰当点。
下片接着铺陈写景,二三游客,浮桥铁索,斜阳夕照,感觉景铺陈的有点繁复,最后一句由景入情,让感情升华,渲染主题。此篇行文流利,一气呵成,是一篇不错的佳作,向同学学习了,若有不当之处,敬请见谅。
作者: 鱼儿 时间: 2024-6-28 21:42
本帖最后由 鱼儿 于 2024-7-1 13:38 编辑
词研三第十讲作业
乐淘组20-鱼儿
1、赏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词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
作者: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解读: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穿着绣有两重心字的小衣衫。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赏析: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比较起来,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在作者众多的怀念歌女词中更有其独到之处。全词共四层:“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为第一层。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如不仔细体味,很难领会它的真实含义。其实是词人用两个不同场合中的感受来重复他思念小苹的迷惘之情。由于他用的是一种曲折含蓄,意很浓的修词格调。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却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深意。如果按常规写法,就必须大力渲染梦境,使读者了解词人与其意中人过去生活情状及深情厚谊。而作者却别开生面,从他笔下迸出来的是“梦后楼台高锁”。即经过甜蜜的梦境之后,含恨望着高楼,门是锁着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楼上轻歌曼舞。作者不写出梦境,让读者去联想。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词句的内涵和感染力。至于“梦”和“楼”有什么必然联系,只要细心体味词中的每一句话,就会找到答案。这两句的后面紧接着“去年春恨却来时”。既然词人写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梦了。回忆梦境,却怨“楼台高锁”,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在梦中是和小苹歌舞于高楼之上。请再看晏几道的一首《清平乐·幺弦写意》:“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书得凤笺无限事,却恨春心难寄。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这首词虽然也没有写出梦境,却能使读者联想到,这是非常使人难以忘怀的梦境。以上所谈是词人第一个场合的感受。另一个场合的感受是:“酒醒帘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乡中是不会想念小苹的,可是一醒来却见原来居住小苹的楼阁,帘幕低垂,门窗是关着的,人已远去,词人想借酒消愁,但愁不能消。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三句为第二层。“去年”两字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层就有了依据。说明两人相恋已久,刻骨铭心。下文的“记得”“当时”“曾照”就有了着落,把这些词句串联起来,整首词就成了一件无缝的天衣。遣词之妙,独具匠心!“却”字和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却”字一样,当“又”字“再”字解。意思是说:去年的离愁别恨又涌上了心头。紧接着词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最后两句,但比翁诗用意更深。“落花”示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情。古人常用“双燕”反衬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如:冯延已《醉桃源·南园春半踏青时》“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飞”就是其中一例。晏词一写“人独立”再写“燕双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篇盖袭用成语,但翁宏诗作不出名,小晏词句却十分煊赫。这里也有好些原因:(一)乐府向例可引用诗句,所谓”以诗入乐“,如用得浑然天成,恰当好处,评家且认为是一种优点。(二)诗词体性亦不尽同,有用在诗中并不甚好,而在词中却很好的,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一联。(三)优劣当以全篇论,不可单凭摘句。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为第三层欧阳修《好女儿令·眼细眉长》:“一身绣出,两重心字,浅浅金黄。”词人有意借用小苹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苹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够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来,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诗句来,给词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层是最后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是化用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把“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解释为“当初曾经照看小苹归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苹却已不见”,这样解释虽然不错,但似乎比较乏味。如果把这两句解释为“当时皓月当空,风景如画的地方,现在似乎还留下小苹归去时,依依惜别的身影”。这样会增加美的感受,像彩云一样的小苹在读者的头脑里,会更加妩媚多姿了。 把“在”字当作表示处所的方位词用,因为在吴系语中,“在”能表达这种意思。某处可说成“某在”杨万里《明发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在在”犹“处处”也,可作佐证。这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表达了词人处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苹有过一段甜蜜幸福的爱情。时间是这首词的主要线索。其余四句好像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即1、梦后,2、酒醒,3、人独立,4、燕双飞),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内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2、点评学友上一讲作业一斛珠
一斛珠 荷
文/潇湘妃子原玉
荷塘雨过,粉腮噙露些儿个。凌波翠盖低声和。一霎风来,一霎香无那。
许是前生情不堕?今缘偏得佛前果。出泥不染亭亭个。若有来生,并蒂卿和我。
释读:刚下过雨的池塘里,有一些噙了露的粉色荷花。回旋着水波的荷叶低声应和着。一阵急风吹来,淡淡清香的荷花也拿她《风》没办法。
也许是前世的情并不懒怠,今生有缘作了佛前的莲花台。生长在淤泥中却不被淤泥所污染亭亭玉立。如果有来生,和你永结连理卿卿我我。
试评:这首词开篇点题荷,咏物词写好,不容易。释解过程中,对于香无那,不太理解。我理解是不是一阵风吹来,花香被吹散。记得李后主的词有娇无那,引用的好!一斛珠一韵到底,本首词用了两个字,这里我不太懂,得请教评阅老师是否可行。上阙景起介绍了荷花的特点,下阕抒情提现了荷花的特性。整首词都是赞美荷花。冷不丁的转到了卿卿我我永结连理。本人才疏学浅,不太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是借助荷花思人吗?如果有来生和你永结连理卿卿我我?理解能力有限还请评阅老师赐教。
还有就是佛字出律了。
一首好词,但是本人才疏学浅有的读不懂,评阅的不到位,有不当之处还请见谅。也请评阅老师指点不足之处!
作者: 映雪评阅静思 时间: 2024-6-29 01:11
本帖最后由 映雪评阅静思 于 2024-6-29 01:13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讲作业帖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1082年3月7日)
北宋 ·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翻译:
莫要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高声吟诗长啸,一边悠然自在前行。有这手里的竹杖、脚上的草鞋,这样的步行可以轻捷得胜过骑马,怕什么!披着这一身蓑衣,就在这风雨中过上一生又何妨。
还带着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刚感觉有点冷,那山头上初晴的斜阳却又殷殷相迎。回头望望那曾风雨萧瑟的来路,我信步归去,哪管它是刮风下雨还是天晴。
(2)简析: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 ”,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 ,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
乐淘11-风若兮
雨霁薄雾,晨晖脉脉穿朱户。徐娘倦卧深深处,牗外红英,一夜辞高树。
冉冉春光留不住,梁间燕子呢喃语。懒妆晓起添愁绪,漫卷珠帘,又见纷飞絮。
静思试读:雨后天气放晴,有一层薄薄的雾气升起。晨辉静静地蕴然了朱红色的院门。一个风韵犹存的中年女子慵懒地躺在深院的房间,看到窗户外面的红色花瓣,因为一夜风雨洗礼落了满地。
(可叹)这美好的春光逐渐远去,想留也留不住。屋梁上燕子还在鸣叫。她早晨起来也懒得梳洗打扮,反而平添了诸多的愁绪。她起身卷起珠帘,又看到了屋外纷纷飘落的花瓣。
简评:通读全文,感觉作者是想通过对人物的行为刻画来表达一个中年女性青春已逝、花不再红的哀愁。有点借了晏几道那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意来造景。
(1)首先是标点符号,建议最好在韵字处画句号。句与句之间可以用暗含的逻辑关系相连,估计能增加词作的空灵度。
(2)上阙第一句和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第三句人物出场,这里场景有变化,“深深处”不好理解。第四第五句是通过人物的视角看到的场景还是作者用自己的视角看到的场景?我理解是后者。
空间变化外——内——外,有点无序。
(3)下阕第一句,过片句,由红英辞树而来的感慨,也是下阕情感生发的根基。第二句没有看出与主题的关系,败笔。第三四五句均为行为描述,作者是想借景升华主题,这里“絮”字凑韵了不准确。
(4)总体看作者用了第三人称视角,代入感不强,情感上也缺乏共鸣。不建议这样写。
作者: 风若兮 时间: 2024-6-29 11:05
本帖最后由 风若兮 于 2024-6-29 20:26 编辑
望江南·梳洗罢
唐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析义:梳冼好了,一个人倚靠望江楼栏杆眺望。一艘又一膄船只驶过,所盼望的人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思念的柔肠在白蘋洲上。
注释: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眺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全词表现了女子从希望到失望再致"肠断”的感情,从热到冷的情感转变,为其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寂寞氛围。整首词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一斛珠
乐陶28-有梦梅雪
陌阡花好。与君约在行人少。沉沉暮色星河渺。那个他呀,怎地还迟到。
香气袭人人入抱。新蝉莫要来相扰。晕红双颊谁知晓。有月偷窥,躲在垂杨杪。
风若兮浅评:这首词写恋人约会的过程、周围环境及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情感充沛,语句通顺,文字通俗,表意清晰。析义环节偷个懒。
上阙前两句,与你相约在行人稀少花儿盛开的田间小路。阡陌为了平仄颠倒过来,不符合语言习惯,慎用。行人少显直白,词贵婉约,再炼句。夜幕低垂群星渺渺。他呀怎么还不来啊!口语入词,调皮可爱,女子的嗔怪刻画的栩栩如生。
下阙两人见面的场景,拥抱....。少儿不宜,自行脑补。过片稍有断痕,新蝉建议用鸣蝉。尾结留有余味。佳作,学习了。不当之处请见谅!
作者: 稻花 时间: 2024-6-29 12:49
本帖最后由 稻花 于 2024-6-29 15:40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讲作业帖
乐淘11-悠悠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眼儿媚
宋代,王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译文
杨柳在风中摆动着柔软的柳丝,烟缕迷漾织进万千春愁。海棠的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
而今往事实在难以重忆,梦魂归绕你住过的闺楼。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简析:
这首词触眼前之景,怀旧日之情,此词为王雱怀念妻子所作,表现了伤离的痛苦和不尽的深思。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上片第一句“杨柳丝丝弄轻柔”,柳条细而长,可见季节是在仲春。“弄轻柔”字写杨柳在春风中轻摇的柔美,分外点出垂柳初萌时的细软轻盈、盎然春意。以“烟缕”来形容轻柔的杨柳,大概是由于四月的时候,垂柳的顶端远远望去,宛如一抹浅绿的烟云。杨柳如烟这个比喻并不新鲜,但“烟缕织成愁”,则出语新奇,耐人寻味。如烟的垂柳和心中的愁思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却用一个“织”字将二者绾合,仿佛杨柳能通晓人性。“愁”字的出现.为整首词披上淡淡哀愁的羽衣。然而这忧伤从何而来,词人并未解释。只是在写完垂柳之后,他将笔触转向春日的另两种花朵:海棠与梨花。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雨”“雪”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这句的意思是说,海棠的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在韶华易逝的感喟中,词人不禁触目生愁。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原来有一段值得留恋、值得追怀的往事。但是年光不能倒流,历史无法重演,旧地又不能再到,则只有凭借回归的魂梦,围绕于女子所居的值得怀念的地方了。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词人的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充分表达。这分明就是在感叹自己心底的深情正像丁香一般忧郁而未吐,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像豆蔻一般共结连理。整个下片的意思是说,尽管一切的梦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内心缠绵不断的情意依然专注在那个可人身上,真是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境界。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咏荷(李煜体)
乐陶08-翠花
芬芳十里。清姿绰约罗裙翠。熏风缱绻红腮醉。雨过轻盈,碧绿连天际。
滟滟凌波香细细。尘埃不染虚怀寄。藕塘僻静鸣蛙脆。独守青圆,自在开无昧。
悠悠试解:
美丽馨香的花儿有十里绵长。姿态清新而柔媚婉约,身着青绿的罗裙。南风柔柔轻拂着,缱绻缠绵,犹教红腮微醉。一番风雨过后,翠绿无边,恍若连到了天际。
水光滟滟,荷花凌波微步,轻盈飘逸,且暗分着细细的馨香。有出尘不染,胸襟宽大而谦让的品质。幽静偏僻的荷塘,阵阵清脆的蛙声。独守着色青而圆的荷叶,还是独守着青天?自由自在的绽放着。
悠悠浅评:
问好翠花老师!这一首词咏荷,立意比较高,上景下情,架构总体上是合理的。
(1)上片造景很好,主要描述荷花的环境与外貌形状,起拍“芬芳十里”表达了强烈的香气和美好的氛围。
第二、三拍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借势而下,行文流畅,荷花宛如一位从诗经里走来的女子,“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秀丽美好,秋波顾盼流转,婉约动人,非常有画面感,让人眼前一亮。
只是歇拍“雨过轻盈,翠绿连天际”,感觉“轻盈”与“雨过”没多大关系,而且既然是雨过后的环境,还能芬芳十里吗?这里有待商榷。“碧绿连天际”是指荷叶,而第二拍罗裙翠,也是指荷叶,感觉有些意重了。
(2)下片的过片没能宕开一面,还是继续描写荷花,“滟滟凌波香细细”与上片的芬芳也有重复之嫌。
接拍“尘埃不染虚怀寄”,写出了荷花的出尘、清雅、高洁的气质,但是“虚怀”是指胸襟宽大而谦让,形容荷花,感觉有些不太贴切,这里可再斟酌。
第三拍“藕塘僻静鸣蛙脆”,鸣蛙脆的出现,起不到渲染烘托作用,还大煞风景。藕塘出现的位置迟了点,这一拍在这里有些废墨,而且与前后拍关联不上,或许放在上片会比较合理一些。
煞尾“独守青圆,自在开无昧”,这里表达有些不够清晰,“独守青圆”是独守青天还是独守着荷叶?如果是荷叶,那就是整首词第三次出现了,表达上稍显累赘。另“自在开无昧”,无昧还是无味?恕我理解力有限,翻查也没能解出词意。如果是指因果无昧的话,也不合荷花的幽淡,恕我知的有限,只是个人观点,有说不对的可直接忽视。
总结:这一首词,上片比下片要好,下片谋篇方面很是松散,层次比较混乱,脉络不够清晰,个别地方也需加强遣词炼字,才会让作品圆融一些。
作者: 冷若 时间: 2024-6-29 14:11
乐淘组26-冷若
山中问答①
李白
问余何事栖碧山②,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③。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和无奈。下二句写山中幽景,实即是答,云“笑而不答”者,盖栖隐原非本怀,然难为俗人道也。
一斛珠.江滨散步(李煜体)
文/乐淘01-凡川
阳晖岸暮,渔人一叶苹洲坞。依依杨柳轻烟雾,偶尔蛙声,提醒春光去。
雀吵黄昏摇落絮,歌闻亭榭悠哉步。月移渡口星星数,尽享清欢,悄与良人语。
冷若试评:
阳晖岸暮,太阳的光晖照在岸天色暮了,渔人驾一叶小舟行到洲坞。依依的杨柳轻轻的烟雾,偶尔有蛙声传来,提醒春天已去了。
麻雀吵到黄昏摇落了飞絮,歌声在亭榭悠闲漫步。月亮移向渡口把星星数,享尽了清欢,悄悄与良人说话。
1.阳晖岸暮,是病句,岸怎么暮?
2.提醒春天的风光去了,这句也不行,前面的描述没有说春天去了的景色。
3,下片第一句 ,前四和后三无关联,黄昏能摇落絮吗?
整片意可以,但个别句要修改。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24-6-29 17:16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讲作业
乐陶组29–潇湘妃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满庭芳·南苑吹花
宋 晏殊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凭阑秋思,闲记旧相逢。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汉水西东。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
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
译文:
南苑吹花嬉戏,西楼题叶传情。故园里,多少美好的光阴。秋日里凭栏凝思,尚能记起旧时相聚。多少次如梦般美妙欢娱,换来的却是,流水般的各自东西。太久的分别,淡漠了当初的情意,竟不见归雁将锦书传递。
时光悄逝,栏菊枯败,溪边桐叶飘尽,只留下苦酒一杯,伴着疏月凄风。离愁别恨,又能与谁诉说?且把一腔愁绪,消磨在绿酒之中。只盼佳期到,那时一定要他看看,衣袖上点点泪痕。
简析:
此词是一篇怀远人之作,开片三句,写凭栏遥望所回忆起的往事:“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里的种种欢娱的事。“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是一个对句,对的及其工整。
凭栏遥望,不禁回忆起往昔的欢乐,由此想到现在:往昔欢聚的那些人,现在都如“流水”一样各自“东西”,由于分别得久了,感情渐渐的淡漠了,由此引出“未有”“锦字系鸿雁”。
下片继续上片因回忆而引起的伤感。“年光还少味”,因形单影只,故觉得日子没有什么意思。“开残槛菊,落尽溪桐”是一个完美的对句,同时也是“槛菊开残,溪桐落尽”的倒序,且不仅对应“年光还少味”,而且遥应开篇的“南苑吹花,西楼题叶”,一处乐景,一处悲景,乐景衬哀,而悲景写哀,都指向了词人的寂寞。菊花开残,桐叶落尽,就只剩下“尊前淡月西风”了。“尊前淡月西风”又呼应上片之“几处歌云梦雨”,一哀一乐,复增其哀。而自己的这种凄凉悲哀又能向谁诉说呢?这种无可倾诉的悲哀,只能都付与酒中了。尽管满腹悲哀,词人在最后还是发出了内心的期待:等他日重逢时,一定要让你好好看看我衣服上的啼痕。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听闻河南旱灾岭南水灾感怀
乐陶16~静姝
时逢夏至。北南天气言殊异。中原久日枯新翠。粤海银河,频降南溟水。
料得辰年诸顺意。而今欲哭还无泪。莫将生态当儿戏。道法坤灵,物我方和美!
潇湘妃子简评:问好学友!
解读:
时序夏至,北方与南方的天气很异样。中原久旱使植物干枯,广东省频频降大暴雨,(致涝灾害)。
原想龙年诸事顺意,而今却欲哭无泪。莫要将生态当儿戏。道法神灵,保佑我们家园平安和美。
解析:
词题“听闻河南旱灾岭南水灾感怀”,此词属即事感怀类。通篇围绕南涝北旱这一特殊气候,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引发感概。警示人们别把生态当儿戏,(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并祈求神灵保佑我们的家园。通篇上记事,下抒情,布局合理,层次清晰,行文流畅。格律无误,符合词牌声情。
上片:叙事。前两拍“时逢夏至。北南天气言殊异”点明时间,地点及环境。殊异,差异极大。接下来两拍“中原久日枯新翠”“粤海银河,频降南溟水”具体描写北旱南涝的景象,层层递进。银河,白色的河。“粤海银河”广东一带像银河一样,后面 “频降南溟水”意思重复,可考虑更换“银河”一词。
下片:抒情。“料得辰年诸顺意。而今欲哭还无泪”,欲哭无泪,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题词“闻”说,可能作者不在灾区)。紧接着“莫将生态当儿戏”,深层意思是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结拍“道法坤灵,物我方和美”,无奈中,一种美好的精神寄托。全词意思明了,易懂。
评的不到之处,还望海涵。
作者: 静姝@ 时间: 2024-6-29 22:01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讲作业帖
乐淘16~静姝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围墙 一作:苔墙)
①解读
绿树环绕着村庄,春水满池塘,迎着暖暖春风,安闲自在地来回漫步着。小小的院子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越过围墙远望,隐约可见几间茅草房。溪水的小桥旁,青色的酒幌子在风中飞扬。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只见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②赏析 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唐、五代、北宋的词一般都是描写男女之情夫妇之爱,像这样用朴素的语言、轻快的格调描写农家风景的,可谓异类,与秦观的一贯词风也不大相同。词的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词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
开头两句,先从整个村庄着笔。这正是春天来到农家的标志,也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形象。它使人联想起孟浩然笔下的那个“绿树村边合”的农庄,平凡而优美。
“倚东风,豪兴徜徉。”接下来的两句是说,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这两句,出现游春的主人公——词人自己。“东风”点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和路线。这一切,都在下面的具体描写中得到体现。这两句写出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这是说,小园虽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在信步徜徉的过程中,词人的目光忽然被眼前一所色彩缤纷、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不知不觉停住了脚步。这鲜明的色彩,浓郁的香味,组成一幅春满小园的图画,显出绚丽多采而又充满生机。
下片“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这几句也颇似辛弃疾《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词中:“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的意境。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进一步写其怡然自得情状。“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与上阕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
全词写景状物,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结构方面上节片完垒对称,组成两副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在艺术创新上,是自有其特色的。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全词下笔轾灵,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如此风格情调在秦观的词中并不多见,但崭然一出便别开一番天地,对后代词曲在题材和意境的开拓方面有较大影响。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原玉:乐淘06-江小鱼
一斛珠 湖畔闲步
朝风夕雨。无妨湖畔闲闲步。芙蕖绽放承清露。玉蕊仙姿,引得金蜂舞。
一晌凭栏烟水渚。诗心禅意流云妒。醉红弄影惊苍鹭。极目舒怀,偶得裁佳句。
①解读:(六月的天气)一会晴,一会雨。浮生偷得半时闲,去湖边散散步。荷花已经开了,晶莹的余珠落在荷花上。花蕊像仙女一样,引来了小蜜蜂。
过了一会儿站在渚边的栏杆旁,美妙的诗心(恐怕)连云朵都羡慕嫉妒爱吧。妍红的荷随风娉婷惊动了可爱的苍鹭。放眼望去,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偶然间想到了很多精美的诗句。
②赏析 此词作描绘了湖畔观荷的美丽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上片写近景,下片写远景兼抒情。
1)词作上片前两拍,作者交待了天气状况,就算时雨时晴,也不防碍去湖边散步。三、四指写在湖边所见:荷花承余珠,花蕊婀娜多姿的样好,把蜜蜂都引来了。细节描写很好。
2)下片视角转换,前两拍写凭栏而立,风吹云动。三拍荷花娉婷,云苍鹭惊飞。结拍把目光推向更远。整个下片由近到远,由静至动。多方位多维度地描绘湖畔闲步之美景。
3)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诗心禅意流云妒”句,表意有些含糊,仅仅凭个栏,诗心禅意就引起流云羡慕嫉妒了?又有怎样的禅意呢,前面无铺垫。个见。还是一起来听听评阅老师的精彩点评吧,拭目以待!
作者: 桃乡蓝天 时间: 2024-6-30 10:11
古典词研三 第十讲作
乐淘21-红叶
一、阅读
一斛珠·洛城春晚
苏轼 宋代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①译文:
洛阳已是晚春时节,垂丝的杨枝杂乱无章地遮盖了华美楼房的一半,那小池中轻风吹起的波纹都成了条条花样图案。曾记得,夫妻二人,烛光下共读,梅花前欢会,多么浪漫!尤其那以歌劝酒,由饯而醉而别的热情还在心田。
而今面对着的是离别之后风流云散的现实。纵然关隘山岭阻隔我俩的身子,但爱情则是无法隔断的。我们总有一天能度关山。等到你我重在“烛下花前”见面,踏青游赏美景再次结伴同行,不分别了。你要我说相思得如何?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望呀望呀,一直望到看不见我们昔日居住的西楼前,你那身轻如燕的倩影。
②简析:上片即景生情。开头点名时间地点,洛城,春晚。
“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写眼前景物。 “乱掩”二字绘形绘色,“如篆”二字恰切传神。仿佛苏轼心灵上蒙上了一层层不完美的阴影,似有“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的孤独味。“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触景生情,即由眼前的“红楼”引出了与远在千里关山外的贤妻别离前之幽情。当年夫妻二人可谓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刻骨铭心。上片五句27字,即景生情,体现了苏轼登高远眺、遥思爱妻的心态。
下片由情入景,情景交融。“自惜”二字统帅下片,一气贯通。“自惜风流云雨散。”写苏轼特别珍惜昔日的风韵美好动人的幽情,比如妻子陪伴自己挑灯夜读。
关山有限情无限。”写苏轼与王弗的贞情。“待君重见寻芳伴。”写苏轼的幻情。 “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写苏轼的相思深情所照应的景。天各一方,心愿难圆,情丝绵绵。下片五句30字,由情融景,将苏轼与妻子那恩恩爱爱,一往情深,注入字里行间,令人回味。
二、互评
乐淘组-宛儿
一斛珠 晚春寄怀
晚风悄送,轻些葬个花儿冢。眉间故事微微痛。有道相思,从此无人共。
谁有柔情千万种?丁香结与蓝桥梦。月光如果留条缝,且寄鱼书,哪怕终无用。
①读解:
晚风幽幽的吹,落英堆积,心事写在了眉头,有一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感觉。最伤情的是离别,天各一方无人相伴。
即便有柔情千万种,有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可事实也是像丁香花蕾一样,丛生如结。愁苦难消。月华如瀑,一泻千里,可不可以留一条缝隙,让我把思念寄出去,虽然知道可能是无果的,但也算是一种期盼吧。
②简评:
问好友友!
这是一篇暮春怀人之作,开头景起,触景生情。上片第一拍,晚风吹来落英堆积,第二拍,心事由此而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感觉。第三拍,春将归人未归,天涯海角不能相守,相思满满。
下片第一拍,纵有柔情千万种,也怕是像丁香花蕾一样丛生如结,能像蓝桥梦中仙人那般美满吗(用典),第二拍,对应上面晚风,是夜晚,有月华千顷,幻想如有一条缝隙,(虚写)让我把书信寄出,即便是无果的,但也是一种期盼和精神寄托。
用词委婉,通顺,脉络清晰,框架稳妥,过渡自然,用典贴切,我的水平挑不出毛病,还是等评阅老师吧!
作者: 江小鱼 时间: 2024-6-30 11:31
本帖最后由 江小鱼 于 2024-6-30 12:46 编辑
古典词研三 第十讲作
乐淘06-江小鱼
一、阅读
一斛珠·洛城春晚
苏轼〔宋代〕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译文:已是洛阳暮春时节,垂杨枝条纷乱,将红楼掩去了一半。池中的波纹像篆字花纹。在这份闲情闲绪中,不禁想起我俩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烛下花前成双成对,特别是离别时你劝酒的神情。
如今,我俩之间的欢情像云雨一样散开,即便关山阻隔,但我俩的深情一定能冲开重重阻隔,聚在一起。盼着与你相见,执手说相思。我望着空中的双燕,直到它们飞到了西楼外。
赏析:上片写景,暮春时节,正是伤春感怀的时候,而我又闲适得很,一个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就想起与你出双入对的日子。特别是离别时,你的叮咛我记忆犹新。
下片由景入情。时光飞逝,流云易散。虽然我们现在身处两地,但我坚信:我俩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在我想你的时候,你也一定思念着我。
二、互评
乐淘21-红叶
一斛珠 中秋感怀
夜空明澈。依栏深望中秋月。凉生微露风初歇。桂影幽幽,石砌铺层叠。
掬把清辉强自悦。深杯兑入酬佳节。醉时遥对嫦娥说。满月空圆,只照离人别。
赏读:深蓝色的夜空明净清澈,我靠着栏杆,深情地望着那一轮皓月。风停了,凉露初升。桂影绰约,细细碎碎的,一层层洒在石砌上。
伸出纤手,捧起月光的清辉,强作欢颜,为佳节畅饮。喝醉了就陪嫦娥说说话,她跟我一样,是个孤独的人。圆月啊圆月,你为什么偏偏只照着我这样的伤心人呢?
赏析:说来与红叶友友有缘,有多次我们的作业是紧连着的。红叶友友的这首词写得幽微哀婉,与《一斛珠》这首词的声情相符。整首词流畅自然,上片写得比下片好。下片中“兑入”一词有损本词的美感。结句满月即圆月,紧跟“空圆”二字,意重。如果改成“恨月空圆”是不是要好些。这首词上景下情,结构布局是合理的。情绪的把控和节奏的把握都不错,学习了。
作者: 凡川 时间: 2024-6-30 11:31
本帖最后由 凡川 于 2024-6-30 11:35 编辑
古典词研三聆雨组第十讲作业
乐淘10-凡川
一、自选一首古人词,翻译并简析:
鹧鸪天,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翻译:秋日里阴冷的阳光笼罩在刻有花纹的窗子上, 梧桐的叶子都落尽了,它一定憎恨夜里的寒霜吧!喝完酒更喜欢团茶的清苦味道 ,梦醒后缺偏爱瑞脑的香气。秋天已经过完了,白昼却还是很漫长,比仲宣写下的《登楼赋》还凄凉。不如就顺其自然,借酒沉醉吧,只是不要辜负了东篱边盛开的菊花。
赏析:本词首拍用拟人手法描写了当时的自然景观,寒日,琐窗,梧桐,霜,接着又用对偶的形式交代了词人当时的近况,这些都为下片抒情埋下伏笔。下片借景抒情,又借用王桀的典进一步深化作者孤独寂寞,无可奈何的晚年生活 。尾拍词人把这份愁绪寄托在菊花上,表达了高洁无畏的情怀。
二、对上一讲作业《一斛珠》进行点评:
一斛珠·离思
乐淘10-紫玉
斜阳草树,与君相约儿时路。久别重逢今相诉。相顾凝眸,说尽千万语。
相欢时候总匆遽,转头天际风飘絮。山高路远难相聚。就把相思,压在心深处。
作者: 川兮 时间: 2024-6-30 12:12
乐淘32-川兮第十讲作业
一.解析古词
醉落魄
清 ·王时翔
团冰握雪。天公幻个人孤洁。最怜误向风尘撇。貌似春花,命似欲凋叶。
歌边一见曾相悦。重逢草草悲生别。新来真个音书绝。欢似浮云,愁似乍生月。
解析:这首词表达一种爱恋和惜别的情绪。通过写雪的高洁美丽和短暂,表达一种爱情的不舍。上片以雪喻人,写雪的孤洁美丽短暂。下片写相见的欢娱和离别的忧伤。
白话译文:手握一团晶莹剔透的冰雪,上天幻化出来的此物多像一个孤清高洁的人啊!最怜惜的是不该错误的来到凡间,虽然容貌像春花一样美丽,命运却像即将凋落的秋叶一样短暂和悲凉。
曾经很快乐的听着你唱歌,沉醉着你的美丽,再次相见以后却更是悲伤离别,以后真的会要音书断绝了。我们在一起的欢乐像浮云一样不牢靠,随时就漂走,离别的愁绪多么像突然生出的月亮,照的到处都是。
二.解读
一斛珠·秋绪
文/小西
柳堤影瘦。一湖寒水风吹皱。凄凄小径无人走。怅望天涯,往事重回首。
犹记春时香绕袖。同君共把鸳鸯逗。奈何梦断情难久。日暮秋深,渡口空相守。
解读:这首写秋天时的思念,上片写秋景,下片写回忆。柳堤影瘦。一湖寒水风吹皱。交代地点季节感情基调。有比兴手法。以柳瘦比人瘦,以寒水喻心情,以水皱比感情的波动。过片过度到人物和下片对往事的回忆。下片前三句写回忆,后两句回扣到现在。整体结构比较圆融。
秋景感觉刻画不足。
作者: 有梦梅雪 时间: 2024-6-30 19:50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讲作业
乐淘28有梦梅雪
一,赏析
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
阮阅〔宋代〕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洒泪 一作:无语)
译文
黄昏时登楼而望,只见杏花在微寒中开放,一钩斜月映照着小楼的栏杆。一双燕子归来,两行大雁北飞,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号角声。
(遥想)华美的窗前,一位佳人立于春风中,默默无语,闲愁万种。也应像往日一样,眼如秋水般清亮,眉似春山般秀美。
作者在上下阕的末三句分别写燕子成双,大雁成群,皆是实写所见。以秋水喻美人明眸,以春山状美人黛眉,则是作者想象的虚景。双燕、雁阵反衬出独身一人,秋水、春山突出词人对佳人的怀思。这两处的手法前人也用,并不新奇。但所用的章法结构极有意思。徐培均指出,歇拍“前两句对起,后一句单收,似《浣溪沙》的后片,形成不稳定感,易于过渡”。而结拍首句不对称,后二句对称,正好与歇拍相反。这种结构在韵律上有所更张,增加了全词的活泼感。
这首词运用白描与想象,上片写景,暗写人的情思,而景中有情,情中见人;下片写人,有形有神,有心理刻划,虽然没有浓墨重彩的涂抹,却更显深情。词人在上下阕的末三句分别写燕子成双,大雁成群,皆是实写所见;以秋水喻美人明眸,以春山状美人黛眉,则是其想象的虚景。全词构思精巧,情思真挚,颇具意态缠绵的情致。
二,解读分析作业
一斛珠:凭栏
文/羽君
浮云缥缈。随风浪迹天涯道。树稍雀语缄然悄。一架蔷薇,斗绿纱窗绕。
岁月虚情人渐老,酸甜苦辣能颠倒。此中滋味谁知晓。遍拍杆栏,久看归栖鸟。
1,试翻译
浮云飘忽又高又远,随着风在天涯海角流浪。树梢上的鸟儿悄无声息。窗前的蔷薇花与绿色的窗帘相互交织缠绕。
在岁月的谎言中人渐渐变老,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人感到颠倒(让人难以琢磨)。这些复杂的情感有谁能真正理解呢?我一遍遍拍着栏杆,久久地看着归巢的鸟儿。
2,试点评,作业格律正确。
这首诗通过凭栏远望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百味的感慨。
立意可见。
上片视角逐渐收缩,顺序安排有条不紊。准备过片跟过片之间衔接不紧。
下片转人生感慨,煞尾推出思乡之情。照应起拍的漂泊。呼应的不错。
只是不凝炼,比如天涯道,天涯是放开,道字收的太紧了。
缄然和悄意思有重复。
煞尾拍遍栏杆,情感表达太过浓烈,与全篇不协调。
以上个见,欢迎诗友交流。
作者: 穆小兮 时间: 2024-7-1 01:09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讲作业
乐淘23-穆小兮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一斛珠》的分析。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一斛珠·洛城春晚
宋代 · 苏轼
洛 城 春 晚 。垂 杨 乱 掩 红 楼 半 。小 池 轻 浪 纹 如 篆 。烛 下 花 前 , 曾 醉 离 歌 宴 。
自 惜 风 流 云 雨 散 。关 山 有 限 情 无 限 。待 君 重 见 寻 芳 伴 。为 说 相 思 , 目 断 西 楼 燕 。
译文:西都三月,客舍外,垂丝的杨枝杂乱无风地遮盖了华美楼房的一半,那小池中轻风吹起的波纹都成了条条花样图案。曾记得,夫妻二人,烛光下共读,梅花前欢会,多么浪漫!尤其那以歌劝酒,由饯而醉而别的热情还前心田。
她是一位聪明而文静的女子。我二人青梅竹马,情深谊笃。而今面对着的是离别之后风流云散的现实。纵然关隘山岭阻隔我俩的身子,但爱情则是无法隔断的。我们总有一天能度关山。等到你我重前“烛下花前”见面,踏青游赏美景再次结伴同行,不分别了。你要我说相思得如何?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望呀望呀,一直望到看不见我们昔日居住的西楼前,你那身轻如燕的倩影。
上片即景生情。写嘉佑元年春苏轼赴京(今河南开封市)应试,路宿洛阳城的景物与由此引发的情感。“洛城春晚”,点明写词的地点“洛城”、时间晚春,颇有“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烁梅花草棘间”(《梅花二首》)的暮春寒意。“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写眼前景物。“乱掩”二字绘形绘色,“如篆”二字恰切传神。仿佛苏轼心灵上蒙上了一层层不完美的阴影,似有“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清代洪异《长生殿》)的孤独味。“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触景生情,即由眼前的“红楼”引出了与远在千里关山外的贤妻别离前之幽情。当年夫妻二人可谓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刻骨铭心。上片五句27字,即景生情,体现了苏轼登高远眺、遥思爱妻的心态。
下片写苏轼思绪绵绵,神态痴呆,由情入景,情景交融。“自惜”二字统帅下片,一气贯通。“自惜风流云雨散。”写苏轼特别珍惜昔日的风韵美好动人的幽情:“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她挑灯伴读,“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辄能记之”并提醒;苏轼“问其他书”,她“皆略知之”。“关山有限情无限。”写苏轼与王弗的贞情。“待君重见寻芳伴。”写苏轼的幻情。“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写苏轼的相思深情所照应的景。天各一方,心愿难圆,情丝绵绵。下片五句30字,由情融景,将苏轼与妻子那恩恩爱爱,一往情深,注入字里行间,令人回味。
全词由景到情再到景,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结构的回环美。苏轼与妻子的情爱可谓牵肠挂肚,催人泪下。在封建社会里,这种爱情殊属难能可贵。它反映了苏轼的一种美好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古代只是在官方社会以外才有。”苏轼的《一斛珠·洛城春晚》就提出了一个突破传统观念新的道德标准:他与妻子的爱是以“相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所以才“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出游东隅(游延吉珲春图们)
文/碧天云外月
水清山碧。东游百里寻幽迹。花香四野无尘隔。袅袅南风,拂面浑无隙。
国土相邻如咫尺。青山一道同连席。明霞几度争随日。巧结机缘,乐煞优游客。
问好友友:虽然没有去过图们,但通过这首小词,感受到了水清山碧的图们市。百里寻幽,有一种桃花源记的感觉。上片很精彩,唯一的败笔就是拂面风无隙有点难理解,这里有点凑韵的迹象。
下片就弱了些。几个押韵的地方都有点凑韵的迹象,前面两句还勉强可以,争随日?不太理解,优游客?也不太理解。个人意见,勿怪......
作者: 翠花 时间: 2024-7-1 13:00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讲作业
乐淘组08一翠花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乌夜啼·春思
赵令畤〔宋代〕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译文: 闺楼上柳絮飞萦绕竹帘,院墙头花儿低挡住月光。每一年逢春时愁涌心头,凝望那欲栖鸦令人断肠。
妆镜照鸾被上翠色褪减,风烛燃蜡泪垂红影斜斜。重重门锁不住相思魂梦,随心意任自由绕遍天涯。
简析: 此词开篇写景,上片由写外景步步侵入内心,引发连绵不断的春思。“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两句对起以“萦”、“弱”、“碍”、“低”四字隐隐点出人物思致,所写的“帘幕”、“柳絮”、“月亮”、“花朵”均是客观景物,但在思妇眼中看来,帘幕有如思绪一般萦回,柳絮随风扶摇,仿佛不胜孱弱,月亮被云层或楼台遮蔽,若隐若现,看起来朦胧而迷离,墙角的花或开得极低,或已然凋落,安静而黯淡。寥寥十二个字,把背景和人物全然活现出来,营造出暮春之夜的寂寥氛围,堪称妙笔。在此基础上,再写怀人,便显得流畅自然。紧接着以”年年春事关心事“两句,“关心”二字,直写人物心理,表明思妇感情的趋向和分量,将“春事”与“关心事”联系起来,既承接上句所描写的春景,又开启下句的“肠断”之情。年复一年,春色依旧,思情依旧。春归而人不归,让思妇无法不思量。此处虽是写常景常情,却写得清丽哀婉。其中“肠断”二字下得十分沉重,使思妇的哀痛情绪直要透纸而出。
下片由内景转向心理刻画,表现相思感情的进一步深化。内景是由“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两句所展现的春夜闺房画面,这两句写闺房景象,对仗工整,用语妍丽,词中的物象无不和思妇当前的处境心事相关。其中,“舞镜”是活用鸾鸟看见镜中的自己遂呜叫不已的典故来增加鸾鸟形象的生动性,同时作为下句“啼珠”的字面对仗,“鸾衾翠减”则写出衾被上色泽已褪的绣鸾破旧暗淡的景状,并回应上片的“年年”二字,以翠被褪色暗示出离人的长久不归以及思妇的夜夜独眠。而接下来的“凤蜡红斜”则将蜡珠的滴落想象成它在替人落泪,将思妇的心情折射到外物的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通过对“蜡烛‘啼珠’,人亦垂泪”的描写来突出思妇的相思之深,有景中见人之妙。
全词借思妇春思寄托自己政治上的苦闷,以婉言达深意,感人特甚,体现了词人笔致含蓄、语婉意深的独特风格。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 -暮春舒怀
乐淘组20-鱼儿
小城春晚,娇莺恰恰垂杨伴。画桥流水飞花乱。不忍回眸,独看双来燕。
许你痴情多离散,思君欲老难相见。举杯寂寂柔肠断,醉倚江楼,对月轻声唤。
读解:晚春的小城,娇莺自在地与垂杨为伴。画桥下流水残花飘零。不忍回头看,只独对飞来的双燕。应许你痴情多离散,思念你却总难相见。寂寞地举起杯,柔肠似断。酒醉伫立在江楼上,对着月亮轻声呼唤。
简评:问好鱼儿学友,词格律正确,语句流畅,立意清晰,不错的一首婉约词,学习了。以下提出点个人的看法:1.娇莺恰恰垂杨伴,还可再精练些。2.独看双来燕改为独看双飞燕是否好些?3.思君欲老难相见有点不好理解。4.醉倚江楼,倚字意思是靠着,感觉倚江楼不太准确,倚栏杆,醉伫江楼。以上纯属个人规点,评得不对,请谅。
作者: 清秋 时间: 2024-7-1 13:08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讲作业
乐淘33-清影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一斛珠·晓妆初过 [ 五代 ] 李煜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翻译:
晓妆只粗粗理过,唇边可还得点一抹沉檀色的红膏。含笑未唱,先露一尖花蕾般的舌尖,于是樱桃小口微张,流出了婉转如莺的清歌。
到了场下的酒会,就又娇爽多了。小盅微啜似乎还不够过瘾,换过深口大杯拼醉,哪在意污湿罗衣?最传神的是,笑嚼着红嫩的草花,唾向心上的人儿。
简析:
上片描写了歌女为情人唱歌的情景。从早上起来的梳妆打扮开始,细致描写了化妆的过程,然后是唱歌的动作情态,从侧面描写了歌女优美动听的歌声以及娇憨美艳的姿色。
下片描写了歌女与情人在一起欢会时的热闹兴奋和歌女醉酒时的骀荡姿态。全词围绕歌女的“口”作了细致的描写,形象生动的描写出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子形象。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即景抒怀
文/安若渔
一城春暮。涂泥望断芳菲路。柳丝犹自梢头舞。燕子依投,啼破眸中雾。
欲拟新词无觅处。吟中只识蹉跎句。俗尘扰扰留多许?无计花前,几度风吹雨。
试解读:
一城春天将尽的景色。极目远望湿润的小路上芳菲尽落。柳丝犹自在梢头随风飞舞。燕子在寻找可以栖息的地方,啼叫声打破了眼前的雾色。
想把这景色用词把它描绘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句子。吟哦中只有将光阴白白地浪费过去。红尘俗世中的纷纷扰扰留下多少呢?在花前是没有办法留住的,更何况又经历了几度风吹雨打呢?
试评:
问好若渔同学,这是一首暮春即景抒怀词。通过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感慨,感叹青春易逝,留春不住的无奈。有明代施绍莘的《谒金门·春欲去》“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诗句”的意思。
整体上景下情,以景抒情;先总后分再总,首尾呼应,层次分明;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春天的兴衰,比喻年华的易逝,表达了作者的伤春感慨之情。
词上片,第一拍“一城春暮”总写,点明时间、状态。第二拍“涂泥望断芳菲路。”人物出现,分写所见暮春时节落花满径的衰败景象。但这一句的主语是什么?按理应该是人望断,但是这里是“涂泥望断”而且是“芳菲路”应该是花草芳香而艳丽的路,这不是暮春的景象。作者再酌。第三四拍继续分写所见之景。但是暮春时节燕子应该已经筑好巢了,这个“依投”它的意思是:投靠别人,以求帮助。 指投奔某一处所,以求安身,所以这个词放这里不切。“啼破眸中雾”也不好理解,而且燕子一般是呢喃低语,用“啼破”力度是不是大了点?
下片入情,点题“即景抒怀”感叹年华易逝,无计可留的无奈。
全词布局合理,谋篇完整清晰,整体章法较稳,炼字造句可以再打磨一下。
水平有限,说错望谅。
作者: 小西 时间: 2024-7-1 14:53
本帖最后由 小西 于 2024-7-1 14:54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第十讲作业
乐淘组长-小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好事近·秋晓上莲峰
宋代-陆游
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谁与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
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楖栗。
译文:秋日早晨攀登莲峰,脚踩在那高耸入云、苍青一色的崖壁上。谁与我相伴?惟有天坛山上的藤杖。巨响声中藤杖化而为龙,顷刻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四周群山暗。谈笑间,千里沃野受到神龙布雨的润泽后,辛勤一年的农民终于获得了丰收,可笑终日陪伴着僧众们诵经念佛,却是百无一用。
简析:上片写词人幻想的登山情形。“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莲”的意象常见于佛教文化,与后文提及的“禅龛楖栗”相映成趣。
前两句道明词人登莲花峰的时间是在秋天的早晨,而“倚天青壁”则形象地勾勒出莲花峰高耸入云、苍青一色的神韵,开阔了词文的意境,映照出词人旷达的胸襟。“谁与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
下片是词人由拐杖而生发的更加离奇的浪漫幻想。在这里,词人将“天坛轻策”化而为龙,去施云布雨。
整篇词从头至尾以情景相互交替的手法写出,但是在细读之后又可以发现景语之中有情语,情语之中含景语,情景相生相系。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两岸离歌
文/静思
风高水阔,百年阻隔音尘绝。相连骨肉伤离别。七子含悲,望断西边月。
岂知母念尤殷切。抛肝为织同心结。念将儿女归成列。嚼碎针芒,慈爱甘喋血。
小西学评:问好学友,这是一首两岸相阻,期盼与思念的感怀之作。学友心怀大爱,点赞。
格律用韵无误,全词立意与布局都挺好的。小西觉得上片比下片好。个别词需要商榷,比如“同心结”是一种古老而寓意深长的花结,由于其两结相连的特点,常被用来象征男女间的爱情,取“永结同心”之意。“嚼碎针芒”“喋血”用词重了些。嚼碎针芒咋嚼呀?太吓人了,č小西学评乱说的,错了勿怪。
作者: 碧天云外月 时间: 2024-7-1 19:31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讲作业
乐淘-15~碧天云外月
1.阅读:
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一剪梅》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
“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李清照的这一点读者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原玉:
乐淘11-悠悠
一斛珠 登楼独醉有感
东风共趁。江楼直上莺声引。当时不识人间恨。抚掌高歌,对酒欢无尽。
只惜华年都一瞬。如今染就清霜鬓。独来旧处思何忍。曲也空听,醉也无人问。
浅评:
1、格律正确。
2、用韵得当。
3、上片首两句景起,后两句忆中抒情。
下片前两句时空转换,引出独自悲凉的气氛。
4、感觉写的很好,值得学习。
作者: 豆包砸 时间: 2024-7-1 20:00
作业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壮志的词作,通过描绘登临赏心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壮志未酬的无奈。
词开篇即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的宏大景象开篇,不仅描绘出了秋季的壮丽景色,更以此展现了词人开阔的胸襟与不凡的气度。然而,接下来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却透露出词人内心的愁绪与无奈。词人远眺群山,却只见它们如同玉簪螺髻般美丽,却难以掩饰其背后的忧愁与恨意。
词人在词中借用了“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归隐的向往。然而,这种向往与现实的矛盾,使得词人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国家效力的决心。他写到“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表达了自己对那种只追求个人安乐、不关心国家大事的行为的鄙视。
在词的下阕,词人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壮志与豪情。“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他感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精神。他写到“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与对英雄泪的无奈。
总的来说,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开阔的词作。它通过描绘秋日壮丽的景色与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词人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壮志未酬的无奈。
作业二:
原玉:
一斛珠·消夏
文:临风
清溪绿树,乡间盛夏休闲处,四野清风消长暑,鸟雀喧啾,一望云来去。
孩童逐水犹欢舞,老翁围坐旁观语。欲抛世俗纷纷绪,唤取天真,再享摸鱼趣。
赏析:
这首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乡间盛夏的休闲场景,充满了宁静、和谐与欢乐。
上片:开篇两句便勾勒出一个清幽宜人的乡间夏日景象。清溪潺潺,绿树成荫,为酷暑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场所。后三句进一步描绘了乡间夏日的景象。四野清风拂面,带来了丝丝凉意,消解了盛夏的酷暑。鸟雀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增添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远处的云朵自由自在地飘动,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下片:将画面转向了人物。孩童们在溪边欢快地追逐嬉戏,仿佛忘却了所有的烦恼和忧愁。他们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感染了周围的人。老翁们则围坐在一起,边观看孩子们玩耍边交流着彼此的心得和感悟。结尾三句表达了词人的愿望和感慨。词人想要抛却世俗的纷扰和烦恼,回归到天真无邪的童真时代。他希望能够再次享受摸鱼带来的乐趣和欢乐。这种愿望虽然难以实现,但却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乡间盛夏的休闲场景,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 羽君 时间: 2024-7-2 18:09
本帖最后由 羽君 于 2024-7-2 22:49 编辑
作业:
乐淘30~羽君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意难忘
苏轼
花拥鸳房。记亸肩髻小,约鬓眉长。轻身翻燕舞,低语啭莺簧。相见处、便难忘。肯亲度瑶觞。 向夜阑、歌翻郢曲,带换韩香。
别来音信难将。似云收楚峡 雨散巫阳。相逢情有在,不语意难量。些箇事、断人肠。怎禁得悽惶。 待与伊、移根换叶,试又何妨。
阅读赏析:
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最好,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群群的燕子已经飞回南方的故乡,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新词难觅
文/穆小兮
昏昏欲睡,艳阳高挂人憔悴。枝头偶有蝉声起。独坐阶前,阴下寻凉意。
苦觅新词难落纸。皆因炎暑情无计。怎描三夏风光媚。叹息声声,怎把诗心慰。
释读:精神疲惫,状态不好,外面的睛好天气,大太阳烤得人昏沉沉的。枝头时不时传来几声蝉的叫声。独自坐在门前的台阶上,纳着丝丝凉意。
本想寻点新意,却无词句可用。皆因天气炎热,而无计可施。看着三夏的优美景致。心烦意乱,找不到好的思路把此心此景记录下来。
简评:起句“昏昏欲睡,艳阳高挂人憔悴”直奔主题,不作铺垫。为下句转承衔接起了引墨作用。直到听到蝉鸣,方知笔者是坐在树下的台阶上乘凉。这样,完成了上片的构思。为下片无词作了充分的起势垫意。
苦觅新词难落纸。皆因炎暑情无计。这句才是切题的目的,也是中心层次。后三小句也画龙点睛的再注重一笔。使主题更明确。
因水平有限,没读懂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图。抱歉!
作者: 安若渔 时间: 2024-7-3 01:38
本帖最后由 安若渔 于 2024-7-3 07:37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讲作业
乐淘17-安若渔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石孝友〔宋代〕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译文
天空布满浓云,淅淅沥沥的雨,已是连续几日,让人生愁。和你分别后,我如春山般的眉毛翠色减淡,手腕上的香味也逐渐散去。
我独坐在小楼上,每到相思之处,情绪好无聊。只能对着那一丛萱草,几竿竹子,几叶芭蕉。
简析
这首词印象最深的是:叠字的连用,加强了烘托气氛,渲染环境,状物抒情的作用。情绪好无聊表现了至真之情,虽“说尽而愈无尽”。萱草,修竹,芭蕉,三句联系开头的四叠字,尤觉意韵悠远,辞情并茂,所蕴含的意味来展现词人的情思意绪,表现简洁、含蓄,实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原玉
乐淘32-川兮第九讲作业
一斛珠.夏夜
暑天夜半。稻田溉水清渠畔。有虫草里轻声唤。凉意微微,几缕风消汗。
举目群星光璀璨。银河碧落真无限。倏然一晃流梭散。不记名头,何止千千万。
试解读:
夏夜。我在清渠旁取水灌溉稻田。草丛中时有轻轻的虫鸣声。夜晚阵阵凉意,几缕微风,吹干了满头汗水。
抬望天空星光璀璨。碧霞满空真是无限的美丽。突然一道流星,像金梭一晃而过,就那样散去。唉,这世界上没有留下痕迹的事物,何止千千万万!
试评:
问好诗友!这是一首感慨在万物渺小,时光易逝的词作,立意明确,颇具田园风格。整首词脉络清晰,开篇点题,起拍由夏夜灌溉开始,由农作写到观天。准备过片和过片的连接,看似无关,其实隐含逻辑关系。尾结自然引出作者的人生态度。点赞!
这里提点问题。一是本次作业要求按照正格完成,故有两处错误,友友请自检。二是这首词语言偏白话,比如真无限,不记名头,何止千千万,字词还可炼。三是上下阙分别各句子之间联系紧密,但两阙的内容相互间却差了联系。个见,如有错评学友请勿怪!整体不错,学习了!
作者: 恋曲一九九零 时间: 2024-7-3 15:08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讲作业
乐陶组03--恋曲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
眼儿媚 题秋
某友
林外炊烟弄轻柔。山色已连秋。
雁儿杳杳,风儿默默,点点乡愁。
飘蓬旧迹随流水,一笛到西楼。
遥思仍在,昏昏月上,静静云头。
——词之婉约,在于遣词轻松,媚而不艳;立意雅致,不着痕迹;用语含蓄,欲欲还休;造景空灵,入转自然。所谓轻入浅出,天然无雕饰也,倘一味强辞粉饰,用语晦涩,则何以谓之雅,何以谓之婉耶?
此一篇题曰绵秋,首句平起,可谓平而无奇,自然带出。自远处着眼,其境界足令后文伸展冲突。而在韵字处著一“柔”字,已曲款于题,诗词至细腻处,即在于此处。夫秋之气,萧杀于其外,实则缠绵于内也。此一“柔”字,在外即言秋,在内亦是言情。此一句,已微有情绪。作者用笔之细,几不易察焉。
至次句,依次点出时序,亦尽显秋之全貌。山色烟云,层林脉脉,绵绵者不止物也,其人其境,业已同处于秋中矣。此两句轻描淡写,用笔亦是轻极,看似旁笔,实则已入情焉。物境之意态,亦即是作者之意态。不细揣恐被错过。
过片三句,较之前句,笔力渐缓,词色渐浓。触思由远而近,亦是用心雕琢之笔。“杳杳”“默默”四字,虽云物事,亦云心事,此等笔法,看似轻巧,实乃俱是用心为之。至尾韵方点出一“愁”字。可谓整片为之改换。无此字,皆是秋色,有此字,尽做愁色。此点睛之笔矣。
换头句笔法转换,感触至深,阐解“愁”字之因,可谓与上阙衔接无痕。飘萍行迹,正似流水,嗟乎秋之愁也,多源于此焉。眼前景物,原非故里之况;腹中郁结,多为客旅之愁。此一句古今同慨,足以留人凝目。
次句即是伸张之笔,此一笛,全篇始有声色。
其词神韵风骨,意境声情,各处已丰。秋之况,愈添萧瑟,此亦是反衬之语,以笛声之清越,衬秋之萧凉,霜秋本已销魂,况笛声心事,愈转愈深。夫一笛之韵,复能禁乎?
煞拍三句,前一句神思渐渺,稍收笔势。后二句余韵复起,意中生境,亦是词家正法。“昏昏”“静静”四字连叠,与上片暗应,亦是巧思。词中之意,仍在笛声,亦是作者意态,此意结于景,足够绵长。好词!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说些好听的
一斛珠
文/豆包
雨丝缱绻,随风遮向铅云晚。桃花满地樱花乱。寂寞春痕,空叹光阴短。
阡陌迷蒙山径远,青衫落拓凭空盏。酒残更惹愁不展。此去人间,独唱声声慢
——须知诗词作品,比不得其他题材,于声情、音节、用语、格律等处处,俱是依章法而来,所谓字有定数,句有定式,韵有定声是也,倘有谬误,则声拍乖舛,体制混淆,须知一字之谬,则全篇尽覆矣。
此一篇作业,于声情、用韵等各处,均无谬误,唯个别处格律,微有遗憾,宜慎之!
首句:雨丝缱绻,随风遮向铅云晚。
风花雪月,无情物矣,所以动情者,别有怀抱焉,丝雨本无意,而入眼即入心,而缱绻者,其辞若有憾焉,其声若有态也,雨丝飘摇,过目缠绵,夫文人情肠,一至于斯矣。有此一句,其意以足矣,其境即成哉!铅云者,已是沉厚之笔,夫又晚之,作者之心境意态,已在纸上矣,丝雨遮云,而又暮晚天气,此一句之境,其中沉凉落寞,所谓甘苦自知也。境中之人,境外之意,词里声情,言外之声,倘做一一拆解,怕是非片语之辞,难以尽概,匆匆之际,未敢深度作者之心,(此处略去约五百字)
桃花落地樱花乱一句,此一句之意,与前句呈互映之势,所谓前者未尽,后者即发,前境方窥其貌,后境已张其态,作者之笔力,由此处可见。前者风僝雨僽,人已不堪,此际落英委地,直教销魂,桃花樱花,原无先后,而此际依次飘零,此处之境物,莫非作者之意态耶?倘身处斯境斯景,则雨落何异于魂落,风声何异于哀声,花殇不啻于心伤矣!桃花樱花,原可一笔而概之,作者意在缠绵,以曲笔描之,用心之良苦,运笔之浓淡,不细心这,恐被错过。此一句之力,比较前句,则更深一层,所谓愈转愈深者,此即是也。
(近日居家办事,纷乱嘈杂,不胜其苦,终日操劳,无宁日矣,匆匆之际,原本一家之言,倘有冲突,还请体谅,余下诸句,无暇顾及,非不能也,实未能矣,勿怪,勿怪!)
作者: 云若 时间: 2024-7-4 09:27
古典词研第十讲作业
乐淘25~临风
一:析词
江城梅花引*梅花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解析
开头情起,直接设问句,白鸥问我停留在孤舟,是身不由己而留还是心甘情愿留下来呢?非常空灵的语言,让人不由的好奇。然而作者并没有接下来回答,直接又是一问,心若留下来,为了何事要紧缩眉头?太喜欢这个起句了,层层设问。接着就是一景,风拍打着小帘,灯光也跟着左右摇晃,真实而又生动,面对着无聊的影子,冷冷清清,想起了友人。
下片继续抒情,原来的旧友还在吗?你怎么没到我的梦里来呢,只梦里寒冷的冰水空自流着,下面从虚笔转为实写,漠漠黄云湿透了我的棉衣,也浑然不管。没有知道我的愁有多少,今夜雪纷纷而下,我想那梅花会和我一样愁吧。
此词托物言人,借白鸥之言说出作者之意。句中长短句错落有致,节奏感强,以抒情为主,虚实结合,读之慨然。
二:评词
一斛珠·春愁
别来春半。落梅如雪铺阶满。小楼闲倚蛾眉浅。送尽斜阳,愁看归巢燕。
柳下花前曾相伴。寻芳扑蝶欢无限。只今触目柔肠断。对酒倾杯,夜月深深院。
临风评:这是一首闺怨词。起笔写春景,“落梅如雪”只此一个意象,便引入伤春的主题。接着由景入人,“闲倚、送尽、愁看”将主题逐渐加深。下片承上结“看”而来,转入回忆,自然妥帖。“柳下花前,寻芳扑蝶”何等欢娱,而今花事已消,柔肠寸断,唯有借酒消愁了。
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怀,最后又以景结,章法谨严,流畅自如,显示了作者对词牌高超的驾驶能力。
作者: 紫玉学词 时间: 2024-7-4 19:42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讲作业
乐淘10-紫玉
一:析词
【玉楼春】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班主任水珠(447018379) 2024/7/3 22:33:02
【鉴赏】
首先就其所用之语汇而言,第一句的“尊前”,原该是何等欢乐的场合,第二句的“春容”又该是何等美丽的人物,而在“尊前”所要述说的却是指向离别的“归期”,于是“尊前”的欢乐与“春容”的美丽,乃一变而为伤心的“惨咽”了。
曰“拟”、曰“欲”,本来都是将然未然之辞;曰“说”、曰“语”,本来都是言语叙说之意。表面虽似乎是重复,然而其间却实在含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拟把”仍只是心中之想,而“欲语”则已是张口欲言之际。
二句连言,不仅不是重复,反而更可见出对于指向离别的“归期”,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宛转的深情。其间固有无穷曲折吞吐的姿态和层次,而欧阳修笔下写来,却又表现得如此真挚,如此自然,如此富于直接感发之力,所以即此二句,实在便已表现了欧词的一种特美。
而此种情痴则又正与首二句所写的“尊前”“欲语”的使人悲惨呜咽之离情暗相呼应。
所以下半阕开端乃曰“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半阕的尊前话别的情事。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这句的意思是“一定要将这洛阳城中的牡丹看尽,继而才能与春风轻松地告别。”,在这二句中,不仅其要把“洛城花”完全“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而且他所用的“直须”和“始共”等口吻也极为豪宕有力。
二:评词
一斛珠 阿鹊二
乐淘组02--恋曲
烛摇魂意,纸窗孤影空凝悌,速香烟烬空回味。怪事无端,阿鹊浑无忌。
西望长安空惦记,今秋故里能归未。怨君腻语频叨碎,惹得奴家,抱枕难成睡。
作品读解:
题目阿鹊的解释,象声词。喷嚏声。常用以表背地里被人说及。
首句“悌”,敬爱兄长。引申为顺从长上。这里疑为错字。应是“涕”吧!指的是眼泪,鼻涕吧!
随着烛光摇动,心也有点摇动。独自倚在窗前流泪。蜡烛渐渐燃尽,只留下自己空回味。不知道怎么了,喷嚏打个不停。向长安方面望去,只能空惦记,不知道那个人今年秋天能不能回来。唉,怨你是不是在背后唠叨我。惹得我,抱着孤枕,惟以入眠。
紫玉简评:格律无误。此阙词语句顺畅,情景交融,意脉顺畅,感情真挚,自然流露,含蓄蕴藉,很有词味,是一阙不错的作品,学习佳作了!
以下几点与恋曲同学共同商榷:
1、速香烟烬,有点词句生涩,费解,建议再斟酌。
2、腻语频叨碎,有点词句生涩,费解,建议再斟酌。
以上个见。能力有限,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同学多多谅解!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a.zggdx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