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2讲探骊组作业 [打印本页]

作者: 秋29秋云飞    时间: 2024-9-18 21:12
标题: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2讲探骊组作业
试着按照今天学习的点评方法,点评一首七律(可以是古人的,也可以是诗友的)。温馨提示:作业截至下周二,本次作业不用评阅。
另外,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听风杯。


作者: 远山如梦    时间: 2024-9-19 12:50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二讲作业:
探骊组007--远山

七律  雪夜闲思
清 曹雪芹
风寒暗夜雪寒窗,寂寂孤身阵阵凉。
对镜无聊愁白发,卷帘几度叹流光。
心牵旧梦人空瘦,笔落残词念自伤。
欲整衰颜留晚照,尘奁不见那时妆。

远山浅评:1、本诗韵律格律无误。
2、关于逻辑: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是孤身一人在风雪夜里的室内,那么第四句的卷帘就与风雪夜有生活逻辑上的矛盾,既然是风雪交加的夜晚,关紧门窗才是,这时候卷帘干嘛?甚至还卷了几度,是卷起来再放下然后再卷起来,这是干嘛呢?这里的“卷帘”换成“停杯”是否可行?
3、关于对仗:颔联尚可。颈联人空瘦与念自伤,虽然人与念皆为名词,但是人是实词,念是虚词,不妥。如若改成:魂牵旧梦人空瘦,笔落残词心自伤。是否好一些?
4、关于合掌:本诗的颔联与颈联意略显重复。
5、关于用词:本诗第七句的晚照一词的使用略显不妥,一因为衰颜。
与晚照意重,二晚照又容易被理解成夕阳斜照,故容易产生歧义。

雪芹先生大才一直以来我十分敬仰和崇拜,但又不愿只说些阿谀逢迎之词,今斗胆直言,还望先生见谅!
作者: 猫小猫    时间: 2024-9-19 13:39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2讲探骊组作业
探骊枫影作业
《七律·雨后秋凉》
雨停风定晚凉生,天际霞光照眼明。
梧叶飘萧寒意起,菊花绽放笑颜迎。
池塘水涨蛙声乱,林壑烟消鸟语清。
独倚阑干思旧事,月光如水梦初成。



这首《七律·雨后秋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秋天的景象,充满了诗意和画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点评:


1. 构思巧妙:诗人以雨后秋凉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展现了季节变换之美,同时寓情于景,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2.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梧桐叶、菊花、池塘、林壑等典型秋天意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特点。


3. 对仗工整:诗中的对仗严谨,如“雨停风定”对“天际霞光”,“梧叶飘萧”对“菊花绽放”,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技艺。


4. 情感真挚:诗人独倚阑干,思旧事,月光如水,梦初成,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5. 境界高远: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主线,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超脱物欲、追求美好精神境界的高远情怀。

总体来说,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针对这首《七律·雨后秋凉》的不足之处,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分析:


1. 情感表达略显突兀:诗中的情感转折有些生硬。例如,前三联都在描绘雨后秋天的宁静美景,而尾联突然转入诗人对旧事的沉思和梦境的描绘,这种转折虽然有意境上的对比,但情感上的过渡不够流畅,使得尾联与前文的关系略显突兀。


2. 意象运用不够统一:诗中的一些意象虽然生动,但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例如,“梧叶飘萧寒意起”与“菊花绽放笑颜迎”两句,前者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后者则展现了秋天的生机,两者在意象上形成了一定的对比,但在整体意境的营造上略显分裂。


3. 语言表达有待提高:部分词语的使用不够精准,如“笑颜迎”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人的表情,而不是花朵。此外,“蛙声乱”中的“乱”字,虽然可以理解为雨后青蛙活跃的声音,但也可能给人以嘈杂之感,与全诗的宁静氛围不太相符。


4. 结构布局稍显失衡:七律的中间两联通常承担着描绘细节、深化主题的作用,但在这首诗中,颔联和颈联的分量似乎不够均衡,颈联“池塘水涨蛙声乱,林壑烟消鸟语清”中的意象较为复杂,与前文的简洁形成对比,使得整首诗的结构略显失衡。


5. 缺乏深度挖掘:虽然诗中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象,但在意境的深度挖掘上略显不足。诗人对“思旧事”的描写较为笼统,没有具体到某个事件或情感,使得这部分内容显得有些空洞。


总的来说,这首诗在整体上是成功的,但在情感过渡、意象统一、语言精准、结构布局和深度挖掘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作者: 静思思    时间: 2024-9-19 14:27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2讲探骊组18-静思作业

七律·雨后夏日荷塘
雨过荷塘景色嘉,清风拂面意无涯。
珠圆叶上晶莹闪,蕾绽枝头妩媚夸。
翠盖轻摇波影动,红蕖浅笑韵姿华。
幽香缕缕游人醉,忘返流连沐晚霞。
这首《七律·雨后夏日荷塘》以夏日荷塘为题材,描绘了一幅雨后荷塘的美丽景象, 意境优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清新、宁静的雨后荷塘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情景交融:诗中“雨过荷塘景色嘉”开篇即点题,随后通过“清风拂面”、“珠圆叶上”、“蕾绽枝头”等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夏日气息的荷塘之中。对仗工整:诗中的对仗非常严谨,如“珠圆叶上晶莹闪”对“蕾绽枝头妩媚夸”,“翠盖轻摇波影动”对“红蕖浅笑韵姿华”,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诗艺。

不足之处:虽然诗中描绘了荷塘的美丽景象,但所用意象和表达方式较为传统,缺乏新颖独特的视角。虽然诗中的语言流畅,但在某些地方如“意无涯”、“妩媚夸”等,语言表达略显平常,缺乏足够的诗意和深度。
结构稍显单一,整首诗的结构较为传统,没有明显的转折或层次递进,使得整首诗的节奏和韵律稍显单一。




作者: 起来晒月亮    时间: 2024-9-20 11:58
探骊33傻小子晒月亮      作业

赠袁枚

郑燮

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


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

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

不买明珠买明镜,爱他光怪是先秦


评:问好板桥同学,李杜和诗友的都不敢妄言,容易被追杀,就把你逮到了


本来想你是一个画画的,砸碎了也不敢吭声,没想到啊,你小子写的比我好多了,话说,我也没写过


问了一下度娘解析,和我想的不太一样啊,感觉这群人比我还能胡诌


度娘的我就不复制了,太占空间,只说我的




1,(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

起句,总写,虚写比喻,在江湖中,真正的文人如晨星断雁一般渐渐消失,少之又少了


内气较阔,可以统领全篇,修辞得当


2(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
承句,再次用自然物像比拟,说,即使没有春秋盛世,他也会像花一样自己成熟,风霜来了,他反而会有枯竹一样的气节


这个承赞誉的有点像干谒诗的风格哈,(实际上板桥同学并未求老袁帮忙找过工作)。说的是风格


3(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

转句实写,话锋具体的转到老袁身上。说,你收了众多女弟子,邻居们都称夸长的真好看。


此句讽谕微词与称赞并进,表面上说他喜欢收女徒弟,有点好色的意思,暗里又说,这个师父与众不同,而且厉害,教出女弟子个个出色


紧接着又说,君有奇才我也收益很大,在你的文章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来充盈自己,说明我也是你的学生啊


转句,风趣,分寸拿捏到位。很大程度表现了友人之间那种关系。若是不生不熟,也不会这样调侃。(虽然他俩只见过一次)喜欢这句。


4合句(不买明珠买明镜,爱他光怪是先秦)

前句不说啦,都懂。后句(光怪)直接点破主脉,收笼全篇,并再一次赞誉,老袁之才堪比先秦,今人无几,回扣起句


整体格律,立意,主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情感拿捏,诗之趣味浑然程度。一个字儿(赞)
作者: 秋风    时间: 2024-9-20 20:33
本帖最后由 秋风 于 2024-9-20 21:46 编辑

实验班第二讲作业
探骊22-秋风
《七律·夕颜花》
娇容淡雅绽篱旁,暮至花开韵自彰。
素蕊含情迎月色,柔枝弄影沐星光。
虽无百日繁华梦,却有一时馥郁香。
莫叹夕颜生命短,凋零亦是美篇章。

试评:
《七律·夕颜花》以夕颜花为主题,通过描写、象征等手法,寓情于物,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见解。
全诗格律无误。
立意明朗。
脉络清晰。
节奏富有变化。
起承转合,诗承一脉,关合主题。
首字平衡。
韵字,词性、声调缺乏调节。
整体表达完整,语言灵变,寓意尚可,符合七律特点。
首联“娇容淡雅绽篱旁,暮至花开韵自彰”拟人手法,娇容、淡雅稍显不协,绽,显质实,韵,过虚。
颔联“素蕊含情迎月色,柔枝弄影沐星光”对仗工整,复杂主谓句亦觉灵动。然而内容过于平行,略显呆板。
颈联,折进,虚处斡旋,上分句缺少交代,下分句稍显气弱。
尾联“莫叹夕颜生命短,凋零亦是美篇章”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态度,即使生命短暂,也要珍惜每一个美好瞬间,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仍有升华空间。
在传统的七律诗歌中,以花作为主题的作品非常常见,作为七律,这首诗在题材上并未展现出太多新意。
意象运用亦未形成强烈的对比或冲突,不够鲜明,缺乏张力。
诗末虽提出了“凋零亦是美篇章”的思考,但这一观点并未得到充分的展开,使得诗中的思考显得有些点到为止,缺乏深度和力度。
作者: 清月月    时间: 2024-9-21 10:28
实验班第二讲作业
探骊26-清月
终南山  王维〔唐代〕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赏析:
1.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远望太乙峰似乎与天都想接,山海相连无边无际。
2.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写山中之景。身在终南山中,向前走,白云分向两边,回头看,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走出云海,前面是蒙蒙青雾,走进雾中,雾却看不见也摸不着。诗人用身在云雾中的感受进一步描写终南山山势至高,直插云雾之中。
3.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诗人站在终南山的中峰上,视角仰视中峰正处在天际南北分野之处;俯瞰众多山壑,或晴光朗照,或阴影笼盖,各峰风姿不一。用俯瞰所见东西之广,南北之阔,突出了终南山的高峻磅礴.
4.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尾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这首诗通过诗人不同的视角,多层次多方位描写终南山的壮美景色。
首联总揽,中二联分述,对仗工整,尾联【隔水问樵夫】巧妙含蓄。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形神兼具,意境清新、一幅山水画呈现人之眼前。
作者: 半字书    时间: 2024-9-21 16:15
探骊35-玄樗
积雨辋川庄作⑴
唐·王维,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王维厌倦朝野纷争,在钟南山蓝田县隐居时所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⑵,蒸藜炊黍饷东菑⑶。
漠漠水田飞白鹭⑷,阴阴夏木啭黄鹂⑸。
山中习静观朝槿⑹,松下清斋折露葵⑺。
野老与人争席罢⑻,海鸥何事更相疑⑼。1

词句注释
⑴积雨:久雨。辋(wǎng)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⑵空林:疏林。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⑶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东菑,泛指田园。菑,指开荒初耕的田地。
⑷漠漠:形容广阔无际。
⑸阴阴:幽暗的样子。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啭(zhuàn):小鸟婉转的鸣叫声。黄鹂:黄莺。
⑹“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习静,谓习养静寂的心性。亦指过幽静生活。槿(jǐn),植物名。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其花早开晚谢。故以此悟人生荣枯无常之理。
⑺清斋:谓素食,长斋。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
⑻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
⑼“海鸥”句:典出《列子·黄帝》: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里借海鸥喻人事。何事,一作“何处”。
2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朝堂的厌恶,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作者: 明月@清风    时间: 2024-9-22 20:44
古典实验班第二讲作业
探骊01明月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平仄:首句故字,有点小拗,稍微有点瑕疵。
押韵:用了六麻韵部,韵字阴阳声调适中。
对仗:中二联对仗严谨工整。
立意:孟浩然过故人庄,被盛情款待这件事。
布局:起承转合
首联诗人交代背景,颔联承接次句,走进村里后看到的景色。
颈联由村口转入家里,这联是事件的主题,写的人物活动。
尾联推进一层收结,相约重阳节。
布局明确,用词精准,平实质朴。大赞特赞





作者: 春意盎然。    时间: 2024-9-22 22:54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2讲作业:
探骊05-春意盎然

滴沥明花苑,葳蕤泫竹丛。
玉垂丹棘上,珠湛绿荷中。
夜警千年鹤,朝零七月风。
愿凝仙掌内,长奉未央宫。

赏析:
格律正确,用韵工稳,构思精巧。
首联从动态落笔,先给出一个大环境(名花苑)给下文留下足够的空间。
颔联从细处入微,具体描绘露的神态,陆地,水中各有物象来表达“垂”“湛”传神。
颈联虚笔,展现露的精神世界。千年鹤,七月风对仗工整。
尾联进一步提升到仙掌承露,供奉未央宫,做到首尾呼应。

作者: 玄翎。    时间: 2024-9-23 00:01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2讲作业:
探骊21-玄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即河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tì):眼泪。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是说书也无心看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白日:一作“白首”。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⑻即:即刻。巴峡:巫山入巴东县为巴峡。一说指巴县(今重庆)一带江峡的总称。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寓梓州(治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遂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这首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首句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次句“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颈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诗人越想越兴奋,不禁放声高唱起来,还要借酒来表达他满怀的欢乐。想到现在严冬已经过去,春光明媚,正好和难友们结伴回乡,就更加心旷神怡了。“白日”,有的版本作“白首”,那就是点出人到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放歌”“纵酒”都是语气很重的字眼,“须”字也一样。用这些明快而果断的语言来写当时那种极端喜悦而豪迈的心情,是再恰当不过了。出句写“狂”态,对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作者: 古典含羞草    时间: 2024-9-23 04:53
本帖最后由 古典含羞草 于 2024-9-23 04:55 编辑

探骊组第二讲作业
探骊28-含羞草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押侵韵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此诗为题赠诗 题大禹寺义公的禅房。
  首联 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总领句。义公习禅的地方(禅房)坐落在空寂清幽的山林之中。清幽远离尘世。
  颔联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禅房门外向远望去,可以看到一峰独秀。禅房对着一峰独秀,独秀的一峰也同样对着禅房。台阶前往下望去群壑幽深。通过群壑幽深,突出了所在地险峻超拔,不是普通人能轻易到达的高度。
  颈联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晚雨初收,夕阳普照。庭中绿阴浓郁,山林流翠。山中景清净清幽清寂。空翠指绿叶。
  尾联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看着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的清洁清净,看着义公每天都对着清洁清净的莲花。自然知道义公也有一颗不受世俗侵染的心。
  前联赞义公之禅房, 尾联赞义公之禅心。

作者: 一抹闲云    时间: 2024-9-23 06:08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二讲作业:
探骊组09-醉西楼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诗题:登临诗
小诗用韵哀阴平。回阳平,来阳平,台阳平,杯阴平。韵字阴阳搭配读起来有韵律的美。
小诗格律正确。
首联点题写登高所闻,风急,猿啸哀,都是听觉。渚青,沙白,鸟飞,都是视觉描写,听觉视觉描写使画面更灵动。
颔联:写秋景落木,也是用听觉落木萧萧下,视觉长江滚滚来。无边,使人想到落木之多,不尽写江水之大。夸张手法,写的大气。
颈联:自己客在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羁旅的愁和孤独像无边落木和江水一样挥之不尽,驱赶不绝。
尾联:写了作者艰难潦倒之苦,更是忧国忧民,使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愁绪难以释放。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24-9-23 14:13
探骊组第二讲作业
探骊组-雪儿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析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创作背景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24-9-23 14:15
探骊组第二讲作业
探骊组-雪儿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析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创作背景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24-9-23 14:16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二讲作业
探骊36-云烟深处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作者: 子虚    时间: 2024-9-23 14:55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二讲作业
探骊组 12—素心如月

七律  秋凉

老镇荒墟剩几家,将衰蒲柳谩咨嗟。
行行雁字书谁寄,采采蒹葭天一涯。
叹我十年衣未锦,向人诗句壁笼纱。
秋凉赖有团团月,来照鬓边霜雪花。

浅评 整体意脉流畅,细节还需斟酌。比如老镇荒墟,词意重复。书谁寄,天一涯,对仗欠工。第七句转秋凉如果换成虚词,可能更加自然。作品围绕秋风起,秋月明。有议论,有升华,整首相对来说还是成功的。


作者: 六月清荷    时间: 2024-9-23 17:00
古典诗创作班第二讲作业
探骊25-六月清荷
五律  同窗相聚平阳润州园感怀

十载无相见,平阳喜共牵。
欣逢春色里,笑语小河边。
翠柳频招手,桃花又结缘。
由来尘事外,友谊谱新篇。

赏析:这首五律《同窗相聚平阳润州园感怀》以同窗相聚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平阳润州园重逢的喜悦和对友谊的珍视。从练字和选材方面来看,此诗做得相当不错:
首先,练字方面,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动词,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很强。例如,“翠柳频招手,桃花又结缘”一句中,“频招手”和“又结缘”运用了拟人手法,既增加了诗句的趣味性,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友情的珍视。此外,“十载无相见,平阳喜共牵”中的“共牵”一词,也体现了诗人与同窗之间的深厚情谊。
其次,选材方面,作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如“翠柳”和“桃花”来烘托出春日的美景,同时也寓意着友谊的新生。此外,通过“十载无相见”这样的时间跨度,更加凸显了重逢的珍贵和难得。
综上所述,此诗在练字和选材方面都表现得相当出色。作者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贴切的动词,成功营造出了欢乐祥和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深深珍视。这样的诗作不仅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才情和魅力,也让人对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作者: 白菜    时间: 2024-9-23 18:20
探骊组第二讲作业
探骊组-小麦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点评:这是一组怀古诗的其中的一首。开篇点明主题下荆门,旁边有个叫明妃的村子。王昭君的悲情被打动,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冢。在春风拂面的日子里,空留一段夜月的魂魄。         千载的琵琶弹奏出一曲悲歌,只留下无法分明的怨曲让人无法分辨其中的悲欢离合。

作者: 笑语嫣然    时间: 2024-9-23 18:24
古典创作实验班第二讲作业
探骊30~语笑嫣然

七律*落叶
瑟瑟西风不耐寒,别枝飞舞落林边。
始成嫩翠皆犹喜,归去憔颜几可怜。
阅尽平生多少事,放开世上浅深缘。
春来自有希望在,勿忘初衷年复年。

嫣然浅评:
  这首诗格律正确用韵无误。
   起句点明时间、环境及落叶的状态,颔联用拟人手法做今昔对比,初长成时招人喜爱,而今衰老离去有谁可怜呢?为颈联抒情埋下伏笔,颈联转入抒情,从春到秋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现在也看开了,放下所有的恩恩怨怨悠然离去,尾句做了通篇的总结,回扣主题,既是现在衰老悄然离去又何妨,春天来了,又是一片生机。
  整首小诗脉络清晰,布局合理,中二联结构合理,章法娴熟,尾联回扣主题,总揽全篇。
诗家语有待提高,注意炼字,入声字用的有点多,以后应多注意。
作者: 左岸@    时间: 2024-9-23 18:35
本帖最后由 左岸@ 于 2024-9-23 18:40 编辑

古典实验班第二次作业
探骊-22左岸

点评一首七律:

七律.暮春.

碧围十里渐红疏,雨送残英到野渠。
流水落花由此去,浮云落照岂曾初。
年年枝发春犹复,事事愁煎人莫如。
幸得浮生贪念少,诗书足以对萧疏。

试评:
七律.暮春以暮春之景入笔,通过一系列的手法,展示了作者通过季节的思索提升到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
全诗格律无误。首联描写雨送残英碧围红疏的暮春之景,破题。颔联沿袭落英之意脉到流水落花,虚笔双关语意提升。颔联下句以浮云落照对仗流水落花,既维护了画面的意境又深耕了景语之外的意蕴。下句一个岂字转出情绪的角度,伏笔颈联的春去春来。
颈联下句融情,事事愁煎写人生常态,不如逢春必发之春枝。为尾联的意转提供契机。
尾联一个幸得转换情绪,拓宽境界,尾联下句的以诗书对抗岁月之萧疏,表现出作者孤清傲世的内心情感。
整体感觉立意明确,脉络清晰,语言表达的节奏富有变化。起承转合,诗承一脉,关合主题。




作者: 江南倦客    时间: 2024-9-23 21:46
古典创作实验班第二讲作业探骊19_蓝染
遣悲怀其二
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浅析:
当年咱俩开玩笑讲着百年之后的事;今日都来到了眼前。开篇点题,伊人已逝。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舍快完了;只有针线活计还保存不忍打开。我仍念旧情更加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焚烧纸钱。我当然知道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一起吃过那么多苦,想起来每一件事都让人悲哀。
《遣悲怀》属于悼亡诗,首联兴起点题,人亡悲怀,颈联承接自然,怀念旧情,颔联植事于情,更大程度的表达了对亡妻的想念,尾联拓宽了意境,指出了这种悲哀虽然人人都有,但是仔细想来,贫贱夫妻每一件事都让人悲哀。
作者: 东窗竟白    时间: 2024-9-23 23:10
探骊03-东窗竟白
春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春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夜雨中的深切相思之情。诗中通过春雨、红楼、珠箔等意象,描绘了诗人与所爱之人分离后的冷清与孤独,以及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

首联“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诗人以自己的情感状态开篇,白袷衣是便服,暗示了诗人的闲适与孤独。白门在这里可能指代男女欢会之地,也可能是实指金陵(今南京),但无论是哪种解释,都传达了一种失落和寂寞的情感。

颔联“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通过色彩和感觉的对比,描绘了诗人在雨中凝望远处的红楼,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冷清。珠箔飘灯则形象地表现了雨夜的迷离和诗人孤独归去的背影。

颈联“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诗人想象着远方的爱人也应为春日将尽而感到悲伤,而自己只能在残夜的梦中与对方相见,这种相见只能在梦中的无奈,加深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尾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诗人想要寄出自己的情书和信物,但路途遥远,障碍重重,只有寄希望于飞雁能够传递自己的思念。这里的“云罗”形象地表现了天空的阴云密布,也隐喻了诗人心中的迷茫和无奈。

整首诗的意境、感情、色调、气氛都十分清晰明丽,优美动人。李商隐巧妙地借助自然景象,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商隐对于爱情的深刻理解和表达,以及他在情感世界中的细腻和敏感。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24-9-24 08:16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二讲作业
探骊15-燕子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寄李儋元锡》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作者: 潇湘梦竹    时间: 2024-9-24 09:22
探骊13-潇湘梦竹
山园小梅
宋代: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寒盛开,明媚的风情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横斜在清浅的水中,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下。有飞鸟想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若知梅花美一定会消魂失魄。幸好我低声吟诵可与梅花亲近,无需什么音乐伴奏,只要举酒畅就能把它欣赏。

简析:
开头先写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颔联从姿态和香气上完美地表现出梅花的淡雅和娴静。颈联从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态度,侧面加强前一联描绘出来的梅花的美。最后说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



作者: 三军元帅    时间: 2024-9-25 10:42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二讲作业:
探郦10~一笛清风

试着按照今天学习的点评方法,点评一首七律(可以是古人的,也可以是诗友的)。
温馨提示:作业截至下周二,本次作业不用评阅。

同题仙游观
唐·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点评:

逐步点评法:
首联交代初见仙游观的情景,下个不停的雨终于停了;
颔联进一步承接上联,描写当时的情景: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并解释“凄凄”的原因,秋天的一个晚上,颔联是实写;
颈联则是虚写,也就是写自己的感受。
尾联运用一问一答的设问手法,写出了这首诗的主旨,也就是自己对仙游观这个地方的认同: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宿雨:下个不停的雨,
丹丘:昼夜长明的神仙出所。

综合点评:
语言风格:通俗易懂。
立意:层层递进,最后点题。
对仗:工整!中二联虚实结合,山色:视觉,砧声:听觉,影落:视觉,香闲:嗅觉。可以说综合运用感官表达对仙游观这个地方的看法。
不足之处:中二联有四平头之嫌(偏正);另外句式单一(2221),缺乏灵动!
以上纯属个见,如有不敬,祈求先辈见谅!
作者: 小雪儿    时间: 2024-9-25 14:39
七律.登嘉峪关感怀
漫道黄昏未觉寒,雄关百尺接天看。
缭垣明月秋相照,飞阁横沙何复还。
戍鼓急闻连大漠,云帆若隐近楼兰。
苍山雪海随空去,谁道当时千万难。

香如故浅评:这首诗表达的是对嘉峪关高大伟岸空旷的感慨及对过去岁月的一种情怀。
a,首字平仄比例6:2,韵字阴阳比例1:4。
b,第一联点题,前分句写“登”,后分句写“看”,嘉峪关一个宽广粗旷,一个宏伟壮观。第二联顺承上联的“看”到的秋月下的嘉峪关的静美,后分句是动景,一实一虚相接。对仗宽对。第三联联想回忆历史,对仗工稳,描写的有空灵感,将情感升华。第四联前分句转情,后分句顺承感叹,较弱。
c,整首诗立意尚可,布局进行梳理,能看出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学习。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a.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