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六讲作业帖
[打印本页]
作者:
燕燕于飞
时间:
2025-3-8 21:10
标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六讲作业帖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作者:
轻风呢喃
时间:
2025-3-10 13:33
雪烟第六讲作业:
雪烟06-轻风呢喃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怀彼美。愁与泪、分占眉丛眼尾。求好梦、闲拥鸳鸯绮。恨啼鸟、唤人起。
目断清淮楼上,心寄长洲坊里。迢迢地。七百三十里。几重山,几重水。
翻译:怀念心中那个美人。忧愁和泪水,分别占据了眉梢和眼角。想要做个相逢的好梦,便抱着华丽鸳鸯被睡去。可恨那啼叫的鸟儿,把人从睡梦中唤醒。
站在清淮楼上极目远望,我心飞向长洲坊里的那个人。那里距离遥远。相隔有七百三十里之遥。中间隔着多少重山,多少重水啊。
简析:相思之苦:首拍直接入题思念,接着二拍将愁绪和思念具象化,描绘主人公愁苦模样。三拍从相思过渡到主人公的行为动作,想见不得进而想梦里约会,歇拍好梦被啼鸟惊醒,更添无奈与惆怅。过片紧接歇拍,梦醒后的行为,楼上远眺,心心念念远方长洲坊里的那个人,接着距离之叹,并用具体数字描述与美人相隔的距离,煞尾“几重山,几重水”用大约虚数强化了距离的层层隔阻,景结,意蕴深长。语言清新自然,情景交融,把距离之遥远,相会之无望,现实之无奈,相思之痛苦刻画的入木三分,情感真挚动人。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品令·“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为意
雪烟-慕容瑞西
运河渡。春水碧、新柳轻烟风舞。晚云间、一点闲情涌,画船行、听细雨。
抛却浮名尘累,怎奈飘零心苦。任时光、吹老眉边发,依仗谁?这愁绪。
轻风呢喃解读:
在运河渡口。春水碧绿清澈,新生的嫩柳在轻淡的微烟中被风吹得轻轻舞动。傍晚云起时,一种闲情在心中涌起。遂乘坐画船缓缓前行,静静聆听着细雨淅淅沥沥的声音。在这美景中本想抛开虚名和尘世的劳累,尽情享受这春天的景色,怎奈内心因四处漂泊而满是苦涩。只能任凭匆匆流逝时光,吹白了我的鬓发,扪心自问,我能依靠谁呢?这份忧愁的情绪啊,实在是难以排遣。
简评:
“运河渡。春水碧、新柳轻烟风舞” ,开篇写景,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日图景 ,为全词定下闲适悠然的开篇基调,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歇拍几句“晚云间、一点闲情涌,画船行、听细雨” 进一步描绘傍晚时分,因美景勾引出作者闲情进而在晚云间乘坐画船游玩,静听细雨,营造出一种宁静、惬意又富有诗意的氛围,闲情与细雨交织,让人心生悠然之感。过片“抛却浮名尘累,怎奈飘零心苦” 笔锋陡然一转,前面的闲适被打破,表明作者虽想抛开世间的功名利禄与繁杂琐事,却难以摆脱漂泊无依的愁苦心境,“怎奈” 一词强化了这种无奈与痛苦,漂泊之苦与前文的闲情形成鲜明对比。“任时光、吹老眉边发,依仗谁?这愁绪” 无奈之下只能任时光催人老去,眼前美景却无法排解自己满心的愁绪,孤独寂寞,无人可依,将作者内心的孤独、迷茫与无尽愁绪推向高潮,给人以深沉的无奈之感。全词意境清幽,先扬后抑,借美景反衬孤独愁苦,细腻地展现出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又有漂泊无依、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悲苦 。
说点个人看法,“春水碧、新柳轻烟风舞”这句组句欠圆融,前三后六逗顿句,关联欠紧密,后面六字句如果是裂锦手法,那么词性不一致,如果是省略句子,表述欠清通。过片“抛却”出来太突兀,缺少缓冲→意欲忘名远俗,如何?个人浅见,不当之处敬请谅解,不到之处还请老师补刀。
作者:
御风
时间:
2025-3-11 11:28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选取五代・欧阳炯《春光好・花滴露》来进行阅读、翻译和简析:
《春光好・花滴露》
花滴露,柳摇烟。艳阳天。雨霁山樱红欲烂,谷莺迁。
饮处交飞玉斝,游时共拂花笺。不会人间闲草木,解留连。
翻译:
花朵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柳树在轻烟中摇曳。正是阳光灿烂的好天气。雨后初晴,山间的樱花红得好像要烂漫到极点,山谷中的黄莺欢快地飞来飞去,不断变换着栖息地。
饮酒的地方,玉制的酒杯交错飞舞,大家尽情畅饮;游玩的时候,共同在花笺上题诗。人世间那些平凡的草木可不会懂得这些,它们不懂得留恋这美好的时光。
简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日图景。上片从多个角度描绘春天的景色。“花滴露,柳摇烟。艳阳天”,开篇三句,短短九个字,便将春天早晨的清新和明媚展现出来,花朵带着露珠,柳枝在烟雾中轻摇,一片艳阳高照的好天气。“雨霁山樱红欲烂,谷莺迁” 进一步描写雨后山景,山樱烂漫,谷莺迁徙,动静结合,画面充满生机。
下片则着重写人的活动。“饮处交飞玉斝,游时共拂花笺”,写出了人们在这美好的春光中饮酒作乐、赋诗游玩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氛围。“不会人间闲草木,解留连”,结尾两句,以草木不懂留恋春光来反衬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从侧面进一步突出了春光的美好和人们享受春光的心情。整首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将春日的美景和人们的欢乐之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2、互评:对上一讲张青秀学友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品令·桃花春色暖先开 文/疏影02张青秀
桃枝绽俏,正春早、风光妙。 夭夭粉瓣,弄姿摇影,蝶儿争绕。 恰似佳人浅笑,韵姿倾了。 东君眷好,惹墨客、诗心搅。 去年携手,赏芳同醉,欢情多少。 怎奈如今,独对艳丛伤抱 。
张青秀学友的《品令·桃花春色暖先开》是一阕情景交融的咏物词作,御风试从以下角度进行品读:
一、章法布局
上阕以"桃枝绽俏"领起,通过"粉瓣弄姿""蝶儿争绕"等视觉意象,辅以"佳人浅笑"的拟人化笔法,构建出桃花灼灼的春日画境。下阕以"东君眷好"为转折,引出"去年携手"的今昔对比,最终收束于"独对艳丛"的寂寥情境,形成"乐景哀情"的张力结构,符合传统词作起承转合的章法特征。
二、炼字得失
"夭夭"二字化用《诗经》典语,精准捕捉桃花含露初绽之神韵;"弄姿摇影"连用三个动词,赋予静态花枝灵动的生命感。然"风光妙"稍显直露,未脱俗套;"诗心搅"之"搅"字略显生硬,若易作"诗心袅"或更见雅致。"伤抱"属生造词,可酌改为"空抱"以合音律。
三、意境营造
上阕"蝶绕花枝"的实景与"佳人浅笑"的虚境相映,虚实相生处暗藏"人面桃花"的典故余韵。下阕"欢情多少"与"独对艳丛"形成时空折叠,令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怅惘穿越千年而愈显鲜活。若能以"乱红"代"艳丛",或更能引发"泪眼问花"的经典联想。
四、改进建议
1.意象密度:上阕"粉瓣/蝶儿/佳人"三重意象稍显堆砌,可删减"弄姿摇影"使画面更疏朗
2.情感递进:"怎奈"转折稍显突兀,宜增"可叹流光暗换"类过渡句
3.词牌特性:《品令》宜用精炼笔法,下阕"赏芳同醉"四字可浓缩为"醉倚芳丛"
此作得花间词派遗韵,情景转换自然流畅,若能在造语上更求精警,用典处多加蕴藉,必能臻于妙境。建议学友研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体会"泪眼问花花不语"的层深意境营造之法。
作者:
摸鱼儿
时间:
2025-3-11 16:58
本帖最后由 摸鱼儿 于 2025-3-11 17:06 编辑
一、阅读
品令·茶词
宋/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翻译:
凤凰飞舞般的茶饼,遗憾被分开,变得孤单。用金渠(茶具)洗净,慢慢碾磨,茶末如玉尘般光洁。煮茶时水声如松风,早早就减轻了酒后的不适。
茶味浓郁,香气持久。醉意中仿佛步入佳境。就像在灯下,远方的故人归来,与自己的影子相对。口中无法言说,但心中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词以茶为主题,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描写了品茶的全过程及其带来的愉悦感受。词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凤舞团团饼”、“玉尘光莹”等,生动地描绘了茶饼的精美和碾茶时的情景。煮茶时的“汤响松风”不仅形象地表现了煮茶的声音,还巧妙地暗示了茶能解酒的功效。后几句通过比喻和联想,将品茶的感受与故人归来的喜悦相比,表达了品茶带来的心灵慰藉和满足感。
二、互评
品令(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三叔
踏歌不。春催促、江岸桃红梨雪。软风起,舒却蛾眉蹙。问初七,初八月。
情自凭肩成序,密与灯火相拂。碧幽丛,标得无穷意。浑一对、忘忧物。
点评:上片:“踏歌不”询问或邀约,要不要去踏歌?“春催促、江岸桃红梨雪” 描绘春景,春归来,好似催促江岸桃花嫣红、梨花似雪。“软风起,舒却蛾眉蹙” 则是说柔风吹起,似乎舒展了女子紧蹙的眉头。“问初七,初八月” 不好理解,可能是问初七、初八的月亮如何,暗示时间流逝,但似与前后文无关。
下片:“情自凭肩成序”,意为二人并肩,感情有序发展。“密与灯火相拂”,还是不好理解,是两人亲密与周围灯火相衬呢,还是说人流太挤,与灯火相挨?这过片大约是想营造出一种温馨朦胧的氛围。“碧幽丛,标得无穷意”,不懂,碧幽丛不知到指什么,这句可能是想借景抒情。“浑一对、忘忧物”,意为两人浑然一体,可以让人忘却忧愁的美好存在,诉说情感。
总体上该词写得清新灵动,情感表达细腻。不足在于:结构略显松散,“踏歌不”突兀难解,与后文衔接稍显断裂;语言表达不足,很多词句晦涩难解,当然也有可能作者自有一套行文逻辑。
以上个见,不到之处见谅!
作者:
@十七
时间:
2025-3-11 18:07
本帖最后由 @十七 于 2025-3-11 18:08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6讲作业:
雪烟17-十七
1、词赏析
南乡子 送述古
宋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我觉得这首词最大的特点就是侧面描写和衬托手法的运用。词人没有正面写送别的人物或场面,而是通过侧面描写送别时的一些事物和别后情绪,从而将送别衬托得更为孤独凄苦。其次,用亭亭的“塔”来比喻自己,表达出那种孤寂感,还有用秋雨和泪来做比较,秋雨都晴了可泪还不晴,可见伤感之深。如此一系列表达,无不写出了作者对所送别之人的深厚感情,而且这种感情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如“乱、横、不见、只见、寒、残、斜照”等,没说伤感,却无不伤感,欣赏。
2、互评
品令 燕不归杏花寒
凝思
燕归杳。烟雨里、一季春光渐老。杏花怨,尽索枝头梦,起三更,更尽了。
倦鸟啼沉西月,别绪嗟来清晓。空庭里,一树香零落,细细数,瓣多少。
赏评:问好思思姐,欣赏美词。小令起首句直接点题,然后围绕这三个字展开表述。燕子再不回来,春光都渐渐老去了,同时也交代了时间,暮春。接着写杏花怨,看看,都是燕子这家伙不爱回家给闹得。连花都幽怨了,那人不得更加幽怨吗?因此,下片以一组漂亮的对偶来引出人的情感,月沉——清晓,就这样,在思念中天亮了。空荡荡的庭院里,落花满地,是真的在数花瓣吗?才不是,这何尝不是零落一地的细碎情感,试问又如何能数的清呢。小令写得特别细腻,每个句子都很美,一路看下来,惟觉一处疑惑,上结起更——更尽,过片西月沉——清晓,这里的时间节点特别详细,是不是作者在有意以此来强调人物内心的等待煎熬呢。
作者:
张青秀
时间:
2025-3-11 19:54
词研四雪烟组第六讲作业:
雪烟16张青秀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宋代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 别去听那雨水穿过树林打在叶子上的声音,不妨一边吟诗长啸,一边慢慢走。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感觉比骑马还轻快,怕什么呢?一身蓑衣,就能任凭一生风吹雨打。 略带寒意的春风吹醒了酒意,我微微感到冷,可山头刚出来的斜阳却正迎着我。回头看看刚才走过的风雨处,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没有风雨,也没有天晴。
解析: 苏轼写这首词时正被贬黄州。上片,雨来了,他说“别听那雨声,咱该咋走咋走”,表现出不在意。“竹杖芒鞋轻胜马”,用走路和骑马对比,突出他不在乎外在条件。“谁怕”很干脆,显示出无畏。“一蓑烟雨任平生”,升华到对人生的态度,意思是人生风雨随便来,我都不怕。 下片,春风吹醒酒,有点冷,可马上斜阳又出来了。最后说回头看走过的地方,觉得风雨天晴都没啥区别。这里风雨和天晴象征人生顺逆,苏轼通过这首词,表达自己对人生起伏的豁达,不被顺境逆境影响,特别看得开。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品令·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雪烟10~了心
雨轻落,长河碧。隔岸桃花灼灼。画船外,缕缕烟波渺,此春日,今胜昨。
忘却繁华灯火,不管光阴稀薄。几杯酒,对那青山饮,逍遥去,醉夜泊。
张青秀互评:问好同学。这首《品令》化用韦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词句,营造出了惬意悠然的春日泛舟意境。从意象运用上看,“长河碧”“桃花灼灼”“缕缕烟波渺”等,构建出色彩明丽、动静结合的画面,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 ,让春日盛景跃然眼前。
在情感表达方面,作者借景抒情,传达出远离繁华、抛却时光流逝烦恼的心境,“忘却繁华灯火,不管光阴稀薄”直白有力,尽显洒脱。
不过,从格律角度来说,《品令》有其固定格律,这首词在平仄、押韵、句读等方面与标准格律存在出入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韵美感。但整体而言,它以独特的文字勾勒出闲适的春日图景,情感真挚,给人带来宁静悠远的阅读感受。
作者:
云渡
时间:
2025-3-12 15:57
雪烟第六讲作业
雪烟~08~渡
阅读作业
选择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简析:
上阕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开篇奇崛,以问月起笔,流露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 ,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我欲”三句,用幻想把“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具体化,既想超脱尘世,又留恋人间生活。“起舞”两句,以月下起舞的美好姿态,表达出最终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阕写对月怀人。“转朱阁”三句,从月的移动和对失眠者的同情,引出对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不应”两句,以反诘语气埋怨月亮,看似无理,实则饱含对亲人的思念深情。“人有”三句,把个人的悲欢离合与自然规律联系起来,以豁达的态度自我排解。“但愿”两句,以美好的祝愿作结,由己及人,表现出词人的旷达胸襟与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整首词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巧妙融合,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充满哲理,是中秋词中的绝唱。
2.互评:
题四: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品令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柳堤处。桃花绽、彩蝶双双飞舞。有佳人、小径轻移步,不觉中,思万缕。
昨日捎回燕信,又把归期延误。盼重聚、携手同呵护,理云鬓、柔情吐。
问好诗友:
1.这首词上阕描绘了柳堤边桃花绽放、彩蝶飞舞的春日美景,一位佳人在小径上缓缓漫步,不知不觉思绪万千。下阕写佳人昨日收到了类似燕信的消息,然而归期再次被延误,她盼望着与思念之人重聚,想象着重逢后携手相伴、为对方整理鬓发、倾诉柔情的场景。
2. 简评:从内容准确性看,整体表意较为清晰,没有明显曲解原意的情况。但在表达的深度和丰富度上存在不足。比如在描述景物时,“柳堤处。桃花绽、彩蝶双双飞舞”语言稍显直白、浅淡,对景物的描写比较简单,没有充分挖掘出意象背后可能蕴含的情感和氛围。在情感表达上,“盼重聚、携手同呵护,理云鬓、柔情吐”直白地写出了盼望相聚和亲密相处的愿望,略显单调,缺乏含蓄委婉的韵味。从有无随意引申等角度看,没有发现故意添加或漏掉重要内容、随意拔高或贬低内涵的问题。也没有以偏概全、无中生有等情况,整体表述基本符合词的原意,但在艺术表现力上还有提升空间。
以上只是渡的拙见!诗友见谅!
作者:
山水一壶
时间:
2025-3-12 17:23
古典词研四第六讲作业 1.学习一首古人的词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 时任嘉禾判官,因为感到疲惫,没有去官府上班。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一觉醒来午间醉意虽消,愁却未曾消减。送走了春天,春天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天黑后,鸳鸯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还没有停止,人声已安静,明天落花应该会铺满园中小径。 简析: 这是北宋词中的名篇之一,也是张先享誉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则由于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据陈师道《后山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引各家评论,都说到张先所创作的词中以三句带有“影”字的佳句为世所称,人们喻之为“张三影”。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静态得平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 王国维《人间词话》则就遣词造句评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已是权威性的评语。沈祖棻说:“其好处在于‘破’、‘弄’二字,下得极其生动细致。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线。 2.互评作业 品令·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雪烟22-李纳兰 绕江岸。杏花冷、风急香飞枝颤。正相合、心似飘零叶,有一寸、两寸断。 燕子不归春事,树影谁人争辩。到如今、言语归沉寂,谁教它、心儿软。 试译: 围绕着江岸的杏花带着早春的薄凉,风起枝摇把清香吹散开了,也合着心像飘零的叶子,有一寸,两寸的(吹)断了。 燕子还没归来是春天的事,树影有谁在关心。到现在,连言语都没有了人倾诉,谁让她心儿那么柔软。 问好兰师,美词拜读。 格律无误,语言明白自然。 上片:风起香飞杏花冷,上结:心似叶飘零,入情。 下片:过片,燕未归,影也单。下结:无语因心柔软。 小词能围绕题目生发,江岸若有烟雨更好些。以叶写心与花寒感觉不如直接写心,因此,正相合,也有点绕了。 过片与上片看不到过度。燕子归与不归,没有“晚”字容易错觉偏题。由景入情,我们还要多学习老师们的。处理好了,就不会突兀了。 胡扯八道,莫怪。
作者:
舞倾城
时间:
2025-3-12 19:10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02-倾城第六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倾城赏析:此词被王国维称为“血书”。此词借杏花开始之艳丽,不但惹群芳妒忌,甚至连仙女都黯然失色。等到花落凋残,却要忍受无情风雨。从盛极到衰极,也是作者自己命运真实的写照。借景烘托了从繁华走向不归之路的凄惨。此时的徽宗,所有的景物都成了眼中寄托,想借燕子送去这重重的离苦,然而燕子又怎么会懂得人心呢。曾经那奢华糜烂的生活再也回去了。
只能被掳北上,囚禁期间,受尽精神折磨,曾让曹勋带背心逃回宋国,让他儿子来救他,可任凭曹勋如何哭诉,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然而当权者不听,曹勋被黜。一代国君客死他乡。只有在他的梦里,才有曾经那故宫片断。有时连梦里都不会出现,我想他是怕梦,不敢梦吧。万水千山,这是离故国的遥远,更是内心的无助与无比的悔恨。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品令·春事晚
雪烟01-梅欣
请详细指出缺点和不足并点评
品令·春事晚
晚风拂,蟾月冷、渴盼人间万物。浥轻尘、芬蕊任君阅,不归燕、烟雨别。
春日几多慵懒,不问谁来谁缺。曾经事、都讨桃花悦。酒一杯、管他歇。
【倾城简评】问好学友,上片感觉物象有些多,
“晚风”“蟾月”“轻尘”“芬蕊”“不归燕”“烟雨”等密集出现,也未形成统一意境。
“渴盼人间万物”与歇拍“不归燕、烟雨别”的情感指向也有些矛盾,前面一句似有期待,而后面一句就离别了。
浥轻尘用典,此处可。
下片“春日几多慵懒”和歇拍的承接也有所欠缺,二拍进入回忆,“都讨桃花悦”,结拍看似拉回到眼前,但没有铺垫,整体情感没有达到一个统一的层面。脉络也有些模糊
。
作者:
西红柿炒蛋
时间:
2025-3-12 19:59
雪烟28~那年今日作业
《品令》·桃花春色暖先开
云渡
暖日外 ,桃花绽 。烂漫春光如海 ,东风里 ,粉蕊娇姿摆 ,引蝶舞, 燕语在。
且把闲愁暂怠, 共赏芳菲精彩。 莫负这 ,佳景良辰态 ,趁年少, 乐自在。
问好学友,先看例词标点,全篇一共五个韵字,上片三韵,下片两韵。第一个三字句外应是是韵字,句号 ,第二个三字句绽句读应是顿号非句号,下面几个句读也都是如此,非逗号,海是韵字,也应句号。然后好像一些地方非韵字作者也用了韵字,整体读起来更加有语感,不过还是建议,标点按例词。全篇表达比较清晰,两结韵字都用了在,尽量避免应该更好。上结两三字句句读不明显。首句暖日外,保留意见。学评,不对之处,多多包涵。
作者:
了心
时间:
2025-3-13 01:43
雪烟10~了心
春光好·闺思
俞彦
花眼媚,柳腰伸。正芳春。懊恨不曾缘底事,意中人。
无绪独依孤枕。有时愁伴重茵。风起絮飞天欲暮,坐含颦。
春来之际,本是花明柳绿,欣欣向荣,但对于一个心事重重的女子而言,却视而不见。黄昏时分,柳絮纷飞,黯然独坐,思念意中人。
这首词与李清照的《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意境相似。
“柳眼梅腮”,正是出于李清照的词,这里是“花眼柳腰”,也很新颖,更是切合内容。
词人以细微的笔触,着重刻画了深闺寂寞的生活。虽然李清照珠玉在前,这首也不失是一首上乘之作。最后“风起絮飞天欲暮,坐含颦”一句,愁绪全览,意境全出。
品令~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雪烟25~那年今日
杏花雨。一滴滴、占断东风楚楚。看花人、哪敢衣衫薄,梦魂中、烟水处。
生计尘间过客,路上春来秋去。忙碌碌、也似相思燕,白云天、归期数。
问候学友,关作业要求,不得冒犯二三。勿怪。
通篇以春景营造出一副烟雨春图,杏花雨,占断东风楚楚,让人入胜,烟水处更是为下文做好伏笔,下阕以燕喻人,茫茫人生,只为生计,尽入人心。虽然风景如画,但行人内心深处却显得那么凄凉,美景悲情更让整体情感凸显出来。
若说不足,准备过片处,梦魂中稍显多余,若能也如烟水处这般在添加一点实质性,则会更上一层楼。下阕叙事很真实,衔接紧密,比喻恰当。整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情感延绵。拜读了。
作者:
雪泥鸿影
时间:
2025-3-13 10:58
本帖最后由 雪泥鸿影 于 2025-3-13 12:52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第六讲作业1 赏析古人作品
《品令.茶词》 宋.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静,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翻译:茶饼上的凤凰团团飞舞。只恨也有人将茶饼分开,凤凰各自分开孤孤零零的。将碾碎的茶末用洁净的渠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竹林,此时的酒病已减了三分。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后感觉神清气爽,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古人不远万里赶来相逢,这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真好。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碾茶煮茶,下片写品茶的乐趣,这首词的特点是取生活中极小的日常,却用细腻贴切的语言把心中的感受写得恰到好处,极极富有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学习。
2 互评《品令.桃花春色暖先开》
雪烟26 御风
桃花新酝,暖破冻、先春信。胭脂点染,云霞烧尽。东君偏吝,占断芳辰,灼灼此生傲韵。
蹊成蹊畛,看花客、空争认。刘郎去后,玄都谁恨。趁清明问,重省风前,莫待香销红褪。
评:格律无误,标点几处错误,导致断句与格六不符。整体脉络清晰,用典贴切,然有几处用语还可以打磨,比如暖破冻,先春信的暖和先语感不是很好!东君偏吝之后的衔接有裂痕。过片蹊成蹊畛表意重复,没有必要,其它还好。
作者:
风起的地方
时间:
2025-3-13 14:41
雪烟-风起的地方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宋 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简译:雪巧妙地沁入兰花的花心,悄悄地粘上春草的草芽。仿佛想挡住了春风送来的温暖。雪花在碧瓦上很快融化,我知道昏暮时的寒意还很浅。桥面上行走,像漫步白云浮天。池沼澄净如明镜一般,雪花把万物打扮得轻柔细软。我想故乡必是落雪天寒,那里的层层帘幕四垂未卷,阻误了初归的双燕。
杨柳才染上青色,初生的柳叶都变成千万只白眼,刚开的杏花也由红脸变成粉妆素面。当年的王徽之雪夜间去访旧友,到门口却又不见而返,因他根本不在乎见与不见。雪路难行,司马相如迟赴了兔园的高宴。深闺中又把熏炉点燃,赶制春衫的针线也开始放慢。只怕那穿凤纹绣鞋的佳人挑菜回来时,在灞上再与你相见。
简析:这是一首咏物词,大概作于词人独处异乡时的某年初春。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绘形绘神,写出春雪的特点,以及雪中草木万物的千姿百态。全词精工刻划、锻句炼字,显得情致婉约、清空脱俗,词人睹物伤情,异乡沦落之感溢于言表,借吟咏春雪,含而不露地表达了念故园、思亲人之情。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2.品令 杏花烟雨里,紫燕归时晚
楚云
倚花伞,香侵径,柳絮争如雪满。溪桥外,紫燕归时晚,一汀烟,风剪剪。
细数闲愁几缕,且拍危栏千遍。回眸处,月隐千山暗,夜沉沉,忆初见。
解读:倚靠着花儿,花香溢满小径,柳絮如雪一样漫天飞舞。溪桥外紫燕归来的也晚了,一汀烟雨,清风习习。
细细数来有闲愁几许,只余拍遍栏杆了。回眸看月亮隐没远山也看不见了,在这沈沈野里我独自回忆着初次相见的时光。
互评:问好楚云师。这首词格律无误。这是一首抚今追昔的词。首拍倚花伞处花伞我有点费解,这是描述的花儿像伞一样张开还是就是一把花伞呢?感觉这两样,都不能够倚靠,所以倚这个词感觉需要斟酌一下。二拍柳絮争如雪满意境特别美。上片景物描写不错,就是稍显堆叠了。
过片入住有点突然,没有和上片衔接好,且拍危栏千遍有点凑韵了。结拍顺承月隐句,意脉流畅。整首词情景交融,上下片的意脉稍有阻滞,喜欢诗友所描摹的意象。作业要求不得不吹毛求疵一下,勿怪哦。
作者:
李纳兰
时间:
2025-3-13 15:49
古典词研四第6讲作业:
雪烟22-李纳兰
1、词赏析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作品赏析: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是宋代词人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离愁别绪。上片写梦里相思,下片写醒后遣怀。
全词语言朴实,清新温婉,意境含蓄优美,情景交融,通篇不见一个“愁”字,却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主人公的愁怨,将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在手法上,此词运用白描写情态动作,生动传神,真挚感人,体现了小晏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
2、互评
品令·桃花(曹组格)
雪烟12-摸鱼儿
燕莺约,东风度,吹绽桃花如灼。粉间白,香绕城南陌,看枝头、春可捉。
试问谁人缓步,眼底风光难却。蝶飞过,似共新红落,待月明、同花酌。
赏评:
问好学友,欣赏小词。小令起句三字句应是完整句,这里用的是逗号变成了分句。燕莺约点名时间季节,后句桃花如灼扣题。然后,“粉间白,香绕城南陌”描述桃花的颜色和香气。上结句再次扣题且点明“春”为下片的“试问”一句埋下发散思维。尾句抒发春红易落,对月独酌的愁情。
1.整体看布局结构是没有问题的。应注意标点符号在词句中的的作用。
2.“看枝头、春可捉。”此句应该再打磨,主题桃花为何捉春?
3.下片字句流畅,句意明朗。下片优于上片!
4.“花”字一字多用,已经偏白话不应再重字。
5.打磨一下字句,韵字再修改一下,不失为一篇好作品。
作者:
碧波涟漪情。
时间:
2025-3-13 16:33
雪烟第六讲作业: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
⑴淘尽:荡涤一空。
⑵渔樵:渔翁和樵夫。
⑶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翻译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凭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滚滚长江,汹涌东逝,不可拒,不可留。浪花飞溅,千古英雄在个中湮没不闻。对也罢,错也罢;成也好,败也好,功名,事业,一转眼的工夫就随着江水流逝,烟消云灭,不见踪影。只有青山仍旧矗立眼前,看着一次又一次的夕阳西下。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又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意境高远而淡泊。衬托这些意象的还有“滚滚”、“淘尽”、“转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喜相逢”、“笑谈”这些生动的字眼,给这首词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几份动感。
长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苏东坡也写过“赤壁怀古”,用的是《念奴娇》词牌,起首就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杨慎并非有意给三国的故事写开场白,可是说到无情历史和千古英雄的时候竟然产生不谋而合的感触。即使明代的杨慎受到宋代苏轼的影响,那也一定是怀着深深的同感,不仅限于字句修辞的模仿。
杨慎之所以能够以这样高远而深邃的眼光看待历史,产生出这样令人触痛的感慨,写下这样气度宏阔的词篇,跟他的个人身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明代文人中,杨慎的才气学识与悲剧命运都是令人称奇的。他的父亲是太子的老师,家境优越,他24岁就中了状元,春风得意,成了众口一词赞美与羡慕的蜀中才子。然后为官十年,只是因为多说了几句话,触犯了“龙颜”,让皇帝不高兴,杨状元和他的众多位同事在宫门外被剥掉裤子和尊严,狠狠地打了一顿屁股,然后谪戍边关,在当时边远而落后的云南度过了人生中宝贵的35年。
江山永恒,人生短暂。杨慎愈老愈深悟这一点。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数百载之下,犹自慷慨激昂。淡语深刻,绝非一般的文字技巧所能达到,但又非要凭借举重若轻,漫不经意似的文字功力不可。这或许就是所谓“技进乎艺,艺进乎道”的境界。
杨慎不是生来命运多舛,而是曾经那样春风得意——宦家子弟,高中魁首,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富贵家学,生而拥有;功名爱情,唾手可得。然而一切的一切在转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再想回到从前平静的生活,再想回到美丽的故乡,已经不可能。
天赋的才华加之别样的人生经历,使得他拥有更加深刻的人生感悟,使他的词更加体现出淡语深刻,举重若轻的浑然大气。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感悟生命的本质不一定要自己经历痛彻入骨、心力交瘁的苦难,借鉴别人的人生感悟有时候也会使人们豁然开朗。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可是人们却不甘就这样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事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付。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
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下片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品令》
品令 以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为意
风起的地方
小桥畔。微雨过,细草新侵曲岸。风儿悄、红杏开还落,傍闲愁、多缱绻。
我自流连花下,欲觅前度来燕。柳丝袅、似笑何太急,休笑我、春将晚。
碧波涟漪情解读:
风起老师的品令以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为意。
上片从小桥畔的景物起笔。微雨过,细草侵曲岸。小雨,细草,为后面的淡淡闲愁埋下了伏笔。紧接着风儿轻轻地吹着,杏花花开花落,伴着淡淡的闲愁,缱绻的情意。
下片主人公出现,我在花下流连,欲觅前度来燕。这句诠释了燕子归来晚。紧接着柳丝袅、似笑何太急,休笑我、春将晚。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我的期待燕来,期待重逢的急迫之情。
浅评:上片小桥畔,微雨、细草,为后面做了铺垫。红杏开还落,傍闲愁,多缱绻。开始入情,怀念起那曾经的他。这里的闲愁和缱绻感觉有点矛盾。
下片主人公我出现,流连花下,欲觅前度来燕。是说曾经燕归时相聚吗?柳丝袅,似笑何太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盼相聚的急迫心情。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休笑我,春将晚。笑重字了,我觉得是不规则重字。个人觉得春将晚不太合适,建议斟酌一下。说错勿怪。
作者:
不可耐
时间:
2025-3-13 17:14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六讲作业:
雪烟35-不可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解语花·梅花
吴文英 宋代
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飞霙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
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东风半面。料准拟、何郎词卷。欢未阑,烟雨青黄,宜昼阴庭馆。
译文
碧水荡漾横于门前,苍烟茫茫迷糊了小路,江南岸边春光溶溶。夜来春寒恰似剪刀,剪出溪畔梅影在清浅的水中斜浮。雪花故意在晚上飞闲自得,梅花的幽香亦随之向千里外飘去。仔细看它绝似兰昌宫里的三个美人,琼树三枝多有风度。
梅枝晶莹酥软像体态婀娜的张云容,夜里给人送来温情香暖。它插戴在头上与刘兰翘一样清瘦,又如萧凤台那般柔婉。它久栖于枯寒荒冷的幽涧,春来了它默默无语独自抱怨。东风吹过只留半面,想何逊一定打算把它写入诗卷。人们观赏它的兴致未尽,天空又布满了青黄的烟雨,应让它安放于白天阴凉的庭馆。
简析
《解语花·梅花》是一首咏梅词,此词先从地理环境和天气写起,次写梅花的形态,后写梅花的凋残孤独,结写词人的惜梅之情。这首词从梅影、梅香、梅色、梅雪写起,词笔幽艳,颇多波折,词境丰富,颇堪玩赏,词中写梅花由盛极而衰残,也似是托意于人才落拓,是词人身世的自我观照。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品令・画船听雨眠
雪烟27-轩辕剑谱
渐春半,江天洗,翠水莹莹浮瓣,织烟处、楚柁吴樯错,锦缆簇、画舫慢。
烟雨寒蓑艗首,把酒长汀迷岸。最堪惜、清夜无明月,好教人,眠渔板。
译文
渐渐地春天已过了一半,江水与天空像是被清洗过一般澄澈。碧绿的水面上,闪耀着光亮,花瓣悠悠地漂浮着。在那如织的烟雾笼罩之处,来自楚地的船柁和吴地的桅杆相互交错,华美的缆绳簇拥着,装饰精美的游船缓缓地行驶着。
在烟雨之中,船头上披着蓑衣的人,我在长长的江边沙滩上,手持酒杯,眼前的江岸在烟雨中显得迷离不清。最让人感到可惜的是,这清幽的夜晚却没有明月相伴,真让人只能在渔船的木板上入眠了。
互评
问候大师,本词格律正确。词是妙词。只是既然堪惜,怎么又是好教人,这弯转的...俺丑的才虚,看不太明白。
作者:
慕容瑞西
时间:
2025-3-13 17:15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六讲作业:
雪烟-慕容瑞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品令·茶词
黄庭坚 宋代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译文
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简析
《品令·茶词》是一首咏茶词。该词把词人当时日常生活中心里虽有而言下所无的感受情趣表达得新鲜具体,既表现出他对茶的喜爱之情,又蕴染着一腔念旧怀远的沧桑之感,巧妙贴切,耐人品味,其中妙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品令
雪烟35-不可耐
二三月,飞梨雪,杏火生生浇灭。骂东君,暗纵春寒雨,小花折,飞燕截。
想那营营燕子,不记前时巢穴。算归期,却是回回错。恐终在,星期八。
译文
农历二月和三月的时候,梨花像雪一般纷纷飘飞,杏花刚刚绽露出的红意却被生生浇灭了。我责骂那掌管春天的东君,暗地里放纵着春寒料峭和冷雨不断,小小的花朵被摧折,飞来的燕子仿佛也被拦截了。
想起那些忙碌不停的燕子,似乎都不记得从前自己筑的巢穴了。计算着应该归来的日子,却总是一次次地算错。恐怕最终只能在那不存在的“星期八”才能盼来吧 。
互评
问好友友。小词格律无误。开篇“二三月,飞梨雪,杏火生生浇灭”,巧用比喻,将纷飞的梨花比作雪,盛开的杏花比作火 ,形象描绘出暮春时节,梨花飘落、杏花遭风雨摧残的画面,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结尾“恐终在,星期八”更是打破常规,用“星期八”这一不存在的时间概念,将绝望、无奈情绪推至高潮,增添了词的荒诞感与艺术张力。学习了。
不足处就是词中情感表达过于直接,缺乏含蓄蕴藉之美,没有给读者留下回味与思考空间。
作者:
轩辕剑谱
时间:
2025-3-13 19:20
本帖最后由 轩辕剑谱 于 2025-3-13 19:41 编辑
品令
南宋 赵长卿
黄昏时候,诮不语、心如醉。无眠凝想,别来绣阁,多应憔悴。上了灯儿,知是睡哩坐哩。
蓦思归计。又还是重屈指。从今已后,睽离千万,且休容易。这底凄惶,你看是谁不是。
赏析:
赵长卿,南宋初期词人,他的词作文词通俗,善于抒发情感,以情爱为主题的作品最为著名。他的词风婉约,在当时的词坛上颇受赞誉。《品令》这首词正是他表达离别情感的佳作之一,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别离后的惆怅与思
念,通过描绘黄昏时分词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别离后的无尽思念与惆怅。词人运用细腻的情感描绘,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那份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以及离别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品令 暮春怅望
雪烟18痴心不改
燕声杳。春已暮、杏雨纷飞烟袅。长亭外,行客匆匆在,鸟惊飞,远古道。
前约依然记得,旧影何时来到。忆那时、牵手花影下,笑不绝、情难表。
简评:上篇写暮春 景色,燕声、春暮、杏雨、飞烟、长亭、
古道,取景优美,下篇主要回忆,总体借景思人题材,情感表达自然。
作者:
三叔
时间:
2025-3-13 19:47
本帖最后由 三叔 于 2025-3-13 19:49 编辑
1 品令
李廌
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
这首词描写了歌唱的美妙和老翁的无奈。开篇“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描绘了歌唱者美丽的形象,接着“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形容其歌声传情达意,声音颤抖而字句清晰。最后以“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反衬出老翁虽然懂得歌唱,但年老力衰,无法与年轻的歌者相比。结尾“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则表达了大家认为年轻歌者的模样和歌声都胜过老翁。
2 填词《品令》以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为意 雪泥鸿影
好烂漫。郊野外、灼灼桃夭一片。趁晴日、开在春风里,引蜂蝶、各缱绻。
美景及时惜取,莫待枝叶舒展。雨过也、真个朱成碧,枉教人、肠寸断。
这词基本框架比较稳定。上篇比较自然,下篇虽有跳跃思维,但不够细仔紧凑。文字的深度不够。像这种生僻词牌需要提前构思,布韵很关键,凭小句弄巧,借奇思出彩。所以布局非常重要。
词是成功的完成了,一个好烂漫其实已经一见到底了。至于深度与技巧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探索,感谢分享。
作者:
小卒
时间:
2025-3-13 21:59
互评
《品令》 品令 雪 文/山水一壶 节序乱。 忽飞雪,一片茫茫山晚。 溪桥下、春去春来半,柳才黄、燕未返。 年节匆匆已罢,客路悠长且远。 视频里、瑟瑟清寒透,只想问、暖不暖。
问好学友,作业完成的的很好。写好咏物词不轻松。雪…
作者:
青岚
时间:
2025-3-13 22:14
一题:赏析古人作品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译:绿色槐树和高大的柳树,新蝉鸣声乍歇。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着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细雨过后,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像红的像火焰。纤手拨动清池泉水,溅起的水滴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鉴赏:此词描写的是初夏闺阁女子一些日常景象,开篇点明了时间节气,画面从静景到下片的动景,从细节处描写,生动形象。
二题:互评品令·春江听雨
轻风呢喃二月雨。淅淅沥、密织情丝无数。兰舟外、春水连天碧,镜波映、山与树。耳畔莺声偶尔,几上茶烟一缕。闻竹露、清响江头落,人倚久、酣睡去。
1、格律 几上茶烟一缕,一字出律2、8字句语感略生涩。3、景物有冲突,下雨天哪怕是小雨,天色也不可能会出现春水连天碧的景象。如果在水上,也很难听到莺歌。
4、立意也不是很明确,脉络不清晰,断层之感。
作者:
楚云
时间:
2025-3-14 00:39
古典词研四第六讲作业
雪烟~楚云
1.赏析古诗词一首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赏析:
特别喜欢这首小令,百读而不厌。
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
黄鹤矶头早已荒凉破败,老朋友还在吗?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2.互评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品令 十七
晓妆罢。蛾黛浅,唤个人儿来画。问西园、昨夜桃花雨,几枝浓、可摘下。
树树粉香红腻,带露和烟融冶。簪一朵、花面娇相映,要侬看、孰娅姹。
简评:
晓妆罢,蛾黛浅,唤个人儿来画。起句描写
开篇描绘女子早晨起来梳妆完了,想让别人来描眉,唤谁来呢,此处留下伏笔,没说反正你猜吧。表达出来一种很闲适的情态。
问西园、昨夜桃花雨,几枝浓、可摘下。
女子问道,昨夜下雨了,西园的桃花是否打落呢,有几枝开的正浓的桃花是否摘下了呢。作者的笔感非常好,感情细腻,对桃花的怜爱跃然纸上。
树树粉香红腻,带露和烟融冶
树上花朵粉红娇艳,香气四溢,花瓣上还带着露水,与烟雾交融,显得格外妩媚动人。
簪一朵、花面娇相映,要侬看、孰娅姹
女子摘下一朵桃花簪在发间,花与人面相映成趣,娇艳动人。她让心上人看看,究竟是花更美,还是自己更美。这一句表现了女子的俏皮和爱美之心。尤其喜欢簪一朵,花面交相映。
此词语言清新婉约,情感含蓄而动人,上下片衔接紧密,点赞学习了。
作者:
梅欣
时间:
2025-3-14 06:30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六讲作业:
雪烟01-梅欣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清平乐·年年雪里
李清照 宋代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译文
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赏梅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不知不觉泪水沾满了衣裳。
今年又到梅花开放的时候,我却漂泊天涯,两鬓稀疏的头发也已斑白。晚来风急,恐怕梅花已经落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
简析
《清平乐·年年雪里》是一首赏梅词,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此词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叙写她个人的心路历程。词中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地再现了词人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对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全词以赏梅寄寓词人的飘零之情和家国之恨,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品令·桃花春色暖先开
雪烟19-小卒
好景致。霞光溢、三月桃花十里。晓风速、撩动残英舞,满馨香、何处递。
莫觅芳丛归路,享尽悠闲不易。这厢里,怎个诗情惹,且清嗓、锦句脆。
梅欣互评:问好友友。这首词,字句间流露出对桃花春色的细腻感受。起句“好景致”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霞光洒满三月的桃花盛景,生动而富有画面感。接着,“晓风速、撩动残英舞”一句,以动态元素勾勒出清晨微风中的桃花姿态,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触觉上的细腻。
下片“莫觅芳丛归路”转向对赏花心态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悠闲时光的珍惜和不舍。最后,“这厢里,怎个诗情惹,且清嗓、锦句脆”则是对自己诗兴大发的自嘲与享受,展现出作者在美好景色面前的愉悦和创作欲望。
整体而言,这首词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将桃花春色的美丽景象与诗人的愉悦心情巧妙结合,是一首充满生机与诗意的佳作。
作者:
痴心不改
时间:
2025-3-14 06:54
本帖最后由 痴心不改 于 2025-3-14 07:00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六讲作业
雪烟组18痴心不改
1.古词赏析
品令 咏雪梅
陈亮 宋代
潇洒林塘暮。正迤逦、香风度。一番天气,又添作琼枝玉树。粉蝶无踪,疑在落花深处。
深沈庭院,也卷起、重帘否。十分春色,依约见了,水村竹坞。怎向江南,更说杏花烟雨。
赏析:这首《品令》是一篇描绘春日雪景的佳作,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开篇“潇洒林塘暮。正迤逦、香风度”,点明时间为傍晚,地点是林塘,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香风度”给人嗅觉上的感受,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灵动。随后“一番天气,又添作琼枝玉树”笔锋一转,描绘出天气变化,雪落之后,树木皆被雪覆盖,宛如琼枝玉树,将雪景的洁白、美丽瞬间呈现,用词精妙。“粉蝶无踪,疑在落花深处”,以想象之笔,从侧面烘托雪景,粉蝶不见,猜测其藏于落花(白雪似落花)深处,构思新奇,也为雪景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下阕由室外雪景转入庭院。“深沈庭院,也卷起、重帘否”,以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对庭院中人的联想,富有生活气息。“十分春色,依约见了,水村竹坞”,虽是雪景,却用“春色”来形容,雪后的水村竹坞在洁白之中透着生机,给人别样的视觉感受,“依约”二字又让画面多了朦胧之美。结尾“怎向江南,更说杏花烟雨”,将眼前雪景与江南杏花烟雨的典型春景对比,拓宽了词的意境,引发对不同地域、不同景致的联想,余韵悠长。
互评作业
品令 醉倾城
白云塔。春天里、云白山青风恰。任潘郎、攥紧纤纤手,看桃花、羞答答。
偷眼芳心鹿撞,几处绵蛮相狎。临玉镜、奴把桃花插,来比并、笑翻鸭。
点评 这首《品令》充满了活泼生动的春日浪漫气息,用词质朴而富有情趣,勾勒出一幅甜蜜美好的恋爱画面。
开篇“白云塔。春天里、云白山青风恰”,短短几句,便将春日清新宜人的背景铺陈开来,白云青山,微风和畅,为后文主人公的出场营造了美妙的氛围 ,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 “任潘郎、攥紧纤纤手,看桃花、羞答答”,巧妙地将人物融入美景之中。“潘郎”代指情郎,与女子携手共赏桃花,“羞答答”既写桃花娇美之态,又以花喻人,暗示女子娇羞的模样,将恋爱中情侣的甜蜜与羞涩刻画得细腻入微。 下阕“偷眼芳心鹿撞,几处绵蛮相狎”进一步描绘女子的心理与周围环境。“偷眼”“芳心鹿撞”生动展现出少女在恋爱时既紧张又兴奋、偷偷打量情郎的微妙心理。“绵蛮相狎”描绘鸟声婉转亲昵,以景衬情,烘托出二人相处时浓情蜜意的氛围。
结尾“临玉镜、奴把桃花插,来比并、笑翻鸭”充满生活情趣。女子对着玉镜将桃花插在头上,想要与桃花比美,最后“笑翻鸭”,用夸张而诙谐的表达,把女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俊不禁,也为全词增添了欢快的喜剧色彩。:
作者:
凝思
时间:
2025-3-14 10:55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六讲作业:
雪烟-凝思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一剪梅·怀旧
汪元量 宋代
十年愁眼泪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团燕月明窗纱。楼上胡笳,塞上胡笳。
玉人劝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缓捻琵琶。一从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译文
十年愁眼不开眼泪巴巴,今天思念家乡,明天思念家乡。北地的明月,皎洁的光芒映照在窗纱之上,楼上传来阵阵胡笳声,仿佛听到塞上又传来阵阵胡笳声。
玉人劝我斟酌美酒,手指快速搓转弹琵琶,慢搓转弹琵琶。此地一别后各奔天涯,想寄上一枝梅花,又不知梅花寄往何处。
简析
词的上片前三句,从总体背景落笔,写十年间悠长的愁思。后三句从细节入手,写不眠之夜的痛苦;下片从“思家”转为怀人,先回忆离家时的情景。再想到寄上一枝梅花,以慰孤凄之心,但早已物是人非,又往哪里寄梅花?纵然知道寄往何处,寄去也毫无益处。全词采用复沓的形式,用以表达词人那种欲说而无从说起的愁绪,深沉而低徊往复、长久积郁的乡思,可谓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品令》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文/青岚
慢执伞。溪桥上、看罢空庭渐晚。杏花雨落,伴寒来袭,一片片,如永叹。
燕子不归何去?自北而南怀远。忆故人、此季春已半。愁未消,眉未展。
浅读:上片描绘了很唯美的一个画面,一个执伞的女子站在溪桥上看杏花飘雨,接着是时间的渐晚,即是一天的晚,也是一季的晚,咏叹片片杏花的落,也咏叹自己的心事与心情。下片咏叹的缘由,春都过半了,燕子一去不返,故人亦是未归,故而愁绪上眉弯。
浅评:这首习作上景下情布局脉络没问题,
就是语言还需凝练圆润一下,例如“燕子不归何去”句,“不归”就OK了,再“何去”略显赘累,“自北”句句子不咋灵动且可无,“忆故人、此季春已半”读句前后可酌。另词牌需细读。个见哈,说的不一定对,一起学习讨论哈!
作者:
深谷幽兰@
时间:
2025-3-14 20:02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六讲作业:
雪烟07-深谷幽兰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长相思·惜梅
刘克庄 宋代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译文
寒冷时催促梅花开放,暖和时催促着凋落,早开便会早落。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吧。
角声吹起,笛声吹起。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清晨梅花就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
简析
《长相思·惜梅》是一首咏物词,也是一首惜花词。此词上片通过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会早落,表现惜花之心;下片先写闻曲有感,再从惜花转到忧时,最后又归结到惜梅上。全词紧扣题中“惜”字,借物抒情,意蕴深远,使人观之不胜叹惋,欲留不能。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品令
雪烟07-深谷幽兰
吴山新柳绿,江水碧,桃花渡。画船载酒,半酣听雨,陈词懒赋。击磬而歌,醉眼迷蒙薄雾。百般情思,都寄予,杯中物。年年岁岁,花开不误,花飞几度。更对清樽,敬谢光阴不负。
因作业交迟,自评:这首《品令》以春景起兴,借酒抒怀,于闲适风雅中暗藏光阴之思,整体意境清丽而深邃。以下简评其艺术特色:
意象流转,时空交叠
上片以"新柳绿""江水碧""桃花渡"等明丽意象勾画江南春色,画面感极强;而"画船载酒""醉眼迷蒙"又将视角收束至杯中天地,形成由阔大至微渺的视觉收束。下片"花开不误""花飞几度"通过花的开谢构建时间循环,最终"清樽敬光阴"将具象时空升华为抽象哲思,完成从物境到心境的跨越。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a.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