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网络转载: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第三节 中古音系及音变规律举要) [打印本页]

作者: 云兮    时间: 2016-12-17 04:27
标题: 网络转载: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第三节 中古音系及音变规律举要)
本帖最后由 云兮 于 2016-12-17 04:33 编辑

〔文章来源于网络•子夜星网站整理编辑〕云兮收藏于2014年12月28日
http://www.ziyexing.com/files-2/gdsc_about.htm


第三节 中古音系及音变规律举要

  李登的《声类》,吕静的《韵集》,《切韵》只剩残卷,《广韵》共收字二万六千多个,用反切上字452字,反切下字1193个。音韵学家正是利用上字求声、下字求韵。
  《广韵》编排的具体体例是:先平上去入四声分卷,因为平声字太多,所以分为两卷,名为上平声,下平声。共五卷,平声上卷二十八韵,平声下卷二十九韵(平声共五十七韵),上声卷五十五韵,去声卷六十韵,入声卷三十四韵,共二百零六韵。
  同一韵按声母或介音的不同,分开排列。同音字在一起,用〇隔开唐人叫“小韵”,宋人叫“纽”。
206韵四声相配为六十一类,如一“东董送屋”、三“钟肿用烛”、二十“文吻问物”、二十二“元阮愿月”等都是如此。

  一、《广韵》的声母系统

  1、考求声母的方法

  一种是系联法,一种是统计法。前者是清末音韵学家陈澧(1810—1882)第一个使用的。他著有《东塾读书记》、《切韵考》等。后者是近代学者白涤州的统计法。
  陈澧认为“切韵之法以二字为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定其清浊,下字定其平上去入。”(《切韵卷》卷一)他的系联法共用三个条例。

  第一、基本条例:“切语上字与所切之字为双声,则切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类也。”如:
  “冬”都宗切。“当”都郎切。切上字同用“都”,故声母同类。
  “都”当孤切。“当”都郎切。切上字互用,故声母亦同类。
  “冬”用“都”作切上字,“都”用“当”作切上字,递相为用,声必同类。

  第二、分析条例:“其两切语下字同类者,则上字必不同类。”例如:
  “彤”、徒冬切,“冬”、都宗切;“彤”与“冬”、“宗”反切下字属于递用条例,下字同类,那么反切上字“徒”和“都”必不同类。也就是说“冬”和“彤”声类不相同。(因为如果上字亦同类,则为同音字,不必出两个反切)

  第三、补充条例。“切语上字既系联为同类,然有实同类而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上字两两互用故也。”
  陈澧把《广韵》452个切上字系联为四十声类。
  清声(全清、次清)二十一类:即“见溪晓影端透知彻照穿审庄初山精清心帮滂非敷”,
  浊声(全浊、次浊)二十九类:即“群匣于喻疑定来泥澄娘床禅日神从邪並奉明”。
  黄侃、钱玄同都主张把“明”、“微”分为二类,即四十一声类。后来瑞典汉学家高本汉著《中国音韵学研究》又把“见溪疑影晓来”六母一分为二,得四十七声类。
  白涤洲著《广韵声纽韵类之统计》,也得出四十七声类的结论。下面以“见”母字为例看白氏的统计法:
 
┏━━━┯━┯━┯━┯━┯━┯━┯━┯━┯━┯━┯━┯━┯━┯━┯━┯━┯━┯━┯━┓
┃反 切│古│公│兼│各│格│姑│佳│乖│规│吉│居│举│九│俱│纪│几│诡│过│ ┃
┃上 字│ │ │ │ │ │ │ │ │ │ │ │ │ │ │ │ │ │ │ ┃
┠───┼─┼─┼─┼─┼─┼─┼─┼─┼─┼─┼─┼─┼─┼─┼─┼─┼─┼─┼─┨
┃反 切│公│古│古│古│古│\│古│古│居│居│九│居│举│举│居│居│过│古│ ┃
┃   │户│红│甜│落│伯│胡│膎│怀│隋│质│鱼│许│有│朱│里│履│委│卧│ ┃
┠─┬─┼─┼─┼─┼─┼─┼─┼─┼─┼─┼─┼─┼─┼─┼─┼─┼─┼─┼─┼─┨
┃等│一│60│2│ │1│ │ │ │ │ │ │ │ │ │ │ │ │ │ │63┃
┃ ├─┼─┼─┼─┼─┼─┼─┼─┼─┼─┼─┼─┼─┼─┼─┼─┼─┼─┼─┼─┨
┃呼│二│49│1│ │ │1│ │1│ │ │ │ │ │ │ │ │ │ │ │52┃
┃ ├─┼─┼─┼─┼─┼─┼─┼─┼─┼─┼─┼─┼─┼─┼─┼─┼─┼─┼─┼─┨
┃ │三│ │ │ │ │ │ │ │ │ │ │6│7│5│3│2│2│1│1│83┃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四│23│3│1│ │ │1│ │ │1│1│1│ │ │ │1│ │ │ │46┃
┃ │ │ │ │ │ │ │ │ │ │ │ │5│ │ │ │ │ │ │ │ ┃
┠─┴─┼─┼─┼─┼─┼─┼─┼─┼─┼─┼─┼─┼─┼─┼─┼─┼─┼─┼─┼─┨
┃缺 等│4│ │ │ │ │ │ │1│ │ │2│ │1│1│ │ │ │ │9┃
┠───┼─┼─┼─┼─┼─┼─┼─┼─┼─┼─┼─┼─┼─┼─┼─┼─┼─┼─┼─┨
┃共 计│13│6│1│1│1│1│1│1│1│1│7│7│6│4│3│2│1│1│25┃
┃   │6│ │ │ │ │ │ │ │ │ │9│ │ │ │ │ │ │ │3┃
┗━━━┷━┷━┷━┷━┷━┷━┷━┷━┷━┷━┷━┷━┷━┷━┷━┷━┷━┷━┷━┛
 
  18个反切上字,均属于见母,但统计结果显然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古公兼各格姑佳乖规吉”,另一类是“居举九俱纪几诡过”。他用同样的方法还把三十六字母中的“溪疑晓影喻照穿床审来”等各分为二类,也得出与高本汉相同的结论。后来曾运乾、陆志伟、周祖谟等进一步从审音的角度,并参照系联、统计二法,把“精清从心”分为二类,得出《广韵》五十一声类。

  2、《广韵》的声母

  声类有51类,但“声类”还不等于声母。凡一个声母分为二类者都是互补的,并不对立,于是可以把互补的声类进行归并,就得出《广韵》三十五个声母。与宋人三十六字母对照中,可以看出几个特点:

  第一、 唇音只有一类。无“非敷奉微”,
  第二、 “娘泥”二母合一。
  第三、齿音有三套声母。即“照穿床审禅”在《广韵》中可分为“庄初崇生”和“章昌神书禅”两类,所以宋人的三十六字母减去(合并)“非敷奉微娘”,加上(分化)“庄初崇生”,就是三十五个。

  二、《广韵》的韵母系统

  1、考求韵母的方法

  206韵不等于206个韵母。《广韵》共用反切下字1193个,陈澧考求方法是:

  第一、 基本条例。“切语下字与所切之字为叠韵,则切语下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韵必同类也。”
  如“东”韵:
  东—德红切,公—古红切;东、公同用“红”为切下字,为同用;
  公—古红切,红—户公切,公--红互为切下字,为互用。又东、红、公为递用。那么这三个字属于一个韵类。
  第二、 分析条例。“反切上字同用者,反切下字必不同类。”如
  “懵—莫中切,”、“蒙—莫红切”,上字相同,韵必不同。
  第三、 补充条例。“切语下字既系联为同类矣,然亦有同类而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下字而两两互用故也。如‘朱俱无夫’四字,韵本同类。朱,章俱切,俱,举朱切,无,武夫切,夫,甫无切。朱与俱、无与夫两两互用,遂不能四字系联矣,今考平上去入四韵相承者,其每韵分类亦多相承。切语下字既不系联,而相承之韵之分类,乃据以定其分类。否则,虽不联系,实同类耳。”
  陈澧通过系联,把《广联》206韵的1193个切下字系联为311个韵类。周祖谟分为324类,黄侃分为335类,李荣先生为334类,邵荣芬先生分为326类,白涤洲用统计法归为290类,高本汉也是290类。

  2、《广韵》的韵类和韵母

  韵类也不等于声母,韵类还有声调的区别,如果进一步进行归纳,凡介音、主要元音、韵尾相同的韵类依平、上、去相承归为一类,入声单列为一类,把《广韵》归为舒声91个韵母,促声50个韵母。共计141个韵母,这就是 《广韵》的韵母系统。

  3、《广韵》的声调──四声

  唐代的处忠和尚在《元和韵谱》中说:“平声哀而安,上声历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急而促。”

  4、中古声母到现代普通话声母的演变规律

  普通话有二十二个声母,与《广韵》三十五个相比较,突出特点有四:
  第一、 浊声母清化。《广韵》有十个全浊声母“并定澄从邪崇神禅群匣”,到现代普通话中都变成了清声母。其变化条件是凡全浊声母的平声字今读相应的送气清声母字,凡全浊声母的仄声字今读相应的不送气清声母字。
  第二、 知、庄、章三组合流为卷舌音“zh、ch、sh”。
  第三、 精、见二组在齐齿呼、撮口呼前分化出舌面音“j、q、x”。而在开口呼、合口呼韵前仍分别读作“z、c、s”和“g、k、h”。
  第四、 零声母的字大量增加。
  “喻”母字“余俞移夷维盐延羊盈”等字,
  “匣”母中的于类字“于为违尤炎袁云王”等字,
  “明”母中分化出微母字“无微晚文亡”等字,
  “疑”母字的大多数“鱼吾宜我危严颜元昂迎”等字都成了零声母字。

  5、韵母的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合流归并”

  ①韵尾合流归并。

  一是入声韵尾失落。《广韵》有40个阴声韵、51个入声韵,现代普通话只有阴、阳两类韵母,古代的入声韵丢失韵尾之后,都归并到相应的阴声韵中去了。如:“屋”韵《广韵》为“uk”,今丢失“K”韵尾,与“u”同韵。(这一项归并减少50个韵母)。
  二是阳声韵尾“-m”消失,归并为“-n”尾中去,如“谈覃侵寝沁感盐敢艳添咸陷衔槛严凡范梵”等字现代都收“-n”韵尾。这一项减少九个韵尾。

  ②韵头由繁到简。
  《广韵》有开、合两呼,每呼四等。普通话只有四呼,其演变的大致情况是;
  古代开口一二等今为开口呼,开口三四等今为齐齿呼,合口一二等今为合口呼,合口三四等今为摄口呼。

  ③主要元音合流归并。
  如山摄今简化为“an”,在《广韵》中有“寒韵αn--、桓韵аn--、删韵εn--、山韵n--、仙韵зn--、先韵ēn—”其主要元音各不相同。

  6、古今四声比较,变化规律有三

  第一、平分阴阳。即古平声字的全清次清音今读阴平,古平声字的全浊次浊音今读阳平。例如:

  全清(阴平):帮(帮)、方(非)、当(端)、张(知)、相(心)、庄(庄)、章(章)、商(审三)、香(晓)、央(影)。
  次清(阴平):滂(滂)、芳(敷)、汤(透)、仓(清)、昌(昌)、康(溪)。
  全浊:(阳平)、房(奉)、堂(定)、肠(澄)、藏(从)、常(禅)、强(群)、航(匣)。
  次浊(阳平):忙(明)、囊(泥)、郎(来)、瓤(日)、昂(疑)、羊(喻四)。

  第二、浊上变去。“浊上”是指全浊声母的上声字,次浊上声则仍然读上声。“尤”韵的“九舅有”三字,古代都是上声字,现代只有“舅”变去声。这是因为“舅”是古群母字,而“九”是全清见母,“有”是次浊喻母。再如:

  并母:部薄罢倍被婢抱鲍辨辩辫伴笨棒蚌;
  奉母:父妇负阜范犯愤忿奉;
  定母:舵惰杜待怠弟道稻淡簟诞断盾囤荡动;
  澄母:苎柱雉痔峙赵兆肇纣朕篆丈仲重仗杖;
  从母:坐聚在荠罪皂造渐践尽静;
  邪母:序叙绪祀巳似象像;
  崇母:士仕柿撰;
  禅母:社墅竖是氏市恃绍受甚善肾上;
  群母:巨拒距技奴跪臼咎件键圈近窘菌;
  匣母:祸下户亥蟹汇浩後后厚撼舰旱限混项杏幸;
  船母:葚;

  第三、入派四声。即全浊声母变阳平,次浊声母变去声,清声母变上声。

  7、掌握古入声字的方法

  第一 所有阳声韵的字不是入声字。因为古入声字原本收“b、t、k”尾,尾音失落后都是阴声韵,所以今音收“n、ng”尾的鼻韵母字没有入声字。

  第二、声母是不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而读阳平的字是古入声字,即声母为“d、b、g、z、j、zh”的阳平字。例如:
  b ── 白拔跋薄雹荸别蹩勃博驳伯泊舶帛;
  d ── 达答狄笛得德夺铎敌迭谍读毒独;
  g ── 革国格隔阁;
  z ── 卒责族杂凿足则泽;
  zh ── 哲辙直值轴浊茁逐烛嘱竹侧;
  j ── 截捷疾节即集绝及籍极杰局菊栝吉结浃夹急觉决倔。

  普通话的阳平字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古平声,二是来自古入声。而来自古平声的阳平字,如果声母是浊塞音、塞擦音,一般都读送气清音(即“p、t、k、c、q、ch”),不送气的只能是古入声字。

  第三 “ue”韵母的字大都来自古代入声。

  如“虐略决确学月约厥绝雀穴血”等。在常用字中只有“嗟、瘸、靴”三个字例外。

  第四 “uo”韵母与卷舌音“zh、ch、sh”相拼的字来自古入声。

  如“酌桌琢啄捉着锣濯浊辍拙绰戳说硕朔若弱”等。

  第五 “e”韵母与古端、精二母声母相拼的字多为古入声字。

  如“得德特慝讷勒肋乐则泽责侧策塞色瑟”等。

  第六 “ie”韵母和帮组、端组声母相拼的字来自古入声。

  如“憋别撇灭蔑跌蝶迭帖铁捏聂列烈劣”等字。

  第七 声母“f、z、c、s”和“a”韵母相拼的字是古入声字。

  如“发法伐筏罚扎札杂擦撒卅萨飒”等字。
第八、一些开韵尾的有文白两读而又没有意义区别的往往是入声字。如“色”有“se”(文)和“sai”(白)两读。
  又如

  “泽择角脚血麦脉剥削薄册落六没”等字。除上述八条外,形声字类推也是一个办法。如“夹”是入声,则从其得声的“挟侠浃铗”等字也是入声可知。
再如“合 ── 盒答鸽塔”,“出 ── 拙茁诎倔崛堀掘”等。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a.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