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457|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诗十一期七律第八讲晴组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149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19-6-4 13: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树 于 2019-6-15 12:39 编辑

晴06-小树作业是日暴雨随记
纱窗忽暗一惊雷,搁笔循声向露台。
卷地狂风连树起,接天浓墨自南来。
霎时雨点倾盆落,满院残红及目哀。
浮世更无中岁好,感君羁旅泪徊徊。


晴06-小树作业是日暴雨随记
纱窗忽暗一惊雷,搁笔循声向露台。
卷地狂风连树起,接天浓墨自南来。
霎时雨点倾盆落,满院残红及目哀。
浮世更无中岁好,感君羁旅泪徊徊
楼师点评:此作为七律之体,借景抒情,其首句或系仿东坡有美堂暴雨而来。然东坡之句,妙处何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何以言脚底?盖游人在山也。山者固高也,然何以更见其高?乃以云者衬之。再者“顽云”二字,乃得“赋比兴”“比”之妙趣,今人云拟人者也,曲尽生动之妙。故,前贤之笔,上者得其神,中者得其意,若仅得其形,未深解其妙,终难为上者也。纱窗忽暗一惊雷,行人脚底一声雷,未足得其趣也。此外,雷者,声也。纱窗暗者,光也。以光而言声,未尽贴也。
纱窗忽暗一惊雷,搁笔循声向露台。
窗者,于诗处即多为眼也。更言向露台,则失窗义也。
纱窗忽暗一惊雷,搁笔循声向露台。
卷地狂风连树起,接天浓墨自南来。
颔联下句,亦微见苏意,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卷地狂风连树起,虽力道非微,然堂庑过窄,有力而无势,即如一夫虽勇,难敌千军也。接天浓墨自南来。墨者,小也,此句浓墨承接天,则系有势无力也。
其如江鲫虽众,亦难见蛟力也。霎时雨点倾盆落,满院残红及目哀。
颈联上句,其瑕有三:
其一,若为倾盆而落者,则非宜以“雨点”言之。
其二,上句略乏诗味。
其三,上句与下句失其均势
对仗而言,上实下虚,上近下远,上今下古,上小下大......此暗合思辨之理也。
霎时雨点倾盆落,满院残红及目哀。
上句遮天蔽地,下句仅着一院,未免难以为继,失其包举矣。
再者,倾盆者,多为夏雨也。残红者,暮春也。其时令略嫌不合。
更有前四句竭力造势,求其博大吞吐,而颈联一“哀”字,则尽失其势也。
立意之道,前后求同。或前后一体,或前者铺垫,未可前后分歧也。
尾联者,收束点旨之笔也。然所点必有所题,所题照应所点。前六句言景之处像尽而未生意,故难承所点也,勉为之则显强言也。
略言推敲浅见:其一,立意须明。
东坡有美堂暴雨,乃先摹自然实景,尽雄奇壮丽之妙,生巧思妙想之意,正合东坡豪放豁达之怀,足见造化神奇之功。
而此作颇见踌躇,亦欲得雄奇豪放之妙,亦欲归婉约惆怅之思。此二者借前人语,亦如关西大汉著铜琵琶,先歌大江东去,却又恋杨柳岸晓风残月也。
其二,用语须得其味。味者,诗家语也。诗家语者,文言得法,是为其下。雕砌琢磨,乃为其中。返璞归真,是为其上。吾等初学,不求其上,可先求其中下也。
其三,造景、写景,须曲尽其妙。景之妙者,借势也。
行人脚底一声雷,山借云势也。乐天“水面初平云脚低”,水借云势也。孤者难起势,借力打力,借势而为,则足见其妙也。
立意,用语,造势,此写景之所重也。上言者,个人浅见,不足为凭,略作参考而已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18 00:30 , Processed in 0.0934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