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舞倾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诗十七期基础第四讲冬组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7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16: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诗十七期基础第四讲冬组作业:
冬组03-朵云
1、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总结第一讲到第四讲的内容。
第一章:
一是诗者论诗共享
1)什么是诗
历史上,把有韵的文体作品,统称为诗。
2)诗的种类:古体诗和近体诗
3)古典诗十七学的是哪一种类的诗
4)对于初学者而言,学诗词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及格?真实情感,诗家语,格律达标
二是格律基础知识(入声字之一)
1)学会分辨判断入声字。
今音有“平、上、去”三声,今天的普通话有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其中一声二声对应的是平;三声四声对应的是仄。
古音有平上去入,其中平对应的是平,上去入对应的是仄。
古音中的入,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已经消失,被派到“平上去”里了,被称为“入派三声”。
数字中除了“三、千、零”是平声外,其余全部都是仄,所有数字中今音读平声的都是入声字。
比如象形字,含有相同偏旁的字,长得差不多的字,归为同类项,记得其中一个,其它字就触类旁通了。
比如形声字,几乎有入声字的形声字都是入声字;
还有按韵母记的,含有韵母a或者i的大部分是入声字,含有韵母n或者ng的大部分不是入声字等等。
第二章:
1)继续讲格律基础知识(入声字,续),入声字是短音顿挫,首先有决绝之感,其次有痛苦之意,所以入声常用来发誓。但入声的短促,又可以表示快速,由此引申为活泼,于是有人总结“入声韵适宜表现内心难以压抑的激烈之情”。
学会辨认平仄两读字,在汉字中有不少字,有时读平声,有时读仄声,如果辨认不清,容易犯出韵或平仄不谐的毛病。
平仄两读不外两种情况:一种是可平可仄而字义不变。另一种是平仄异义。
2)分享了题画诗的一种方法,就是巧妙勾勒lè ,化静为动。细分下,主要有两种:画外求动、画中求动。
第三章:
一、几个基本概念  
1、近体诗的分类:
按字数:一句五个字的,叫五言诗;一句七个字的,叫七言诗。
按句数:有三种:四句的,叫绝句;八句的,叫律诗;八句以上的(最少十句,有多至二百多句的),叫排律,也叫长律。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五言排律简称五排或五长;七言排律简称七排或七长。


2、诗的句、联的名称
格律诗两句为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一首绝句是(4)句、(2)联。
那么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尾联。
一首律诗是(8)句、(4)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hàn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至于长律,除了首联和尾联外,其它各联只能用顺序编号称之了。这里的“联”,跟绝句一样,只是个名字称谓。不要跟对联混为一谈。
但如果的确是这个顺序的诗作,也可以用起句,承句,转句,结句来称呼。不过建议大家养成首句,第二句,第三句,尾句的称呼习惯,似乎科学一点。
3、诗句的音节
五言诗句有三个音节:头两字叫头节;中间两字叫腹fù节;最后一字叫脚节。
七言诗的音节是顶节、头节、腹节、脚节。
音节处的字,也称为音节上字。
二、五言诗、七言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五言诗的四种标准格式:            
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
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
七言的四种标准句式:
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介绍一种题图诗的写法:
(二)据实虚构,发挥想象。
第四章:
一、平仄配置三条基本规则:
第一条基本规则---句中音节平仄相间
第二条基本规则---联中音节平仄相对,也就是平仄是相反的 。
第三条原则---联间音节平仄相黏。
二、两种题画诗的写法:
1、睹画生感,赞美丹青。
2、借物延伸,意在诗外,意在画外。


2、题图,七绝一首,题目自拟,平收入韵,平水韵,韵部不限,要求平仄格律、韵部正确。最好能回顾讲义,模仿题画作品来写。


七绝•雨中
无声骤雨落清晨,恰是黄童脚步频。
父爱如山谁可拟,微斜柄伞护儿身。















点评

总结非常仔细,点赞;华灯初上/清晨,这个有点点偏差倒无太大所谓,但首句“无声/骤雨”相矛盾。第二句没有份量,第三句中规中矩还好,结句稍一般。全诗没有极其感动人的表达。  发表于 2022-5-8 22:2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9 03:33 , Processed in 0.1246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