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636|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李径组第十二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1137

帖子

328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1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6 19: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讲作业:
李径35-临风听暮蝉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声声慢 秋声 宋 · 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读析;
蒋捷这首《声声慢》 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三句领起全词 。点明这是菊花盛开 、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 。凭窗谤听着连绵不断的秋声引起心中阵阵凄凉。“凄凉”是把词中各种声音串联起来的线索。
“豆雨声来 ,中间夹带风声。”“豆花雨”,指阴历八月豆子开花时的雨,这里点出秋雨声杂风声率先而来。风雨凄凉,长夜难眠。风声中又传来了稀疏的更点声。这更声来自城门上的更鼓楼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这里直写“二十五点”,意在表明主人公尤感秋夜的漫漫难挨 。风不仅送来了更声,又摇响了檐底的风铃。“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揭示了主人公听到铃声引起的心理活动,他最初以为这是老友身上玉佩的声。突然明白原来是风铃的声音。作者这里用笔极为巧妙,看似是误听,实则借写对老友思念之情。“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把笔触从深夜转向黎明。月亮沉落,号角声起。军营中人马骚动。这声音表明,元朝统治了全国 ,而且军旅遍布这些声音,对于不肯和元统治者合作的词人来说,岂不是比之秋风秋雨的声音更加刺耳惊心吗?
“闪烁邻灯 ,灯前尚有砧声 ”。灯光闪烁之处,又传来了邻舍在砧石上捣练之声。邻家主妇一夜未眠赶制寒衣,天明未睡。这也不能使词人宽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四千里梦 ”岳飞这句词和词人心境相同,皆因满腹心事起。把蛩的叫声称为“诉愁 ”,借把自己的愁怀转嫁给蛩鸣罢了 。“诉未了 ,把一半、分与雁声。”似乎是蟋蟀把愁苦又分给了横空的过雁。巧妙地又点出大雁叫声的凄凉和它带给主人公的愁意,大雁给人的愁绪往往同引起人对远人的怀念分不开 。收尾以雁声,反映了词人独特的构思。
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被染上“ 愁人 ”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中听到的,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
李径-秋风
暗竹敲凉,寒虫泣露,蟾光寂寂清秋。独伫窗前,一帘思绪难收。当年相伴凭栏处,月如钩,装点高楼。抚轻纱,蜜意尊前,极尽绸缪。
多情南浦空余恨,是芦花飞雪,执手凝愁。自别经年,痴怀难拒觥筹。铺笺试把冰心寄,奈今宵,欲写还休。对长更,壁碾孤檠,烟冷香篝。
读解:
问好风帅:暮蝉试着解析一下这首词。夜晚隐隐绰绰的竹子被风吹的生出凉意。秋虫断续的在露水中呻吟。月光清凉,我独自伫立窗前良久。思绪起伏。当年我们一起凭栏的地方。月色如今天一样点缀着高楼。抚轻纱,蜜意尊前,极尽缠绵。这个轻纱有点牵强,也表意模糊。不知是指自己还是对方。过片从回忆转到现在。两人从南浦分别。也是这样一个芦花飞雪的秋天。自从分别后。痴情的我再也拒绝不了酒杯。这一拍读来主语有点混淆不清,感觉对酒的思念比人还重要。结句言尽意无穷,很有韵味。但孤檠,香篝个人觉得太过泥古。矫饰过度。
简评:
风帅这是一首相思怀人的闺怨词。词中用了今-昔-今的对比回环的铺叙手法。对仗工整。脉络清晰。遣词骚雅。学习啦,赞、赞、赞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1-1 07:2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