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隐雾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25初级班第三讲芸编组作业处

[复制链接]

0

主题

6

帖子

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
21#
发表于 2024-5-12 23:01:28 | 只看该作者
忆江南·倚桥观景
芸编26-醉风荷
春光好,最爱倚红桥。枝.上繁花舒媚眼,河边风柳舞纤腰。流水碧迢迢。

点评

对仗句也算工整。繁花=绿柳 细柳都可以。不能用名词风。 结尾也可以再提升一下。  发表于 2024-5-16 11:17
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个别的词可以再紧凑一点。红桥 就不如溪桥。和后面的句子衔接严谨。  发表于 2024-5-16 11:1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3

帖子

48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6
22#
发表于 2024-5-13 06:56:11 | 只看该作者

25期第3讲作业。芸编32柳柳音

第三讲作业
一 、课外搜索阅读《忆江南》至少十首,选一首喜欢的简单分析其结构,弄清各意群都写了什么内容,前后之间是怎么关联的。
二 、填一首《忆江南》韵部自选,题目自拟,要求:第三四句对偶。
忆江南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一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结构上呈现出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  特点,共同构成了对江南地区的深切怀念和美好描绘。
以总写的形式回忆江南,通过“江花”和“春水”的描绘,借助日出和春天的背景,运用比喻和映衬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这首词通过对江南景色的描写,奠定了整组词的情感基调和对江南的美好印象。

二落花
春归去,桃李谢纷纷。
月映荷塘生箭蕾,
风摇花蕊落流云。
谁见不销魂。

点评

黑天白天都无法分清。前后无法衔接啊?修改一下吧  发表于 2024-5-16 11:26
不能这样写作业。如果是写荷花就要专一。写桃李花落的时节也要专一。  发表于 2024-5-16 11:2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6

帖子

21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42
23#
发表于 2024-5-13 12:42: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人淡如菊 于 2024-5-13 14:39 编辑

第03项作业
芸编23~人淡如菊
一 、课外搜索阅读《忆江南》至少十首,
选一首喜欢的简单分析其结构,弄清各意群都写了什么内容,前后之间是怎么关联的。

江南好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答:江南的盛景一直在诗人的心中,想起来就令人陶醉。

江南好,怎么个好法呢,接下来两句告诉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太阳出来的时候,那江水被太阳染的比火还红,看水波荡漾,就像看正在盛开的火红鲜花,在诗人的眼前不停的开放,而春天那江水呀,绿树蓝天倒映在里边,那种美呀,比树绿比天蓝。最后说怎么能不忆江南呢。

全词短短的几句句把江南的盛景记得历历在目,令人越读越美,难怪它一直在诗人的回忆里,那么美的风景,怎么能不怀念呢。

二,忆江南   儿时夜
文/人淡如菊
儿时夜,静谧托星天。一片墨浆熔万物,几多香梦醉无边,幽黑好憨眠。

点评

起拍不错,夜晚静谧,天空如墨。熔字可在考虑一下。是熔海是帮?香梦夜不恰当。黝黑与前文墨浆重复了。酣眠 酣笔误吧。结的有点随意了。  发表于 2024-5-13 20:25
这首词儿时夜,看题目就是回忆往事。但是从整体看,儿时也 与现在夜也没什么区别,没写出来它得特殊之处。  发表于 2024-5-13 20:20
问好菊师,忆江南解析的细致到位,点赞。  发表于 2024-5-13 20:1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24#
发表于 2024-5-14 00:23: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洛浦秋风 于 2024-5-14 07:39 编辑

古典词25班芸编组第三讲作业
忆江南·神都好
芸编16洛浦秋风

神都好,历史古今闻。文化流传遗胜迹,牡丹开放醉游人。诗与远方存。



点评

结 诗字总结了文化流传方面,远方写出神都的前景,也算是总结了全诗。  发表于 2024-5-14 05:21
这两句觉得写的有点笼统,这是放在哪都能成立的景色,不是神都的特别之处。  发表于 2024-5-14 05:18
咱们仔细看一下词,起拍神都好,开篇点题。历史古今闻,继续渲染,说明它的重要性,两个对偶句工整。  发表于 2024-5-14 05:16
秋风师好,这首忆江南紧扣主题娓娓道来,从古今两方面说明神都的历史 美景。不错。  发表于 2024-5-14 05:1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25#
发表于 2024-5-14 10:2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不语 于 2024-5-15 19:49 编辑

第三讲作业:

忆江南·早行
芸编03-子不语
朝阳起,引径绿堤行。婉转莺啼春唱老,徘徊燕剪柳裁成。偷半日浮生。

点评

谢谢老师提醒,是我记错韵了,已改。本来也是想借那句。  发表于 2024-5-15 19:49
对偶句沟半部分,徘徊 绕 意思相近。柳裁成与前四字构不成因果关系。结LV让我想起 又得浮生一日凉 偷是平,这句格律有误。  发表于 2024-5-14 21:27
起句交代时间,紧扣主题早,引径句扣行字。下边两句对偶工整。继续渲景色,结感悟,铺排有序。  发表于 2024-5-14 21:24
不语师好,小词主题明确,贴近生活,情景交融。  发表于 2024-5-14 21:22
С  发表于 2024-5-14 21:2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0

帖子

5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8
26#
发表于 2024-5-14 10:45: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稻花 于 2024-5-14 10:46 编辑

古典词25初级班芸编组第三讲作业
芸编12~悠悠
忆江南•夏日清晨
悠悠
乡郊去,清晓过桥东。
云影漫游杨柳岸,渔竿闲钓芰荷风。
浑是忘尘中。

点评

这是清晨遛弯所见吧?连在一起不是很好。对仗还是不错的。  发表于 2024-5-16 11:4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3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2
27#
发表于 2024-5-14 10:52:14 | 只看该作者
忆江南. 桃花好
芸编05 一川烟雨
桃花好,灼灼透春光。
恰似佳人初睡起,羞临鸾鉴对新妆。娇面斗清香。

点评

七言对偶句欠佳。  发表于 2024-5-16 08:28
点评不足之处还请谅解!期待下次作业更出彩。  发表于 2024-5-16 08:23
从几个方面描写桃花的好,语言表达流畅,用语新颖,只是尾句还需商榷。  发表于 2024-5-16 08:22
烟雨好!作业完成的不错,完全符合格律,主题明确,脉络清晰,为你点赞。  发表于 2024-5-16 08:1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1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6
28#
发表于 2024-5-14 18:48:0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25初级班第三讲芸编组作业忆江南
文/芸编02-关瑞华
江南好,春水绿如蓝。水绕小街形胜画,歌来莲女气如岚。安可忘江南。

点评

提醒一下,下次作业请表明题目。也期待下次作业完成的更好。点评不足之处还请谅解。谢谢!  发表于 2024-5-16 08:34
无论从主题还是脉络方面都好,只是尾句有待商榷。  发表于 2024-5-16 08:33
瑞华好!作业格律正确,写的不错,特别是七言对偶句,赞一个。  发表于 2024-5-16 08:3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29#
发表于 2024-5-20 22:07:1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俗人 发表于 2024-5-11 18:02
芸编组第三讲作业:

忆江南·赞牡丹

衷心感谢天香老师的点评指导和鼓励🙏有空时一定修改👌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30#
发表于 2024-5-21 13:05: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楚一一 发表于 2024-5-9 10:17
芸编组第三次作业
芸编11-楚一一
忆江南-寻梦江南

写得不错,就是尾句有点和整体不搭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9 19:01 , Processed in 0.1402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