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迷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联七第十讲B组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40

帖子

1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7
6#
发表于 2015-11-18 16:04: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阐述联作四弊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避免出现这几种弊端?答:联作四弊为:1、隔,即不联,上联与下联、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缺乏必然的联系,貌合而神离,似对而实隔;2、重,即重复之意,乃上下联内容重复,或上下联各元素内容重复,俗称“合掌”;3、俗,即俗气。4、造,即生编硬造,矫揉造作。所谓对联,应既对又联。对,即内容、形式的对仗,联,即照映、贯通、呼应也。如对联上下联之间、上下联各元素之间简单相加,而没有互相依存,彼此制约,共同作用,互不相关,就难以形成一和谐、完美的整体,也就难出佳联。可是如果对联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把握不准,则易出现“合掌”之弊;还有对联虽是一门古老、通俗的艺术,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制联技巧,但艺术的生命力也在于创新,要富有新意,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但是虽然要创新,也要追求真情实感、通俗自然,不能无真情、无境界,闭门造车。要避免出现“隔”,上下联就应双矢一的,殊途同归,不仅要兼顾形式,还要兼顾内容;避免出现“重”,上下联内容、或上下联各元素内容应避免重复;避免出现“俗”,就要在对联创作手法上不仅要重技巧,还要重意境,多观察,敢于创新;避免出现“造”,就要在对联创作过程中要追求真情实感,要写真景物、真感情,不能生编硬造。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8
5#
发表于 2015-11-18 00:30:2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联七第十讲,B08逸委清林讲作业。
阐述联作四弊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避免出现这几种弊端?
关于联作四弊中的隔,重,俗,造。
隔,使对联失去意境的关联,各述一体,仅是字面上的相对只能称为对,而不属于对联,所以凡是合格的对联必须对得上,也要有关联。
重,如果上下联共描一体,过于亲近,将起不到相互对衬和呼应的效果,这样与隔恰恰相反,仅联失对,不成对联。
俗,凡谴词炼句,要力避过于承前继往,抄袭套用只会给予人一种枯乏的感觉,因此,只有新颖的修辞及境界方能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造,在好的对句当中,不可刻意雕琢,为对字而对,生搬硬套。那样让人读起来即拗口又别扭,且在意境上失去自然,没有丝毫真情实感,就如一对死联。
应如何避免以上这几个弊端呢?
首先,需深刻了解六要素,每拿到出句,应先全面挖掘出句的意境,或感情色彩,再结合六要素从侧面去补充或承转同一画面或内心情感等等……这样才能避免重与隔。
避俗,这方面就需要多阅多练了,对词汇的掌握要丰厚,以独立的思想对出自己的个性,弃陈创新。
造,凡诗联都一样,都以真情流露为最佳,所以,对句必须用内心去对,而不是用文字去对,要让人从字面可以读出你的心境,及各种感情色彩,甚至有种令人看完意未尽的感觉,这样才显得更加完美。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3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2
地板
发表于 2015-11-17 15:38:0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联七第十讲B06—冷梅吐香作业贴
阐述联作四弊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避免出现这几种弊端?
【弊之一:隔】
隔即不联,上联与下联、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缺乏必然的联系,貌合而神离,似对而实隔。
所谓对联,应既对又联。对,即内容、形式的对仗,联,即照映、贯通、呼应也。隔是思维紊乱之表现,隔乃胡拼乱凑之结果。
避免出现弊端:上下联应双矢一的,殊途同归。只顾形式之对,不管内容之联,难称曰对联,更非佳联。上下联之间、上下联各元素之间,非简单相加,而应互相依存、彼此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一和谐、完美之整体。
【弊之二:重】
重,即重复之意,乃上下联内容重复,或上下联各元素内容重复,俗称“合掌”。
重复,与对而不联之“隔”恰恰相反,乃是联而不对也。这种对仅是文字形式上的词性相对,其内容实为一物,不是相对,而是雷同。
避免出现弊端:向来有“正对为劣,反对为优”之说,正是因为正对内容多为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把握不准,则易出现“合掌”之弊。反对则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描画,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上下联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
重复除内容上的合掌之外,还包括用字用词上的重复。
【弊之三:俗】
俗,即俗气。众所周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富有新意,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谈。
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创作手法上重技巧,轻意境,往往容易落入俗套。对联是一门古老、通俗的艺术,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制联技巧,对此有人称之为修辞手法,有的称之为联格。这些修辞手法,是长时间积累沉淀的结果,自有其生存发展的道理。
二是在联语内容上套用古语,落入俗套。其中尤以春联创作为最,俗套的对联比比皆是。
【弊之四:造】
造,即生编硬造,矫揉造作。有雕琢之态,无自然之美。
避免出现弊端: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大众的文学形态,与其它文学形式(特别是诗词)一样,要追求真情实感、通俗自然。在文学创造中,古人历来有两种美感追求,即“错采镂金”之美和“芙蓉出水”之美,并且认为后者是更高的但又难以企及的境界。造之表现有许多,比如无意境,许多联友的对联纯粹为对而对,为联而联,无真情、无境界,闭门造车之作也。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

帖子

2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8
板凳
发表于 2015-11-16 12:31:01 | 只看该作者
阐述联作四弊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避免出现这几种弊端
(一)        联四弊的重要性
1、        一弊为“隔”: 上下联之间、上下联各元素之间应互相依存、彼此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一和谐、完美之整体。这是联的魅力所在。隔是思维紊乱之表现,隔乃胡拼乱凑之结果,不美,也就不能称为联。
2、        二弊为“重”: 这种对仅是文字形式上的词性相对,其内容实为一物,不是相对,而是雷同。重,只是“对”没有“联”也达不到对联的意境与美。
3、        三弊为“俗”:对联是文字艺术,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富有新意,落入俗套的对联不会吸引人,让人望而生厌。
4、        四弊为“造”:对联的美在于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生编硬造的也不会受人喜爱。
(二)        如何避免这四种弊端
1、        如何避免“隔”:应该从字,景,和意境上避免。字上就是出对句中相对应的词或者词组不能差距太远,不能意义不想干;景上就是出对句中避免不能为一幅和谐的画面,时间上不能无法关联;意上避免出对句所表达的意思完全没有关联。
2、        如何避免“重”:要避免重字、字意、联的意上合掌。这就需要加强学习,提高对汉字认和知的能力,逐字逐句推敲理解字意。
3、        如何避免“俗”: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真诚的心态,写出我们的思想健康,无颓废庸俗,不哗众取宠,不人与亦云,不落入老套,有自己观点的作品。
4、        如何避免“造”:多读书,多品味,多观察,多积累,提炼生活素材,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201

帖子

168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83
沙发
发表于 2015-11-16 10:57: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开彼岸 于 2015-11-16 17:27 编辑

古典联七=第十讲B组作业
B16=花开彼岸

阐述联作四弊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避免出现这几种弊端?
联作四弊;
【弊之一:隔】
隔即不联,上联与下联、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所述事物互不相关,缺乏必然的联系,貌合而神离,似对而实隔。
所谓对联,应既对又联。对,即内容、形式的对仗,联,即照映、贯通、呼应也。上下联应双矢一的,殊途同归。
只顾形式之对,不管内容之联,难称曰对联,更非佳联。上下联之间、上下联各元素之间,非简单相加,而应互相依存、彼此制约、共同作用,
形成一和谐、完美之整体。隔乃胡拼乱凑之结果。欲制佳联先除隔,不隔方可出佳联。隔是思维
【弊之二:重】
重,即重复之意,乃上下联内容重复,或上下联各元素内容重复,俗称“合掌”。
重复,与对而不联之“隔”恰恰相反,乃是联而不对也。这种对仅是文字形式上的词性相对,其内容实为一物,不是相对,而是雷同。
向来有“正对为劣,反对为优”之说,正是因为正对内容多为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把握不准,则易出现“合掌”之弊。
反对则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加以描画,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上下联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
弊之三:俗】
俗,即俗气。众所周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富有新意,言人之欲言,
言人之不能言,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谈。在联语内容上套用古语,落入俗套。
俗主要表现在创作手法上重技巧,轻意境,往往容易落入俗套。
【弊之四:造】
造,即生编硬造,矫揉造作。有雕琢之态,无自然之美,无意境。

如何避免出现这几种弊端?

1.如何避免隔,应注意;
上下联各自的内容之间,所述事物要相关,要有必然的联系,而不是貌合神离,似对而实隔。
欲制佳联先除隔,避免胡拼乱凑,不隔方可出佳联。隔是思维.

2.避免重,应先注意;
上下联内容不能重复,上下联各元素内容不重复。

3.避免俗,应先注意;
在于创新,富有新意,言人之欲言
言人之不能言,联语内容上避免套,用古语,落入俗套。
切忌人云亦云,老生常谈。

4.避免造,应先注意;
创作时避免生编硬造,矫揉造作,
只为对而对,为联而联,无意境之美。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12 18:48 , Processed in 0.1256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