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隐雾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21词初级画荻组第一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11

帖子

7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4
14#
发表于 2022-7-11 20:35:2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21期第一讲作业:
画荻36-知希

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简单介绍一个词人或者一阕词、一个宋词现象(风格、流派、笔法、句法等),并简要说说你的评价(不追求高大上、唯一要求就是能自圆其说,浑然圆融。)。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上片以天涯旧恨统领全词。相思非一日,然无人倾诉,顾影自怜,柔肠百转似弯弯曲曲烧断的篆香。
下片,思妇黛眉不展,春风也无可奈何,困倚危楼,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飞鸿上,看到大雁拍成的字都变成“愁”字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13#
发表于 2022-7-11 15:11: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杨州)人。他具有多种艺术才能,尤其喜欢填词。“虽贵老且不废”。他的词虽也以描写男女情爱和离别之思为主,但不同于“花间词人”的以浓艳华丽的辞藻去描绘女子容貌和服饰,而以白描手法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见长,感情比较真挚,语言也清新明朗。形成一种“深美闳约”的词风。至于他的词有的感伤色彩较浓,这与当时南唐国势日益衰微,党争愈演愈烈及他的整个仕途生活都有关系。他对北宋词人影响很大。他的一些词,在后世流传中常和晏殊,欧阳修等人作品相混。其词集名《阳春集》。

点评

问好画荻随心同学!同学大概是在度娘那里搬来了这位词人的生平,其正确性应不容质疑,原谅我就懒得再去百度应证。有一点建议,我们学词以词为主,同学似乎应该列举一首该作者的代表作,然后稍加分析。  发表于 2022-7-11 21:2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

帖子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4
12#
发表于 2022-7-11 14:15:34 | 只看该作者
画荻19-白衣胜雪
第一讲作业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简单介绍一个词人或者一阕词、一个宋词现象(风格、流派、笔法、句法等),并简要说说你的评价(不追求高大上、唯一要求就是能自圆其说,浑然圆融。)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  北宋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天圣八年(公元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

用我从没学过宋词的认知回答:
这是一首非常无奈的自嘲词,年老之际官职还是那么不尽人意,所以,连参加宴会都显得那么尴尬。张先,在当时的词坛,和柳永齐名,且诗词俱佳。是小令向慢词过度的关键人物,奠基了婉约派的风格,用词凝练,笔工精巧,能表现出朦胧美感。这首词,使他获得”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的美誉。擅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张三影,更是家喻户晓。更是用他不凡的文笔感染力,影响了一代词坛大咖苏轼。让他走向了词坛巅峰,更是开创一派豪放词风。让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我的评价:
目前没有能力评价,只是了解而已,更深层的内涵,有待日后学习中慢慢领悟。

点评

问好白衣胜雪同学!(婉约风格,用词凝练,笔工精巧,能表现出朦胧美感。)很高兴能看到这句,这也是我们学词需要努力的方向。“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名句,一首词如果能有一句特别出彩,就很惊艳。为同学的领悟点赞!  发表于 2022-7-11 21:1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帖子

29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4
11#
发表于 2022-7-10 16:42:39 | 只看该作者
画荻02~猫小猫第一讲作业


解读张志和《渔歌子》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词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也是词人诗画两工的见证。


点评

问好小猫同学!对《渔歌子》解读正确,能利用百度等工具帮助阅读理解古人作品,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建议也要尝试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这样以后学词会更易逐渐形成自己风格。  发表于 2022-7-11 21:0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10#
发表于 2022-7-10 12:33:16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讲作业

画荻27-月影风轻


第一讲作业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简单介绍一个词人或者一阕词、一个宋词现象(风格、流派、笔法、句法等),并简要说说你的评价(不追求高大上、唯一要求就是能自圆其说,浑然圆融。)。

答: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  ,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 [15]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例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2、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琴瑟合鸣。

例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

3、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例词: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⑿,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用了许多双声叠韵字。一开头就用连串的叠字,是为加强刻画她的百无聊赖的心情,从前人认为这是了不起的创造。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个字里。舌音、齿音交相重叠,是有意以这种声调来表达她心中的忧郁和惆怅。这些句子不但读起来明白如话,听起来也有明显的音乐美,充分体现出词这种配乐文学的特色。

总结: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1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8
9#
发表于 2022-7-10 09:56:14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讲作业

画荻40-漠尘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5

帖子

379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90
8#
发表于 2022-7-9 23:13:2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讲作业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简单介绍一个词人或者一阕词、一个宋词现象(风格、流派、笔法、句法等),并简要说说你的评价(不追求高大上、唯一要求就是能自圆其说,浑然圆融。)。
画荻01—风起的地方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译文:有多少悔恨,都在昨夜的梦魂中。好像又回到从前在皇家的后苑游玩,车马奔驰像流水一样络绎不绝。繁花似锦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明月映照着春风,一派花好月圆的旖旎风光。
这首词创作于李煜亡国入宋,从一位帝王沦为阶下囚,经历了国破家亡,任人宰割,心境,词风从前期的富贵繁华到现在的沉郁宛转凄凉,这首词就是表达了他对现实处境的无可奈何,无限凄凉之感。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

帖子

2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4
7#
发表于 2022-7-9 18:39:54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讲作业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简单介绍一个词人或者一阕词、一个宋词现象(风格、流派、笔法、句法等),并简要说说你的评价(不追求高大上、唯一要求就是能自圆其说,浑然圆融。)。
画荻08-浮生一笑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治水名人,可谓全才式的艺术巨匠。喜欢苏轼是因为他豪放豁达的性格,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甚至经历过生死牢狱之灾,可始终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待现实中的一切。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词言情书志怀古羁旅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被誉为豪放派的鼻祖。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从内容可以看出是喝醉酒后途中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的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一蓑烟雨任平生,反映出了苏轼的人格境界,应该说苏轼的一生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以眼前境遇直起,用穿林打叶渲染雨骤风狂,前以“莫听”二字点明风雨不足萦怀。“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又引出下文“谁怕”来。徐行而又吟啸,表现了诗人对风雨的轻视无畏,这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轼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谁怕?”表明诗人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用反问句意在强调“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活态度。无论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诗人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
下阕写雨后的情景和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边是料峭春风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又让人感到些些的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这样充满辩证法吗?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里苏轼进入到了佛教所说的“无差别境界”,归去之后(可理解心灵的皈依),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风雨或阳光,哪有什么区别呢?都微不足道。他在此劝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
这首词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词人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所感所思,表达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也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之一。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8

帖子

145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8
6#
发表于 2022-7-9 15:16:4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21期第一讲作业
画荻20-踏雪寻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山东章丘,是宋代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享有“一代词宗”的赞誉。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即远游。所以,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整首词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含,极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为后人广为传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2

帖子

119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94
5#
发表于 2022-7-9 15:03:4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21第一讲作业
画荻17-若蓝

清商怨   夜泊歧槎
清  朱祖谋
蛮江呜咽向夕敛。又劲风吹滟。似有归渔,笼镫重系缆。
孤村馀更紞紞。夜渐深、向谁肝胆。沙月冥迷,荒萤三四点。

向夕:傍晚;薄暮。
笼镫(lóng dēng):即灯笼。
紞紞(dǎn dǎn):击鼓声。
冥迷:阴暗迷茫。

蛮江的呜咽声在傍晚似乎有所收敛,微风吹过,江水波光潋滟。好似有晚归的渔船,挂起灯笼在重新系着缆绳。
孤零零的村落更鼓声声。夜渐渐深了,我毫无睡意,向谁诉说这满腔热血呢。此时,沙滩上空的月亮阴暗迷茫,几点荒萤若隐若现。

这是一首伤时感怀之作。
百度了一下朱谋祖。朱祖谋工倚声,为“清末四大家”之一,著作丰富。父亲朱光第徒弟龙榆生。在朱祖谋的一生中,先后历经戊戌变法、庚子事变、辛亥革命这三次重大的历史变革,因此有很大多感时伤怀、忧生念乱的“词史”之作,“故其词独幽忧怨悱,沉抑绵邈,莫可端倪”。

国事日非,外患日亟,身经亡国之痛的他在很多词作中寄托了国家之慨。这首词应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没有百度到“”歧槎”这个地方。起拍,“呜咽”一词,奠定全词基调。“肝胆”,我理解这是这首词的词眼。“沙月冥迷”代表着黑暗势力终究会过去,“笼镫”,“荒萤”,代表着光明终将到来。孤独冷寂的意境,平淡质朴的语言,通过夜泊歧槎的所见所听,抒发了壮怀零落,国土沦丧之感,悲惋沉郁。

细读这首《清商怨》,能感受到这首词中含有一种清冷落寞的情绪,这种情绪不是强烈的,它跟那月色一样,是渐渐弥漫开来的,融入那月色带来的微凉之中。

清冷落寞的人,看着冥迷月色,稀疏的萤火虫,不免惆怅,此时,要是有一个人陪在身边,听自己说说话,该多好。这种感觉虽不强烈,但却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愁绪。

分析不对的地方敬请老师斧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7 02:21 , Processed in 0.12464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