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704|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1讲听风组作业

[复制链接]

46

主题

1904

帖子

485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8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9 19:2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秋29秋云飞 于 2024-9-10 18:04 编辑

作业:按照今天所讲的八个方面,自选一首诗来读,模仿下面的例子写,期待你的精彩哦!温馨提示,别忘记写名字哦,要不然,不知道谁的,作业截止到下周二。本次作业不用点评。
【秋读唐诗三百首】-七律篇
01遣悲怀三首·其一
唐代: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荩箧[jìn qiè]:用荩草编织的箱子。泥[nì]:软缠,央求。
甘:意动用法,以……为甘,认为……甘
内容及脉络:
首联引用典故,简括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颔联和颈联承“百事乖”具体记叙生活细节,表现韦氏的贤良。尾联七转八合,七句回到现实,写而今自己享受厚俸,今昔对比,八句写为祭奠亡妻,延请僧道超度士灵,表达对亡妻的思念和不能共享荣华的遗憾。
立意:通过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修辞:用典
题材:悼亡
典故: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据汉刘向《列女传·鲁黔娄妻》载,黔娄为春秋鲁人。)
语言风格:通俗浅显
创作背景:
元稹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的唐代。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首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是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
名家点评:
杨慎《升庵诗话》:俗谓柔言索物曰泥,乃计切,谚所谓“软缠”也。杜子美诗“忽忽穷愁泥杀人”,元微之《忆内》诗“顾我无衣搜画匣,泥他沾酒拔金钗”。
黄书灿《唐诗笺注》:此微之悼亡韦氏诗。通首说得哀惨,所谓贫贱夫妻也。“顾我”一联,言其妇德,“野蔬”一联,言其安贫。俸钱十万,仅为营奠营斋,真可哭杀。
作者简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元稹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411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956
沙发
发表于 2024-9-11 04:16:4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1讲听风组作业:
按照今天所讲的八个方面,自选一首诗来读,模仿下面的例子写,期待你的精彩哦!
听风28-口心雨
秋兴八首·其一
作者: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内容及脉络: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
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
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
立意:
通过描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万里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修辞:
在《秋兴八首》(其一)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句诗运用了比喻、双关、对偶的修辞手法。具体来说:
‌比喻‌:通过“孤舟一系故园心”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其中“孤舟”被比喻为系住诗人思乡之心的物体,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
‌双关‌:“丛菊两开他日泪”中的“开”字双关,既指菊花的开放,也暗示了诗人的泪水随之而来,形成了语言的双关效果。
‌对偶‌:通过“丛菊”对“孤舟”,“两开”对“一系”,“他日泪”对“故园心”的形式,形成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在形式上更加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题材:思乡
典故:无
创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
名家点评:
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钱注杜诗称:“以节则杪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点评

老师棒棒的!  发表于 2024-9-11 11:0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9

帖子

4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0
板凳
发表于 2024-9-11 13:31:5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1讲作业
听风31-过客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过客解读:
为什么要选这首诗呢?两个原因,一个是诗人中最喜欢商隐,商隐诗中最喜欢锦瑟;还有一个,就是这首诗是个谜,千百年来解读的版本很多,没有人能读懂,也就没有对错之分,不会见笑于大家了。以下仅是个人观点。
商隐出生于宪宗元和七年,即812年,这首诗写于宣宗大中十二年,即848年。也是这一年,商隐去世,享年46岁,可谓是绝笔诗。
商隐身世孤寒,家道衰落,十岁丧父,十二岁担起生计。所以很小便刻苦读书,希望能够入仕。身为一个有才华的读书人,“学而优则仕”在古代几乎是唯一的出路,有着如杜甫所写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然而他最大的悲哀在于,他身处晚唐,一个风雨飘摇快要结束的时代。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仅仅四十多年的生命,却经历了宪、穆、敬、文、武、宣六宗。宦官弄权,藩镇之乱,朝廷党争,皇帝频繁废立,大臣随意罢黜,皆出于恩怨,完全没有王法和道理可言。
他的一生都被卷入牛李党争中,恩师令狐楚是牛党,岳父王茂元是李党,他夹在中间不受双方待见,到老到死都不得志。
人们通常只记得他的朦胧诗、爱情诗,实际上商隐诗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受杜甫影响的现实主义风格,这一类诗表现出对现实疾苦和朝廷政治的关怀,比如《行次西郊作百韵》中“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疮疽几十载,不敢抉其根”,“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叩额出鲜血,滂沱污紫宸。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也是因为这首诗,导致第二年科举落选——朝廷的混乱,皇帝都自身难保,这已不是一个可以自由发声的时代。
第二种就是商隐独创的朦胧诗,其特点是辞藻瑰丽,笔法沉郁,情调迷离,思想幽深,即使读不懂也令人折服。可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除了前面说的,政治环境不允许自由发声之外,也跟他性格有关,商隐本身多情多义,对妻子有情,对恩师有义,皆不能义无反顾去选择去怨恨。他选择不好好说话,只将远大的理想、入骨的悲愤、深沉的情义、凄苦的现状和忧郁的心境,全都放在心里,揉碎了混在一起,用大家都看得懂的文字,写大家都看不懂的诗。
最终,无言的,最是掷地有声。朦胧诗,成为唐诗中一道耀眼的风景。
回到这首朦胧诗的代表作,我觉得商隐是在回顾他的一生,不单单是爱情或者仕途,或者其他,而是四十多年来所经历的一切,摒弃实物之后,所化出的意念,成为诗人自己的象喻。这首诗中他所用的所有物象好像都不是实的,是一种象征,就像一场梦。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锦瑟”,精美的乐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汉书·郊祀志》记载:“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锦”为瑟之美,“五十“为瑟之悲,诗人用了”无端“二字,所做之事是”思华年“,可见回忆的基调是悲的,前面说这似一场梦,这场梦的基调就是悲的。”一弦一柱“,回忆之事每一桩每一件都对应着锦瑟五十弦的一弦一柱,将其拨动着。这种悲秦帝都受不起,商隐真的很可怜。
颔联:两个典故。前一句是庄生梦蝶的典故,都比较熟悉了。但这不是庄子道家性质的梦蝶,蝴蝶也不是真的蝴蝶,而是如蝴蝶一样的美梦,“迷“字可见诗人在这场梦里的沉醉。可惜这场美梦前面加了一个“晓“字,早晨的梦,即将醒来,美梦即将结束,即将回到现实,真是悲哀。第二句用的是蜀国望帝魂魄化为杜鹃鸟的典故,”春心“,这里指”相思“之类的感情,或者说执念,犹如望帝即使身形俱灭,魂魄化为杜鹃,那种执着的相思之情,那怕寄托于一只鸟,也绵绵不绝,啼血悲鸣,留下遗恨使人更加悲切。这里的“望帝”和“杜鹃”也是一种象征。
颈联:也是两个典故,而且到这里更加飘渺迷离,更加不真切,更像一场梦。“沧海月明珠有泪”,典为“月满珠圆“的传说,传说海中蚌珠与天上的明月感应,月满则珠圆。可是诗人却说”珠有泪“,珍珠都化作点点泪光了,这是一场难得圆满的梦,无比凄凉。”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是指蓝田山,以盛产美玉而著名。每当日光晴暖,蓝田山山峦起伏,山上泛起烟雾,渺远而迷茫,那山里的美玉只可想象不可获得,就像美好的事物独不属于“我”。这两句一起看,”沧海“和”蓝田“,一个水,一个陆,代表空间,指这个世界;“月明”和“日暖”,一个晚上一个白天,代表时间,指诗人这一生。皆无法圆满无法拥有,何其悲哉!
尾联:这两句与开头“思年华”相呼应,这种悲哀不是在追忆年华的时候才有的,而是这一生亲身经历时的那个当时,已经在“惘然”了,所以这种深悲无解。这才是最令人绝望的地方。
从写作手法上,这首诗不是即心即物的“赋”,也不是由物及心的“兴”,也不算由心及物的“比”,而是更加复杂精微的商隐独创的写作风格。这首所用的物象:“锦瑟”、“蝴蝶”、“杜鹃”、“珠”、“玉”等,这些物象现实中都有,但诗人用的好像又都不是它们本来的意思,全部成了象喻,是诗人一种联想的创造。虚写本来就是很高级的写法,这首诗除了“思年华”三个字以外全诗虚写。诗人用实物虚写,表达的却是最真实最深沉最幽微的感情。
诗人中只有商隐能做到这样,这也是商隐朦胧诗独特的魅力。即使身处黑暗,也要在黑暗中盛开的一朵美丽绝伦的花。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11 16:3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3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4
地板
发表于 2024-9-11 19:39:1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一讲作业:

听风19-纳兰沐馨

野望
唐代•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惟 通:唯)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1.内容及脉络:
诗以“野望”为题 ,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
2.立意:
通过诗人野望时所见的西山和锦江景色,由野望联想到兄弟的离散和自己孤身浪迹天涯,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和对家国的深沉忧虑。
3.语言风格
全诗由景入题,忧时忧国,语言淳朴,感情深沉。
4.题材:野望。
5.鉴赏
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6.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流寓成都时。其时诗人已经五十岁,孤身流落天涯,与家中亲人难通音信,而中原的战乱尚未平息,更有吐蕃侵扰边地,故他郊游野外,百感交集,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7.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11 21:1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7

帖子

7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08
5#
发表于 2024-9-11 20:19: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29秋云飞 于 2024-9-11 21:24 编辑

古典诗实验班第一讲
听风组—秋天的冷月

      读诗作业
一.诗
二.注释
三.内容及脉络
四.立意
五.修辞
六.题材
七.典故
八.创作背景
九.名家点评
十.作者简介

夜归鹿门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二.注释:
1.鹿门:山名,在襄阳。
2.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3.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喧:吵闹。
4.余:我。
5.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6.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7.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8.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三.内容及脉络
  时间线索 :
黄昏: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夜晚: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地点线索 :
渡口: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江村: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山: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情感线索 :
热闹的世俗生活:渔梁渡头争渡喧。
急切的归隐心态:余亦乘
恬静的隐居生活: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四.立意
诗人恬淡超脱的情怀。
五.修辞,
用典庞公栖隐
六.典故
庞公又叫庞德公,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与隐士,他与当时的徐庶、诸葛亮都有交往,也深受诸葛亮、徐庶等人的敬重。庞公有才,却不以做官为志向,与妻子相敬如宾,平日耕地劳作,闲时就弹琴读书,好不快活。当时的荆州刺史刘表多次邀请庞公出山做官,但庞公都以志不在此为由拒绝了,不过他也的确志不在此,之后携带妻儿登上鹿门山,并以采药为原因,再不归来,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居的代名词。
七.题材
一首七言律诗
是一首写景抒怀诗。

八.创作背景
再来说说孟浩然写这首诗的背景,孟浩然是个一生未入仕途的诗人,虽然他有一番报效国家之心,但或许没有做官的缘分,所以错失过许多机会,最后或许是看清了现实,在经历过多次失败之后,也放弃了做官的想法,就干脆回到家乡襄阳,开始过上了自己舒适惬意的隐居生活。正巧家离鹿门山很近,于是孟浩然也跟随着庞公的足迹,在鹿门山辟了一住处,偶尔去住住,也标榜了自己隐居生活的开始。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11 21:1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帖子

18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0
6#
发表于 2024-9-12 13:09: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听风-11川兮第一讲作业
登万岁楼(726年)盛唐 ·孟浩然
万岁楼头望故乡,独令乡思更茫茫。
天寒雁度堪垂泪,日(一作月)落猿啼欲断肠。
曲引古堤临冻浦,斜分远岸近枯杨。
今朝偶见同袍友,却喜家书寄八行。
孟浩然登万岁楼的地点是江苏省扬州市。孟浩然的《登万岁楼》诗作于他为荆州从事期间,因公出使扬州至润州时。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登上万岁楼所看到的凄惨、萧瑟之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与孤独之情。万岁楼原为润州名楼,位于现今的江苏省扬州市附近。这首诗的时间大约在开元二十五年或二十六年冬,这次至润州是孟浩然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至此地1。
题目登万岁楼,这是一首登览思乡之作。
首联上句承题目而来,下句茫茫言乡愁之深广。确立了全篇的感情基调。
颔联接乡思而来,同时也是登楼所见所闻之景。上下句有递进关系。见雁度已是伤感垂泪,听猿啼更是悲痛万分,欲断肠了。
颈联则通过写景揭示悲痛的原因。回家的路已冻住,船开不了,自已也如枯杨一样老了。
尾联转结,写遇到好友,可以寄个家书回去,是很高兴的。这个喜还是衬托乡愁之悲。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12 21:5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4
7#
发表于 2024-9-12 21:48: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29秋云飞 于 2024-9-12 21:56 编辑

望  岳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内容及脉络:首联以问答的形式,写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颔联和颈联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以及令人震撼的力量;尾联“会当”和“凌”表现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这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形象体现。
立意:全诗围绕“望”字展开,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临其境。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修辞:拟人题材:言志典故:《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登泰山而小天下”。比喻站得高才能眼界开阔,才能有博大的胸怀语言风格:豪迈雄浑
创作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唐玄宗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12 21:5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8#
发表于 2024-9-13 08:45:23 | 只看该作者
磐石读唐诗一首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昔人:传说古代有--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3)悠悠:飘荡的样子。
(4)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历历:清楚可数。汉阳:地名,在黄鹤楼之西,汉水北岸。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市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6)乡关:故乡家园。
(7)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内容及脉络
这首诗以黄鹤楼为基点,通过传说引出黄鹤楼的历史沧桑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了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接着描绘了从楼上眺望的景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最后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结,由景入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开阔,从历史传说到自然景色,再到个人情感,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修辞:首句用典
题材:吊古怀乡
典故:首句“昔人已乘黄鹤去”用了黄鹤楼的传说典故。传说古代有一位仙人乘黄鹤从此地经过,后来仙人离去,只留下黄鹤楼。
名家点评:
《黄鹤楼》这首诗备受名家推崇。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赞其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称其“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其诗作风格激昂豪放,气势宏伟。《黄鹤楼》一诗更是让他声名远扬,流传千古。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13 19:1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3

帖子

9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70
9#
发表于 2024-9-14 00:3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兮 于 2024-9-14 00:57 编辑

听风20-兰兮读诗
送项判官·宋·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1.词语解释:山鸟: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
泥滑滑:山鸟鸣声。
萧萧:马鸣声。
白璧招:典出“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即以白璧招聘。
强饭:努力加饭,即保重身体。
华簪:华,美也;簪,发簪。即华丽的服饰。
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
2.诗的脉络:
诗的首联交代送友人的时间(季节)和地点;颔联写送别地点所听所看到的;尤其听到马萧萧的嘶鸣;表达送别的心情;颈联转写两人的情谊深厚,并且对判官的夸赞;尾联是作者对友人的嘱托。

3.名家点评:
 诗的开头两句写送别时所见的景物。首句“洲渚”是江中泥沙冲积而成的小洲,可见送别的地点是在江畔渡口。“断芦”和“落枫”点明时间是西风萧瑟的深秋季节。次句“沙长”与“午潮”密切相关,由于午潮已过,随着潮水的退落,原来被水淹没的岸边沙滩尽皆呈现眼前,显示送别的时间是过午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两句记渡口所闻所见。“山鸟”是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泥滑滑”三字,是山鸡鸣叫的谐音,写得颇为有趣。第四句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渡口车来马往,熙熙攘攘的情形。“萧萧马鸣”出自《诗经·车攻》;这里的“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两句写与项判官的交谊以及项判官的为人。第五句包括了两个典故:“十年”用《礼记·曲礼》中的“十年以长,则兄事之”;“青衿”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矜。”据《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这句是说,两人的年龄大约相差十岁,亲如兄弟,最初认识的时候,彼此都还是没有官职的学子。第六句“白璧招”用《韩诗外传》“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指项判官为官廉洁,他千里迢迢来此,并不是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两句,是临别赠言。第七句的“强饭”,用平阳公主对汉武帝卫皇后说的话。卫皇后即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一名歌女。她初入官时,平阳公主拊其背说:“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愿无相忘!”(见《汉书·外戚传》)第八句的“簪”,指系发于冕的簪,“华”是形容词,言其美。“鸡翘”,是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这两句是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努力加餐,将来一定高车大马,前途无量。
4.题材是:送别诗
5.用典:毛诗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白璧招”来夸赞友人;
6.语言风格:语言表达真挚流畅,用典无痕;
7.立意:通篇都是围绕“送”最后扣主题,对友人的嘱托;
8.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27
-1086年5月21日121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抚州市147
)人121
。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14 06:3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8

帖子

14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78
10#
发表于 2024-9-14 10:23:4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第1讲作业
听风30--将进酒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将进酒分析:
  为什么要选这首诗呢?因为这首诗一直很有争议,有千万种的版本,看山象山,看水象水,各派有各派充足的理由支持.作为后来者,我作出如下观点。
  李商隐,谁也?如果你连他都不知道,要看了他的详细资料才认识,只能说明你不是诗词爱好者,那么就没必要继续往下看,请就此退出。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精美的乐器,人生如歌嘛,锦瑟被作者比作了自己人生,人生在世.不过半百五十年,正如锦瑟弦有五十根.一弦一年.当然,
最好的年华的弦弹出最美好的年华.
  颔联:两个典故。前一句是庄生梦蝶,是指作者的梦想与现实,梦想是美好的,也是执着的,以致使梦想象是现实中,现实又象在梦里.简单的说是说我有一个梦,一个美好的梦,并且一直相信能实现.第二句用的是蜀国望帝魂魄化为杜鹃鸟的典故,用望帝的执着精神,换到自己身上,意思就是为了梦想,我很努力,读书陪酒结亲交友,为了梦想我拼尽合力。
  颈联:作者很巧妙,知道读者看了前二联会发问,李商隐,李大诗人,你这么有才,又这么努力,那你的梦想到底实现了没有?如果没有,那又是为什么呢?所以也是两个典故,作太极式的回答.“沧海月明珠有泪”,典为“月满珠圆“的传说,如果把成功的人比作珍珠美玉,那么把泪化成珠,即”珠有泪“,是需要二个条件的,就是沧海,明月.换到人身上,就是需要广阔的使展空间和好的时代.”蓝田日暖玉生烟“,作者把自己比作美玉,但美玉不被人发现也是枉然啊,就算出自蓝田又奈何呢?所以又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有日光正好照到,诗中的日,常被文人借代为帝王即圣主.所谓冯唐有乖龙之才,一生不遇,我也如此啊.
  尾联:又回到读者的问题,你问我到底成没成,没看见我一脸的悲伤迷茫吗?聪明的读者看了转句知道他这梦是难了,所以这句更进一步,让最笨的读者也看懂他的失败.你看他一脸绝望,穷得只有回忆了,与思年华想对应,如果他再回到从前再来一次,他还会象现在这样吗?结果是他一脸惘然.因为成败的决定因素不在自己本身,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所以综上所述,此诗通过锦瑟而说自己一生也.锦瑟.虽形美声丽,然,没有知音,枉然也.暗然也.

点评

赞!  发表于 2024-9-14 21:0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2-31 01:47 , Processed in 0.12467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