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秋29秋云飞 于 2024-11-12 19:11 编辑
古典诗创作实验班听风组第七讲作业听风-17鸿鹄
七律·寻春
文/鸿鹄
多日寻春与友欢,游船停靠小溪边。
迎风翠竹岸前立,爱水白鸥沙上眠。
几处渔舟歌古调,一村茅舍入寒烟。
此身如在桃源境,把酒举杯飘欲仙。楚枫师评鸿鹄师《寻春》 第二首看标题,可想而知,写的应该是一次春游 但是我们看第一句,多日寻春与友欢,就这么一句,就已经把题目写完了 一个多日,很显然,寻春已经是过去式了。也是一个回忆录哦! 如果从总体铺排,也是和第一位同个学一样,先写个人行为,然后所见,最后感慨一下 这样铺排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还是要遵从起承转合的规律,写景要为抒情服务,情要以景为立足点,首先作者的多日,用这样的词入句就不合适 建议从开始踏春写起 看后面几句,可以知道这是在春日的河边游玩 再看中间两联景物描写,迎风翠竹岸前立,爱水白鸥沙上眠。 几处渔舟歌古调,一村茅舍入寒烟。既然是寻春,很重要的中间两联,就应该突出春天的特征,但是景物虽然不少,没有能体现出春在哪里,或者说没有体现出春天应有的特点 就写四句景物描写,春夏秋都可以有 再看景物的细节描写 迎风翠竹/岸前立,爱水白鸥/沙上眠。 几处渔舟歌古调,一村/茅舍/入寒烟。 翠竹~岸前立,必然的东西,这样表达无意义 爱水的鸥在沙上,一村,茅舍物象重复,到不如几间合适些 再看尾联,桃源?如果景物描写很到位,此二字大可不必提起,让读者感受到会更好 最后一句把酒,可能是野炊了,但是喝酒这一动作状态,和踏春,整体不协调 从整体来看,景物描写比较笼统,缺少细节,且能让人心旷神怡的细节描写 抒情上,比较虚,开头有欢,结尾有仙。 抒情能从动作状态上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比一直说开心快乐要好得多 也就还是细节上不到位 诗词,特别是诗,着眼于某一点来写会更好,不要把网撒的过大,否则就会显得空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