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163|回复: 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四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666

主题

1034

帖子

398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8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22:1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蓦山溪》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下一楼评上一楼的点评基本要求:
01.格式:《词牌名  题目》,按阕分行。即单调一行,双调二行。(不主动分行。)
02.格律检索:按搜韵,有无出律之处。
03.有没有明显生涩之词。
04.有无前后不必要的重复啰嗦之处。
05.有无对偶或者对仗的要求,做的如何。
06.能不能看出明确的立意?立意如何?
07.有没有不符合自然规律或者违反伦理或者基本逻辑的?
08.有没有意脉断裂?断在何处。
09.有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是哪一句?
10.有没有运用典故。(不要求一定能看出。)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温馨提示:作业截止晚八点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沙发
发表于 2025-2-22 23:37:54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讲作业
雪烟~10了心

蓦山溪:春归人未归/渡

东风悄至,绿满长堤路。紫燕舞晴空,却不见、离人信步。杨花飘絮,寂寞绕空庭,春已暮,意难舒,愁向眉尖聚。
凭栏凝伫,望断天涯处。岁岁盼君归,这相思、凭谁寄付。时光偷换,憔悴损朱颜,心千缕,泪双流,只待归期赴。

问好学友,由于作业要求,本人按学友雅作进行解读,若有解读不周之处,还望雅量。

东风回暖,草木吐芳,双燕伴飞,奈何好春好景好风光,唯不见心上人在身旁。纵有千般美好,也显得格外寂寞惆怅。凝眸依栏,遥望天际,朝朝等,暮暮盼。唯待君归,生怕这如梭岁月不待人,朱颜老去,与君不能共度良春。思来怎不让人泪双流。

了心简评,起拍以春天的景象做起,读来让人耳目一新。紧接阐述人物心理活动,做的很自然流畅。只是下面就跟进春已暮,时空上是不是过渡的快了些呢。人物形象描写的还是很贴切深入。
下片进入人物的情感抒发,很是合情合理。岁岁盼君归,只待归期赴。意思上貌似有重叠之意。
通篇来看,有景有情,借景抒情做的很好。脉络流畅,事件清晰。言辞简朴却不失文雅。读来深入人心。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8

帖子

144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48
板凳
发表于 2025-2-23 06:24: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碧波涟漪情。 于 2025-2-23 06:26 编辑

第四讲作业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1.阅读
《蓦山溪·张震》

青梅如豆,断送春归去。小绿间长红,看几处、云歌柳舞。偎花识面,对月共论心,携素手,采香游,踏遍西池路。  水边朱户,曾记销魂处。小立背秋千,空怅望、娉婷韵度。杨花扑面,香糁一帘风,情脉脉,酒厌厌,回首斜阳暮。

蓦山溪,词牌名。  
西池,指宋朝汴梁的金明池。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糁,米饭粒;谷类磨成的碎粒。  厌厌,安详怡情。

这首词描绘了春末夏初的美好景致,抒发了词人羁旅生活中的感情。

上片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怡人景致。青梅结子如豆,送走了春天。近观,青青的梅子与丛丛红花互相点缀;远望,朵朵飘动的白云与轻拂的柳条遥相呼应,仿佛在为这美丽的季节唱着赞歌。以上几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豆”来喻青梅,绘出了青梅初生之状;一个“送”字又赋予了青梅人的动作,不仅展现了春光流逝的过程,还将作者的惜春之情表达无遗;“云歌柳舞”句中作者借云的歌唱、柳的舞动表达了自己对这充满生机的时节的喜爱,而让本无声的云朵“歌”这一笔更是别出心裁,活画出了片片云朵随风飘动的兴奋之状。同样绝妙的是“小绿间长红”中“小”和“长”的运用,写花草、青梅的颜色,形象地展现出绿少红多的热烈景象。作者目睹美景,想到了自己往日与心爱之人相依相偎的美好时光。他们曾经在这里一起依偎赏花,一起对月谈心。作者曾握着心爱之人纤长、嫩滑的手儿出游,踏遍了西池路上的每一个角落。

下片塑造了睹景怀人的词人形象。旧地重游,水边朱户,作者与心爱之人曾在此度过那极度快乐的时光。现在却只剩作者一人背对秋千伫立,惆怅地空望,思念心上人美好的姿态。“背”字可见词人那份孤寂之愁;“空”写出了词人痴痴地茫然久立的情状。飘飞无依的扬花拂过作者的脸颊,风吹帘动,送来几缕清香。作者在这美景中追忆那脉脉柔情,安详怡情地饮酒,不知不觉已是暮色满天了。下片由虚入实,词人由追忆往事回到现实形象的塑造,通过思人时的“脉脉”和饮酒时的“厌厌”,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思念之情,以及羁旅生活中情感无所寄托的无聊之意。

全词运用了比喻、拟人、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来绘景表情,其中虚实结合贯穿了全诗:青梅、小绿、长红、云、柳水边朱户、秋千、杨花、珠帘、斜阳是实景,展现春末夏初景物充满生机、鲜艳活泼的特点,烘托词人的感情;偎花识面、对月论心、携手香游、踏遍西池是虚景,追忆以前的快乐时光,表达了词人对心爱女子的思念。

2.互评
《蓦山溪·春日游》
雪烟22-李纳兰
溪桥照柳,绿浅花飞路。今日踏来,遇东风、开云暖树。抽衣挽袖,掬水小池塘,动碧波,惊白鸟,草下穿肥兔。
芳林香满,引我行深处。细看粉红枝,原来是、杏林交互。久居闹市,琐碎倦身心,应如此,觅幽园,约计同奔赴。

碧波涟漪情浅评:
问好纳兰学友,小词格律正确,赞一个。
词中有不规则重字“来、林”,“芳林、杏林、踏春来、原来。”希望以后注意一下,尽量不要有不规则重字。
“动碧波,惊白鸟”对仗不错,赞一个。“应如此,觅幽园”感觉不太合适,个见,说错勿怪。
过片“芳林香满,引我行深处”,转得自然,很喜欢。
小词灵动,感情真挚,写出了春的特点,不错不错。
个人感觉,上片好于下片。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

帖子

35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4
地板
发表于 2025-2-23 19:20:5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讲作业:
雪烟06-轻风呢喃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蓦山溪》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蓦山溪  春晴
宋  黄庭坚
朝来风日,陡觉春衫便。翠柳艳明眉,戏秋千、谁家倩盼。烟匀露洗,草色媚横塘,平沙软。雕轮转。行乐闻弦管。
追思年少,走马寻芳伴。一醉几缠头,过扬州、珠帘尽卷。而今老矣,花似雾中看,欢喜浅。天涯远。信马归来晚。
翻译:清晨起来,风和日丽,猛然间觉得春天的衣衫是如此轻便舒适。翠绿的柳色鲜艳明亮,映照着人的眉眼,不知是哪家美丽动人的女子,正在欢快地戏耍着秋千,顾盼生姿。烟雾均匀地弥漫,经露水清洗后的草地,在横塘边展现出柔媚的姿态,那平展的沙滩柔软细腻。华美的车轮转动,在游玩行乐之处,能听到弦乐管乐交织的美妙声音。
追忆起年少的时候,与好友一同骑马寻芳。尽情的欢醉,豪掷许多财物打赏歌女,路过扬州城时,家家的珠帘都为我们而全部卷起。如今我已经衰老了,看花时如同在雾中观看,难以真切,心中的欢喜也变得淡薄稀少。过往如同天涯般遥远,我随意地骑着马,很晚才归来。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感怀之作,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词人对往昔青春岁月怀念和如今年老的感慨,流畅自然,情感真挚。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蓦山溪*陌上人如玉,春来君别去
雪烟38~楚云
闲来陌上,梅影疏枝浅。谁赋与仙姿,云黛横,禅心粉瓣。无边雪色,抱蕊冷香凝,明月夜,掬流光,一诺轻轻唤。
渐知春近,几许寸心乱。江畔倚愁听,恐东君,玉尘吹散。天涯别去,枝上有谁怜,思过往,泪潸然,莫问花期短。

轻风呢喃简评:问好楚云老师。
解读:闲暇时漫步在田间小路上,梅花稀疏的枝条上,花影浅淡。是谁赋予了梅花这超凡脱俗的仙姿,如青云般的黛色横斜,它有着宁静的禅心和粉嫩的花瓣。那无边无际的皑皑白雪之中,梅花怀抱着花蕊,清冷的香气凝聚不散。在明月高悬的夜晚,捧起那如水般的月光,轻声呼唤着曾经承诺的那个人。
渐渐察觉到春天就要临近了,寸心生出几分乱绪。在江边怀着愁绪倚靠着倾听,害怕那掌管春天的东君,会把如美玉般的雪花吹散。天涯别后,那枝头的梅花又有谁会怜惜呢?想起过往的种种,泪水潸然而下,不要再问那梅花的花期是长还是短了。
简评:下片第二句“寸”平仄有误。
这首词以梅为主题,全词情景交融,借梅花的高洁、孤独和易逝,营造出清幽而略带哀愁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情感。
开篇描绘出一幅悠然的画面,词人漫步田间小路,邂逅疏影横斜的梅枝,奠定了闲适又雅致的基调。接着从梅花的形态、特质、香气等各方面加以描述,为后面做好铺垫,歇拍“明月夜,掬流光,一诺轻轻唤”,引出曾经许下约定,从静物转情,水到渠成。
下片顺利过渡由梅及人,牵出春近而心乱,“江畔倚愁听,恐东君,玉尘吹散”,这一拍进一步说明心乱的缘由,传达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恐惧。“天涯别去,枝上有谁怜”,由梅花联想到自身,感慨漂泊天涯,无人怜惜的孤独。最后“思过往,泪潸然,莫问花期短”,直抒胸臆,回想过往,不禁潸然泪下,体现出对时光流逝、命运无常的哀伤。
上片对梅花的描述略显凌乱,比如云黛横显得突兀,禅心粉瓣欠圆融,明月夜时间过渡有点快。下片优于上片。水平有限,静待老师补刀。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8

帖子

11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
5#
发表于 2025-2-23 21:29:4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4讲作业:
雪烟17-十七
1.词赏析
蓦山溪  湖平春水  
宋 周邦彦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赏析:这首词描写的是在春天的傍晚,荡舟湖上欣赏美景,表达了一种愉悦的心境。词的上片由点到面,由近及远细致描绘出一幅向晚春湖图,船和水——菱荇、空翠、轻桹、游鱼、沙痕、山、云、鸟,空灵绵邈。词的下片给画里添写了人,字里行间洋溢出一种愉悦、尽兴和畅达。过片一个“逸兴”,带出整个下片的情感生发,过得棒棒哒。最有深意的是后边两拍,“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为啥?五个字告诉你:独爱莼羹美。不仅仅是美味,更是一种清淡和惬意。

2.互评
《蓦山溪》以新年都未有芳华,陌上初惊见草芽为意
雪泥鸿影
廉纤细雨,昨夜随风过。柳眼未苏醒,任几只、早莺歌破。凭栏远眺,一抹草芽新,出冻土,冒清寒,真个生机大。
烟云消散,万物晴光裹。春信悄然来、直欲把、愁心抛堕。呼朋唤友,相约赏花天,阡陌上,小溪边,笑语相围坐。
赏评:问好作者!这首词主要以后半句“陌上初惊见草芽”为意,上片写的是草芽出,下片写的是愁心堕,上景下情,清晰流畅豁达,欣赏。“大”这个韵字的使用可再斟酌,感觉微失些巧致。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帖子

2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2
6#
发表于 2025-2-24 09:52:36 | 只看该作者
暮山溪 春归人未归
文/山水一壶
东风拂面,柳絮轻轻舞。燕子又归来,绕梁间、呢喃细语。桃花依旧,笑靥醉斜阳,春意浓,情难诉,心事谁人语。
青山隐隐,绿水悠悠去。独倚小楼头,望天涯、云遮雾阻。春归人未,归客杳无音,空怅惘,泪沾襟,梦里柔肠处。
评:全词结构稳定,铺陈有序。学习的本质是陶冶情操与更上层楼。框架虽稳定了,然从创作技巧而言就显得太平了,没有去精巧的构思与动人的笔触。文字的起伏度一或者是跳跃度不够大,让人读之一眼见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以上仅代表个人态度,感谢分享。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3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0
7#
发表于 2025-2-24 10:02: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摸鱼儿 于 2025-2-24 10:04 编辑

作业四:
雪烟12-摸鱼儿
一、阅读
蓦山溪・春晴
宋/黄庭坚
朝来风日,陡觉春衫便。 翠柳艳明眉,戏秋千、谁家倩盼。 烟匀露洗,草色媚横塘,平沙软。 雕轮转。 行乐闻弦管。
追思年少,走马寻芳伴。 一醉几缠头,过扬州、珠帘尽卷。 而今老矣,花似雾中看,欢喜浅。 天涯远。 信马归来晚。
翻译:清晨,风和日丽,骤然间觉得春天的衣衫穿着很是舒适轻便。翠绿的柳树在眼前摇曳,那颜色艳美,仿佛让我的眉梢也染上了春色。不知是哪家容貌美丽动人的女子,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顾盼生姿。烟雾均匀地弥漫,经过露水的洗涤,横塘边的青草色泽柔美。那平坦的沙滩柔软细腻。华丽的车子车轮转动。在一片弦乐管乐的演奏声中尽情享乐。
回想起年少的时候,骑着马,与寻觅美景的伙伴们一同出游。一旦喝醉了酒,就会豪爽地赏赐歌女很多钱财,经过扬州的时候,一家家的珠帘都为我们高高卷起。如今我已经老了,看那鲜花就如同在雾中观看一样模糊不清,心中的欢喜也变得淡薄稀少。天涯是那样的遥远。我任由马儿随意地走着,归来时天色已晚。
简析:《蓦山溪・春晴》是一首通过今昔对比来抒发人生感慨的词作,以细腻笔触描绘了春日景象与词人的心境变化,上阙写景,春日即景,描绘了宜人春日,衣着舒适,柳色明媚,佳人秋千,烟露草色,沙软车行,弦管声声,行乐其中,为下阕的回忆与感慨做了铺垫。下阙抒情,今昔对比,昔思年少,走马寻芳,扬州纵乐,一醉千金,今日老去,雾里看花,心境已变,热情不再,最后以景结情,天涯路远,信马归晚,一种孤寂、惆怅的感觉,余韵悠长。

二、互评
蓦山溪·春归人未归
雪烟-凝思
风香柳岸,翠影流光洗。小桃弄轻柔,俏红腮、千枝旖旎。归巢双燕,犹自语呢喃。春已至。人未至,消息何时至。
相思无尽,心事凭 谁寄。独倚望江楼,水悠悠、离愁暗起。夕阳西下,暮色掩重门,情不已。聚眉峰,泪湿衣衫袂。
点评:经搜韵检测,《蓦山溪·春归人未归》格律无误,符合正体要求(例词、程垓)。
这是一首相思之词,作者描绘了春日里盼人归之情,上景下情,语言优美,将盼之深情与思之愁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上阕景语开篇,描写春景,风香柳岸、小桃弄轻柔、归巢双燕,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然后以燕衬人,由景转情引出盼归。
下阙过片直抒相思,心事难寄,接着刻画倚楼望江,离愁暗生,“水悠悠”既是描写江水缓缓流淌,又象征作者无尽愁思。结尾日暮时分,泪湿衣衫,展现作者情思不绝,为情所困,将思念之苦推向高潮。
总体上,该词思路清晰,前后连贯,语言自然,足见作者功底,不足之处在于最后一句“衣衫袂”略微啰嗦,三个字都一个意思。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

帖子

1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2
8#
发表于 2025-2-24 10:18:1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28~那年今日第四讲作业

蓦山溪 春归人未归
风起的地方
春风忽起,滉漾春波皱。春日正悠游,聊遣兴、溪亭访旧。山鲜未熟,柳色只三分,摩翠竹,踏幽阶,风景经年又。
风烟似昨,却道人消瘦。纵是李桃开,想佳人、中心冷透。乌啼一点,更惹绪纷飞,杏雨斜,碧云低,谁与重携手。

问好风起组长。作品扣题,以景抒情,整体营造出了较为浓厚的思念氛围,用词浅显易懂。中心冷透,衷心?心中?上结与下片开篇如出一句。上片取景春风,春水,溪亭,柳色,翠竹,山鲜……下片桃李,乌啼,杏雨,碧云。景色较多,注意编排,李桃杏雨时节,柳色也应不止三分,

点评

聊遣兴,聊字可琢,山鲜,悠游可以。经年又,又字凑韵。  发表于 2025-3-4 13:04
山鲜,悠游,练句,练词  发表于 2025-3-4 12:53
点评:上阙写游春之景,下阙转入抒情,花瘦衬托想思之意  发表于 2025-3-4 12:5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4

帖子

10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18
9#
发表于 2025-2-24 11:36:2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讲作业:
雪烟26-御风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蓦山溪》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以下选取张中孚的《蓦山溪・山河百二》进行阅读、翻译和简析:
原文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
翻译

关中地势险要,二万人足以抵挡诸侯百万之兵,自古以来就是个好地方。我年轻时喜好功名,身跨征鞍,身着华丽的服饰,意气风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发生了变化,我如今就像浮萍和桃梗一样漂泊在江湖上,四处流转,听着他乡的语言,看着异族的歌舞,实在感到厌倦,过去的事情不知有多少涌上心头。
如今我已满头白发,容颜苍老,很高兴能再次回到故乡。连老马都还记得曾经走过的路,面对眼前冷烟残照的景象,也频频嘶鸣。终南山的山色,还和过去一样青翠;而那长安道,我每回来一次,就越发觉得自己老了一些。
简析

上阕:词人先写关中之地的险要与美好,回忆自己年轻时追求功名的豪迈与意气风发。但 “时移事改” 后,自己如萍梗般漂泊江湖,“听楚语,厌蛮歌” 写出了流落他乡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往事知多少” 则蕴含着对过去经历的无限感慨与对人生的遗憾。下阕:主要写暮年回乡的心境。“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回乡本是欣喜之事,但 “老马”“冷烟残照” 的景象又增添了凄凉之感。以终南山色依旧,衬托自己的衰老,“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 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深叹息,既有对故乡的眷恋,又有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复杂情感。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雪烟28~那年今日
蓦山溪:春归人未归
一年又是,新草青如韭。滴露映明霞,似珍珠、流光非酒。天涯云际,路上几儿童,误桃花,回难舍,蝴蝶飞成偶。
不由虚设,我与春风某。前去却需追,始才知、在童身后。撩摸鬓发,有意折枝香,梦应醒,手空擎,只景还依旧。

御风简评:问好那年今日老师。
解读:
又一年过去了,新生的小草绿得如同韭菜一般。清晨的露珠在明亮的霞光映照下,好似珍珠般闪耀,那闪烁流动的光彩,却并非是美酒的光泽。

目光望向那遥远的天涯云际,路上有几个小孩子。他们错把桃花当作好玩的事物,玩得流连忘返舍不得回去。而蝴蝶成双成对地飞舞着。

并非是凭空虚构,我与春风似乎有着某种特别的约定。想要朝着那个方向前行去追寻这份约定,却发现需要不断追赶。这才渐渐明白,那份美好似乎在那些玩耍的孩童身后。

不经意间抚摸着自己的鬓发,原本想着折下一枝带着香气的花。然而梦终究还是要醒来,手上空空如也,只有眼前的景色依旧未变。

赏析:这首词围绕着春天归来,而作者心中所期待的人却未归的主题展开,充满了思念、惆怅与失落的情感。词人借春天的景色来抒发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之人的牵挂,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淡淡哀愁。
点评:
1、格式:本词采用《蓦山溪 春归人未归》的格式,词牌名与题目明确,且按照双调分上下阕分行,格式规范。
2、格律检索:经搜韵查询,部分词句存在出律现象。如 “一年又是” 的 “一” 为仄声字,在《蓦山溪》正体格律中,此处应为平声;“路上几儿童” 的 “几” 为仄声,正格此处应为平声。这些出律之处影响了整首词的音韵和谐。
3、生涩之词:全词用词较为平实,没有明显生涩难懂的词汇,易于读者理解。
4、重复啰嗦:词句间没有出现前后不必要的重复啰嗦内容,语言简洁,表意清晰。
5、对偶对仗:《蓦山溪》词牌无严格对偶对仗要求,但本词中 “滴露映明霞,似珍珠、
流光非酒” 对景色的描写较为工整,虽非严格对仗,却也展现了一定的文字技巧。
6、立意:能看出明确立意,围绕 “春归人未归” 的主题,抒发了作者对远方之人的
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感慨,立意较为常见,情感真挚。
7、自然、伦理、逻辑:全词内容符合自然规律,未出现违反伦理或基本逻辑的表述。
8、意脉断裂:整体意脉连贯,上阕描绘春景与儿童嬉戏,为下阕抒发情感做铺垫,
没有明显意脉断裂之处。
9、亮眼句子:“滴露映明霞,似珍珠、流光非酒” 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露珠
在霞光下的美丽形态生动展现,用词精妙,令人眼前一亮。
10、典故运用:通读全词,未发现明显运用典故之处。

点评

点评:立意不明确,脉络乱,只写出了春景。没写出春思。  发表于 2025-3-4 12:3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3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2
10#
发表于 2025-2-25 17:11: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研四第四讲作业贴
雪烟03-山水一壶
1学习一首古人词作
蓦山溪   曹组(宋)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a译文
洗却胭脂铅粉,自有天然态度。一枝疏梅斜出竹外,有如佳人绝代,天寒日暮独倚修竹。黄昏院落,幽芳都无人赏,风细细,雪垂垂。更冷落了江头梅树芬香。
月下疏影多么清雅,梦中却禁不住心神惆怅,待到梅子欲黄时节,又该是阴雨连绵令人断肠。梅花一世孤芳自赏,让有情人愁闷悲伤,可知道为了你,我像沈约般瘦损异常?
b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梅的孤傲独立,暗喻作者高风亮节的自我人格。
  上片咏梅,写梅的姿态妖娆和高傲独立。“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写梅的天然本色,不用胭脂花粉来装扮,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美感。“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写梅的姿态,运用了拟人的方式,梅花从翠竹中斜伸出一枝来,就像一位幽独的佳人在天寒日暮时分,倚靠在修竹旁边。接下来“黄昏院落”五句承上句,写黄昏时分,无论是在院落里,还是寒风吹过白雪茫茫的江边之上,孤芳自赏的寒梅,始终发出阵阵的清香。这是对梅高洁品性的进一步赞美,也暗含了对仁人志士高尚品质的歌颂。

  下片写由梅而抒情。从月下梅花做梦说起, “月边疏影”二句化用林逋咏梅的名句“疏影横斜”、 “月黄昏”来写在月光下,梅影稀疏,凄清无比,如同美人正进入那叫人销魂的梦境一般。“结子欲黄时”四句是写花落结成梅子,将要变黄时,又要下连绵不绝的细雨了。尽管梅不停地遭受雪和雨的摧残,但她依然独立绽放着花朵,清高绝俗,让人产生敬佩之情。结句“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词人自比东阳,已经日渐消瘦了,还戏问花儿,尤显得超尘脱俗,潇洒飘逸。
  全词以清丽委婉的笔墨,细腻的笔触,咏叹了梅花的清芳傲骨,表达了作者对高洁的梅花的赞赏之情,也带有一种期待被人赏识重用的渴望。
2互评
《蓦山溪》
蓦山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连宵素雪,积尽清寒意。零落胆瓶梅,剩几枝、浅香红腻。时消三五,年味已疏疏,偃灯笼,置高阁,但觉浑无事。
闲来谩忆,堤畔烟条翠。塞上寡春痕,二月杪、芳华仍未。东风老去,燕yān草却多情,长阶外,短篱边,淡染鹅黄细。
问好十七老师:
小词平仄无误,遣词造句拿捏到位,紧扣题目。只是题目略略长了点(个见)
上片写素雪落梅年节疏,下片忆春踏春醉。上片情结,下片景结。“淡染鹅黄细”描画传神,学习了!

点评

点评:上阙写过年,下阙写初春,立意明确,脉络较清晰。主题可升华。  发表于 2025-3-4 12:4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6 17:41 , Processed in 0.11007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