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552|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六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666

主题

1034

帖子

398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8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8 21:0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
沙发
发表于 2025-3-9 11:38:5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六讲作业帖
风荷组-妮妮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进行阅读、翻译和简析: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解析: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上阕望月,既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又透露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疑虑。“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他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心理,最终还是认为人间更有温暖和亲切。

下阕怀人,从月的转移变化,联想到人生的离合无常。“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借月之圆缺抒发人间的别离之苦。但词人并没有陷入悲观,而是以豁达的态度看待人生的悲欢离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体现出一种哲理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洞察。最后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作结,展现了他对亲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积极乐观。

整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情韵兼胜,境界壮美,是苏轼词的代表作之一。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品令》
品令·以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风荷组29号~紫玉
东风有寄。小桥外、清溪水。帘垂绿柳,芳花妆树,斜阳影里。多少风流,都在冷香寒蕊。
乡村邻里。问燕子、何时至。往年归去,今朝哪里,谁同一起。且自凭阑,我在风中等你。

点评:紫玉同学您好,下面我对您的作业点评,不到之初多包涵。

     这首词以春景为背景,描绘东风、溪水、绿柳、芳花等春日景象,引出对燕子未归的疑问和等待,表达了一种期待与思念之情,主题较为清晰明确。

    选取了丰富的意象,如东风、小桥、溪水、绿柳、芳花、斜阳等,营造出了优美的春景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帘垂绿柳,芳花妆树,斜阳影里”这几句描写生动形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对燕子未归的询问,增添了一丝悬念和情感的波澜。

    上阕着重写景,通过描绘春日的各种景象,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下阕由景入情,通过询问燕子归期,表达等待的心情,过渡自然,结构较为合理。

     语言流畅自然,用词较为优美,如“冷香寒蕊”“且自凭阑”等,具有一定的古典韵味。
     但整体语言表达相对较为平实,在创新和感染力方面略有不足。

     情感表达较为真挚,对燕子归来的期待和在风中等待的心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然而,在情感的挖掘和深度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等待背后的深层情感或赋予更深刻的寓意。

这首词能够展现出作者的一定写作功底和对诗词的把握能力,但在语言创新和情感深度上还可以进一步打磨和深化。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2

帖子

8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14
板凳
发表于 2025-3-9 11:52:3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风荷组第六讲作业
风荷新境界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此词为抒写暮春别恨之作。上片从“弄春柔”、“系归舟”的杨柳,勾起了对当日事的回忆,想起两人在“碧野朱桥”相会的情景,产生眼前“人不见”的离愁;下片抒写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悠悠别恨,“便做”三句,表现了离愁的深长。全词于清丽淡雅中,蕴含着凄婉哀伤的情绪,其结构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二  互评 风荷新境界
附原玉
  品令.看桃花(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独钓寒江雪
竹外有。东风驻、问那香熏清秀。忽然见、三两枝红透。有人来、思已久。

山下春江先暖,浪小红绡难绣。许多人、步快心更快,也寻思、牵红袖。

解读:竹林之外有。东风在那停留、问哪来的清新秀气的香薰味道。忽然间看见三两枝娇艳欲滴的桃花。
有人走来,正是那期待许久的人儿。
山下春江水已经解冻了,细细的波浪红绡也绣不出来。
许多人,心比脚步更快,也想着,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牵手心爱的人儿。

境界学评
问好同学,小词格律无误,立意不够明确,遣词布局谋篇意脉有些散,句间似乎各自为战,还须细酌。具体有以下几处愿与同学探讨。
1:破题过晚,亦一带而过,没有围绕主题铺展。首句竹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亦不能算是完整一句。
2:重字有“红”“思”“人”“有”等,原则上无意义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3:东风句 有些晦涩难懂,似乎应是东风过,缕缕芬香侵透的意思。
4:既然是来看桃花的,应该不忽然吧?三两枝味道能有这么浓吗?有人来句应是又人来吧?
5 过片没有任何衔接,浪小句有些费解。
6 许多人、步快心更快有些直白又有些跑题。没有宕开,少了余味。结句纵然有所回归亦少了收束全篇的作用,有些乏力。
7  标题似乎更应该是桃约。
总之,不算成功。
水平有限,胡言乱语,勿怪。具体以老师点评为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帖子

1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6
地板
发表于 2025-3-9 14:58: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6次作业:
风荷33-山里红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析:
这是一首婉约词。开头以拟人的写作手法,读来感觉很伤感。菊愁兰泣,燕子也飞走了。准备过片描写了明月,同样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写出了月亮只是泼洒清辉,而不懂得作者内心离别凄凉。过片承接上文的到晓,然后折回写登高望远。结尾把作者想寄书到远处而又无处可寄的心理结合起来描写,更突出了作者心中的惆怅。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原玉:试填的一首《品令》,题目为“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品令·春暮》
文/妮妮
燕归迟暮,貌渐老、花零舞。东风无力,绿阴深处,乱红飞絮。烟雨汀江如诉,杏花含苦。
依阑干伫,望云路、思千缕。锦书难付,旧盟空许,梦残谁语。寂寞沿街朱户,月斜庭树。
互评:
“貌见老”主语不明确,是指燕子还是指落花呢?
上片“绿阴”应该是指春末夏初,可是杏花是在初春开的。绿阴和杏花相冲突。
杏花应该开在初春。等“乱红飞絮”的时候,杏花早就残败了。
下片抒情。上景下情,布局挺好的。通篇读来,委婉含蓄,有淡淡的忧伤。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2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8
5#
发表于 2025-3-9 16:0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书香 于 2025-3-9 16:16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六讲作业帖风荷组16-书香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千秋岁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译;
浅水边,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气悄然尽退。枝头繁花,晴光下的倩影,纷乱如坠地颠颤微微。流莺在花丛,轻巧的啼啭声,听来太急促,太细碎。啊,只身飘零,消愁的酒盏渐疏,难得有一回酣然沉醉。日复一日的思念,心身已煎熬成枯灰。相知相惜的挚友,迢迢阻隔,眼前,悠悠碧云,沉沉暮色,相对。想当年,志士俊才共赴西池盛会,一时豪情逸兴,华车宝马驱弛如飞。不料风云突变,如今,看携手同游处,剩几人未折摧啊?秉舟绕过日月,那梦已断毁,镜中容颜已非。春去了,落花千点万点,飘飞着残败的衰颓,牵起一怀愁绪,如海,潮涌潮落。
赏析
开篇以景起兴,描写了暮春花影凋零繁乱,莺声急促细碎的场景,来衬托寂寞失意的情怀。歇拍推出词人现状,离别,飘零只有和暮云独自相对。过片回忆了曾经的美好,结尾直抒胸臆。此词运用今夕对比手法,语言含蓄蕴藉,一咏三叹,缠婉悱恻,巧妙地把政治失意和爱情的失落柔和在一起,感人肺腑。结尾以景结情,令人回味无穷。

二  互评
附原玉:
品令
荷风03~闲雲风和日霭。北苑里、郊亭外。陇头阡陌,林荫回晚,槐花如海。多少风流,恰是草霏野稗。余生不待。去日老、何时在,菱花宝镜,为伊重画,旧时眉黛。无处安排,不了滴多情债。


书香评阅:闲云老师好![表情]
重新排列一下,能清晰分出上下片[表情]

品令
荷风03~闲雲
风和日霭。北苑里、郊亭外。陇头阡陌,林荫回晚,槐花如海。多少风流,恰是草霏野稗。            

余生不待。去日老、何时在,菱花宝镜,为伊重画,旧时眉黛。无处安排,不了滴多情债。                                                                                                                                            

译:春风和煦,日光温润。北苑~郊亭的陇头阡陌上,林荫渐暗(暗示时间推至黄昏),槐花如海。昔日的风流人物或者事情,如今通杂草稗子般零落荒芜。未来日子不用等待,错过了(怨谁呢?[表情])。时光匆匆,什么时候还能像从前那样,菱花镜前为你画眉。哎,无法再还的相思债!我的思念似泪珠无法停止。

赏析;运用上景下情的写法,起笔“风和日霭”基调明朗,又以“海”喻花之盛,视觉冲击。“多少风流,恰似草霏也稗”,道出盛衰无偿,也为过片埋下伏笔。下片“余生不待,去日老,何时在”,老、不待字眼强化生命短暂,也隐含了对失去时光的追悔和不甘。“菱花宝镜,为伊重画,旧时眉黛”婉转道出相思,渴望还有从前的美好。“无处安排,不了滴多情债”将情感推入高潮,特别“滴”字,用的好,似断线的泪珠,缠绵悱恻与难言的无奈。
通篇并非单纯的伤春悲秋,而是对生命与情感的感悟。时光的冲刷下,风流与深情终将归于荒芜。余生多了一味时光流逝与情债难偿的喟叹。
格律正确,标点一处有误。立意明确。上片2-3-4句描绘地点浪费字了。其余挑不出来了[表情]
书香初评,不到之处望海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0
6#
发表于 2025-3-10 10:56:0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六讲作业帖
风荷组-风雨兼程作业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阅读:
1、原文
鹊桥仙· 纤云弄巧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3、赏析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总观全词,每片前三句皆为写景抒情,后两句均作议论。这些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一是因为有前三句作精彩的铺垫,令后两句的议论自然流出,尤觉深沉真挚。二是立意高妙,既能收得住前句,又能宕开,融汇情、理,醒明本旨。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二、互评:
1、作品
风荷01~秋窗雨
品令·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雨消云定,乍一夜、桃开两径。东风犹唤枝头醒。粉团簇簇,誓比樱花盛。
嫩蕊芬芳人愈静,欲怜轻红影。任谁不喜春前景。此番乘兴。题笔开诗境。

2、解读
突然一夜之间,雨消散云不动了,桃花开满了两岸。东风还把技头桃花唤醒。粉红的桃花风前簇簇,一定比樱花更加壮观。
看着娇嫩的花蕊心里更加宁静,使人怜惜这轻盈的粉红的倩影。哪一个不喜欢眼前这美好的春景。这回应该乘兴。用笔打开诗的意境。

3、评析
本篇是一首格调清新,自然流韵的作品。通过对桃花的形神描述,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章法主要采用上景下情的常规手法,兼带比兴。思路清晰。
上片。起二拍,开门见山,主角桃花出场。不错。
三拍,花醒,与花开界线模糊。可酌。云定一般风也歇了。这回风来,似有理短之嫌。上结四拍,状形,不错,五拍,感觉略偏主线。
下片。起二拍,状形与上结似有重复,也似与人静无多关联。怜影,拟人。三拍,
用笔有点随手,春前景。应聚焦到桃花上。四拍。若前文到位,可也。结拍。也是不错。
本篇大方向没问题,细节尚需细细打磨。尤真在句间过渡和遣词炼字要深耕。
本次是本人初评,不到之处,望诗友多多包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7#
发表于 2025-3-10 12:45: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雲 于 2025-3-10 13:29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作业
学习分析解读古人的一首作品
风荷3-闲雲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
逐句
全译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解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全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语言清新自然,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试评同学作业

古典词研四第五次作业:
风荷31-花妖

一.分析词牌“品令”
《品令》一共有12种格式,各有不同。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句式多为五言七言,前段节奏较快,后段趋于平缓。适合表达细腻含蓄外加些许幽怨。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品令》

品令  以“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为意
品令
文/花妖
絮零风浅。又重至、昭明院。湿云黏树,冷香吹断,画梁尘满。阵阵轻寒、笼上旧巢空殿。
青盈红倦。怅远别、怜初见。凭栏独望,春山隐隐,鹧鸪啼唤。念念随心,再把归期推算。

解读

清风吹拂飘絮落在昭阳院里,院里湿云黏树,冷香吹断画梁尘满,小风还有点凉,旧巢宫殿?羡慕妖妖贵族后裔。
又是暮春时节我们妖妖远离故土,故土有一见钟情的人念念初心不忘。春山隐隐远隔,鹧鸪声声啼唤,暗推归期,归心似箭。

赏析
小词脉络清晰,读来一气呵成,流畅自然。情感忍尔未发符合宋词婉约的要求和特点,值得表扬的是韵脚自然熨帖,看得出作者有很深的词学功底。

不足
个别词汇形容描绘的欠妥,比如湿云黏树令人费解,还有景物安排上有重叠和矛盾,有评不到之处望谅解海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50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6
8#
发表于 2025-3-10 17:03:2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六讲作业:

风荷36-小鼹鼠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北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简析:  
这首词感叹人生短促、离别苦多,劝人应珍视当下,及时行乐。上片述说光阴荏苒,人生苦短,偏偏又聚少离多;下片承接上片离别之意,展现了词人把握当前、享受生活,超脱愁苦的生活态度。全词格调虽然沉郁,但取景甚大,气象宏阔,同时又具有一种温婉的气度,其语言清丽优美,颇堪品味。

互评:

风荷22-清心
二 学填品令,以(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为生发
品令
忽觉闷。檐前看、未有归家燕讯 。缠绵雨、摧得杏花落,苑铺满,更惹恨。
一片闲愁未解,却把清词填尽。春渐远、人若残红老。这心情,休要问。

简评:此词格律韵字无误,首先来看上片,起拍入情就早了,开始就闷,又看,究竟也没说出来原因,用燕讯做了个回应,理由也不是太充分。恨是因为杏花落了?春渐远和无燕讯,也有些扣不住,春都远了,还没有燕信,是不可能的,所以上片的燕信只能代表人,那就不对了。恨和愁来的无厘头,下笔有些重了。仅是个人一些看法,同学莫怪6B

点评

温婉点评:小鼹鼠老师评的很到位。我也简单补充几点,这首作品前后隔景,且为了填词而填词,整首词主题不明,一孔之见,不妥见谅!  发表于 2025-3-16 14:3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5

帖子

13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56
9#
发表于 2025-3-10 21:54: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往事随风 于 2025-3-10 21:56 编辑

第六讲作业
风荷02--往事随风
忆江南 其一 唐 ·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这是一首闺怨词,第一拍写他恨的原因,接着两个七字对偶,通过描写眼前景,说明陪伴他的只有月和风。

品令
风荷新境界
正起兴。大雪夜、小火炉旁品令。吟千遍、还细细回味,溯当年,犹入胜。
似饮两杯醇酒,且放三分天性。醉醒间、睁一双睡眼,锅中煮,浑不剩。

此词描写了雪夜的所思所感,结比较幽默,整体不错,惟觉还、睁两字不妥,此处应该正常五字句,而不是一领四。

点评

温婉点评:往事随风老师评的不错,我也简单补充几点,词起的很高,但结的很低。:”品令“有待斟酌。下阙没有承接’溯当年,犹入胜‘之意,若有不妥,见谅!  发表于 2025-3-16 14:4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主题

462

帖子

152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24
10#
发表于 2025-3-10 22:37:4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六讲作业贴
风荷组23-阿杏

一 解 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赏析:虚实交错的悲壮史诗

一、结构突破:梦境与现实的撕裂  
- 上片:醉梦中的豪情  
  “醉里挑灯看剑”以醉态起笔,暗示现实苦闷的压抑;“梦回吹角连营”则借梦境展开壮阔的军旅画卷。  
  意象亮点:  
  - “八百里”:双关语,既指烤牛肉(《世说新语》典故),又暗喻战场辽阔。  
  - “五十弦”:瑟的别称,喻军乐悲怆,与“塞外声”呼应,渲染苍凉氛围。

- 下片: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前六句极写战场雄姿(“马作的卢”“弓如霹雳”),末句“可怜白发生”如冰水浇头,将虚幻的胜利彻底击碎。  
  艺术手法:  
  全词九句写“壮”,仅五字写“悲”,却以“可怜白发生”颠覆全篇,形成“以壮衬悲”的强烈反差

二、文化符号与历史隐喻  
- 的卢马:刘备坐骑,一跃三丈救主,象征英雄气概。  
- 天下事:特指收复中原,直指南宋偏安之耻。  
- 白发:化用李白“高堂明镜悲白发”,暗含“老去万缘轻”的绝望。
三、辛弃疾的精神困境  
- 儒家理想的崩塌:  
  “了却君王天下事”是士大夫的最高追求,但现实中的辛弃疾屡遭贬谪,最终“白发”宣告了理想的幻灭。  
- 豪放词中的脆弱性:  
  全词看似豪气干云,实则字字泣血。沙场点兵愈雄壮,愈凸显英雄末路的悲凉,形成“外刚内柔”的独特悲剧美学
四、文学史意义  
此词打破传统《破阵子》词牌的战争赞美基调,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衰熔铸一体,开创了豪放词“悲壮沉郁”的新境界。末句“可怜白发生”更成为后世咏叹壮志难酬的经典范式。

总结:英雄末路的时代挽歌  
这首词是辛弃疾用热血写就的“失败者史诗”。醉梦中的金戈铁马与现实中的白发苍颜激烈碰撞,展现了一个主战派将领在腐朽时代中的精神撕裂。它不仅是辛弃疾的个人悲歌,更是南宋主战派集体悲剧的缩影,至今读来仍令人扼腕长叹。

二 互评 根据所学对上一讲作业互评
第五讲我楼上的墨玄枫同学,在这里我解读你的作业品令 意在学习,不到之处多见谅
原文
品令·春
风荷13/墨玄枫
春水碧于天,画船静、听微雨。柳丝袅袅,燕归时候,暖风吹缕。忆里江南,多少旧欢曾遇。
如今别处,叹羁旅、愁无数。梦魂常绕,那方烟景,故园心许。待得归期,重把绮怀再叙。

这是一首感怀之作。语言流畅,但稍嫌浅白。景物画面感强,谋篇布局还不错。
上片 起拍不错,春水碧如天,画船静 听微雨 时间地点天气 以静 和雨定下感情基调-低沉。第二拍应该进一步渲染,由点及面,作者这一拍处理得不是很理想。景物描写偏向乐景,由背起拍的低沉,前面柳丝袅袅,后面的暖风吹缕,有重复之嫌。一般来说,春天下雨天忧愁的心情不会感到暖,这个暖字背离起拍的低沉。
结拍谋篇上处理得不错,为下片拓展埋下伏笔。只是前面有忆里 后面的旧就无需出现。旧欢这词用得也不很完美。
下片深深的无奈,深深的怀念与期待,章法没问题,表达不够完美。结稍嫌直白。

点评

阿杏学友的其他点评,我都赞同。让我们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25-3-17 21:19
如果前面的春景是写当前景,那么忆里江南就来的有点突兀。  发表于 2025-3-17 21:18
墨玄枫这首词,上片由暖风吹缕,转到忆里江南结句,感觉有点问题,因为如果前面的春景是回忆,那么后面多少旧欢就前后勾连不紧,略显突兀。  发表于 2025-3-17 21:17
首先,对辛弃疾的破阵子赏析很到位,也很详细  发表于 2025-3-17 21:0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6 17:38 , Processed in 0.1110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