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5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十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666

主题

1034

帖子

398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8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八声甘州》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八声甘州》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4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2: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妖 于 2025-4-5 22:50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10讲作业
风荷组31-花妖

一、阅读古人词: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⑿,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⒅,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⒇,年年知为谁生?1


赏析: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词作。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杜郎”成为词人的化身,词表面是咏史写古人,深层是写己与叹今。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纵观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

二、互评:

八声甘州  春行
风荷19——磐石
喜柔柔风暖唤春临,怡然恰清晨。览郊外四野,抬眸翠岭,桃杏缤纷。踏足山川萌动,举步觅芳尘。一路欢歌伴,沐浴霞曛。岁月更期循律,念此般秀色,总是氤氲。冀今朝秾艳,可念旧时人。折几枝、且添雅趣,更相邀、花事再详论。重来处、春光如旧,情意常新。

花妖学评:问好石师,你这首词紧扣春和行着笔,比较达情达意,写出了春天里踏青的所见所感。上片领字处理较好,下片"春光如旧"这里句式结构处理失误,应该是上1下3句式的一字领。另外词句上好几处需要再斟酌,比如:"觅芳尘"的"尘"字,"冀今朝秾艳"的"冀""字等。另外结拍也有点莫名,情意一般都希望如旧,常新怎么解?石师再打磨一下词词会更好看!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0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2:5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十讲作业帖
风荷组-风雨兼程作业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阅读
1、原文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锦缎做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就像三国孙权一样。
我痛饮美酒,心胸仍然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一样。我将使劲力气把雕弓拉得像满月形状,朝着西北方瞄望,射向侵略者军队。

3、赏析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此作囊括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韵调铿锵,场面热烈,情豪志壮,气势雄浑,境界开阔,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此词把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刚强壮武的英雄气。这是苏轼对温(庭筠)柳(永)为代表的传统词风的挑战,他以“揽辔澄清”之志,写慷慨豪雄之词,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范围,使词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凡是可以写诗的内容,无一不可以入词。词至东坡,其体始尊,从此词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得了确认。从这个角度看,东坡这首《江城子》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二、互评

1、作品
八声甘州八声甘州  
风荷31-花妖
叹幽庭寂寂锁芳颜,春意半消磨。听风中花事,梁间燕语,空惹情多。应是残红堆砌,柳袂舞婆娑。偏我西窗下,独枕南柯。
忆昔郊原野径,共绿杨堤/畔,同赏新荷。正青衣叠浅,浣碧向烟波。奈而今、形单影瘦,问天涯、也念故人么?终无讯,任风吹冷,梦落星河。

2、译文
叹息我独自一人在幽静的庭院,困守着美好的容颜,大好的春光已虚度过半。听着风中传来的花的消息,听着梁间燕子的呢喃,白白的招惹多少情思。外面应该是落红满地吧,柳带应如衣袖一样盘旋起舞。可怜我在西窗下,一个人还做着南柯一梦。
回忆过去在郊原乡间小路上,与心上的人儿并肩在绿柳堤畔,一起观赏新荷。新荷颜色浅绿,刚刚铺平如青衣叠在水面,流水轻轻抚摸,水面上的烟波也象被洗
过。
奈何如今,我一个人形影孤单,人又渐渐消瘦,问远在天涯的人儿,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想念我呀?始终没有传来音汛,任凭寒风吹冷我心,梦也消逝在茫茫的星河里。

3、评析
问好花妖同学:
本篇是一篇脉络流畅、情感真挚、格调清丽,哀婉伤春的闺怨之作。道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以及与良人在一起的美好回忆,抒发了好景不常在,物是人非的哀伤。
读之不由得令人心生怜悯。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所谓情深者不寿,个人不建议多写。
作品合律合规,无分行问题。也无出涩之词。有对仗要求,在上片,第四、五句中。作者立意非常明显,旨在伤春闺怨。亮点,起拍,领字,炸响。其二,情感真挚,似以身入局。其三,笔触细腻,青衣叠浅,清丽之笔。
作品细细读来,此调已得柳三变、姜白石等名家情景交融摇曳生姿一咏三叹之章法。时间设计一线贯之如曲廊回环,错落有致,空间布置景景相连,各得所属。物象也是虚实结合,珠玉列玑,以时线和真情穿云漱玉,浑如一体。
夸完之后,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①、上片,四五句对仗没有按要求,建议完善。②,下片,两人并肩于春晚,与上片的今昔对比效果要弱一点。③、结拍,前两句,若景结,或更好一点。
每一拍的分析不再说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最终以点评老师的点评为准,不到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

帖子

4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6
地板
发表于 17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兔狼。 于 2025-4-6 00:06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十讲作业
风荷35-兔狼
1.  八声甘州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赏析:‌壮阔与超脱的交融‌开篇以钱塘江潮起潮落起兴,"有情风"与"无情送潮归"形成强烈对比,暗喻人世聚散无常。苏轼借江潮的磅礴气势("万里卷潮来")与自然规律("几度斜晖"),将人生际遇融入天地时空,消解了贬谪沉浮的悲苦,转而呈现"白首忘机"的淡泊心境。下阕回忆与诗僧参寥子的西湖旧游,"春山空翠烟霏"既是江南山水的诗意写照,亦隐喻二人精神契合的纯净境界。"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直抒胸臆,将友情升华为超越世俗的知音之遇。末尾化用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以"西州路"暗含对生死离别的坦然,劝友人不必为别离伤怀,尽显超然。这首词反影了苏轼晚年心境的缩影,既有对友情的珍视,更透露出历经沧桑后对生命本质的透彻领悟,堪称宋代文人词中情理交融的典范。

2.八声甘州·  金陵怀古
文/风雨兼程
趁霜天雁阵下金陵,独上阅江楼。看鹭分二水,寒涛卷雪,日夜东流。点点轻帆过尽,碧渚映沙鸥。薄雾抱吴岫,一带清幽。
幕府遥瞻旧迹,落叶埋陵冢,零落荒丘。叹千寻铁锁,遗恨失金瓯。后庭风、吹开画舫,绮罗香、醉梦几时休。千秋过、空馀灯影,犹共烟浮。
格依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兔狼点评:问好学友,格律自检,上片着手写笔者眼前金陵情景,但景有点杂,不协调,下片引用典故千寻铁锁,失金瓯来回忆形容金陵曾经的历史,下片回忆叙述基本还可,结尾回到眼前的感叹,还算对回忆有交代,都算完整,如结尾对回忆金陵能作出笔者主观评价观点则更完美。水平有限,说不对的地方希望共同探讨。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2

帖子

8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14
5#
发表于 7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风荷组第十讲作业
风荷新境界
一  自选一首古人词并解读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秋风吹起,已经没有人关心我的冷暖,不忍见萧萧黄叶而闭上轩窗。独立屋中任夕阳斜照,沉浸在往事回忆中。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醉酒后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我的好梦,轻轻地踱步;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曾经美好快乐的记忆,当时只觉得最寻常不过,而今却物是人非。
二  互评

原玉:八声甘州  游园闲思
文/人间天使  
喜微风拂面共游园,一路满心欢。望林中幽静  小桥流水,处处新颜。且看北方春景,苒苒物华鲜。早有桃花俏,笑绽人前。
携手凉亭小坐,叹花开花谢,似水流年。恨几回相厌,无奈化无言。世间花,历经风雨,迎彩虹,重见艳阳天。而今愿,红尘之路,共享安闲。
解读:与某人沐浴着袅袅春风同游公园,一路满心欢喜。看着幽静的树林,小桥流水,处处都焕发新的生机。
北方春天的景色,生机勃勃。早有桃花盛开,绽放在游人面前。
在小亭中携手而坐,感叹花开花谢,时光流水匆匆。恨几回不愉快经历的遗憾。无奈并相顾无言。
世间的花朵,经风雨方见彩虹,总能重见天日。如今但希望,红尘路上,以后的美好时光都有你作伴。

境界学评
问好同学!
全篇分四片,上下阕各分两片讨论
第一片:1喜字作领字少见。喜与欢有些费墨。
2处处句有些虚了,包括二片似乎实景更好一些。
3二片布局有些混乱,亦有些不太经济。
4  下阕三片携手句承接不够稳妥,叹字出现突兀。转折过大,有些无中生有,声情为之一变。
5花开花谢,似水流年意思相近,费墨了。
6花字频繁出现,有些不合情理。世间句还须细酌。
7结句有些直白,少了余味。
水平有限!胡言乱语!勿怪!具体以老师点评为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帖子

1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6
6#
发表于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10次作业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宋·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译文
我悄悄地倚栏凝望,雨已停歇,云已散去,目送着秋色消逝于天边。秋天的傍晚,景色萧瑟凄凉,真让人兴发宋玉悲秋之叹。轻风拂过水面,白蘋花渐渐衰残,凉月使露水凝住,梧桐树也禁不住月夜寒露的侵袭,叶子已片片枯黄。此情此景,不由人寂寞感伤。我的故朋旧友,不知你们都在何方?眼前所见只有一望无际的秋水,烟雾迷茫。
文人的雅集,纵情的欢宴,如今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离别后辜负了多少风月时光,斗转星移,都只为你我相距遥远,天各一方。海是如此之遥,山是如此之遥,相逢相会不知何处何年?让人感到凄苦彷徨。想那双双飞去的燕子,难以靠它给故友传音送信;企盼故友归来,遥指天际苍茫,辨识归来航船,谁知过尽千帆皆不是,也是枉自空等企望。我默默伫立,黯然相望,只见斜阳已尽,孤雁哀鸣声仍在天际飘荡。
赏析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柳永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脉络井然,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感情的律动。同时修辞上既不雕琢,又不轻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见奇,隽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赏。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八声甘州》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八声甘州   春日感怀
风荷新境界
看双双燕子过江堤,风动万千枝。正垂杨新绿,樱花赛雪,桃李芳菲。便是匆匆行色,香气自沾衣。长醉朝还暮,当有天知。
向把流光来逐,更经年未舍,堪作传奇。忆当初功绩,可泣可歌之。纵百折、堪曾言弃,怕重来、都作我嘘吹。都谁信、沿途见的,皆为灵媒。
解读
通读全篇,作者以春天的景物为主题,描写了春日的所见所闻,以及春日的感怀。全篇上景下情,布局中规中矩。上篇作者描写了燕子、垂杨、春花以及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态度。下片有感而发,有回忆,有感慨,很值得一读。
互评
1.樱花大多是粉色,当然也有白色。上片“樱花赛雪”,如果改为梨花赛雪,我觉得会更好一点。
2.特别喜欢作者这两句:看双双燕子过江堤,风动万千枝。写出了动感。
3.下片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上片的景物描写似乎联系不大,也许是过片存在问题。反正我是新手,也说不明白。
4.灵媒,煞尾这个词我觉得用的不太合适。我问了一下度娘,灵媒 指灵能力者,也可以说是巫女。
5.我本身就是小白,斗胆点评老师的作品,不当之处,请多包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4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
7#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十讲作业
风荷36-妮妮

自选一首古人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原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翻译: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正这样愁思满怀。

简析:

上片写雨后江天,境界高远,气象阔大。从暮雨到霜风,从关河到残照,描绘出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烘托出作者的羁旅愁思。“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一句,以自然景物的衰残暗示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更增添了一种深沉的感慨。

下片由景入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情。“不忍登高临远”直接点明作者的愁绪根源,“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进一步强化了思乡之情的强烈。接着通过想象佳人在妆楼颙望,而自己却羁留他乡,表现了对佳人的思念和对自身漂泊的无奈。最后以“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作结,将愁绪推向高潮。

整首词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体现了柳永词婉约深沉的风格特点。

二、填词
八声甘州☆相思引
文/竹林疏影
忆高山流水曲回环,同君共心声。更相依相伴,晨题花好,夜赏蟾明。都化云烟过往,离别久空庭。唯有双栖燕,细语泠泠。
孤枕单衾谁懂,对妆台鸾镜,懒理钗横。叹黦颜霜发,憔悴为多情。数流年,相思难尽,夜又深、寥落望昏灯。空悲切、弄梅花曲,独自愁听。

以下是《八声甘州·相思引》的分析与点评:

词牌理解基本准确,音律特点、韵脚和平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指出适合抒发苍凉悲慨之情,以及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一般写法。

上阕通过回忆与君相伴的美好时光,如共赏高山流水、晨题花好、夜赏蟾明等,与如今的云烟过往、离别空庭形成鲜明对比。下阕着重描写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如孤枕单衾、懒理妆饰、叹容颜憔悴、数流年相思等,最后以独自愁听梅花曲作结,强化了愁绪。

点评:
整体表述较为清晰,但在词牌分析部分,可增加一些具体的古人词作案例来进一步佐证所阐述的特点,使分析更具说服力。
对于内容的理解和阐述,在个别词句的解读上可以更深入细致。如:唯有双栖燕,细语泠泠,可进一步探讨燕子的细语与主人公孤独心境的映衬关系。

但在描述词作情感时,要确保对整体情感基调的把握准确全面,避免仅关注某几个词句而忽略了其他部分所传达的细微情感变化。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6 17:28 , Processed in 0.1256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