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51
|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第三讲春组作业帖 |
| ||
| ||
| ||
| ||
| ||
| ||
点评
希望你好好再考虑一下立意,重新铺排,把层次拉开。期待更多佳作,加油!
柳这个意象,本身所蕴涵的内容是很丰富的,除了常用的折柳送别之外,还有“多谢长条旧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似安慰之意;“绝胜烟柳满皇都”,邀友踏春,甚至想象暮春时节的“满城风絮”等等。
综合来讲,本诗最大的问题是立意。虽然题目要求是写柳,而且是二月的柳,因绝句篇幅有限,可以如贺知章那样只状物,表达喜爱即可。七律字多,足够铺排更多内容。
颈联,写柳的颜色,用碧玉和青阳两个比来展现,句子是好看的,但内容对于颈联这个位置来说不够丰富,深度也不够。尾联同样的问题,东君又回到首联的清风了,没有宕开或者升华,亦看不到言志抒情。
迷燕舞,很凑合了,唤蜂来就是凑的。不如加入两个典故,一个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迷燕舞”改成“新妇见”。后分句的场景类似五柳先生的柳树,“唤蜂来”改成“老陶栽”。
问好清风明月同学。你的文字功底是无可置疑的,用词和章法都比较老练,现在详细看下。首联以比拟开头,总领全诗,并且合题,很好。颔联,钓水如烟,扶篱似锦,这两个场景不错,不过后三字的修饰就差强人意了。
| ||
点评
总之,基础是不错的,细节处还需要多打磨。期待你更多佳作,加油!
你这句的出处应该来自杜甫“布谷声声催春种”,他的诗写于战后,田地荒芜,暮春还没有人耕种,布谷都急了。跟你的诗场景也不一样。还有一种是虚写展望,不过需要设置合理的场景,前面做好铺垫才行。
题目“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是比较嫩的柳叶,没到杨花落尽那个时候。俗语也说“谷雨到,布谷叫”,谷雨都是农历三月了。
这样理解也会显得突兀。尾联,这两句是本诗最好看的两句,但尴尬的是不应该出现在这首诗里。布谷是在暮春或者初夏时节,不是仲春。“布谷声中夏令新”,“杨花落尽子规啼”等等。
“海津”,入海口,泉水一般是汇入河流或者湖泊,直接汇入大海的极少。所以不确定你的取景地是海边的山,还是只是凑韵。还有一种情况是想象的,虚写,泉水最终也是间接流入大海,但是前后并无铺垫和关联,
颈联,两个物象“碧草”和“清泉”取得也不错,萋萋碧草旺盛的生命力,清泉的活泼都挺适合仲春。缓缓二字在这里的表现力弱了点,可以找一个类似于“泠泠”这个意思的仄声词形容泉水。
颔联,第四句好看,“长精神”三个字用得好,犹见仲春之气象,但第三句的“摇丽影”弱了点,而且前面用了“娇”形容花,“丽影”词意重复了。
问好横笛同学。根据题目要求,应该是要写二月的柳,你直接写了二月,且不说偏不偏题,来看看诗。首联写春风焕新,所取地点是“山”。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5-9 17:44 , Processed in 0.1367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