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第16讲春组作业帖

[复制链接]

1118

主题

1508

帖子

559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17:0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第十六讲作业:
以“酷暑”起意,七律一首,题目自拟,平水韵。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9

帖子

128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82
沙发
发表于 2025-8-2 05:31:19 | 只看该作者
1号,即题生活随感
文/冬日春天
命苦之人奈若何,汗流浃背对厨锅。
火前炙烤寻常事,烟里熏蒸慷慨歌。
为赚分毫熬荏苒,因求富贵费蹉跎。
可怜半世匆匆过,却道青春岁月磨。

阳春白雪简评:问好同学,小诗格律无误,中二联对仗可,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平常小老百姓的不易和艰辛生活,有画面感,"荏苒""蹉跎"意近,个别字词口语话,如命苦之人,汗流浃背,结句诗意有升华更好!个见

2.七律   盛夏
春-09.静影沉璧
炎炎盛夏炼如歌,蒸煮骄阳汗水多。
蝉噪林深凉处少,鸟鸣风暖奈天何。
荷香墨韵三生梦,茉莉花开几世磨。
待月魂思终一念,暑氤漫旅看山河。

阳春白雪简评:问好同学,小诗格律无误,中二联对仗稍宽。这首七律以炎炎夏日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盛夏的酷热和另一番美好。颈联转句意象衔接跳脱,句意不畅,与前两联的具象暑热描写断层。尾联转折稍显突兀,再炼更好,个见。

3、七律*小园夏日
春11江上芦花
可是乡村来祝融,日轮长挂火旗红。
满园花木青葱敛,几处瓜藤黄叶疯。
蝉唱噪人犹更热,桂荫遮屋亦如烘。
何当一日芭蕉雨,高卧书窗凉梦同。

千里简评:
咋看意思基本通顺,细究有不妥处,需要再打磨处有:首句“可是”发问无用,不如用猜测、比拟之,如“似是、疑是、或是、应是”之类。第三句把话说过头,甚至说死了,使得“桂荫、芭蕉”与之矛盾,二联为三字对仗不工整,“青葱”为并列词,“黄叶”为偏正词,落“疯”字于其后成了凑韵。三联“亦”字需炼,“如烘”的不是“桂荫”而是气温,或可作“还、仍”。尾联“一日”亦需再斟酌,与“梦”连成了白日梦,可作“一夜”。
5、七律 · 酷暑
春30-清风明月
夏遣炎神意若荷?烧蒸万物叫弥陀。
塘深水浅熬鱼泪,地燥天高断鸟歌。
绮陌萧疏千瘦处,青蔬耐得半枯疴。
几时期许清凉雨,润透身心暑自和。

【元帅简评】首联第一句“夏遣炎神意若荷”,我读到这里的时候,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首七律的重点在“荷”上,但是,读完全诗除了第三句中“塘深水浅”与荷花沾点边外,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提到荷花,(也许是我眼拙没看到)。所以,我认为你的这首七律写得不成功。
你的这首诗应该按照你的首句后三“意若荷”三字围绕着在酷暑之下荷花怎么怎么样这个中心来谋篇布局。建议重写。
个见!

6,七律·酷暑
春35~扬风万里
七月云空似火烧,村头老树鸟声消。
日光煎蛋今非梦,暑气蒸人汗是潮。
犹盼龙行倾雨泽,好教玉泻洗尘嚣。
何当一润山川翠,坐对清新把酒招。

简评:
首联点题,承句细写,转句心愿入情,尾句山川翠好像不太准确,因为是夏天,山川本来就是绿的,你只是希望空气清新,山川翠再斟酌一下88


7
七律、门卫
春01-横笛
自是身微管得宽,迎来送往守栏杆。
骄阳似火当头照,热浪如潮绕脚湍。
眼角余光常检索,心中夙愿尽平安。
多年任职无差错,处世为人品格端。

拂晓简评!
问好学友,格律自检;
小诗题目:门卫
首联揭题,下分句“守栏杆”稍偏,栏杆不只是大门的栏杆,还有小亭栏杆高楼大厦的栏杆等等。“做门官”如何?
颔联前四字成语入诗,下分句“绕脚湍”有自造词之嫌,且两句合掌,应从四季方面着笔为好?
颈联对仗稍有不工,检索与平安词性不对;
尾联下分句偏题!应在“无差错”上延伸,不是“品格”,
整体小诗不错,在对仗与用词方面加强!另外尾联第八句要在七句上引申或提升。加油啊!学习啦!
8、春12青松
七律·酷暑天
荫下频摇蒲扇头,风微难止汗珠流。
蝉声煮沸一溪水,日影熔穿十里洲。
欲去银河寻雨露,借来冰簟送層楼。
谁家若有冰凉酒,愿典罗衫换一瓯。
玲珑评:很有意趣的一首七律,非常喜欢,遣词造句也很赞,棒棒哒,读来也朗朗上口。

9春23~荷月
七律·酷暑
烈日炎炎似火烧,暑气蒸腾万物焦。
蝉鸣高树声嘶哑,犬卧荫凉舌吐摇。
农夫田间汗如雨,工人工地背如浇。
但愿清风能解意,送来凉爽慰心潮。
10、七律·暑天
春10——松风
大暑来时日炽炎,头中二伏紧相兼。
昼行路陌身披火,晚入房帏热扑簾。
鹊鸟慵慵深树隐,鳞鱼倦倦浚潭潜。
明朝气象报丰雨,心伴农家欣倍添。
庐州夜评:
首联起笔直书,以 “大暑”“二伏” 点出节令,但是表达偏口语化,如果能化用古意,也使诗味更浓。颔联写人的感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让读者也体会出暑热难耐。但是,颈联的意象就有点重复了,角度也过于单一。不过这两联的对仗还是比较严谨的,无论从词性,还是结构上都基本对应。尾联从暑天的难耐过渡到即将来临的丰收的喜悦,符合 “起承转合” 的律诗脉络,只是在情感表达稍显仓促。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8-21 01:56 , Processed in 0.1061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