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三期聆雨组第二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62

帖子

29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4
31#
发表于 2024-5-6 15:00:28 | 只看该作者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聆雨15-蓦然云归
清商怨 春思
残阳西下天色暖,望碧波柳软。云漫苍天,枝头双飞燕。
奈何春至庭院,却已是,故人音断。泪浸衣衫,情丝凝作茧

一一浅评
残阳西下与天色暖联系不密切,望碧波柳软,云漫苍天,枝头双飞燕。云漫苍天与前后空间联系似有不妥。奈何二字可换成——任教,纵然一类的词。

点评

上片第一节就很违和,残阳怎么会暖呢?视线的聚焦点也有点凌乱,太空、碧柳再回到天空,再写燕子。下片转到情感的抒发转得自然合理,煞尾结得让读者也有代入感。  发表于 2024-5-9 22:1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3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2
32#
发表于 2024-5-7 16:07:01 | 只看该作者
聆雨17-风雨无阻的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赏析。
关河令/清商怨 北宋 · 周邦彦
秋阴时晴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首先以秋天的天气阴冷变化,抹上凄冷的底色。然后由雁声却不见雁影,暗示别离而无音信,渐入主题。上片看似全是景语描写,实含情语。
下片先写人的环境,夜深、寂静、孤灯,这些意群给人孤独寂寞之感,又与上片的别离无音信暗合。最后结句的感叹:酒醒后,如何度过漫漫长夜,将别离后的孤独之感、思念之情推到高潮。
总之,景中含情的表达方法,由景到情的布局安排,前后照应的暗环相扣,意群的营造,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清商怨》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清商怨
文/云兮
平生厌却花时节,对斜阳巷陌。芳意春深,遗簪愁沁碧。
梦断江南江北。更难禁、残茸雨湿。老去春心,重来谁为客。
风雨无阻应付作业,胡乱点评,请海涵。
上片:对着斜阳巷陌,平生很讨厌春天(开花的时节)。随着春天的花开,失落簪子的愁也深入到春天的绿色之中。
上片的疑惑:由于后面没有补充说明,起句的讨厌春天、斜阳巷陌两者之间难以找到关联之处。另外遗簪可比喻旧物或旧情,还可以表示挂冠辞官。前后联系,似乎应该理解成挂冠辞官的意思。
下片:在江南江北未能实现梦想,不忍春雨后的残景。我的春心已经老去,重来之时,谁是客呢?
下片的疑惑:梦指的是遗簪吗?最后一句的客,尤难理解。
总之,这是一首隐晦,过于含蓄的小词,由于没有题目,再加上不了解写作背景,所以词句的理解上,对于我来说,很困难。建议加个题目,或者加个序,以便读者理解赏析。

点评

格律用韵都正确,但有不规则重字:春。  发表于 2024-5-12 08:27
结句“重来谁为客”,我个人理解:此生老去,来生又会是谁来到人间做过客呢?  发表于 2024-5-12 08:26
残茸乃针线活计用过的线头,由此得知主人公是位女子,如此便可理解“遗簪”比喻旧物或旧情,而非挂冠辞官矣。  发表于 2024-5-12 08:23
起句直抒胸臆,情起,虽可以,但不如兴起更佳。  发表于 2024-5-12 08:17
同意“过于含蓄”的评语,但这也恰是作品的特点,留给读者品味的空间。  发表于 2024-5-12 08:15
问好两位同学,这是一首幽怨伤春词,斜阳、残茸、愁沁碧,足显其意。  发表于 2024-5-12 08:1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7

帖子

16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26
33#
发表于 2024-5-7 22:39:18 | 只看该作者
一分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析赏: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那样出之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

二复制同学作业并学评:
清商怨.哭笑春风
文/聆雨16-云呆
青山望里春风满,更丽阳缓缓。自在流云,漫听黄鸟啭。
有个盈盈执扇。半遮面、来看意远。一梦初醒,花飞珠泪叹。
译文:踏春青山春意盎然,而且阳光明媚,悠云淡淡,还时伴着鸟鸣声,
在这好春里,倩影盈盈,扇儿半遮美女面,却心绪飞远,感觉这美好的一天像梦一样,突然梦醒了,留却的是啼痕。
学评:此阙词营造了一幅春日里清晰而雅致又约带忧伤的画面,开篇既以开阔的景,静动相益增添春美,也暗示了时光荏苒。情感的传换,由物写人,一个春思的美人儿跃然纸上,“执扇”意寓尤长,不仅是装饰,更是一种信物与思想寄托。煞尾把所有情愫都付之一梦中。醒后的现实,让人九曲回肠。伤感失落。很好的一阙词,唯一不足之处,这小标题太随意了。学习了。

点评

同意丑女对煞尾及标题的评语。  发表于 2024-5-12 08:39
上片美好的春色是对梦醒后的反衬。  发表于 2024-5-12 08:38
词眼在结拍,春天如梦,人生亦如梦,惜春。浓墨煞尾,留白耐品。好!  发表于 2024-5-12 08:36
问好两位同学,这首惜春词立意清晰,气息流畅。  发表于 2024-5-12 08:3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帖子

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0
34#
发表于 2024-5-21 08:05: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翻译: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赏析: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他用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豁达但又带有忧伤的情感态度。通过这首词,苏轼展现了他的豪放不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看法和哲学思考。


二、互评

清商怨
文/聆雨-新境界
垂杨堤上春又暮。渐落红无数。袅袅余香,熏风吹乱絮。
布谷声声声促。奈愁多、不知归处。怕是相逢,相逢犹陌路。

翻译:种植着杨柳的堤岸春意迟暮,慢慢的落下很多花。弥漫着花的余香,风又吹乱了柳絮。
布谷鸟的啼声紧促。奈何愁苦多多,不知道该归往何处。只怕及时相逢,也只能形同陌路。

分析:诗中,“垂杨堤上春又暮”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透露出自己对春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落红无数”则进一步以具象的画面表现了春天的凋零,暗喻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后文通过“袅袅余香”、“熏风吹乱絮”等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暮春图景,其中蕴含着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3

帖子

26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8
35#
发表于 2024-5-28 10:38: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呆 于 2024-5-28 10:49 编辑

古典词研三第二讲作业:
聆雨16-云呆

选一首古人的词阅读并分析。
好事近
宋  吕渭老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为报布帆无恙,着两行亲札。
从今日日在南楼,发自此时白。一咏一筋谁共?负平生书册。

分析:
这是一首抒情小词。写作者冒着漫天大雪渡过长江回到南方来,在赤栏桥边船刚停稳,就匆匆地给关心他的友人写封短信,报告自己安全过江的消息。下片接着说,自己从此将永远困居江南,寂寞忧愁,一日之间,头发白了许多。再也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共同吟诗喝酒。在国家生死存亡关头,自己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真是事负了读一辈子的书。玩其词意,应是作者南渡后的作品。清商怨•池塘冰水融尚浅
   
互评作业复制上一讲楼上
清商怨
文/离歌
池塘冰水融尚浅,待东风回暖。冷梦闲屏,鱼书依旧断。
长日诗词排遣。又箫声、隔墙缱绻。若诉离情,千言犹觉短。

云呆浅评:问好同学!上片开头交代时间点,接着写现在的境况。下片主要抒情,但结构混乱一味说愁读来不免觉得啰嗦。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36#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第二讲作业
聆雨33-禅心如月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赏析。
《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译文

绿树环绕村庄,春水涨满池塘。背倚春风,来回漫步,兴致正浓。你看,小园收尽多少春光。有桃花粉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围墙外,隐约有几间茅房。溪水桥边,青色酒幌子随风飞扬。偶然乘兴而来,走过东面山冈。正是莺儿啼叫,燕儿飞舞,蝶儿忙碌的好春光。


注释

陂(bēi)塘:池塘。

徜(cháng)徉(yáng):自由自在来回地走动。

飏(yáng):飞扬,飘扬。青旗:青色的酒幌子。


赏析

这是宋代大词人秦少游的一首乡村田园词。

秦少游以写爱情词闻名于世,殊不知其田园词亦是如此之好。

这首词紧紧围绕村庄的田园风光,写得是春意盎然,美不胜收。

上阕一二句,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是说,绿树环绕村庄,春水涨满池塘。背倚春风,来回漫步,兴致正浓。

这两句通过虚笔,远写村庄的美,绿树春水。

一个“绕”,一个“满”,一个“倚”,一个“徜徉”,通过四个动词,将田园春天之美的饱满惬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上阕三四句,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是说,你看,小园收尽多少春光。有桃花粉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这两句是通过实笔近写小园之美。

特别是一个收尽春光,通过排比手法写出“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的热闹春景。与下阕三四句“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形成呼应,妙不可言。

下阕一二句,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是说,远远围墙外,隐约有几间茅房。溪水桥边,青色酒幌子随风飞扬。

这两句依然通过虚笔远写乡村之景。

“围墙”“茅堂”“青旗”“溪桥”,四个名词连续使用,不但使得句式整齐,并将一幅乡村田园风光勾勒出来。

下阕三四句,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是说,偶然乘兴而来,走过东面山冈。正是莺儿啼叫,燕儿飞舞,蝶儿忙碌的好春光。

这两句与上阕三四句一样,仍通过实笔近写春光明媚,万物萌动。

词人步过东冈,看到了“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这样忙碌的景象,正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描绘得无比生动。

整首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语言朴素自然,结构巧妙,移步换景,春光无限,确属妙手偶得的春日田园佳作。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清商怨》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清商怨·鹤鸣
聆雨29墨玄枫
温汾丰草心犹漫,驻鸣蝉夜半。纵起南风,何时归离岸。
昔日巢云不满,雨轻落、竹矩惜叹。且振长啼,惊观星浩瀚。

译文:

在温汾的丰饶草地之上,鹤的心意依旧悠远。它停留在那里,直到夜半时分,鸣蝉开始歌唱。即使南风乍起,也吹不走它心中何时能归去的离愁。

回想昔日,那云朵筑成的巢穴似乎还不够满足,细雨轻轻落下,竹林中传来阵阵叹息。鹤儿振翅长鸣,声音惊动了观星的人,他们抬头望去,只见星空浩瀚无垠。

简评:

上片以“温汾丰草心犹漫”开篇,描绘了一幅鹤儿在温汾的丰饶草地上自由漫步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接着,“驻鸣蝉夜半”一句,以夜半时分鸣蝉的叫声为背景,衬托出鹤儿的孤独和寂静。这里的“驻”字用得尤为巧妙,既表达了鹤儿停留在那里的状态,又隐含了它内心的坚定和执着。

“纵起南风,何时归离岸”一句,通过南风这一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了词作的动态感和时间感。南风虽起,但鹤儿归去的时刻却遥遥无期,表达了一种对归途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下片“昔日巢云不满,雨轻落、竹矩惜叹”两句,通过回忆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昔日云巢虽好,但已不再满足;细雨轻落,竹林中传来的是惜叹之声,似乎在诉说着时光易逝和世事无常。

最后一句“且振长啼,惊观星浩瀚”是全词的点睛之笔。鹤儿振翅长啼,声音响彻夜空,惊醒了观星的人。他们抬头望去,只见星空浩瀚无垠,仿佛也在诉说着宇宙的广袤和人生的渺小。这里,作者借鹤儿的鸣叫和星空的浩瀚,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整首词格律正确,意境优美,过片自然。学习欣赏了。如在遣词造句上再精进些,会更好。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5 07:19 , Processed in 0.1402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