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六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9

帖子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21#
发表于 2025-3-12 23:24: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得慌 于 2025-3-12 23:35 编辑

词研四第六讲作业:
风荷08-闲得慌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1.        阅读:
品令 宋 • 石孝友
困无力。几度偎人,翠颦红湿。低低问、几时么,道不远、三五日。
你也自家宁耐,我也自家将息。蓦然地、烦恼一个病,教一个、怎知得。

白话直译:
浑身无力气,几次偎在你怀里,蹙眉流泪。只轻声问你何时回来?,你说不久,就三五天。
你要多些忍耐,我也要好生休养。哎,要是一人忽地愁成了病,让另一人咋办?
简析:
首句点明女子软弱无力,因而靠着情人、蹙眉含泪,柔弱中的缠绵,低声询问归期,情人说三五日,依恋又暗含时间的难熬。
过片转为双方劝慰,强调彼此需忍耐相思、保重身体。尾拍突转,以“一个病”难为双方共担的无奈作收束,凸显情感的细腻与现实的矛盾。
全篇白描,没有典故雕饰,开一些动作、对话,展现除了人物心理,感染力很强。

2.        互评
品令•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文/幽兰梦蝶
厌恨风无赖,拂千缕,尘粘带,草芽乱滩,燕儿隔地,倚阑干外,暮雨纤纤飞乱,雕梁画彩。
千般怜爱,釆娇杏,鬓边戴。一时情重,锦书渐杳,怀人意态,怕上眉梢,寒汀那人可在?
白话直译:
可恨春风乱卷柳絮,尘土沾衣,荒滩草乱、燕子低飞,独倚栏杆看暮雨飘过雕梁屋檐
曾满心欢喜摘杏簪发,而今书信渐断,愁上眉头,冷落水边,那人可还在等待?
简析:
问好同学。用了格十李清照体,尾句“汀”字是平声,这处格律应为仄。整首读来,标准上情下景模式,物象与心境交织,表现出含蓄深婉的情感独白,最后设问作结,凸显了闺怨题材的张力。言语还是很顺,感觉物象用得多了点,有点乱乱的,闲得慌个感瞎说,不周处请海涵。

点评

挺不错的一首词,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25-3-17 11:07
怕上眉梢,寒汀那人可在?才下心头将上眉头之际心里还是想着那个人!  发表于 2025-3-17 11:03
一时情重,嗯,我也看出来了!锦书渐杳,这四个字中含有太多的故事。怀人意态,原来刚才那个突然出现的画面是作者的回忆!这半天才说出来,一头雾水的终于明白了。  发表于 2025-3-17 10:55
看不见笔转,下片突然闪现出另一副采花鬓边戴,郎情妾意你侬我侬不言中的画面。  发表于 2025-3-17 10:45
词文上片写思妇春日倚楼观雨的情景,心里愁闷美景当前也难以感受到其中的美好。颇有秦观词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句中的意味。  发表于 2025-3-17 10:41
辛苦同学互评!说一下我的观点。  发表于 2025-3-17 10:3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

帖子

4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6
22#
发表于 2025-3-13 00:28:1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六讲作业
风荷—35兔狼
1. 品令  茶词 作者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萤,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译文:印着凤凰纹饰的团荣饼啊,圆润如舞,将它瓣碎碾破,只剩得零落孤零。用金色的荣槽细细碾磨,茶末如白玉碎屑般晶莹,煮水声似松林风吟,茶汤未饮,已消了三分醉意。茶味醇厚,余香绵长,恍惚间如踏入醉乡,却比醉乡妙十分,这滋味啊,好比深夜孤灯下,万里外的故人忽然归来,与我默默相对。其中妙处难以言说,唯有心中一片澄明快活,暗自体悟分明。
词意赏析∵作者写此首茶词表面是写茶,实质是写人,隐喻词人历经磨砺后升华至超然境界,词人宦海沉浮中对精神知己的渴望。
2.  风荷17-真诚思风
原玉  品令.舟宿春湖   
蠢湖晏。看碧水、澄如天半。系兰舟、静卧听微霰,点滴韵、敲帐慢。
忘却人间忧怨。此身闲散。任思绪、飘向云涯畔,梦渐起、时光缓 。
兔狼点评,格律自检,上段句:碧水澄如天半,下句听微霰有冲突,天既然是澄的,就不可能天空飘细小的雪花,帐慢不可理解,应该是帐幔。全词景没处理好,舟宿,宿应该景要着点写江夜色下的情景,但作者的景却让人糊涂,作者本意应该是先景后写心情。词意基本上还能读懂,但词更深意境却没有,词细节没处理好。本人能力有限,读后只有这种感觉,不妥之处望探讨。

点评

3、行文流畅,主题清晰,情景交融,故事完整,最大的毛病是上下片第二句都缺字,交之前一定要检测。  发表于 2025-3-16 11:12
2、思风的小词意境不错,结构布局也合理,只是“霰”和“慢”待推敲。  发表于 2025-3-16 11:11
1、问好两位诗友!兔狼老师指出的几点不足基本到位,点赞!  发表于 2025-3-16 11:1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

帖子

38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2
23#
发表于 2025-3-13 04:25:4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风荷组第六讲作业
人间天使

一   阅读 自选一首古诗词翻译并简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简析
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总算睡着后,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二、三两句,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写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古典词研四第六讲作业
人间天使


二  互评
风荷-35兔狼
品令   
滴檐溅,压阶外,冷浸疏枝香瓣。小花绽,朵朵春痕浅。漫倚阑,听笛远。
凭醉更思人儿,惆怅2此愁何剪?渐凝作,空照菱花面,憔悴损,眉积怨。

解读
屋檐的水滴滴答答,落在台阶上,也溅湿了几枝刚刚开放的花,花儿虽小,却也绽放着点点春天的痕迹。静静的倚着栏杆,听着远方的笛声。
因为有些醉意,所以更想念远方的人了。感伤着自己这份忧愁该如何剪除呢?慢慢的拿起菱花镜,望着自己憔悴的面容,眉间积满深深的怨恨。

人间天使学评
问好师友,俺是新人,水平有限理解能力也有限,有不妥之处还请师友海涵。
本词上景下情,气脉顺畅,景情交融,如身临其境,感人至深。觉得起拍的“滴檐” 用的好,似乎看见人在流泪,泪眼中看着春花春枝,静倚栏杆听远方笛声,然后引出下片的思念与怨恨。为师友点赞学习了!但这里也有两个小问题需要向师友请教,因为没有题目,所以师友“滴檐”这个“滴”是雨滴还是哪来的水滴,我个人没想明白,还有下片的“醉”,是听笛声而醉,还是酒醉,也没想明白。
还有,格律依钦谱校验,作品中 “儿” “惆”“此”三个字格律有误。请师友自检。

点评

4、结构布局合理,立意清晰,行文待梳理。上片的花,瓣,意重。  发表于 2025-3-16 11:53
3、过片三处出律,还多个2。太不严谨了,“渐凝作、空照菱花面”句待凝练。  发表于 2025-3-16 11:51
2、兔狼老师就很有应付的成分,檐滴是指房檐的水滴,不能为了格律倒装。过片的“醉”可能是指有花有笛声,使人醉了,这个可以。  发表于 2025-3-16 11:50
1、问好两位诗友!看得出天使老师非常认真,点评和翻译都很到位,点赞学习了!  发表于 2025-3-16 11:4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2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6
24#
发表于 2025-3-13 09:09:26 | 只看该作者


撷芳词·风摇动
无名氏
原文
风摇动,雨濛茸,翠条柔弱花头重。春衫窄,香肌湿,记得年时,共伊曾摘。
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关山隔,晚云碧,燕儿来也,又无消息。

翻译
微风轻摇,细雨蒙蒙,翠嫩的枝条柔软,花朵显得沉重。春衫紧窄,肌肤被雨打湿,还记得去年的时候,曾和她一起采摘花朵。
一切都像梦一样,往昔的欢乐时光未曾长久,可怜如今孤独得就像那钗头凤。关山相隔,傍晚的云霞一片碧绿,就算有燕儿飞来,也没有她的任何消息。

解析

上阕:前两句“风摇动,雨濛茸”描绘出一幅细雨微风中的春日景象,营造出一种轻柔又略带朦胧的氛围。“翠条柔弱花头重”通过对植物的描写,细腻地展现出雨中花朵和枝条的姿态,暗示着某种娇弱和不堪风雨的意味。“春衫窄,香肌湿”则从景转到人,描绘出女子在雨中的状态,“记得年时,共伊曾摘”点明了眼前的景象勾起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曾经与爱人一起在这样的春日里采摘花朵,充满了甜蜜和温馨。

下阕:“都如梦,何曾共”是对过去美好回忆的一种感慨,觉得曾经的一切仿佛如梦似幻,那么不真实,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不能长久的遗憾。“可怜孤似钗头凤”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孤独寂寞,将自己比作孤独的钗头凤,形象地表达出与爱人分离后的凄凉。“关山隔,晚云碧”描绘出空间上的阻隔和傍晚天空的景色,以景衬情,进一步强化了孤独和思念的情感。“燕儿来也,又无消息”,借燕儿传书的典故,说即便有燕儿飞来,却没有爱人的任何消息,将思念和期盼落空的情绪推向高潮,表达出对远方爱人深深的牵挂和无尽的思念。

二,互评
品令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格三)
文/人间天使
春桃花俏,红透粉,蜂缠蝶绕。枝枝楚楚香风袅。若诗若画,满眼春光妙。
此刻都如花月貌,镜前皆年少。偶尔花中传嬉闹。共同留照,荡起声声笑。
点评
这首《品令》以桃花春色为主题,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很好地展现了春日桃花盛开时的美好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以下从几个方面来具体点评:
  意境营造:作者开篇描绘桃花盛开,“桃花俏”“红透粉,蜂缠蝶绕”,将春日桃花娇艳、生机勃勃的画面生动呈现,让读者仿佛能看到烂漫的桃花与飞舞的蜂蝶,极具画面感;“若诗若画,满眼春光妙”进一步强化了春日美景带给人的美好感受,奠定了欢快的情感基调 。下阕从景到人,描绘人们在花下嬉闹、留影的场景,“花月貌”“镜前皆年少”借花喻人,传达出青春美好之感,将春日赏花的欢乐氛围推向高潮,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与欢乐的意境。

语言表达:用词简洁且富有表现力,像“俏”“缠”“袅”等动词,精准地刻画了桃花的姿态和春日的灵动。整首词语言通俗易懂,没有生僻晦涩的词汇,读起来朗朗上口,使情感的传达更加直白流畅,贴近生活,让读者易于理解和产生共鸣 。

结构安排:上阕集中写景,细致描摹桃花及春光;下阕着重写人,描绘人们赏花的欢乐场景,景与人相互映衬,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

点评

此首词铺排有序,就是读起来词味淡些。其它不错  发表于 2025-3-21 19:26
问好诗友!看的出诗友点评的非常到位!学习了  发表于 2025-3-21 19:1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2

帖子

8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14
25#
发表于 2025-3-13 13:12:0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风流组六讲作业
磐石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作者:陆游
【原文】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

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

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吧。

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

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解析:


这首词语言清新隽永,韵味深长。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表达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京城生活的无奈。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千古名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营造出清新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淡淡愁绪。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描绘了诗人在闲适生活中的一些活动,体现出他试图在平淡中寻找慰藉。尾联“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家的渴望。整首诗将诗人复杂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到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日常生活场景中,展现出作者陆游高超的艺术手法。

二、对上一讲作业进行互评并解析



品令风荷02-往事随风
乍春煦。便教那、多少芳心暗吐。劳相问、怎得桃腮破?一些儿、昨夜雨。
新绿风中不定,细蕊朝来安否。我思花、花也应思我,便为他、携香去。


解读
阳光刚刚变得温暖。便使得许多花暗暗地吐露芬芳。不禁想问,桃花是怎样绽开了粉嫩的花瓣呢?原来是昨夜的那一场细雨。
新生的绿叶在风中摇曳不定,早晨开放的花蕊是否安好呢?我思念着这些花,想必花也应该思念着我吧,于是我愿意为它们携带着花香离去。

互评:这首词首拍点明时节,二拍引出花芳心暗吐,富有生机。三拍“劳相问、怎得桃腮破?一些儿、昨夜雨”,问句巧妙,增添了词的灵动性。
下片“新绿风中不定,细蕊朝来安否”,对风的姿态和花蕊的状况进行细腻描绘,这里暗涵另一成感情,体现出作者对某个人的思念。“我思花、花也应思我,便为他、携香去”,将人与花的情感相互交融,富有情趣,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情感寄托。整体词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不错!就是结为什么我愿意为它们离去呢?没懂。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26#
发表于 2025-3-13 16:48:45 | 只看该作者
风荷27-独钓寒江雪作业:

试析古人词一首
临江仙
北宋 · 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艳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这是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
上片起,写有一天女子同别的姑娘在阶前斗草的时候,词人第一次看见了她。
穿针楼上曾逢,说,这天晚上,在穿针楼上,他又同她相逢了 。“罗裙香露玉钗风”以下三句,是补叙两次见面时她的情态。她的裙子沾满了花丛中的露水 ,玉钗在头上迎风微颤。片尾则说又相见时,粉脸上不禁泛起了娇红。
此中,融泛写,与细腻的刻画于一片,一位天真美丽的女子形象如在目前。
过片“流水”一联说随着时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结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 。
行云终与谁同”,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故,说她像传说中的神女那样,不知又飘向何处。“酒醒长恨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可是,那情感却一直留了下来。每当夜阑酒醒的时候,总觉得围屏是空荡荡的,他永远也找不回能够填满这空虚的那一段温暖了 。正因为她象行云流水,不知去向 ,所以只好在梦里相寻了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在春雨飞花中 ,他独个儿跋山涉水,到处寻找那女子。此处以梦境相寻表现了词人对自己深爱过的女子深沉的爱恋和思念。

简评:
品令☆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自选格式三)

文/竹林疏影
桃花开了。蜂蝶舞、香风袅袅。浑如陶潜诗中妙。醉 红粉面,妩媚千般好。
更有伊人争拍照。弄 妖姿嫣笑。纵然风华年正少。媲于花貌。还逊三分俏。起句直入点题,词中说,桃花开时,蜂蝶起舞,于香风袅袅中徜徉。就如田园诗人陶渊明所勾勒那般美妙。精彩。那桃花也醉于此情此景,人面桃花相媚之处千般精彩。
过片写美女们纷纷倾心美景,争相拍照,留下美好记忆。风华正茂的年纪,正如此时美丽的花儿。上片述花开之美,未见明言暖先开之意,〈也是这出的题有些费解〉下片对看来有少解,略片面于伊人,题说谁人不看来,则是多人,多种人看来。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6 17:09 , Processed in 0.1279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