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十八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146

帖子

9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60
21#
发表于 2025-6-12 20:55:2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十八讲作业

雨竹25-幻玉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译文:
淡淡的秋风,将梧桐的叶子吹落了,新酿的美酒容易使人沉醉,在温馨的小窗里睡了很久。醒来时紫薇花和朱瑾花都已经掉谢了 ,斜阳静静地照在栏杆上。这是燕子欲回南方的时节,镶了银光的屏风昨夜里已经有微微的凉意。

简析:
晏殊的词一向有着闲雅的风格,华贵的气象。这首《清平乐》也不例外。上片通过金风,梧桐,绿酒,小窗等意象,交代了时间,地点,并营造了一个淡淡的清愁场景。
下片接着说目之所及,朱瑾紫薇都落了,只有斜阳照在栏杆上,这里暗示了繁华的逝去,斜阳也有曲尽怀人的含义。紧接着说燕子欲归,银屏微凉都映衬着岁月更迭,时光流逝,作者运用精细的笔触和娴雅的情调,写出了一个富贵文人在秋天到来时的淡淡忧伤。没有深愁疾苦,却是牵动人心。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六幺令》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1、原玉:

六幺令·端午抒怀

文/迦南

光阴似箭,又到端阳节。菖蒲香萦檐角,彩线欲重结。谁念天涯倦客,醒醉歌成阙。铜壶敲缺。斜阳半酹,慢洒椒浆吊骚骨。
匝耐湘累前事,此际同谁说。空对箬粽堆盘,镜里丝如雪。怕听灵均旧曲,棹影今消歇。孤灯明灭,中宵风起,吹冷汨罗一江月。

2、解读

时光流逝又是一年端午,菖蒲彩线各在其位,习俗依旧。却有谁知道远在天涯的人,无论是醒来还是最后,这种怀念深深地植入内心,因悲歌而铜壶都敲出了缺口。于斜阳下吊直臣屈子。盘中箬粽,镜中白发,屈原旧曲,更惹起伤心事。孤灯只影,面对夜半风起,是汨罗江月冷还是臣子心冷。

3、简评

⑴、格律正确,用韵得当。
⑵、情景杂糅,恰到好处。
⑶、词意华美,化典无痕。
⑷、功底深厚,手法老道。学习了。

点评

单单一句“丝如雪”又显得单薄了些。个见哈,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25-6-21 07:17
本篇为悼屈原所著,惯常的逻辑是要联系时下的,现在是中华民族最高光时刻,本篇没有这方便的感慨,感觉缺了一点悼念的精髓。如果是因屈原而联系个人情感不如意处,又缺乏了自身情感的表露。  发表于 2025-6-21 07:14
互评里蒋本篇作品的优点一一列举了,我这里不再啰嗦,说一点个人对整篇作品不同的看法吧  发表于 2025-6-21 07:0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0

帖子

100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06
22#
发表于 2025-6-12 22:02: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雨竹18~荷月

雨竹32-梨雪
六幺令   端午

清风徐绕,竹影嘉荫蔽。斜边锁窗朱户,青艾高高系。一角榴花照眼,黍粽飘香细。偷禽声际。年年此日,记取大夫凭生意。
纵使千年飞霎,电火流光逝。潮去潮散难休,碧水龙舟起。但见弥茫万浪,鱼底吹珠赐。汨罗沉志。九歌寻迹,几许云烟卷衣袂。

翻译:清风徐徐环绕,竹影婆娑投下美好的荫凉。斜阳映照着朱红窗棂的门户,青青的艾草高高悬挂。一隅的石榴花红艳夺目,黍米粽子的香气细细飘来。偷食的鸟雀啼鸣声中。年年到了这一天,总让人想起屈大夫寄托的心意。
   纵使千年光阴如飞驰的瞬间,似电光火石般转瞬即逝。潮水涨落永不停歇,碧波上龙舟竞发。只见茫茫江面万重浪涌,仿佛水底鱼儿吹吐的珍珠。汨罗江沉淀着不屈的志向。《九歌》中寻觅的踪迹,多少往事如云烟掠过衣襟袖间。

简评:上阕端午典型意象,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偷禽声际"的细节描写更添生活情趣,为下文怀古铺垫温馨底色。下阕"纵使千年"句实现今古跨越,"电火流光"的比喻将历史长河具象化。几许云烟卷衣袂既暗喻屈原《九歌》中的神灵意象,又透露出历史烟云难以把握的怅惘,将崇敬与感伤熔于一炉。鱼底吹珠赐"以奇幻笔法表现对先贤的祭奠,体现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全词在端午民俗画卷中嵌入深沉的历史哲思,物象选择与文化符号运用精准,实现了节日欢愉与人文追思的双重表达,展现出词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点评

我的不同看法是,上阙生活味非常浓,略偏于抒情,而下阕偏重于怀念,上下阕的文风有了改变,给人一种不太协调的感觉。只是个人观点,请斟酌接受。  发表于 2025-6-21 07:30
写作追求的就是完美表达,文无第一,建议大家在相互交流时还是要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这样也是帮助作者进步。  发表于 2025-6-21 07:24
看了互评,解读的很好,简评把作者的优点也说的很到位,只是没看到能碰撞出思想火花的不同声音,感觉有点遗憾。  发表于 2025-6-21 07:2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1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0
23#
发表于 2025-6-13 12:31: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十八讲作业
雨竹-29蓁蓁

一、自选一首古人词,翻译并简析。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翻驿  夕阳无限好,杨柳又成荫。元宵好天气,不知何时雨。漂亮去相邀,悴损不出门。
解析  忆旧 寂寞。

二、根据分析,对上一讲作业互评。

雨竹20-月影清心
六幺令 端午思故园
榴燃火树,佳节逢端午。遥思故园风物,深巷浮香黍。邻里相邀裹粽,笑语喧庭户。炊烟轻舞,柳阴深处,曾共青梅煮新醑。

十载萍踪漂泊,寂寞堆千绪。举目望断天涯,不见归乡路。纵有相思万缕,难把归期数。每期昏暮,但求一梦,重入儿时旧村坞。

蓁蓁问好学友,你家乡粽味香在邻里。煮酒方法可否告诉偶?一路辛苦,唯愿好梦。今、陈迹情景交融。向你学习中!

点评

此楼层作业已评。由于点评内容太长,已小窗发给学员。评阅-笛梦老师点评。  发表于 2025-6-16 16:1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60

帖子

27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6
24#
发表于 2025-6-13 14:52:1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第18讲作业:
雨竹03-紫竹吟箫


六幺令•端午偶题
雨竹组——宛儿
时闻端午,便是屈原日。江边赛舟施米,清泪染江急。忆我屈原不尽,生恨随江迹。愁经江域。悲临江北,绪里重归怎归及。
辗转吟成无寂,因此思行即。又念多欲多回,咫尺天涯立。都为深情厚爱,不忍轻离逼。好天良国。此间正静,算得也应醉思忆。




吟箫词评:
和韵苑儿组长六幺令·《端午偶题》
时逢端午,宛组情何亟。龙舟棹破烟水,哀绪随潮袭。怀吊灵均遗恨,笔底风云集。幽思难缉。意牵心曲,惟憾词锋少精璧。
且鉴骚章风骨,琢句当如刻。漫采兰芷清芬,逸气凝瑶册。吾辈凭栏酹月,怅对云天陌。英魂长息。万千悲慨,化作新声寄玄域。

点评

此楼层作业已评。由于点评内容太长,已小窗发给学员。评阅-笛梦老师点评。  发表于 2025-6-16 16:1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

帖子

5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6
25#
发表于 2025-6-13 15:24:3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第十八讲作业
雨竹组06-芷溪
一、自选一首古人词,翻译并简析

选取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翻译: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简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上阕问天,既对宇宙奥秘好奇,又有对人间生活眷恋,借对月宫向往与疑虑,反映出世与入世矛盾。下阕问月,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之悲欢离合,体现豁达情怀。全词意境豪放而空灵,情感真挚且深沉,以月贯穿,将自然与人生哲理高度融合,表达对亲人思念及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是中秋词的千古绝唱。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六幺令》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六幺令.端午
雨竹15-浅酌璃兮

浪中飞棹,又是粽香节。忠魂千年留寄,重五九歌泣。竞渡龙舟似箭,激浪鸣鼍急。烟笼诗律。今悬蒲艾,角黍轻烹祭声逸。
屈子挥毫天问,还酹凌云笔。长啸独抱幽怀,字字皆沉寂。谁解离骚沈意,黯把平生惜。夕阳西失。归舟横岸,灼灼榴花为谁煜。
芷溪浅评问好师姐,一起来看
读解:上阕描绘端午景象,浪里飞动的船桨、粽香弥漫,点明端午时节。“忠魂千年留寄,重五九歌泣”表明对屈原忠魂的纪念,九歌似在悲泣。龙舟竞渡如箭,鼓声急切,烟雾笼罩着诗的韵律,悬挂蒲艾、烹煮粽子祭祀,氛围庄重。下阕写屈原挥笔作《天问》,以笔抒发凌云之志,他长啸独抱幽情,文字却归于沉寂。没人能理解《离骚》深意,只能暗自惋惜其生平。最后写夕阳西下,归舟横在岸边,火红榴花不知为谁而明艳。
简评
1.未曲解原意:词中对端午习俗、屈原相关意象的运用准确,
2.没有出现将动态景写成静态景、混淆虚写与实写的情况。如“浪中飞棹”“竞渡龙舟似箭”是动态描写,“烟笼诗律”营造出一种朦胧氛围,虚实结合得当。
3.无随意引申:没有把浅显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也未添加或漏掉相关内容。对屈原的描写紧扣其作品和精神,没有过度拔高或贬低其内涵,如“屈子挥毫天问,还酹凌云笔”合理展现了屈原的才华和志向。
4.没有以假乱真的意像

5.表述内容没有正误揉合,用词准确,没有用不当的肯定或否定词作结,清晰地传达了对端午和屈原的情感。
6.不存在无中生有:词中所有内容都围绕端午和屈原展开,有相应的意象和情感支撑,没有在诗词中找不到依据的结论。-
7.不以偏概全:没有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全诗特点,对情感的表达既有对屈原的缅怀,也有对其不被理解的惋惜,情感丰富全面,没有把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等情况。
师姐的六幺令·端午脉络清晰构思缜密布局稳妥。学习点赞。
点评纯属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点评

此楼层作业已评。由于点评内容太长,已小窗发给学员。评阅-笛梦老师点评。  发表于 2025-6-16 16:1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3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2
26#
发表于 2025-6-13 19:09:0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雨竹组第十八讲作业
雨竹组21-安若渔

原玉
六幺令   忆儿时端午
依若雪梅尔
槐荫风过,滴翠青蒲户。炊烟晨漫村落,香透新包黍。三五邻童相伴,斗草溪桥渚。蝶蜂花露。纸鸢云影,惊起波漪荷中鹭。
最是阿爹初盏,醉诵离骚赋。竹椅摇月乘凉,耳畔萤火语。多少流光暗度,鬓染霜华处。梦回乡坞。龙舟竞鼓,抖擞庭前老梅树。

安若渔试评
问好诗友!格律自检。这阕词前三拍描述儿时端午的情景,呼应题目。第四拍本应顺势而下,但却全部用来写景,离题了。过片回忆家人团聚过节的情景,继而感叹流光暗渡霜染鬓华,尾拍梦回庭前老树。整体框架采用回忆-如今-回忆的结构,总体脉络清晰,唯一就是第四拍有点离题。整首词很有人情味,学习了!

点评

“斗草”、“放纸鸢”、“荷中鹭”、“萤火”这些景色和端午节没有密切关系。  发表于 2025-6-18 08:46
安若渔同学评论认真细致,点赞了。  发表于 2025-6-18 08:4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9

帖子

9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4
27#
发表于 2025-6-13 23:53:49 | 只看该作者
词研第十八讲作业
雨竹32-阑亭雪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简析:
雾气迷蒙,看不见楼台,月色朦胧让人看不见渡口。心里的桃源何处去寻。可怜我一人在孤独的驿馆里,夕阳下杜鹃声里,春寒料峭。
友人寄来书信,让我更加的平添了很多忧愁。
郴江本来是绕着郴山的,为谁流到潇湘去了呢。
这首词,上片景,下片情,上片首二句,景中带情,忧愁的景语开篇。后两句,孤独春寒,杜鹃,斜阳无不透漏出作者的愁貌。也是引领下文。
下片情语呼之欲出,尾句二句,疑问做结,更加令人回味。

雨竹21-安若鱼
六幺令·端午怀思
艾香盈户,蒲剑驱邪扰。榴花似火明艳,妆点端阳好。遥忆灵均昔日,抱志投湘渺。楚音仍绕。龙舟竞渡,鼓震波心祭贤老。
角黍青菰缠就,寄意情难了。彩线轻绕孩童,笑语欢声闹。千古离骚浩渺,韵里幽思浩。梦魂牵棹。汨罗江畔,岁岁哀思付波淼。

这首词开篇入题,写了端午节的景色,又用五月的榴花衬托端午节的好节气。第三拍开始忆古,下拍引出端午的灵魂人物屈原。也是开始为下片转打基础。
下片用粽子来寄情,三四句有点突兀,和前后句联系不大。后边几句都是寄情于屈原的,怀念屈原,扣题也较好。

点评

梨雪同学评论切中要害,下阕三四句和整阙词意境割裂。  发表于 2025-6-18 08:2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60

帖子

27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6
28#
发表于 2025-6-14 14:31:17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讲作业 互评
雨竹26-蓝老实


​六幺令:思端午
文/羽君


雨珠敲落,轻溅阶前处。
芸窗半掩清寂,淹笔案台著。
草色掀帘入屋,斗室香盈户。
逢临端午。湿庭淋院,一束菖蒲槛楣讣。


墨取三分凝气,羁客俘心俯。
犹闻罗汨呼音,远隔千年否。
鼎礼君臣傲骨,九问离骚楚。
取衣移步。山河待我,踏遍年年梦归路。


蓝老实试评:开头"雨珠敲台阶""草色掀帘入屋"这些句子用得很好,画面一下子就出来了,像看水墨画似的。
不过"菖蒲槛楣讣"这句有点突然,"讣"字用得重了,过端午挂菖蒲不用这么悲吧?


罗汨呼音."九问离骚楚"用典,但跟前面雨打菖蒲的场景接得不太自然,像突然切频道。
建议加点过渡,比如闻到粽香再联想屈原,可能更顺。


说错勿怪,俺还没学会点评哦。
总的来说还可以吧,就是格调不太自在。

点评

“入屋”口语化且读来拗口,“罗汨”因平仄需要而颠倒吗?固定词汇是不可随意转换的。  发表于 2025-6-18 08:16
菖蒲,用来趋避邪疫,驱蚊灭虫,吸附微尘,可制香料。  发表于 2025-6-18 08:03
如蓝老实同学所评,上景下情,景色描写细致,如临其境。  发表于 2025-6-18 07:5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

帖子

1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0
29#
发表于 2025-6-14 18:03:03 | 只看该作者
互评作业:
六幺令·乙巳端午即思
文/星光有时
夏花衒目,又至端阳候。艾囊彩线菰黍,依样安排就。倾泻龙舟急雨,不似寻常有。声声重奏。甦生屈子,蒲剑峨冠鬓香透。
讶异人间骚些,未傍流光走。云梦大泽偏偏,化作良田宥。剩有凄凉丑旦,台上垂歌袖。咿呀声秀。复书天问,我道何欷此何厚?

予安浅评:
上片写端午场景很生动,“艾囊彩线菰黍”三个物象堆出节日感。“龙舟急雨”的比喻,又接“不似寻常有”制造效果。下片突转沉重,“云梦化良田”暗含沧海桑田之思。结句“复书天问”将个人困惑与屈子天问勾连,在传统节俗中注入深沉哲思。唯“鬓香透”稍显突兀,然瑕不掩瑜,尤其结句,把个人困惑升华为对天道的叩问,突出其思辨性亮点和意象创新。       

点评

学习星光有时老师新作,予安老师说的很好,结有新意,描写画面感较强,个人觉得,意象转换稍快,有跳跃,  发表于 2025-6-15 15:1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7-2 01:23 , Processed in 0.1538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