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8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春组第25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1246

主题

1749

帖子

630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3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19 18:2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典诗十一期七律第二十五讲作业:
咏物“山”,或以秋景起意,题目自拟,二选一,七律一首。
(温馨提示:本讲作业继续互评)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9

帖子

2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4
沙发
发表于 2025-9-20 02:18:5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十一期七律第二十五讲作业:
春06-安静的花

咏物“山”,或以秋景起意,题目自拟,二选一,七律一首。
(温馨提示:本讲作业继续互评)

七律·秋夜
文/安静的花
一夜西风夏退场,浮华过后见冰凉。
萧萧梧叶飘幽榭,冷冷银钩照画堂。
往事悠悠催发白,三更寂寂对灯黄。
笔端诗句都成梦,几许心酸无处藏。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1

帖子

134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44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9: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曲诗二十七律第二十五讲春组作业 1.七律·秋夜 文/安静的花 一夜西风夏退场,浮华过后见冰凉。 萧萧梧叶飘幽榭,冷冷银钩照画堂。 往事悠悠催发白,三更寂寂对灯黄。 笔端诗句都成梦,几许心酸无处藏。 老李学评:问好学友!格律准确无误,首联写夏去秋来,分句细品意味悠长,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浮华过后见冰凉。颔联写秋夜,萧萧梧叶,冷冷银钩,听觉、视觉双重描写,勾勒出清冷、寂害的场景。颈联由此转向情语,尾联直抒人生有许多无奈,本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侠评:老李评的不错,诗写的也不错,中间两联稍有不妥,第五个字都是动词,读来不舒服,飘,照,催,对,比如改一下,霜鬓白,豆灯黄,这样就好点,诗还显得散,各联之间感觉衔接不太紧密。往事,诗句来的突然了。  2. 七律.咏山 春32-老李 何惧炎寒砺骨留,嶙峋群立静昂头。 舒云峻岭峰腰系,落涧深潭素练浮。 鸟漱空林声碎玉,身凌绝顶气吞牛。 从容俯瞰兴亡史,阅尽人间万古秋。  老李诗友好:诗作格律无误,主题鲜明,气魄浑厚,抒发了对大山不畏炎寒,磨砺筋骨坚毅品质的赞叹。首联点题,承接自然,对仗较工,情景结合。脉络清晰,转合连贯,结句扣题有气势。 首联下分句“静”字可再斟酌,颔联景物包含有些多。颈联上分句“鸟漱空林声碎玉”感觉与诗情不太关和。且“漱”字用在这里似乎也不太贴切,转句“史”有些大,换作“事”字,好像更合适些。总之作品不错,欣赏学习了!建议不当之处,多多谅解包涵。——诗友松风。  侠评:松风评的不错,老李的诗也不错的,问题在第二联,几个名词排列,学名叫列锦,但后面加了个动词,这一联不像是写山,像是写云,流泉之类,包括三联上句,个别字词不准,人可以说凌绝顶,山能说凌绝顶吗。  3.七律·家乡小山 春10——松风 独留形影南河岸,上接垂云北水连。 融雪肩描松竹翠,历春肤染草花鲜。 钟场日落起乡曲,湾渚月明迎客船。 体小身微神采足,赏观村野阅平川。 问好楼上老师,芦花简评:首联写山的位置,颔联用松竹草花衬山的美,颈联写山附近的人物活动,尾联总结对山的感受。思路清晰,构思不错。只是颈联“钟场,湾渚”感觉与山远了点。 另外整首诗没有虚词,太实了。 此评仅供参考,可忽略。  侠评:芦花评不错,松风诗也不错,感觉松风心里有景,但下笔无了。说点不足的,二句,这样的句子,像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要写成这样的句式好看上怎么,北怎么,就不好了,上接浮云下接川,下接烟之类,比如李白的,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融雪和历春不是一个季节吗,肩描,肤染太实了,雪后已知松柏翠,春来又见草花鲜,这样写好点。在句子中间加上点虚词好些,不要全实词了。 4.【小院之秋】 春11江上芦花 桂子飘香小院秋,寒霜未到矮牵牛。 娇红一片参差吐,翠绿盈盆披拂柔。 最是婆娑清水竹,犹还曼妙旧门楼。 樱桃爱犬乖相倚,同赏东篱景色幽。 扬风万里试评:问好江上芦花老师!首联"秋",属多余的字,因"桂子飘香",已点明时节。"寒霜未到”又如用”寒霜未扰”。颔联"娇红"”翠绿"写秋之景没有很好的写出秋之特点。 颈联"最是婆娑清水竹"表意不好,不如用"临水竹","犹还曼妙旧门楼",曼妙指谁?竹或旧门楼,如指旧门楼,应该不妥。尾联"樱桃"意像稍模糊,不知道指樱桃树还是指樱桃果。 小诗清新雅致,很有生活情趣。中二联对仗工整,起承转合自然,层层递进,很有章法,这首诗瑕不掩瑜,是首不错的习作,点赞学习了。学评,如有说的不对,请见谅。  5.七律·秋夜观水上秀 春35~扬风万里 金风飒爽沅巫岸,璀璨山城冠楚湘。 千水幻虹浮倒影,万灯弄色织流光。 江干喜听升平调,云外应闻笑语长。 此境恍如蓬岛里,酣然不识是吾乡。 清风明月学评,问好学友: 首联点出“秋夜山城”之境,颔联描绘水上光影灵动,“幻虹”“弄色”用词鲜活,“浮”“织”炼字精准。颈联转写“升平调”“笑语长”的人间欢情。尾联以“蓬岛”喻景,“不识吾乡”抒情,从景到情层层递进,意境优美。学习了!  6.七律·秋兴 春30-清风明月 谁道惊秋冷寂然,凝眸西陆胜春天。 晴空雁字祥云展,阔海鱼竿碧水涟。 院内桂花香玉砚,田中稻浪奏心弦。 登高万物全归总,枫比红桃更斗妍。  简评: 首句一个反问,打破了一般的常调,有点‘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味道,没有低沉,萧条,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气势。 赞  要是非要挑毛病,感觉七分句全和总意思相同,再斟酌,把韵字阴阳比例再调整一下就好了。整体还是不错的 7.七律·山 春18-小絮絮 巍峨岂肯折腰弯,直破苍暝可顶天。 云海翻腾襟袖外,星河明灭脊梁边。 一生磊落亲君子,万古峥嵘伴大千。 纵是丹青描骨相,难摹空翠化陶然。  学友好!春12青松学点评:首联点题定调、铺垫。颔联以景细化、展开。颈联入情。尾联小结。小诗结构分明,对仗工整,格律正确。不足部分:认为尾联好似意显弱些。本人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见凉!  拂晓复评:楼下学友评得到位,点赞!尾联的“空翠与陶然”只是“大千”的一个小元素而已!七句应说“纵使丹青联圣手,难描壮丽与纯全”,大千是大千世界的简称,所以轻松同学说你的尾联表达弱啦!  春12青松 七律·山 常依碧落阅春秋,帘瀑喧豗任自由。 雾绕层崖飞鸟静,雨添深涧小鱼游。 石阶盘曲行樵子,玉树参差隐竹楼。 登陟无须嗟路险,烟云舒卷伴君留。 安静的花互评:问好青松诗友!这首《山》写得好,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最后一句如果立意再高一点可能会更好一些。烟云舒卷不是无须嗟路险的理由。首联写得大气开阔,很好。语言流畅,文字优美。  拂晓复评:问好学友,安静的花同学评得很到位赞学习啦! 轻松同学这首诗前四主写大山的静态与动态之美,转联六句改为“草木参差”比较贴近!七句收束山的险,有点片面。 总体看适合“登山”,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而全诗应着重写意山的蕴藏,继续加油!   9 七律、山 春01-横笛 岿巍屹立入云天,石骨加身意志坚。 孕育春花香陌野,聚来涧水润桑田。 朝擎日出催农事,晚阻寒流稳睡眠。 历尽风霜浑不惧,如今静默几千年。 安静的花互评:这首咏物诗描写的山的可贵品质,立  阳春白雪复评:问好同学,小诗格律无误,中二联对仗尚工,孕育/聚来词性对仗稍宽。整体不错,描写了山的可贵品质。其实何尝不是如山一般的具有坚韧品格、奉献精神的人的赞颂呢?遗憾的是尾句过于平实,未有升华。  10、咏山 文/冬日春天 叠嶂层峦接太清,登高远眺顿心惊。 九州云海中天阔,千载奇藤绝壁横。 介甫畅临通所悟,子瞻小隐顿犹明。 洗除尘虑涤心净,佛影钟声伴晚晴。  学姐好!静影学评: 整首诗格律无误,对仗工整,首联描写群山高耸入云,峭壁云涯清秀之美,额联描写山林在千年岁月洗礼中,任然屹立的驰恒精神。颈联和尾联借用典故,王安石和苏轼二位诗词泰斗,也慕名来隐居山林学道修行。借此也寸映出作者也是一位,清心寡欲,静怡淡雅之人。用词造句新颖独特,是一首好律。值得我学习!不到之处敬谅!  阳春白雪复评:问好同学,小律格律正确,中二联对仗工。整体脉络顺畅。初评不错,不再一一絮评。 11.七律   咏山 春09-静影沉璧 原身天赐火岩浆,地壳运行生短长。 万载风吹经雨雪,千年石化品苍茫。 花开四季邀明月,叶落秋分伴旭光。 墨客挥毫云水壁,知音觅断古琴房。     首联“原身天赐火岩浆,地壳运行生短长”从宇宙诞生、地壳运动起笔,以动态视角勾勒石之起源,赋予其亘古沧桑感。颔联“万载风吹经雨雪,千年石化品苍茫”进一步以万年为单位铺陈时空纵深,凸显石之坚韧,意境雄浑。不足之处 如“生短长”略抽象,若改为“刻沧桑”等具象化表达,或更能呼应地质变迁的厚重;“云水壁”与前文联系稍显跳跃,可考虑更贴近石之特性的隐喻。  【元帅复评】纠正初评一下:原文“生短长“,指的是山之高低,如改成“刻沧桑“,则与下文之“品苍茫”冲突。   12、春23~荷月 七律·咏山 巍峨自在开苍穹,雾绕云缠拓碧空。 万古沉浮凭造化,四时开合仗神工。 松涛卷地声先到,石窍盈天路可通。 欲览乾坤奇绝处,何妨绝顶啸长风。  安静的花简评:“拓”“盈”字还可再斟酌。“四时开合”不知为何意?尾联写得很好。  【元帅复评】①首联“开苍穹”与后半句的“拓碧空”意重;②“四时开合”费解,另,“开”字重复;③“石窍盈天路可通”夸张了。 尾联写得很好,赞一个!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10-15 06:38 , Processed in 0.11006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