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五期熙词组第四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

帖子

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2
11#
发表于 昨天 08:40 | 只看该作者
桃源忆故人   题善改网名之友
祁梅
清扬一别望舒面,倦卷珠帘垂见。
研五班中影现,任所飞花霰。
新愁难遣为人辨,处世抱平恨短。
若问此情深浅,远岫浮云乱。‌
微凉简评:这首词的上半部分,像是在描绘一幅回忆的画面。从"清扬一别"的惆怅,到"研五班中影现"的具体场景,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网校时光。

下半部分则转向了现实的感慨。"新愁难遣"和"处世抱平恨短",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朋友在乍逢又别的无奈。

最后一句"远岫浮云乱",用景语作结,既是写景,也是喻心。

整首词从回忆到现实,再到心境的描绘,过渡得非常自然。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帖子

1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2
12#
发表于 昨天 10:5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五期熙词组第三讲作业

熙词15-幻玉

     桃源忆故人·忆穷乡执教

    同仁灯下围炉坐,风透疏窗频过。腹内时常饥饿,案冷烟尘涴。
    寒门勤访鞋磨破,桃李成才问我。何事萦怀未果?笑曰零零个。

银絮飘飘点评:此词质朴生动,以回忆穷乡执教经历为切入点,画面感强,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当时的艰苦与温馨,情感真挚;然用词稍显直白浅俗,在表达深度与艺术感染力上还有提升空间。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13#
发表于 昨天 13:0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五煕词组第四讲作业互评
煕词08-钱莊评楼上磐石作品
桃花忆故人·愁怀
文/磐石
柔风漫绕花枝嫩,幽香暗沾衣鬓。旧日言欢声貌,犹记眸中晕。
归鸿过尽无音信,心事空萦难泯。独对残阳轻叹,又近西窗临。

问候磐石老师!
作品出炉自检下,硬伤就不说了。
由春景回忆起笔点出曾经美好 在转入空萦 独对来扣“愁怀” 很不错
说一个点吧 收尾 又近西窗临 桃源忆故人是仄声韵 先不谈平仄,近 临 选一个方可。
磐石老师加油 越来越棒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
14#
发表于 昨天 14: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五期熙词组第四讲作业互评:
熙词31-别梦依稀

《桃园忆故人 思》
熙词09-一会
从前忆罢心旌乱。倒覆茶余半盏。影与窗前归燕,相对凝眸看。
低言莫劝桃花院。怕遇春风人面。恐被夭夭粉钿,嗤笑思如茧。

读解:
这首《桃园忆故人·思》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惆怅的氛围,词中主人公沉浸在往昔回忆里,情思缱绻,难以释怀,整首词围绕着“思”展开,抒发了对过去人或事的深深眷恋与难以言说的愁绪。

“从前忆罢心旌乱。倒覆茶余半盏”
“从前忆罢”点明主人公刚刚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心旌乱”形象地描绘出回忆之后内心的波澜起伏,心绪不宁。
“倒覆茶余半盏”是一个细节描写,主人公在回忆的情绪中,不经意间打翻了喝剩的半盏茶,从侧面烘托出其内心的混乱与沉浸于回忆的状态。
“影与窗前归燕,相对凝眸看”
主人公的身影与窗前归来的燕子相对凝望。归燕象征着归巢、团圆,与主人公此时孤独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其内心的孤寂和对往昔团聚时光的怀念。“凝眸看”则体现出主人公的专注和沉浸,仿佛在与燕子交流,又似在通过燕子寻找往昔的影子。
“低言莫劝桃花院。怕遇春风人面”
“桃花院”可能是主人公曾经有过美好回忆的地方,“低言莫劝”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犹豫和抗拒。
“春风人面”化用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典故,主人公害怕再次踏入桃花院,遇到那熟悉的场景却不见故人,从而勾起更深的伤痛。
“恐被夭夭粉钿,嗤笑思如茧”
“夭夭粉钿”描绘了桃花娇艳美丽的样子,将桃花拟人化。主人公担心娇艳的桃花会嘲笑自己的思念如同蚕茧一般,被困其中,无法解脱。这一句以独特的想象,将自己的情思具象化,生动地表现出其被思念所困的无奈和自嘲。

简评:
优点:
1、情感真挚细腻:词中通过对主人公回忆、动作、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将其对往昔的思念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如“心旌乱”“倒覆茶余半盏”等细节,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波澜和痛苦。
2、意境营造出色:运用归燕、桃花院、春风人面等意象,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和惆怅的意境。归燕的团圆与主人公的孤独,桃花的娇艳与主人公的哀愁相互映衬,使整首词的情感氛围更加浓郁。
3、用典巧妙:“春风人面”的典故运用自然贴切,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同时,将桃花拟人化,“恐被夭夭粉钿,嗤笑思如茧”的想象新颖独特,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不足:
1、语言稍显晦涩:部分词句如“夭夭粉钿”等,对于一些读者来说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词的传播和大众的接受度。
2、个别词句语义重复,如:“凝眸看”(“凝眸”已含“看”的动作),“倒覆”(意重)。
3、情感表达稍显直露,蕴藉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下阕。“低言莫劝”、“怕遇”、“恐被”、“嗤笑”等词语,将内心的担忧、惧怕、羞赧等心理活动直接陈述出来,虽清晰,但少了些含蓄深婉的韵味。尤其是结尾“思如茧”的比喻,虽贴切,但“思”字点破情由,削弱了留给读者的回味空间。若通篇以画面和行动暗示这份如茧之思,艺术效果会更佳。
4、意象跳荡,转场失粘。“倒覆茶余半盏”到“影与窗前归燕”一句之间,场景由“茶案”倏然跳至“窗前”,缺乏过渡;下片“桃花院”又忽地开辟新空间,三次转景皆靠情绪硬勾,不用虚字、不用时间线,读来有“闪接”之感,气韵略见断裂。
个见。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

帖子

7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22
15#
发表于 昨天 16:0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五第四讲作业
熙词02-语笑嫣然互评

桃源忆故人·秋思
熙组-小宇
丹枫洇染秋山瘦,水漾寒波影皱。雁字排空时候,撩动相思扣。
凭栏悄立黄昏后,望断天涯烟岫。寂寞幽怀难宥,梦绕家山久。

嫣然浅评:问好小宇师友!很高兴向你学习!
这首《桃源忆故人·秋思》上阕以丹枫点秋,秋山瘦暗合秋景萧瑟之态,次拍以秋水寒凉,波纹扰影的画面,冷意尽显。雁字排空是秋天经典意象,大雁南飞常关联归思,自然引出思念之情,由景入情过渡自然。
过片紧接准备过片情随景深,独立黄昏凭栏远望,朦胧的远山望而不见更增添了寂寞与惆怅, 这种寂寞幽怀难以排遣,最后以梦绕家山收束全篇,余韵悠长。
全词格律用韵无误,上景下情,脉络清晰,语言流畅,过渡自然,文笔中足见功底,不错的一首小令,学习了。
以后注意一下标点符号。
初学点评,说错勿怪,互相学习,以老师点评为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16#
发表于 昨天 16:4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詞研五第四讲作业
熙组06-守候

原玉:
桃源忆故人.秋深思乡
文/赏梅人
西风摇落门前柳,更见黄花消瘦。冷雨偏偏侵牗,客路思乡久。
故园千里如云岫,寂寞残灯独守。吟觉清寒如旧,谁个堪留酒?
守候浅评:问候诗友,格律无误.首先在格式上,<<桃源忆故人>>分上下两阙,每阙各四句,各自押韵.既然各自成韵,四句之间都应该用句号.这首词典型的上景下情写法,上阙写深秋时的景色,通过“西風”“柳”“黄花”“冷雨”等特定物象,强调人在他乡这个现状,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几个词 “摇”“瘦”“侵” 用的颇见功底,准备过片“客路思乡久”做好过渡准备。上阙用语虽然不是很出彩,却很扎实,把题目的“深”字突出出来。下阙过片“故园千里如云岫”,写千里之外的故园仿佛如缭绕的云雾一样了,然后用了一系列冷色彩的词,突出思乡之苦,用语如上阙一样,可见作者的基本功极好。整首词语言色彩分明,过渡自然,脉络清晰,成功之作。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6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6
17#
发表于 昨天 17:2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五期熙词组第四讲作业互评:
熙词019-银碗盛雪

原玉:
桃源忆故人
熙词20-千千上     

寒蛩泣老疏桐月,风掠残荷声咽。 露湿青衫轻别,雁尽书空叠。
旧盟暗逐流云灭,梦底桃花犹发。 醒后一庭枯叶,寂寞和衣歇。

解读:
上阙:寒冷的秋天,惊蛰声声泣老了梧桐和秋月。风也吹得残荷声声哽咽。在那个,不知道是露水和泪水,湿了衣衫的时候,我们轻轻的道别。遥天的大雁也飞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书信在空旷的房间叠放着。

下阕:昔日的誓言,已偷偷的,追逐着流云渐渐消失。而梦里那些美好却像桃花一样绽放。醒来时,只剩那一院子零落的枯叶。如是,自己独自抱着自己在寂寞中歇息。


简评:

银碗学评:问好师友,
此词格律无误,以秋天为背景,借景生情,深深的怀念,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美好,以此抒发作者如今的孤单和寂寞。

上阕:第一拍,以惊蛰泣桐月,风催残荷声声咽的景象来寸托铺垫,伤感的秋天。紧接着第二拍,借用露珠也是泪珠湿衣衫寸托别离,雁尽和书叠更进一步代表痛心疾首的离别,层层递进,逻辑严谨,用词造句也好。在看下阕。

下阕:由上阙的离别伤痛,引起伤心的回忆,这拍,重点在旧盟,过去的誓言,似流云般消失,而在梦里,却像桃花一样灿烂,这拍发字用的漂亮。最后一拍,我最喜欢,梦醒来时,只剩下一庭的枯叶,陪伴自己,只好独自和衣歇息,多么冷清寂寥无奈的作者。

整首词:以秋天的景象,描写离别的伤感,伤而不悲,回忆美好,和如今的落寞。相互对应,用词得当和雅,情景合一堪佳,上阙下阕连贯自如,情感丰盈,逻辑紧密,最后也给人有留白。词味丰满,可见作者的功底。

不足之处:是下阕的首句意向不太明,我刚开始读来有点蒙圈,也就是词组欠佳,流云灭,感觉不太妥,灭字,还有就是,有的遣词造句还待提升,改进,比方,上阙的第三句,露湿青衫轻别。两个qing音撞在一起,有点饶舌。就这些了,我的只是个见,仅供参考,对错勿怪。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11-2 05:08 , Processed in 0.375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