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424|回复: 10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八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657

主题

1020

帖子

393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21:2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洞仙歌》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下一楼评上一楼的点评基本要求:
01.格式:《词牌名  题目》,按阕分行。即单调一行,双调二行。(不主动分行。)
02.格律检索:按搜韵,有无出律之处。
03.有没有明显生涩之词。
04.有无前后不必要的重复啰嗦之处。
05.有无对偶或者对仗的要求,做的如何。
06.能不能看出明确的立意?立意如何?
07.有没有不符合自然规律或者违反伦理或者基本逻辑的?
08.有没有意脉断裂?断在何处。
09.有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是哪一句?
10.有没有运用典故。(不要求一定能看出。)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8
沙发
发表于 2025-3-23 04:36: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第八讲作业
雨竹01—易水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千秋岁
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翻译
浅水边,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气悄然尽退。枝头繁花,晴光下的倩影,纷乱如坠地颠颤微微。流莺在花丛,轻巧的啼啭声,听来太急促,太细碎。啊,只身飘零,消愁的酒盏渐疏,难得有一回酣然沉醉。日复一日的思念,心身已煎熬成枯灰。相知相惜的挚友,迢迢阻隔,眼前,悠悠碧云,沉沉暮色,相对。
想当年,志士俊才共赴西池盛会,一时豪情逸兴,华车宝马驱弛如飞。不料风云突变,如今,看携手同游处,剩几人未折摧啊?秉舟绕过日月,那梦已断毁,镜中容颜已非。春去了,落花千点万点,飘飞着残败的衰颓,牵起一怀愁绪,如海,潮涌潮落。

赏析
开篇以景起兴,描写了暮春花影凋零繁乱,莺声急促细碎的场景,来衬托寂寞失意的情怀。歇拍推出词人现状,离别,飘零只有和暮云独自相对。
过片回忆了曾经的美好,结尾直抒胸臆。此词运用今夕对比手法,语言含蓄蕴藉,一咏三叹,缠婉悱恻,巧妙地把政治失意和爱情的失落柔和在一起,感人肺腑。结尾以景结情,令人回味无穷。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洞仙歌*春景
文/浅秋
春风细细,轻拂垂杨绿。一碧丝绦泻如瀑。倚秋千、静赏蛱蝶翻飞,又回望、双燕呢喃相逐。
日高人慵懒,往事流连,恍惚峰峦入云矗。漫山百花妍,奇幻飘然,霞光里、仙园琼筑。便驭风、衣袂舞飘飘,倏惊醒,喃喃尚吟仙曲。

翻译
暖暖的春风轻轻吹拂着,垂杨渐绿,丝绦如瀑布一般。(我)倚着秋千 ,静静地欣赏着蛱蝶纷飞,回首又看到燕子在呢喃翻飞相互追逐。
中午时分太阳暖暖人也跟着慵懒起来,在往事里留连,恍惚中记得峰峦高高的直入云端,漫山百花齐放,神奇的幻觉飘飘然,在晚霞的余光里,像仙园一般,便乘着风,翩翩起舞,猛然间惊醒,口里还咏唱者美妙的仙曲。

简评;
这首《洞仙歌》描写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杨柳葱茏,蛱蝶翻飞,燕子呢喃 ,有位佳人闲倚秋千,回忆往事,不知不觉做了一个美好的仙梦,梦见自己在百花盛开的琼楼玉宇里翩翩起舞。构境唯美,主题清晰,上下片衔接也自然妥帖。意脉也比较顺畅。感觉不足的是:
1、几处遣词造句待斟酌。比如开篇形容春风用的“细细”,一般都是和风细雨,细细的雨丝。“一碧”,碧是形容词,这里用作量词似乎不妥。还有准备过片的“呢喃”,燕子在飞逐的过程中不会呢喃吧。下片的“云矗”“琼筑”都有凑韵之嫌。
2、再有就是开篇承句没有写成领字格。
3、注意不规则重字,“飘”“喃”,虽然都是小问题,但有词贫之感。鸡蛋里挑骨头了,还请复评老师斧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4

帖子

8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04
板凳
发表于 2025-3-23 07:55:1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八讲作业

雨竹25-幻玉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愁倚阑令 其一

宋 · 晏几道

花阴月,柳梢莺,近清明。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
枕上怀远诗成,红笺纸、小砑吴绫。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

1、翻译

词作以细腻的笔触,站在女子的角度表达了对远方征人的思念之情。
起拍“花阴月,柳梢莺,近清明。”以景入情,勾勒出一幅静谧夜景,因为是清明时节但却又暗示了离别之意,为整首词铺垫了基调。
上结“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引出回忆,去年今夜,离亭之别。这里的“长恨”二字,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深遗憾和无法释怀的情感。
过片“枕上怀远诗成,红笺纸、小砑吴绫。”词人在枕上思念远方的人,写下怀远诗篇,用“红笺纸”和“小砑吴绫”来寄托深情。细节描写到位。
歇拍“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将写成的诗寄给远方的征人,让他不要忘记自己。“莫无情”三字,既是请求,也是担忧,表达了词人对感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2、简析: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凄美动人的艺术氛围。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1、原玉:

洞仙歌 春情(正格)

雨竹08∽静姝

寻芳拾翠,步苏堤吴岸。婀娜柔条巧梳辫。水涟漪、深浅桃色横斜,纤姿绰,欲试波温冷暖。
彩蝶如密约,惜玉怜香,藏入花间找无见。被谁识破了、情以何堪?莫慌乱、风媒自荐。春嫁女、且取露筛茶,日温酒、和君赴场春宴。

2、读解:

满怀春情去江岸寻幽,自然景观跃然而上,有柔条、有水、有色彩、有温度。好一派江南美色。蝶舞花香,蝶与花似有约。如同与夫君一样共赴一场春宴。

3:简评:

⑴、格律正确
⑵、用韵无误
⑶、上片景起,自然入题,且笔法细腻,词语丰厚,得当。下片与上片衔接有致,深化春景为美之处。结句意味深长。
⑷、总观上片好于下片,景多,抒情略少。写的不错!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8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0
地板
发表于 2025-3-23 09:19:09 | 只看该作者
第八讲作业,互评楼上
雨竹26-蓝老实

洞仙歌·春情
文/迦南
春根酒畔,对乱红飞絮。又惹心头别离绪。记当时、歌罢信步花间,香满袖,月妒凭肩私语。
新阴斜景转,吹去飞琼,今岁重寻手携处。不见昔年人、罗额生尘,黄昏里、拥愁无数。断肠是、时闻杜鹃声,最难禁、萧萧几番风雨。


蓝老实试评:本词格律无误,符合本词所有长短句式要求。

很不错的一首洞仙歌,首拍交侍了时间地点事件,引出思前慨今的心路历程,成功今夕对比。
尤喜月凭肩句,很形象地完成了时间过渡,加深甜蜜时光的追忆与难忘。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1

帖子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4
5#
发表于 2025-3-23 10:49: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八次作业
雨竹05-浅秋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宋*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赏析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是张先的代表作之一。此词描写一位女子在她的恋人离开后,独处深闺的相思和愁恨。它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划刻以及形象而新奇的比喻,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对青春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对无聊生活的抗议、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全词曼丽婉曲,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译文
在高楼上眺望而伤感,苦苦地思念着远方的心上人,这样的事何时才能结束呢?看来在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爱情更为强烈的了!离愁别恨正牵连着千丝万缕的柳条纷乱不已,更何况东陌之上,垂柳已是飞絮蒙蒙了呢。我眼前还浮现着你的马儿嘶鸣着,越跑越远,一路不断扬起灰尘的情景,情郎啊,你叫我到哪里寻找你的踪迹呢?
池水溶溶,一对鸳鸯在戏水,这水南北可通,时见有小船往来。雕梁画栋的楼阁上梯子已经撤去,黄昏以后,依然还是独个儿面对帘栊,望着斜照在它上面的冷冷清清的月亮。怀着深深的怨恨,我反复思量,我的命运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们倒还能嫁给东风,随风而去呢。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  春情
雨竹13-予安
东君乍醒,剪寒云暄暖。慢解冰澌绿新满。过桥西、依岸细柳眉舒,照湖镜,犹似春风点眼。
袖沾桃花露,履印苔痕,不觉春衫沁珠汗。倏尔燕归来,啼破晴空,低檐下、银铃轻颤。似相问、春光恁多情,奈何又、残红暗随波转。
读解赏析
作者详细地描写了春天所见的景象,并且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紧扣主题,点赞。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饰方法,使整阙词更有韵味。
互评
1.格式和格律都没有问题,通篇也没有生涩的字词。
2.上片写的应该是初春,从字眼可以看出:东君乍醒,天气还有点寒,冰才开始融化。
3.下片却跳到了仲春或暮春:袖沾桃花露,春衫沁汗珠,残红随波转。
4.燕子一般在春分前后归来,初春时节是很难看到燕子身影的。
5.过桥西、依岸细柳眉舒,照湖镜,犹似春风点眼。特别喜欢这一句。
水平有限,多有冒犯,还请老师多多包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8
6#
发表于 2025-3-24 15:09:31 | 只看该作者
洞仙歌:春梦无痕
文/羽君

微风拂柳,映影清池面。偶见帘间燕旋转。
杏妖姬、妩媚窈窕撩人,梨带雨,颔首低眉笑浅。

忽感身孤客,吹落花香,染袖盈衣典温软。
思绪却偏浓,久伫无言,失神处,倾怀不卷。
可省悟,旧词难回翻,但懂得,流年寸金珍简。


简评:格式有误,未按阕分行【单调一行,双调二行】。“映影清池面”,没有领字。“可省悟,旧词难回翻”,“难”  在此句中,出律了。“杏妖姬、妩媚窈窕撩人”,“杏妖姬”,不如直写:杏如妖;“妩媚窈窕撩人”,用词重复。“染袖盈衣典温软”,这一句也有点费解,特别是“典”。结句的“珍简”一词,感觉就是凑韵的。整体看来,也好像与春梦无关。在此说一下哈,我写的也是凑,还对君挑三拣四,还请多多包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7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8
7#
发表于 2025-3-25 13:57:0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8讲作业
雨竹03-紫竹吟箫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雪云散尽
北宋·李元膺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翻译:
雪云散去,清晨的阳光照着庭院。杨柳舒展着新芽,仿佛对人投来青睐的目光。更美妙的是,梅花的芳心,与远处杨柳相映成趣,似含颦笑,风情无限。
一年中最美的春光,不在繁花似锦地方,而是那稀疏的花朵最显娇柔。到了清明,百花争艳,却已错过了春风最动人的时刻。不如趁早抓住美好尽情游乐,莫要顾虑春寒料峭,醉酒红颜自能温暖心间。

简析:
上片聚焦早春的“小艳疏香”,下片转向清明“花正乱”,通过时间推移,凸显春光易逝的哲思。“醉红自暖”将饮酒赏春的行为与内心温暖感受结合,以实写虚,深化主题。全篇以景贯穿“早占韶光”的劝诫,将哲理融入自然意象。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郊游
文/凡川
回黄转绿,恰春来清景。日暖风和满香径。百花开、西苑旧处人闲,呼鹭友、自驾郊游揽胜。
桃花开少少,粉杏娇痴,烂漫樱花正豪兴。锦霞映红天,芳草天涯,何人倩、争相入镜。又泛舟、波动鲤鱼藏,叹日短、归时月窥林静。

翻译:
大地换上绿装,正值万物复苏。暖阳和睦、熏风轻拂,小径弥漫着花草的芬芳。西苑旧游之地百花竞放,游人闲适地漫步。呼朋引友,驱车前往郊野探寻胜景。
桃花初绽,杏花凝脂,樱花似雪浪翻涌,尽显盎然春意。天边的云霞染红了天空,芳草蔓延至远方,是谁家女子在美景中争相留影。泛舟湖上,看锦鲤在碧波间嬉戏,感叹时光飞逝,归来时,月亮悄悄探出头,窥视着静谧的林间。

简评:
问好诗友。整篇平仄准确,押韵合理,符合《洞仙歌》词牌格律要求。
起拍兴起,语义重复。“自驾”一词煞风景。
"粉杏娇痴"  "樱花正豪兴"拟人手法。
"锦霞映红天"与"芳草天涯"跳跃过大。
上片“百花开”。下片“桃花开少少,粉杏娇痴,樱花豪兴”,描绘多余,意象过乱。
煞尾冷色调与整片感情不符。
整篇意象堆砌明显,用词需打磨,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
个见,以老师评阅为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2
8#
发表于 2025-3-25 14:16:2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22-迦南第八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宋  周邦彦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简析:这首词以“知音稀有”为主题,全词也一气贯通。
一曲小令,化用前人诸多诗词名句,自成佳制,别创新意,上片主要写外貌,下片着力写内心。
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无称艳的辞藻,无刻意的雕饰,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含蓄委婉的笔致、清淡雅致的风格,给人以轻松率意之感。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    赏春
词/依若
遁寒渐暖,自山川披翠。画柳垂丝戏春水。窈桃羞、灼灼笑倚东君,蜂蝶闹,舞绽一园芳蕾。
新蒲溪畔嫩,婷影悠波,燕点春澜剪云绮。久伫意悠然,满目温馨,不舍那、大千万媚。怎留驻、这光景神怡,奈岁月、匆匆不容长醉。
问好同学:这首词由天气渐暖,山川披翠直接点明春天来了。通过画柳,桃花,蜂蝶,新蒲,燕子组成一副属于春天的美好画卷,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进一步也体现出作者对好景难留的不舍之情。
上片通过静动相结合的物像,渲染出一副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
下片偏于抒情突出题旨。
写作手法比较老练,不足之处在于,准备过片与过片之间,景物的罗列过于平淡,因为整个上片的景语描写,足够支撑赏春,过片宕开词境会更好看一些。
个别组词造句还需凝练,譬如:遁、窕桃羞、灼灼笑倚东君、
如有理解不到位之处,还以补刀老师的为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3

帖子

9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2
9#
发表于 2025-3-25 15:27:13 | 只看该作者
雨竹组——宛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
宋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译文:听着凄风苦雨之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
西园的亭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干净,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我是多么惆怅伤心,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幽寂的空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整体赏析:此词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形象丰满,意蕴深邃。“听风听雨过清明”,起句貌似简单,不像梦窗绵丽的风格,但用意颇深。不仅点出时间,而且勾勒出内心细腻的情愫。寒食、清明凄冷的禁烟时节,连续刮风下雨,意境凄凉。风雨不写“见”而写“听”,意思是白天对风雨中落花,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晚上则为花无眠、以听风听雨为常。首句四个字就写出了词人在清明节前后,听风听雨,愁风愁雨的惜花伤春情绪,不由让读者生凄神憾魄之感。“愁草瘗花铭”一句紧承首句而来,意密而情浓。落花满地,将它打扫成堆,予以埋葬,这是一层意思;葬花后而仍不安心,心想应该为它拟就一个瘗花铭,瘐信有《瘗花铭》,此借用之,这是二层意思;草萌时为花伤心,为花堕泪,愁绪横生,故曰“愁草”,这是三层意思。词人为花而悲,为春而伤,情波千叠,都凝炼在此五字中了。“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是写分别时的情景。梦窗和情人在柳丝飘荡的路上分手,自此柳成为其词中常出现的意象。古代有送别时折柳相送的风俗,是希望柳丝能够系住将要远行的人,所以说“一丝柳,一寸柔情”,可谓语浅意深。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伤春又伤别,无以排遣,只得借酒浇愁,希望醉后梦中能与情人相见。无奈春梦却被莺啼声惊醒。这是化用唐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之意。上阙是愁风雨,惜年华,伤离别,意象集中精炼,而又感人至深,显出密中有疏的特色。下阕写清明已过,风雨已止,天气放晴了。阔别已久的情人,不能忘怀。按正常逻辑,因深念情人,故不忍再去平时二人一同游赏之处了,以免触景生悲,睹物思人。但梦窗却用进一层的写法,那就是照样(依旧)去游赏林亭。于是看到“黄蜂频扑秋千索”,仿佛佳人仍在。“黄蜂”二句是窗梦词中的名句,妙在不从正面写,而是侧面烘托,佳人的美好形象凸现出来。怀人之情至深,故即不能来,还是痴心望着她来。“日日扫林亭”,就是虽毫无希望而仍望着她来。离别已久,秋千索上的香气未必能留,但仍写黄蜂的频扑,这不是在实写。陈洵说:“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结句“双鸳不到”,明写其不再惆怅。“幽阶一夜苔生”,语意夸张。不怨伊人不来,而只说“苔生”,可见当时伊人常来此处时,阶上是不会生出青苔来的,此时人去已久,所以青苔滋生,但不说经时而说“一夜,”由此可见二人双栖之时,欢爱异常,仿佛如在昨日。这样的夸张,在事实上并非如此,而在情理上却是真实的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春景
文/易水
群峦染翠,恰云柔风暖。溪水潺潺燕莺啭。画桥边,垂柳缱绻堆烟,游苑里、重听凤萧歌管。
驱车盘古道,信步山前,桃李芬芳醉颜展。想那日南庄,落第崔郎,当此际、红颜得见。慢回首流传越千年,而香海绵绵,宛然如幻。
试解读:层层叠叠的山峦渲染上翠绿的色彩,恰遇着云儿柔软风儿暖和。小溪流水潺潺燕子黄莺声声婉转。画桥边上,碧柳垂丝温柔缱绻堆砌如烟,游玩的小苑里,重新倾听动人的凤箫歌曲。
开车奔驰在这盘旋的古道,信步走向山前,桃红李白纷纷展示那醉人的容颜。想起那日的南庄,功名落第的崔护,在此际,邂逅了怦然心动的红颜知己。缓慢回首,这美丽浪漫的故事传越了千年,而如今这醉人的香气绵绵不绝,宛然如梦似幻。
试点评:问好同学,此作通篇格律无误,最后一句,而香海,应该是个三字领,可能是断句错了,不知道是不是其他的变体,而香海、绵绵宛然如幻。正格应该是这样的。此作通篇流利顺畅,温婉典雅。用南庄崔郎的典故,来忆古追今,是一篇不错的作品。作者文字功底深厚,驾驭娴熟,上景下情,情景交融,像学友学习佳作。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7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8
10#
发表于 2025-3-25 16:23:04 | 只看该作者
第八讲作业:
雨竹30-星光有时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洞仙歌》的分析。
1.        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  丁未九日
清末-民国/朱祖谋
无名秋病,已三年止酒,但买萸囊作重九。亦知非吾土。强约登楼,闲坐到、淡淡斜阳时候。
浮云千万态,回指长安,却是江湖钓竿手。衰鬓侧西风,故国霜多,怕明日、黄花开瘦。问畅好
秋光落谁家?有独客徘徊,凭高双袖。
简译:
由于说不出的秋病,已止酒三年,重九日只能买系萸囊渡此佳节了。虽然此地风景很美但不是家乡,勉强按习俗登楼,没有人相伴,闲坐到夕阳快要下山时候。
浮云千姿万态,遮蔽了都城的方向,而我却已经成了守着江湖钓竿的老者,在西风中落帽,想象不久以后都城寒霜,我像蝴蝶一样发愁最后的黄花也开败了。不知道此时还大好的秋光最后落到谁家?
我就这么一个人徘徊在高楼,凭栏远望,双袖龙钟泪已干。
简析:
此词作于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重阳节。作者朱祖谋由广州去官北归已二年多,托言秋病,实际是为国事而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前出师表》)。“知非吾土”用汉末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之意,时作者寓居苏州。“浮云千万态,回指长安”用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意。“江湖钓竿手”用杜牧:“惆怅江湖钓竿手,却遮西日向长安"意。“衰鬓侧西风”,东晋孟嘉重阳登高风吹落帽事。“怕明日,黄花开瘦"。一句词,兼用了苏轼诗“明日黄花蝶也愁”及李清照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两个典。“畅好” ,元曲中常用语,真好之意。后三句包含对家国大好河山有落入外敌之手的忧患之情。而自已只能登临袖手,不由双袖搵泪。此词工则工矣,按王国维观点,此词病在典故和现成语太多,失古人天然神妙处。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   踏青
雨竹组27古典雨婷
春郊信步,正繁花含笑。风拂柔枝沐晨晓。近丛林、几处鸟语声娇,幽径处,似有松烟袅袅。
闲来寻胜景,与友同行,满是清新意难了。静对小桃枝、花蕊深红,更陶醉、暖阳相照。待日暮、归来晚风中,念所遇清芬、梦中环绕。

读解:清晨来到春郊信步踏青,正繁花含笑,近丛林、几处鸟语声娇,幽径处,似有松烟袅袅。我是与朋友相伴来寻胜景的,看到这满是清新使我们意犹未尽。更陶醉于花蕊深红的小桃枝,静对暖阳相照。日落风晚归去,怀念白天所遇清芬,还在梦中环绕。

01.格式无误。
02.格律无误。
03.无生涩词。
04.““信步”和“闲来寻胜景”表达稍赘;清新”、“清芬”的“清”字作为形容词重复太多,“待日暮、归来晚风中”,好像表达也过于松散。
05.“春郊信步,正繁花含笑”可以看做对仗。
06. 该词作顺序描写了一次和友人的踏青活动,立意就是突出郊外美景,友人只是摆设。
07.“松烟袅袅”的形象不知道和其他景象有何关联?
08.准备过片的“松烟袅袅”和下片开头“闲来寻胜景”看不出关联。
09.“春郊信步,正繁花含笑。风拂柔枝沐晨晓。”首三句清新简洁,一举交代了很多信息。
10.没有看出典故。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2 07:46 , Processed in 0.1386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