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868|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三期聆雨组第十八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460

主题

813

帖子

31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23 20:1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典词研三期聆雨组第十八讲作业帖: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古典词研三聆雨组第十八讲评阅老师安排:
评阅:老师11人
学员:23人

评阅-满天星(8-10楼)
评阅-秋水伊人(11-13楼)
评阅-清风明月(14-16楼)
评阅-梁迪庄(17-19楼)
评阅-风泠(20-22楼)
评阅-水榭听香(23-24楼)

评阅-小雪(替补)
评阅-无言(替补)
评阅-香荃(替补)

评阅-小小草(请假)
评阅-十七(请假)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3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0
沙发
发表于 2024-8-24 11:44: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聆雨组第十八讲作业:
聆雨组10—子晨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西江月~平山堂
宋—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翻译: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下,这前半生就像是弹指一挥间。已经十年没有见到老仙翁了,只看见墙上他留下的字,雄健浑厚得像龙蛇一样飞舞。我写下这篇文章想悼念太守欧阳修,只有杨柳还在春风里歌唱。不要说世间的事转头空,即使没有转头时,也是一场梦啊!

简析:本词上片用白描手法交代了地点,事件,间隔时间,为下文抒发情感埋下伏笔,下片情景交融,从容运笔,表达了词人怀念友人,看破现实,郁郁不得志的郁闷情结。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高阳台偶题
聆雨组06号玲苒

夜雨鸣秋,惊雷刺耳,黄昏一刻低沉。移步窗前,卿卿瘦影难寻。眼间风动丝绳曳,剩一庭、孤寂难侵。待倾心,烛泪声催,琴曲箫音。
长歌十里凄凉处,记悲时行乐,惆怅于今。念里愁怀,谁人开智低吟。伤心未尽萧娘老,把相思、写入平琴。怕归来,笛律钩弦,夜梦成林。

翻译
夜雨微凉,预示着秋天到了,雷声惊耳,黄昏时刻思绪低沉。漫步到窗前,不见卿卿的身影,眼前只有风中的丝绳在飘曳。剩下一庭孤寂侵怀,最倾心的是琴箫的声音。曾经十里长歌,如今只剩凄凉,记得悲伤时唱的歌 一直惆怅到如今。思念里忧伤的情怀,谁又能开启我的智慧之门?人已经老了,伤心还没有完,只好把相思写入瑶琴曲,又怕归来时 ,笛声钩起弦声,夜梦频多 ,不能安寝。

子晨浅评:
问好苒苒!小词格律无误,主题清晰,上下片衔接自然,相比以前的作业, 进步颇多,给冉冉点赞!
最大的问题还是行文组词不够流畅,比如“黄昏一刻低沉”不如“黄昏思绪低沉”。“孤寂难侵”明明是“孤寂相侵”才对。准备过片待凝练。“平琴”不如“瑶琴。”
还有个问题就是下片抒情比较多,显得枯燥,不如描写一个在一起时美好的故事,更能引起读者共情。
建议多读例词,积累词汇,把握语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加油!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7

帖子

6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6
板凳
发表于 2024-8-24 16:26:1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聆雨组第十八讲作业
聆雨新境界
1自选一首古人词阅读翻译并解析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秋风吹起,已经没有人关心我的冷暖,不忍见萧萧黄叶而闭上轩窗。独立屋中任夕阳斜照,沉浸在往事回忆中。

醉酒后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我的好梦,轻轻地踱步;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曾经美好快乐的记忆,当时只觉得最寻常不过,而今却物是人非。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而作。纳兰与原配卢氏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成婚,两人伉俪情笃,然婚后第三年,卢氏死于难产。纳兰性德的《饮水词》中,追思亡妻、忆念旧情者,达四十余首,这就是其中一首,创作时间不详。

  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妻子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但今年此时,已经与妻子阴阳阻隔,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秋天里,作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向了一个定格镜头,凄凉的景物衬托着作者凄凉的回忆,长久地锲入读者的脑海,并为之深深感动。

  下阕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两句回忆妻子在时的生活的两个片断: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后一句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这生活片断极似当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说明他们的生活充满着诗情和雅趣,十分美满和幸福。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

  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回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言外之意,蕴含了作者追悔之情。

  全词情景相生。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2  对上一讲作业解读互评

附雨菡老师原玉
高阳台·抒怀
文/雨菡
红藕香消,青杨翠减,玄蝉断续平湖。孑立空亭,又看雁赴征途。落霞旖旎商风淡,映晚山,一片清孤。算平生,碌碌营营,逆旅何如。
光阴似水东流去,叹蕉中得鹿,梦里为鱼。世事消磨,赚来云鬓疏疏。欲归却是乡关远,更那堪、物换人殊。意幽沈,新月如钩,凉露如珠。

解析  新境界

藕花败了,香气散了,青杨叶子也暗淡了。平湖边秋蝉的嘶声也时断时续。一个人站在清冷的凉亭里,看见大雁往南飞。
淡淡的秋风里落日余晖分外旖旎,沐浴霞光的远山有些凄凉孤寂。算算这一生,碌碌无为,在这时光逆旅中十分无奈。
光阴似流水匆匆东去。好比蕉中得鹿,梦里成鱼。岁月蹉跎,头发也越发的稀疏了。
想回归家乡确是路程太远,更何况,熟悉的人和事都不多了,思绪沉沉,不觉就到了下半夜,残月如钩,露水冰凉。

境界学评
问好雨菡老师!这是一首以晚秋景色为主基调,感叹韶华逝去的抒怀之作。
整体用韵准确,布局合理,意脉连贯,衔接流畅自然,景起景结,深得诗词之妙!

唯一有疑问之处为  蕉鹿梦鱼句化用似乎与整体声情有些不符。具体以老师点评为准。
水平有限,班门弄斧,菡师勿怪!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2

帖子

118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6
地板
发表于 2024-8-25 21:11:2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聆雨组第十八讲作业
聆雨组06号玲苒

一、找一首古人词进行解读并解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翻译: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解析:
  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二、互评。
高阳台   与友人饮酒醉
文/新境界
待月楼头,听风院落,故人八九相邀。拼接长桌,且同围坐周遭。时令瓜果甜滋味,菜满堆、鲜肉新烧。尽开怀、换盏推杯,欲醉良宵。
此情未必他人道,数流年记忆,兴致犹高。晕染双腮,分明年少多娇。何尝酒助英雄气,不自知、话语都飘。纵醒来,美好时光,还在今朝。

首先向境界组长问声好,我才疏学浅不会点评。如有点评不对之处还请多多包涵一二。谢谢了。


你的这首词写的很好。没有跑题。骨架也很顺。似乎脱离了古风。没有仿古痕迹。你写的是回忆傍晚时分与友人一起在院子里喝酒吃肉。大写了快意情怀,还有就是你自己喝醉了还不知道自己醉了。挺好看的。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5

帖子

10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16
5#
发表于 2024-8-26 07:30:34 | 只看该作者
互评
原玉:高阳台~逢秋
文/子晨
小阁添凉,游园落素,微云笼罩康城。高树经霜,难寻往日欣荣。青芜翠蔓香魂断,石阶前、憔悴堪惊。叹韶光,来亦无声,去亦无声。
芳菲绕径还曾记,念朱颜挽露,密叶藏莺。漫步其中,纤身何羡公卿?烟花美景都成默,更那堪,孤影零丁。倚危楼,烟满中庭,雨满中庭。
言虑所终:格律无误。小词上片写秋景,意调悲凉。下片追忆过去美景,形成今昔对比,笔法娴熟,赞。尾结景物朦胧,言尽意不尽,犹绕袅袅余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

帖子

60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0
6#
发表于 2024-8-26 12:11: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非鱼- 于 2024-8-26 12:18 编辑


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宋代/王沂孙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春风,几度飞花。


白话译文
逐句
全译
庭院背阴处尚有残雪堆积,透过帘幕,也还能感到轻寒。玉管中葭灰飞扬,不知不觉已到了立春时节。门前虽然已经有金泥帖,却不知道春光到来了谁家的亭阁?我对你相思若渴,梦中迷离隐约相见,无奈终究被天水阴遮。待梦境醒来时,更加凄然伤心,只见满树幽香,地上都是疏影横斜。
江南离别自然充满愁苦,何况在古道上策马。都在羁旅天涯,只见飞雁归落平沙。如何能在信笺之上,诉说自己空度年华。如今处处长满芳草,纵然登上高楼眺望,也只能见萋萋芳草遍布天涯。更何况,人生还能经受几度春风,几番飞红落花。


高阳台•寒秋有感
    聆雨11-离歌
雨霁空庭,寒侵柳叶,秋声浸透窗纱。懒怠梳妆,镜里眉锁愁遮。画屏清冷瑶琴寂,把相思、注入香茶。叹流年,白发新生,人在天涯。
悠悠魂梦飘摇远,越云中峻岭,陌上桑麻。飞瀑溪潺,从容洗尽浮华。忽听归棹渔歌唱,雪鹭旋、共舞烟霞。任轻霜,晕染红枫,渲染黄花。
非鱼学评:问好同学,上面先景后情,首句作用了对偶,第一拍交代了这首词的情景氛围。第二拍开始转情,愁字我觉得最好不用它,直接写峨眉深锁啥的就行,不用说出来,氛围也够。三四拍,入情部分,三拍的相思,我觉得联系前后文,没有啥铺垫,除了眉头紧锁能沾点边外,全篇体现的不多,四拍又写流年,天涯啊,就又和相思不搭边,感觉又一个意了。
下片上情下景,写的挺好,全篇景,情,情,景,有种跌宕起伏的感觉,结合下片,我觉得上片相思那句应该换掉,和全篇统一在一个基调里会更好。不会评,错了莫怪哈!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14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9
7#
发表于 2024-8-26 12:5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春衫 于 2024-8-26 13:24 编辑

互评:

高阳台*许你雪落,许我梅开
/云若
琢玉无香,轻盈似蝶,悄然叠上枝桠。新蕊初开,含羞扯落银纱。玲珑翻作相思帖,避春秋,然诺堪嗟。夜昏黄,一指轻呵,一指天涯。
平生逆旅多凄苦,叹西风雁柱,逝水年华。客若归来,可曾尘满蒹葭? 忽听风紧牵衣袂,捧落梅,吹起些些。正回眸,弦月回廊,犹抱琵琶。


简评:
起拍几句很灵动,四字句要是做成对杖可能更好些。次拍的“新蕊”也是指雪吗?要是雪的话,后边的扯落银纱意思有点不明。如果是指梅花,那下结的落梅,又好像接不上。暂且按雪来看哈。整个上片给雪以拟人化,来赴人间之约。“避春秋”句,可再斟酌下。
过片回忆感慨,前两拍都是秋的意象,客,指什么?秋天如果归来,雪在冬天飘落,两不相逢了。“忽听风紧牵衣袂”这里理解为雪的拟人化,不然如果是人的话,来的有点突然了。不错的一首咏物词,情景交融。细节上再打磨下会更好。水平有限点评不当处见谅。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2

帖子

152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22
8#
发表于 2024-8-26 13:25:2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聆雨组第十八讲作业
聆雨-诗梦

一、自选一首古人词阅读翻译并解析

撼庭秋
晏殊【宋代】
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译文:自从分别后,相隔千里,音信渺茫,惆怅这满怀的情思难以传递。秋夜里,明月照在碧纱窗前,秋雨滴落在梧桐叶上,有多少回让人无法入眠。
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天空遥远,云朵黯淡,只让人感到无比憔悴。想到兰堂中的红烛,心是长久的,但火焰却很短,仿佛在向人垂泪。

简析: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是一首充满惆怅与思念之情的词作。
词的上阕通过“碧纱秋月,梧桐夜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秋月高悬,碧纱窗前洒下银辉,给人一种空灵之感;而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更增添了几分凄凉。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几回无寐”,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思念与惆怅无法排遣,夜不能寐的状态。
下阕“楼高目断,天遥云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失落。登高远眺,却只见天空遥远,云朵黯淡,视野的开阔与内心的空虚形成强烈反差,更加凸显出作者的憔悴。而“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则以红烛为喻,将内心的情感具象化。红烛之心长而焰短,正如作者的思念绵长而无法尽情表达,只能默默垂泪,意境深沉而动人。
整首词围绕着离别后的思念展开。“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以及无法传递这份情感的无奈。随后通过对秋夜景色和自身状态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思念之深。最后以红烛垂泪作比,将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与哀愁。
意象选择精准:碧纱、秋月、梧桐、夜雨、高楼、云、红烛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了一种凄美、孤寂的意境,与词的情感主题相得益彰。 比喻巧妙:以红烛心长焰短比喻自己的思念之情,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结构严谨:上阕以秋夜之景引出无寐之情,下阕通过登高远眺进一步深化情感,最后以红烛作结,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了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高阳台·叹
文/言虑所终
碧水涵空,青山带郭,夕阳影里渔舟。两岸衰杨,依稀认得前游。西风吹起芦花雪,又惊看、白鹭飞浮。最堪怜,万顷波光,一片云收。
江湖两地多离别,叹年来踪迹,都付东流。往事如尘,何时重到沧洲。故人梦里浑无语,但醒来、又倚高楼。更休题,明月清辉,此意悠悠。

译文:碧绿的江水倒映着天空,青山围绕着城郭,夕阳的影子里有一艘渔舟。两岸衰败的杨树,让人依稀记得以前曾来游玩过。西风吹起芦花似雪,又惊讶地看到白鹭飞舞盘旋。最让人怜惜的是,万顷波光,一片云彩被收走。
江湖两地常常充满离别,叹息这些年来的踪迹,都付之东流。往事如尘埃,不知何时才能重新到达沧州。在故人的梦里全然没有话语,等到醒来,又倚靠在高楼上。更不要提及那明月的清辉,这种情思悠悠无尽。


诗梦学评:
问好言虑所终!小词格律准确,主题明确,上阕写景优美,下阕抒情自然,整体表现出色。
优点方面,上阕的景色描写细腻生动,如“碧水涵空,青山带郭,夕阳影里渔舟”等句,画面感十足,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下阕的情感抒发真挚深沉,对江湖离别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怀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然而,也存在一些可提升之处,比如上下阕的过渡可以更加流畅自然,增强整体的连贯性。在情感表达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体的细节或场景,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相信你会创作出更加精彩的作品。诗梦才疏学浅,评得不当之处还请言言海涵!

点评

点评得比较细致到位,上片首句营造的意境在整体内容情感上显得比较突兀,上片词句衔接过渡不太流畅,下片来来回回重复说了物是人非,显得比较拘束,流畅度也需提高。  发表于 2024-8-28 18:3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4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7
9#
发表于 2024-8-28 11:10:08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聆雨组第十八讲作业帖:
      聆雨11-离歌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宋•吴文英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译文
     一丛丛修长的青葱翠竹,宛如盛妆的少女凝神久久地站立。我穿过竹林来到楼前,把马匹拴在楼前的柳树。登上高楼凭栏远望,清澈的湖水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图。这浓墨淡彩不知出自哪家的手笔,楼前斜行飞翔的大雁,就好象画面上题款的楷书。东风凄凄,仿佛在紧催送夕阳西下,阵阵晚风渗透着凉意,将我们的酒意吹醒消除。我独自一 个人在哀伤感叹,在花前观赏留连还能有多少机会呢,想到我的衰老竟然是这样的迅速。
更令我伤心的时候,并不是在高楼上登临极目远眺,而是在灯前斜倚绣枕,旁边放着熏香铜炉,独自听聆着窗外的雨声潇潇。我害怕游船停泊在堤岸边,怕在清波中看见自已的清瘦的面目。怎能忍受我的辛酸凄楚?飘飞的落花若是飞到西湖的波底,就连水中的鱼儿也会感到忧伤愁若,搅得翠波翻覆。千万不要再到这里来,因为那时无情的春风会把柳絮吹得满天飘舞,点点杨花点点杨花像人的伤心的眼泪一样落满平芜。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原玉
高阳台·隐阔杜甫诗《丽人行》
云呆
三月长安,春光明媚,曲江水畔行人。佳丽端庄,研姿肤白肉匀。罗裳熠熠鲜春暮,绣金衣、孔雀麒麟。翠头花、鬓角双垂,腰衱珠身。
椒房云幕堪名耀。天子封其号,虢国与秦。翠玉锅中,水晶盘内生津。纤纤玉手象牙筷。早吃腻、空作纷纶。马飞骑,鼓乐箫声,待送八珍。


离歌简评:
问好学友。对照欣赏了杜甫的《丽人行》。
“明、肉、天、与、象、腻、八”平仄格侓不对;
“春、水、翠、玉”不规则重字了;
“天子封其号,虢国与秦。”这儿应该有一字领,领下面两个四字句;
煞尾处有些匆忙,吃腻了一些食物然后等待八珍,戛然而止,不知要表达什么感情。

点评

点评得比较细致,这首写得像赋不像词,缺乏词味。  发表于 2024-8-28 18:3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4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0
10#
发表于 2024-8-28 15:20:10 | 只看该作者
聆雨17-风雨无阻的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 北宋 · 王观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欹枕初闻。问东君,因甚将春,老却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软,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翻译:
上片:红色的桃花开了,柳树的柳眼变绿了,时节已经有三分的春天气息。草色萋萋,充满别离幽怨的滋味。平明时分梦半醒,在枕边听到几点春雨之声。东郡啊,为什么偏向春天,却冷落了我这个闲人呢?
下片:东郊十里的地方,软软的泥土充满春天的气息,我安排马车,想要趁春花开放,与那人共同在岛上寻花赏春。朱衣、马车、黄金带,这些不过都是虚名之物。趁时寻乐,不要伤春悲秋,徒惹闲愁。

简析:起句对仗,描写春天来了。然后由春天的萋萋草色感发,借王孙典故写愁绪。因愁绪,所以睡眠半梦半醒,借问东君句,引入下片。春景很美,人不应该一味的伤春悲秋,而应该及时寻乐。整体由春感发,劝人抛却虚名闲愁,表明及时寻乐的人生观。其中,语句很美,整体流畅,主题鲜明,值得学习。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 柳
聆雨19--春衫
雨霁烟轻,风回草碧,灞陵又是良春。一抹纤柔,痴痴凝伫晨昏。万千心事无由诉,绾青丝、欲绊行人。却难将,步履勾留,空付殷勤。
伤心桥畔还应记,有夕阳背影,古道啼痕。几许幽怀,随他万里烟尘。如今岁岁成相忆,盼归来、细道酸辛。最难将,归也无期,谁与成论。

读解:
上片:雨后的天空还有淡淡的水气,风吹碧绿的草地,霸陵又到了春天的时节。春天的柳树像一个纤柔的美女,痴痴久立了一天,她万千的心事无人诉说,柳丝绾动,就像要牵拉一个行人诉说。但是没有如愿,空付出殷勤。
下片:在霸陵桥畔,还记得伤心的旧事,那夕阳下的背影,古道边的啼痕。多少幽幽心事,已随万里烟尘而去。如今只能年年在记忆中,盼他归来,诉说辛酸。最怕的是,他归来无期,我的心事能向谁说呢?

简评:造语很美,脉络基本流畅。如果不看题目柳,很难在上下片的语句中,看出本文主题是咏柳,或借柳抒怀。如果在上片多结合基本情感色彩描写一些柳的特征,本文将会更好。

点评

点评得比较到位,脉络清晰、词句流畅,不足之处煞尾意尽,可以再斟酌让它余音绕梁,上片首句词句可用拟人让通篇更富有表现力。  发表于 2024-8-28 18:4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1-18 14:09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