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782|回复: 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779

主题

1157

帖子

440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22:0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22

帖子

61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154
沙发
发表于 2025-4-20 09:12:4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05-明世之瞳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宋•蒋捷)

燕卷晴丝,蜂黏落絮,天教绾住闲愁。闲里清明,匆匆粉涩红羞。灯摇缥晕茸窗冷,语未阑、娥影分收。好伤情,春也难留,人也难留。

芳尘满目悠悠。问萦云佩响,还绕谁楼。别酒才斟,从前心事都休。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莫思量,杨柳湾西,且棹吟舟。

译文:
燕子翻飞于晴空中缕缕游丝,蜜蜂粘
着落下的柳絮,应是上天故意挽留住闲中的哀愁。在闲暇中度过了清明节,花瓣匆忙地凋谢,显得略带羞涩。灯光摇曳,朦胧的月色透过窗户洒在地上,话还没说完,月亮就已经偏西。令人倍感伤怀的是,春天难以挽留,人事也难以留住。
满眼都是芬芳的花朵,悠悠地散播着香气。试问那萦绕在云端的玉佩之声,还在绕着谁家的楼房。离别的美酒刚刚斟满,过去的一切事情都已经放下。即使黄莺能随风飞翔,但昔日的家园,花苑却已变成秋天的景象。不必去想念,在那杨柳依依的河湾西边,且让我轻摇桨橹,悠然吟唱舟上。
简析:
这首词以春天的景物为背景,描绘了与翠英分别的场景。词中用"燕卷晴丝,蜂黏落絮"等景象来形容春天,并通过"闲愁"一词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在"灯摇缥晕茸窗冷,语未阑、娥影分收"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分别时的伤感与不舍。此外,词中还通过"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等语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最后,作者劝诫自己不要再思量过去的美好时光,而是努力面对未来的生活。整首词以景结情,以情衬景,情与景互相交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2互评:
高阳台·暮春感怀
文/李纳兰
湖畔闲游,花间懒坐,银波叠去飞鳞。月散清辉,暖风星隐重云。玉镜回转梧桐影,乱横枝、拨叶寻真。落残黄,碧水吹摇,旧景翻新。

匆匆又是经时序,叹香销红褪,絮卷浮尘。独自凭栏,流光无息无痕。韶华暗里抛长夜,到如今、愁也难分。恋芳菲,谁劝东君,片刻留春。

1译文:
笔者于湖边悠闲游赏,在花丛中慵懒舒适坐着,银色的湖面清波如圈叠而去的飞鱼鳞片发着光。明月散发着清辉,暖风星星隐于重重云间。明静的水面回映着梧桐树影,零乱横伸的树枝,拨开树叶寻找真相。残黄的叶子落下,在碧水之上随风飘摇,旧的景色已翻开新的一页。
匆匆之间又是经过了时间的回溯,感叹香销下的花红已经减少,飘絮卷于浮尘。独自一人凭向栏杆,流光无声无息也无痕。美好的时光悄然流逝在漫长的黑夜,到现在,愁意也难解开。留恋春天的芳菲,有谁能劝劝司春之神,把春色多留片刻?

2互评:向李老师问好!本期轮到明世互评老师的作业,由于水平有限,对老师的作品或许读解有失准之处,及阅评不对之处,敬请见谅!
本词起拍对偶,开篇以“湖畔闲游,花间懒坐,银波叠去飞鳞。”来铺垫,以景融情,以情衬景,不错!但第二拍:“月散清辉,暖风星隐重云。”句,倒显得起拍“花间懒坐”句不太适合了。按物理现象,大晚上的坐在花间,不怕有蛇虫吗?考虑一下!“暖风星隐重云。”暖风放在这里不合适,换浩天如何?“浩天星隐重云”,则就通顺了。“乱横枝、拨叶寻真。”句,意表不明朗。
全词以“暮春”立意,格律检测符合要求。上片以景铺叙,下片以情衬景,由起拍到转拍到结拍,都围绕着暮春立意而写;从布局到排章,都符合长调的填法,很不错!但组词炼句方面,尚欠些火候。加油!好了,水平有限,还是交给老师补刀吧!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板凳
发表于 2025-4-20 13:35:0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16-张青秀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送翠英
蒋捷     宋代
燕卷晴丝,蜂黏落絮,天教绾住闲愁。闲里清明,匆匆粉涩红羞。灯摇缥晕茸窗冷,语未阑、娥影分收。好伤情,春也难留,人也难留。
芳尘满目悠悠。问萦云佩响,还绕谁楼。别酒才斟,前事如波上心。夜凉船背无人宿,听厌篷声碎梦休。到如今,欲寄相思,凭仗谁由。  

译文   
燕子轻快地穿梭,卷动着晴日里的蛛丝,蜜蜂被飘落的柳絮黏住,仿佛老天爷故意用这些景象来拴住我的闲愁。清明时节本应悠闲,可花儿却匆匆地开放又凋谢,粉的褪色、红的含羞。灯烛摇晃着淡青色的光晕,茸窗透着冷意,我们话还没说完,佳人的身影就分开离去。这实在太让人伤心啦,春天难以挽留,人也同样留不住。
眼前到处是落花扬起的尘土,悠悠飘荡。我想问,那萦绕着彩云、玉佩叮当响的佳人,如今又在谁的楼中。刚刚斟满送别之酒,往事就如波浪般涌上心头。夜里船背寒凉,无人与我共宿,听厌了船篷上淅淅沥沥的雨声,搅碎了我的美梦。到如今,想要寄去相思之情,又能依靠谁来传递呢。   

简析   
这首词是蒋捷送别名为翠英的女子之作 。开篇用燕子、晴丝、蜜蜂、落絮这些春日意象,营造出一种看似闲适却又暗藏愁绪的氛围,借景抒情,将闲愁具象化。“闲里清明”几句写春光易逝,暗喻佳人离去,美好不再,流露出伤春伤别的情感。下阕通过对往昔回忆和眼前孤独场景的描写,进一步深化愁情。“夜凉船背无人宿”刻画了送别后词人独自一人在船上的孤寂,“听厌篷声碎梦休”生动地写出雨夜难眠,被篷声搅碎美梦的烦躁与失落。最后“欲寄相思,凭仗谁由”,直白地表达出词人想要倾诉相思却无人可托的无奈,将送别后的思念与怅惘之情推向高潮,整首词情感细腻真挚,委婉动人。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赠别(宋•刘镇格)
文/雪烟05-明世之瞳
山接斜阳,天连瀚海,迢迢逝水流东。饯宴佳肴,离愁浊酒杯中。鹧鸪声里凝眉处,送长亭、泪眼朦胧。载叮咛,渔笛声催,聚散匆匆。
伤心自古征尘客,叹人间如寄,何事萍踪。梦绕乡魂,醒来依旧成空。深情负尽伊人老,把青春、付与清风。待归来,华发霜欺,羞对相逢。


张青秀互评:问好同学。这首《赠别》写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哟!   开篇“山接斜阳,天连瀚海,迢迢逝水流东”,好家伙,一下就勾勒出一幅宏大又略带苍凉的画面,山连着斜阳,天接着瀚海,江水还迢迢向东流,这不就把离别的那种悠远愁绪给拉开帷幕啦。   “饯宴佳肴,离愁浊酒杯中”,饯行宴上好吃的摆在那,可心里都是离愁别绪,只能往浊酒里头灌,多形象呀,把那舍不得分开的劲儿写得明明白白。“鹧鸪声里凝眉处,送长亭、泪眼朦胧”,鹧鸪叫声本就带着点哀怨,听着这声儿,眉头紧皱,在长亭送别,哭得泪眼模糊,把送别时的伤心模样刻画得入木三分。“载叮咛,渔笛声催,聚散匆匆”,这边还在千叮万嘱呢,那边渔笛就催着要走啦,感叹聚散咋就这么匆匆忙忙。   
下片“伤心自古征尘客,叹人间如寄,何事萍踪”,从古到今出门在外的人都伤心呐,感慨人生就像暂时寄居世间,为啥行踪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梦绕乡魂,醒来依旧成空”,做梦都念着家乡,可醒来啥都没有,这失落感满满当当。“深情负尽伊人老,把青春、付与清风”,说自己辜负了深情,佳人都变老啦,青春也像清风一样飘散咯,满满的遗憾呐。“待归来,华发霜欺,羞对相逢”,想着等回来的时候,头发都白了,都不好意思面对曾经的人儿咯。   整首词呀,通过各种场景和情感的描述,把送别时的不舍、对人生漂泊的感慨、对辜负深情的愧疚等复杂情感揉在一起,让人读着就好像能看到那送别场景,感受到作者的愁肠百转呢!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37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6
地板
发表于 2025-4-20 18:38:52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06-轻风呢喃
1.    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 其一 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南宋 • 吴文英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销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欹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翻译:
修竹如梳妆好的美人,我在垂杨下驻马停步,倚着栏杆将眼前景色浅浅化成图画。可是这如画的山色美景谁来题咏呢?恰好楼前大雁斜斜飞过,两行雁书宛若题咏这美景。东风吹拂送斜阳西下,在春天的残寒中,我酒后醒多时。独自凝立,扪心自问,能有几次像如今花前赏春呢?转眼间与这美景一样老去。
伤春之情不在高楼上,而在灯前斜倚着枕头,对着熏炉的袅袅香烟听窗外的雨声淅沥。怕将游船停靠岸边,临水照影,怎耐看见自己清瘦的身躯。飘落的红花若沉到西湖底,搅动绿波,连带游鱼看到都会生愁绪。千万不要再重来此处,当柳絮吹尽时,眼前将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原,再也没有春天的繁花似锦,这样凄凉的景会引人落泪并洒满这平原。
简析:
上阕以景寓情,起拍先描绘修竹的美好,以点带面,让读着仿佛看见一片美好的春景图画,借着雁行抒发自己诗兴大发,也同时点题暮春时节。歇拍借暮春抒情,与短暂的春景自相比,暗喻年华易逝、抱负难抒。
下阕紧接上阕直抒胸臆,用孤枕听雨言说伤春之情的愁点,用白描手法言自己怕见水波映清瘦身影,用拟人手法以落花沉湖底引发鱼愁,进一步加深愁的深度。最后结句用“莫重来”引出“吹尽香绵,泪满平芜”,用夸张的手法表达愁绪的深广,把愁更上一层楼,
这首吴文英通过暮春景象抒身世之悲与家国之慨,景中含情,虚实相生,以细腻笔触将个人衰颓与家国之思融于伤春主题,凄婉深挚。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 暮春
风起的地方
粉褪桃红,香销李白,因风吹落西池。何处喧声,应是隔岸黄鹂。青蘋滉漾芳心乱,想故园、庭草萋萋。却无凭、好景虚抛,空自天涯。
堂前燕子归来否,又暮春时候,误了花期。飞絮无端,可堪闲引伊谁。愁生两靥朱颜损,抱幽怀、不解颦眉。倦风尘、归去来兮,聊共春思。
解读:
桃花褪去颜色,洁白的李花香气消散,都被春风吹落在西池。何处传来喧闹的声音?应是对岸的黄鹂在啼叫。青色的浮萍在水中晃荡,搅乱了我的心,想起家乡庭院里的草一定长得很茂盛。而我却无依靠, 这般好景白白的浪费掉,一个人独自漂泊天涯。堂前的燕子是否已经归来?又到了暮春时节,耽误了花开的时节。飞扬的柳絮无故飘来,怎么可以承受引起的愁绪?那愁绪上双颊,容颜悴损,满怀忧思,不能舒展眉头。厌倦了漂泊的风尘生活,不如归去,与这春的情思相伴。
简评:
上阕借伤春怀远,以花谢起兴,点题暮春景。青蘋乱暗喻心绪烦乱。虚写故园庭院的荒芜言己的思乡。引出歇拍漂泊的无奈。从取物布景来说,物象比较密集,显得比较杂乱。首句的粉=红,意思能明白,但组句不太理想。二拍四字句衔接不稳,使得后面六字句的黄莺对词意没起到作用。歇拍“却无凭、好景虚抛”这好景来的突兀,前面描写的是暮春衰败的景,用词不当,意脉不畅。
下阕起手虚写,转的比较有力,整个下阕皆是感叹抒情,从虚到实再到虚,从布局手法来说值得点赞。下阕第一拍燕子误花期,搭配起来总让人感觉别扭,毕竟燕子跟花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感觉为了凑韵,拉郎配的赶脚。二拍第二句“可堪闲引伊谁”意思能明白,但组句欠圆融,凑痕明显。煞尾句前二句还可以,最后一句意思没跳出去,又兜回来春思,都愁的不行了,厌倦红尘漂泊,最后回来还沉浸在春天的愁绪里,是不是不想好了?
总体来说这首借暮春景象抒怀的词作,总基调尚可,寄寓了漂泊愁绪以及对故园的思念,下阕优于上阕,部分句子遣词造句有待加强,景物的运用不够熟练,有堆砌之感,用韵部分不稳。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还请海涵,静待老师补刀。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22

帖子

61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154
5#
发表于 2025-4-20 21:07:27 | 只看该作者
作业:
雪烟风起的地方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将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归吴下置酒话别离怀惘惘
郭麐(lín ) 清代
暗水通潮,痴云阁雨,微阴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离声。清歌欲遏行云住,露春纤、并坐调笙。莫多情,第一难忘,席上轻盈。
天涯我是飘零惯,任飞花无定,相送人行。见说兰舟,明朝也泊长亭。门前记取垂杨树,只藏他、三两秋莺。一程程,愁水愁风,不要人听。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此词不同于其他送别之作的地方是:男女主人公均将离开他们一起生活过的地方。词开笔先渲染送别时的景色,接着叙写别筵上侑歌行酒,貌似欢乐,其实笼罩着浓浓的离愁。过片自我宽慰,谓“我已习惯于飘零,人生离合已不在话下”。然而一旦想起佳人明朝也将离去,便一时悲不自胜。只觉愁水愁风,更增凄恻耳。
此词上阙先以“暗水”、“痴云”和“微阴”开篇,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沉闷的氛围。接以“枯荷”为喻,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伤感,再说试图用歌声留住行云、用纤细的手指共同调笙,以此来抵抗离别的到来,而后告诫自己不要过于多情;下阕以“飘零”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习以为常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又以兰舟加深了离别氛围,最后以门前垂杨和秋莺为喻,表达了对离人的不舍和思念。整首词离情深沉而真挚,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将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春暮
雪烟12-摸鱼儿
  絮落窗前,莺啼柳外,无端负了春浓。一缕残香,小帘半卷东风。梨云杏雨都飞尽,剩苔痕、悄上雕栊。最销凝,绿酒杯中,痴忆千重。
  天涯已是三年别,记兰舟共载,桥畔初逢。醉里题诗,而今墨淡笺封。夜来幽梦无从诉,听声声、滴碎梧桐。待重寻,烟水茫茫,何处孤篷?
简译:飞絮在窗前飘落,黄莺在杨柳外啼鸣,就这样辜负了春意浓浓。花儿犹留一缕残香东风卷起珠帘 梨花杏花都已经落了,只剩下青苔的痕迹悄悄的爬上窗棂。最让人销魂的是那杯酒之中千千万万的回忆。
我们远隔天涯已经三年了,记得当初共坐兰舟,在桥畔相遇。醉里曾为你题诗,而今墨痕已淡去了。晚来那幽梦也无人可以诉说,只能听一声声梧桐飘落的声音。想要重新寻找你,茫茫烟水,你在哪里呢?
互评:问好鱼师。全词格律无误。起拍景起,两个四字句对仗工整,絮落窗前,莺啼柳外感觉与下句无端负了春浓衔接的不太好,能否与二拍互换一下位置,“絮落窗前,莺啼柳外,小帘半卷东风。一缕残香,无端负了春浓”可能在意脉与由景入情上能顺承下来。三拍梨花杏花都已落尽只有苔痕悄悄掩上窗棂描摹了暮春之景,造景不错。歇拍最销凝转的挺好,绿酒杯中也不错,痴忆千重感觉弱了点,歇拍整体表意好,为给片继续入情打好了基础。
过片承接上片开始回忆昔日,领字“记”领两个四字句流水句处理的不错。二拍感觉衔接的不太好,有点突兀。三拍回到现实夜来幽梦无从诉将幽怨之情写的辗转悱恻,有一点小问题,听声声、滴碎梧桐,这里的声声指的是鸟声,雨声,花落的声音,抑或是心声,感觉表达的不太清楚,可能作者就是虚写吧。结拍处理的很好,以景起,以景结,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全词以今昔今的思路来写作,基本做到了情景交融,思路清晰,对仗,领字都处理的不错,写作手法纯熟,学习啦。轮到风起互评,斗胆吹毛求疵一下,还请老师来补刀啦。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8

帖子

106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68
6#
发表于 2025-4-21 11:49:16 | 只看该作者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我选择吴文英的《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进行翻译和简析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修竹凝妆,垂杨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倚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癯?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翻译
修长的翠竹,宛如盛妆的少女凝神站立。我穿过竹林来到楼前,把马匹拴在楼前的柳树。登上高楼凭栏远望,清澈的湖水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图。这湖光山色不知出自哪家的手笔,楼前斜行飞翔的大雁,就好像画面上题款的书法。东风凄凄,仿佛在紧催送夕阳西下,晚风渗透凉意,将我们的酒意吹醒。我独自一个人在哀伤,在花前观赏留连还能有多少机会呢,顿时想到我的衰老竟然如此迅速。
更令我伤心的时候,并不是在高楼上登临极目远眺,而是在灯前斜倚绣枕,旁边放着熏香铜炉,独自聆听着窗外的雨声。我害怕游船停泊在堤岸边,怕在清波中看见自己清瘦的面目?飘飞的落花若是飞到西湖的波底,就连水中的鱼儿也会感到忧伤愁闷,搅得翠波翻覆。千万不要再到这里来,因为那时无情的春风会把柳絮吹得满天飘舞,点点杨花像人的伤心眼泪一样落满平芜。
简析
这首词是吴文英晚年重游丰乐楼时所作。上片起首三句 “修竹凝妆,垂杨系马,凭阑浅画成图”,由酒楼边的修竹写到楼下的垂杨,再写登楼远眺,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层次井然。“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将湖山美景比作天开图画,雁阵掠过恰似题诗,巧妙点出分韵题诗之事。“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余”,点明时间和季节,“旧寒” 暗示旧地重游。过拍 “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抚今思昔,感慨岁月流逝、人事变化之快。下片换头三句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倚枕,雨外熏炉”,把 “伤春” 之地从 “楼上” 转移到 “灯前”“雨外”。接着 “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癯” 回应上片 “顿老相如”,写临湖时对自身清瘦的感慨。“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想象奇特,寄情于景,推己及物,连湖底游鱼也会因花落春去而忧愁。结拍 “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将词思在时间上跳越到未来,想象未来重来故地,柳绵吹尽,平芜满眼,更令人难以为怀。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上楼云渡师兄的《赠别》

长巷垂杨,残阳铺径,与君执手分襟。此去天涯,山高水复难寻。离歌一曲肝肠断,看征鸿、飞向遥岑。意沉沉,风卷愁云,泪湿罗衾。
曾经共赏春花绽,忆欢颜笑语,此刻难禁。聚散无常,别时方觉情深。他年若得重相见,怕朱颜、已改初心。盼归期,月满西楼,再抚瑶琴 。

《赠别》读解与简评
读解
“长巷垂杨,残阳铺径,与君执手分襟”,开篇以景起笔,描绘了长巷中垂杨依依,残阳将余晖铺满路径的场景,在这样充满离情别绪的氛围中,词人“与君执手分襟”,直接点明与友人分别的主题。“此去天涯,山高水复难寻”,进一步强调分别后友人此去路途遥远,山高水长,难以相见,渲染出离别的惆怅与不舍。
“离歌一曲肝肠断,看征鸿、飞向遥岑”,写离别的歌声响起,令人肝肠寸断,而此时看见鸿雁飞向遥远的山峰,征鸿这一意象增添了离别的伤感与孤寂,也暗含友人离去如征鸿般一去不返。“意沉沉,风卷愁云,泪湿罗衾”,“意沉沉” 直接抒发词人沉重的心情,接着用 “风卷愁云” 的自然景象烘托内心的愁绪,“泪湿罗衾” 则通过具体的动作细节,将离别的悲痛之情推向高潮。
下阕 “曾经共赏春花绽,忆欢颜笑语,此刻难禁”,回忆往昔与友人一同欣赏春花绽放,回忆那些欢乐的容颜和笑语,而如今面对分别,往事涌上心头,更觉悲伤难以自抑。“聚散无常,别时方觉情深”,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道出人生聚散的无奈,以及只有在分别时才更能体会彼此情谊深厚的感慨。
“他年若得重相见,怕朱颜、已改初心”,词人思绪转向未来,想象若有朝一日与友人重逢,却担心彼此容颜已改,初心不再,既包含对岁月流逝的担忧,也流露出对未来重逢不确定性的忧虑。“盼归期,月满西楼,再抚瑶琴”,结尾以美好的期盼收束全词,希望友人能在月满西楼之时归来,那时两人再一起抚琴,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和对美好过往重现的憧憬。
简评
这首《赠别》在情感表达上真挚深沉,词人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对过往的怀念、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重逢的期盼等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层层递进,细腻入微地展现出离别的复杂心绪。从意象运用来看,“垂杨”“残阳”“征鸿”“愁云”“月满西楼” 等传统意象,巧妙地营造出浓厚的离别氛围,增强了词作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词中蕴含的情感。
在艺术手法上,上阕以景衬情,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烘托离情;下阕则采用今昔对比与虚实结合的方式,往昔的欢乐与今日的离别形成鲜明对照,而对未来的想象又为词作增添了丰富的层次。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

帖子

3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0
7#
发表于 2025-4-21 16:2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摸鱼儿 于 2025-4-21 16:27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12-摸鱼儿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西湖春感
宋·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翻译:茂密的树叶间黄莺筑巢,湖面微波轻卷柳絮,夕阳下断桥边归船靠岸。还能再游几回?想看花开又得等到明年。东风啊,请暂伴蔷薇停留,可待到蔷薇花开,春色已所剩无几。更令人凄然的是,西泠桥畔万绿丛中,只剩一抹荒烟。
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飞向何方?只见昔日繁华之地长满青苔,文人雅士的游赏胜地也荒草丛生。听说新愁已染上白鸥,连悠闲的鸥鸟也白了头。无心再续笙歌旧梦,唯有紧闭重门,浅醉闲眠。莫要掀开帘子,怕见落花纷飞,怕听杜鹃悲啼。
简析:这首词是南宋遗民词人张炎的作品,写于南宋灭亡后,不仅是伤春之作,更是亡国遗民的悲歌。词人借西湖暮春之景,抒发故国之思、身世之悲,将个人身世之悲与家国兴亡之感融为一体,使全词既有深沉的感慨,又有凄美的意境,堪称南宋遗民词的代表作。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高阳台・暮春
雪烟26-御风
落絮飘残,余花舞倦,东风暗换韶光。绿满汀洲,柳丝轻拂横塘。杜鹃啼彻青山暮,唤不回、春梦悠长。叹流年,似水流波,悄没沧桑。
曾逢胜景同携手,记桃蹊觅句,兰径寻芳。此际离怀,独凭栏槛神伤。繁华渐逐东君去,剩空枝、摇曳斜阳。怕登楼,望断天涯,烟水茫茫 。
翻译:飘落的柳絮渐渐残落,残留的花朵也疲倦地飞舞着,东风悄然地变换了美好的时光。汀洲上一片翠绿,柳丝轻轻拂动着横塘的水面。杜鹃在青山暮色中啼叫个不停,却唤不回那悠长的春梦。可叹岁月如流水一般,悄无声息地消逝,带走了多少沧桑变化。
曾经一同携手欣赏过那美好的景致,还记得在小路上寻觅诗句,在兰花飘香的小径上探寻芬芳。而此刻,离别的愁绪涌上心头,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黯然神伤。繁华渐渐随着春天离去,只剩下空荡荡的枝条,在斜阳下孤独地摇曳。我害怕登上高楼,因为望尽天涯,看到的只是烟水茫茫的一片。
简析:该词是一首暮春怀人之作。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暮春景象,抒发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离愁别绪。全词情景交融,语言清丽,情感深沉,展现了词人特有的婉约风格。
上阕以暮春景物起兴,生动刻画出春意阑珊之态,抒发对春光消逝的无奈,同时又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下阕转入对往事的追忆,今昔对比,抒发离愁别绪。结尾化用辛弃疾“怕上层楼”句意,以“望断天涯,烟水茫茫”的辽阔迷茫之境收束全篇,余韵悠长。
整首词语言清雅凝练,对仗工整,比兴到位,结构上今昔交织,情景相生,深化了怀人之思,将暮春之景与人生之感结合优秀,堪称佳作。
不足之处:个别词句不够精炼,如“叹流年,似水流波,悄没沧桑”。“繁华渐逐东君去”与上阕的“东风暗换韶光”意思相近,显得重复。下阙开头“曾逢胜景同携手”陷入对往事的回忆,略显突兀,缺少衔接。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4

帖子

9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4
8#
发表于 2025-4-22 23:15: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轩辕剑谱 于 2025-4-22 23:35 编辑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宋 吴文英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故地重游,将身世之叹融进景色描写中,厚实沉重。上阕写景。楼前景色如画,由东风紧送斜阳逼出顿老相如。词人炼意炼句,用心精细。下阕第一句伤春不在高楼上,将忆旧伤别之情托出,跌宕起伏。怕舣游船句,实怕在水中见到自己清瘦的倒影。飞红三句伤春。吹尽、泪满一联凄凉萧瑟,触动词人无限哀情。这哀情,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家国的。词的上片写立春怀友,下片抒写离愁。整首词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其意象华丽,寓意幽深缠绵,语言优美凝练;其中所叙之情乃是真情流露,感人深实属罕见。词人在怀友伤时的离愁中融入亡国流离的沉痛,情感深婉而沉郁,在丽密厚重中仍自具有空灵回荡之美。

高阳台·暮春感怀
文/李纳兰
湖畔闲游,花间懒坐,银波叠去飞鳞。月散清辉,暖风星隐重云。玉镜回转梧桐影,乱横枝、拨叶寻真。落残黄,碧水吹摇,旧景翻新。
匆匆又是经时序,叹香销红褪,絮卷浮尘。独自凭栏,流光无息无痕。韶华暗里抛长夜,到如今、愁也难分。恋芳菲,谁劝东君,片刻留春。

简析:这是一首写暮春夜晚游记的词,上篇以湖畔、花间闲游起笔,接着写湖景、辉、星、云、梧桐、落叶、碧水等夜景,重点写了梧桐树下的所见所感,下篇用香销红褪等暮春意象抒发对暮春时节的感怀和对春光流逝的留恋不舍之情,结句深化了主题

点评

流光与韶华意重。 银波与清辉意重。 总体来说这阙词填的还是不错的。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25-4-24 21:09
既然是在夜晚,却用了“落残黄,风摇碧水”等颜色词,这符合常理吗?  发表于 2025-4-24 21:09
竹韵梅影老师点评:问好诗友: 互评的不错,没有太多异议。 只是想补充一点看法。  发表于 2025-4-24 21:0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3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4
9#
发表于 2025-4-23 18:56: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
雪烟03-山水一壶
1阅读一首古人的词,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王沂孙(宋)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翻译
庭院背阴处尚有残雪堆积,透过帘幕,也还能感到轻寒。玉管中葭灰飞扬,不知不觉已到了立春时节。门前虽然已经有金泥帖,却不知道春光到来了谁家的亭阁?我对你相思若渴,梦中迷离隐约相见,无奈终究被天水阴遮。待梦境醒来时,更加凄然伤心,只见满树幽香,地上都是疏影横斜。江南离别自然充满愁苦,何况在古道上策马。都在羁旅天涯,只见飞雁归落平沙。如何能在信笺之上,诉说自己空度年华。如今处处长满芳草,纵然登上高楼眺望,也只能见萋萋芳草遍布天涯。更何况,(人生)还能经受几度春风,几番飞红落花。
简析
词的上片感慨亡国,下片细数离怀。周密的原词为思乡怀归之作,词中流露了在外游子倦游之感;这首词则从周密原词意境出发,表达对友人羁旅无归的同情和思念,在怀友伤时的离愁中融入亡国流离的沉痛。整首词情真意切、深婉沉郁,此时词人抛离故乡、飘流在外,复杂的哀感充溢字里行间,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2试析学友词作
高阳台·春暮
雪烟35-不可耐
雨已消停,风犹得瑟,花心揉破揉残。得瑟风中,春深老步蹒跚。一溪流水浮香去,淌时光,年复年年。任余霞,滑落山尖,兀自凭栏。
子规不见迟来月,故无端惹事,乱触心弦。墨渍笺尘,疮痍只作清欢。柳丝垂坠纤纤手,却何曾、拽住离船。月弯弯,月又圆圆,无语空叹。
上片:风雨逐落花,流水送春去,兀自久凭栏。
下片:子规啼夜月,心弦瘦清欢,圆缺映离船。
淡淡的是思绪,深情的归怨妇。
格律无误,架构合理。有口语入词的味道。花残香消子规啼,落霞空山空自叹。
个人感觉:“破,残”距离有点近了,
喜欢这句:
柳丝垂坠纤纤手,却何曾、拽住离船
“老步蹒跚”有点硬。
,问候耐师!学习了。不会评,不对处请忽略

点评

竹韵梅影老师点评:同意初评意见。得瑟这个应该是出自东北方言 纯属坊间俗语 ,在诗词中应该避免。  发表于 2025-4-24 21:1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6
10#
发表于 2025-4-23 21:15:3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语四期雪烟组第十二讲作业
  一  赏析古人词
高阳台·落梅
宋  吴文英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离魂难倩招清些,梦缟衣、解佩溪边。最愁人,啼鸟晴明,叶底青圆。
翻译:宛如宫女脂粉残留的秀痕,仿佛云间仙子飘坠下的倩影。一树新梅,南放在野水荒湾。古石下埋藏你芳香的遗骨,金沙滩葬着她的连环锁骨。不恨南楼的横笛吹奏起《梅花落》的笛曲,声声幽怨哀伤。但我更恨的是早晨的和风吹遍万水掠过千山,梅花被吹得飘零片片。香气在黄昏的庭院中扩散,幽冷的月光下梅花的疏影摇曳翩翩。寿阳公主空对着宝镜弥补脸上痕瘢,悄悄地妆饰姣好的容颜。试问有谁调匀玉髓,来悄悄修补香艳的痕斑?潇潇细雨中归鸿不断,翩翩飞远,无边无际的春寒,还笼罩着那种满梅花的孤山。远去的幽魂请谁才能招还,只能在梦境中与你在溪边想见。你穿着洁白的衣裙,解下玉佩赠给我作为留念。最令人忧愁的是,当梅雨过去而变成晴天,小鸟在梅树间啼叫连连,浓密的叶片下,点点梅子已又青圆。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笔法轻盈细腻,下片多次用典贴合主题,在对落梅的凄美孤寂的描写中暗藏作者怀人的忧伤情绪,值得我们学习。
二  互评
高阳台 柳絮
轻风呢喃
聚散如烟,纷飞若雪,曲池岸畔闲开。风起颠狂,风微落拓形骸。堪怜咏絮才人杳,任飘零、谁主安排?雨霏微,湿了轻衣,怎寄天涯?
东风渐老终违愿,纵初衷未改,忍委尘埃?沾燕翎毛,穿帘时去时来。无根不逐东流水,恨鸳鸯、又触离怀。最销魂,吹尽香绵,空倚楼台。
互评:上片第一拍两个对偶句以烟,雪形容柳絮的轻盈,洁白,第三句写柳的具体位置,接拍以风起,风落两方面对比描写柳絮的不同状态。第三拍托出典故以拟人化手笔表达柳絮难以自主的幽怨,歇拍以雨湿轻衣,难寄天涯作结。过片东风渐老句承上启下无力,天涯所思何人,又有怎样的情感在过片就应该有一个交代,否则后面的鸳鸯来得有点突兀,而且与前面身世之叹的主旨有点背离,也就是一首词有了两个主题之嫌。整体还是很可观的,注意一下细节就更好了。

点评

赞同初评意见。作者可以根据初评建议认真修改一下,定不失为一篇佳作。 加油哦!  发表于 2025-4-24 21:11
竹韵梅影老师点评:问好诗友: 整阙词把柳絮的各种形态描写的活灵活现,可圈可点。  发表于 2025-4-24 21:1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5-14 04:04 , Processed in 0.13094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