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李径组第二十二讲作业贴 [打印本页]

作者: 世凡    时间: 2023-1-4 21:53
标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李径组第二十二讲作业贴
重点来了:又到了布置作业的时刻。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蓦山溪》的分析。有条件阔以再作一首。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作者: 百合    时间: 2023-1-5 11:06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李径组第二十二期百合作业
一 阅读古词并翻译简析
《渔家傲》
渔家傲·秋思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
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
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
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边塞风光的词篇中,可称警策。
作者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 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


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 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 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二互评上讲的作业蓦山溪






蓦山溪 雪日闲居
李径墨苑幽兰
缤纷素蝶,风起飞撩乱。无客闭柴门,鸟寻食,空阶相唤。泥炉红火,汤沸吐浮烟,抱猫奴,窥窗外,趣得嚣尘远。
安闲乡野,欲动还身懒。书枕梦华年,笑语喧,春来田畔。醒来莫负,墙角腊梅花,斜照里,欲开时,一朵初相见。


百合互评:问好师妹,这首词是写乡村下雪时居家闲事。起拍“滨纷素蝶,风起飞撩乱”。扣题不错 但飞缭乱这个感情基调铺垫的不是很好,因为整首词表达的清闲安适的生活。二拍“无客闭柴门,鸟寻食,空阶相唤。”描述雪后家中的情景,家中没有客人来,关闭柴门,看见鸟在空阶觅食,,看到的是室外景。挺好。歇拍“泥炉红火,汤沸吐浮烟,抱猫奴,窥窗外,趣得嚣尘远。”这个是上片歇拍,应承上启下,承上接着从室外回到室内,写红红的小火炉,围炉取暖,抱猫奴,窥窗外,趣得嚣气远。这里窥窗外,上拍都有窗外的景色显得意重。过片转情“安闲乡野,欲动还身懒。”乡村安逸闲适,想出去走走但是还挺懒,写出闲居的神态。二拍“书枕梦华年,笑语喧。”进入梦境,梦见年轻时候的美好心情,在春风中,在田野里欢乐时光。。煞尾“梦醒莫负墙角腊梅花,斜阳里,欲开时,一朵初相见。”前面有雪,尾句是梅景结前后呼应。但斜照里好像不对。开始是下雪,斜照里是夕阳余晖,应该是没有的。


总结:整体不错,上景下情,景结,脉络清晰,写出了乡村闲适的生活情景。只是个别词句须酌。学习啦!赞!


作者: 细雨微尘    时间: 2023-1-5 14:53
词研一期李径-细雨微尘第二十二讲作业贴
一、简单阅读古人作品
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吴文英
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秦镜满。素娥未肯,分秋一半。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摩泪眼。瑶台梦回人远。

这首词不仅用景物烘托,如“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而且用丽语,以想像之笔,从对面写起,表达自己的情思,如“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不仅刻画了女子的形态,而且还勾出女子内心情感。
上片描绘了中秋节美丽的夜景,创设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片回忆离去的爱人,抒写离别后的相思之情。全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结构严谨,语言精妙。
二、互评,要求解读简单解析

蓦山溪~格桑花
文/梅朵儿

寻常一朵,开在山之左。芳谱觅无名,却无妨、纤姿婀娜。阴阴秋日,百草渐凋零,对西风,沐冷雨,依旧情如火。
自开自落,悟透因和果。不屑世人怜 ,更不屑、愁眉紧锁。莺来燕往,昂首笑流云 ,长精神,守初心,似把尘缘破。

微尘解读:平常的花儿开在山的左右,尽管花谱上看不到它的名号,却并不妨碍它婀娜的身姿在各种花草凋零的秋天里,迎着秋风,沐浴着冷雨,依旧开的热情如火。
花开花落,早已参透了世间的因果。不屑于世人的怜惜,更不屑于愁眉紧锁。春来春去,昂着头笑对流云,抖擞精神,守着初心,似把红尘中的尘缘都已经看破。
解析:
起拍“寻常一朵,开在山之左”直接切题,点出此花开在山边,“寻常一朵”起到引领全篇的作用,也是这首词的中心主旨。这里的一朵,可琢,且用语比较接近口语与整首词格调稍显不协调。
第二拍承接用“芳谱觅无名”对第一拍“寻常”在内容上进行补足。“却无妨、纤姿婀娜”转折,词意有振起之势,但前三后四在句意上不够圆融,本身“却无妨”是转折蓄势,后面“纤姿婀娜”就显得很疲软。
第三拍点出格桑花的生长季节与环境,在草木凋零的时候(作为背景来衬托),(格桑花)开的热情似火,生机勃勃,突出主题不畏秋风秋雨顽强的精神。
第四拍“自开自落,悟透因和果”荡开一笔,总领下片。四言句与五言句之花开花落属于自然规律,与后面的悟透因果句,不存在因果系。
第五拍“不屑世人怜,更不屑、眉头紧锁”连续的两个“不屑”对彰显主题的品格有加持效果,但在词力上显得生硬些。
第六拍“莺来燕往”(莺,燕都代表春天可以理解为春来春去,季节的更替;也可以理解按字面意思理解)“昂首笑流云”(顽强乐观),“长精神、守初心,似把尘缘看破”呼应前文“悟透因和果”,在内容上形成一个小回环。“参透因和果”已经把观点表达清晰到位,“似把尘缘看破”这句就显得没有实际意义,此句可琢。
整首词格律无误,用语朴实,表达了格桑花的不畏秋风秋雨,对待生活依旧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咏物要咏出所咏之物的特有本质与特点,从而引起共鸣,不能泛泛而谈。
以上纯属于个人看法,理解的到与不到,还望海涵,也希望补刀老师给予扶正,补足。
作者: 清荧    时间: 2023-1-5 15:38
古典词研一第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30-清荧

西江月
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译文:时间过隙,人情如云薄。世事无常,又何必太过于计较辛苦劳累,这些都是自己的命。
有幸结交志同道合的人畅饮,又有佳人相伴。珍惜今日眼前的一切,明天是好是坏谁知道呢?

浅析:小词是议论词,表达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流露出一种闲适旷远的风致。尤其上下片的两个六字句对工精巧,清新有趣。把主人公那种得乐且乐的生活情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
上片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用“短如春梦 ”“薄似秋云”的比喻人情世故,接下来,笔锋一转,把世事人情的变化归结于“命”的因果。在“命运”面前感到无能为力,消极地放弃了抗争。“不须计较苦劳心”,语气间含有对早年所追求的自嘲。
下片词人转而及时行乐。虽以“片时欢笑且相亲”自行安慰,然而又说“明日阴晴未定 ”,陷入更深的叹息,感叹世事的反复无常。

蓦山溪•自嘲
李径22-清秋
微霜鬓染,百岁方强半。曾梦向青山,效陶翁、功名懒管。竹篱茅舍,挹露煮清茶,一壶酒,一张琴,坐看云舒卷。
初心未改,世事偏多变。宦海几沉浮,到如今、颜衰身倦。怅然回首,犹念是亲情。孝父母,侍儿孙,努力加餐饭。

解读:鬓染清霜,年过半百。曾经向往陶公,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竹篱草房,採露煮香茶,一壶酒,一张琴,坐看云卷云舒。
世事难料,初心不忘。官场升沉无定,到今天容老身衰。回想过去,忧虑的依然是亲情。孝敬父母,服侍儿孙,尽力多进食物,保重身体。

清荧妄语:
问好清秋:此词主题《自嘲》格律句式无误,有标点错误;立意尚可,行文与题目有偏差,没有“嘲”的痕迹,上下片有点不统一。上片很漂亮,这样的生活也是我所向往的;过片转的不自然,下片纯属叙述家常。

起拍讲述“自己”年过半百。“鬓染”没“染鬓”顺畅,“强半”不如“过半”容易理解。接拍叙述年轻时的梦想,效仿陶翁归隐田园,与世无争。歇拍描述了自己向往的生活。“挹”有些不当,并不是不行,跟“露”不妥。
重头承接上片初心还没变,梦想也没实现,实属无奈。接拍奔到官场浮沉去了(莫非你是官场之人?若不是,还是避开着好)“颜衰身倦”跟开篇意重。结拍“怅然回首”来的唐突,连接后面一句,令人费解,“犹”是否笔误?“侍儿孙”说得过去吗?对于“儿孙”是养与育,不是“侍”。“努力加餐饭”这句借得也不是合乎逻辑。
一家之词有过之处请清秋同学谅解!
作者: 梅朵儿    时间: 2023-1-5 15:42
本帖最后由 梅朵儿 于 2023-1-6 07:24 编辑

古典词研一期第二十二讲作业:
文/李径10—梅朵儿
一,自选一篇古人词进行翻译并简析
摊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译文
轻轻地卷起珍珠门帘,挂在玉钩上。看着门外的春景,不免心生哀怨,笼罩了整所高楼。柔弱的花儿随风飘零,眼前暮春的景色让我思绪缥缈,闲愁点点。 青鸟带不回远方我怀念之人的丁点音信,雨中绽放的丁香花开出团团的愁怨。那绿色水波,浩浩荡荡从三峡奔腾而下,远远望去,碧涛与苍茫的暮色连成一片,长空万里,水天一色。

简析:这是一首伤春词,开篇利用白描手法铺景,接拍借景抒情,衔接自然得当。过片引用青鸟的典故和丁香的意象,完成一个精彩唯美,流芳百世的对偶句,使情感达到至真至美。尾拍不经意来个景结,全篇收束自然回味无穷,让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二、对上一讲作业进行互评:
蓦山溪-我(词格一程垓体)
填词[em]e187[/em]一万年
修心养性,莫管风云变。千里识知音,不辜负、山高水远。小桥流水,或驿路梅花,后山松,庭前客,可以都依恋。
春来秋去,难遂平生愿。拂晓与黄昏,辗转中、三餐饱饭。不求玉食,不与友高攀,学吃苦,枕诗书,求得精神满。


读解:修心养性,不管外面怎样风云变幻。千里结识知音,不在乎山高水远。小桥流水,或者驿站上的梅花,以及后山的松,庭前的客,都是我平日里的依恋。
春来秋去,很多事难遂心愿。从拂晓到黄昏,辗转往复中,只为了三餐饱饭。不求锦衣玉食,不高攀豪门贵友,学着吃苦,睡前闲暇时读一读诗书,只求精神上豁达饱满。

梅朵学评:问好万年老师!
这首《蓦山溪》轻松明快 ,语句通顺,符合词牌声情,点赞!只有一两处用词不是很准确,下面我们逐句分析一下:
首句【修心养性,莫管风云变。】开篇立意,起笔定基调,很棒!
接拍【千里识知音,不辜负、山高水远。】承接首句,看着似乎有些跳脱,其实是在对首句具体化。”不辜负”换成“莫须论”,是不是更恰当些呢?
歇拍【小桥流水,或驿路梅花,后山松,庭前客,可以都依恋。】进一步从不同角度丰富主题立意,而且意象的选择非常清新脱俗,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思想境界。

过片【春来秋去,难遂平生愿】这里的“春来秋去”感觉不如换成“沉浮世事”连接“难遂平生愿”更贴切,这样宕开一笔,做个转折,就和上片衔接自然了。
接拍【拂晓与黄昏,辗转中、三餐饱饭。】这一拍中“三餐饱饭”不如用“沧桑看遍” 更能使前后衔接自然。而且和下一拍的“玉食”不重复。
尾拍【不求玉食,不与友高攀,学吃苦,枕诗书,求得精神满。】罗列日常所作所为,回扣主题,使得全篇浑然一体,非常棒!
总结全篇,除部分用词须斟酌凝练外,主题鲜明,气脉顺畅,格调高雅,不失为一篇佳作,学习了!
作者: 秋风    时间: 2023-1-6 11:02
本帖最后由 秋风 于 2023-1-6 18:07 编辑

古典词研一期第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秋风
甘草子 其一
北宋 ·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这首《 甘草子 》是一篇绝妙的闺情词,属小令词。
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秋天本易触动寂寥之情,何况“秋暮”。“乱酒衰荷,颗颗真珠雨”,比喻贴切,句中“乱”字亦下得极好,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色,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紧接着,以顶针格写出“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词连而境移,可见女主人公在池上阑边移时未去,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冷彻鸳鸯浦”即有冷漠空寂感,不仅是雨后天气转冷而已,这对女主人公之所以愁闷是一有力的暗示。
过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意,点明愁因 。“ 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此词妙在结尾二句别开生面 ,写出新意 :“ 却傍金笼共鹦鹉 ,念粉郎言语。”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在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志空虚。
倒插回旋的写法以及煞尾转折宕开借物抒情的写法可以借鉴学习。

蓦山溪
李径-30清荧
翛然物外,几度心生往。真个厌尘嚣,无清净、徒增惆怅。如流日月,更迭道寻常,惯冷暖、避是非,不与相争长。
寄情山水,自得神思爽。慵倦又如何,有花草、愔愔对望。闲时何处,也爱约知交,煎一壶,兑千言,慰我怀舒畅。

秋风试读:
常常向往超然物外的生活。因尘嚣不净惹人惆怅。岁月如流,寻常更迭,惯看冷暖,避免是非,不在尘世争长短。
寄情山水,让人神清气爽。纵然懒散困倦也无妨,因有花草相伴。闲暇之时,约故人,小酌闲谈,使我心怀舒畅。

秋风试评:
问好秋心女神!
翛然物外,几度心生往。
起拍情起顿入,点明主旨。

真个厌尘嚣,无清净、徒增惆怅。
二拍似倒插写法,交代原因。

如流日月,更迭道寻常,惯冷暖、避是非,不与相争长。
准备过片继续续写,略感拖沓,且有拉低格调之嫌。

寄情山水,自得神思爽。
过片与起拍略复。

慵倦又如何,有花草、愔愔对望。
二拍让步关系,灵动且富情趣。点赞。倦字可酌。

闲时何处,也爱约知交,煎一壶,兑千言,慰我怀舒畅。
煞尾草草,何处,方位名词,与其后衔接不恰,换何也,如何?或者,也爱换篱畔,如何?慰字可酌。

小结:格律无误,词情畅达。点多染少,手法单调,略显黏赘。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冒犯,还望海涵!





作者: 墨苑幽兰    时间: 2023-1-6 15:30

李径墨苑幽兰作业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宋代〕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这首词又名《快哉亭作》,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此词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当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有强烈的震撼力。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蓦山溪、山居
李径03-兮兮
夭桃绿竹,随意篷庐锁。天色渐黄昏,莺声阵、如常伴我。香风频扑,径自乐陶陶,不羡富,不忧贫,日子随心过。
春来渐觉,是事皆无可。醉卧在芳丛,任飞红、蕉衫纷堕。何须轻叹,花谢与花开,山含笑,水含情,好梦悠然做。
幽兰解读
院子里种着红红的桃花和碧绿的竹子,院门很随意的锁着。天色接近黄昏,莺声像往常一样一阵阵的传来,陪着我。花儿的香气阵阵袭来,我自己悠然自乐,不羡慕别人的富裕,也不为自己的贫穷忧心,日子就这样过的随心所欲。
春天来了以后,渐渐觉得很多事情都不必计较那么多。在花丛中饮醉,任残花飞谢,不用叹息花谢花开。山也含情,水也含情,这种好梦悠然自得的去做吧。

幽兰试评
起拍描写所居住的环境有夭桃绿竹。院门很随意的锁着。个人觉得这个锁字有点影响氛围。本事有随意了 那么不锁是不是更适合山居的特点呢?第二拍续写山居景色,有莺声陪伴。第三拍有花香频扑。到这里作者就运用视觉,听觉,嗅觉把山居的景色描写的很美了。然后抒发出自己的感想,不羡富不忧贫的美好生活。
过片承接上片,随着春天的到来,觉得很多事情都无需计较,下片的第二第三拍都是表达任花谢花开的心情,个人觉得两拍意思相近,没有拓展开。尾拍山含情水含笑来的也有点突兀,没有表达出山居的悠闲。
首先要向兮兮学习的是,她把诗词的通感运用的炉火纯青,把山居景色形象的展示给读者。唯一缺憾的是上下片意思相近,没有拓展开。幽兰水平有限,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作者: 秋29秋云飞    时间: 2023-1-6 22:30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蓦山溪
张中孚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
翻译简析:
关中地势险固,二万人足以抵挡诸侯百万之兵。我少壮时代也曾横刀立马,建功立业,锦帽貂裴。然而,世事变迁,朝代更迭,昔日功成名就之士此刻却像浮萍和桃梗一样漂泊在江湖上,沦落任由他人。整日听着他乡的语调,看着异族的歌舞,实在感到厌倦,往事实在是不堪回首,有谁知道呢?
到了暮年,我满头白发,又一次欣喜地回到了故乡。虽然老马识途,但也为眼前的黯淡萧条景象频频悲鸣。长安已经几度易主,只有那终南山色依然是青青如昔。

2.互评
蓦山溪·世外桃园
李径39一温婉
闲思渐拢,身裹粗缯布。借得小兰舟,逐清波,相寻林溆。忽逢一地,芳草绿铺茵,烟氤氲,花馥郁,恍如仙家府。
登临村外,露滴松梢雨。萝蔓绕篱笆,隐约听,盈盈笑语。逢人俱客,相请举芳尊,邀皓月,对明霞,醉饮朝还暮。
问好温婉词友。
立意:
通过对世外桃源游玩的描写,表现了对不争名利,毫无机心,淳朴闲淡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内容谋篇:
上片:首拍描写出行的原因及穿着。第二拍交代出行目的地的环境。歇拍,对“一地”的景物进行细节描写。
下片:过片,“登临村外”场景转换了,还是上片歇拍所说的“一地”?此处个人感觉衔接有些不畅,说错勿怪哈!“露滴松梢雨”“萝蔓绕篱笆”景物描写是不是太多了呢?“隐约听,盈盈笑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由景物过渡到人物描写,引出煞尾,表现好客的淳朴民风。
总体来说,上景下情的布局,赞!
语言:娓娓道来,清丽婉转,有词味儿,赞!

作者: 子夜茉莉    时间: 2023-1-6 22:47
词研一期第李径组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05-子夜茉莉
念奴娇·中秋
宋 ·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读译:
中秋这夜,登高眺远,见长空万里,没有一丝云迹。月亮飞过的地方光芒万丈,掩盖了白天的碧色。玉宇楼阁,乘凤来去,人在清凉国度。江山如画,望去树影清晰。
醉后的我拍手放歌,对月举杯,与影子成三人。起舞弄风露,忘了今夕是什么日子。准备乘风归去,不用骑大鹏。那月宫,吹来阵阵笛声,把我从醉梦中惊醒。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此调以苏轼《念奴娇·中秋》为正体,双调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一百字,前片九句四仄韵,后片十句四仄韵等十一种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等。

简评:
上片首拍赋起,一个见字娓娓道来,情景皆出。二拍把月亮比作飞盘,飞来二字形象生动,在世人眼里,那就是白玉盘,飞来光茫四射呀!冷浸二字看似轻描淡写,却阔大,盖了一天秋碧。三拍夸张,人在清凉国,歇拍写月色特别亮眼,月光下,江山如画,烟树历历。
下片转到自己,醉酒后各种形态逼真。举杯邀月,化用李白的对影成三人。二拍又化用自己的句子今夕是何年,起舞弄轻影,三拍,乘风归去依旧化用自家句子,我欲乘风归去,用了反问句,结拍以笛声结尾,酒醒了,思人之切不言而喻,中秋望月,思人,还有不变的乡思,化作永恒的等待。

小结:
1)、词牌之调:入大石调,上下片字数不同,上下阙首拍句式不同,下片多二字,其他句式上下片一样。
2)、词牌句数:前后段各十句。
3)、词牌韵脚:前后段各四仄韵。
4)、词牌句式:4547644546;6457644546。
5)、词牌字数:上阕各49字,下阙51字,共100字。
6)、词牌内容及感情色彩:可入声韵,声韵沉郁,音节散缓。适应之题材广泛,可用于写景、咏物、咏怀、抒情
7)、句式长短句全,有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
8)、无逗句,有领字,无对仗,上片第二句有领字。


点评楼上秋组佳作
蓦山溪·嫩柳
李径-秋风
佳人初醒,正嫩寒时节。风色点鹅黄,斜细绺、宫腰重结。画眉未稳,深浅尽离痕,凝思处,恰玉笛,三叠频吹彻。
淡烟迷浦,倚水望兰楫。云去夕阳颓,憔悴了、翠柔黛抹。梦春无几,幽恨倩谁传,一缕缕,一丝丝,一杪黄昏月。

解读:
嫩柳像个佳人从梦中醒来,正是初春时节。春风染黄了枝头嫩芽,细条婆娑,像赵飞燕跳掌中舞,那柳眉还末展开,浅浅淡淡尚挂着珠痕,似乎像远方凝望,正有笛声悠扬,阳关三叠的曲子响彻空际。
淡淡的烟雾笼罩着水面,佳人倚岸望舟来舟去,等待心上人归来。直待云散夕阳下,无精打彩。连身边的柳色似乎也憔悴了,翠色蒙上暗色。试想春天不长了,心的愁绪如柳条一样,一丝丝,一缕缕,在增长,又有谁能传递给远方的人儿呢?唯有对那那一弯新月倾叙。

简评:
问好秋风帅组!拜读大作!主题是嫩柳,咏物的。上片首拍点题,用了借代手法,佳人借代新柳,并点明季节,初春。嫩寒这个词我第一次看到,只知道小寒,大寒、初寒,可怜自己孤陋寡闻。二拍细述,用了比拟手法,用了赵飞燕的典故。第二拍后四字句与第三拍前四字句对仗,漂亮!且加倍进程,从面到点,虚实结合,再次用了拟人手法,并化用了画眉深浅入时无的诗句,歇拍又用了阳关三叠的典,笛声,送留,连续用双关的手法。
下片首拍接吹彻而来,淡烟别浦,笛声吹遍。从柳写到人,柳倚水照波,人望尽归舟,物人两合,二拍又用拟人手法,夕阳颓,我觉得颓字得斟酌。结拍从柳到人,倩女幽怨,同这柳条一样丝丝缕缕,排比句很好看,把个愁情万种的佳人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添天边新月作结,景结好看!
贵佳作情景交融,咏物咏到极致,物人两合,不粘不脱,虚实相接,手法娴熟,用典到位,且极尽婉,有柳永之影,有纳兰之韵,想必秋帅帅也是个多情的种,膜拜!学习了!

作者: 闲坐门前    时间: 2023-1-7 09:11
词研一李径组第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01-闲坐门前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水龙吟·春恨
陈亮 〔宋代〕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翻译:繁花深处有高楼,楼上画帘半卷,东风吹拂,软软的。春天又回来了,阡陌一片翠绿。地上的小草嫩嫩的,杨柳低垂,新鲜的叶子泛着浅浅的鹅黄。春日迟迟,但百花还是应约而开轮,云淡雨过,天气虽然忽冷忽热,但变化都不大了。可惜的是这美好的世界,没有游人来赏玩,只有交给莺燕。
心里落寞,站在高处思念远处的人。面对南楼,一声声北归的雁叫声触人心动。回想起往日,戴着金钗,彼此之间互相斗草,用青丝束马,这种情形转眼风吹云散了。分别时,罗衣带香,翠绿的绸缎似乎也残留着泪痕,有多少幽怨与遗恨啊。而如今又到了黯然销魂时分,又是薄薄烟雾中透着淡淡的月色,杜鹃声声,让人肠断。

浅评:这应该是一首赏春怀人之作。上阙重笔,层层描写春光的美好,下阙作者没有写美好春光给人带来的美好享受,而是写春恨,由景回忆到人。最后照应开头, 言尽而意不尽。
上阙起拍“闹花深处层楼”,一个“闹”,让人不禁想起“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其间的妙处,应该说异曲同工。“画帘半卷东风软”,暗示人物出场,而“软”字呼应前面的“闹”。接着,作者从视觉和触觉描写了一系列春天刚刚到来时的美好景色,“嫩、浅、轻”等字突出了春天刚刚到来时给人留下的美好与可爱的感觉。歇拍“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一个“恨”字,就把遗憾之情跃然纸上,“游人未赏”一句,水到渠成地引出下阙的“春恨”。
过片两句“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与上阙美好的春景来了一个大转折,思念之情呼之欲出,也就是说,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春景越美好,心里的惆怅就越强烈,因春景美好而引起的春恨,恰恰是外界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矛盾,上下阕就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契合无间。接着,作者开始回忆以前与“远人”在一起的情形: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这几句话,写出昔日赏心乐事都已经烟消云散了,只留下难遣别久的幽怨。结句“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作者又转回到眼前景,用了一个“又是”,很好地把往昔与现在联系在一,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余味。
上景下情,情景交融。也有人说,这首词下阙看似写当年的风流韵事,实写古国旧事,以曲笔来表达此人心中的悲愤,如果联系北宋时期的背景,也说得通。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蓦山溪》
李径15-袁守一
蒹葭失绿,正挂杨花絮。洲渚早凄清,声断续、寒蛩暗语。飘零木叶,片片落征衣,谁伴我,我念谁,独倦西风旅。
心中萦绕,寸寸情丝缕。怕忆水沉红,终究是、莲离藕去。回文织锦,寄几许孤愁,碧空上,淡云边,雁字无多句。

简评:这应该是一首伤秋怀人之作。上阙写残秋凄凉景色,下阙追念曾经的有情人,情景交融,不失为一首佳作。
起拍“蒹葭失绿,正挂杨花絮”,点明季节,用语上,“失绿”略显直白,不如后一句“杨花絮”生动形象,可再提升。第二拍“洲渚早凄清,声断续、寒蛩暗语”,进一步描写残秋凄清景色。第三拍也是预备过片,“飘零木叶,片片落征衣,谁伴我,我念谁,独倦西风旅”,由景到人,为下阙抒情做准备,“独”有些废了。
下阙过片“心中萦绕,寸寸情丝缕”,这里的“寸寸”与“萦绕”、“缕”连在一起不是很好,“寸寸”体现不出后两个词的意境来。“怕忆水沉红,终究是、莲离藕去”,“水沉红”指的是荷花的倒影还是红装女子的倒影?如果承接上一句的“情丝”,这里指人最合适。如果看接下来的“莲离藕去”,也可能是荷花在水中的倒影。“莲离藕去”暗示着有情人离去。人去但情在,终究还是难以放下,于是“回文织锦,寄几许孤愁,碧空上,淡云边,雁字无多句”。“回文织锦”作者引用了“回文锦”的典故。这首词的结句非常漂亮,读起来余味无穷,充满轮伤感和无奈。

作者: 袁守一    时间: 2023-1-7 11:35
词研一李径组第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15-袁守一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宋代〕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译文
馆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人摇动马缰,赶马行路。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就像那春江之水连绵不断。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泪水滴落面庞,登上高楼凭栏远望也难解心中愁情。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融怡明媚的仲春风光,既令征人欣赏流连,却又很容易触动离愁。因为面对芳春丽景,不免会想到闺中人的青春芳华,想到自己孤身跋涉,不能与对方共赏春光。而梅残、柳细、草熏、风暖等物像游或隐或显地联系着别离,因此三、四两句便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上文写到“溪桥”,可见路旁就有清流。这“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物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从这一点说,它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
  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你那样凭高倚阑远望,又能望得见什么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结拍两句。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补足“莫近危阑倚”之故,也是行人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这正是一个深刻理解所爱女子心灵美的男子,用体贴入微的关切怀想描绘出来的心画。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山溪•山居》
李径02—龙鱼儿
幽篁深处,一角茅庐暖。暮色掩苍山,有烟月、疏窗缱绻。围炉小酌,觅句遣生涯。裁锦字,织回文,闲听更声远。
浮云富贵,本自无心羡。诗酒度年华,也学他、陶公雅愿。栽松种菊。风月本无人。云水畔,翠微间,寻个交相看。

试评:
1、        幽篁深处,一角茅庐暖。启句写山居的环境,竹清庐暖。
2、        暮色掩苍山,有烟月、疏窗缱绻。此句从室内向外望,有苍山烟月,营造气氛。
3、        围炉小酌,觅句遣生涯。此句转写同居的生活,闲淡于诗书之中。
4、        裁锦字,织回文,闲听更声远。此句与上句略重复,细写诗的内容手法,但却结到闲上,可不用“锦字回文”来体现。
5、        浮云富贵,本自无心羡。过片表明心迹,不羡富贵。
6、        诗酒度年华,也学他、陶公雅愿。接过片具现了形为,诗酒度年华。此处再言诗,与上片重复。
7、        栽松种菊。风月本无人。云水畔,翠微间,寻个交相看。这一韵被拆成了三句。显得离散了。“栽松种菊。”补足上句之陶公雅愿。“风月本无人。”转而不耐寂寞,以欲寻人相叙作结。但寻的是松菊风月耳。亲近自然,忘了营营,扣到山居之闲上来,点赞。
总之,写出山居闲淡的生活,和亲近自然的放松心态。断句略有散乱。内容诗文的描述占比较多,略显重复。建议再增一、二个典故进来,或者再从思想上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作者: 一片天空    时间: 2023-1-7 13:16
李径7一片天空作业
蓦山溪·梅
宋·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解读:如洗过姿态,不把素妆卸。竹外一枝梅花开放,想佳人,晚暮下天又寒。黄昏院落,无处着清香。风轻吹,雪沉沉,何况又在江头路。
月边梅花,梦到愁肠时。梅子到黄时,又须作,微微细雨,孤芳一世,尽情愁。消瘦身,如沈腰。试问花知否。
简评:这是阙咏物词。上阙写梅花形态之美,和孤绝。通过梅花引起回忆。下阙写因梅而消瘦,如梅孤芳。尾句升花问梅可知,以梅写人,感情深沉。蕴藉。


蓦山溪萱草
文/心雨
庭前萱草,默默兼风雨。碧色贯成丛。更堪称、凝霜含露。金葩细叶,摇曳伴生涯。忍清贫,历艰辛,谁解经年苦。
不关身老,却把亲情顾。南北雁归来,休相问、依阶向暮。斜阳影里,映透别离伤。愁云上,片霞间,日日思难数。
解读:庭前的萱草,默默在风雨中。满丛碧色,常经霜侵露沁。金色的花朵,一生随风揺曳,有清贫,经年辛苦,问谁能理解知晓呢?
没人关心她的生死,她却把亲情照顾。南来北往的雁,不敢相问,夜幕下依阶上。斜阳影里,尽是别离伤感。望云上,几片霞间,尽是愁,日日思念难尽。
简评:这是一阙咏物词,上阙写萱草的形态,精神。下阙写萱草的思念,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萱草的想思,愁肠。脉络清晰,立意明确。
作者: @十七    时间: 2023-1-7 17:17
古典词研一第22讲作业:
李径20-十七
一、古诗词赏析
荷叶杯
唐:温庭筠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翻译:清晨的湖面水平如镜,荷叶上露珠滚滚,荷花的倒影满池塘。绿色的枝干,红色的花朵,杂在一处让人分辨不清。冷风缓缓吹过,心中的苦闷令人肠断。
赏析:单调小令,以荷喻人,表达了一种凄苦之情。

二、填词《蓦山溪》
蓦山溪 梅
文/李径09心萍
独怜素艳,不似群花媚。晴日倚新妆,邈众芳、临溪照水。时开野岸,傲骨沐寒霙,卧琼枝,舒云叶,白玉镶金蕊。
比肩竹菊,又与兰同贵。莫道使君狂,此风光、游人尽醉。寻梅去处,踏雪袖香风,聊折取,一枝春,不负相思意。

解读:只爱梅花,因为她不像其它花那般娇媚。阳光下她著美丽的新妆,超然于百花之上,美丽的影子映照在溪水里。有时也开在野岸,傲骨沐寒,舒展着洁白的枝条云一样的叶子,如同在白宝石里镶嵌着金色花蕊。
梅花可以与竹菊比肩,又似兰花那样尊贵。莫要说驿使狂放,因为这风光令游人都醉了。踏雪寻梅,衣袖都染了香,我也似折下一枝梅花,不辜负那相思之意吧。
简评:问好心萍姐姐,第二次遇见你哦。这是阙咏物词。词人热情歌颂了梅花超凡脱俗,笑傲冰雪的品质,表达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1、“独怜素艳,不似群花媚”起拍直抒胸臆,定下全词基调。
2、“晴日倚新妆,邈众芳、临溪照水。”词句很美。承接起拍,描写阳光下梅花的超然脱俗。
3、“时开野岸,傲骨沐寒霙,卧琼枝,舒云叶,白玉镶金蕊。”继续承接来写梅花笑傲冰雪的品格。
4、过片赞颂梅花的品质,“比肩竹菊,又与兰同贵”,以竹、菊、兰比拟梅花。
5、“莫道使君狂,此风光、游人尽醉”引入人事,“游人尽醉”更反衬梅花被人们所喜爱。疑问:这里是开始用典了吗?感觉有点含糊,似乎是具体描写了一个游赏的场景,但前边还是少了些铺垫。
6、“寻梅去处,踏雪袖香风,聊折取,一枝春,不负相思意。”化用陆凯诗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咏梅词属于一种面面俱到的手法,难免会给人说理有余、渲染欠佳的感觉。若是笔墨再集中一些可能词境更棒。咏梅词太多了,这也很好啦。另:“风”字重复,若能避免更好。
作者: #心雨#    时间: 2023-1-7 21:44
本帖最后由 #心雨# 于 2023-1-7 21:49 编辑

心雨第二十二课作业:

一,学习《蓦山溪》
《蓦山溪(和人冬至韵)》
— 宋代·朱敦儒
西江东去,总是伤时泪。北陆日初长,对芳尊、多悲少喜。美人去后,花落几春风,杯漫洗。人难醉。愁见飞灰细。
梅边雪外。风味犹相似。迤逦暖乾坤,仗君王、雄风英气。吾曹老矣,端是有心人、追剑履。辞黄绮。珍重萧生意。
①简单理解大意:
这是作者和韵作品,正直冬至时节,作者描述时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美人去后还能返回返!如:西水东流、无奈之余回忆美酒佳人的情景去后还能返回吗?花落于春风之中。
下段:梅边雪外,风味是相似的。春风得意皆是仰仗君王,施展自己的英雄气势,而现在我虽是追求理想的人,追想军旅生涯!我确实老啦!珍重眼前的隐居生活吧!

②简析:
上段:
第一拍,交代暗示时间如西江水,为老而伤心落泪。“伤心泪”是全篇的基调。
第二拍,应题冬至,此时的北方初次昼长夜短,季节交替,说明时间又开始流逝,对酒当歌还是“悲”多欢少。
第三拍,美人去后,花又落,尽管举酒慢饮,人很难醉。
歇拍:愁到(心灰意冷)?
下段
第一拍:“梅边雪外,风味犹相似。”所描绘的是,梅花在雪里绽放着,风味不改!
第二拍:“迤逦暖乾坤,仗君王、雄风英气。”此拍作者回忆当年也在春光里,君王的信任中,呈现的英雄气派。
第三拍:“吾曹老矣,端是有心人、追剑旅。”此拍回到现实中,发出自己已经老啦,即便是有心去为国尽忠效力。
第四拍:发出感叹,现在即使辞去隐居的生活,也是力不从心了,只好珍重眼前的萧条的生活吧!
小结:本词写作特点:上景下情,上景做好充分的铺垫和渲染;下情,由上边的景引申自己老啦,时光如流水,只好珍重眼前!

二,互评作业

蓦山溪.全民抗疫
文/绰落年间
隔离取替,绿码知何处。皆不核酸查,众亲友,齐齐相聚。大街小巷,屡见客穿梭,广场上,俏佳人,尽是翩翩舞。
疫情泛滥,感染人无数。咳嗽和喉疼,量体温,多为高度。葱姜熬水, 服药看医生,调心态, 静身心,疾病悠然去。

问好师友!心雨学评,说错莫怪哦!
①理解词意:
本词题目:全民抗疫
上段:起句点明主题,核酸取消了,看不到绿码。皆不核酸检测了,大家都放开了,随便走亲访友,相聚一起;大街小巷上,也开始活跃起来,跳广场舞,无拘无束地活跃起来!
下段:整体是说人们放开之后,疫情泛滥,感染的人们,都是咳嗽、发烧,想办法服药,找医生,静等疫情消去,人们调节心态!

简析:
题目是“全民抗疫”,
第一二拍,【隔离取消,绿码知何处。皆不核酸查,众亲友,齐齐相聚。】隔离取消,绿码知何处。与“全民抗疫”好像无关。第三拍五句都是说全民在“放任”的感觉,没有抗的意思。所以才引发下段的疫情泛滥!
下段,
过片【疫情泛滥,感染人无数】“无数”不能代表全民感染,也不能代表全民抗疫。只能说防疫放开之后的问题出现了。
第二拍,是疫情泛滥后,的具体现象,有感染的患者在想办法,
第三拍,【葱姜熬水,服药看医生,调心态,疾病悠然去】也是说感染人想的措施,还在“调心态,静等疫情消去”,也不是全民哦!

小结:
优点:①全词格律无误;②全词按着疫情放开后的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
提点个人看法:
①全词写作多直白口语化,少婉约含蓄!
②主题与正文内容不一致,如果题目去掉“全”字会更好?

学习欣赏!因为俺是在学习中,理解有限,难免互评有误求谅解!也静待复评老师赐教!
作者: 台灯    时间: 2023-1-8 03:40
一、蓦山溪·湖平春水
           周邦彦 〔宋代〕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这首词写羁旅仕宦之愁。从词中流露的不再迷恋功名,而要回归自然的情绪,以及“夷犹”一语所表现出的在用舍行藏之间的犹豫、矛盾心态来看,应是中年以后的作品。
     周邦彦是钱塘人,钱塘的软糯甜美在他的词里面好像手工的豆沙汤圆,妥帖细腻——读来是朗朗 上口的浑然天成,探究起来又全都是工巧。这首《蓦山溪》讲一次春日郊游,读起来真的让人如同春风拂面,不饮而醉。
  细究起来,大概因为词牌押了仄尾,在“避”“倚”“里”的韵脚上,单韵母且齐口韵读起来气息绵密,扁平,在听觉上就好像丝绒的皱,水上的痕,绵绵荡远。
  上片描写黄昏里的船行。他说泛舟,你却不觉得水花四溅,好像每一棹都是温柔的。水藻和菱角“紫”绕着船尾,晚来的潮水,不急不缓仪态万千,“迤逦”没过沙滩,而远处的山也如美人一.般随意地摆了一个“倚”的姿势。
  所有的动词都经过仔细考量,烘托出一种似有似无的缠绵。“云渐起,鸟度屏风里”一句是转一景由远而近,情由实而虚。如同我们看电视的片头曲,空镜头摇过山水,而后由窗子里框人寻常百姓家。
  整个上片是周邦彦式的对于章法结构的推敲,看上片,像是走在曲院风荷,移步换景,却又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上片与下片之间,用“鸟度屏风”一句虚实交替,由自然的天地之美,转向人文的江南。
  下片写情,重用典,却因为融典故于情境之中,并不显得掉书袋。下片几乎可以说是无-字不用典,却因为精巧的安排,脱胎换骨,成为自己的博雅之句。
  说江南的风流,自然少不了音乐,在周邦彦的这首词里,周瑜不再是火烧赤壁的将领,而是“曲有误,周郎顾”的音乐家,黄帽青鞋,如同一般文人士子的打扮,持双桨泛舟夕阳,是十分的风流。
  有趣的是,周邦彦也可被称作“周郎”,他也曾经自比周郎--在《六幺令》里,周邦彦就写道“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所以“周郎”一句,周邦彦一语双关,既用周瑜的典,也在照应自己这次的出游。“玉箫金管”出自李白的“木兰之世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在这里却是反用一-- -边是华丽的乐器,美艳的女子,一-边却是黄帽青鞋的朴素诗人,而隔开华美世俗与清淡自我的是诗人的人生追求——“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二、互评:
蓦山溪:忆梅
      一片天空
琼英姿态,更有冰肌骨。自带美凝香,好堪如、寿阳妙绝。梦中初醒,轻叹满庭空,风正拂,屋清寥,惟有心愁叠,
沉思昔日,月下梅情结。执手小园中,共欢言、疏香采撷。欣看嫩蕊,点缀俏枝头,添雅致,染衣裳,几许花前悦。
台灯评:上片从姿态、冰肌入笔,凝香,寿阳应是地名,梅花必盛。后渐入情,仿若梦醒,“清寥、心愁叠”;
下片忆昔,忆人,曾共欢言……等等。到结尾依然忆昔,题目也本是忆梅。
但觉下片后面流于继续忆,没有作些许感慨升华,或回扣而今。再回思上片起拍,写梅之美,反衬托后面愁叠及忆昔,。

作者: 温婉    时间: 2023-1-8 09:54
本帖最后由 温婉 于 2023-1-8 09:55 编辑

词研一李径组第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39-温婉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满庭芳·山抹微云
秦观〔宋代〕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译文:会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画中轻抹上去的一般;越州城外,衰草连天,无穷无际。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在北归的客船上,与歌妓举杯共饮,聊以话别。回首多少男女间情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散失而去。眼前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
悲伤之际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开腰间的系带,取下香囊。徒然赢得青楼中薄情的名声罢了。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城已不见,万家灯火已起,天色已入黄昏。
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了。一
浅评: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了。
“画角”一句,点明具体时间。古代傍晚,城楼吹角,所以报时,正如姜白石所谓“渐黄昏,清角吹寒,都空城”,正写具体时间。“暂停”两句,点出赋别、饯送之本事。词笔至此,便有回首前尘、低回往事的三句,稍稍控提,微微唱叹。妙“烟霭纷纷”四字,虚实双关,前后相顾。“纷纷”之烟霭,直承“微云”,脉络清晰,是实写;而昨日前欢,此时却忆,则也正如烟云暮霭,分明如,而又迷茫怅惘,此乃虚写。

  接下来只将极目天涯的情怀,放眼前景色之间,又引出了那三句使千古读者叹为绝唱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于是这三句可参看元人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天涯”,抓住典型意象,巧用画笔点染,非大手不能为也。少游写此,全神理,谓天色既暮,归禽思宿,却流水孤村,如此便将一身微官濩落,去国离群的游子之恨以“无言”之笔言说得淋漓尽致。词人此际心情十分痛苦,他不去刻画这一痛苦的心情,却将它写成了一种极美的境界,难怪令人称奇叫绝。

  下片中“青楼薄幸”亦值得玩味。此是用“杜郎俊赏”的典故:杜牧之,官满十年,弃而自便,一身轻净,亦万分感慨,不屑正笔稍涉宦郴字,只借“闲情”写下了那篇有名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其词意怨愤谑静。而后人不解,竟以小杜为“冶游子”。少游之感慨,又过乎牧之之感慨。

  结尾“高城望断”。“望断”这两个字,总收一笔,轻轻点破题旨,此前笔墨倍添神采。而灯火黄昏,正由山林微云的傍晚到“纷纷烟霭”的渐重渐晚再到满城灯火,一步一步,层次递进,井然不紊,而惜别停杯,流连难舍之意也就尽其中了。
这首词笔法高超还韵味深长,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非用心体味,不能得其妙也。后,秦观因此得名“山抹微云君”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蓦山溪·银杏树下
               李径27–巧笑倩兮
   天庭绣女,巧织玲珑扇。秋来缀飞柯,恰疑似、双双蝶恋。碧笼金帐,伫立送年年,沐春雨,栉霜风,岁月劳裁剪。
   萧郎鸾影 ,倚坐江云暖。题叶寄风流,最堪怜、靥文清浅。晴光好月,只道是寻常,叹无定,笑多情,拟把光阴挽。
简评:问好巧笑倩兮老师,这是首对银杏树描写来抒发自己情感的婉约之作。
上阙通过对银杏树形状,成长的白描,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
下阕进入情感,把一对情侣倚坐在树下的神态描写的淋漓尽致。
总结全篇,整首词用词清丽婉转,谋篇布局合理,只是尾拍稍显零乱,若稍微改一先,不失是一篇佳作,欣赏了!

作者: 清秋    时间: 2023-1-8 12:59
词研一期第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22-清秋
一、 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翻译: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缕缕,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简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拍“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二、互评
蓦山溪
李径21-凝思
流云隐翠,细细凝香雾。九畹正殷殷,且临溪,参差三五。情依山谷,叠岭漫清姿,舒嫩萼,匀芳华,浅径灵芽吐。
冰清惠芷,不问谁知否?纵使置廊前,犹恰是,幽篁托素。锦苞约醉,烟雨锁重楼,蓬阁上,碧帘前,窈似仙娥舞。

清秋试解读:生长在小溪边的三五株兰花,白色的花朵像流动的白云隐藏在绿色的叶子中间,散发出细细的幽香。他的深情根植于山谷,崇山峻岭之中时常能看到他清冷高雅的丰姿,在小路边舒展着细嫩的花瓣和嫩叶。
兰花冰清玉洁生长在深谷,从来不问有没有人知道他。即使你把他移植到院子里面,他也好像是翠绿幽深的竹林里面身着白衣的仙女,在蓬阁上,碧帘前跳动着优美的舞姿。

试评:问好凝思。
词作第一意群“流云隐翠,细细凝香雾。”描写兰花的形态:流云隐翠,还有一层薄薄的香雾,兰花仙子美丽登场;
第二意群“九畹正殷殷,且临溪,参差三五。”描写兰花生长的地方,但是“九畹正殷殷”和“参差三五”意思是否矛盾?
第三意群“情依山谷,叠岭漫清姿,舒嫩萼,匀芳华,浅径灵芽吐。”进一步深化兰花对幽谷的感情。但是这一意群三个地点“山谷、叠岭、浅径”与第二意群“且临溪”造成视觉混乱,还有“漫”意思是“到处都是”其实兰花挺少的,“漫”字作者斟酌。
第四意群“冰清惠芷,不问谁知否?纵使置廊前,犹恰是,幽篁托素。”拓展,入情。兰花冰清玉洁生长在深谷,从来不问有没有人知道他。即使你把他移植到院子里面,他也好像是翠绿幽深的竹林里面身着白衣的仙女。“幽篁托素”这里应该是更形象的描述兰花的高洁,但是这四个字意思我没有理解。
第五意群“锦苞约醉,烟雨锁重楼,蓬阁上,碧帘前,窈似仙娥舞。”最后以景结。但是感觉这里不是写兰花。是对“幽篁托素”的具体描写吗?还请老师解答。
纵观此词:上片描写兰花的形态特征、生长地方,下片入情,感慨兰花不管生长在什么地方都端庄秀丽、洁身自好、陶冶人的情操。布局合理,立意清晰,语言温婉流畅,词味很浓。整体上片好于下片,下片意思没有拓开,兰花的高洁没有得到升华;个别用词有待斟酌。总之瑕不掩瑜,学习了。
作者: 若兮a    时间: 2023-1-8 14:13
古典词研一第22讲作业:
李径03一兮兮
眉妩·新月
宋·王沂孙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依,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简析:这首诗以观月赏月及感怀为线索,托物寄怀。上片描绘新月,刻意渲染一种清新轻柔的优美氛围。极写它的妩媚动人。“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冥。”由“渐”字领起,刻画初升的新月,烘托出一种清新轻柔的优美氛围。新月如佳人一抹淡淡的眉痕,悬挂柳梢之上。新月渐升,月色轻笼花丛,轻柔的月色象无力笼花,若有若无地穿流于花间,不断升腾仿佛分破了初罩大地的暮霭。三句充满新意地写出新月的独特韵致。对清新美妙的新月,生出团聚的祈望。接着,“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深深拜”三字,写出“团圆意”的殷切期望。但同赏者未归,词人不免顿生“相逢谁在香径”的怅惘,欣喜和祈望一瞬间蒙上了淡淡的哀愁,新月也染上凄清的色彩。由憧憬变为怅惘,不觉以离人之眼观月。纤纤新月好象尚未画好的美人蛾眉,想是月中嫦娥伤别离之故,借嫦娥之态托出“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自伤孤独之情。

下片将笔一纵,大墨一挥“千古”振起,语意苍凉激楚。“千古盈亏休问”一语括尽月亮与人世来盈亏往复的变化规律。由此领悟到支配无限时间永恒规律的宇宙感,反观人世充满了生命短促,世事无常,兴亡盛衰不容人问的悲哀。“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用玉斧修月之事,表现出极为沉痛的回天无力复国无望的绝望和哀叹。“休问”、“慢磨玉斧”、“难补金镜”的决绝之语,表达一种极其绝痛、惶惑和悲哀的情感。涵括着一种融历史透视和宇宙透视为一体的时间忧患意识。 
  “故山夜永”,“夜永”托出残月黯淡之景,象征亡国之哀。漫漫长夜中,永久无尽地煎熬着亡国遗民的心灵。至此,已将词人的亡国哀伤写到极致。“试待他、窥户端正”,奇峰另起,见出沉郁顿挫之姿。“窥户端正”应上“团圆意”。故乡山河残破,设想他日月圆之时,“还老尽,桂花影。”桂花影,传说月中有桂树,这里指大地上的月光。月亮自是盈亏有恒,而大地山河不能恢复旧时清影,其执着缠绵地痛悼故国之情,千载之下,仍使人低徊不已。

蓦山溪·听雨
文/细雨微尘
时疏时密,织就千丝缕。唤起故园情,阵阵是、寂寥情绪。清秋时节,依旧作飘萧,湿断雁,绝寒蛩,没个安排处。
空阶点滴,窃窃如私语。萦耳不堪听,瘦尽了、天涯倦旅。恼人天气,不放小窗晴,一更更,一声声,不识离人苦。

兮兮试评:问好尘尘,这首蓦山溪,通过潇潇秋雨,勾起思乡情,表达了羁旅之人苦闷情绪。
对偶工整,布局合理,脉络清晰,用语雅致。
起拍,从形态上时疏时密、千丝缕来写雨。次拍,入情,雨天思乡,心情寂寥。接拍,点明时节清秋。
过片,从听觉上描写,滴空阶如私语。接拍,因为细雨如愁不堪听。煞尾,点明了离人苦。
题目是听雨,上片却是从视觉上描写,稍稍有点暇疵。

作者: 左岸@    时间: 2023-1-8 17:34
本帖最后由 左岸@ 于 2023-1-16 10:31 编辑

词研第二十二次作业
李径033-左岸


一,分析赏读一篇古人的词


蓦山溪.梅
宋代.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译文
洗却胭脂铅粉,自有天然态度。一枝疏梅斜出竹外,有如佳人绝代,天寒日暮独倚修竹。黄昏院落,幽芳都无人赏,风细细,雪垂垂。更冷落了江头梅树芬香。
月下疏影多么清雅,梦中却禁不住心神惆怅,待到梅子欲黄时节,又该是阴雨连绵令人断肠。梅花一世孤芳自赏,让有情人愁闷悲伤,可知道为了你,我像沈约般瘦损异常?



注释
蓦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蓦溪山》。《清真集》入“大石调”。双片八十二字,前片六仄韵,后片四仄韵。亦有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者,列为别格。
洗妆真态:洗净脂粉,露出真实的姿容。铅花御:用脂粉化妆。铅华:脂粉。御:用。此处作涂抹、修饰讲。
竹外一枝斜:用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江头千树春欲阁,竹外一枝斜更好。”
天寒日暮:杜甫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无处”句:意谓无人欣赏。
“风细细”三句:意谓在风雪之中江边的梅花更没有人来挹其清香。
廉纤:细微,纤细,形容连绵不绝。韩愈《晚雨》诗:“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问蚯蚓鸣。”
供断:供尽,无尽地提供。东阳:南朝梁沈约,曾东阳守。
东阳:指南朝梁曾任东阳太守的沈约。因不得志瘦损之事,此处喻作者自己。


二,点评作业(自评)

蓦山溪.余生过处

李径33-左岸

余生过处,闲雅皆犹可。自家小阳台,常捯饬、盆栽几个。呆萌多肉,珠玉满藤篮,红牡丹,绿芙蓉,四季花如堕。

书山未抵,已识乾坤大。李杜拜先贤,时涂鸦、欣然唱和。檀郎依旧,偕老并齐眉,同龟鹤,寿人间,谁敢安排我。




互评作业:


蓦山溪·忆故乡
  李径12-无关风月
  青山碧水,花树村前叠。春雨绿平川,听归燕、深情相悦。相思无限,更喜到秋时,立汀州,醉西风,看取芦花雪。
  少儿闲趣,逐梦云天阔。慈母唤回家,却仍是、依依惜别。而今犹记,我手曳风筝,夕阳下,小河边,缕缕烟凌阙。



左岸解读:
主题是忆故乡。起拍总起白描一笔,青山绿水为背景的故乡种满了各种开花的树木。春天燕子归来呢喃话深情。秋天则是西风醉舞汀州,看芦花如雪。上片从春秋两个季节着眼回忆家乡的风貌。下片则从年少时的记忆着笔。每一次出门寻趣追梦,都会觉得天高云阔。每一次跟小伙伴玩耍被母亲唤回总是依依不舍回头张望。尤其记得我手拽着风筝的细线在夕阳西下的小河边奔跑,远处的炊烟将故乡的黄昏装点得温馨无比。

左岸简评:
无关风月友这篇文字情感是真挚的。文字里的故乡是真实而温馨的。上片词笔比较简洁温婉,从春秋两季的景物变化描写故乡在脑海里的记忆。
下片的画面依然很温馨,尤其是被母亲唤回家还依依不舍的画面共鸣度比较高。放风筝的童年是欢快愉悦的,同时也是幸福的。我个人感觉素材和角度的不错,弱在安排的技巧。下片同样是选择的两个场景,描写表达上弱过上片显得有些凌乱和浅显。下片的换头表达过于宽泛。少年就是懵懂无知才可爱,闲趣和逐梦都是长大以后的事。母唤回却依依惜别,这里表达有些含糊。煞尾的烟凌阙不太明白其意。







作者: 猪猪    时间: 2023-1-8 18:10

古典词研第一期第二十二讲作业,李径27–巧笑倩兮

一,赏读古人作品
渔家傲 北宋 · 欧阳修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赏析:
         此词即景取譬,托物寓情,融写景、抒情、比兴于一体 ,以新颖活泼的民歌风味 ,以莲塘秋江为背景,歌咏水乡女子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上片叙事。起二句写近日溪水涨满,情郎趁水涨驾船相访。男女主人公隔溪而居,平常大约很少有见面的机会,所以要趁水涨相访
        下片抒情,紧扣秋江红莲的现境设喻写情。红菡萏 ,即红莲花 。面对秋江中因浪随风摇曳生姿的红莲,女主人公不禁产生这样的痴想:希望自己化身为眼前那艳丽的芙蓉,年年岁岁托身于秋江之上;更希望情郎化身为花底的轻浪,与红莲紧密相依,没有障隔,在雨丝风浪中长相厮伴。用“红菡萏”和“花底浪 ”来比喻情人间亲密相依的关系,比得奇巧妙合,堪称作者一大创造
二、试评
蓦山溪 学诗感怀
文/百合
         当年求学,恨把青春负。今日性疏狂,少闲时、怎成妙句。勉为其难,弄墨几春秋,心虽伤,梦虽冷,只有情如故。
        年华远去,岁月如朝露。心事有谁怜,花同酒、并成愁绪。激情未老,难舍旧时光,挥墨笔,咏河山,风雨何曾惧。
巧笑倩兮试评:
问好百合!词的起拍由回忆入笔,后悔当年没好好读书,辜负了青春,然后自然转入下一拍
第二拍,落笔眼前,由于少有闲时,也难写成佳句。这里的性疏狂感觉无用
第三拍的意思应该是我学诗几年下来,虽然过程很艰难,但学诗的初心未改,对诗词的热情不减。但这里的勉为其难就不是词家语了,待锤炼。
下片,前两拍总体感觉有点凑,也跑偏了。
最后一拍,就挥墨笔和咏山河与学诗有点关系,其它的句子就都无用了。字面的份量是有了,但是没起到点题升华的作用。
所以这首词整体上少了一根主心骨,写得有点散了,偏了,下笔前的整体构思很重要。词句的锤炼还需更进一步,加油!可能有理解不到的地方,一家之言,望海涵。
作者: 芒果    时间: 2023-1-8 19:46
本帖最后由 芒果 于 2023-1-8 20:14 编辑

赏析: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江南江北雪漫漫,首句交代了季节,是寒冷的冬季,以景入词,渲染了悲壮的氛围。
遥知易水寒,遥,说明相隔很远。易水寒,取用战国荆轲之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更增添了悲愤之情。
​同云深处望三关,望,还是强调遥远,三关,泛指遥远的北方。
断肠山又山,让词人感到肝肠寸断的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而是国破二帝被俘虏啊!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这句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天可能会老,海可能会翻,但是我的仇恨 无论如何也不能消除。实际上是说天不可能老海不能翻,我的仇恨想消除难于天老地荒。
​ 频闻遣使问平安,听说曾经派人去看望徽钦二帝,词人的心里似乎有了一些小小的安慰。
​几时鸾辂还,鸾路是指帝王的车,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鸾路还就是指徽钦二帝回还。
​整首词表达的是悲愤之感,语言含蓄委婉,是一首爱国之词。

初评:


蓦山溪.余生过处


李径33-左岸


余生过处,闲雅皆犹可。自家小阳台,常捯饬、盆栽几个。呆萌多肉,珠玉满藤篮,红牡丹,绿芙蓉,四季飞花堕。
书山未抵,已识乾坤大。李杜拜先贤,时涂鸦、欣然唱和。檀郎依旧,偕老并齐眉,同龟鹤,寿人间,谁敢安排我。

问好左岸学友:小词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表现闲雅之趣,很有生活气息。种花,赏诗词,再涂涂鸦,还有良人相伴,余生过处足矣。呆萌抓住了多肉的特点,红和绿色彩鲜艳,结句“谁敢安排我”颇具豪放风采。整首词的风格和我以前见过的左岸风格不一样。我认为不足的地方是,有些词可以再推敲推敲,再典雅一些。




作者: 莲心儿儿    时间: 2023-1-8 20:08
李径28莲心儿
蝶恋花
宋代·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解析:这是一首触景抒怀、感慨生平的词。上阕除“回晚照”三字或许寓有一种特殊的、自身的含义外,其余几平全是写景。面对园林内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作者不禁感概万千,触动情怀。所以下片开始,作者转入抒情了。“似此园林无限好”承上启下,自己流落归来,百感交集,无限情绪不知如何说起,全词将盎然的自然景物与黄昏夕阳和作者的衰老心情反衬着写,有着强烈的对比色彩,而全词的题意至末句方才跃出,既总括全词,又有点题之妙。

蓦山溪
李径20--十七
斜风带雨,翦翦烟条细。碧色晓妆成,便倏觉、鹅黄乍退。灞桥三月,青眼渐迷离,千丝萦,万丝绪,瘦损无人识。
絮飞南浦,别酒强欢意。怯怯楚宫腰,怎经得、年年折寄。此中多少,离恨上眉弯,一叶叶,一枝枝,邈邈随流水。
问好十七学友:我试着挑刺,首先十七学友真的比我学的好,起句实写三月丝丝细雨鹅黄乍退,烟柳妆成,碧丝随风起舞,千丝万缕妖娆,柔美拟人虚实结合。上片尾句情转千丝萦,万丝绪,拟人写法,没看懂瘦损无人实这句。下片融入情感,从折柳别离来描写,情感自然。淡淡的离愁融入句子怯怯楚宫腰,怎经得年年折寄,多少离恨,一叶叶,一枝枝,……描写的非常漂亮,把离愁写的婉约回味无穷,又无可奈何,整体蓦山溪,把柳写的入情入性,很漂亮悠美,淡淡的愁绪贯穿整首词,我不及学友。上片尾句瘦损无人识,这句稍显突兀,前面缺少铺垫。
作者: 龙鱼儿    时间: 2023-1-8 20:29
本帖最后由 龙鱼儿 于 2023-1-16 15:24 编辑

—,古诗词阅读
秦楼月
宋·范成大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简析

“秦楼月”又称“忆秦娥”,因李白词"秦娥梦断秦楼月"而得名。“秦娥”,“秦楼”均与女子有关,故此调多咏爱情。
篇便是一幅很美的画——高楼被树阴遮蔽,惟露一角,在此缺处有月光照来,将栏杆的影子洒在东厢房前。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楼影、栏杆、月光、东厢房,这四种意象构成了一个相思怀人的意境。但还不够美,或者说不够清美,所以作者接着写道“一天风露,杏花如雪”,风凉露冷,杏花在露的润染下越发洁白,远望如团团白雪。室外有“风露”、“杏花”,读者不禁遐想:室内的佳人如何呢?
作者大概也猜出了读者心思,故意不直接写人,而从人物周围的景物写起——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抛出几个意象:“催漏”、“罗帏”、“灯花”。
“漏”为计时仪器,着一“催”字,给人以时间的紧迫感;“金虬”为滴漏上的龙头饰物,本来只发出滴答声,但在闺中人听来,那声音断断续续,好似人的呜咽。“隔烟”之烟为全词涂上一层阴郁的色彩,且袅袅熏烟很符合闺中人的生活氛围。
是因为“隔烟”,“罗帏”显得暗淡,当然,也是因为“灯花结”(灯芯烧结,突然迸成火花)。同时,昏暗的室内环境,很容易让人入睡、入梦。故有结句“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才刚入梦一小会儿,她已经“行尽江南数千里”,只是,结局可想而知——“不与离人遇”。
“片时春梦,江南天阔”化用岑参“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句意,用时间的速度与空间的广度写尽迷离惝恍、相思情深。

二:互评

蓦山溪·文竹
文/莫愁
案台文竹,姿禀悠纤瘦。意曰泛清疏,客悦观,碧颜长秀。浇之天水,尽显节高明,随季生,喜湿润,无畏春秋就。
纳时嫩弱,呵护犹多有,辛苦自长魂,逐见兑,得康昂首,占平点点,散馥淡而中,平凡日,素盈盈,只醉书香酒。

鱼儿简评:莫愁师这首词上片写出了文竹的习性与养护方法。下片写文竹的特性。整首词脉络清晰,但觉得用词不够精炼,很多地方有些口语化。浇之天水,随季生,喜湿润,都太口语了。下片比上片要好,下片虽然还是写文竹的用处,可能作者的咏物目的就是写自己如文竹般,虽娇弱,却也柔中带刚,朴素无华。结句只醉书香酒可能是写自己,但用在写文竹感觉这句来得没有来由。
作者: 无关风月    时间: 2023-1-8 20:47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宋)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我独自站在空阔无边的钟山上饮酒,天色已晚,天气变寒,已经到了回去的时候。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现在又依依惜别。你离开后,我将会有怎样的一番思念。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长江江西岸的白石岗,长满了萋萋芳草,惹来一片离愁。我对你的思念不用山鸟来表达,就像桃李不会言语,下面却自己出现了小路。
蓦山溪   糖葫芦  
五条线谱,几点蝌蚪尾。弹拨爱松张,响流水,行云无悔。算盘珠粒,加减没乘除。退一步,升两步,花落多随意。红装素裹,高驻胡同里,爽脆又迷人,只一口,流连不已。吆喝声半,正小手飞扬。因甚个,穿灯笼,更爱酸甜美。  (糖葫芦像音符像算盘珠)(蚪同喝出律)
风月解析:
  
糖葫芦像五条线谱一样,有几点蝌蚪尾。弹拨有松张,响流水,行云无悔。算盘珠粒,加减没乘除。退一步,升两步,花落多随意。红装素裹,在胡同里,爽脆又迷人,只吃一口,流连不已。吆喝声半,我小手飞扬。因甚个,像灯笼一样,更爱它的酸甜之美。  
风月初评:
蓦山溪   糖葫芦  
五条线谱,几点蝌蚪尾。
第一意群:糖葫芦的形象描述。
弹拨爱松张,响流水,行云无悔。
第二意群:这一意群描写的意像好像与糖葫芦不想符。
算盘珠粒,加减没乘除。退一步,升两步,花落多随意。
第三意群:这一意群和上一意群一样,也是和糖葫芦不相符。
红装素裹,高驻胡同里,爽脆又迷人,只一口,流连不已。
第四意群:说糖葫芦是红装可以,素裹就有点不够准确了吧。此意群开始进带入情节,不错。
吆喝声半,正小手飞扬。因甚个,穿灯笼,更爱酸甜美。  
第五意群:比意群继续情节发展,“穿灯笼”又是形象描写,有点拖沓,建议可以移到上面。
总结:芒果老师这首词总体感觉脉络可以。不足之处,意像的描写有点脱离主题。出律自己指出来了。



作者: 临风听暮蝉    时间: 2023-1-8 21:56
本帖最后由 临风听暮蝉 于 2023-1-8 22:01 编辑


词研一期李径35—临风听暮蝉第二十二讲作业贴
一、简单阅读古人作品
浣溪沙《咏橘》
苏轼*宋代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赏析
菊暗荷枯一夜霜”,布置环境。“新苞绿叶照林光”,点出题目,描写橘之神韵。橘有皮包裹,故称新苞。竹篱茅舍出青黄”,一“出”字,写出橘树生长之盛,。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过片二句对仗,写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吴姬三日手犹香”末句点出“吴姬”,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

二、解析并试评楼上学友作业
蓦山溪  自嘲
李径01-闲坐门前
窗堆夜色,欲住心深处。怎奈倦红尘,聊赖也、此身常驻。一年几度,不觉老江湖,眉角皱,唇角垂,天命知时暮。
浮生有梦,雨注随风舞。回首万缘休,痴贪色、六根不悟。从来笑我,物是却人非,蜗角名,女儿情,总把青春误。
解析:
窗前堆积的夜色啊,仿佛要住进我的心里去。这一生虽然已厌倦了红尘,却无奈的不得不长相滞留。一年几次的赶觉此身已老。鱼尾纹深法令纹垂,天命之年不得不承认人已迟暮。
虽然也曾经有梦,梦想着不惧风雨放飞自我,现在想来万事成空。贪恋红尘情事,参不破色空,想来世人皆笑我放不下吧。这一生,蜗角虚名,儿女情长,这些镜花水月的有有无无虚掷了我多少美好的青春岁月。
简评:
问好闲班,老师的词情真意切,很能感同身受。想想我们平凡的一生,谁又不是如此呢,躺在床上想法千千万,一觉醒来灰头土脸按部就班。首句窗堆月色,欲住心深处。联系不够紧密,堆起的月色,为何要住进你心里去,住进去对你的下文起什么作用,下面没有交代,似乎是为了写景而写景。上阕接下来的几拍感觉没有拓开,遣词也不够凝练,一直在老暮之间打转,一年几度,感觉不太通顺。下阕好于上阕。整阙词叙事性较强。稍显空洞。但代入感很强,容易引起共鸣,个人很喜欢这阙词。暮蝉水平有限,如果哔哔错了,请闲班老师勿怪哈。




作者: 水榭听香    时间: 2023-1-9 09:47
一、阅读翻译古人作品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白话译文
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文学赏析
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全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二、作业互评
蓦山溪
李径28莲心儿
超乎世外,富贵何关我。晨昏乐悠闲, 听松涛、龙吟唱和。登高望远,尽至乐陶然,不逐名,不逐利,事事都无可。
上穷碧落,夙愿何时妥。温酒效诗仙,赋几篇,书中醉卧。懒闻身后,懒闻暮和朝,白云上,绿波间,梦里原来个。
  水榭浅评:很羡慕莲心儿老师词里这样的生活,有古隐者之风。上片不逐名利,优哉游哉,乐悠闲、乐陶然,下片温酒赋诗,白云绿波,真个令人陶醉。个人感觉上下片层次稍有不清楚,选取的事务逻辑也不是很强,下片并没有在上片基础上有递进或升华的感觉,只是把前边叙述的生活,换了几项内容,甚至感觉下片还不如上片的意境更好一些。


作者: 爱你一万年    时间: 2023-1-9 11:57
古典词研第二十二讲作业:李径31-爱你一万年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玉蝴蝶 其一 
北宋 ·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辜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简释:眼睛望处雨不下了云已散了。我站在栏杆边静悄悄的目送秋光。晚景萧条疏远,堪有宋玉悲秋之感。水面上有微微的凉风吹过,蘋花渐渐老了。月下露水很冷,梧叶已飘黄。这些引起了我的思想感情,想起故人现在不知在哪里?只见烟水茫茫!不由有些情伤。
最难忘的是,在写词作文的酒会时,几次辜负了风霜雪月,多次变化。相隔遥远,不知什么地方才是潇湘?想燕子双双,难发远信,直到天晚了没等到应得信息。在失望中!只见鸿过尽了!我还在斜阳下久立等待!
柳词一向脉络连惯,层次清晰,先景后情。句意真实。读之紧紧有条。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蓦山溪 老来意趣
李径19-秋
老来意趣,穷达无关省。随分度昏晨,乐享得、神怡气静。花围小筑,风月任招呼,一杯茶,半卷书,便是蓬莱境。
有朋自远,助兴聊清茗。相与话逍遥,畅欢情、诗文管领。个中山水,远近更无论,山迢迢,水青青,翻作闲吟咏。
简释:老来有什么意思?不要过多想无关紧要的事了。随着早上黄昏,乐得神清气爽。我住的地方周围有花,任风来月去。一杯茶,半卷书就打发一天。似蓬莱仙境。
有时朋友从远方来,陪我聊天品茶。聊得很开心,很尽兴,主要是些诗词文章。其中山水更不用提了,山遥水远,是值得我们吟咏的。
赏析:这首词写人生的态度,老来况味豁达。热爱山水田园,品茶,交友,看书。实在是多少贤达所想所求。
世界缤纷多彩,有些人追逐名利。但作者有清静之心,难能可贵,生在世俗而不俗!有荷出泥而不染。
此词可读可赏,只是感觉词尾部分有点展不开!
作者: 清箫吟风    时间: 2023-1-9 15:13
古典词研一第二十二课作业
李径29―清箫吟风

一:简析一首古词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
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赏析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可如今呢?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

         李径-23-台灯
寒风渐紧,天地谁描白?沉默数寒山,苍茫处、鸟无踪迹。
添茶暖肚,羁旅在天涯。思念远,客怀浓,独自横幽笛。

伊人遥隔,昨日无消息。也拟学登楼,风刺骨、直将身蚀。
和衣拥被,不断是闲愁。春虽近,疫难消,悄瘦相思笔。

简析:寒风渐渐地吹得紧了,天地间是谁在描白?眼前几寒山沉默无语,苍茫处,鸟儿连个踪迹也没有。羁旅在天涯,添杯茶暖暖肚,客怀浓浓的,思念着远方的家人,独自幽幽的吹着笛子。

伊人遥遥相隔,昨日又没了消息。也想学着登楼远眺,寒风刺骨,直将身子损坏。和衣把自己裹在被子里,却闲愁不断。春天虽然快到了,可疫情难消,悄悄地瘦了相思笔。

互评:问台灯老师好。
清箫试评。寒风渐紧,天地谁描白?第一意象开篇点出环境,很是开阔。
沉默数寒山,苍茫处、鸟无踪迹。物象由大逐渐变小。铺陈很到位。
添茶暖肚,羁旅在天涯。思念远,客怀浓,独自横幽笛。由室外写到室内,转换自然。

伊人遥隔,昨日无消息。上下过渡自然。由实转虚。
也拟学登楼,风刺骨、直将身蚀。由虚再转到实。风刺骨,起到渲染和烘托气氛的效果。
和衣拥被,不断是闲愁。春虽近,疫难消,悄瘦相思笔。情结,词尽意不尽,很有代入感。
整首词情景交融,远近结合,虚实相间,过渡自然,且画面感很强,值得学习和借鉴。若非要鸡蛋里挑骨头,惟觉得下片的“昨日”的昨有点实了,若换成近日是不是能虚一点呢,清箫班门弄斧了。还有一点前边横笛,后边拥被,前边应该是白天的景,有几寒山,有鸟无踪迹。而拥被一般都在晚上,中间少了那么一点时间上的过渡。其他不管是遣词造句,借景抒情还是立意都很不错,读来也很是通顺,赞!
作者: 绰落年间    时间: 2023-1-9 19:01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宋  蒋捷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译文:纱窗上映了一个人影。是谁来折花枝呢?想必也是爱花之人,想折就折吧,却不知道他要送给哪家姑娘。
轻轻告诉折花人:在檐牙边的那一枝最好看。折的时候手抬高一点点折,要把花斜插在鬓边最合适、最有韵味。


简析:上片以纱窗人影,猜是来折花的,从最初的“防护”到“同意”做了心里描写。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之意。
下片承接上片,教折花人怎么折,折哪一枝,怎么戴,戴在哪去描述。
侧重说明词人是爱花之人,也是爱美之人。对家里的花了如指掌,也深怕折花人不懂而糟蹋其它的花枝。
通首皆用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词中重复七次用“折”字,增强了语言的唯美。



蓦山溪.梦后
序:为亡母做五七后,思之常难寐,昏昏然,一梦惊夜台,相逢已不识,醒来泪湿枕,伤之而记之。


李径05-子夜茉莉
朔风敲牖,惊碎三更梦。枕上泪痕新,细回味、兰柯种种。夜台寻处,迎面不相看,过奈河,别孟婆,尽惹无常恸。
谁能料得,欲养终难奉。惟把只心祈,愿亲去、疴消鹤弄。思来作罢,生死本由天。待晓出,对鸦喧,一任寒潮涌。
问候茉莉师姐,您的这首词写出了五七后对亡母的思念之情。
冬天的风吹着窗户,三更时梦中惊醒。眼泪流在枕上,回忆梦中情形,只看到坟墓,不见母亲,想到母亲应该是过奈何桥,喝孟婆汤。谁能想到世事无常,想要孝顺亲却不在,只想去那边没有疾病乘鹤遨游。想着生死由命,等到天亮,对着寒鸦,哪管天寒地冻。
这首写的太好了,我也在鸡蛋里挑点骨头,茉莉姐家还住着木格子糊窗户纸的窗户么?我您这首写的是五七后,按照民间传说五七还没到奈何桥呢!过奈何桥是七七。


作者: 李六道    时间: 2023-1-9 19:43
本帖最后由 李六道 于 2023-1-9 19:45 编辑


词研一期第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26六道
一、阅读
琵琶仙  宋  姜夔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译文:江面上荡着双桨划来一只小船,我忽然发现,船上的人好像是我昔日恋人。她正在用团扇轻轻地去迎接那些飞来飞去的杨花,她的眼神,真是楚楚动人。春光渐渐去远,沙洲自然变绿,又添几声悦耳的鸟鸣。遥想当年,在繁华如锦的扬州路,我如杜牧年少时放荡寻欢。往事早已成烟,思念也无用处。
又一次到了寒食时节,宫廷中恐怕又在分烟。无奈在我此时满情惆怅,办见季节已经更换。只能把满腔幽怨付给偷英,任它飞到空荡荡的石阶前。千丝万缕的细柳,里面乌鸦在此掩身,轻软的柳絮好像在为来去的客人飞舞回旋。忆起当年出关,与伊人分别的情景,令人难忘。

二、互评
蓦山溪  感染新冠
文/水榭听香
高烧过后,终日惟慵懒。早晚睡昏昏,哪去理、蓬头垢面。咽干股痛,不适总时时。忙碌心,奔波命,此际都休管。
阳生冬至,万物应回暖。庭院腊梅开,风雪中、几分期盼。亲朋同事,圈里尽洋洋。一片片,一轮轮,何日能消散
六道简评:问好听香老师。
上片建议病症放在一起“咽干股痛,不适总时时”应承接“高烧过后”,下片由时令到景物,以此期盼,煞尾低郁了些,若以寄托做结,全词形成由低到高的情调。不过变成了“小洋人”情调自然也好不起来。另“哪去理”“一片片,一轮轮”意思能懂但严谨性不足。整体贴近了生活少了词味。

作者: 凝思    时间: 2023-1-12 11:02
作业:
李径21-凝思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蓦山溪 梅
宋 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简译:洗却胭脂铅粉,自有天然态度。一枝疏梅斜出竹外,有如佳人绝代,天寒日暮独倚修竹。黄昏院落,幽芳都无人赏,风细细,雪垂垂。更冷落了江头梅树芬香。 月下疏影多么清雅,梦中却禁不住心神惆怅,待到梅子欲黄时节,又该是阴雨连绵令人断肠。梅花一世孤芳自赏,让有情人愁闷悲伤,可知道为了你,我像沈约般瘦损异常?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梅的孤傲独立,暗喻作者高风亮节的自我人格。
上片咏梅,写梅的姿态妖娆和高傲独立。下片写由梅而抒情。
全词以清丽委婉的笔墨,细腻的笔触,咏叹了梅花的清芳做骨,表达了作者对高洁的梅花的赞赏之情,也带有一种期待被人赏识重用的渴望。
二、作业互评:
蓦山溪·西湖重行
李径29―清箫吟风

春峦千越,重至西湖畔。二十八年中,梦里外、扶栏凭断。当时初到,携手步苏堤,赏美景,话未来,畅把蓝图展。
无常终是,负了卿深愿。旧径几番行,景如旧、何方人面。惟箫浅弄,恰若那时间,山青青,韵依依,愿得风传远。

浅读:春越千山,重游西湖,二十八年来,梦里梦外,扶栏常忆往事。记得当时初来时,我们携手漫步苏堤,共赏美景,畅想未来。然世事无常,终负卿。徘徊在曾经的小路,佳景依然,佳人不在,唯借箫声传远。
浅评:春峦千越,重至西湖畔。(交代时间并点题“西湖重行”点赞)
二十八年中,梦里外、扶栏凭断。(由起拍的重游起意而思)
当时初到,携手步苏堤,赏美景,话未来,畅把蓝图展。(忆昔日游西湖)
无常终是,负了卿深愿。(感叹之意,由上片结拍的忆转出)
旧径几番行,景如旧、何方人面(今昔对比,而今佳人不在)。
惟箫浅弄,恰若那时间,山青青,韵依依,愿得风传远(引进箫音述孤独意,并借风传音寄托相思意,恰若一词可酌,你现在独自弄箫啊,能恰若当时么)
吟风老师的词格律正确,词情今昔而比,情景交融,情感细腻,脉络清晰,学习了!只是手法略显单调,灵动不足,个人感觉哈,说的不当之处见谅!
作者: 心萍    时间: 2023-2-25 15:50
本帖最后由 心萍 于 2023-2-25 16:27 编辑

词研一期第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09心萍(补交)

一、析词

上林春令/一落索 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北宋 · 毛滂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濛濛,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祗怜他、后庭梅瘦。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描绘飞雪的动态美,寄托了词人飘荡羁旅之悲情。描写纷飞的白雪,时而像翻穿绣帘的蝴蝶,时而像万千天女散花舒袖长舞,时而像落花飘洒,时而像飞絮蒙蒙。这里采用博喻的方法,将雪比做“蝴蝶”、“玉女”、“落花”、“飞絮”,用这些事物来比拟,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产生了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本词的比喻,主要是比形象、比情态。蝴蝶穿帘的形象,是比拟雪花的轻而美,玉女飞舞的形象,比拟雪花洁白而飘逸,落花比拟轻飏而凄清,飞絮比拟雪花飘洒而色白。这些比喻都是新奇的想象,富有独创性,自然、精当,达到了“喻巧而理至”的效果。正因这些喻体都含着一个“飘”意,寄寓了羁旅在外,飘泊异乡的愁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下片写雪的静态美,寄托了词人的孤高志趣。词人用寒梅来衬白雪,既勾画了雪之洁白,又表现了梅之高格,从而寄托了词人的孤芳、高洁的志趣。写夜晚的雪景,如厚厚云絮铺满大地,似皎洁月光洒向原野。天宇大地,上下辉映,好一个银白世界。它静无纤尘,多么玲珑剔透。在这静穆的天地间,有一枝寒梅怒放,散着浓香白雪寒梅的形象又寄托了词人孑然独立的志趣。本首咏物词,既用博喻修辞法,将雪作多角度的正面描绘,表现了雪之多姿多采的动态美;又用衬托法,以清高的梅衬洁白的雪,创造了冰清玉洁的意境,表现了一种玲珑的静态美,在动与静、虚与实的结合中,融进词人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秀雅飘逸的风格。

二、互评

蓦山溪*梅
李径35临风听暮蝉
冲寒姿态,漫袅溪亭处。几树着清芬,引佳人、黄昏日暮。横斜疏蕊,襟袖暗沾香,风细细,月胧胧,疑似当年路。
前村雪里,胜赏销魂许。谁又倚栏杆,伤牢落、玉龙哀抚。寿阳学得,照水暗惊心,花如旧,鬓盈霜,梦老扬州所。

心萍拙评:
问好兮兮~
“引佳人、黄昏日暮”,“胜赏销魂许”,感觉意脉不是很通顺。牢落,跟寥落是近义词。查了下玉龙,可以喻雪、泉水、剑、瀑布、桥、笛等等,上文有栏杆,可能是指桥,但“哀抚”的含义不清楚。“寿阳”是化用寿阳公主梅花妆事。作品很有词味,学习了~


作者: 莫愁    时间: 2023-3-16 01:46
第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18~莫愁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不认当年旧同乡。
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解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蓦山溪
李径26~六道
知君者几。数载于龙套。旧梦绎功夫,向西游、万年写照。付诸声影,悲喜见炎凉,无厘头,多情客,都为痴心老。
诚然大话,六轶襟怀抱。醉眼看风云。楼台外、无非了了。浮生妄耳,但未解尘缘,便安排,戏中人,故事多嬉笑。
问好:运用总分总之写法,说明了戏剧之精锐,简明扼要,简单易懂,布局合理,辞采搭配适合逻辑,一首很成功的说明文。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a.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