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词研二醉月组第五讲作业帖 [打印本页]

作者: 白苏    时间: 2023-9-4 21:27
标题: 古典词研二醉月组第五讲作业帖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作者: 闲坐门前    时间: 2023-9-6 08:54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醉月/闲坐门前

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宋代〕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词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我们看看“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这句话,在这里,作者把梅花比喻成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比喻拟人等手法融为一体,写作技巧非常高超。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这里作者又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衬托梅花。给读者一种梅人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作者: 红姗惠美    时间: 2023-9-6 10:59
古典词研二班第五讲作业:醉月05-红姗惠美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努力争取。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例如: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运用了反衬和比喻的手法。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抚心自问,一气呵成。词中运用反衬和比喻。
如: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却怨问其“何时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之念。这都是反衬的手法,表达感情更为深刻。
词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并不在眼前,也就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用过去的繁盛来反衬如今的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
“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极度夸张而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有色有声,可感可触,并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了一个“愁”字,从而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了前呼后应,流走自然的境界。真实而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深痛。

作者: 猫小猫    时间: 2023-9-6 12:27
古典词研二期醉月组猫小猫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比喻、有玉簟像玉一样凉的竹席
借代、花自飘零水自流代指一种无可奈何。
对偶、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象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愁绪被归雁带回,像月光一样洒满西楼。
反问、云中谁寄锦书来
用典、锦书
化用、月满西楼,化用明月满西楼 唐·白居易《 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与一处相思两处愁,宋诗人生平不详,不知道谁化谁的。



作者: 相遇最美    时间: 2023-9-6 14:35
本帖最后由 相遇最美 于 2023-9-6 21:53 编辑

古典词研二班第五讲作业:
醉月11-相遇最美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晏殊〔宋代〕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这首词采用了白描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用白描手法叙述,选取了闺房中的一个情景,将美人的举止、姿容、睡态和醒时模样刻画得极为生动逼真极具生活气息,让人可知可感。

比喻: 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这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表现出了女子晚来面胜似丰艳的荷花之美。
借喻:  用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
隐喻:  词中的霞与月,语意双关,即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黄昏时的实景。


作者: 穆小兮    时间: 2023-9-6 15:08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醉月18~穆小兮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
作者: 淡了红颜    时间: 2023-9-6 15:10
本帖最后由 淡了红颜 于 2023-9-7 09:19 编辑

古典词研二班第五讲作业:
醉月08-淡了红颜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沁园春  雪
现代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使用了白描、夸张、比喻、对偶、叠字、用典、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白描: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夸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比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
对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叠字:莽莽、滔滔
对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与今朝风流人物


作者: 静思思    时间: 2023-9-6 15:31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静思作业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南浦 春水
宋末元初 • 张炎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馀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这首词运用了以下修辞方法:
1对比:荒字与前文形成对比。
2反衬:柳阴撑出扁舟小  以静衬动 。反衬西湖的宁静。
3比喻、化用:绝似梦中芳草:化用谢灵运的典故。南朝钟嵘《诗品》引《谢氏家录》说,谢灵运梦见弟弟谢惠连,从而写出了“池塘生春草”的句子。
4典故:茂林觞咏: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记述了暮春三月三日上巳节在溪边会集,饮酒赋诗的故事
作者: 沈妮    时间: 2023-9-6 16:53

古典词研二班第五讲作业:
醉月12-沈妮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用极其简练的白描和反衬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游子深秋远行图。白描:利用并列意象组合,“枯,老,昏,古,瘦”以景托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意象饱满,画面感强,视觉听觉感觉贯穿全文,仿佛一张山水墨画,呈现在眼前,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余味在其中,很是妙不可言。
反衬:小桥流水人家多么安详宁静温馨的感觉,和第一句萧瑟景色完全不同,反衬的手法更使愁情更加深切,悲伤更为凄沥。读之而百感其苦,咏之更感其心。
这首曲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乃秋思之首!
作者: 云淡天高    时间: 2023-9-6 19:23
1.
《玉楼春·春景》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枝头春意闹运用拟人手法。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槛菊愁烟兰泣露运用拟人手法。
作者: 若兰...    时间: 2023-9-6 20:33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23-9-11 17:10 编辑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秦观秦观〔宋代〕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使用修辞方法为对偶、比喻: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通常的"比喻"格式,是用直观具体和通俗的事物来比喻抽象复杂和深奥的事理,而这两句恰恰相反,他说那具体形象的"自在飞花"有如"梦"幻一般模糊缥缈,那真切可感的"无边丝雨"恰似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思一样细密不断。这样一来,情与景、心与物便浑然打成一片了。这里秦观之所以要把"飞花""丝雨"比成"梦"和"愁",完全是由于他内心之中早已先有了梦幻和愁思,很可能这登楼人不久前才刚从梦幻愁思中醒来,因此这"漠漠""晓阴"中的"轻寒""飞花""丝雨"及"淡烟流水"的画屏才使他心中早已有之的清冷孤寂之感、自在飘遥之梦、绵密无端之愁一触即发。


作者: 清月月    时间: 2023-9-6 21:49
本帖最后由 清月月 于 2023-9-7 13:37 编辑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醉月/清月

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卜算子 天生百种愁 宋代 徐俯
天生百种愁 挂在斜阳树 绿叶阴阴自得春 草满莺啼处 
不见淩波步 空想如簧语 柳外重重叠叠山 遮不断 愁来路 
1.用到的修辞:
(1)夸张:天生百种愁:极言愁苦。
(2)明喻 :空想如簧语,声音像美妙的音乐一样。
   暗喻: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用重重叠叠的山来阻挡愁的来路。因为人在山外。
(3)反复:柳外重重叠叠山,用来描写多重山阻挡不住那种愁

作者: 潇湘月冷    时间: 2023-9-7 08:05
本帖最后由 潇湘月冷 于 2023-9-8 21:53 编辑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望月17-潇湘月冷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苏幕遮怀旧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写作手法如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碧云天”“黄叶地”。
—1—此为列锦修辞。
列锦,即由几个名词或定名结构组合在一起,没有谓语,构成一种特殊句式,这种特殊句式经过读者对其语义的联想和补充形成一个画面,能起到写景、叙事、抒情的作用。碧,摹绘云色。黄,摹绘叶色。”碧” “黄” 二字,总括秋色,读之便觉气象万千,心胸开阔。翠,摹绘水波色,翠绿。

—2—句间顶针
波、波。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3—用典修
典化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 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寒” 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

"山映斜阳天接水。”
—4一夸张
此句摹状夕阳照着山头,远处水天相接的景象。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点出所状者乃薄暮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5—拟人
芳草无情,拟人。(故乡)更在斜阳外,省略”故乡”。
—6—用典
"芳草"用典,典化《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更” , 不仅加重了语气,而且含着深深的感情。蕙风词话: "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到这里已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也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可见作者多情、重情。"外” 字在这里有一直向远处延伸,直至苍茫不见的感觉,也体现出意境的高远。

"黯乡魂,追旅思。”黯乡魂,想念家乡,黯然销魂。
—7—化用典故。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 ,惟别而已矣。"黯,摹状。心情沉郁。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绪,情怀。
"乡魂”与“旅思"
—8—避复修辞。
都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并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愁之深自见。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9—用典修辞
典出《草堂诗余正集》引明人沈际飞评云:“人但言睡不得尔,除非好梦。”迭字“夜夜”,意为每夜。"除非”为排除修辞,使“反言愈切”(沈际飞评语),强调舍此而别无可能。"夜夜非” ,"除非夜夜”的倒装。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但天涯孤旅,"好梦” 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久了。

“明月楼高休独倚。”休,不。
—10—否定句式。
“明 .月”承上片的“斜阳”,时间已经从傍晚挨至夜晚。“楼高”"独倚” 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这样写法,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融为一体。这里关键一个"独”字。明月倚楼,固然可以远望,但再望也望不到家乡和所思念的人;何况一个人“独倚”, 会更增加惆怅。更深一层写出了乡思之苦。“明月楼高“也顺承上文的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1—用典
摹绘思乡心切的情态。同时也是用典修辞,典化李白诗"举杯消愁愁更愁”,但又突发奇想,用一段“愁肠”把“酒”久
“泪”巧妙联系起来,弥漫着苍凉之悲。这真是乡思反而更增乡思之苦了。意新语工,设想奇特。

作者: 小小草    时间: 2023-9-7 10:06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醉月—小小草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博喻,用典

1、凌波比喻女子步态轻盈
2、芳尘:代指美人
3,月桥花院,琐窗朱户;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是对偶
4、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一系列比喻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感情写的具体生动。
5、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作者: 一笑风尘    时间: 2023-9-7 10:15

醉月-09一笑风尘第五讲作业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宋代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运用修饰手法如下:1、愁烟、泣露、明月不谙离恨苦都是运用拟人的修饰手法
2、用燕子双飞反衬主人翁的孤独
3、望尽天涯运用夸张手法,说明一夜无眠


作者: 清莲    时间: 2023-9-7 15:54
本帖最后由 清莲 于 2023-9-7 16:05 编辑

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醉月组21清莲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宋代〕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
答:用到的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对偶.用典.对比

1.比喻:“春蚕食叶”形容考场一片寂静只有笔和纸摩擦的声音,指奋笔疾书的意思
2.对偶:a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b鹏北海,凤朝阳
3.夸张加比喻:青云:作青云直上。比喻仕途顺遂,升迁很快。

4.用典:,“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如桃花浪,典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氏安国、安行、安世兄弟,三科连中,故程文昌伯禹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而“月殿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宫折桂”,“折桂”一词源于《晋书·郤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借喻高中状元。词人借用这两个典故,含蓄地表达对范廓之参加“秋试”的美好祝愿,祝愿他金榜题名。
5:.对比:明年此日青云上,今明对比

作者: 江小鱼    时间: 2023-9-7 19:35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醉月—江小鱼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苏轼〔宋代〕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上片起句:昨夜秋风来万里——用了夸张手法。
上片第二句: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用了通感的手法。
上片第三句: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这两句写因为愁而睡不着,因为睡不着所以感觉长夜漫漫,一宿像一年那样长,用的也是夸张手法。

下片第二句: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这一句也是夸张。
下片第三句:衣带渐宽无别意——这里化用了柳永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同时“衣带渐宽”算是用典吧。
作者: 梅朵儿    时间: 2023-9-8 06:54
古典词研二期第五讲作业
醉月组27—梅朵儿
《定风波》[宋]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这首词
第一:、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来抒发作者坚定旷达的思想感情。比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二、“一蓑烟雨”也是比喻手法,比喻当时艰难迷茫的现状。比喻的唯美而形象。

第三、“莫听穿林打叶声”打字也是拟人手法。

第四、“竹杖芒鞋”也属于象征吧,象征着平民生活。
全词通过这些手法的灵活运用,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不颓废不退缩的旷达胸怀。下阕又通过雨前雨后的对比,抒发了作者一种看淡世间万物,超脱自然的思想境界。
作者: 白菜    时间: 2023-9-8 19:56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醉月23~种地的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陆游〔宋代〕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作者: @夭夭    时间: 2023-9-9 07:20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醉月10-夭夭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
蝶恋花 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
宋:苏轼
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深惜今年正月暖。灯光酒色摇金盏。
掺鼓渔阳挝未遍。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就冰生砚。
这首词里,修辞手法有:对比,比喻,衬托,设问。细解如下:
1.帘外和帘里的情景,运用了对比。
2.佳人笑语如莺燕,运用了比喻,把佳人的声音比作莺燕的声音,形容好听。
3.何人吟古怨,运用了设问,今夜什么人在吟咏古代的悲怨之情?笔者并未作答,但从下一句看的出来,就是席上这些人。
4.冰生砚,运用了对比和衬托,衬托出宴席持续之久,因为是冬天,诗还没写完,砚台已经结冰。同时也与上片中的“正月暖”来作对比,今年正月虽暖,但还是结了冰,说明已是深夜啦。
作者: 浅月    时间: 2023-9-9 08:45
本帖最后由 浅月 于 2023-9-9 08:58 编辑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文/醉月-浅月微霜

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浅析修辞:写作业,不知为啥落笔就想到了这首词,是因为开篇的几句深入我心吧!开篇,作者叠词的使用,构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给人一种如泣如诉,肝肠寸断的感觉。也是千古以来把愁写到极致的诗句之一。
拟人,是作者使用的又一种修辞,过雁的伤心,菊花的憔悴,是把雁和菊人格化,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第三种修辞是结尾的反问,有问不须回答,只是再一次强调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更是作者内心深处一声浓重的叹息。

作者: 海棠朵朵    时间: 2023-9-9 15:27
本帖最后由 海棠朵朵 于 2023-9-9 15:29 编辑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醉月06-海棠朵朵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正在读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对偶: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 荷月    时间: 2023-9-10 09:13
醉月26~荷月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代: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赏析:第一句运用了比喻、比拟,形象的描写了环境,词人内心的心境。第二句拟人,写出了天渐渐变黑,富有变化感和动态感。第三句省略了主语,语言凝炼优美。最后两句设问,使情感更加强烈浓郁,表达了归程迢递的伤感无奈。
作者: 心羽    时间: 2023-9-10 16:35
本帖最后由 心羽 于 2023-9-10 17:17 编辑

古典词研二班第五讲作业:醉月01-心羽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努力争取。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近现代〕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个卜算子的修辞方法用了:拟人

卜算子·片片蝶衣轻
刘克庄〔宋代〕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这个修辞方法用了:对偶、借喻、设问


作者: 云之岚    时间: 2023-9-10 21:07
醉月22-一个人拜把子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中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
作者: 风水之融    时间: 2023-9-11 03:24
风水之融作业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中用了衬托的手法
江碧鸟逾白,江水和水鸟,江水碧绿,衬托出鸟的羽毛更白。一个“逾”字,借衬托而显露其颜色。山青花欲燃,一个“欲”字,由衬托更突出其姿态。

作者: 若兰...    时间: 2023-9-11 17:10
醉月02-大梦先觉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对比、比喻、反衬。全词以“听雨”为线索,写出少年,壮年,而今三个人生阶段不同的听雨感受,以回沓往复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其写每个人生阶段的听雨,又运用红烛罗帐,断雁西风,星星白鬓,点滴天明等比喻来进行描写,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艺术感染力更深一层。
可以说:读懂了这首词,便读懂了人生。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a.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