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 64
|
古典词25初级班第15讲丹函组作业处 |
| ||
点评
读起来感觉有点拗,音律不够和谐,上下片内容有点矛盾,上片说情不息,下片还是阐述离愁让人悲苦惋惜。
| ||
点评
以乐景写哀情
| ||
点评
综上所述,这首词在营造意境和抒发情感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在过渡、意象的运用以及情感深度的挖掘上仍有提升的空间
3.情感深度挖掘不足:词作在表达愁绪和怀念时,多停留在表面描绘,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不够。如果能通过更具体的细节或心理描写来展现其复杂的情感波动,将会使词作更加感人至深。
2.意象重复与单调:词中多次使用了“烟”、“声”(箫声、莺声)等意象,虽然增强了画面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意象的重复和单调,若能适当引入新的元素或变换表达方式,可能会使词作更加丰富多彩。
不足之处
1.过渡稍显生硬:虽然词作整体流畅,但“一阵箫声随燕远”到“竟日倚阑眉不展”之间,情感的转变似乎有些突然,缺乏更自然的过渡句或意象来衔接这两种不同的情绪状态。
音书的缺席与莺声的纷扰形成对比,加深了内心的孤寂与不安。
结尾余韵:“折得花枝谁与看。纱窗闲对东风怨”,以折花无人共赏、纱窗独对东风的哀怨作结,既是对前文愁绪的总结,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当时记取分溪岸”,则透露出词人对过去某段时光或某个人的深切怀念。
愁绪深化:“竟日倚阑眉不展”,直接刻画了主人公因思念或忧愁而长时间倚栏凝望、眉头紧锁的形象。“不见音书,频听莺声乱”,
通过杨柳的嫩绿和袅袅升起的烟雾,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生机与朦胧之美。
一阵箫声随燕远”,箫声作为情感的载体,随燕子远去,寓意着往昔的美好或愁绪的飘散,引人遐思。
梅欣老师评:词作开篇“细雨无声过小院”,以细雨轻拂小院的场景切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随后“杨柳青青,袅袅烟匀半”,
| ||
点评
整体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通过对夜晚独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在词的技巧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回忆、引用等手法,使得词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两地经年全变味,浮生如梦空憔悴。”最后一句词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事物变迁的感慨。诗人感叹曾经美好的事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人生如梦,一切终将归于空虚。
笑语盈盈,携手花前醉。”这句词回忆了过去的美好时光,用“柔似水”形容往日的温柔和美好,而“笑语盈盈,携手花前醉”则生动地描绘了昔日的欢乐时光。
这句词通过“怅望繁星”描绘了诗人对天空的凝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多情总被无情对”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无情变化的感慨。“昔日也曾柔似水。(梅欣老师评)
而“默咽千行泪”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无奈。“怅望繁星心欲碎,多情总被无情对。”(以上是梅欣老师点评)
这首词以夜晚独饮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独倚轩窗人不寐。”这句开头直接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倚在窗边的情景,
| ||
点评
负担。“羞花闭月群芳妒”和“情醉心痴无语诉”等句子直接表达了花的美丽和作者的痴情,但缺乏更深层次的情感挖掘或隐喻,使得情感表达略显直白。
但是词中使用了多个重复意象,如“流火秋山”、“枫楚楚”、“潋滟摇红”、“偏向云中舞”等,虽然富有画面感,但略显密集,可能使读者在理解和感受上产生一定的
整体来说,这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枫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在诗词的技巧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诗歌的形象生动,情感饱满。
情醉心痴无语诉,欣然纵笔清诗赋。
最后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枫叶的喜爱和感慨,诗人因枫叶的美丽而心醉,因生命的短暂而感到无言以对,只能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句诗表达了枫叶虽然绚烂但最终还是会凋落,归于尘土。诗人通过“身碎魂飞”形容枫叶凋落的景象,而“化塚春泥护”则暗示了枫叶即使凋落也能为春天的到来提供养分,有着生命的循环和延续。
同时,“羞花闭月群芳妒”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枫叶的美丽与其他花朵相比较,使得枫叶的美丽更加突出。
绚烂欲焚终落土,身碎魂飞,化塚春泥护。
如同在云中舞动,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寒辱霜欺妍色吐,羞花闭月群芳妒。
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枫叶在寒冷和霜冻中依然能展现出美丽的色彩。
流火秋山枫楚楚,潋滟摇红,偏向云中舞。
这句描绘了秋天枫叶的美丽景象,用“流火”形容秋天的颜色,生动形象。“潋滟摇红”则进一步描绘了枫叶在风中摇曳的景象,
| ||
点评
问好佳期如梦同学,蝶恋花格律正确的,但是内容上看,景少而情多,显得虚幻,词一般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这样情感生发就有来处,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词中一定要交待清楚,不然不看题目,不知道写的什么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1-15 15:51 , Processed in 0.14513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