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 72
|
古典词研三期聆雨组第十六讲作业帖: |
| ||
点评
禅心如月词友的互评,大方向中肯,我只能作一些补充。
这是一阙李清照(体)的词创作,关于秋的创作,古今多如牛毛,难出新意,作者也不例外。作者立意,感叹岁月易逝,人世沧桑。
上阙提到归雁,即是北雁南归,【嘹唳南征】欠妥,用词稍硬,因思归的情感较柔软,而下阙,却是有感光阴流逝,霜染华发,忽生愁绪,这上下情感不在一根线上,脱节了。
疏星与斜阳,这种景象倒是接近,用斜晖更贴近,太阳落土,西边有斜晖,而天空亮度较强的星星是有的,作者观察细致。
平仄存在一些问题,第5字 寒 应仄,第7字 乍 应平,第59字 何 应仄
第68字 绪 应平,第72字 只 应平
第76字 泪 应平,第80字 时 应仄。
| ||
点评
云诺词友的互评,中肯,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悟到了许多道道,切中了一些不足之处,即意象有些散漫随意,扯得稍有些远,未为立意服务。
但是,词作最基本的一项遗漏了,即检测。原作者,可能工作有些忙,或许是一种消遣,或许是一种娱乐,亦或是作一种新的探讨。
作者填写的格式,应是曹勛(体)但却不按常规,打乱了结构与句式,当然打乱了,只要合格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字数多少不一,导致韵脚失误,平仄不符。如上阙第一韵多一字,下阙第二韵少二字。
这里我更了这二处【愁秋风断香途】,【瘦影亦有谁扶】,姑且不管意蕴连不连贯。但检测一下却有些惊讶。这么多处不符格律,作者似乎太不小心了。
霜 应仄,丹 应仄, 娇 应仄, 遥 应仄, 昔 应平,日 应平,明 应仄, 零 应仄,寞 应平,心 应仄,苦 应平,念 应平,兰 应仄,会 应平,流 应仄, 觚 应仄,共 应平,前 应仄,……
建议,无论初学者,亦或老手,亦或高手,也不论正格或变格,都应尊循格式,即结构、句式、字数、韵脚,这样也许更能提高。
问好同学,这首是李清照体,无论钦谱、龙谱,出律均较多,望自校修改之。
| ||
| ||
| ||
点评
问好学友,题目是感怀,有所感触而忆念之意;小词中对引发感怀之景之事没有写明,上下片所抒发的感情读起来有些粘滞了,其他雨涵已经点评的很中肯,我赞同。
| ||
点评
梦里户外湖边,现实室内枕上,所以最后用细柳景结感觉有些刻意了,不如落到室内的有含义某物或夏日代表性的事物上更自然。
为绿杨较合适。故故莺喧---故故形容鸟鸣,喧也是声音词,建议用一个就好。下片一帘梦断中“一”出律了。梦里是春天,从骤雨可知现实是夏天。
这么描写确实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万物景色,但结合下片知道是梦中之景,如果是梦中之景,则应有侧重,人做梦时是不是只有心中感触最深从而幻化出的部分是深刻强烈的,其他周边景物会模糊化呢。翠、绿重复了,绿阳为
问好两位同学,莫沽愁同学点评很到位,我补充一下自己的看法。 上片描写春天的景色有点满,有色如蓝、翠、绿,有形如燕舞,有声故故、喧。
| ||
| ||
| ||
点评
(3)换头的中心思想“常思谢公旧迹”,在文中展现的深度稍有不够,更多的是流连美景,如能在历史人物上加以深掘,想必会更有内涵。
整体不错,以文笔胜。
(2)个别景物的安置上,比如文章起拍,描绘的一派暮春之象,“池荷影乱”在其中就略有不谐(夏意过浓),犹如“半江暮色”的大境之后,迅速接“闲庭”的小境,再加上上结的重要位置,也更显得收束力不足。
说一下读完以后感觉的几处小问题:
(1)个别行为描写穿插在景物描写中,显得有些不稳,比如“恰又遇”、“心潮涌”、“凭栏处”、“登峻岭”这几个短句,全部用在行为或心境的描写中,对于景物的铺排,屡有突然...
词写得不错,词家语也比较熟练,看得出作者是常阅读,会阅读的,意象选择也比较合理,所以全文体现的出来的状态就两个字——像词。
这是一首作品能够拨打好感的保证,这里给作者点个赞。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1-5 14:59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