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 126
|
古典词二十六期初级班纤凝组第五讲作业贴 |
| ||
| ||
| ||
点评
【前句:最好有个递进】。总的来说,建议还是在写景上多下一些功夫,通过客观景物和动作神态之类的来表达情感,会更含蓄,也会更容易留有余味。以上个见,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
接下来,历尽沧桑,这个词组,情绪会重,在寂寞感伤倦之后,写历尽沧桑,然后扣在两鬓霜,就会觉得这个结尾压不住,显得轻了。这种连续的抒情,最早有个递进,我们读例词读过类似由闲而愁,由愁而伤,由伤而恨……
下片叙事抒情,多年羁旅,这样的概括性的叙述,最好能用更形象的场景动作情态描写等来代替,蕴含会更深刻一些。
上片写园林散步,感觉真正的景,只写了落叶,寒云淡日的气氛烘托其实是不错的,但落叶枯黄之后直接写寂寞感伤,入情感觉有些早。这个可以参照欧阳修的那几首,看他怎样在景中写情。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里面也包含着暮年之感,就觉得有味道,可以体会一下。
问好诗友,学习新作。词格律无误,题目为冬日感怀,由岁晚天寒引发暮年之哀。主要问题还是略显直白。原因是抒情性的文字太多,寂寞,感伤,倦,沧桑……这些都字眼直接摆在读者眼前,就会显得少了些味道
| ||
点评
建议上片写景,从环境到城墙等,都可以做针对性的描写。下片一半怀古叙事一半抒情,注意最好写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不要想应该有什么感受,无须刻意拔高主题。
最典型的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借鉴他的立意和结构安排。
青玉案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宋 · 张矩,可以大致学习一下这首的结构安排。
建议整体内容调整一下,重新立意,上景下情来写,或者上下片都是景情结合的方式。以避免因为下片抒情无力而略显拖沓的感觉。
问好诗友,学习新作,词格律无误。通篇写秦长城,第一意群是写景,后面部分都是由此生发的想象和感慨。个人觉得,秦的灭亡是内部出了问题,所以这个感慨与长城的关联就弱了一些。所以下片的内容有硬编的感觉。
| ||
点评
最好是不写,在写景当中尽量用轻快的形容词动词来表现人的情绪,然后以景做结尾,意味会更悠长。以上个见,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
结拍,画卷绵延,这个词很具有概括性,倒推回去,怎样让你的景物能象一幅画一样,再有流动的感觉,可以重新安排看看。结句最后不要用这样尽客欢叙述的句子,可以用修辞,或者描写游人动作、情态等画面来表面。
过片鸿云塔,应该是标志性建筑,但接下来的漫步,是写人。这个衔接就有问题。这个在前面三组句子中,都有,就是七字句和四字句之间都是断的,只有最后一组是可以。我们看欧词:群芳-残红,飞絮-垂柳风……注意关联
再下来,两岸花鲜,然后是稻浪……我的感觉就象江水还没看明白怎么回事,就转到了岸边,花是什么样的还没看清就转向了稻浪——物象的关联性弱了一些,角度转换的太快。建议减掉一些物象,抓重要事物的重要特点写。
在条理上来说呢,首句是写江面,这个银龙我理解是白色的浪花,因为我不太清楚松花江是怎样的,所以只能理解为浪花翻空,凌空,会感觉浪很高,但接下来的红点蓝天,就让人费解,红,是什么?
这是点西湖特点的,可以仔细琢磨一下作参考。
我们可以用欧阳修那首来参照: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群芳过后,残红,飞絮,柳风……这些景都是扣时间的。笙歌、游人
问好诗友,学习新作。词题目为初秋的松花江畔,整体来看,有点问题,就是景色的描写,一个是条理性比较差,还有一个就是特点不够突出。从时间看,不能明显看出“初”秋的特点,从空间看,除却地名也不能看出松江特点
| ||
点评
先说事,送别意浓。下阕抒情。流畅自然。很好的作业。
| ||
点评
夜月,夜多余。准备过片有点费解。也来的莫名。泥韵有点凑。滋味如何不如点名状态。
| ||
点评
上阕抒情切入过早,建议用适当的景物描写作足铺垫。且何处诉,谁与渡,自语意重。语雨这样连着韵脚别扭。
| ||
点评
下阕尚好!上阕对暮春景色描写不足,特别是准备过片,缺少暮春特征!
| ||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2-23 00:15 , Processed in 0.13149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