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279|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九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662

主题

1030

帖子

396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前先根据评阅老师的补评,印证补全上周的互评。
作业:
1.分析词牌《八声甘州》,(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八声甘州》


正格: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韵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仄中中、中平中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3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0
21#
发表于 6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九讲作业:
雪烟06-轻风呢喃
一、分析词牌《八声甘州》,(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八声甘州,词牌名,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源于唐代边塞曲。《词谱》以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为正体,此体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另有变体六种。代表作品有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等。
以正体为例:
1、双调九十七字,前片九句,四平韵,后片九句,四平韵,字属长词。
2、上片首句第一字为领格字,亦有少数不用领格字者,以仄领式为宜,且必用去声。上片第一、二句,原句法是上八下五,亦有上五下八者。
3、上片第三句是上一下四,仄领式,宜用去声,除了领字外与第四个四字句,宜对仗,第五句顺承三四句做结。
4、下片第二、四两个五字句,句法为上一下四。两句均用仄领式,宜用去声。
5、下片第六句是上三下四,逗顿七言句。第七句是是上三下五,逗顿八字句。第八句是上三下四,逗顿七字句。
6、适合表达羁旅愁思,伤春悲秋,怀人念旧等忧郁情感。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清明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563

帖子

574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45
20#
发表于 7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第九讲作业
雪烟组~凝思
一、分析词牌《八声甘州》,(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本调九十七字,十八句,双调。前片九句,四平韵,后片九句,四平韵,字属长词。
      本调的写作要求较宽,对仗不多,句法稳定,最适合初、中级作提、练之用。
      上片首句第一字为领格字,亦有不用领格字者,以仄领式为宜,且必用去声。
      上片第一、二句,原句法是上八下五,亦有上五下八者。
      上片第三是五字句,句法是上一下四。仄领式,宜用去声。
      上片第四、五两个四字句,宜对仗。
      上片第六句,宜仄领式,与第七句成对仗句,但也可不从。
      下片第二、四两个五字句,句法为上一下四。两句均用仄领式,宜用去声。
      下片第四、五两个五字句,一定要对仗。
      下片第六是七字句,句法是上三下四,加逗。
      下片第七是八字句,句法是上三下五,加逗。
        此句的句法,也可上一下七的仄领式句,与下句成隔韵式对仗。
     下片第八是七字句,句法是上三下四,加逗。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清明》
值清明细雨洒人间,烟霭笼青川。看丝丝飘坠,敲阶滴瓦,似诉情绵。润了村前小杏,湿却柳丝弦。风里轻寒透,愁绪相连。
遥念故人心事,叹阴阳路远,膝下难欢。念亲情无尽,思绪绕碑前。忆往昔、音容笑貌,到如今、唯有梦魂牵。情深处、青山垂泪,绿水无言。(待修改)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3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0
19#
发表于 11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第九讲作业
雪烟03-山水一壶
1.八声甘州的词牌分析。
起源与历史背景:
源于唐边塞曲:《八声甘州》起源于唐代的边塞曲,唐玄宗时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
发展演变:到了宋代,文人填写曲词,渐不满足于结构简单、节奏轻快的短曲小令,转而开拓出委婉流转的长篇慢词。《八声甘州》就是在唐大曲《甘州》的基础上改制而成,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相关联的单曲组合的成套乐曲。
结构特点:
《八声甘州》属于长调,全词共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
八韵八声: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其音节舒缓,适合表达深沉、复杂的情感。
情感基调豪放与婉约兼具:早期作为边塞曲,具有豪放、激昂的特点,如《西域记》中记载其音节慷慨悲壮。而经过柳永等人的创作,逐渐演变为以描写离愁别绪、表现婉约柔情的词牌。
表达离愁别绪: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思乡之情等,如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通过描绘雨后江天、霜风凄紧等景象,展现了离别时的凄凉心情。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善于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相结合,使景物描写成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如“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通过描绘雨后江天的清新景象,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
虚实结合:在表达情感时,常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通过想象佳人的行为,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
领字的运用:在词中,领字的使用较为常见,如“对”、“渐”、“叹”等,这些领字能够增强词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词句更加流畅自然。
2试填一首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春暮
雪烟03-山水一壶
望烟花三月白云飞,照影绝尘娇。
渐水天一碧,俱归澄澈,真个空寥。
十里家山村晚,不见夕烟飘。
惟有小溪水,绪意迢迢。

梦里几番圆缺,怅山重水复,空负良宵。
对凉风只影,花落送归潮。
问年来、几多愁苦,为何人、华发已难搔。
伤春暮、一杯浊酒,明月相邀。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3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2
18#
发表于 昨天 22: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痴心不改 于 2025-4-3 22:56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九讲作业
雪烟组18痴心不改
一.《八声甘州》分析结果。
  本调九十七字,十八句,双调。前片九句,四平韵,后片九句,四平韵,字属长词。       本调的写作要求较宽,对仗不多,句法稳定,最适合初、中级作提、练之用。      
上片首句第一字为领格字,亦有不用领格字者,以仄领式为宜,且必用去声。      
上片第一、二句,原句法是上八下五,亦有上五下八者。      
上片第三是五字句,句法是上一下四。仄领式,宜用去声。      
上片第四、五两个四字句,宜对仗。       上片第六句,宜仄领式,与第七句成对仗句,但也可不从。      
下片第二、四两个五字句,句法为上一下四。两句均用仄领式,宜用去声。      
下片第四、五两个五字句。      
下片第六是七字句,句法是上三下四,加逗。       下片第七是八字句,句法是上三下五,加逗。         此句的句法     
下片第八是七字句,句法是上三下四,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清明  
看焚烟袅袅绕乡村,时节又清明。对陵园小道,荒山冷冢,思绪频生。几处鸦啼野树,风起纸灰轻。唯有纷纷雨,落下无声。
怎忍登高望远,叹天堂地府,亲者伶仃。纵春来春去,谁以说离情。任年年、冷衣寒食,酹一杯、浊酒祭英灵。长凝贮,唯松柏在,四季常青。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4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6
17#
发表于 昨天 22:34 | 只看该作者


一、分析八声甘州词牌特点
八声甘州,词牌名,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源于唐代边塞曲。《词谱》以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为正体,此体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
词牌多用于抒情感怀。

二:填词一首

《八声甘州》
望一川烟雨洗江城,气候正宜人。柳绿桃花岸,东风乍暖,淬草如新。许是多情误我,愁必每逢春。对此眼前景,无意沉沦。
或有所思难寄,几回流连处,别绪缠身。  恐情深缘浅,故此怕相闻。卷珠帘、任风来往,乱青丝、久坐渐出神。炊烟起、日斜窗外,独自黄昏。

青山故里  常捧诗书在手
岚翠林间  还将世路于心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7

帖子

9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44
16#
发表于 昨天 1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纳兰 于 2025-4-4 08:59 编辑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九讲作业:

雪烟22-李纳兰

1.《八声甘州》
(柳永)分析过程及结果:  
- 内容情感:上片描写了暮秋时节的江天景色,通过“潇潇暮雨”“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等一系列萧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氛围,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下片则由景及人,写词人登高临远,思念故乡和佳人,表达了羁旅漂泊的愁苦和对归乡的渴望,以及对佳人思念自己的想象,情感细腻而深沉。  
- 结构层次:上片以写景为主,层层推进,先写暮雨洒江天,再写霜风、关河、残照,最后聚焦到“红衰翠减”的具体景物,以长江水的东流作结,引出下片的抒情。下片以抒情为主,先直接抒发“归思难收”的情感,接着回忆自己的漂泊生涯,然后想象佳人的盼望,最后回到自身,以“凝愁”收束全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 语言特色:用词精准,如“凄紧”“冷落”等词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肃杀;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如“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简洁而有力地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同时,运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词语,如“争知我”“恁”等,使词更具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 格律特点:从格律上看,这首词符合《八声甘州》的正格。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韵脚为“秋”“楼”“休”“流”“收”“留”“舟”“愁”,均为平声韵。在平仄上,严格按照词谱的要求,通过平仄的变化,使词的节奏富有韵律美。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数盈盈红翠挂枝头
雪烟22-李纳兰
数盈盈红翠挂枝头,隔岸索江舟。正微风拂袖,雀声叠浪,霞影成钩。昏镜照人清瘦,隐隐粉香流。久困营生事,欲说还休。
不想筹谋归路,点鳞光片片,发散闲愁。捧碧波春水,唇色对双眸。值此岁,芳华渐去,苦无由,惊梦枕荒丘。谁知我,情缘何解,心绪难收。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7

帖子

41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68
15#
发表于 昨天 16:4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九讲作业:
雪烟-慕容瑞西
一、分析词牌《八声甘州》,(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本调九十七字,十八句,双调。前片九句,四平韵,后片九句,四平韵,字属长词。
      本调的写作要求较宽,对仗不多,句法稳定,最适合初、中级作提、练之用。
      上片首句第一字为领格字,亦有不用领格字者,以仄领式为宜,且必用去声。
      上片第一、二句,原句法是上八下五,亦有上五下八者。
      上片第三是五字句,句法是上一下四。仄领式,宜用去声。
      上片第四、五两个四字句,宜对仗。
      上片第六句,宜仄领式,与第七句成对仗句,但也可不从。
      下片第二、四两个五字句,句法为上一下四。两句均用仄领式,宜用去声。
      下片第四、五两个五字句,一定要对仗。
      下片第六是七字句,句法是上三下四,加逗。
      下片第七是八字句,句法是上三下五,加逗。
        此句的句法,也可上一下七的仄领式句,与下句成隔韵式对仗。
     下片第八是七字句,句法是上三下四,加逗。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观运河花舟
看运河两岸柳依依,水上过花舟。有扬城古迹,北京名胜,数省巡游。一任晴光照水,远去目难收。十里长堤畔,不散人流。

已是千年历史,拜暴君隋帝,倾力兴修。想盐商盛世,几度下扬州。至今日、交通多样,叹运河、萧瑟也无由。闲闲望、因风细浪,只只翔鸥。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0
14#
发表于 昨天 16:38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九讲作业:
雪烟07-深谷幽兰
1,分析词牌《八声甘州》,(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一,分析过程:《八声甘州》(宋•柳永)(钦定词谱)    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因全词共八韵,故称“八声”。诸领格字如“对”、“渐”、“叹”等并宜用去声。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张词之添声,刘过以下五词之减字,皆变体也。 按此词后段第六句作上三下四句法,宋词俱照此填。(摘录“诗词吾爱”)平台。
二,内容分析:
上片:写景寓情,词开篇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描绘了一幅辽阔的秋江雨景,接以“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烘托出凄凉、萧索的气氛;随着“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两句,写出花落叶败,一片凋零的悲凉情景。用“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来暗喻韶华易逝的感叹。
下片:由景入情,词人以“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句,慨叹登高而不忍望乡的矛盾心怀,“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句,可见有家难归的悲哀。“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此联作者运虚于实,情感表达更易动人。结尾“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词人倚阑干的愁苦,化实为虚,文笔的变化,实为高明。
三,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秋景中带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缠绵中带有离情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融相映。
2,铺叙见长:词中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合一体,以铺叙见长。
3,语言通俗:柳圣擅长以白描手法,加上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情与景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深情的抒写与细腻的描绘及独具一格的魅力,成就了词坛的丰碑,赢得当代及后人的广泛赞誉与喜爱。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暮春
雪烟07-深谷幽兰
又人间四月落花天,乱红满汀洲。渐东风吹散,丰神俊秀,掠过妆楼。忍看荼靡架下,雪萼替春愁。杜宇三更血,啼破空幽。

忽忆西园旧约,有兰襟醉墨,桂楫歌喉。叹云沉雁邈,烟雨暗孤舟。纵重来、苔封石径,怕鬓丝、难系少年游。凭栏久、对平湖晚,冷月如钩。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89

帖子

58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10
13#
发表于 昨天 15:53 | 只看该作者

第九讲作业
雪烟风起的地方
一、分析词牌《八声甘州》,(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本调九十七字,十八句,双调。前片九句,四平韵,后片九句,四平韵,字属长词。
      本调的写作要求较宽,对仗不多,句法稳定,最适合初、中级作提、练之用。
      上片首句第一字为领格字,亦有不用领格字者,以仄领式为宜,且必用去声。
      上片第一、二句,原句法是上八下五,亦有上五下八者。
      上片第三是五字句,句法是上一下四。仄领式,宜用去声。
      上片第四、五两个四字句,宜对仗。
      上片第六句,宜仄领式,与第七句成对仗句,但也可不从。
      下片第二、四两个五字句,句法为上一下四。两句均用仄领式,宜用去声。
      下片第四、五两个五字句,一定要对仗。
      下片第六是七字句,句法是上三下四,加逗。
      下片第七是八字句,句法是上三下五,加逗。
        此句的句法,也可上一下七的仄领式句,与下句成隔韵式对仗。
     下片第八是七字句,句法是上三下四,加逗。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过古琴台
风起的地方
正轻风剪剪过前川,冉冉醉烟霞。看桃红灼灼,流波澹澹,自在飞花。信步知音亭畔,心绪乱如麻。风拂柳丝袅,枉费咨嗟。
遥想当年旧事,一曲弦音绝,便各天涯。叹千年不过,尘迹发幽遐。越今古、高山流水,也该应、余响共清嘉。朝还暮、遣离思处,语语堪赊。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5

帖子

14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18
12#
发表于 昨天 12: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碧波涟漪情。 于 2025-4-3 18:45 编辑

词研四第九讲作业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一、《八声甘州》词牌分析
1.词牌溯源:唐教坊曲名,因全词共八韵(一说八句)而得名,属慢词长调。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为正体格律,奠定后世填词范式。
2.结构特征:双调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前片以 “对” 字领起,铺陈秋景;后片以 “不忍” 转折,直抒胸臆。
3.平仄与对仗:多用 “领字格”(如 “渐”“望”“叹”“想”),引领长句节奏。对仗工整(如 “霜风凄紧” 对 “关河冷落”),虚实结合。
4.押韵规律: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韵脚密集(柳永词用 “秋、楼、休、流、收、留、舟、愁”)。
5.情感脉络:上片景语:以 “暮雨”“霜风”“残照” 营造萧瑟意境。下片情语:通过 “登高临远”“归思难收”“佳人颙望” 层层递进,抒发羁旅愁思。
6.情感基调:悲秋怀远,羁旅之愁与闺怨相思的双重主题。
7.艺术手法:铺叙、白描、虚实结合,以景结情(“正恁凝愁”)
二、试填《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赏春有感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望东山十里杏桃开,粉白尽盈眸。有黄莺轻唱,红裙翩舞,绿水长流。谁奏琴音婉转,雅韵诉清愁。不觉芳心乱,思绪悠悠。
犹记当年一诺,奈韶华易逝,好梦难留。叹有缘缘浅,空负两情柔。问斜阳、何时归故,月相陪、柳下系兰舟。携君手、赏家乡景,同上高楼。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4 15:5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