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431|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四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779

主题

1157

帖子

440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5-5-3 21:4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满江红》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下一楼评上一楼的点评基本要求:
01.格式:《词牌名  题目》,按阕分行。即单调一行,双调二行。(不主动分行。)
02.格律检索:按搜韵,有无出律之处。
03.有没有明显生涩之词。
04.有无前后不必要的重复啰嗦之处。
05.有无对偶或者对仗的要求,做的如何。
06.能不能看出明确的立意?立意如何?
07.有没有不符合自然规律或者违反伦理或者基本逻辑的?
08.有没有意脉断裂?断在何处。
09.有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是哪一句?
10.有没有运用典故。(不要求一定能看出。)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6
21#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14讲作业
雪烟~楚云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踏莎行  小径红稀
宋代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赏析:
 此词写暮春闲愁。上阕写郊外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阕写身边的春景,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胧而显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互评
满江红·秋意抒怀
浥尘-慕容瑞西
翠减荷塘,旷望眼、岸长柳老。高枝上、凉蝉声歇,当初何噪。且看晴空鸿雁远,那知平野鸥鹇杳。更难堪、落叶任飘零,西风扫。
凉意起,多病恼。游子梦,同谁表。憾事上眉头,把人心搅。孤客难回乡里屋,斜阳略过庭边草。几番恨、纵酒伴天明,维扬调。
简评:
这首词以秋景起兴,通过描绘萧瑟的秋景,抒发了游子思乡、孤独惆怅的情感,情感真挚朴实。

上片写景,以秋景烘托愁情。翠减荷塘,旷望眼、岸长柳老描绘了荷塘褪去翠绿,柳树衰老的景象,奠定了全词萧瑟的基调。二拍以蝉声的消歇,暗喻时光流逝,繁华不再。三拍进一步以鸿雁远飞、鸥鹇无踪的景象,渲染出孤独寂寥的氛围。准备过片则直接点明秋风的肃杀,落叶的飘零,写出了游子漂泊无依的无奈

下片开始抒情。凉意起,多病恼。游子梦,同谁表,直接抒发了游子多病、无人倾诉的苦闷,以及愁绪萦绕心头的状态。孤客难回乡里屋,斜阳略过庭边草,以孤客难归、斜阳草树的景象,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结句则以借酒消愁、吟唱乡曲的行为,表达了无法排遣的愁绪。

全词将秋景与愁情紧密结合,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学习了。
不足之处,旷望眼,长岸,孤客难回乡里屋等诸如此类的表达感觉牵强,待酌。

点评

脉络清晰,立意明确  发表于 4 天前
点评:上阙写凄秋之景,下阙写思人,尾句,写一夜难眠,醉酒  发表于 4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6
20#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四讲作业
一  赏析古人作品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虽然我不是男儿,但我的心比男儿刚烈,我有一腔热血,但那些凡夫俗子谁能理解呢?英雄末路总会受到许多磨难和挫折,在这红尘里知音难觅,只任那满眶热泪打湿了衣襟。
赏析:这是一首言志之作,写得慷慨激昂,表达了作者匡世救国的真切感情,以及满怀壮志得不到别人认可的矛盾心理,几处典故的应用也恰到好处,学习了。

二  互评
满江红 赏秋枫感怀
@十七
一任严霜,谁与比,高枫红叶。寒气凛,益坚节操,独留神骨。尽染秋容丰韵远,漫舒霞彩襟怀豁。绚如花、酣笑对西风,凌天发。 妍华谢,苍颜悦。休悲怨,欢相别。恰闲吟岁晚,俯览时物。踏遍青山人未老,虽云白首情无竭。日复来、袖手眺斜阳,望明月。
浅评:起首句总起,一任严霜与谁与比衔接不是很畅,二分句比拟写精神,三分句七字对偶句不错,歇拍算是对上片的一个总结,过片三字句有点拖沓,没有为后面的人物出场作好铺垫,七字句人未老,白首自相矛盾,结拍时间的出理上也冲突了,整首词还有打磨的空间。

点评

脉络清晰,立意不是很明确。  发表于 4 天前
点评:上阙写秋枫形态,风姿,下阙写离别,尾句抒怀  发表于 4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6

帖子

9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2
19#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四讲作业
雪烟-李纳兰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近代)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 一作:独思浙)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
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简析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词人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此词上阕描写词人眼见祖国被列强欺凌,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抒发了其为国报效的决心;下阕表现她不甘身为女子的英雄情怀,抒发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全词风格爽朗豪迈,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表现了词人追求革命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激越愤慨之情充溢其间。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满江红·暮春送别
雪烟-凝思
雨润残春,垂杨外、离人欲别。看陌上、落花飘絮,乱愁千叠。杜宇啼声催泪下,东风无力留行辙。正销魂、执手话情长,肝肠裂。
前尘忆,心头结。欢娱梦,今成缺。叹时光难挽,聚期难设。望断天涯云影远,忍听烟柳莺声咽。何日归、同赏好春光,重欢悦。

简评:送别词,开篇点题。由季节,环境,场景后转到回忆。上景下情铺垫合理。优点:通读平顺,大意直白。缺点:平铺直叙无甚起伏,单调。

点评

,下雨天不知道杜鹃啼声。  发表于 4 天前
尾句抒情,写对未来的渴望,立意明确,脉络清晰。  发表于 4 天前
点评:上阙写暮春离别时环境,下阙回忆昔时的美好。,  发表于 4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8

帖子

9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92
18#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十四讲作业:
雪烟01-梅欣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满江红·暮雨初收
柳永    宋代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译文
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简析
词的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傍晚雨后萧瑟之情,后半段写渔人归家之景,反抒词人归思之情,明确点出“伤漂泊”的感情基调;下片具体写出“伤漂泊”的具体内涵,写桐江一带的奇山异水,引发词人倦于游宦的心绪及渴望归隐的愿望。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读来倍觉委婉曲折、荡气回肠。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满江红·暮春有思
雪烟-风起的地方
飞絮无边,偏织就、春心如昨。纵看得、红销桃杏,燕归林阁。野鸭初肥池不静,棠梨未老花犹著。惜年光、寄语远行人,休漂泊。

章台柳,中心络。迎复送,忧还乐。想浮尘似我,争如黄雀。去国萍飘缘底事,伤时梗泛嗟难托。且归去、同枕故山青,春秋约。

梅欣评阅:问好同学。词作格律无误。这首满江红·暮春有思,上阕开篇“飞絮无边,偏织就、春心如昨”,以漫天飞絮起笔,将其与不变的春心相连,营造出一种思绪绵绵的氛围。随后“红销桃杏,燕归林阁。野鸭初肥池不静,棠梨未老花犹著”,描绘出暮春时节桃杏凋零、燕子归巢、野鸭戏池、棠梨仍花的景象,通过这些典型的暮春之景,既展现了季节的变化,又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铺垫。“惜年光、寄语远行人,休漂泊”,由景及情,借暮春年光流逝,表达对远行人的劝诫,希望其不再漂泊,情景交融自然流畅。
下阕“章台柳,中心络”运用“章台柳”的典故,增添了词作的文化内涵,引发读者关于离别、思念等方面的联想。通过“迎复送,忧还乐”进一步深化这种情感羁绊,暗示人生如同章台柳般经历各种悲欢离合。
作者从对暮春景色的描写,到对远行人的寄语,再到以“章台柳”典故引发自身感慨,进而发出“去国萍飘缘底事,伤时梗泛嗟难托”对人生漂泊的疑问与无奈,最后“且归去、同枕故山青,春秋约”表达回归故土、与故山相伴的渴望,情感层层递进,丰富且具有层次感。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37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6
17#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十四讲作业
雪烟06-轻风呢喃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满江红 正月十三日。雪中送文安国还朝(1076年1月13日)
北宋 · 苏轼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恐异时、杯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人纵健、头应白。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翻译:
上天怎么会无情,它也懂得用多情留住客人的。春日渐暖,清晨为什么还飘着轻雪呢?你在春天赴任为官,而我应该归隐山林了。恐怕他日举杯时想起你,已是云山阻隔。
世间事皆难预料,人纵强健也终会白头。何不醉一场呢?这样的欢乐时分难再寻觅。想向佳人倾诉离愁别恨,但泪珠却先凝在双睫毛上。只愿新燕归来时,不要让我们之间的音信断绝。
简析:
此词为宋代词人辛弃疾借景抒情之作,抒发离愁别绪与人生无奈以及对友情之期许。上片借景抒情,以天解多情而晨飘轻雪的之景,借天喻己不舍友人离开之心理,以友人友人赴任当官与自身归隐对比,点明人生路的不同,暗含自己怀才不遇之意,“云山隔”不仅是距离的隔阻,还隐喻两人之间身份的距离。
下片直抒胸臆,慨叹世事无常,悲时光易老,再健康的身体也挡不住老去的脚步。借酒醉强作豁达,“诉离恨”两句高度诠释了未语泪先流的悲伤与不舍。煞尾以“新燕传音”祈愿,收束于对音书不绝的期许,余韵悠长。全词融豪放与婉约于一体,在仕途与归隐的不同人生道途中,尽显知己惜别的深情。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满江红·五一游宁波古外滩
雪烟-小卒
霁色澄空,恰又是、芳辰佳节。甬江畔、落潮石露,外滩人密。千米餐棚遮望眼,一江波影摇新客。向远渡、寻取旧时踪,诗情集。
春将暮,心未惑;斜阳晚,潮风习。任烟霞染袖,醉吟诗墨。暂把尘劳抛脑后,且将逸兴融芳隙。待明朝、回首此游时,星霜植。

解读:
晴空万里明净如洗,恰又逢良辰佳节。甬江边潮落后礁石露了出来,外滩上人潮熙攘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千米长的餐棚挡住了眺望的视线,江面摇曳着粼粼波光,仿佛欢迎新到来的客人。我向远处的渡口探寻旧日踪迹,不禁诗兴结集。
春将近结束,我心却不迷茫困惑;夕阳西下,潮风习习。任凭烟霞染上衣袖,吟哦沉醉于诗墨之中。暂把尘世的辛劳抛到脑后,让闲情逸致融入难得的时光里。待明日回首今日之游,这段快乐时光将如星辰岁月般深植心间。
简评:
这首词描绘甬江畔五一佳节景象,上片写落潮、人密、餐棚、波影的热闹场景。个人觉得二拍的“落潮石露,外滩人密”衔接欠佳。“千米餐棚遮望眼”组句不美。准备过片句“旧时踪”出现莫名,韵脚“集”奇怪之感。
下片抒情,抒发抛却尘劳、醉心诗墨的逸兴。过片“春将暮”败笔,不论是起句的芳辰佳节,还是歇拍的诗情集,都接不上。
总的布局来说还是不错的,从景情交融中见对时光的珍视,在现如今快节奏忙碌的生活中偷闲享受那一点空闲时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洒脱情怀,下片优于上片。个人看法有限,不当之处还请海涵,静待老师补刀。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22

帖子

61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154
16#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十四讲作业:
雪烟-风起的地方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辛弃疾     宋代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译文
暮色苍茫,风平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还记得快乐的往事,如同水光山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你遭到沉重打击,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佳人离你而去。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己,并非现实。
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但楚天特地,展现眼前的也只是凝贴碧空的暮云朵朵。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不要愁得头发都苍白了。笑你太多情,连青衫都湿透了。

简析
此词上片主要写别离,先烘托离别气氛,再回忆往事,接写后会无期;下片主要是劝勉与激励,即事明理,可见其良苦之用心。整首词在叙事时,使用抒情手法,杂有议论,又略见跌宕起伏,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奇妙之至,也生动之至。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满江红·钱塘观潮
雪烟06-轻风呢喃
八月钱塘,潮声涌、人间胜赏。临高处、未逢潮影,先闻雷响。战鼓频催白练近,怒涛翻卷迎风涨。向眼前、似万马奔腾,雄姿壮。
惊拍岸,高万丈。乾坤动,神魂荡。看琼峰堆雪,顿消迷惘。胸次应从江海阔,心期直共云涛放。且由他、起落自天时,休惆怅。

译文
在八月的钱塘江边,江潮涌动,这是人间难得的壮丽景观。登上高处,还没看到潮水的踪影,就先听到了如雷般的响声。好似战鼓频繁催促,白色的浪潮快速逼近,汹涌的波涛翻滚着迎风上涨。朝着眼前望去,那潮水如同万马奔腾,姿态雄伟壮阔。

潮水惊人地拍打着江岸,涌起的浪头高达万丈。仿佛整个天地都为之震动,令人神魂摇荡。看着那如美玉般的浪峰堆积起白雪般的浪花,心中的迷茫顿时消散。胸怀应当如同江海一样开阔,内心的期许要像云涛一样尽情释放。就任由这潮水涨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不要为此感到惆怅。

互评:
问好喃哥。格律检测一处存疑“白练”的“白”处应为平声,可试改为“澄练”。
上片起拍点题,总写了八月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色。二拍临高处感觉领字没有运用好,后领的两个四字句对仗工整。三拍战鼓频催,怒涛翻卷将大潮的写的气势磅礴白练近,迎风涨对仗稍欠一点。歇拍向眼前感觉用到眼前是不是效果好一点啊,似万马奔腾挺好,雄姿壮感觉差点意思,有凑韵之嫌。
下片最少有两个三字句要尽量对偶,三拍描写自己观潮的心境,由景入情转接的非常顺畅。两个七言句对仗工整,情感得到了升华,是全词的亮点。结拍感觉气势弱了点。全词情景交融,意脉基本贯通,确定以及肯定是一首好词,个别地方稍微斟酌一下就更好了。让互评,我可不得挑点骨头么,见谅哈。请老师们再补补刀刀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0

帖子

6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52
15#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十四讲作业
雪烟-小卒
互评:
满江红·海棠
文/轩辕剑谱

粉雾红云,是谁把、青缇乱缀。莳仙种、移根阆苑,灌濡霑霈。独得玉奴真稔色,长成西氏无琱缋。借春力、几欲压枝低,垂清绮。
冰鲛剪,裁炎卉。珠蠙湛,凝烟蕊。熠犀光露华,浥香如芷。汋约层层霞焰绛,凌空翦翦乔柯翠。风光好、一曲解南唐,琵琶醉。
问好学友,提几点建议
一、用典生僻:词中“玉奴”“西氏”“阆苑”等诸多典故,若非对古典文化有深入了解,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易使读者产生隔阂,影响对词意的把握。

二、语言晦涩:如“灌濡霑霈”“汋约层层”等词语,较为冷僻,不够通俗易懂,且部分语句组合生硬,如“独得玉奴真稔色,长成西氏无琱缋”,表达不够自然流畅。

三、意象堆砌:大量华丽的意象如“粉雾红云”“冰鲛剪”“珠蠙湛”等密集出现,缺乏内在逻辑联系,易给人繁杂之感,未能很好地营造出统一且鲜明的意境。
为作业望理解。哈…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

帖子

4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8
14#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痴心不改 于 2025-5-9 11:07 编辑

互评作业
满江红     思
楚云
临案长嗟,向谁借,玲珑一笔。望窗外,棠花戏蝶,清风扶碧。淡墨难书心底事,银笺空忆天涯客。暮云沉、柳絮倚斜阳,阴阴积。
菱花黯,青鬓白。尘满面,琴弦寂。叹世寰多舛,情丝生隙。梦里折梅明月掬,枕边盈泪灯花湿。更那堪、檐下响淙淙,如人泣。
问候楚云老师。这首《满江红·思》以深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孤寂怀远的画卷,情感层层递进,颇具宋词遗韵。
一、意象经营的层次感 上阕以"临案长嗟"起笔,构建书斋思远的空间。窗外"棠花戏蝶"的生机反衬案头"淡墨难书"的滞涩,形成视觉与心境的强烈反差。暮云、柳絮、斜阳三个渐暗的意象叠加,自然过渡到"阴阴积"的心理状态。下阕转向内视,"菱花黯"与"青鬓白"的镜像对照,引出"尘满面"的沧桑感。结尾檐水淙淙的听觉意象,巧妙化用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的意境,将抽象愁思具象化。
二、情感抒写的曲折性 全词呈现"起兴-沉思-顿挫-爆发-余韵"的情感曲线。"玲珑一笔"的文人式含蓄,至"情丝生隙"的直白慨叹,再到"枕边盈泪"的情感决口,最终归于檐声如泣的绵长余哀。尤以"梦里折梅明月掬"最见匠心,化用陆凯"折梅逢驿使"典而反其意,明月可掬而不可寄,写尽相思无凭的怅惘。  
三、章法结构的匠心 上下阕形成"外景-内情"的经典结构,但突破常规处在于时空的交错。上阕从白昼(棠花戏蝶)写到日暮(斜阳),下阕从当下(菱花照影)延伸到夜间(枕边灯花),最后以夜雨收束,构成完整的昼夜循环,暗示愁思的萦绕不休。过片处"青鬓白"与"尘满面"的工对,既承上启下,又强化了岁月蹉跎之感。
微瑕在于"世寰多舛"稍显直露,与全词婉约风格略有不协。然整体观之,此词深得李清照《声声慢》层层铺叙之妙,兼有秦观"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凝练,虚实相生,诚为咏怀佳作。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3

帖子

120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08
13#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14讲作业:
雪烟17-十七

1.词赏析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这是一首写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的词。作者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和谐、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 、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2、互评
满江红
雪烟16-张青秀   
霜染层林,西风劲、寒云欲落。登高望、大河东去,浪涛萧索。岁月如流催壮志,征程似铁磨英魄。念往昔、少小志天涯,心漂泊。
鸿鹄志,犹未却。荆棘路,焉能弱。任霜刀雪剑,意坚如锷。世事纷纭终有定,雄心浩渺何曾缚。待明朝、奋笔写华章,豪情跃。
简评:问好老师。一首言志的作品,虽有起落,然豪情不减,符合《满江红》声情。抒情较多,导致“志”的使用频率稍高。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12#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青秀 于 2025-5-9 14:12 编辑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十四讲作业:
雪烟16-张青秀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宋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翻译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独自站在栏杆边,急骤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心中的豪情壮志激烈奔涌。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变幻。不要虚度年华,等到头发花白,后悔悲伤也没有用了!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踏破贺兰山的关口。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朝廷报功!   

解析  
- 上片:开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以一个特写镜头,勾勒出词人悲愤交加、凭栏而立的英雄形象,风雨交加的环境渲染出压抑的氛围。“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进一步展现其内心的汹涌澎湃。“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回顾往昔战斗历程,表现出他对功名的淡泊以及征战的艰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则是对自己也是对世人的鞭策,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奋发有为。   
- 下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直接点明国耻未雪的愤恨,言辞急切,爱国之情溢于言表。“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运用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词人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必胜信念,尽显豪迈气概。最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表达出收复失地后向朝廷报捷的愿景,彰显其对国家的忠诚与赤胆忠心 。   
整首词节奏明快,韵律激昂,情感真挚深沉,将词人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斗志 。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满江红•游吟(柳永格)
雪烟05-明世之瞳
万里江山,登临处、千秋祖国。逢盛世、五湖蕃服,九州膏泽。帝气西沉辞旧制,龙辉东汇归新革。漫赢得、今岁踏青游,春如画。

京华谒,吟紫陌。随好景,消闲客。数长城笼月,黄山披日。青史传承豪杰梦,华章续谱英雄迹。兴尽归、一阕载歌行,凝清笔。

《满江红•游吟》读解与简评
1. 读解:
- 上阕:开篇“万里江山,登临处、千秋祖国”以宏大视角起笔,奠定全词歌颂祖国的基调。词人站在高处俯瞰万里山河,感受到祖国历史悠久。“逢盛世、五湖蕃服,九州膏泽”点明当下处于太平盛世,天下归附,百姓受惠。“帝气西沉辞旧制,龙辉东汇归新革” 回顾历史变革,封建帝制终结,新的时代气象兴起。最后以“漫赢得、今岁踏青游,春如画”收束上阕,因生逢盛世,得以畅快春游,眼前春色如画。
- 下阕:“京华谒,吟紫陌”写词人游历京城,在道路间吟诗抒怀。“随好景,消闲客” 描绘自己作为闲适之人,追随美景游览。“数长城笼月,黄山披日”选取长城、黄山等极具代表性的景观,一“笼月”一“披日”展现不同时间下景物的壮美。“青史传承豪杰梦,华章续谱英雄迹”将个人游览与历史文化、英雄精神相联系,认为当下应传承历史,续写辉煌。结尾“兴尽归、一阕载歌行,凝清笔”表明游兴已尽,以一首词记录此次游历,寄托情思。

2. 简评:
- 优点:主题清晰,围绕“游吟”展开,将游览所见与对祖国、历史、时代的感悟融合,情感积极向上。结构较为完整,上下阕层次分明,从宏观的时代背景过渡到具体的游览过程和感悟。
- 不足:从语言表达看,用词较为直白、程式化,如“逢盛世”“新革”等表述稍显生硬,缺乏灵动与韵味 ,难以引发读者深层共鸣。在内容深度上,虽涉及历史与当下,但对历史变革的阐述、个人情感的抒发都流于表面,未深入挖掘。此外,部分词句在对仗和格律严谨性上有提升空间,如“京华谒,吟紫陌。随好景,消闲客”对仗不够工整,影响了整体的韵律美感。

点评

学友点评中肯到位。  发表于 4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5-14 07:25 , Processed in 0.14557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