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152|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十六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954

主题

1332

帖子

500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5-5-17 20:4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粉蝶儿》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粉蝶儿》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2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6
20#
发表于 2025-5-23 19:2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紫玉学词 于 2025-5-24 23:05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十六讲作业
风荷组29号~紫玉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大有·九日】
潘希白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攲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语译】

宋武帝登临的戏马台前,陶渊明采菊的东篱之下,欲问一年之中今何时,又到九九重阳节了。

恰好归来,见那南山还像从前一样苍翠。

昨夜隔着帘幕窗欞倾听风雨之声,与今天登高临远所见的景象全然不同。

我像宋玉那样充满悲秋情怀,又像多病的卫玠变得十分清瘦。

佩着红茱萸,对酒也枉然。

微微的寒气已随捣衣的砧杵声袭来,暗地里欺我罗袖单薄。

秋色已所余无几,早就是枯荷衰柳,一片萧瑟。

我勉强地整一整被风吹落而戴歪了的帽子,也曾经无可奈何地望天涯搔着白头。

我几次回忆起故乡秋日里的美味佳肴而思归,当那寒霜降落之前、大雁南飞之后。

【赏析】

“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诗词中吟咏这一佳节的作品不少。

查礼评此词云:“用事用意,搭凑得瑰玮有姿,其高淡处,可以与稼轩比肩。”,称此词的特点在长于用事,说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发端在点出“重九”之前,先说重九的两大习俗:登高和采菊,然仅从两个地点来表示,这就依靠用典。

故“戏马台”并非实指彭城其地;

归来见南山不改旧时翠,这“归来”是承前而说的,即登高和采菊归来,非归故乡意,

所以“南山”也不过是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的再用。

接着补出登临时之秋高气爽,又偏不直接描述,而从回顾“昨夜听风雨”情景落笔,然后接以“都不似”三字已足,句意含蓄,善于措辞。

片末两句,仍借典故转为抒情,悲秋、多病之意,藏而不露。

宋玉:作《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 语。卫郎:指晋人卫玠。

下片佩萸、饮酒,皆九日事,着一“空”字,见愁绪难遣,借此承上阕结意。

“砧杵”,是说捣衣之声,其“微寒”已“暗欺罗袖”,却不知家人可遥寄我寒衣否,不觉已暗逗“天涯”之思。

孟嘉落帽事,虽为写重九诗词所惯用,但本领之高低,也看能否用得灵活自然。

这里,不用“风”“吹”“落”等字样,而只出“强整”二字,再加下句的“搔首”,用意自明(帽落始得搔首),且又从中带出归思无奈之意来;

结用“莼鲈”典,避“秋风”之熟,而曰“霜前雁后”,以紧切时令,真可谓“搭凑得瑰玮有姿” 。

整帽檐:用晋孟嘉重阳登高,风吹帽落事。莼鲈:用晋张翰见秋风起,思故乡莼菜羹鲈鱼脍而辞官事。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粉蝶儿》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原玉:
粉蝶儿·小满
风荷15-蓦然云归
麦浪浮金,漫卷半川晴色。恰熏风、穗垂香浥。柳烟稠,荷影瘦,流光梭织。且相邀、同揽一襟诗魄。
浮生若寄,何须茧丝缠索。守清和、素宣留白。种幽芳,收野趣,冰壶凝碧。趁良辰、闲数夏星阡陌。
读解:田野里的麦浪浮起金色,漫卷了半个平川的晴色。夏天的风正好吹过,麦穗垂下来,果实的香气弥漫在空气里。这个季节,柳烟稠绿,荷叶新瘦,流光如同梭子织过。且邀好友,一同收揽一襟的诗魄。
浮生如同短暂寄在人间,何必像茧和丝一样缠绕不清。守着清心平和,就像在宣纸上作画,不宜太满,而要留一些空白。种下清幽的小花,收获野外的乐趣,冰壶中的水波也映照出碧绿的颜色。趁着好时光,闲数夏夜的星辰和田野里纵横交错的小路。

紫玉试评:问好蓦然云归同学,格律无误。
此阙词通顺易懂,上景下情,情景交融,意脉顺畅,很有词味,是一阙不错的作品。
以下几点与蓦然云归同学共同商榷:
1、上片第二句恰熏风、穗垂香浥。,这个场景可以想象,意思可以理解,但是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对“浥”字的解释是:“溼也。从水,邑声。於及切。”这里,许慎指出“浥”字的基本含义是湿润,属于形声字,由“水”作为偏旁部首,表示与水有关的特性,而“邑”则是其声旁,表示读音。“浥”字的本义是湿润,或者用来描述一种湿润的状态。而根据上下文来看,描写的状况是晴朗和干燥的,所以浥字用的不合适,建议再斟酌。
2、下片最后一句“趁良辰、闲数夏星阡陌。” 良辰美景,是汉语成语,释义为良好的时刻和美好的景色。前面描述的都是白天的景色,后面忽然闲数夏天的星星了。感觉前后的意思不搭,比较突兀。而且后面的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夏星和阡陌离得太远了,有凑韵之嫌,建议再斟酌。
3、上片整个的基调是热烈、奔放,而下片则笔锋一转,转而变成与世无争的淡泊和留白。总体有种断裂和违和的感觉。建议再理顺上、下片之间的关系,理顺整阙词的逻辑关系和表达。
以上个见。能力有限,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同学多多谅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8
19#
发表于 2025-5-23 17:41:21 | 只看该作者
风荷27-独钓寒江雪

解析:
一丛花
宋 ·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首词写的是闺中人春日登楼引起的相思与愁恨。上片写别后愁怀;下片是回忆当年。最后三句借羡慕桃杏犹解嫁东风,叹息人不如物。起,伤高怀远之情之所以无穷无尽,是因为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比真挚的爱情更为浓烈的缘故。接下来三句,写伤离的女主人公对随风飘拂的柳丝飞絮的特殊感受。“离愁 ”,承上“伤高怀远”。过片上承伤高怀远之意,续写登楼所见。“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说不远处有座宽广的池塘,池水溶溶,鸳鸯成双成对地在池中戏水,小船来往于池塘南北两岸。时间已经逐渐推移到黄昏,女主人公的目光也由远而近,收归到自己所住的楼阁。只见梯子横斜着,整个楼阁被黄昏的暮色所笼罩。于斜月帘栊下,想那桃杏,能如愿的安排自己所喜。这句亦传为佳话。

试评:
《粉蝶儿·榴花》
灼灼榴花,艳红燃透晴昼。映晴空、似霞如绣。沐骄阳,披暖日,娇姿盈袖。引蜂来,轻舞弄香时候。
夏风徐透,蕊间藏韵初逗。倚朱栏、意浓情厚。念曾经,春去也,芳踪难守。幸榴花,伴我共消长昼。
起,晴空与晴昼意近,骄阳暖日亦然。上片形象描绘出榴花的形,色,香。让人如临其境。
过片以今思往,说出与榴花的情缘。
词立意可,词汇量需再丰富些,脉络不太明显,未见布局。加油。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60

帖子

317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75
18#
发表于 2025-5-23 15:57:20 | 只看该作者
水木生
风荷水木生作业
粉蝶儿●榴花
闲得慌

微雨新停,倚阑数点娇靥。淡铅华、动人如蝶。水沉胭,香染露,晚来春颊。纂云鬟,看取晓风残月。卿本佳人,西昆自是天物。遇张骞、误辞仙阕。入凡尘,惊俗客,情燃花叶。绛颜开,笑那众芳成屑。试翻译:

粉蝶儿榴花

微雨初停,倚着栏杆那几点娇艳花瓣。淡了铅华,动人如蝶翩跹。

似沉香染就胭脂色,露珠浸润香气,如春日晚来红颊。

花瓣卷如云鬓,且看它在晓风中伴残月摇曳。

你本是佳人,来自仙乡自是天生尤物。

偶遇张骞离开天宫,落入凡尘间,惊了俗客眼,情燃花叶间。

丹唇绽放时,笑看众花皆成尘屑。

问好诗友,1,格律检测无误。

2,全词从形色香起源多方面对榴花进行了赞美。开的很全面。
3,但是感觉有点用词有点矛盾,比如写色,诗友用了娇颜,水沉胭,还用了淡铅华。
4,上片用晓风残月跟整体意境显违和。
5,下片的误辞不好理解。下片前两拍有点重复。
6,情燃,这情来的突兀。
7,感觉情感深度差点。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6

帖子

3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0
17#
发表于 2025-5-22 19:20:32 | 只看该作者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翻译

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意境营造:词的开篇“小山重叠金明灭”,通过描绘女子晨起时残妆的景象,“小山”“金明灭”等词,营造出一种朦胧、慵懒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人物刻画:“懒起”“弄妆梳洗迟”,生动地表现出女子的慵懒神态和百无聊赖的心境。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则细腻地刻画了女子梳妆时的专注与爱美之心。
情感表达:全词虽未直接点明女子的情感,但通过对其生活细节的描写,如“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以鹧鸪鸟的成双成对,衬托出女子的孤独寂寞,委婉地表达出她内心深处的哀怨和对爱情的渴望。
艺术特色:温庭筠的词以华丽的词藻和细腻的描写著称。此词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小山”“鬓云”“香腮雪”“花面”“金鹧鸪”等,色彩鲜明,富有美感,且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巧妙地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心境。同时,词的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互评
粉蝶儿.榴花
清心
处处花开,恰似火般照眼。若胭脂、又猩巾剪。小园中,万绿里,满枝头炫。灿如霞,蝶蜂常恋。
张骞偷得,凡间已然开遍。不争春,夏时才见。有谁能、来媲美。山村旧院,却皆居,任人尽能相看。
点评:
这首《粉蝶儿·榴花》以直白质朴的笔触描绘榴花,展现出榴花热烈绽放之态。
缺乏情感深度:通篇侧重描写榴花的外在形态与生长情况,停留在客观叙述层面,未融入作者个人情感、思想或人生感悟,使得词作仅为对榴花的简单描绘,缺乏灵魂与内涵,难以触动读者心灵。
结构层次不够丰富:词的上下阕在内容和情感推进上不够明显,层次区分度不高,整体显得较为平铺直叙,缺乏起承转合的节奏变化。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

帖子

2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4
16#
发表于 2025-5-22 17:24:3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十六讲作业风荷组-书香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踏莎行•情似游丝宋代-周紫芝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译文:离情缭乱似漫空漂浮的游丝,离人漂泊如随风飞舞的柳絮。离别时凝定了泪眼空自相觑。整条河溪烟雾弥漫杨柳树万丝千缕,却无法将那木兰舟维系。夕阳斜照下大雁向远方迁徙,烟雾覆盖了沙洲草树迷离。到如今离愁郁积,多得不可胜计。明天姑且不去思量他,可是今夜如何熬得过去?

简析:词的上阕写离别时的情景。一对恋人在绿柳垂丝、柳絮飞舞的春光中,在水边依依惜别。下阕写别后的留恋与相思,愁绪无数,无法排遣,仍写居者行人走后的凄怆情怀。这首词含蓄深婉,情景交融,几入化境,愁苦之味溢于言表,通过对分别情景的描述和别后相思之苦的传达,婉转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粉蝶儿》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2. 粉蝶儿·初夏文/妮妮
雨润榴花,浅红渐染枝绝。入园林、夏初时节。柳丝长,荷角嫩,风摇香屑。燕呢喃,轻剪绿杨烟月 。小径苔深,幽怀欲寻难结。倚阑干、暗愁千捻。忆前欢,如梦影,丝丝缠叶。盼归期,同赏这春余活 。
问候美妮妮老师[表情][表情]
浅析:浅红榴花~杨柳烟月形成红绿相映的视觉对比,既点名时间有暗示时光流逝。荷角的嫩,柳丝的长,形象对比,强化新生与绵长的张力。风摇香屑将嗅觉转为视觉,暗写落花。燕呢喃,轻剪赋予燕子拟人化动作,与静态的烟月构成动静相宜。全篇由园林全景:榴花、柳荷~空中飞燕~小径苔痕~阑干独倚,形成由开阔到幽闭的视觉收缩,隐喻情绪递进。整体从感官愉悦到心理幽微的转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赞一个!如果过片增加些许细节(如残香、旧物),或可使情感更为丰满。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

帖子

10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4
15#
发表于 2025-5-22 00:2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妖 于 2025-5-22 00:50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16讲作业
风荷31-花妖

一、名作赏读: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此词上阕描写了暮春景色,花儿凋零,青杏初结,燕子飞舞,绿水环绕,柳絮渐少,芳草遍野,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伤感的氛围。下阕通过墙里墙外的场景对比,写墙外行人听到墙里佳人的笑声,引发了行人的情思,而佳人笑声渐消,让行人产生了“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全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将伤春之情与旷达之怀融为一体,展现出苏轼词作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互评

粉蝶儿~述怀
文/闲雲
绿径穿花,人共菡萏清瘦。过湖亭、雨斜烟柳。草菲菲、燕对对、暮春时候。小舟横、浮动一湖清皱。                  心情似阴,常忆画舫持酒。弹丝弦、莫嫌素手。道尘缘、思底事、怯难回首。月黄昏、惟余素琴空奏。

花妖浅评:整首词读罢词味还是蛮足的,然起拍二句关联度群,菡萏是荷花别称,和暮春节序上稍显冲突。三字句小工对处理的好看。上下片衔接无痕,只是下片泥古太过,导致共情力减弱代入感稍次?我个人不太主张用太古的意象来表达情感,丝弦素琴一类可以换上契合场景的意象来达情。另外上下片背景违和,雨斜烟柳……月黄昏……如果时间轴,中间也还有词句过渡。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帖子

26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6
14#
发表于 2025-5-21 23:01:0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十五讲作业
风荷01~秋窗雨


1、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


译文
在萧索荒凉的边塞望见大雁,想要把“愁心”寄送。西风下独饮浑浊的黄酒,忆及当年离家别亲凄惨的别宴。黄叶纷飞的时节,碧云飘悠的蓝天。
烽烟飘起,斥候发出作战的信号。到了黄昏,在一个村子里面卸去行装,驻扎安营。不知道战争结束后还有几个人能回家和亲人团聚。


赏析: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在外从军之人思念家人的情景。
全词可分为两部分。前三句为上片,写的是战争前的忆家的情状,下片写的是经过厮杀战后后恋家的情景。虽有两片,但却由一“愁”统辖。首句“欲寄愁心朔雁边”直抒胸中压抑长久的“愁”。在萧索荒凉的边塞,“愁心”无法寄送,秋日望见大雁,词人不由心生此意。因“愁”而生忆,忆及当年离家别亲凄惨的别宴,恰如就在昨天,故而愁心更添一层愁。独饮浊酒,更添愁绪,所谓“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又有“浊酒一杯家万里”,所以愁情更浓更远。远处美好的灿灿黄花,给词人视觉上的亮色。一片荒芜之中,突见生机勃勃的黄花,犹如无垠沙漠里的一汪清泉,给人欣喜,却也是如此短暂,欣喜过后是无尽的苦楚。这里,以艳丽的黄花来反衬词人的内心无比凄凉。
 下片中,思绪未定就不得不投入战斗。战斗直到傍晚,片刻的修整,望着受伤的战友,情感徒然升华,由上片的只是内心愁绪,变为内心的担忧。古来战争,从来都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的残酷,让词人心内生忧。在这里,词人虽无直抒胸怨,但怨气慢慢升起:亲人别离,生死未卜,隐隐的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
全词仅四十二个字,却刻画出多个画面。词人善于运用意象,别具一格,给人不一般的画面感觉。情感表达也是由浅入深,进而有一种隐怨在内。意象结合出的景与词人所要表达的情,相互融合,情景交融。


2、粉蝶儿
风荷36~小鼹鼠


微雨初晴,柳帘啼莺宛啭。过长廊、藕花初绽。溢清香,尘不染,舟行鱼浅。绿蜻蜓,纤腰立悬新伞。
熙暖和风,揽胜翠湖无限。最相宜、天高云卷。听松涛,观墨迹,闲于象管。愿年年,执念与君相伴。


秋窗雨试评:起拍交代天气跟所见物像,并未交代地点,起拍二句柳帘的帘字建议用动词,例如柳遮莺啼婉转,宛啭应该是婉转吧!二拍过长廊,说明人在行走,三拍又舟行鱼浅,那么到底是行走还是乘舟呢?鱼浅,说明水不是很深,但是水太浅是行不了舟的,准备过片与上句衔接有些弱哦!过片处交代地点翠湖,我个人建议写个题目交代一下地点,下片二拍天高云卷一般多指秋天,这里斟酌一下哦!下片三拍咋又听松涛了呢?地点是松树林里的翠湖吗?观墨迹,这句有点凑,在湖边游玩还能写诗?王昌龄有一句诗句,象牙为管紫毫轻,这里象管应该是笔的雅称,“观墨迹,闲于象管。”这句是不是有些矛盾了?笔若闲了,墨迹从何而来,煞尾有些突然,上面内容没有提及任何人物,这里咋就执念与君相伴了呢?整首诗物像较乱,地点没有交代清楚,立意也不是很明确哦!以上都是各人观点,仅供参考!本人初评说错误怪!

点评

未写题目,不知所云。全词前半部分铺陈景色,后半部分直白点出“愿年年,执念与君相伴”,情感转折稍显突兀,缺乏细腻的情感铺垫与递进,未能将景与情自然交融。  发表于 2025-5-26 14:31
未写题目,  发表于 2025-5-26 14:30
点评词友点评的很到位  发表于 2025-5-26 14:2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

帖子

59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94
13#
发表于 2025-5-21 22:54: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鼹鼠-薇儿 于 2025-5-21 23:14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十六讲作业:

风荷36~小鼹鼠

声声慢•寻寻觅觅
南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译文
苦苦寻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的天气,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最难休养调理。喝几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竟然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唯独我因忧伤而憔悴瘦损,如今有谁可以摘取?孤独地守在窗前,一个人怎样才能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
互评:
粉蝶儿.初夏
霁雨初晴,薰风暗摇庭树。看榴燃、绛绡无数。竹摇青,荷卷翠,蜻蜓轻驻。正清和,朝露簇团才聚。
青梅煮酒,闲吟老坡章句。柳荫浓、鸟啼深坞。麦翻金,蛙鼓闹,溪桥横渡。望平畴,尽染绮霞金缕。


译文:雨过天气放晴,庭前的树在风中摇曳着,红通通的石榴,竹色青青,翠绿的荷叶上有蜻蜓闲驻。露珠颗颗聚在一起。喝着酒,吟苏东坡的诗句。柳荫浓郁,小鸟在幽径啼叫,看着金灿灿的麦子,蛙声一片,溪头停着渡船,放眼望去,缕缕霞光尽染。


简评:上片以雨后为主,但是雨后的景致层次感不足,不能体现中心。下片构思也略差点意思,情景的融合略感突兀。大体上下片表达的氛围还是很不错,作者文字底蕴深厚,只是成文的构思上还需调整,还有提升空间。通篇读来遣词用字感觉都不错。仅个人观点,失敬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

帖子

11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8
12#
发表于 2025-5-21 22:27:3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16讲作业
风荷06竹林疏影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疏影·苔枝缀玉》‌
姜夔(宋代)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翻译:
苔梅枝梢点缀梅花如美玉,有翠绿小鸟相依枝头共宿。客居时偶遇这株梅,黄昏篱角边,它默默倚着修竹,宛如孤独佳人。像王昭君不适应塞外风沙,暗自怀念江南故土。想必是她月夜魂归,佩环叮咚,化为此花幽寂身影。
还记得寿阳公主“梅花妆”典故,她熟睡时梅花落眉间成妆。莫像春风无情,不顾梅花娇美,应早备金屋珍藏。可梅花终随波飘零,只剩《梅花落》笛声哀怨。待再寻幽香时,唯见画中疏梅映窗。
简析:
本篇是作者又一篇咏梅名作。描写黄昏赏梅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联想和感慨。《疏影》与《暗香》同是写梅花,但《暗香》全词围绕词人心迹展开,《疏影》则淡化了个人色彩,全词铺排历史典故,化炼杜甫诗意,以王昭君、阿娇、寿阳公主、罗浮仙女及杜诗中的佳人共五位美女为喻,来描绘梅花的绝艳幽姿,表现梅花高雅品格。用事虽多,但熔铸绝妙,空灵自如。
互评:
粉蝶儿    初夏
文/幽兰梦蝶
高树新蝉,薰风横塘南路。嫩荷清,柳阴飞絮,杜鹃红,莺语碎。黄昏风雨,见河鸥,银羽凭空归去。
豆蔻词工,难抵寂寞无数。恁多情,只期相聚。岁华空,宵烛冷。倦游乱绪,正凝眸,怎忍倚栏千度。
浅评:
1、凭字出律。
2、本词上下阕相邻的三言句连接后面四言句为一拍。所以标点符号有问题。
3、上阕描写初夏的景有点多,意思重复。
4、上阕尾拍,因为风雨“河鸥凭空归去”归哪里?一是去向模糊,二是意向模糊,不知想表达什么。
5、下阕与上阕衔接断裂。下阕言相思情似乎与上阕景的描写毫无关系,像是两首不同的小令。
以上只是个见,静等老师指正吧。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88

帖子

219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98
11#
发表于 2025-5-21 21:40:2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第十六讲作业
风荷23-阿杏
一 阅读古人词作并解析

赏析 瑞鹤仙 陈允平

故庐元负郭。爱树色参差,湖光渺漠。楼危万山落。俯阑干十二,享单檐飞角。花娇柳弱。映轻黄、浅黛依约。与沙鸥、共结新盟,伴我醉眠醒酌。
萧散云根石上,沦茗松泉,注书芸阁。莺窥燕幕。檐外竹、圃中药。念耕烟钓雪,已成活计,一任风波自恶。但无心、万事由天,梦中更乐。
陈允平的《瑞鹤仙》以隐逸闲适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超脱的心境表达,展现了词人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隐士情怀。全词语言清丽,意境悠远,体现了南宋后期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典型心态。

上阕以隐居环境起笔。"故庐元负郭"点明远离城郭的住所,接着以"树色参差,湖光渺漠"勾勒出幽静的自然画卷。"楼危万山落"以下五句,通过俯仰视角的转换,展现居所依山傍水的精巧:飞檐斗角与花柳相映,轻黄浅黛的色彩晕染出朦胧美感。末三句"与沙鸥共结新盟"化用《列子》典故,以鸥鸟忘机的意象,表明脱俗心境,醉眠醒酌的闲适更强化了隐逸之乐。
下阕转入日常生活的描写。"萧散"三句选取石上品茗、松泉煮茶、芸阁著书三个典型场景,用雅致的物象(云根石、芸香阁)串联起文人雅趣。"莺窥燕幕"以下再添园中生机:竹影婆娑、药圃生香,暗喻精神的滋养。后六句直抒胸臆,"耕烟钓雪"将渔樵生活诗意化,"一任风波恶"彰显处世态度,末句"梦中更乐"以梦幻般的语言,将超然物外的境界推向极致。
全词艺术特色鲜明:空间上由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色彩上轻黄浅黛的淡雅搭配体现文人审美,典故运用自然如盐入水。特别是"耕烟钓雪"的造语,将劳动艺术化,与张炎"写不成书"的咏雁词异曲同工。这种将平凡生活诗化的手法,正是南宋雅词的重要特征,反映出乱世中文人寻求精神净土的心理诉求。

二  互评
粉蝶儿
文/水木生
榴染枝头,蜂蝶穿香来去。又翻开、隐藏情绪。记曾经、共蕊下,尽欢无数。对繁花、羞把一生长许。
而今孤影,寻遍旧时花路。叹苍苔、遍生心树。觅欢颜,空怅惘,相思几许?并几多,风里落红如雨。
  问好水木生同学  你这首词格律正确,布局合理,主题明朗,以婉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由甜蜜到孤寂的情感历程,通过榴花蜂蝶的意象对比,展现了强烈的今昔之感与相思之苦。全词情感真挚,意境凄美,具有典型的宋词婉约风格
上阕以榴花盛开的艳景起兴。"榴染枝头"以"染"字巧妙点出花色之浓烈,蜂蝶穿香的动态描写更添生机。
间。下阕通过空间重访展现心理落差。这首词善用比兴手法来表现作者情感,手法娴熟,开合有度。不足之处  意象稍显熟套,不够新颖。感情表达直露,如果委婉些更好。表达也有些平铺直叙,缺乏留白。
个见!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7-8 15:11 , Processed in 0.16207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