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620|回复: 9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27期创作班清扬组第五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995

主题

1378

帖子

515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5-7-9 21:2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选做题限交一阕:
(一)
一位闻名遐迩的琴道宗师晚年时常常独自静坐,面前放着一张没有琴弦的古琴。
有位慕名而来的年轻琴师见此情景大惑不解,问道:“大师,琴无弦,何以奏乐?何以传情?”
老琴师微微一笑,手指在无弦的琴面上轻轻拂过,仿佛在弹奏一首无声的乐章。他缓缓说道:“琴之妙,不在丝弦震动,而在心弦共鸣。昔日抚琴,指下有弦,心中亦有弦——弦弦是得失,是技巧,是他人评判,是自我期许。琴声一起,心已随之摇曳,喜则狂,忧则戚,何尝真正‘听’过琴音?”
“如今,弦去心空,如镜澄澈。鸟鸣涧响,风过松涛,人来人往,悲欢离合…万象皆入此心,如影投镜,来则映之,去则不留。无弦,故无滞;无滞,故无扰。此心应万物之声,即是最上妙音。胜于丝弦百倍,何伤之有?” 说完,他闭目静坐,神态安详,仿佛天地间的韵律已在他心中流淌。

以这段文字所反应的思想“至人用心若镜”为参照,填《唐多令》一阕,不用复刻故事意象,可根据其思想重新构思布局,亦可反驳。

(二)
年轻花匠看到春天百花争艳,兴奋不已;看到夏日暴雨打落花瓣,惋惜叹气;看到秋日草木凋零,倍感凄凉;看到冬日园中萧瑟,觉得了无生趣。他情绪起伏很大,常常焦虑于花朵的盛开与凋零。
老园丁总是气定神闲。他教导年轻人:“年轻人,莫要只盯着眼前一朵花的开落。你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他指着枯萎的荷塘:“残荷入泥,看似凄凉,实则是为来年新芽积蓄力量。”
他指着光秃的梅枝:“寒冬肃杀,看似死寂,但梅花已在酝酿,只待时令一到,破寒而出。”
他平静地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荣枯盛衰,皆是天道循环。你只执着于当下的生长变化,却看不见那恒古不变的循环往复。心随花动,怎能安宁?守得虚静,方见真章。”

或以这段文字反应的思想“观复”为参照,填《唐多令》一阕,不用复刻故事意象,可根据其思想重新构思布局,亦可反驳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4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6
31#
发表于 前天 10:22 | 只看该作者
唐多令•抒怀
清扬02-剑卿歌

云影自西东,花期复始终。廿四时、潇洒从容。莫问浮生多聚散,知行止,任穷通。
心镜鉴枯荣,何须辨异同?且由他、万籁随风。世事洞明皆学问,朗净月,入怀空。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28

帖子

35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98
30#
发表于 前天 05:34 | 只看该作者
唐多令·述怀
清扬35-幽梦心语
柳色染鹅黄。荷风散晚芳。任寒枝、孕雪凝香。一岁枯荣循旧路,春再醒、蕊初黄。
何必叹流光。心随四序长。看轮回、暗转阴阳。万物归尘还复始,凭静照、自悠扬。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28

帖子

35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98
29#
发表于 前天 05:26 | 只看该作者
唐多令•年末抒怀
清扬33-笑盈
辰至岁馀时。终年风雨弥。问心思、诸事恭垂。功课不曾慵懒怠,披星月、揽霞辉。
勤作径行之。苦为舟荡之。执以求、不倦孜孜。诗海航船帆劲鼓,旅涛浪、觅芝薇。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28

帖子

35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98
28#
发表于 前天 05:11 | 只看该作者
唐多令·心镜有感
清扬13-游心
云影过寒塘。风声落晓窗。任浮尘、来去寻常。不向眉间堆喜怒,如静水、映清光。
何必计行藏。由他论短长。把悲欢、轻放身旁。万象过心皆似客,留不住、亦无伤。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

帖子

29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8
27#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衣香 于 2025-7-16 00:13 编辑

唐多令
清扬-衣香

云雾绕层林,松涛烟壑深。野马升,晓色初临。泉韵伫听堪洗耳,山鸣鹿,树歌禽。
天地有清音,群山万籁吟。又何须,横拂瑶琴。闭目凝神尘息敛,澄水镜,见天心。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

帖子

18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0
26#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情梦心宇 于 2025-7-17 16:28 编辑

唐多令·天时何敢忘
清扬21-情梦心宇
庭外映晴光。窗前花色香。任东风,恣意绽群芳。何处燕啼声入耳,步篱径,悟寻常。
春老莫怀伤,天时何敢忘。物华衰,又待荣昌。犹是一轮明月夜,晓霞起,染穹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3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0
25#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唐多令·观复
作者:蔻蔻
何必问行藏。直须春暮狂。转眸间、露酿荷觞。且令叶残留待雨,能几日、又秋场。
花坠果堪芳。莲枯藕独香。事因循、枉结愁肠。不见梅花邀约处,长短句、赋春光。

点评

建议:1、多炼字炼句。2、注意词牌句子中“、”“,” 它们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个见,仅供参考。  发表于 昨天 20:38
煞尾:与前一句衔接欠紧密。  发表于 昨天 20:37
下片:花坠果堪芳。莲枯藕独香。事因循、枉结愁肠。写得挺好,稍加修改则更好。“芳,香”意思相近。事因循,一般多指事情因循守旧。而前一句是自然界之物。  发表于 昨天 20:37
上结:“秋场”一般指的是秋收时的打谷场。这里是不是指的秋收?  发表于 昨天 20:36
“荷觞”,是荷叶凋枯之意吧。  发表于 昨天 20:36
上片:何必问行藏。直须春暮狂。“行藏”意思是对待仕隐的态度,“春暮狂”有凑韵之嫌,且两句即非并列,也非因果关系。  发表于 昨天 20:35
问好同学!通篇脉络稍欠清晰,主要通过花落果香,莲叶枯藕香这一自然规律,而表达“事因循、枉结愁肠”之意。  发表于 昨天 20:3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

帖子

4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4
24#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唐多令·观复
清扬05-小路
叶底渐知秋,繁英谢复抽。算荣枯、自有来由。霜剪寒枝凝旧脉,雪侵骨,待春柔。
云散又云稠,溪奔未肯休。问人间、谁主沉浮?万象循环皆有定,观复久,自忘忧。

点评

煞尾:万象循环皆有定,观复久,自忘忧。赞一个。  发表于 昨天 20:33
下片:“问人间、谁主沉浮?”感觉写的有点大了,且煞尾句与其也没有必然联系。  发表于 昨天 20:32
上片:通过一叶落而知季节变化,花谢花又开,寒压雪欺枝头,待春柔。我觉得将“算荣枯、自有来由。”句意放在上结比较好,当然,句子要重新组合。  发表于 昨天 20:31
问好同学!观复,符合作业要求。通篇富含哲理,通过一个叶知秋,花谢花开,云聚云散等自然现象,悟出万象循环皆有定,近而观复久,自忘忧。赞一个。  发表于 昨天 20:3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5

帖子

5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6
23#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27期创作班第五讲作业
清扬31-金珠一枚


唐多令·了无由
文/金珠一枚
世事绕心头,平添无数愁。几十春,恰似寒秋。
酒醉千回谁个慰。莫回首,任东流。
岁里觅清悠。余年山水求。做闲人,独棹扁舟。
松鹤为邻梅作友。不需问,了无由。


点评

注意词牌句子中“、”“,” 它们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发表于 昨天 20:30
煞尾,与前一句联接稍欠紧密。“无需问,了无由”,禅的境界。  发表于 昨天 20:29
下片:岁里觅清悠,余年山水求。“岁里,余年”时间上不很顺畅,建议“岁里”再酌。  发表于 昨天 20:28
上结:酒醉千回谁个慰。莫回首,任东流。任东流,结合上下片是任愁东流吧?  发表于 昨天 20:27
上片:起拍两个五言句叙事,句式采用了流水,以“绕,愁”点染了苦闷的心境。第三句承接的不错,此处上三下四句式,一般用“、”。  发表于 昨天 20:27
问好同学!通篇脉络清晰,上片叙事,下片抒情,煞尾以“无需问,了无由”作结。不错。  发表于 昨天 20:2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3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0
22#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唐多令·观心》

         文/一生何求

        风过不留痕。禽鸣自在闻。任浮尘、聚散纷纷。万象如流皆过影,心似镜、不沾尘。

         岁月自含真。春秋任迭新。看浮云、舒卷由因。静里观空皆是道,随去住、自安神。

【词林正韵·六部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7-18 09:35 , Processed in 0.1092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