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练习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到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直是含蓄。末句则卒章显意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首联中的微霜,颔联中的鸿雁等词表明已是深秋,天气已经转冷。渲染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首联用了“青山”“白水”“北郭”“东城”这些词语勾勒出一种辽阔的送别环境,通过地点的转换,以及横和绕两个动词表明了送别的依依不舍。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颈联写得十分工整,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练习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答: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答:先以粗线勾勒,以“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后以工笔细描,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或细节描写),呈现了一个特定画面,其中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刻画。 
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答: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反映了诗人恬适的心境以及对美好春光的喜悦之情。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如果抛开背景来说,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全诗有静有动,听觉视觉相结合进行写景。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仰视,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低头,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第一句从月挂天空的角度写仰视,第二句从山倒影水中写低头。两句勾勒了一种清凉静谧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答:适中的人应该是渔夫形象,赏析一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1.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然幽雅。 
2.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 
答: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