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262|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687

主题

1055

帖子

405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八声甘州》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八声甘州》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

帖子

35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4
沙发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十讲作业:
雪烟06-轻风呢喃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八声甘州·寄参廖子
宋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翻译:有情意的风,从万里之外卷潮而来,又无情地送潮而去。问那钱塘江上,西兴浦口的地方,我们共赏几次黄昏斜辉。不用去思量古今变化,俯仰之间,昔日的人都已不再。有谁能像我东坡,白发的年纪却了世俗的机心,淡忘名利场。记得西湖的西畔,正是春山最美的时节,一片空明翠绿,烟雾霏微。细细想来,诗人之间能心意相通、相处融洽的,像我和你这样的确实稀少,弥足珍贵。约定他日,我能实现像东晋宰相谢安那样,沿着海道东回,这归隐的高雅情趣,希望与现实不相违背。日后你若经过西州路,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必为了我而洒落泪水,泪湿衣衫。

赏析:
上阕第一韵以拟人手法将风与潮赋予情感,借潮水的涨落,暗示时光的流逝。第二韵借问句感慨岁月变迁,蕴涵对历史与人生的思索。第三韵直接抒情,不必过多纠结古今变化,因为转眼间人事已非,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歇拍以自嘲的方式,表达自己历经沧桑后,希望能忘却机心,返璞归真。
下阕首韵回忆昔日同游西湖西畔所见的春日美景,为下文抒发与友人的情谊做铺垫。引出第二韵,点明自己与参寥子之间情谊深厚,像他们这样志同道合的诗人实属罕见。第三韵借用谢安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像谢安一样功成身退,归隐山林,也希望友人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志向。煞尾再次用典,希望友人不要像羊昙那样,为自己的隐去而悲伤过度,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对人生的旷达态度。
全词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观美描绘,又有人生感悟和态度以及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和劝慰。词中植入典故,使情感更深厚,语言既豪放洒脱,又细腻委婉,读来不禁动容。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八声甘州》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八声甘州·清明》
/凝思
值杏花微雨洗轻尘,雾霭笼寒烟。看新颜正换,晓风细细,霡霂绵绵。润了山前小杏,湿却柳眉弯。杜宇声寒透,绪满青川。
遥想故园旧事,忆堂前欢笑,膝下承欢。念温情如昨,思绪怎堪叹。念亲恩、幽幽隔世,化雨丝、缕缕梦魂牵。情深处、青山垂泪,绿水无言。

解读:正值杏花盛开的春天,丝丝缕缕的微雨洗净了飘荡的尘埃,雾气弥漫,笼着漠漠寒烟。看到景物正换上春天新的容颜,细细的晨风吹拂着,小雨雨绵绵不绝。滋润了山前的小杏,也湿了我弯弯的眉毛。杜鹃鸟声声悲鸣,透着丝丝寒意,那条碧绿的河水满是我的愁绪。
回想故乡往事,回忆在父母面前欢笑的场景,那时承欢膝下,无忧无虑。那些温情恍如就在昨天,念及此不禁思绪纷乱,徒生感慨。怀念亲人的恩情,可惜已经与我阴阳两隔,这份思念就好像眼前细雨,丝丝缕缕都牵动着我的灵魂。在我思情浓烈的时候,青山仿佛知我心,也在默默垂泪,绿水仿佛也为这份思念而感动,沉默无声地流淌。

简评:
上阕开篇描绘出春雨时节朦胧清冷的画面,奠定了清明节的伤感基调,第二句雾也是烟,感觉有点费字。 第二韵“看新颜正换”感觉正换太用力,“霡霂绵绵”这里再重复细雨显得拖沓,另外例词领字前二小句是对偶,后一句顺接,这里反了。第三韵“山前小杏”“柳眉弯” 意象不错,既点出了时令,又以乐景衬哀情,个人觉得把第二韵和第三韵整合成一韵更凝练好看,后面再慢慢人物出场。歇拍用 “杜宇声寒” 引出哀伤氛围,为下文对故园旧事的追忆作好铺垫,这个引子不错。
下阕作者顺景触发情思,追忆“堂前欢笑,膝下承欢” 的温馨往昔,将往昔的欢乐与眼前天人永隔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进而引发感慨,水到渠成,借雨丝喻情丝,直白地抒发对亲人的深切思念,颇能引起共情,个人认为“化雨丝”这里不如直接白描。煞尾 “青山垂泪,绿水无言” 移情于景,运用的比较成功,余韵悠长。
这首词借景抒情,再造景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情感抒发也很清晰,语句表达稍欠。上阕略显拖沓,下阕优于上阕。总体而言,这是一首情景交融、脉络清晰、立意分明、情感真挚的作品,稍微加强遣词造句就很好了。
个人水平有限,瞎咧咧这么多,也不知道说到点子上没有,静待老师补刀。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11

帖子

58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68
板凳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作业:
雪烟风起的地方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八声甘州》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宋代 汤恢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
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扉。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麋。
译文
摘下青涩的梅子来佐酒,但酒薄不足以抵御暮春的残寒,更何况穿的是单薄的苎萝衣。正是绿肥红瘦的暮春时节,杨柳枝叶婆娑,如团团绿云,柔软披垂。落花纷纷,远望去像是降下的红雪。沉思静想间,又隐约听到邻里的歌妓正低按秦筝,唱春词吟新诗。回首往昔,那曾经的风流繁华,恍然如梦,只剩下斜晖脉脉,流水悠悠,一切俱已消逝,令人无限感伤。
我隐居在孤山山下,每日长掩苔扉,深居简出,一箪食、一瓢水足矣。我常常羡慕青山安详宁静,好象在凝神沉思似的;也羡慕以前的隐士们以鹤、梅为伴,因忘记了人世的权谋机变,而能时刻保持着一颗恬然自得的心。远望天涯,看看又是一年春尽,不禁黯然销魂,搔首踟蹰,想到自己的青春年华也正随着春天匆匆流逝,眼泪便在不知不觉间轻弹暗洒。这时耳边又传来了杜鹃的声声悲啼,那凄惨的叫声回荡在山间,仿佛在说着“不如归去”;荼种花正盛开,布满十里山谷。
赏析: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孤山多梅,故有“摘青梅”之说,同时梅也是隐士自比之物。“青梅荐酒”,既言生活的俭朴,又别有一种风味,但后面的犹怯、残寒,又传达出其并不闲适自得。
“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这几句写景如画,色彩绚丽迷人,充满着红尘的欢乐和喧嚣。

  “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此二句写眼前的见闻,唤醒了词人记忆深处的繁华旧梦。
“寄隐孤山之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菲。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这几句写词人性格中恬淡隐退的一面。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麋。”这几句又转而抒发心中的惆怅焦虑,这几句抒发词人的伤春之情。啼鴂是送春之鸟,荼麋是殿春之花,词人送春,更是在送走自己的一切青春和追求。他终非真正的隐士,简陋的生活方式、平淡的生活内容,常常使他觉得自己在虚耗青春,并因人生愿望得不到实现而心有不甘。这也正是其思想中矛盾的一面。
全词既有孤高的情怀,又充满着对红尘的向往,更有深深的悲愁无奈,这三者交织在一起,把南宋江湖词客的复杂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在艺术上,全词婉约而深沉,十分动人。
简析: 此词上片写诗人的举止行为,下片写他的心灵世界,全词既有孤高的隐逸情怀,又充满着对红尘的向往,更有深深的悲愁无奈,这三者交织在一起,把南宋江湖词客的复杂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全词婉约而深沉,情思复杂,感人至深。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八声甘州》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八声甘州*赏春有感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望东山十里杏桃开,粉白尽盈眸。有黄莺轻唱,红裙翩舞,绿水长流。谁奏琴音婉转,雅韵诉清愁。不觉芳心乱,思绪悠悠。
犹记当年一诺,奈韶华易逝,好梦难留。叹有缘缘浅,空负两情柔。问斜阳、何时归故,月相陪、柳下系兰舟。携君手、赏家乡景,同上高楼。
简译:远望东山有十里杏花桃花竞相开放,满眼都是红红白白的花儿。林间更有黄莺唱着歌,佳丽翩翩起舞,绿水长流。是谁在弹奏着婉转的琴声,似乎在诉说着愁思,不觉得缭乱了芳心引出了一段幽思。
还记得当年的诺言,只不过青春轻易就消逝了,美好的梦总是难以留下。叹息缘分太浅,辜负了一腔深情。想问问你什么时候能回到故乡,在月下相互依偎共系兰舟。我们牵着手一起欣赏家乡的美景。

风起互评:问好情师。全词格律无误。起拍景起,描绘了一幅春日东山的美景,桃花,杏花,黄莺,美女,绿水,人与景相得益彰,此时是一片祥和之境,三拍开始因听到婉转的琴声,自己的感受却是那琴声似乎在诉说着哀愁,是以乐景衬托哀愁的手法。歇拍开始转情,为下片入情做准备。过片犹记开始回忆昔日的诺言,以及对韶华易逝,缘深缘浅,两清绸缪的叹息。三拍再回到现在。全词是按照今昔今的思路来写作,时空思路清晰,衔接的也不错。上片摹景稍多,感觉有点堆叠了,下片叹有缘缘浅感觉不太顺,试试看“叹息缘深浅”不知可否,何时归故感觉可以用归里来代替可以文字通顺一点,三四拍感觉意思有点重复了。
全词意脉流畅,情景交融,写作手法纯熟,学习了。
互评要求必须得吹毛求疵一下哦,也不知道有没有说对一点点。还请老师们补刀刀啦。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帖子

3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0
地板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摸鱼儿 于 2025-4-8 09:37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讲作业帖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南宋/张炎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翻译:还记得在玉门关外踏雪畅游的情景,那时寒气侵人,连貂裘都变得脆薄了。沿着枯林环绕的古老道路前行,在黄河边给马饮水,这番情意悠远绵长。恍惚间,那短暂的梦境依然停留在江南水乡,而我却只能在西州洒下思乡的老泪。心中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何处题写,只能看着落叶,徒增满心忧愁。
真想乘上白云飘然而归,试问谁还会像郑交甫那样,在汉皋台下留下定情信物,又在那水中沙洲上顾影自怜呢?折下一枝芦花赠给远方的友人,自己却在这萧瑟的秋天里孤独飘零。往日那寻常可见的野桥流水边,本想招呼旧友前来相聚,可来的却不再是昔日的沙鸥。心中满怀感伤,在那夕阳斜照的地方,却偏偏害怕登上高楼远望
简析:这首词的主题围绕着身世飘零之感和对故国家乡的深切思念。词人通过回忆往昔的清游经历,与当下的孤独处境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国破家亡后的悲感之情。如“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江表”代表故乡江南,“西州”则暗示自己客居他乡,这种对比强烈地表现出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漂泊的哀伤。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八声甘州》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八声甘州・故园秋忆
雪烟26-御风
望苍苍暮色染层峦,雁字掠云头。正西风萧瑟,丹枫坠叶,寒水凝眸。冷落庭前旧径,苔色上阶稠。惟有东篱菊,犹抱香丘。
忽忆故园归棹,载一蓑烟雨,半笠星流。叹萍踪无定,霜鬓已先秋。念双亲、倚门频望,算几回、新月照空楼。空回首、暮鸦声里,残照沧州。
翻译:抬眼望去,苍茫暮色浸染层层山峦,一行大雁掠过云端。此刻西风萧瑟,枫叶飘零,寒水凝滞如含愁的眼。庭前的老旧小径冷清寂寥,青苔已爬满石阶。唯有东篱下的菊花,仍守着那一缕残香。  
忽然想起故乡归舟,曾载着一蓑烟雨、半笠星光漂流。可叹我如浮萍般漂泊无定,鬓发竟比秋霜还先染白。念及双亲,多少次倚门远望,数着新月又照空楼?徒然回首,唯听暮鸦啼叫,残阳斜照沧州。  

简评:1.经搜韵检测,格律无误(正体,例词: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 这首词填的好,主题明确,脉络清晰。作者以秋日暮色为背景,上阕写景,下阙抒情。上阕通过描绘苍山、飞雁、西风、落叶、寒水、苔径、残菊等意象,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氛围。下阕转入回忆,写漂泊生涯与思乡之情,尤其突出对双亲的牵挂,最后以暮鸦残照作结,余韵悠长。
3.个别语句略显别扭,如“苔色上阶稠”,凑韵,“半笠星流”,不好理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6

帖子

10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28
5#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十讲作业:
雪烟26-御风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解读柳永的经典词作《八声甘州》,并附上翻译与赏析: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翻译
面对潇潇暮雨洒落江天,一番秋色被雨水洗净。
渐觉寒霜冷风愈紧,山河萧索冷寂,残阳余晖斜照楼头。
处处红花凋零绿叶稀疏,万物繁华渐渐消逝。
唯有长江水,默默向东奔流。

不忍登高眺望远方,故乡渺茫难见,归乡之情难以抑制。
可叹多年漂泊辗转,为何要苦苦滞留他乡?
想那佳人定在妆楼痴望,多少次错认天边的归船。
她怎知此刻的我,正倚着栏杆,愁绪凝结心头!

简析
时空意境
上阕以"暮雨""霜风""残照"等意象,构建出苍茫凄冷的深秋图景,形成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比。
抒情技法
下阕采用"对面写法",借想象中佳人的望眼欲穿,反衬自身羁旅之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以细节写深情,与温庭筠"过尽千帆皆不是"异曲同工。
艺术特色
情景相生:秋景与羁愁浑然一体。
虚实交织:现实漂泊与虚写闺思构成双重抒情空间
白描造境:不用典故,纯以自然意象与生活细节营造意境

此词将身世之悲与相思之苦熔铸于寥廓江天,展现了柳永慢词"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的艺术高度,被誉为"羁旅词的千古绝唱"。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八声甘州》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八声甘州:叹春逝/渡

对绵绵细雨润芳林,万绿竞葱茏。渐桃英飘谢,梨云零乱,春去匆匆。处处莺啼声懒,蝶舞也迷踪。惟有溪边柳,依旧飘茸。
怅望天涯芳径,忆昔年携手,共赏春容。叹流光如矢,聚散太匆匆。念伊眸、盈盈浅笑,盼重逢、魂梦与君同。凭栏久、暮霞残照,思绪千重 。
这首《八声甘州・叹春逝》是一首颇具感染力的词作,借春逝之景抒发了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与对时光易逝、聚散无常的感慨。
上阕开篇以 “绵绵细雨润芳林,万绿竞葱茏” 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紧接着 “桃英飘谢,梨云零乱”,由盛转衰,“处处莺啼声懒,蝶舞也迷踪” 进一步渲染出春逝后的衰败与寂静,而 “溪边柳,依旧飘茸” 则以柳树的依旧繁茂,衬托出其他春花的凋零,更显春逝之无奈。
下阕作者从景语转入情语。“怅望天涯芳径,忆昔年携手,共赏春容”,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出深深的思念之情。“叹流光如矢,聚散太匆匆” 则直接抒发对时光飞逝、聚散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且富有感染力。“念伊眸、盈盈浅笑,盼重逢、魂梦与君同”,将对恋人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最后 “凭栏久、暮霞残照,思绪千重”,以景结情。
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对比手法贯穿全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浑然一体。
词作语言优美典雅,用词精准。如 “桃英”“梨云” 等词汇,“莺啼声懒”“蝶舞迷踪” 等表述。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8
6#
发表于 前天 10: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慕容瑞西 于 2025-4-11 19:11 编辑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十讲作业:
雪烟16张青秀
一、自选一首古人诗词进行阅读,并翻译解析 。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那可是相当经典。  
柳永     宋代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翻译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解析   
开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就像老天爷在傍晚来了场淋浴,把秋天冲洗得清清爽爽。“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风越来越冷,山河都显得冷冷清清,夕阳照着高楼,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给人一种凄凉又壮阔的感觉。“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到处花儿谢了叶儿黄了,美好事物都没啦,岁月不饶人呐。“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只有长江水默默向东流,不管人间啥变化,这就有一种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下片从自己思乡切入,“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不敢登高看远方,因为家乡太远,思念根本控制不住。“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自己也纳闷,这么多年为啥在外面瞎晃悠。然后又从对面写起,“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想象家里的美人天天在楼上盼着,老认错船,以为是自己回来了。最后“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她哪知道我也在这儿愁得不行呢。这首词情景交融,把羁旅思乡之情写得那叫一个深刻动人,不愧是柳永的佳作!



二、对上一讲的作业《八声甘州》相互进行读解,然进行简评 。
八声甘州·回不去的故乡
雪烟01-梅欣  
望流云漫卷。千山,故园梦魂悠。念田间蛙噪,村头犬吠,柳下纶钩。昔日温馨庭院,笑语绕梁留。无奈流光杳,岁月难休。  
踏上归程寻旧,叹残垣断壁,蔓草荒丘。惜儿时良伴,分散异方州。念亲慈、阴阳永诀,抚碑铭、清泪浸双眸。情何托、唯将愁绪,付与箜篌。

张青秀简评:这首《八声甘州·回不去的故乡》写得情真意切,满是对故乡的复杂情思。   上阕一开头“望流云漫卷越千山,故园梦魂悠”,就像咱抬头看着云朵飘啊飘,思绪一下就飘回故乡啦,梦里都念着它。接着“念田间蛙噪,村头犬吠,柳下纶钩”,这几句把故乡的田园生活写得活灵活现,蛙叫狗叫,还有在柳树下钓鱼的画面,多有生活气息呀,那往日庭院里温馨的笑语仿佛还在房梁上绕着呢。“无奈流光杳,岁月难休”,可惜时光跑得太快,岁月不停,一下就把人从美好的回忆拉回现实。   下阕“踏上归程寻旧,叹残垣断壁,蔓草荒丘”,满心欢喜回去找回忆,结果看到的是断壁残垣、荒草丛生,这落差,心一下就凉了半截。“惜儿时良伴,分散异方州”,儿时小伙伴也都各奔东西,天各一方。“念亲慈、阴阳永诀,抚碑铭、清泪浸双眸”,亲人离世,只能对着墓碑流泪,这悲痛之情简直要溢出纸面了。最后“情何托、唯将愁绪,付与箜篌”,没地儿寄托这愁啊,只能借箜篌来抒发抒发。   
整首词以回忆和现实交织,用质朴的语言把那种回不去故乡、物是人非的惆怅和悲痛表达得淋漓尽致,很能触动那些有相似经历的人的心弦呐!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11

帖子

58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68
7#
发表于 前天 11:16 | 只看该作者
作业:
雪烟08-渡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八声甘州》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我选取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进行解读:

原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翻译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秋风逐渐地凄凉紧迫,山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简析

上阕写景,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开篇,描绘出一幅暮雨洒江天的壮阔秋景图。“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进一步渲染出秋风萧瑟、山河冷落的氛围,境界雄浑而悲壮。“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具体描绘了草木凋零的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以江水的东流不息,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下阕抒情,“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直接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则是对自己漂泊在外、一事无成的感叹。“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通过想象佳人盼归的情景,从对方角度着笔,深化了自己的相思之情。最后“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又回到自身,将词人的思乡之愁、羁旅之愁推向了高潮。整首词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语言流畅自然,是柳永词中的经典之作。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八声甘州》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八声甘州·清明踏青(步倾师)
雪烟35-不可耐
借清明长假出红尘,甩脱利名痕。看白云生处,一溪山水,又葬花魂。不问轮回数里,谁辨假和真。花死花还复,茗冷难温。

听得声声杜宇,带满腔哀怨,苦挽残春。笑挽春作甚,岁月本无根。趁今朝、沐此新晴,约芳踪、留影在烟村。恐他日、眉间忆起,已是黄昏。

问好诗友8888~拜读诗友佳作!以下只是渡的个人见解,如有不当,请海涵~

简评

1. 诗友这首词优点:全词紧扣清明踏青主题,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语言较为通俗易懂,读者能较快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与意境,尤其是对暮春景色和人生感慨的描写,能引起一定共鸣。

2. 不足:从词句锤炼上看,部分语句过于直白,缺乏词应有的含蓄典雅。在内容逻辑上,上阕从景到思考的转换不够自然流畅 。整体艺术感染力稍弱,在用词和意象运用上可以更丰富和精巧,以提升词作的质量。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55

帖子

617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79
8#
发表于 前天 12:2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02-倾城第十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蝶恋花
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倾城赏析:首拍景起,曲曲折折的栏杆依偎着碧绿的树木,轻风吹拂着杨柳,嫩绿的柳条飞动,二拍四五句式主要是描写柳条的柔美与娇弱,也为后面弹琴人引出来,柳,总有思绪缠缠绕绕,在这种环境下,是谁在弹琴呢,双双燕子穿帘飞去。前段视觉,后段听觉。
下片回到眼前,上片泛写下片到专,清明时节也是杨柳落絮时,红艳艳的杏花也是经受不住清明时节的雨纷纷飘落,沉睡中又被黄莺的啼叫声给打乱,亦有思绪之乱,把美好的梦给搅没了,无处可寻。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八声甘州》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八声甘州·清明祭父
(题记:家父去世后第六个清明节。广西风俗习惯,有去世的人土葬埋骨三年后起骨另行安葬的习俗。)
是东方吹雨湿清明,望处绿沉凝。正低云愁绝,飞花零落,乌鹊悲声。入眼坟孤草乱,不禁泪双横。一炷香言父,可否能听。
抚骨轻轻擦拭,有前尘帧帧,纷沓来呈。想泉台索漠,无月更伶仃。剩女儿、这边空念,梦几回、老屋夜油灯。空山上、纸钱烟里,换我叮咛。

问好学友:此词为悼词,写出了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全文读来真挚感人,有景有情,一切愿皆好。

点评

过片以景入情,思父之心更深,有一句很不错!想更进一步!两个领字用的很好!尾款一组句子好似白描手法,自然中更显真情,个人之见,换再酌一下更好!继续努力!  发表于 昨天 19:52
问好学友!词格用韵无误!主题分明!感情真挚!文字优美自然!上片描述清明凄冷情景,思父念父跃然纸上,领字运用得当,一组四字句对偶工整,歇拍营造了一种清明节特有的悲伤气氛!可否能听过于直白了!此处再酌...  发表于 昨天 19:4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0

帖子

14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56
9#
发表于 前天 20:18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十讲作业: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八声甘州》
宋·叶梦得
寿阳楼八公山作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写作背景:
公元三八三年,寿阳八公山下的淝水畔,曾经发生过一场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其时北方的前秦大举南侵,其统帅苻坚率部八十余万,气焰十分嚣张,自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可是,就是这样一支“骄兵”,却被东晋八万兵力所击溃,而东晋的统帅谢安等人也就在这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中名彪青史,千古流芳。现在,事隔七百多年(词中“千载”是夸张之辞),南宋小朝廷却又面临着与当年东晋小朝廷相似的情况——北方的金国,在消灭了北宋之后正拥兵南下,虎视眈眈;面对此种形势,当作者叶梦得登临八公山的城楼时,怎能不发出怀古伤今的万千感叹?这首《八声甘州》,正就借着缅怀古人(谢安等人)而抒发了他对国事的感触。

上片起三句从现实写起。岸草、孤城、故都之类的字语中,已透露了作者“伤今”的情绪:寿阳本是淮南紧要的军事重镇,然因南宋的苟安和金兵的压境,却显得一片荒凉。由此,作者便联想到历史上曾在此地展开的一场振奋人心的战役,把自己的赞美之情尽情地献给了当年领导这次战争赢得胜利的“乌衣年少”——谢玄(他是谢安的侄子,故曰“年少”)等人。以下六句就象苏轼《念奴娇》“遥想公瑾当年……”那样,在想象中重新展现那场惊天动地、有声有色的“淝水之战”历史场面。它写“我方”是:“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写敌方是:“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写最后的结局则是:“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短短六句,三个层次,便把这场战役的“敌我对比”与“辉煌战果”写得既简洁又“干净”,表露了作者对于谢安、谢玄等人的无比仰慕。

过片“千载八公山下”,又从怀古转到现实中来,不过其情绪仍保持着上片结尾时的亢奋与自豪。七百多年过去了,但八公山下断崖石壁间的草木,仍象卫兵一样守护着峥嵘的山峰;也就是说:尽管强敌屡犯,可是八公山依然屹立,巍然不动。这几句中,实含作者对于抗金的自信心。但接着而来的九句(直至尾声),其“情绪曲线”却又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南宋小朝廷退守江南之后,不图恢复,压制抗战,想到这些,作者自然会悲从中来。因而他先以“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两句来抒发他“不见古人”的浩叹,此亦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也。转而写到自身:千古以来,人们辛劳一世,到头来都已成为“过去”;而我登临此地,又何必还要抚事伤情呢?接下再转:就是那位隐居东山的谢安老人,晚年不受重用,当他听到桓伊所弹唱的筝歌时,岂不无限悲怆!言外之意,也借指自身所受到主和派的排挤与打击。据史书记载,作者在南宋初年曾为抗金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后来却又受到高宗赵构和奸相秦桧的压制,因此这里的叹息谢安,实际也即“自叹”。

综观全词,它明显地受过苏轼“豪放”词风的影响,而又“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所以显得“豪”中有“悲”,“亢奋”中有“感慨”,是一首登临怀古、抚事伤时的佳作。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八声甘州》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八声甘州  清明回乡
雪烟17-十七
又人间四月恣春时,塞北尽苍凉。遍颓黄山野,疏芜草木,寂寞村庄。任是东风不与,故里亦难忘。多少青葱事,叠旧时光。
昔日亲欢小院,已尘蒙乱壁,燕杳空梁。算年来归计,惟剩路长长。问邻老、可还识我?奈娇蛾、云鬓也飞霜。伤神处、正鸦声起,暮色微茫。

解读:
上片又是人间四月春来时,塞北尽是苍凉。遍地山野枯黄,草木稀疏荒芜,寂寞村庄。任是东风吹不到这里,故里依然难忘。多少青春往事,怀念旧时光。
往日的欢乐小院,已经是灰尘乱壁,就连燕子也远去了,只剩空梁。多少年没有回来了,只剩下路长长。问邻居的老人:“可否还认识我。”怎奈当初的美丽少女,青丝发也染霜。独自一个人黯然伤神,正鸦声噪起,夜色微茫。

简评:问好同学,小词上景下情,脉络清晰,很不错的一首小词。上片首句点明人间四月天,塞北尽苍凉。紧接着从山草树木,村庄来描写如何的苍凉。尽管东风吹不到这里,最难忘的依旧是家乡。时常回忆起那些青春的往事。个人认为“任”字不太合适,用转折词比较合适。
下片转得不错,个人认为“亲欢小院”的亲欢不太合适,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尘蒙乱壁,燕杳空梁”用得不错,赞一个。“问邻老、可还识我?”应该是已经回家了吧。我不明白“惟剩路长长”是啥意思。当年的少女多年未曾归家,青丝发已染清霜。煞尾不错,景结,表达了哀伤之情。
本人水平有限,说得不对请见谅。等老师补刀再来学习。

点评

泪先流的场景!文笔很细腻!四字句对仗也很工整,章法掌握的不错!尾拍收的太急,还有提升空间!个别文字就像楼上同学所评,有点生涩!长调能凑出来就不错了!继续努力!  发表于 昨天 20:04
问好学友!楼上的同学点评非常到位,用心了!我补充几句!人间四月,正是春光灿烂,但是作者眼中却是一片荒凉!可能与心情有关。整体主题有点模糊,看不明白是怀乡还是思人。下片主要叙述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  发表于 昨天 19:5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4
10#
发表于 前天 2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泥鸿影 于 2025-4-10 22:53 编辑

1赏析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宋.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翻译:淮河环绕着的汴京孤城,野草丛生。想当年谢家子弟,意气风发,统领数万精兵,痛击苻坚百万雄兵,建立功勋。时隔千年,八公山的草木一如当年,簇拥着险峻的峦峰。而今山头云涛聚散,到哪里去那些英豪呢?往事终成空,可笑我吊古伤今又何必多情,还不是像谢安晚年,遭疏远,不受重用罢了。赏析:此词是怀古伤今之作,是作者被排挤后复杂心态的反映,上片是对淝水之战的回想,下片写作者的感慨,其词婉丽,颇有温、李
之风,全片直笔,曲笔交错,词意层层推进过,用典也恰到好处。
八声甘州      浮生叹
楚云
叹半生风雨似微尘,一袭旧皮囊。看海棠垂泪,黄鹂啼歇,斜日依墙。谁扫一庭飞雪,已作鬓边霜。影与孤云瘦,阶草侵凉。

莫道残烟迷瘴,纵老鱼分浪,捉笔西江。与芭蕉叶底,舞罢半疏狂。这人间,蕉迷鹿梦,却无非,走马跃高粱。萧萧处,清风盈袖,淡月横窗。
简评:格律无误,上片情起,对人生作了一个总结,接拍以景顺承,一字领三个四字句处理到位,也用到了对偶,第三拍谁扫飞雪作鬓边霜有点不和情理,可酌,歇拍进一步描写此身状态,过片于衰情有所提振,领字纵与前后不是很融洽,可酌,老鱼分浪,捉笔西江用典不留痕迹,略见洒脱,后面芭蕉叶底,蕉迷鹿梦用典略有雷同,走马跃高粱,如果说是用黄粱梦典的话又觉得有点生硬,结拍不错,意境清幽。

点评

过片几句挺好!用典自然,跃高粱应该是笔误吧!一误意思就变了!高梁应该是这个,以后仔细点!尾拍景结,回扣主题,表达了一种淡泊自然的人生态度!继续努力!  发表于 昨天 20:18
问好学友!楼上学友点评非常到位我,点赞了!开拍次拍不错,衔接自然,领字句运用得当,四字句对偶工整!问题在歇拍,谁扫一句太突兀,有点用力过猛!接着影与孤云瘦,不错!可惜后边一句有点断痕,与整个主题不搭  发表于 昨天 20:1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12 08:56 , Processed in 0.1220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