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8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二十四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1011

主题

1394

帖子

520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7

帖子

10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32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08:0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风荷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新境界
一  自选一首古人词并解析
木兰花慢  重游虎丘  吴文英
步层丘翠莽,登高处、更春寒。渐晚色催阴,风花弄雨,愁起阑干。惊翰。带云去杳,任红尘、一片落人间。青冢麒麟有恨,卧听箫鼓游山。
年年。叶外花前。腰艳楚、鬓成潘。叹宝奁瘗久,青萍共化,裂石空磐。尘缘。酒沾粉污,问何人、从此濯清泉。一笑掀髯付与,寒松瘦倚苍峦。

步层丘翠莽,登高处、更春寒。渐晚色催阴,风花弄雨,愁起阑干。惊翰。带云去杳,任红尘、一片落人间。青冢麒麟有恨,卧听箫鼓游山。
我漫步在虎丘山径上,满目苍翠。当我登上山的高处,更感到春寒料峭。渐渐地,天色转暗,雨丝渐浓,摧残着山花。我倚着栏杆,心中涌起愁绪。一夜过去,锦鸡啼鸣,雨云已无影无踪。我虽想如山花般在田野里自由成长,但终究抵挡不住命运的摧残,如同被风雨摧残的花朵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我无奈地流落人世,苟且度日。王昭君出塞有功于国,麒麟阁中也是图挂功臣之处,但如今这些有功之臣也是白骨化粪土,惟留下千古遗恨,所以还不如我如今自在地高卧山丘上,耳中还能隐约听到春社迎神队的箫鼓声飘过山岗去那样的逍遥快活。

年年。叶外花前。腰艳楚、鬓成潘。叹宝奁瘗久,青萍共化,裂石空磐。尘缘。酒沾粉污,问何人、从此濯清泉。一笑掀髯付与,寒松瘦倚苍峦。
每年我都如约而至,踏足虎丘山,游赏于繁花似锦的树林之中。然而,岁月无情,如今的重游已不再是我那青春年少的时光,腰肢消瘦如楚地之腰,两鬓斑白如潘岳之老态。只可惜昔日之宝盒与青萍剑(即鱼肠剑)早已长埋地下,荡然无存,只有那曾被始皇帝击中的剑池,裂石化形,依旧静默于山间。世人皆有未尽之缘,沉浸于人间琐事,或饮酒言欢,或涂脂抹粉,闲适悠哉。试问有哪一位像我一样,看破红尘,从此遁世,笑呵呵地捋捋长须,在苍山松柏之间盘桓荡漾呢?

二 互评

附原玉
木兰花慢·纳凉
书香
渐红云收尽,蝉声歇,晚凉生。  正竹影移墙,荷香度水,萤火零星。  闲庭。漫摇素扇,有冰瓜玉案对空庭。 更井华初瀹茗,素瓷暗落槐青。  

凝情。露湿罗轻。  追往事、叹浮萍。  念盛年、独对孤灯逆旅,鬓已星星。  伶俜。倦游意绪,向蕉阴竹下怯深更。  纵有清风解愠,争消客里愁城?  

解读
傍晚时分天边的红云已经散去,蝉声慢慢停歇,更渐渐有了一丝凉意。竹影在墙上缓缓移动,荷花的香气掠过水面,还有零星的萤火虫在飞舞。
庭院空闲寂静。潇洒的摇着白扇,有玉案上冰爽的瓜果对着清闲的庭院。用清晨的井水煮茶,槐树的清影落在白色的瓷碗上。

沉思。露水打湿了轻薄的罗衫。追忆当年的旧事,感慨身如浮萍的漂泊。正是美好的年纪,在逆旅独对孤灯,两鬓已经花白了。
孤独。厌倦漂泊的意绪,在芭蕉竹影下愈发强烈,亦愈发害怕深夜的来临。即便有清风吹散一部分惆怅,奈何这惆怅如城墙般坚固。

境界学评
问好同学!通读全篇,该词格律无误,惟韵字“庭”重复。上阕布局不够合理,句间衔接比较松散。下阕有些无中生有,整体声情亦不太一致。还须细酌。具体还有以下几处愿与同学探讨
1傍晚蝉鸣会减弱,一般不会停止,这里不够准确。
2红云收尽应当是日落了,竹影何来?荷香缺乏铺垫,萤火虫不似傍晚景象。
3素扇  冰瓜  玉案  空庭  瀹茗  素瓷  罗轻有些昵古了。有穿越的感觉。
4作者似乎置身于某大型园林里
5露一般昼夜温差较大时出现。
6“追”“念”有些重复。
7“蕉”出现较突兀。清风用在夏季不妥。
8结句虽好,已经跑偏。
怕是与补的仓促,来不及细查有关。
水平有限,胡言乱语,勿怪!具体以老师点评为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2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2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7: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四次作业
风荷33-山里红
一,自选一首古人的诗词阅读,并进行解析翻译。
   淡黄柳·空城晓角
   宋·姜夔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译文:
我居住在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街巷荒凉少人,与江左不同。只有柳树,在大街两旁轻轻飘拂,让人怜惜。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客居在外的感受。
拂晓,冷清的城中响起凄凉的音乐声。那声音被风一吹,传到垂柳依依的街头巷口。我独自骑在马上,只着一件到单衣裳,感觉有阵阵寒气袭来。看遍路旁垂柳的鹅黄嫩绿,都如同在江南时见过那样的熟悉。
正在孤单之间,明天偏偏又是寒食节。我也如往常带上一壶酒,来到小桥近处恋人的住处。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片秋色。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   纳凉(风荷19)
磐石
赤炎天似煮,夏如沸、盼清潭。喜菡萏田田,荷香馥馥,翠满湖湾。轻纨。毅然赴往,驾兰舟破浪韵千般。耳畔流莺恰恰,青蒲袅袅情绵。
欣欢。满目湖澜。波浩渺、鹭鸥闲。暖暖风,掠过层层绿盖,暗递幽娴。心宽。对清幽境,渐抛开俗虑与忧烦。若有几壶绿蚁,炎晖永恋荷滩。
1.木兰花慢分上、下两片,老师要注意分段。第一拍“赤炎天似煮,夏如沸”在意思表达上重复,有点费笔墨了。
2.田田常常是指荷叶,田田在古诗词中特指荷叶相连、茂密繁盛的样子,而非菡萏。
3.准备过篇,作者已经在湖上游玩了,可是过片又描写了作者目之所见,素材的安排上有些颠倒。
4.结尾抒情,引人入胜,点赞学习了。
5.通读全篇,作者紧扣主题,写出了夏天的炎热和纳凉的愉悦,让人有欣然前往的冲动。
6.小白初评,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帖子

2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8
地板
发表于 前天 21: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幽兰梦蝶 于 2025-7-20 21:52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四讲作业
风荷组幽兰梦蝶
一、读解一首宋词
木兰花慢  恨莺花渐老  文/宋  万俟永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拍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译文:可恨那莺啼花放的春光渐老去,芳草依然长满了汀州,纵然有千丈高的山崖峭壁,榆钱挂满了树梢,也难以留住春天。刚刚送别了梅花,匆匆,又见到梅子结满枝头。门外垂柳依依的岸边,那画桥边上有谁在系木兰舟。
漫长的时光,岁月如流水一般。感叹泼出去的水,消失无踪,难以收回。倚靠着画阑远眺,往往抬头举眼,看见的都是春愁。晚来的东风更是狂暴无情,害怕飘落的花瓣,风拍着柳絮飘入书楼。那双飞的燕子归来问我,怎么还不把帘钩挂起,迎接(春光)迎接双燕的到来。
赏析:上阙写景,下阙言情。典型的宋词布局设计。开篇点题,直抒胸臆。以“恨”字开头,铺叙春光,惜春之情溢于全词。下片写时光流逝之叹与春愁的具象化。艺术特色:
1.意象典型,情景交融。
2.构思精巧,层次分明。
3.手法多样。拟人化,夸张,典故的运用。
4.细节传神,“怕飞红,拍絮入书楼”,一个“怕”字,写出敏感心境。“怎生不上帘钩”,燕子一问,含蓄隽永。
5.语言工致,言律合谐,读来流畅,优美。
6.结句精妙。
二、互评
木兰花慢•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拟意
文/竹林疏影

渐西山落日,促帘暮、燕双还。听檐下喃喃,心中默默,叹枕孤寒。难眠。遣离愁处,借深宵独对十三弦。无语昏灯低暗,伤心明月高悬。

阳关。三叠重弹。情跌宕、曲潺湲。不忍听、别绪萦纡锦瑟,追忆连绵。经年。恨知音远,更空庭瘦影有谁怜。一曲离伤永夜,不禁红泪潸然。
浅评:
1.格依柳永体《木兰花慢·坼桐花烂漫》,格律无误。
2.“促帘暮”,略直白,疑为促帘幕之误。“一曲离伤”,大多数情况下,应是“一曲离殇”这里可能是笔误。
3.整体语意流畅,描绘了从黄昏到深夜,主人公因孤独思念知音,而难以入眠,借琴抒怀,追忆感伤,汨落潸然的过程,比较感人。氛围营造成功。
4.运用了几处典故。“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十三弦”代指古筝,“阳关”,指送别曲。“锦瑟”“红泪”,运用的典故恰到好处。
5.此作品立意显明语言典雅,情感真挚动人,意境营造成功,若在某些细节,再锤炼一下,堪为一篇佳作。学习了,点评不到之处,望作者海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1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0
5#
发表于 昨天 17:0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风荷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风荷~风雨兼程

一.阅读

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1,原玉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宋)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2、译文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何况屈指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
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正好去朝见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京都故友倘若问到我,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3、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赠与范昂的,首拍,陡然而起,直抒胸臆,以高屋建瓴之势笼罩全篇。
二拍是身处政治逆境中,对于寒暑易节,素魄盈亏,特别敏感,双眼看友人高蹈离去,惜别而外,另有衷曲,于是浮想联翩,情思奔涌。
三拍“都不管”和“只管”道尽“水”与“西风”的无情,一语双关。既设想了友人别后归途的情景,又暗喻范氏离任乃朝中局势所致。
歇拍笔锋陡转,变刚为柔,一种浑厚超脱的意境悠然展现出来,前句用张翰的故事,后句用黄庭坚的诗意,使人读之翕然而有“归欤”之念。
过片,转到送别主旨上。由歇拍初跌而出,格调转亢,与上面“归欤”之境构成迥然不同的画面。词人有意用积极精神,昂扬语调,为友人入朝壮色。头二句言友人入朝前勤劳忠奋,三句言朝廷求贤若渴。
六拍。表明愿为光复中原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大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的气概。下面再一转折,将滔滔思潮訇然闸住。
七拍再一转折,变奋激昂扬为纡徐低沉。倘若友人去了京城,遇到老朋友,可以告诉他们,自己仍然是借酒销愁,为酒所困。话语外表露出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
煞尾。词人醉中张弓满月,空弦虚射,却惊落了秋雁,真乃奇思妙想。“虚弓落病雁”的典故,可是不着痕迹。一个壮怀激烈、无用武之地的英雄形象通过这两句显现出来,他的情怀只能在酒醉后发泄出来。

二、互评

木兰花慢
风荷31-花妖
正疏帘掠影。光有色、梦无痕。恰一缕槐香,三分夏意,袭上罗裙。微尘。暗随风起,向阶前隐约染苔纹。郁郁梧桐荫里,    依稀蝉语相闻。
销魂。旧事谁论。空自恨、暗伤神。叹那年、柳岸牵衣语软,分袂眉颦。殷勤。问廊前燕,可为侬天际探归人。却是南窗梦觉,飘来一抹流云。

1、解读

问候花妖同学,作品以‘疏帘小簟清如水,正是南窗梦觉时’为意,上片从当前夏季的槐香、梧桐、阶苔、蝉声等意象入墨,勾勒出一幅夏季孤单凄清的立体画面,沉郁凄婉。下片,从回忆美好过往入手,向巢燕痴人作痴语,抒发淡淡的哀伤愁思。
整体文笔流畅,词风清丽,入墨轻灵,是一篇闺思怀人的佳作。

2、评析

首拍。疏帘,入场主景,句号标注有误。光有色、梦无痕。作对仗。但组合总是不妥,后三字句应从色字上展开为宜。梦也来得好快。二拍。恰一字领起,槐香、夏意两分句对仗,与罗裙句,逻辑关系是否严谨?袭字偏用力,与起拍掠影的轻灵是否违和?三拍。微尘,与二拍衔接稍生硬。疏帘~罗裙(人)~阶前,注意空间过渡的圆融。染字,可酌。歇拍。前文明示夏天,蝉声应该较响亮,或许梧桐是远景吧。写夏季的愁思,不如枇杷、芭蕉吹雨更契合伤怀。
过片。夏蝉之语并不凄切,若是秋蝉,更是销魂。空自、暗伤,语义略重复。与上片一样,恨意要在后三字句中有所拓展为佳。六拍。时间转忆过往,也入梦了。点题之笔。乐与忧并列,情感起伏是否偏大?七拍。转觉当面之景,痴人作痴语。呼应过片。构思值得学习。八拍。情景交融,景结收束空灵别致。词意俱未尽也。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7-22 13:26 , Processed in 0.1092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