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 97
|
古典词25创作班第二讲缃帙组作业处 |
| ||
| ||
| ||
| ||
点评
感叹韶华易逝,光阴不再,这些伤秋之作,勿论何人,亦难出新,如果没有不寻常的经历,总难得惊俗之作,作者也不例外。写得含蓄优雅,词脉连贯,文辞通畅当算皆作。
梧桐由青而黄,盛衰交替,风止落处,无不触动情怀,而朝间秋露晶莹,日出幻化,也只是一时一刻。作者对意象的选取,虽然不多,却颇具特色,与情感的表诉相辅相承。
时空的位移,由晨而黄昏,日落西山,作者不仅感慨叶落露消,且叹息日出日落毫无停留,有如人生旅行,去而无返,两鬓银丝,一脸皱纹,步履蹒跚,即是见证。
这阙创作,上阙【青黄接力梧桐树】,【接力】改【更替】稳妥些,下阙【满头银发,一身纹路】,【一身】欠妥,更【鬓边银发,额头纹路】,可能好些。
| ||
点评
一首典型的思乡之作。笔法上直抒胸臆,用景上步步都点在思乡这个主题上。虽然该词牌字比较多,韵也密,但读下来并没有景物堆砌或凑字之感觉,总体来说是一首比较成功的作品。
| ||
| ||
| ||
点评
此词意境优美,情感细腻,用词考究,将梨花飘落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巧妙融合,是一首很不错的词作。
整体上在情感的起伏和转折上略有欠缺,从描写梨花落的美景到抒发相思之情,过渡可能不够自然和丰富;
整体来说,这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用词贴切,很好地传达了秋的寂寥和离愁别绪。
3.下阕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不舍,“无奈别情焉可数”体现出无奈和感慨。最后“飘零枯草,纷飞乱絮,不歇连天雨”以飘零的枯草和乱絮以及连绵不断的雨来映衬内心的愁苦,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1.小词格律正确
2.上阕展现出秋天的凋零之景,“逐水落红凉共渡”进一步烘托出凄凉之感。“染霜孤影,侵波愁绪,已是秋昏暮”则将这种愁绪渲染得更为浓郁。
| ||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7-17 21:07 , Processed in 0.14044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