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480|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风荷组第十四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779

主题

1157

帖子

440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3 21:4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满江红》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下一楼评上一楼的点评基本要求:
01.格式:《词牌名  题目》,按阕分行。即单调一行,双调二行。(不主动分行。)
02.格律检索:按搜韵,有无出律之处。
03.有没有明显生涩之词。
04.有无前后不必要的重复啰嗦之处。
05.有无对偶或者对仗的要求,做的如何。
06.能不能看出明确的立意?立意如何?
07.有没有不符合自然规律或者违反伦理或者基本逻辑的?
08.有没有意脉断裂?断在何处。
09.有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是哪一句?
10.有没有运用典故。(不要求一定能看出。)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48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6
沙发
发表于 2025-5-4 09:05:0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4第14讲作业
风荷35一兔狼
1、‌满江红·点火樱桃》‌
‌南宋·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赏析‌∴这首词作者以炽热的意象开篇,暗藏家国情怀之痛,‌意象对比,悲欢交织‌,痛陈南宋偏安一隅、归乡无望的悲愤。更是对朝廷苟安的尖锐批判。以柔笔写刚肠。春景愈美,愁恨愈深,形成强烈反差,作为北方抗金义军出身的将领,他始终未能实现收复失地的抱负而悲愤。全词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悲剧融为一体。

2. 满江红
文/山里红
登顶奇峰,放眼望,碧云深处。云深处,夕阳唯美,长天垂暮。点点归鸦鸣涧壑,层层烟浪横归路。醉此景,若有木槎来,乘风去。
千帆竞,蓬莱处。收短棹,神仙旅。环琼楼玉宇,欲来常住。黄发盛情甘露酒,垂髫妙语惊人句。大梦醒,汗雨已风干,回程误

兔狼点评:问好学友,格律自检,纵观全词,学友彼具宋词韵味,笔者功力了得,云海仙游构思比较出彩,也比较大胆,没一定水平驾驭不了这类构思。虽有不足但已胜多数,既然是点评,挑点毛病吧,首看上片,云深处,前面一句已点明下一句云深处就是废句,归鸦不如昏鸦,若有 不如  恰有,乘风去不如凌波去。再来看下片,千帆竞,收短棹,意象有点堆。琼楼玉宇与上片蓬莱有点近意,可改一下,大梦醒,这句来得突兀,转折得不好。也结得不理想。在词中如增加雷声,闪电之类听觉视觉之类物象,虚实转换会更具冲击力。本词虚境太多。承托不起。但能写成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本人给分72分。本人水平有限,具体详细点评,以评阅老师点评为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8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0
板凳
发表于 2025-5-4 22:10: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竹林疏影 于 2025-5-4 22:12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 风荷组~竹林疏影第十四讲作业:
1.阅读:
满江红·暮春
宋 ·辛弃疾
家住江南, 又过了、 清明寒食。 花径里、 一番风雨, 一番狼籍。 红粉暗随流水去, 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 落尽刺桐花, 寒无力。庭院静, 空相忆。 无说处, 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 得知消息。 尺素始今何处也, 彩云依旧无踪迹。 谩教人、 羞去上层楼, 平芜碧。
译文:
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空教我上楼去瞭望。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简析:
《满江红·暮春》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写一位空闺女子怀念情人而又羞涩难言的情绪状态,逼近婉约派词人秦观的风调。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能以似水柔情写女子的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此词分上下两阕,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也是长调最常用的章法。既属常见常用、那么易陷于窠臼,但是仔细体味该词,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点,委婉,但不绵软;细腻,但不平板。


2.互评:
满江红·大同有怀
文/风荷组29号~紫玉
福地名城,何有幸,向来繁盛。看远处,柳烟桥畔,桃花山岭。十里长街商业兴,万窗灯火家家宁。客来此、看此景于前,争相咏。
何时起,开发劲。城墙挡,平城冷。忘三山绿植,满园桃杏。幸得耿公重擘划,云中重现前时景。到如今,各地涌同来,闲游竞。
注:同,云中,平城,均指大同

简评:虽然本人不了解大同,但可从上阕里看出大同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下阕写了大同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波折,幸得“耿公”的重新策划使得大同重归于好。总体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立意明显,除“开发劲”稍感凑韵字外,没有生涩之词。挑点小毛病吧,上阕“客来此”和“看此景于前”意思稍感接近;下阕转折到事故有些急;“耿公”所指模糊;结句“闲游竞”意思有些松垮,没托住经过耿公重新擘划后大好河山。还有就是下面注明的几个名字都是指大同,那不就意思重复了吗?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2
地板
发表于 2025-5-5 13:2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妖 于 2025-5-5 13:33 编辑


第十四讲作业

风荷组31-花妖


一、古词赏析: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元夕之夜热闹繁华的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元宵之夜花灯繁多,如千树花开,烟火纷飞如星雨洒落。“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则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方面,描绘了贵族们乘坐宝马雕车出游,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明月渐渐西斜,人们整夜都在欢歌笑语、舞龙舞狮的热闹场景。

下片着重写人。“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描绘了观灯女子们的美丽和欢快,她们戴着各种华丽的头饰,欢声笑语中带着阵阵香气离去。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千古名句,通过对比前面的热闹喧嚣,突出了“那人”的孤独寂寞,也表达了词人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知音的执着,以及最终找到时的惊喜与欣慰。同时,这几句词也蕴含了一种人生的哲理和境界,即经过千辛万苦的追寻,最终发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其实就在身边,在那灯火冷落的地方。

这首词通过对元夕热闹景象的描写和对“那人”的追寻,寄托了词人辛弃疾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互评:

满江红·壮志抒怀
风荷13/墨玄枫
曙色初开,凭栏望、山河如墨。忆往昔、烽烟弥漫,战旗飘迫。铁马冰河驰万里,豪情壮志凌霄碧。慨然间、誓要荡妖邪,除凶逆。
家国梦,心中刻。男儿志,坚如石。纵千难万险,亦当拼搏。剑指苍穹驱魍魉,胸怀韬略安邦国。待功成、把酒笑东风,同欢席。

花妖试评:

1、搏字落韵。其它格律无误。
2、战旗飘迫:“飘迫”搭配生硬,常见为“飘泊/飘摇”
凌霄碧:倒装不当
驱魍魉:文言感过强,与整体语境不搭配。
3、“豪情壮志”与“男儿志”语义重复
“荡妖邪”与“除凶逆”、“驱魑魅”意思重叠。
4、上阕“铁马冰河驰万里,豪情壮志凌霄碧”:前几字对仗工整(铁马-豪情,冰河-壮志),但后三字“驰万里”与“凌霄碧”结构失对
下阕“剑指苍穹驱魍魉,胸怀韬略安邦国”:动词结构(动宾+动宾)对仗工整。
5、明确的家国情怀与英雄主义主题,通过“山河-往昔-壮志-功成”结构形成完整铺叙。但存在古今意象混杂问题(如现代“拼搏”与古典“魍魉”并置)。
6、“曙色初开”与“山河如墨”逻辑断裂。
7、下阕"纵千难万险"至"安邦国"出现断裂:前说困难后直接转策略,缺少过渡。
8、“铁马冰河驰万里”:化用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而翻新境,
9、“把酒笑东风”化用欧阳修句子。
“铁马冰河”:典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驱魍魉”:出自《左传》,用来比喻形形色色的敌人。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6
5#
发表于 2025-5-5 15:38:5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 风荷组~风雨兼程第十四讲作业:

一、古词赏析: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此词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开头五句,起势突兀,破空而来。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不可阻遏。
北方沦陷,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
接着四句激励自己,不要轻易虚度这壮年光阴,争取早日完成抗金大业。
“莫等闲”二句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此词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过片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耻”四句突出全词中心,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的感慨。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此处贺兰山语带双关,可实指岳家军抗金路线上的古磁州贺兰山;也可虚指古西夏贺兰山,“借代”金人的军事屏障。“壮志”二句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待从头”二句,既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心,也说明了对朝廷和皇帝的忠诚。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豪情。它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二、互评:
满江红  暮春感事
风荷组31-花妖

春已阑珊,残红坠、晚来风恶。云叠叠,层峦遮处,黄沙扬却。万里边城笼暗雾,数声号角催寒槊。叹伊人、独守故园春,情如昨。
烽烟事,经年索。西窗烛,何时著。望长空杳杳,锦书难托。似水年华风里去,如烟往事杯中酌。待来朝、云散海天清,春山约。

评析:作品合规合律,整篇词作,词脉流畅,立意高瞻。上片以暮春边疆之景为主,场面壮阔,胸襟博大,同时又不失小女儿之情。下片,以抒情为主,情中含景,始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把国家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又把个人的思念、无奈写得千回百转,入木三分。佳作也。
起拍,春已阑珊,笼罩全篇,紧扣暮春主旨。二拍,由近及远,进一层铺垫暮春之景。三拍。对偶工整。由景之萧瑟,情景交融,进一步转入当下边城紧张局势。歇拍。三字领起,情发于景,景牵出情,守护国门的责任好男儿何敢放下,守护家园的责任,小女儿一人担起。一种思念、一种无奈,尽在不言中。读到此,心不戚戚者应无诗心吧。
过片,五、六拍。扇面对。变换节奏,从容转折。情与景相互映照。烽烟事,呼应上片,五六句。西窗烛,呼应,上片歇拍。七拍。顺六拍之势而下。锦书难托,暗合边城之紧张,且转进一层。八拍。对偶工整。风华去,双关语。切主旨,融暮春之景,又暗示美人迟暮之叹。往事不堪回首,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煞尾。三字领,笔力破空一转,美好的期许,把国家的安危放前,个人的幸福置后,似有古仁人高风吧。
吹毛求疵,找点问题吧,上片,写景远景大景为多,虽壮阔,略显空泛。尤其收束于小女儿之情,宜近而细景更动人。下片,对偶句景情再细一点更动人。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6#
发表于 2025-5-5 17:17: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书香 于 2025-5-5 17:20 编辑

第十四讲作业:
风荷租16-书香
1.  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满江红 初春 北宋 • 张先
飘尽寒梅,笑粉蝶、游蜂未觉。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过雨小桃红未透,舞烟新柳青犹弱。记画桥,深处水边亭,曾偷约。
多少恨,今犹昨;愁和闷,都忘却。拚从前烂醉,被花迷着。晴鸽试铃风力软,雏莺弄舌春寒薄。但只愁,锦绣闹妆时,东风恶。
解读:
我笑寒梅已经飘尽的时候,平日殷勤的粉蝶、游蜂还未察觉。渐渐地,远远近近的山水开始明秀起来,淑气侵入帘幕,人间开始温暖。浴雨的桃花初放,色泽尚未殷红;萦烟的新柳才青,长条还很纤细。记得在这样的画桥深处,水边小亭,与年轻的恋人难忘的私下相会。
虽恨往日欢爱已逝,但记忆犹新;沉湎其中,几乎忘却了眼前的愁闷。那时常心甘情愿地痛饮烂醉,为她的容颜声色倾迷:她的歌声,象晴空的鸽铃,在软风中荡漾;象娇小的雏莺,在薄寒的春林里弄舌。但是如今我唯一希望的是,她那盛开如锦绣一般的青春,不要被恶势力所欺霸而过早凋零。

解析:
此词为作者追念夕日恋情之作。
上片前两句写春讯萌动,和年轻恋人的初春约会。末两句分别领以“记”字、“曾”字,点醒上片所写全是回忆。
下片既写今时惆怅恨闷,又追忆细节,时空回宕,并用“但只愁”句引出无奈与怜惜,更引人同情及有所味余。
上片前半多用兴,下片后半多用比。最后还以“东风恶”来比邪恶势力摧残美好爱情。整首词缠绵富丽,并含蓄之美。于抒情回忆中展现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                                                                                                                                                                                                       二                                                                                                                                                                                                                                                                                                                                                                                                                                 满江红  春暮感怀风荷01-秋窗雨
夜幕阑珊,人独立、忧思成绪。又春残、梨花零落,柳丝微抚。无奈偏逢三月雪,缘何更有千重絮。不忍看、孤影对余晖,凭栏语。
红尘路,风雨渡。谋羁旅,终身误。流年犹不管,芳华几许。纵使已将霜鬓染,依然未了征途苦。沐东风、缱绻话平生,何从诉。
老师好!                                                                                                                                               
简评:以暮春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羁旅,时光流逝的感慨。

上阕以暮春夜景起笔“夜色阑珊,人独立,优思成绪”,营造出估计惆怅的气氛。“梨花零落,柳丝微扶”。这两句点名时间,又暗喻青春易逝。
“三月雪,千重絮”,异常春景,更添愁绪。
“孤影对余晖”,将孤独推向极致。

下阙转入直抒胸臆,“红尘路,风雨渡”半生飘泊,谋羁旅,终身误。流年不管芳华,时光的无情。
结尾“霜鬓染,征途苦”形成强烈的反差。东风中缱绻自语,终化成无人可诉的苍凉,余味悠长。

有一点不太明白,三梨花零落,应该是南方,那么三月雪是虚写吗?不然违背常规呀。
格律正确,词味很浓,功底不错。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4

帖子

8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70
7#
发表于 2025-5-5 18:34:4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风荷组第十四讲作业
新境界
一  自选一首古人词并阅读解析

满江红  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辛弃疾  宋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暮色苍茫,风平浪静,一叶孤舟有气无力的停在江边。还记得快乐的往事,如同水光山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你遭到沉重打击,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佳人离你而去。即便佳人归来,和楚襄王梦高唐、赋行云一样,不过是梦幻而己,并非现实。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不要为那些小事而烦恼。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没用,想也没用,让它过去算了。但楚天特地,展现眼前的也只是凝贴碧空的暮云朵朵。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不要愁得头发都苍白了。笑你太多情,连青衫都湿透了。
二  新境界评书香  附原玉
满江红·学词有感
风荷16-书香
夜雨初收,凭栏处,残灯未灭。叹年来、墨痕深浅,总难称绝。笔底风花空自许,樽前岁月谁人说?
更难堪、冷落旧词章,如秋叶。雕虫计,心犹热。搔首问,肠千结。想屯田当日,也曾凄切。市井声名留曲调,江湖踪迹成传说。到而今、且学倚声人,歌长阕。
解读:夜雨刚刚停歇,凭栏远眺,还有为数不多的灯亮着。感慨近年来,进行诗词创作,总难让人满意。
也算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可每想起那些在推杯换盏中浪费的日子又有谁能够聆听呢?
更让人觉得不堪的是,那些在角落里堆积的旧词章如同秋天的落叶一样,随风而去,不带来一片云彩。那举重若轻的本领尤其让人羡慕,每一字句的打磨都让人挠头,愁肠百结。
想柳永当年,也曾如此凄惨过吗?留下太多传世的曲子广为传唱,江湖上到处都是他的传说,只问其声,不见其人。这越发刺激了现如今的我,学习诗词长调的兴致,先来一首试试水。
境界学评
问好同学
小词格律无误,韵字“说”重复。其余具体分四拍来看
1夜晚能见残灯自然未灭 二三句衔接不够流畅。称绝亦有些高调了一些。
2樽不如几,过于突兀,事前没有交代,秋叶句有些出新。
3雕虫计还是雕龙?搔首句及屯田句化用不太成功。毕竟柳永不是为填词凄切,是为仕途生活命运。搔首句与千结句亦有些意思相近,有费墨嫌疑。
4后来就越发的放飞自我了,后边收束全篇有些勉强。
看来非常的仓促,不符合一贯水准。水平有限,胡言乱语,勿怪!具体以老师点评为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1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6
8#
发表于 2025-5-6 14:05: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里红@ 于 2025-5-6 14:07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14次作业
风荷33-山里红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帏幕,阁楼有高有底,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形容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天然的壕沟钱塘江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峰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扬,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这里指孙何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很多。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引导,旗很高,乘醉听吹箫击鼓,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回朝廷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满江红   晨练遐思
新境界
残月归山,东风暖、街灯如昼。近湖畔、垂杨影里,两三痴友。健步偕行精气足,柳腰花面人纤瘦。仔细看、数倍胜当初,堪曾够。
稍懈怠,常反复。勤加练,还消受。绕画桥几度,一点通透。兼顾安康方乐事,须知闲逸添长寿。都莫如、还个自由身,从今后。
原玉解读
作者上片写了残月归山,曙光还未降临,便与跑友相约湖畔,共同健身的场面。下片在上片的基础上,讲了健身的道理,以及健身带来的好处。总的来说,通篇都在说健身。
互评
1、作者通篇都在讲健身,可谓是紧扣主题。
2、但是连续读了两遍,感觉层次模糊,条理性不强。
3、从字里行间,能够感觉到运动带给作者的愉悦感,和健康的体魄,以及苗条的身材,娇美的面容。作者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4、作者的语言文字还有继续锤炼的空间,期待作者的精彩。

点评

第二,行文尽量多用一些比兴手法,会使语句更加优美生动。  发表于 4 天前
提两点小建议:第一、上片写的是现在,下片不如回忆一下从前,从前没晨练时的情景,这样形成鲜明对比,就显得条理清晰一些。  发表于 4 天前
问好两位诗友!界组的词格律无误 主题清晰,行文流畅,尤其是上片的七字句精彩。一评老师评的也很到位,给两位老师点赞!  发表于 4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3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8
9#
发表于 2025-5-6 21:29:53 | 只看该作者
二互评
满江红·柳絮
阿杏
似雪迷空,风起处、颠狂飘曳。浑不管、章台路杳,灞桥烟没。扑帐沾衣犹缱绻,随波逐水终难歇。问何时、可自主行藏,由心决。
东风薄,伤离别;尘土暗,争存活。算浮生聚散,向谁陈说。欲系斜阳留晚照,争禁杜宇啼成血。待春回、蓄势破层泥,抽新叶。

点评:问好阿杏学友。这首《满江红·柳絮》整体上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上片写柳絮飘飞之态,下片转入人生感慨,转折自然。但部分句子(如“欲系斜阳留晚照,争禁杜宇啼成血”)与整体意境的衔接稍显突兀。若能加强上下片的逻辑关联,使全词更具整体性,表达会更流畅。  
结尾虽积极,但略显仓促。“待春回、蓄势破层泥,抽新叶”一句虽有希望之意,但与前文的哀婉基调衔接稍显生硬。若能更自然地过渡,或在前文铺垫“蓄势”之意,结尾的转折会更显水到渠成。  

点评

第二,写完一定要检测一下,“曳”字落韵,这是多不该犯的错误啊,若是比赛,会丢不必要的分。  发表于 4 天前
说两点建议:第一,我也是觉得结尾和全文的主题思想有些不协。咏物词只抓住物的一个主要特征,然后和人的思想联系起来就可以,不用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势必会影响立意。  发表于 4 天前
问好两位诗友!阿杏老师的词语句流畅,主题清晰,结构布局合理。用典对偶都做的恰到好处。云归老师的点评也是细致到位,给两位老师点大赞!  发表于 4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1

帖子

21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4
10#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第十四讲作业
风荷组23-阿杏
一  阅读古人词并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此词明写春愁与乡思,实则寄托着政治理想破灭的悲哀,推测可能是中年失意后的思归之作。
暮春时节,那枝头点燃了火焰般的樱桃,洁白如落雪般荼蘼花,破土生长的春笋,被母亲带着学习飞翔的乳燕,宛转啼鸣的流莺,都是那样生机勃勃,娇艳夺目。

词人既欣赏江南春天美丽的一面,又因为它们的绚烂而反衬得自己更加黯然。同时,春天虽然美好,却转瞬即逝,令他内心更加痛惜。

“春归”象征着理想的破灭。满怀抱负地奔向南宋朝廷,曾一时以武力和智谋震动朝堂的少年,如今已沉沦下僚十余年。“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使得南宋朝廷从未真正信任他,而由上及下的安守江南、不思北伐,更令稼轩内心痛苦。
他登楼北望,旧家国有层山叠水相隔,目之所及,一无所有。那是沦丧在金国铁蹄之下的故土,是梦也梦不到的家乡。哪怕杜鹃声声劝归,一直啼到三更,人却始终没有归去的可能。

中原沦陷、祖国分裂之恨,始终藏在稼轩心中,但无人可倾诉、无法可排解,只能假托春词,借花鸟山水来诉说自己的悲愤。

满江红·游张家界
文/磐石
假日偷闲,邀挚友、寻幽佳处。奔赴那、张家界里,雾纱缠树。百鸟啼音盈耳畔,千山秀色飘云絮。且停足、恍若到蓬莱,花盈路。心驰往,居斯土。尘嚣远,烟霞护。任时光流转,岁华朝暮。静赏青峰添雅趣,闲书锦句留笺素。凭栏处、逸兴共霞飞,情难负。
问好磐石同学,我学着点评你的作业。
这首词格律无误,语言流畅,布局得当。以张家界奇景为骨,展现了山水与人文情怀的深度交融。全词通过虚实相生的笔法,构建出美丽灵动的空间。觉有瑕疵之处为 意象多,稍有堆砌感。上阕"雾纱缠树/百鸟啼音/千山秀色/花盈路"四组意象横向铺排,雾纱缠树,应该是朦胧静谧的,感觉与后面的喧闹的明了景致有些不合。感情层次有点单薄,平面抒情,结拍余味不足。个见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5-14 05:44 , Processed in 0.14854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