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610|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二十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927

主题

1316

帖子

49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9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1 22:0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燕于飞 于 2025-6-21 22:17 编辑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暗香》的分析。有条件阔以再作一首《疏影》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下一楼评上一楼的点评基本要求:
01.格式:《词牌名  题目》,按阕分行。即单调一行,双调二行。(不主动分行。)
02.格律检索:按搜韵,有无出律之处。
03.有没有明显生涩之词。
04.有无前后不必要的重复啰嗦之处。
05.有无对偶或者对仗的要求,做的如何。
06.能不能看出明确的立意?立意如何?
07.有没有不符合自然规律或者违反伦理或者基本逻辑的?
08.有没有意脉断裂?断在何处。
09.有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是哪一句?
10.有没有运用典故。(不要求一定能看出。)
20170222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

帖子

4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6
沙发
发表于 2025-6-22 15:46:1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讲作业:
雪烟06-轻风呢喃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暗香疏影 夹钟宫赋墨梅 
南宋 · 吴文英
占春压一。卷峭寒万里,平沙飞雪。数点酥钿,凌晓东风为吹裂。独曳横梢瘦影,入广平、裁冰词笔。记五湖、清夜推篷,临水一痕月。
何逊扬州旧事,五更梦半醒,胡调吹彻。若把南枝,图入凌烟,香满玉楼琼阙。相将初试红盐味,到烟雨、青黄时节。想雁空、北落冬深,澹墨晚天云阔。
翻译:
梅花乃是东风第一枝,独占众花之先,迎春而放。眼前画卷之上,料峭的寒风万里,广阔空旷的沙原上大雪纷飞。枝头有数朵寒梅绽放,应该是被清晨的风吹醒的。独自一枝瘦影横斜摇曳,其风韵,进入广平公(宋广平,即宋璟,善写梅花)笔下那裁冰剪雪的词章,被广平君所极力推崇、赞赏。看着眼前的墨梅,还记得当年旅游五湖(太湖)之时,清夜推开篷窗,看见临水处一痕弯月映照下的梅花。
我热爱梅花就好像南朝的何逊一样,在追忆赏梅旧事中沉沉睡去,五更天半梦半醒之间,听到不知何处吹奏胡笳调子,一直吹到曲终。我想,如果把这幅墨梅图搬进祭祀功臣的凌烟阁中,将能使阁中满室生香。在烟雨蒙蒙时节,梅子半青半黄时候采摘梅子,试着与红盐腌制便可成一美味。墨梅如果处在乌云密布中的北地寒冷晚冬,它也将会傲霜斗雪,淡然处之。

简析:
这首词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暗香疏影·占春压一》,以梅花为核心意象,融写景、用典、抒情于一体,含蓄表达对梅花孤傲品格的赞美与身世之感。
开篇以“峭寒”“飞雪”勾勒凛冽冬日背景,“平沙”铺展旷远空间,为梅花出场营造苍凉大气的环境。以“酥钿”喻梅花,似碎金点缀雪野,灵动鲜活;“凌晓东风为吹裂”写梅在寒风中绽放,暗含坚韧之力。接着描写梅之姿态,以“独”“瘦”突出梅的孤高,枝条横斜曳于雪中,宛如孤高隐士;“临水一痕月”以水月相映,借清辉烘托梅影的素洁空灵,画面清冷幽邃。歇拍化用唐人宋广平(宋璟)作《梅花赋》事,赞其文风刚正如“裁冰”,暗喻梅花品格如君子坚贞。
下片“何逊扬州”典出南朝何逊在扬州咏梅事,喻己爱梅之情。以梦碎、笛音(胡调)营造怅惘氛围,借古人伤梅事写自身怀才不遇的怅然。“南枝图入凌烟”反用“凌烟阁”(唐代表彰功臣之地)典,设想将梅花绘入凌烟阁,以“香满玉楼琼阙”虚写梅香弥漫天宫,实则寄托对高洁品格被世人推崇的理想,与现实中梅的孤寂形成对比。
以“梅”为线索串联古今、虚实,结构绵密。表面写梅,实则借梅自喻。隐约流露对身世漂泊、理想难酬的怅惘,情感含蓄深沉。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红情·咏荷
红情 荷
风起的地方
熏风慵起。柳外蝉始噪,燕儿声滞。暑气蒸蒸,夹岸垂杨失生翠。借问微凉着处,邀蛱蝶、绕堤寻味。但欣欣、十里红蕖,不雨亦清绮。
佳卉。发幽意。叹翠云接天,粉轻香腻。一溪翳翳,流水去来锦鳞戏。还记白波涨处,曾皱却、留仙裙袂。纵摘取、丝断续,碧圆自媚。
解读:
暖风懒洋洋地吹起,柳林外夏蝉开始鸣叫,燕声也仿佛带着倦意。暑气蒸腾弥漫,两岸垂柳失去了往日的青翠。想问哪里能寻得清凉,不如邀上蝴蝶,绕着湖堤探寻香味来处。只见十里荷花开得正好,即使没有雨水洗涤,也清秀绮丽。
这美好的花,散发着幽深情意。感叹翠叶如云与天相接,花透淡淡的粉红、香气滑腻。溪水明暗隐约,锦鲤在流水中自在嬉戏。还记得白浪翻涌时,摇曳的荷叶,如吹皱的留仙裙袂一般。纵然摘取了莲藕,那藕丝断了又连,那碧绿的荷叶仍一如既往的明媚。

简评:
这首词首先以夏日景致铺陈,引出主题荷。上片第一二三拍着重勾勒夏日景,铺陈过多,导致主角出现太迟。另外,薰风慵、夏蝉始叫、燕子声滞、暑气蒸蒸、垂杨失生翠,这些描述有违和感,读来有矛盾之感,个人觉得,刚薰风慵起,夏蝉初鸣,立马燕子声滞、暑气蒸蒸,柳树失翠,变化太快了。邀蛱蝶→随或者跟蛱蝶,感觉比较贴切。用盛夏的燥热与草木因暑气而失色之态,进而寻凉引出主题这个手法不错,歇拍亮眼。
下片承接紧密,第一二三四拍侧重对荷以及荷的生长环境的描写。“还记白波涨处,曾皱却、留仙裙袂”运用联想,借典故“留仙裙”使荷的形象更加具体美化,“还记、曾”有回忆成分,感觉不太顺畅→风起白波涨处,吹皱了、留仙裙袂,如何?。结尾“纵摘取、丝断续,碧圆自媚”表达荷即便被摘取根茎,依然保持自己媚态,是对荷生命力的赞美,这个表达有点牵强,另外“媚”用韵欠佳,荷不以媚为特点,而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整体来看,用词和意象组合上缺乏创新,物像过多,铺陈过度,部分语句凝练度不高,用词用韵欠圆融,仍需打磨,全词比较平缓,缺乏起伏跌宕。
个人浅见,不足之处静待老师补刀。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4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0
板凳
发表于 2025-6-24 09:14: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摸鱼儿 于 2025-6-24 09:16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二十讲作业
雪烟12-摸鱼儿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红情·荷花生日
清/夏孙桐
愁红一色。便翠筒酹与,年年今日。锦烂云稠,暗里秋心有谁识。 流水盈盈似梦,惆怅入、汀洲凉笛。莫更问、画舸鸳鸯,风露纵凄咽。
消息。渺江国。叹剩粉堕脂,镜心凝碧。采香倦客。肠断凌波旧痕觅。 为证三生絮果,轻换了、珠房冰菂。祗耿耿青霭里,暮天望极。
翻译:
满池荷花如含愁的红颜,一色绯红。年年今日,我总以翠色竹筒为杯,洒酒相祭。看那荷花绚烂如锦,云絮般稠密,可谁能识得它绚烂表象下暗藏的秋意之心?流水悠悠,恍若梦境,汀洲上传来的凉笛,将惆怅送入人心。别再问画舸上和鸳鸯了,纵使风露凄切,也难诉尽这情怀。
江南水乡的消息渺茫。叹那荷花凋零,粉脂坠地,唯有明镜般的荷叶中心凝着碧色。我这采香的倦客,寻着凌波仙子的旧痕,愁肠寸断。就算以三生的缘分作证明,也只换得莲房里冰冷的莲子。如今唯有在耿耿青霭之中,望断暮色笼罩的天涯。
简析:
该词是一首借荷喻情,托物言志的词作。词人以 “荷花生日” 为题,以 “愁红一色” 破题,赋予荷花 “含愁” 的人格化特征。表面写荷花从盛放(“锦烂云稠”)到凋零(“剩粉堕脂”)的过程,实则借荷花的生命周期隐喻人生境遇-绚烂表象下暗藏身世之慨与时光之叹。看似咏物,实则借花魂写心魂,将个人感怀融入对时光、命运的喟叹之中 。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红情》进行相互读解
红情*莲
雪烟组18痴心不改
荷塘风掷。正水波碎影,玉盘凝碧。朵朵红莲,出水含苞向晴日。漫惹濂溪旧梦,鱼戏远,自耽幽寂。任清颜、着粉藴羞,带露润芳色。
亭立。意无极。念月悬海涯,梦沉瑶席。一生隐逸。抛却利名驻方泽。蛙鼓歇、香细细,情绻绻,禅心如昔。待晚岁,听雨下,藕丝再织。
翻译:
荷塘之上,清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碎影摇曳,荷叶如碧玉盘盏凝着露珠。朵朵红莲挺出水面,花苞向着晴日舒展。这景致悄然勾起濂溪先生爱莲的旧梦,鱼儿游向远方,莲花自甘幽寂之境。任凭清丽的容颜敷着粉黛,含着羞怯,带着露珠润泽的芬芳色泽。
亭亭玉立,情意绵长无尽。遥想明月悬于天涯,幽梦沉于华美的座席。一生愿隐逸于此,抛却功名利禄,永驻这方泽畔。蛙声停歇时,荷香幽幽弥漫,情意缱绻,禅心仍如往昔般澄澈。待至晚年,静听雨声滴落,再以藕丝编织岁月的诗篇。
简评:
该词是一首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词作,通过对莲的生动描写与深情咏叹,展现出词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篇用词清雅,行文流畅,不失为一佳作。
拙见不足之处:一是用词不够精炼,如“风掷”的“掷"字力道过猛,“藕丝再织”比喻牵强;二是上阕层次较乱,开篇以 "荷风"" 波影 ""红莲" 为引,欲借《爱莲说》典故赋予莲 "幽寂" 的君子品格,为抒情铺垫。但后续又着力“着粉蕴羞" 的娇媚感风格描写,与"自耽幽寂"的孤高感存在割裂;三是过片 "亭立" 指代不明,是指荷花亭立,还是指词人伫立?四是抒情脉络不够流畅。上阕引出"自耽幽寂" 的品性,下阕却转向 "梦沉瑶席",又转”一生隐逸“,意象转换稍显突兀。此外,"瑶席" 常象征富贵繁华,与全词隐逸主题存在潜在矛盾,若处理不当易使主题表达含混。五是词中表意存在冗余,如“幽寂”、”隐逸“、“抛名”,”情绻”、“禅心”等表述,在隐逸主题的表达上有重复之嫌,削弱了词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3

帖子

44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68
地板
发表于 2025-6-25 14:27:07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讲作业:
雪烟08-渡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青玉案·天然一帧荆关画
顾贞观     清代
天然一帧荆关画,谁打稿,斜阳下?历历水残山剩也。乱鸦千点,落鸿孤烟,中有渔樵话。
登临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泪盈把。自古有情终不化。青娥冢上,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


译文
是谁在构思打稿,画出一帧像荆浩、关同所作的图画?那夕阳下,分明是残山剩水,上面乱鸦千点落鸿哀怨,渔樵们谈论着盛衰兴亡的闲话。
我登高临远,也不禁为秋景悲伤,对着平原野草热泪盈盈而下。自古以来有情者至死不化,你看那青娥墓下春风野火,也只是烧出鸳鸯双瓦。

简析
此词上片,重在写景,词人以艺术家的眼光审视大自然,由衷感叹眼前美景如画,通过描述触目所见之景,传达出心中的感伤之情;下片由景入情,直抒登临之感。全词抑扬顿挫,波澜起伏,寓意深厚,在写景时顺势而出,将自己因家国沦落而泪洒荒原野蔓之间的悲痛尽落纸间,极具凄艳之美。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红情·荷
雪烟27-轩辕剑谱
吴门池碧,正五烟影浸,半塘芳逸。绿盖朱华,薮草蘋花郁芊立。昨夜风梳雨浣,擎玉盏,滑珠光溢。且婆娑,聚散鸣玑,翠滴积星液。
明婳。近芦荻。独异于陆花,教人神出。雁凫鹭集。三十六陂水如画。波滟滟、浮野棹,云腻腻、兼收莲菂。任小鹢,随白浪,泊舟渚石。

解读
吴门池塘碧水悠悠,五色彩烟浸入波心,半塘荷花香气漫浮。翠绿荷叶间红莲绽放,水草蘋花郁郁亭亭玉立。昨夜经风雨梳洗,荷叶如擎起玉盏,珠光在叶面滑转欲滴。看那荷叶婆娑摇曳,露珠聚散似鸣响珠玑,翠绿欲滴凝积星夜清露。

明丽幽婉处,近岸芦苇轻摇。
池中莲荷独异于陆上百花,让人神思悠然远飘。雁鸭鹭鸟群集栖息,三十六陂碧水如画卷铺展。波光滟滟映着野渡轻舟,云气腻软似收尽莲子清香。任那小船随白浪飘荡,最终停泊在水渚石旁。

简评
问好诗友~诗友这首《红情·荷》意象鲜活,“绿盖朱华”“玉盏星液”绘荷灵动;层次分明,由叶及水,动静相生;叠词增色,韵律优美。以景寄情,借荷抒隐逸之思,词风典雅,唯稍显用典繁复。让渡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1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4
5#
发表于 2025-6-25 20:47: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慕容瑞西 于 2025-6-26 22:25 编辑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诗词进行阅读并翻译解析: 阅读词篇   
清平乐·留人不住   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翻译   想留住情郎却留不住,他喝得酩酊大醉后解开系船的缆绳,乘着小船离去。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春水上行驶,一路经过清晨黄莺啼叫的地方。 渡头的杨柳长势繁茂,青青的柳枝和柳叶都饱含着离别的情意。从此以后,请不要再寄书信过来了,画楼中的欢情已如梦般缥缈,再难有凭依。   简析   这首词以女子的口吻,描写与情人分别时的情景,细腻地表现了女子复杂的情感。 上阕开篇“留人不住”,直接点明主题,一个“醉”字,暗示出情人的决绝,不顾女子的挽留执意离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描绘出情人乘船离去的画面,春水路、晓莺啼,景色美好却衬出女子内心的凄凉,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
下阕“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这里借杨柳表达女子的离愁别绪,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最后“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女子看似绝情的话语,实则蕴含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曾经的欢情已无踪迹可寻,干脆断绝一切联系,把内心的绝望和无奈推向高潮。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晏几道词作中的经典之一 。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红情·荷思
雪烟12-摸鱼儿   
青荷层叠,正粉绡半掩,暗香盈睫。露浥琼姿,碎影摇波弄晴雪。恍若湘妃醉舞,云袂举、素心莹彻。更飞来、数点蜻蜓,此意共谁说?     

清绝。念难歇。记彩舟并依,指看新叶。旧盟既洁。曾印两心化双蝶。今复见,红盏举,风起处、柔丝千结。待觅遍、烟水外,一痕缺月。


读解   - 上阕:开篇描绘出一幅青荷繁茂的画面,“青荷层叠”直接点明主体,展现出荷叶的层层叠叠之态。“粉绡半掩,暗香盈睫”,将荷花比作半掩在薄纱后的佳人,散发出的清幽香气扑面而来,让人为之着迷。“露浥琼姿,碎影摇波弄晴雪”进一步刻画荷花在露水的润泽下,姿态如美玉般动人,其倒影在水波中摇曳,仿佛晴天下的白雪般晶莹。“恍若湘妃醉舞,云袂举、素心莹彻”一句运用典故,把荷花比作醉酒起舞的湘妃,身着云般的衣袖,内心纯净通透,给人以梦幻般的美感。“更飞来、数点蜻蜓”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然而如此美妙的场景,“此意共谁说”则流露出一种无人分享的孤独与怅惘。
- 下阕:“清绝。念难歇”承上启下,既赞叹眼前景象的清幽绝美,又引出难以停歇的思念之情。“记彩舟并依,指看新叶”回忆过去与某人在彩舟上并肩相依,一同指着新长出的荷叶的美好时光,体现了往昔的甜蜜。“旧盟既洁。曾印两心化双蝶”表明曾经的盟誓纯洁美好,二人心意相通,渴望如双蝶般相伴不离。“今复见,红盏举,风起处、柔丝千结”回到当下,再次见到盛开如红盏的荷花,风起时,思绪如柔丝般千缠百绕。最后“待觅遍、烟水外,一痕缺月”,寻觅于烟水之外,只看到一痕缺月,以景结情,暗示出心中的遗憾与失落,那缺月似乎也象征着这份情感的不圆满。   

简评   - 优点: - 意境优美: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清幽绝美的荷塘景色图,从静态的荷叶荷花,到动态的蜻蜓飞舞,再到融入神话典故,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情感真挚:巧妙地将今昔对比,往昔的美好与当下的孤独思念相互交织,深刻地表达出对过去情感的怀念以及无法释怀的怅惘,情感层层递进,真挚动人。 - 用词精妙:如“粉绡半掩”“露浥琼姿”“云袂举”等,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荷花的姿态与神韵;“柔丝千结”等词则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富有感染力。 - 不足:整体风格较为婉约,情感基调略显低沉压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让读者阅读时心情较为沉重。同时,部分意象如“缺月”等的运用较为传统,在创新方面稍显不足 。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02

帖子

661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16
6#
发表于 2025-6-25 21:25:00 | 只看该作者
作业:
雪烟-风起的地方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宋代 吴文英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译文
剪一朵红花,载着春意。精美的花和叶,带着融融春意,插在美人头上。斜阳迟迟落暮,好像要留下最后的时刻。窗下有人添上新油,点亮守岁的灯火,人们彻夜不眠,在笑语欢声中,共迎新春佳节。
回想旧日除夕的宴席,美人白皙的纤手曾亲自把黄桔切开。那温柔的芳香朦胧,至今仍留在我的心中。我渴望在梦境中回到湖边,那湖水如镜,使人留连忘返,我又迷失了路径,不知处所。可怜吴地白霜染发点点如星,仿佛春风也不能将寒霜消融,更何况斑斑发发对着落梅如雨雪飘零。
简析:《祝英台近·除夜立春》是一首节日感怀、畅抒旅情之作。词的上片写除夕之夜“守岁”的欢乐,开头写立春日,姑娘们戴上花,显示出百花将开的消息,接着对于除夕夜,又是立春日也发出喜悦的一笑;下片写对情人的思念,追忆旧日和情人共聚,抒写旧事如梦的怅恨。全词以眼前欢乐之景,回忆中往日之幸福突出现境的孤凄感伤鲜明,笔致婉曲,深情感人。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红情·咏荷
雪烟-慕容瑞西
湖光生色。正绿盘露洁,嫩花红白。半卷绡衣,玉骨冰肌小风立。淡淡香氛四溢,还惹得、一蜓偷识。至斜阳、弄影仙妆,伴几处蛙迹。
清逸。远尘陌。更素心染芳,十分灵质。捉来彩笔。描尽万方夏池碧。塘北路、闲步步,思过往、天涯身历。俗世里、荷品性,是应自律。
解读:荷盘上的露珠润洁,荷花红红白白让湖光更加美丽。荷衣半卷着冰肌玉骨迎风而立,淡淡的香气四溢还引来一只蜻蜓。到夕阳西下时光影映照着它,更加增添了仙家气象,还有几处蛙鸣。
找清逸出尘之姿远离尘嚣。素洁又带带芳华,如此的美好。我用彩笔来描摹这一池碧荷闲步荷塘路,回忆过去曾经游历天涯,在这尘世里,应该拥有荷花的品格。
互评:问好西西。全词格律无误。上片写景,起拍与二拍倒装了三拍“半卷绡衣,玉骨冰肌小风立湖”画面感很强,四拍香氛四溢,一蜓偷识挺有趣味性,结拍“弄影仙妆”伴“几处蛙迹”感觉侧重点有点不对,本来是描写荷花的,这样看来好像荷花是来映衬青蛙了。
下片一二三四拍都挺好,五拍“思过往、天涯身历”感觉来的比较突兀,前面没有很好的铺垫,突然生发感慨,有点断裂了,结拍是应自律可以斟酌一下。
感觉全词景物描写用词典雅,意象转换也基本到位,个别地方稍加打磨就更好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39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2
7#
发表于 2025-6-26 02:01: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讲作业:
雪烟03-山水一壶
学习古人的词做
疏影·梅影     张炎(宋)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
窥镜蛾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还惊海上燃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译文:
当一片凉月在黄昏中升起来时,它就像那洒满地上的碎阴,甚至比这还更清绝。无论是北枝还是南枝,看上去都似有似无。好几次想去折取一枝,可是一背着灯光,就寻找不到了。当那位倩女的精魂轻飘飘地离开躯体,慢悠悠地走出村前来的时候,看见梅花横斜在深夜的竹林旁,随着云彩飘过,这影子也轻盈地闪动起来,她想必会嫉妒吧。
对着镜子,淡淡画出蛾眉。是啊,修饰仪容,不在外貌美艳,而在于心灵的孤高纯洁。莫非这盈盈的光影,本是美人眉心那朵梅花妆的印迹,因此任凭高楼上《梅花落》的曲子吹了又吹,它都全不在意。啊,它又像人们在大海.上燃亮犀角时,吃惊地看见水中的珊瑚忽然活动起来,我看着、猜着、想着,慢慢酒醒了。一切幻影都消失了,眼前只有满庭香雪也似的梅花开放着,在寒冷的天气里。
简析
词的上片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梅影:以满地碎阴写梅影、以“疑有疑无”的幻象写梅影、以传奇故事写梅影、以过云写梅影,赞扬梅难于折曲的品格;下片以镜中美女写梅影、以春痕写梅影、以水中珊瑚写梅影、以香雪比梅,赞扬梅又香又洁白的品格。全词观察细腻,感受独特,想象丰富,超脱了梅的形质本体,其意似在韵格之外。
2.互评同学作业
红情·咏荷
雪烟01-梅欣
田田香泽,正涉波兴采,翠云稠密。袅袅红衣,漫舞风中客谁识。曾记当时倩影,心暗许、梦魂常忆。看盈盈、粉靥含情,清露湿娇质。
幽立,水之侧。对晚照梳妆,递传遥日。意牵太液,多少宫娥妒颜色。还念欢游佳处,风细细、满塘如昔。泛轻舟、烟渚畔,卧吹玉笛。
试析:
《红情·咏荷》是一首托物寄情的咏物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荷花的清雅风姿,融入身世之感与怀旧情怀。全词以“红情”为题,既紧扣荷花娇艳欲滴的红色意象,又暗含词人炽热的情感投射。

上片以“田田香泽”起笔,展现荷塘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荷叶田田,清香浮动,词人泛舟采莲,置身于“翠云稠密”的碧叶之间。一个“涉”字,将观荷人的动态融入静谧的自然画面。接着笔锋转向荷花本体,“袅袅红衣”以拟人手法勾勒花姿,“红衣”既写花色,又暗喻佳人装束,为下片“宫娥”伏笔。“漫舞风中”赋予荷花灵动的生命感,而“客谁识”三字陡转,以问句形式道出花之孤高,实为词人自我心境的写照———正如不为人识的荷花,怀才不遇的悲慨隐现其中。

过片“幽立,水之侧”将镜头聚焦于独立水滨的荷花,空间转换间意境趋于静谧。“晚照梳妆”以拟人化描写,将斜阳映照下的荷花比作对镜自照的美人,与“遥日”形成时空呼应,暗含流年似水的怅惘。词人突发奇想,将荷花比作太液池中的宫娥,却道“多少宫娥妒颜色”,以群芳嫉妒反衬荷花超凡脱俗,此句既承续前文“客谁识”的孤独感,又以皇家园林的富丽烘托荷花的高洁出身。

下阕“还念欢游佳处”笔锋陡转,由眼前荷花牵出往事回忆。“风细细、满塘如昔”以今昔对比,暗示昔日同游之人的离散。结句“泛轻舟、烟渚畔,卧吹玉笛”突然宕开一笔,以超逸的笔触勾勒出烟波泛舟、玉笛横吹的闲适画面,看似与前文沉重心绪矛盾,实则以景语作结,将深沉的情感融入空明意境,在虚实相生间完成对身世之叹的诗意超越。

全词以咏物为表,以抒怀为里,通过荷花的意象群(翠云、红衣、晚照、太液等)构建出多重审美空间。词人将自身际遇与历史典故熔铸于笔端,在“客谁识”的喟叹与“卧吹玉笛”的超然之间,展现了南宋文人特有的精神困境与审美品格。尤其是“宫娥妒颜色”之喻,既是对荷花品格的礼赞,亦是对自身遭际的解嘲,在深婉蕴藉中透露出幽微的批判意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

帖子

10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80
8#
发表于 2025-6-26 08:15: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轩辕剑谱 于 2025-6-26 08:25 编辑

红情
清代·俞樾

朱檐争摘。看赤琼琢就,垂垂珠菂。艳极更娇,樊素香唇略堪匹。公子金衣旧族,记生小、曾经相识。有底恨、玉椀晶盘,红泪贮涓滴。
鹦粒。酒边拾。爱一捻艳脂,染成颜色。梦中小婢。何处青衣费寻觅。今日同参玉板,还检点、绮词呈佛。问綵伴、红玉可,绿珠难及。
赏析:该词描绘了朱红色的屋檐下,人们争相采摘的景象。被采摘的果实如同赤琼雕琢,垂垂欲坠,珠圆玉润。词中还将果实与樊素的香唇相比,形容其娇艳无比。此外,还提及了公子金衣的旧族背景,以及曾经的相识之情。

红情·荷
雪烟06-轻风呢喃
平湖铺碧。间粉红皓白,自成标格。雨过珠圆,水面风来暗香袭。隔水娉婷欲语,依翠盖、教人沉溺。放轻舟、扰了鱼儿,转瞬杳无迹。
寻觅,旧时迹。渐水生晚凉,月浮身侧。采莲曲寂,谁又小桥奏横笛。双宿鹭、陪久伫,遥借问、斯人如昔?月不语、烟浪静,水天一色。
简析:上篇以湖面起笔,主要描写荷花的颜色、雨珠、暗香、娉婷状态,轻舟扰鱼的场景,下篇主要写在湖边的回忆、感想,采莲、横笛、宿鹭等场景
,词句顺畅,词意自然。



点评

题目换一个吧,不要荷,太局限性了。  发表于 7 天前
准备过片转,放轻舟,鱼儿无影。下阙忆曾经采莲之美,引现在的孤独之情感。语句还是不错的。  发表于 7 天前
题目就是中心。你有点跑题。上开头以荷为主题。写雨前雨后的荷花形状。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02

帖子

661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616
9#
发表于 2025-6-26 14:22:42 | 只看该作者
作业:
雪烟-凝思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宴清都·连理海棠
宋代 吴文英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凭谁为歌长恨?暗殿锁、秋灯夜语。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译文
一棵棵连在一起的海棠树干,好象是一对对相依的鸳鸯,花团锦簇。红花开得茂盛,绿叶低垂,像似在护卫着连理的海棠。美丽的树根在地下相互交错依靠,柔嫩的花梢如精美的盒扇般相互依傍,惹得深闺女子嫉妒感伤。和煦的春风中,海棠花像美人熟睡,倚卧在相交的花枝上,如同情人进入甜蜜的梦乡,形似燕尾的玉钗遗落枕旁。多情的人举起红蜡烛,照遍美丽的海棠,尽情游玩观赏,月宫中孤居的嫦娥见此情景,更感幽怨哀伤。
赏析:人世间的许多人都感到孤单凄凉,有几人能像杨贵妃那样赐浴华清池,尽情地享受皇帝的雨露风光。他们在温暖的芙蓉帐中,同心共结,相依相傍,誓愿世世代代永不分离。可为什么生死两茫茫,谁创作长恨歌,把绵绵此恨永久传唱?幽暗的宫门紧锁着,长夜孤独凄凉很漫长,只能独自对着一盏青灯诉说,盼望着佳人早日归来,实现旧日爱情的盟誓,能双双化作这连理的海棠,海誓山盟,永不分离。
词的上阕从整体上描写。“芳根”三句,由根到花梢进行局部观照。再由其“连理”引出孤独“锦屏人”的嫉妒,自然地过渡到抒写闺怨。最后侧面烘托,将海棠之美及“连理”的幸福刻画得维妙维肖;下阕专咏人事。“华清惯浴”,将海棠与杨贵妃相比,将李、杨爱情,喻为连理海棠。此词将花与人合写,既咏物,又不局限于物,无处不咏人事,希望赏花之人能连理海棠一样,永远相随。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红情*观荷有感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池塘波渺。映千娇照水,容颜姣好。习习清风,阵阵馨香暗环绕。携友青提共赏,吟妙句、轻摇兰棹。忽传来、婉转歌声,原是岭南调。
远眺。倚栏笑,看碧浪翻飞,蝶儿喧闹。素心草草。离别时多聚时少。惟盼归舟系柳,眉淡画、些些愁扫。伏几案、红盏赋,秀姿窈窕。
解读:池塘里水波浩渺,荷花的娇态映照在水中。清风习习携带着阵阵香气环绕着堤岸,我与友人吟咏着诗词轻轻的摇着兰舟。远远的忽然传过来美妙的歌声,却是岭南小调。
极目远眺,倚靠栏杆笑着看碧浪飞起,蝴蝶嘻闹。心中不觉有点不安,想到欢聚的时间少而离别的时间多,只盼着杨柳绾住兰舟,长眉淡扫,也扫去一些愁思。回来以后我伏案抒写着荷花的姿态。
互评:问好情师,全词格律无误。上片景起池塘波渺,感觉池塘相对来说不会太大,不应该形成水波浩渺的意象。二拍“映”“照”意有点重复了。三拍不错,一个“暗”字将荷花的幽香轻轻传送。“青提”应该是“青堤”的笔误了。在荷花池中轻摇兰舟,吟咏诗词,应该是比较惬意的,此时忽然传过来一段岭南小调,猜测这可能是作者家乡的歌曲吧,接下来感觉可以顺着这个思路来写过片。
过片又宕开了绕开歇拍,而承接了上片的情绪倚栏笑,蝶儿闹,到三拍转到素心草草,感觉这个情绪有点断开了。结拍才回到观荷的感受,题目为观荷有感,感觉荷花的描写较少,后面所表达的情感感觉多是因为听到了岭南小调而生发的。
全词用语典雅,意象转换也比较成功,个别地方稍加打磨就更好了。

点评

下阙,远眺,后面这个蝶儿就不妥了,那有多少蝶能远眺看到。其他的同学已经点评,非常到位了。  发表于 7 天前
领字句有点啰嗦,映千娇照水。斟酌一下这个句子。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75

帖子

62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53
10#
发表于 2025-6-26 19:21:2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02-倾城第二十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暗香_姜夔_旧时月色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简析:
一篇思念佳人之作,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如果说心忧家国命运,那么疏影里才是真正对自己命运的慨叹。或许在布局中,隐隐约约的有那么一点点暗示。毕竟儿女情长都和家国命运脱不了干系。此词的成功之处,就是回忆和现实交织,回忆中的你,是那么清晰,仿佛触手可摸,可当我伸出手,原来却只是一场梦幻,你又是那么遥远。没有了你在身边,再美好的景色都只是摆设。看着梅花只能引起伤痛的记忆。两人在一起的温馨和独自一人的清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意境之幽远,深情之热切,相思之刻骨,期盼之渺茫。无一不让人为之牵动。一位垂垂老者,忘却了春风词笔,在雪夜里,对着梅花,不知是在回忆还是在现实,不知梅花是美人,还是美人是梅花,借酒浇愁,何等的情深意重。以词咏梅,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有没有来者就不知道了。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红情·荷
山水一壶
流云迷迹。落小塘叶底,鹭窥波密。澹粉匀妆,半亸霓裳露华湿。醉里兰舟载酒,争忍见、晚风清客。剩些些、冷馥萦空,点点镜心碧。
幽立。水天寂。叹玉颜渐凋,坠欢难拾。旧盟暗忆。三十六陂与谁觅。清透夜、横玉管,吹不散、鲛宫寒白。泛一叶、烟月外,梦沉楚泽。

倾城简评:
问好学友,这首词以荷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典雅的语言,描绘了荷塘景致与时光流逝的哀愁。上片将荷花拟人化,形象鲜活且富有诗意,营造出空灵静谧的荷塘意境。下片抒情,过渡自然,主题集中于荷花凋零的怅惘,逻辑清晰。个人观点是有些地方稍显拖沓,比如下片的清透夜、横玉管,吹不散,这些与上片的凝练形成反差。其它有待老师补刀。






点评

其他的瑕疵同学已经指出来了,我就不提了。语句流畅含蓄,铺垫到位。还是不错的。  发表于 7 天前
接下来写的是荷花的美。粉匀,宛如翩翩起舞的美女,露华浓引用李白赞美牡丹沾了露水时的娇媚之态。  发表于 7 天前
起句很含蓄而且留下悬念。流云迷恋荷花,落在小塘的叶底。很好看。鹭窥波的精致。这里与前与后面都衔接不上。这个句子需要斟酌一下。  发表于 7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7-5 07:16 , Processed in 0.1246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