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448|回复: 7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二十八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1144

主题

1538

帖子

56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6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16 21: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瑞鹤仙影》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1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2
沙发
发表于 2025-8-17 10:44: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易水 于 2025-8-17 15:13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八讲作业:
雨竹01——易水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译文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这锦绣华年可与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花窗朱门大户?这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简析:本文通过对暮春时节的景物描写,和借助人物刻画,表达了郁郁不得志的落寞情怀。上片写与美人擦肩而过,不得相识的闲愁,下片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借事抒情,明写闲愁,其实是表达了自己仕途上的不得志,构思巧妙。全文景结,发人深思,是宋词里的名篇。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瑞鹤仙影》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瑞鹤仙影·春思  (隐括霍尊·卷珠帘)
雨竹03-紫竹吟箫
夜波荡漾。胭脂味、盈盈沁入罗帐。袖底泛霜,鬓边浮雪,牖纱微亮。容身悄向。破静谧空凝远望。卷珠帘、不见高轩,怎解客惆怅。
些许梨花雨,沾惹眉梢,暗滋情壤。心扉渐润,映红尘、嫰芽初长。尽系烟云,化琴曲春愁几丈。任晨辉、偷过疏帘,落案上。

易水简评;问好诗友!
这篇犯调《瑞鹤仙影》行文流畅,主题清晰,紧扣霍尊金曲《卷珠帘》的内容,声情上也符合仙侣调,是一首非常成功的隐括词。
上片营造了一个温馨浪漫的夜晚,一个美丽的女子期待心上人的到来而不得的失望。下片描写了此女子愁上眉梢,梨花带雨,只好把相思化作悠悠琴曲,结尾恰到好处的用景结束全篇,令人回味无穷。整首词文笔细腻,情景交融,离愁别虚娓娓道来,颇有秦如海的风范。
非要挑点毛病的话,两处用词待斟酌,比如开篇的”夜波”显得虚泛,下片”情壤”,意思明了,组合稍感生疏。但瑕不掩瑜,点赞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3

帖子

85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2
板凳
发表于 2025-8-17 11:24: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28次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风入松
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译文
在凄风苦雨中,我寂寞地过着清明。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满怀着忧愁去草拟葬花铭。当年分手的楼前那条小路,如今是杨柳成荫。万千条纷披的枝条,柔丝摇曳,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在料峭春寒中我喝醉了酒,清晨黄莺的啼叫声,惊醒了我纷乱的梦境。
西园的亭台林木,我每天都去打扫干净,雨后新晴,我依旧去园中观赏春景。一群群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园中再也未见穿着鸳鸯绣鞋的玉人过来,这多么令人惆怅伤心。那幽静的台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瑞鹤仙影》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瑞鹤仙影*化蝶
文/易水
云涛未歇,惊雷起、长天闪电飘忽。千古夙缘,一双儿女,化身成蝶。凡尘百结,似滚滚烟尘散灭。乘扶摇、辗转苍冥,并影赴辽阔。
记取韶华梦,三载同窗,慧心同悦。书山广袤,任霜霾、暗侵罗袜。比翼齐眉,漾无数春风笑靥。叹终成、金丝弦上,锦绣阕。
1.老师用精美的词语,动人的句子,讲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化蝶。
2.老师用“现在--过去--现在”这一时间线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词脉非常清晰。
3.赋、比、兴用得恰如其分。尤其是煞尾,“叹终成、金丝弦上,锦绣阕。”读起来眼前感觉一亮,且余意未尽。
4.大神就是大神,整篇读来,很难找到不足之处。
5.浅秋学评,不当之处,多多包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8
地板
发表于 2025-8-17 12:34:59 | 只看该作者
瑞鹤仙影,隐括《苏轼,定风波,遇雨》
文/墨缘
  微醺陌上。狂风骤,天空雨泻倾荡。人奔马嘶,禾摧木撼,予独策杖。吟歌啸畅。芒履泥泞骸放浪。乍春初,冻寒料峭,酒气凉风掠。
狼狈何堪笑,云散山头,日开迎向。浮生若梦,恰如斯,阴晴跌宕。尘世三千,彩虹总奇风雨象。看人生,纵是苦短,而慨慷。


简评:上阕直写雨势之烈与众人狼狈,与原词呼应;下阕依旧对应原词,立意贴合原词 “旷达处世” 的精神内核。词作紧扣原词,布局上从实景升华到哲理,脉络清晰,对原词元素的化用较为自然。但在意象衔接上稍显生硬,细节质感不足,情感表达也稍显直白,缺少了原词 的“于无声处见旷达” 之味。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2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4
5#
发表于 2025-8-17 13:10:1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雨竹22-迦南第二十八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宋代〕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简析:纵观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
情景交融是这首词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移情入景,乐景写哀,都是词人经常使用的手法。特别是乐景写哀,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可是,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桥的冷寂……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
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瑞鹤仙影》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瑞鹤仙影  对衰鬓凄凉细数  
( 隐括江南逢李龟年 )
江南暮雨。惊相认、龟年鬓雪如许。岐王宅里,当年妙曲,几番欢聚。崔堂胜墅,惯听得、霓裳妙绪。怎禁他、四十年来,历尽乱离苦。
犹记沉香北,羯鼓声催,玉阶歌舞。梨园弟子,到而今、几人存否。落絮风中,对衰鬓、凄凉细数。正潇潇、乱打残红,似旧谱。

迦南试评:首先问好同学,词题对衰鬓凄凉细数,不难看出是对曾经的过往表达万分感慨之情。
全文以“江南暮雨”开篇,点出时间地点。第二拍是一个特殊句式,逼出主题。“惊相认、龟年鬓雪如许”这里隐去主语,从我个人角度来看主语就是“江南暮雨”,以雨代人。
第二三拍时间拉回到以前相逢时的场景,但这两句并列关系,行文表意复沓,对前一拍没有加持作用。
准备过片时间又拉回到眼前,这个里还是不错的。“怎禁他、”情感上翻进一层,并与“鬓雪如许”形成一个小回环。
下片犹记……句时空上转换到过去,紧接着“到而今”补足“四十年来、历尽乱离苦”我个人觉得应该结合自己当下人生经历来切合原作的心境,会更能引起读者共情。
最后煞尾句回扣起句,谋篇老练,不足之处是表意弱了。
理解不到位之处,还望见谅,以补刀老师的点评为参考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18

帖子

335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56
6#
发表于 2025-8-17 13:42:0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八讲作业 互评
雨竹26-蓝老实

瑞鹤仙影 送别(隐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雨竹20月影清心
江风拂面。孤帆小、随波渐行渐远。离情暗牵,离歌低唱,暮云如练。长亭恨缠。更岸草、凄凄望眼。
似当时、共步芳洲,细语绿阴浅。

追念江南苑。竹雨初收,牡丹开遍。游踪到也?想今朝、静依亭畔。多少相思。奈江阔鸿书已断。
恨茫茫、烟水相隔,误盛宴。

蓝老实试评:首句点明是送行,离情难了,接着回追曾经的美好,接着回到现在,“奈江阔鸿书已断”
现在不是应该还在目送孤帆吗?

上片从眼前景象及感受“江风拂面”到离别情感 “离情暗牵”,接着再到回忆过去“似当时、共步芳洲”,时间跨度较大,转换不够自然。

有几个物像使用过多,不是江就是水或亭

也就是意脉混乱,我说的也不知对不对,请以复评老师说的为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13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6
7#
发表于 2025-8-17 13:58:4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八讲作业 互评
雨竹28-你笑了

瑞鹤仙影 湖心亭看雪
崇祯腊月。西湖住、三天独独飞雪。纷纷柳絮,撒盐依旧,鸟声俱绝。余舟出没。拥毳羽童炉酒接。与云山、霧凇沆砀,一片白明灭。
三两粒人影,一芥湖心,一痕堤结。至亭对坐,看湖中、得焉人歇。大白三杯,奈何是金陵姓别。客船此、相公更似,竟按捺。

互评:作者以极简之笔,绘极阔之境,寓极深之情。其最成功之处在于运用原作的量词(粒、芥、痕),在视觉和心理上极致地放大了宇宙的浩瀚与人世的微渺,营造出空寂、冷冽、孤绝的审美境界。同时,巧妙融入张岱原文中偶遇知音又转瞬怅惘的情节,在极简的叙事中蕴藏深沉的家国之思与人生况味。结尾含蓄蕴藉,余音不绝。整首词语言冷峭精工,意境超拔,是对张岱《湖心亭看雪》精神内核一次成功的词体演绎,展现了作者高超的炼字炼意功力。如鸡蛋挑骨头隐括和用词体的形式展现略有不同。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5

帖子

146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9
8#
发表于 2025-8-17 14:21:05 | 只看该作者
雨竹组——宛儿
瑞鹤仙影 忆湖看雪(据张岱《湖心亭看雪)隐括
雨竹08~静姝
岒南久客。牵魂处、家山落雪时刻。北风骤紧,群山萧索,鸟无踪迹。寒流向夕,待夜半参差疏密。似天公、赐人间物,素练上千匹。
于是牵黄耳,携火增衣,看湖凝白。长堤上下,共扁舟、墨痕三粒。离却浮尘,与天地忘机合一。但而今、人隔千里,梦里得。

试点评:起拍通过岭南久客点明地点和客居,然后对比家乡的同一时间,应该落雪了,继而引发出家乡的冬天景象,好像是天公赐给人间的美景,于是牵黄耳,化用了苏轼的左牵黄,带着狗和暖手的工具,去看冬天的湖景,泛舟忘却浮尘,与天地合一的悠然情怀,接着从回忆里面杀回现在,人隔千里,唯有梦里相聚,是一篇不错的作品,通过现实与回忆,抒发对故土家人的思念,衔接紧致,脉络清晰,语言流畅,像学友学习了

点评

上片景起,下片情结,思路清晰,佳作欣赏!  发表于 2025-8-21 11:49
点评到位,引典经典,适合本首词。行文流畅,身在他乡,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发表于 2025-8-21 11:4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28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0
9#
发表于 2025-8-18 06:23:5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八讲作业:

瑞鹤仙影. 隐括西游记插曲《女儿情》
雨竹26-蓝老实
御炉宝幄。珠光转、天姝国色惊掠。素手调药,秋波流转,圣僧形削。禅关暗度。更夜雨淋铃紧啄。似当时、清规十万,难避眼波灼。
曾记雷音誓,却畏温柔,误他金诺。袈裟紧裹,算今生、孽缘都错。漫转菩提,问来世伽蓝可约?怕灵山、情劫早种,怎许诺。

翻译:
华丽的宫殿里炉香袅袅。珠光流转间,那天仙般的女子,惊艳得让人失神。她用白皙的手调制汤药,眼波流转间满是柔情,而他却显得身形消瘦。佛门的清规戒律,在不知觉中被悄悄触动。夜雨淅沥,带着节奏敲打着他的心。就像此刻,即便有十万条清规戒律,也挡不住那双眼眸里炽热的温柔。
记得曾在雷音寺前立下取经的誓言,可面对这般温柔,却又怕辜负了那庄严的承诺。他裹紧身上的袈裟,暗自思量,这段感情或许本来就是个错。他随意转动念珠,忍不住问:来世在伽蓝前,是否还能相约?可又担忧,或许早在前往灵山时,这段情劫就已注定,为什么又许下那般诺言呢。

浅评:
问好诗友,欣赏佳作
这首隐括词,精准抓住了西游记插曲《女儿情》的情感矛盾,以二者情感纠葛为脉络,重构了一段意脉清晰、情味浓郁的经典场景。
起拍华丽开篇,描述了女儿国王惊艳的容貌,以及对唐僧的关切。接着“禅关暗度”,在女儿国王眼波流转下,所有的清规戒律几尽瓦解。
下片转向“内心挣扎”,呈现了唐僧“畏温柔却难拒,守清规仍心动”的矛盾。结拍让人回味,若早知有此情劫,为什么又许下那般庄重的誓言。
“素手调药,秋波流转,圣僧形削”,前二后一关联显薄弱。
“更夜雨淋铃紧啄”表象有些模糊。
其它挺好,赞一个!

点评

下片,议论的有据有理,尾句点明主题,欣赏学习!  发表于 2025-8-21 22:44
评阅到位,把女儿情,领悟的淋漓尽致,作者观察很仔细,把女儿国王的美貌,描写到了极致。  发表于 2025-8-21 22:42
  发表于 2025-8-21 13:2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5

帖子

24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04
10#
发表于 2025-8-18 10:36:0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雨竹组第二十八讲作业
雨竹组16一翠花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梦扬州·晚云收
秦观     宋代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翻译:
傍晚时分,在栽满了杨柳的堤岸上,一场蒙蒙细雨刚停。怎么去年的燕子还不见飞回来呢?真让人心烦,正是春天,可让人已有了秋寒的感觉。小栏外面春风轻柔,恋人尚未归来。蜂儿经过一春的辛劳,收获甚丰,诱人的蜜香都透过绣帏浓浓地散发着。而自己心里却没有一丝甜意,恋人只说到江南一带去了,可江南那样遥远广大,到底在何处呢?正苦苦地想着,耳边又传来鹧鸪讨厌的啼叫声,更使人不胜忧愁。
我记得,曾陪你一起宴游,为了报答你优美的舞姿和清妙的歌声,我用丽锦为你缠头。我迷恋酒色,长时间地淹留在扬州,还不是因为你吗?在那些日子里,我经常骑马去游乐,直到天黑了,才喝得醉醺醺地回来。可抬头望翠楼时,你每次都卷起帘子,在等待着我。可惜现在我俩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相会。想你想得我心绪烦乱,只能在梦中频频地与你相会了。
简析:
《梦扬州·晚云收》是一首咏离愁忆往事的词。表现了主人公离别情人的愁怅和对往日生活的留恋。
词之上阕,写绣帏中人对征人的思念。上片先写引起对情人怀念的时令节气和周围的环境气氛。开头三句写向晚天气转晴,浓云散去,柳塘畔烟雾般的濛濛细雨刚刚停止。所以要选择“柳塘烟雨初休"这个镜头,因为烟雨后的柳塘春意更浓。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更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因水涨秋池而动乡思,此词当亦从此得启发,以“柳塘烟雨”诱发对征人的思念。另一方面“柳塘烟雨”画面优美别有一番风光,对全词的气氛和整个意境都起着重要的烘托渲染作用。接下两句明确点出了节气时令。“燕未归”自然是早春,天气“侧恻轻寒如秋”正是早春天气的特点。云“燕子未归”,虽切时令,实则借喻人未归也。“恻恻轻寒似秋”,写室内思妇的感觉,因是孤栖独处,故而备觉清冷。下面四句写了环境气氛。她走到室外,抚栏远望,顿觉一阵柔软温暖的春风,吹进绣帏。东风还带来了浓浓的花香,熏人欲醉。仅此数句,不仅写出了室内外的温差,而且写出了思妇感情的变化。她凝望江南,觉得征人远去,不知此刻到了何处。“人何处”,通常写思妇情怀。如李清照《永遇乐》云:“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此思其夫赵明诚之语也。这里的“人何处”,当是指身在江南的词人。少妇孤单伥惘的情绪充分表露了出来。正值少妇凝神思念之际,忽然传来鹧鸪的啼声,把她从沉思中唤醒。着一“破”字,颇有如梦初醒之感。
上阕凡三个层次:一层自起句至“轻寒似秋”,写时令及思妇在室内之感受;二层自“小栏”至“香稠”,写思妇走到室外,乍感春意如许;三层自“江南”至“春愁”,写思妇对江南征人的怀念。层层转折,自然而流畅。
下阕主要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借杜牧诗意表达了对“丽锦缠头”、“殢酒困花”放荡生活的智慧。过片前三句“燕游”、“妙舞清歌”、“丽锦缠头”都是对往日欢乐生活的追忆,自然也是留在主人公印象中最深刻的东西。下面两句明确道出了“十载淹留”的原因。接下来三句是对自己往日形象的回忆,虽然只是生活场面,却可概括当时生活的基本状况。宴会深夜才敖,醉中归来的主人公用马鞭拂拭着脸面,用朦胧的醉眼向楼上观望,看见“帘卷金钩”知道心爱的入儿尚在等待自己归来未寝。最后三句是欢乐的日子中断了,分离的愁苦之情正纷乱地缠绕着自己,只有梦中才反复回到过去生活的地方,也就是梦中重温过去生活。“频梦扬州”并非真的梦见回到扬州,而是指过去生活过的地方,所以这样写,意在点示“梦场州”。
词之下阕,抒征人之离情。在读者面前展现的不是今日之情景,而是昔时宴游生活。词人用“长记”二字轻轻带起,与望海潮》其三“长记误随车”有异曲同工之妙。那时词人漫游距离家乡仅百余里的扬州,听歌赏舞,殢酒困花,极浪漫纵恣之致。“酬”字以下四句,把在扬州的宴游,作了高度的概括。“十载因谁淹留”,化用小杜“十年一觉扬州梦”诗句,却无痕迹,言外之意便是“赢得青楼薄悻名”。“因谁”二字,十分含蓄,说不清是留恋还是悔恨,因而颇值得读者回味。
“醉鞭”以下至“金钩”,写自扬州回家。他在扬州逞足游兴,带着十分的满足,三分的醉意,垂着醉鞭,迎着拂面的春风,回到高邮。远远望去,只见翠楼上,绣帘高挂,说明室内有人。“帘卷金钩”,颇似《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中之“宝帘闲挂小银钩”,给人以幽闲恬静之感。
歇拍三句点题。他现在远离家乡,后会不知何日,故而常常梦见扬州。扬州在古人心目中总是美的象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徐凝《忆扬州》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苏诗集成》在《於潜僧绿筠轩》诗注中也引《殷芸小说》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扬州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已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而秦观故乡属扬州,他对扬州的感情无怪乎更为深切了。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瑞鹤仙影》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翠花点评

凄凉犯·隐括郑钧歌曲《灰姑娘》
文/凡川
芳踪念处,徘徊独、寒烟暗锁庭户。  水晶履碎,荆钗素靥,忍堪金缕。  幽阶漫伫,任罗袜轻沾旧絮。  问西风、怎生系住,知翠袖何去?  
犹记晚荷畔,星眼含羞,鬓云微露。  非关艳色,是天然、月魂留驻。  若久长时,愿朝暮呢喃醉语。奈秋声、惊醒枕上,泪作雨。

附歌词:
《灰姑娘》
作词/作曲:郑钧
歌词节选:  
怎么会迷上你,我在问自己,  
我什么都能放弃,居然今天难离去,  
你并不美丽,但是你可爱至极,  
哎呀灰姑娘,我的灰姑娘…  
也许你不曾想到我的心会疼,  
如果这是梦,我愿长醉不愿醒。

读解:
问佳人何处?独自徘徊在寒烟暗锁的庭院。脚步发出如水晶碎声,普通的装饰,伫立在幽寂的石阶上,任丝袜沾上旧絮。问西风,怎么留住?知道美人何处?
还记得夜晚荷畔,闪闪的眼睛含着羞涩,鬓发隐现。不是因为美色,是天然如月魂般的清容长驻。如果有长久,愿朝朝暮暮共诉情丝。怎奈秋声将我惊醒,原来是在梦里,不禁泪潸然。
简评:
问好学友,经检测,平仄格律无误,先赞一个。本词是隐括郑钧的歌曲《灰姑娘》,细品此词,脉络顺畅,主题清晰,构思巧妙,用情深切,在原歌词的基础上,细述了佳人的美丽,将思念之情表达得淋立尽至。通篇充满浪漫的色彩。
提点个人觉得不足的地方:
1、第二句,徘徊独、寒烟暗锁庭院,不太顺,徘徊独倒装得影响语境,寒烟暗锁庭院与徘徊独也顺不下来。
2、问西风、怎生系住,知翠袖何去?怎生系住,不太好理解。
其它都好,尤其结句:奈秋声、惊醒枕上,泪作雨。看着耳目一新,真不错,学习了。

点评

下片,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情很深,引经典,把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运用很恰当,所爱之人何时再重逢,伤心难过。情景交融  发表于 2025-8-21 22:52
格律正确,评阅到位,能够把灰姑娘,展开丰富的想想,构思奇妙,已经深远。  发表于 2025-8-21 22:4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8-30 20:45 , Processed in 0.1402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