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白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二醉月组第五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57

帖子

2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8
11#
发表于 2023-9-6 20:33: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23-9-11 17:10 编辑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秦观秦观〔宋代〕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使用修辞方法为对偶、比喻: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通常的"比喻"格式,是用直观具体和通俗的事物来比喻抽象复杂和深奥的事理,而这两句恰恰相反,他说那具体形象的"自在飞花"有如"梦"幻一般模糊缥缈,那真切可感的"无边丝雨"恰似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思一样细密不断。这样一来,情与景、心与物便浑然打成一片了。这里秦观之所以要把"飞花""丝雨"比成"梦"和"愁",完全是由于他内心之中早已先有了梦幻和愁思,很可能这登楼人不久前才刚从梦幻愁思中醒来,因此这"漠漠""晓阴"中的"轻寒""飞花""丝雨"及"淡烟流水"的画屏才使他心中早已有之的清冷孤寂之感、自在飘遥之梦、绵密无端之愁一触即发。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3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4
12#
发表于 2023-9-6 21:49: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月月 于 2023-9-7 13:37 编辑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醉月/清月

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卜算子 天生百种愁 宋代 徐俯
天生百种愁 挂在斜阳树 绿叶阴阴自得春 草满莺啼处 
不见淩波步 空想如簧语 柳外重重叠叠山 遮不断 愁来路 
1.用到的修辞:
(1)夸张:天生百种愁:极言愁苦。
(2)明喻 :空想如簧语,声音像美妙的音乐一样。
   暗喻: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用重重叠叠的山来阻挡愁的来路。因为人在山外。
(3)反复:柳外重重叠叠山,用来描写多重山阻挡不住那种愁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6

帖子

4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0
13#
发表于 2023-9-7 08:0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潇湘月冷 于 2023-9-8 21:53 编辑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望月17-潇湘月冷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苏幕遮怀旧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写作手法如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碧云天”“黄叶地”。
—1—此为列锦修辞。
列锦,即由几个名词或定名结构组合在一起,没有谓语,构成一种特殊句式,这种特殊句式经过读者对其语义的联想和补充形成一个画面,能起到写景、叙事、抒情的作用。碧,摹绘云色。黄,摹绘叶色。”碧” “黄” 二字,总括秋色,读之便觉气象万千,心胸开阔。翠,摹绘水波色,翠绿。

—2—句间顶针
波、波。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3—用典修
典化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 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寒” 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

"山映斜阳天接水。”
—4一夸张
此句摹状夕阳照着山头,远处水天相接的景象。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点出所状者乃薄暮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5—拟人
芳草无情,拟人。(故乡)更在斜阳外,省略”故乡”。
—6—用典
"芳草"用典,典化《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更” , 不仅加重了语气,而且含着深深的感情。蕙风词话: "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到这里已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也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可见作者多情、重情。"外” 字在这里有一直向远处延伸,直至苍茫不见的感觉,也体现出意境的高远。

"黯乡魂,追旅思。”黯乡魂,想念家乡,黯然销魂。
—7—化用典故。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 ,惟别而已矣。"黯,摹状。心情沉郁。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绪,情怀。
"乡魂”与“旅思"
—8—避复修辞。
都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并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愁之深自见。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9—用典修辞
典出《草堂诗余正集》引明人沈际飞评云:“人但言睡不得尔,除非好梦。”迭字“夜夜”,意为每夜。"除非”为排除修辞,使“反言愈切”(沈际飞评语),强调舍此而别无可能。"夜夜非” ,"除非夜夜”的倒装。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但天涯孤旅,"好梦” 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久了。

“明月楼高休独倚。”休,不。
—10—否定句式。
“明 .月”承上片的“斜阳”,时间已经从傍晚挨至夜晚。“楼高”"独倚” 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这样写法,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融为一体。这里关键一个"独”字。明月倚楼,固然可以远望,但再望也望不到家乡和所思念的人;何况一个人“独倚”, 会更增加惆怅。更深一层写出了乡思之苦。“明月楼高“也顺承上文的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1—用典
摹绘思乡心切的情态。同时也是用典修辞,典化李白诗"举杯消愁愁更愁”,但又突发奇想,用一段“愁肠”把“酒”久
“泪”巧妙联系起来,弥漫着苍凉之悲。这真是乡思反而更增乡思之苦了。意新语工,设想奇特。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0

帖子

216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0
14#
发表于 2023-9-7 10:06: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醉月—小小草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博喻,用典

1、凌波比喻女子步态轻盈
2、芳尘:代指美人
3,月桥花院,琐窗朱户;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是对偶
4、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一系列比喻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感情写的具体生动。
5、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6
15#
发表于 2023-9-7 10:15:48 | 只看该作者

醉月-09一笑风尘第五讲作业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宋代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运用修饰手法如下:1、愁烟、泣露、明月不谙离恨苦都是运用拟人的修饰手法
2、用燕子双飞反衬主人翁的孤独
3、望尽天涯运用夸张手法,说明一夜无眠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0

主题

818

帖子

359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92
16#
发表于 2023-9-7 15:54: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莲 于 2023-9-7 16:05 编辑

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醉月组21清莲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宋代〕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
答:用到的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对偶.用典.对比

1.比喻:“春蚕食叶”形容考场一片寂静只有笔和纸摩擦的声音,指奋笔疾书的意思
2.对偶:a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b鹏北海,凤朝阳
3.夸张加比喻:青云:作青云直上。比喻仕途顺遂,升迁很快。

4.用典:,“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如桃花浪,典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氏安国、安行、安世兄弟,三科连中,故程文昌伯禹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而“月殿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宫折桂”,“折桂”一词源于《晋书·郤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借喻高中状元。词人借用这两个典故,含蓄地表达对范廓之参加“秋试”的美好祝愿,祝愿他金榜题名。
5:.对比:明年此日青云上,今明对比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4

帖子

10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94
17#
发表于 2023-9-7 19:35:4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醉月—江小鱼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苏轼〔宋代〕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上片起句:昨夜秋风来万里——用了夸张手法。
上片第二句: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用了通感的手法。
上片第三句: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这两句写因为愁而睡不着,因为睡不着所以感觉长夜漫漫,一宿像一年那样长,用的也是夸张手法。

下片第二句: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这一句也是夸张。
下片第三句:衣带渐宽无别意——这里化用了柳永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同时“衣带渐宽”算是用典吧。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2

帖子

22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72
18#
发表于 2023-9-8 06:54: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二期第五讲作业
醉月组27—梅朵儿
《定风波》[宋]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这首词
第一:、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来抒发作者坚定旷达的思想感情。比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二、“一蓑烟雨”也是比喻手法,比喻当时艰难迷茫的现状。比喻的唯美而形象。

第三、“莫听穿林打叶声”打字也是拟人手法。

第四、“竹杖芒鞋”也属于象征吧,象征着平民生活。
全词通过这些手法的灵活运用,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不颓废不退缩的旷达胸怀。下阕又通过雨前雨后的对比,抒发了作者一种看淡世间万物,超脱自然的思想境界。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2

帖子

5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0
19#
发表于 2023-9-8 19:56:5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醉月23~种地的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陆游〔宋代〕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2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6
20#
发表于 2023-9-9 07:20:18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二第五讲作业:
醉月10-夭夭
(1)认真复读本期讲义,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2)例举一首诗或词,并列举出其中的修辞方法,尽量详尽。
蝶恋花 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
宋:苏轼
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深惜今年正月暖。灯光酒色摇金盏。
掺鼓渔阳挝未遍。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就冰生砚。
这首词里,修辞手法有:对比,比喻,衬托,设问。细解如下:
1.帘外和帘里的情景,运用了对比。
2.佳人笑语如莺燕,运用了比喻,把佳人的声音比作莺燕的声音,形容好听。
3.何人吟古怨,运用了设问,今夜什么人在吟咏古代的悲怨之情?笔者并未作答,但从下一句看的出来,就是席上这些人。
4.冰生砚,运用了对比和衬托,衬托出宴席持续之久,因为是冬天,诗还没写完,砚台已经结冰。同时也与上片中的“正月暖”来作对比,今年正月虽暖,但还是结了冰,说明已是深夜啦。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1-3 07:42 , Processed in 0.1289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