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白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二醉月组第九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5

帖子

5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0
11#
发表于 2023-10-13 17:29: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菜 于 2023-10-13 17:32 编辑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宋代〕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萧萧 一作:潇潇)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杜鹃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这首词写出了苏轼的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不要因为时光易老而自己就要沉沦下去,要敢于抗争,与命运抗争。虽在谪贬的路上,也要精神焕发积极争取。
古典词研二第八讲作业
醉月23--白菜
人月圆  中秋
中秋月夜团圆酒,杯盏尽空之。今时桂魄,嫦娥倩影,舞弄仙姿。
欢声渐远,一人独缺,心底相思。他乡独酌,强颜诉说,祈盼佳期。
这首词整体格律无误,上下片之间衔接不太妥当,情感把握不准需要调整,做修改。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

帖子

303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35
12#
发表于 2023-10-13 20:24:5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二第九讲作业
醉月11-相遇最美

一、自选一首苏轼的作品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200字以上)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宋 ]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与妻子诀别已经整整十年了,强迫自己不去想你,可怎末也忘不了,心中满是悲伤与凄凉,想跟你诉说,可孤坟远在千里之外,哎,即使你我夫妻再次相逢,恐怕你也认不出我来了,因为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梦中我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坐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相对无言,只有无声的泪水落下千行,料想长眠地下的你,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

简析: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此词思致委婉,情调凄凉哀婉,实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上片写词人对亡妻深沉的思念,表现的绵绵不尽。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词中文字简练,自然而又深刻。

二、对上一讲的自己的作品进行读解和简评(200字以上)

人月圆  中秋
稻花香里中秋至,人月两团圆。年年此日,家家欢聚,笑语堂前。
华灯初上,菜肴早满,瓜果成盘。一杯美酒,三声祝愿,父母身安。


译文:
秋高气爽,稻穗盈香,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中秋。每年这个时候,姐妹们都约好回家团聚,老爸老妈笑的合不拢嘴,儿女们围绕膝前。茶几上摆满了成盘的瓜果,餐桌上也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华灯初上,席间大家谈笑风生,儿女们共同举杯齐声祝愿父母身体安康。

简评:全词中规中矩,平淡无奇,偏口语。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2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6
13#
发表于 2023-10-13 21:43: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夭夭 于 2023-10-13 21:46 编辑

古典词研二第九讲作业
醉月10-夭夭
(1)自选一首苏轼的作品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200字以上)
行香子 秋与
宋: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译:昨天夜里,秋风吹入了梧桐林。到处都是落叶,我的心情也似这秋风扫落叶一般,尽是萧瑟。我感觉没有地方可以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了。你问我为什么这样吗,不想说话,只用手在空中书写吧。因为我现在是有时醉,有时病,有时懒啊。早晨起来到院子里,感叹光阴似箭,似乎在无言地催我老去。好吧,那我如今便将所有的事都付与酒杯中吧。任凭它酒花白,眼花乱,蜡烛红。
赏析:说实话,看到这首词有些惊奇,实在是不像东坡先生的风格,这大概是他写的最悲凉的一首吧,很少看到他如此绝望的心境。这跟他以往的行香子截然不同,虽然有“都将万事,付与千钟”的豁达之语,却是读出了借酒浇愁的逃避和颓废感。这是一首悲秋之作,全词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尤其是上下片的三字逗读句,伤感和悲凉尽出,还有上下结处的“醉、病、乱”等,用字精准却凸显作者内心的无助和凌乱。此一首据说是苏轼晚年之作,看来人老了,纵是再豁达的人,便也会有万念俱空满目凄凉的时候。
(2)对上一讲自己的作品进行读解和简评(200字以上)
踏莎行
夜雨潇潇,云窗黯黯。薄衾怎耐轻寒潜。卧听梧叶诉秋声,心思总被愁阴染。
节序难穷,鱼书又减。屏前谁把眉峰敛。山高水远莫相知,相知莫教深深念。
译:潇潇夜雨,云窗暗淡。薄薄的被子怎么耐得住悄悄潜入的清寒呢?躺着听雨打梧叶的声音,细细的,似乎是叶子在诉说着与秋的离别之感。如此情境里睡不着了,心思也似渐渐被浓重的秋阴感染。秋已深,节序总是按部就班无穷无尽的轮回着,近来他的信息也少了。拿出手机看一下依然空荡荡,也不知他到底怎么回事。想着想着便不由得惆怅起来,蹙起眉峰。真是的,离得远了就干脆不要相知了,就算是相知,也千万不要有深深的牵挂,太折磨人呢。
评:我这首没加题目,因为感觉比较浅显易懂,就是秋夜听雨引起的思念和惆怅。上片环境,下片事件及情感。写这次作业差不多快寒露了,夜里也确实下了场雨,冷清清的,于是就借雨发挥把作业凑完。我写得挺实在,感觉这个韵部好难,凑得脑阔疼也没有完成景结,那只好情结。自然是不如景结的,努力去写吧,我的想法就是于平淡中见真实见真情见词之真味,到底能不能让读者感觉到,真说不好,因为笔力达不到。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2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8
14#
发表于 2023-10-13 22:06:3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第九讲作业:
醉月02-大梦先觉

(1)自选一首苏轼的作品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200字以上)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翻译:
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简析:
苏轼此词作于哲宗元祐六年(1091)八月,其时任颖州知州。欧公是指其恩师欧阳修。当他泛舟颖州西湖时,触景怀人,以追和欧阳修前调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怀念老师的情感。上片先写颖州霜后的景色,借河水幽咽,拟人化表达凭吊之悲。接着写佳人唱欧阳修词曲,见出欧公在文坛以及民间的深远影响。下片写作者的不绝思绪。上片写佳人唱欧词,未必识得、懂得欧公;下片却说:真正识得、懂得欧公的,只有我与明月。两相比较,其中感慨,自是情深。

(2)对上一讲的自己的作品进行读解和简评(200字以上)

上一讲我的作业:
人月圆·中秋过上梅古镇
长街一片张灯夜,秋入古城中。平堤芳桂,空江明月,深巷清风。
轻歌东市,分茶南舍,各自从容。今来又是,儿时烟火,好慰萍踪。

简评:
上梅古镇是湖南新化县城,是笔者从小生活、学习的地方,留下了笔者太多的美好回忆。因为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古镇逐步破败,近几年政府发展旅游,下大力气修复古镇,又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此词以笔者中秋夜游上梅古镇为切入点,上片以静态为主,鼎足对以味觉写桂香,视觉写明月,触觉写清风;下片先以动态为主,写人的活动,轻歌曼舞,煮茶会友,写在古城生活中的人们的怡然自得,再写笔者的感慨,我今天回到上梅古镇,仿佛回到了童年,可以安慰一颗漂泊的心。在词的布局安排上,因为是小令,没有太多的铺陈,以笔者游的过程进行推进,然后发出感慨。
故乡和中秋都是中国诗词古老的主题,承担了国人太多的情愫。词短情长,笔力不逮,难述深情,恳请评阅老师多多指教,不胜感激。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2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8
15#
发表于 2023-10-14 23:36:3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第九讲作业
醉月03-若兰
(1)自选一首苏轼的作品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200字以上)
  临江仙·夜归临皋苏东坡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翻译:夜里喝酒的东坡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回家的时候已经半夜三更。家里看门的仆从都已经睡觉了,还打起了呼噜,敲门都不应。我只能站在门外,听门前的江涛声。一声声的江浪声令人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每天蝇营狗苟身不由己。趁夜静风平浪静,泛一轻舟,归隐五湖寄托余生。
简析: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 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2)对上一讲的自己的作品进行读解和简评(200字以上)
人月圆.中秋
金风玉露清秋节,又是月圆时。年年此夜,茶香饼果,皓色同谁。
欢庆今夕,围炉前院,团聚倾杯。烤羊分炙,家人和乐,恍似儿期。

翻译:在金风送爽的中秋节,每年都是水果月饼茶对月,如此美好的月色还有谁能与我共度呢。幸得今夜共贺,一家人兄弟姐妹等团聚在院子里赏月,还驾起烤炉烧烤。烤羊肉等分吃,其乐融融。好久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了。好似又找回了儿时的欢乐时光。
简析:首拍写景直接点明中秋节。接着写以前每年都是月饼香茶水果拜月,还有谁能与我共度呢。挺没意思的。下片写今年不一样啦,有兄弟姐妹家人一起团聚赏月,喝酒吃烧烤,好不快乐。纯粹的一种亲情的和乐。令人心情舒畅,恍然回到童年的快乐时光。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13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6
16#
发表于 2023-10-15 02:59:41 | 只看该作者
念奴娇

作者: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排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创作背景:
——这阕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中秋。这时作者仍在被贬谪之中。苏轼因“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被贬黄州时写的。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 ~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 ~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即元丰二年(1079年)发生了文字狱。时任御史的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宋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但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赏析:

古往今来,中秋之月激发过文人多少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想象,苏东坡在熙宁九年(1076)写过的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尽情驰骋对月宫的幻想,表达超脱尘俗和依恋现实的矛盾,倾吐对情同手足的胞弟的思念。而这阕:念奴娇.中秋——更是一篇狂放不羁,洒脱飘逸的作品。当时,苏轼居住黄州,政治处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为了排遣个人政治上的失意的苦闷,为了摆脱庸俗污浊的现实,于是他越发热烈追求那超凡的清空境界。虽然是带有消极成分,不值得称颂,但它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黑暗现实所促成。它是深深滴植根于社会土壤之中的,我们在鉴赏解析中不能忽视这一点。

词的起拍:【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是写万里无云的中秋夜月。本来在中秋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是人们常见的,没有什么稀奇。但这里作者起句落笔“凭高眺远”四字,就使得境界全然不同。作者置身高楼,凭高望远,所以视野开阔,而使得长空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毫无尽处,引人入胜。

第二拍:【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紧紧的承接起拍意绪,并将摹笔空间【平移扩展】:由晴空写到明月。
古时称月为魄,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意思是说,月儿的光辉从天上飞来,它所照射的地方,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月光照耀的清辉夜色,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这竟引起了作者无限的幻想,以寄托着他的精神世界:【意绪递进到】——

第三拍:【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作者在他所【营造的独特的典型意境】中,让他的想象翅膀飞翔,幻想出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
——据《异闻录》记载,唐玄宗一次游月宫,”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所以用”飞鸾而去“,想象月宫中仙人乘鸾自由来往。——作者这样想象,究竟有什么意义?从他当时所处的黑暗现实、不得自由的环境来看,不能说和现实无关。应该说,正是由于他处在那样一个不得自由的闲官职位上,才有向往月宫清静自由的幻想。

上阕结拍:【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在这如梦如幻的【唯美意境中】,作者自己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清晰可辨的烟火,历历在望。人间的江山越美,就越反衬出现实社会越丑,就越能见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

然而,作者毕竟是一个处于逆境而善于自我解脱的人。所以,下阕笔锋一转写道:【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这三句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作者通过高超的想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起欢乐。
这样写,既使词染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给人有一种奇异之感;又真实地展现出他孤单、凄凉的影子。作者之所有“举杯邀月”,正是意味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憎恶,意味着他对权贵们的讨厌。

苏轼尽管邀月赏心,把酒浇愁,但悲愁仍在,这就使他不能不起舞了: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希望愉快地度此中秋良夜,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
——“今夕”句化用《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表示这是一个良宵。作者之所以月下起舞,并非愉快而歌,得意而舞,恰恰是为了消除这股愁闷与抑郁不平之气。正如“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知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因此,这里似乎使人听到他强颜为笑之声,但又使人深深地感到他觉得月亮才是他的知音。

唯其如此,所以,他便幻想起遨游月宫来了: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他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么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这样极富于【动感】的意境营造,其豪情溢于纸背,令人读之神思飘渺。当然这种追求是虚幻的,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但作者这样写,正是人在苦闷时寻求解脱、自我安慰的无可奈何的举动;它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

踏莎行
月白栏杆,风香桂子。离弦拨乱幽思起。恁年花气着人衣,清辉似水人相对。
几度灯残,无端梦碎。青樽未得留人醉。南飞青鸟寂寥回,空啼一夜伤心泪。
简评:格律无误。四字句做到了对仗。主题明确。词味浓厚,是伤秋怀人之作。
起拍两个四字句点明时间和季节。“离弦拨乱幽思起“引起回忆,但,”离弦“来得有点突兀。“恁年花气着人衣,清辉似水人相对。”照应起拍,一样的季节,一样的花香,一样的月光,但当时是一双人,现在是一个人。相思之意跃然纸上。
下片过拍作为过渡,回到现实。“灯残“”梦碎“应为常态。青樽未得留人醉。“南飞青鸟寂寥回,空啼一夜伤心泪。煞尾似乎缺少留白,还可以再完美一些。
另,“恁年”是那年?太刻意,不如直接用“那”好。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4

帖子

70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
17#
发表于 2023-10-15 03:00: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水之融 于 2023-10-15 03:30 编辑

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熟到可以背诵,原因是许小凤的曲子。接触词很久了,但我真的没认真看过这个词牌,也没写过。从前很懒,超过五六十字的没想过动笔。当然现在也懒,作业挨到现在才想写。

都说这首词很牛,为什么牛呢?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与王安石等变法者政见不同,所以被迫自求外放。他要求调任到密州,为求兄弟经常见面。但到了密州,却仍与愿违。所以中秋之夜他喝酒遣怀,倍加怀念弟弟。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这首词是怀人之作,是苏轼怀念弟弟的。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写的是望月。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的是怀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即深情款款,又豁达超然。

对上一讲的自己的作品进行读解和简评
踏莎行
风水
夜色将阑,风声渐小。有情还被无情恼。轩窗独映影娆娆,屏山半掩炉香袅。
淇水悠悠,红尘扰扰。一怀离絮谁人晓。愁肠难解两眉颦,不辞迢递秋心早。
赏析:夜色将尽,那刮了一夜的风啊渐渐的失去了气势,多情的人总是被无情的事情烦恼。真是有情不若无情。多情反被无情恼啊。一夜未睡,昏黄的窗子上映着孤独而漂亮的身影。此时此刻,屏风半掩着室内的一切,炉子里的熏香轻轻的缭绕着弥漫过屏风的那一边。岁月悠悠红尘纷纷扰扰,那一段岁月里的故事早已定格。多少执着,化作一怀离絮。一品而醉,二品而悲,三品却无言。谁人能读懂我的无奈,愁肠难解,愁心难寄,愁思难抛,两眉紧锁,双泪长流,不知不觉这颗心已冷了,像这早早到来的秋天一样。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6

帖子

4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0
18#
发表于 2023-10-15 07:22:2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二第九讲作业
望日17-潇湘月冷
【一】题:翻译和简析苏轼的作品
蝶恋花●春景宋.苏轼
花褪残红①青杏小。燕子飞时,绿
水人家绕。枝上柳绵②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杏花凋谢未尽,枝头初结青杏。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伤害。
①花褪残红:花褪:凋谢,褪,脱去,小:毛本作“子”。

②柳绵:即柳絮。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往年同在莺桥上,见依朱阑咏柳绵。”

简析
“花褪残红青杏小。”褪对指颜色变浅或消失。开头一句描写的是暮春景象,句意为:暮春时节,杏花凋零枯萎,枝头只挂着又小又青的杏子。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绿水环绕着一户人家。这两句又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生动的春天画面,但缺少了花树的点缀,仍显美中不足。“绕"字, 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大意是:树上的柳絮在风的吹拂下越来越少,春天行将结束,难道天下之大,竞找不到一处怡人的景色吗?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上阕描写了一组暮春景色,虽也有些许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败和萧索,这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作者被贬谪在外,仕途失意又远离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独惆怅,想寻找一些美好的景物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谁知佳景难觅,心情更糟。上阕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是一条道路,行人从路中经过, 只听见墙里有荡秋千的声音,一阵阵悦耳的笑声不时从里面传出,原来是名女子在荡秋千。这一场景顿扫上阕之萧索,充满了青春的欢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赏和聆听着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欢声笑语。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墙院里女子的笑声渐渐地消失了 ,而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后却心绪难平。他听到女子甜美的笑声,却一直无法看到女子的模样;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墙外有个男子正为她苦恼。男子多情,女子无情。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人回味、想象。

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在这里,“佳人”即代表上阕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则是5词人的化身。 词人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终不得排解的心绪。
综观全词,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朦胧,令人回味无穷。

【二】题:对上一讲的自己的作品进行读解和简评
踏莎行   暮秋思情
叶扑横阶,风侵小槛。竹阴深处门扉掩。荷池凋落伏残根,长堤独步思潮泛。
心字添忧,蛾眉锁憾。鱼书无寄相思染。杭城新近末曾知,望穿秋水深深惦。
①解释
落叶铺满长阶,风流绕栏杆,竹林深处,门扉深掩。旁边荷塘只剩下残枝败叶,独自走在堤岸上,思潮翻涌。心思烦闷,眉山紧皱。好久没有收到心上人的信息了,不知道他在杭州那边上班还好吗,天涯望断,不知他那.边也一样冷了吗,不知道他是不是像我惦记他那样,一样惦记着远在故园的我!
②简评
起拍破题,上景下情,景为情生,就是中规中矩的一般写来。
下片以情起,对远人的思念,惦记。总体就是暮秋对景伤情之作。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9

帖子

180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08
19#
发表于 2023-10-15 09:1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浅月 于 2023-10-15 09:56 编辑

古典词研二第九讲作业
醉月—浅月微霜
(1)自选一首苏轼的作品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200字以上)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译文: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

简析:
最初喜欢苏轼的这首词是因为结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看透了人间的无奈,然后坦然接受的一种情绪,我们称之为豁达!而这份豁达里,蕴含着人生的多么深沉的悲凉啊!苏轼这首词一改以往送别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寄悲凉于洒脱。这样的文字,让无数诗词爱好者为之敬佩叹服。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三年未聚,再聚已“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这一句写出了一种“归来仍少年”的味道,歇拍承接此句,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赞美友人的美德,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也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2)对上一讲的自己的作品进行读解和简评(200字以上)
松梢月·山行漫笔
文/浅月微霜
路仄人稀。高天似暖玉,云影披离。霜叶红遍,行处锦色霞姿。偶有秋风喧然过,便彩蝶、漫舞翩飞。拾级徐步,晴明里,任心醉神迷。
忽闻轻水响,驻足听雅乐,松涧流溪。夙梦岚起,携手结舍林垂。竹槛蓬窗蔷薇径,挂野蔓、尽掩柴扉。素盏闲册,山中老,不须归。




简析:字数200字以上,这个要求实在不太友好。无他,自评是短板而已。这首词写的是最近一次爬山的经历,上片以写景为主,着力表现秋日山中的静谧和美好,歇拍由景及人,写自己的陶醉,既是侧面烘托风光的无线美好,也为下文做铺垫。下片由水声写起,转入抒发结舍山间的美好愿望!思路是非常简单的,主题也比较老套,个人以为这样的词想要写好景物的顺序层次是关键!所以会一直努力探求,争取他日有所进步。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2

帖子

12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94
20#
发表于 2023-10-15 10:05:0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二第九讲作业
醉月18-穆小兮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生死”开头就给读者生死离别的场面。“不思量,自难忘。”不想刻意去思念,可这种思念早已刻在了骨子里,怎么也忘不掉。短短六字,写出了苏轼对亡妻那种深入骨髓的思念之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有千般思念,却无法对千里之外的孤坟诉说,这里仿佛已见苏轼临窗独立,泪流满面。“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即使相见,颠沛流离的我,早已风尘满面,鬓发如雪,你还能认出我吗?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这里写了苏轼因日日思念,才得梦里一见,心中满是惊喜。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奈何相见无言,唯有泪流满面,思念都化成了泪水。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想你定也是,年年在那凄冷的月夜,荒寂的山岗之上,为我肝肠寸断吧。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诗人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古典词研二第八讲作业
【踏莎行】梦
醉月18-穆小兮

东面栽桃,北窗种竹。篱前把酒观黄菊。春来秋去笑相迎,花开叶落安耕读。

醉里听风,闲时对局。归来燕子栖茅屋。歌声唤醒梦中人,高楼排立皆尘俗。

这首词的灵感来源于小鱼儿的一篇随笔。虽然我们已到不惑之年,却改不掉爱做梦的习惯。年轻时候做的是王子公主的梦,到了这个年纪,在这颠沛流离的俗世中,我们早已尘满面,鬓如霜,王子公主不再是我们的梦。

但我们依然有梦,一处幽静的小屋,东面栽几颗桃树,北窗种一排修竹。春日,赏桃花如雨;夏日,听雨打竹叶;秋日,把酒赏菊送夕阳;冬日,围炉听雪落下的声音。

梦太美,让人太沉醉。可惜笔太拙,负了小鱼儿精心编制的梦。也或是,迷途不知归路,猛然醒来,窗外的高楼广厦,异常陌生、冷漠,而我却不得不在这陌生、冷漠的城市,为三餐、为儿女,披星戴月、经风历雨……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1-18 13:26 , Processed in 0.1558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