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八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250

帖子

12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80
11#
发表于 2024-8-26 00:50:2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八讲作业: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代 ·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译文: 船在吴江上飘摇,岸上酒楼酒旗飘摇,我那满怀羁旅的春愁只能用美酒来消除了。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江风迅疾,落雨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清洗衣袍,在家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型的盘香呢?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赏析: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
词大致作在南宋亡后蒋捷飘零于姑苏一带太湖之滨的阶段。这里原是个山柔水软的江南秀丽地。一个彷徨四顾,前程茫茫,时光空抛,有家难归的游子置身在此境地里,怎能不惆怅莫名呢?词的上片初一看无非写春愁难解,借酒浇愁而已。略加细察,可以看出此中有大起伏,情思在跌宕中激越波荡。词人的一腔“春愁”待酒以浇的渴望,在“江上舟摇”的飘流中是得到瞬间的满足的。“楼上帘招”这江村小酒店的或许写有“太白一醉”字样的青布帘招知词人,可来醉乡小憩。在这一“摇”一“招”之间,情绪是由愁而略见开颜了的。可是当江上小舟载着这薄醉之人继续行去,醉眼惺忪地在眼帘上映入“秋娘渡与泰娘桥”的景色时,风吹酒醒,雨滴心帘,只觉风入骨,雨寒心。转而“秋愁”复涨,而且愈涨愈高了。情绪的起伏就是如此激转湍漩。“秋娘渡”、“泰娘桥”指的是吴江一带地名。蒋捷的《行香子·舟宿间湾》词就有“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之句。词人在此处以“秋娘渡”与“泰娘桥”指代苏州吴江一带景物之美——秀婉妩媚令人愉悦的美。正是这美景愈触发其愁思,思念起了在家的“笑涡红透”、“软语灯前”的妻室。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句式正是一种暗示法的句式,是某种特定心态借助意象的表现方法。它让人可以产生听觉上的风声雨声,视觉上的潇潇绵绵、飘飘扬扬,触觉上的寒意、潮意、湿润意,一直到心态上的感知:酸辛感、苦涩感。这手法在下片中也出现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红”一“绿”,将春光渐渐消逝于初夏的来临中这个过程充分表现了出来。这是时序的暗示。但细加辨味,芭蕉叶绿,樱桃果红,花落花开,回黄转绿,大自然一切可以年年如此,衰而盛,盛而衰,可是人呢?绿肥红瘦对人来说意味着青春不再,盛世难逢。再进一步推去,家国呢?一旦破败,还能重见么?“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全过程,怎样抛的,本极抽象,现今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明示出来。所以,如果说,暗示具体时序由春而夏,那是“实”的表现,那么将抽象的流光抛人揭示开来就是“虚”的具体化。这八个字真是妙极了的。至于色彩的自然绚丽,语言的准确性那是可以不言而喻的。
明白了这些,“何日归家洗客袍”之问就显得不只是一般的游子之家情了。从词的脉络说,这一句暗接上片的因风雨之声而强化了的触景生情,即使内心的愈发高涨的“春愁”由心底浮出来,具体化,外现。但从内在情思看,这“洗客袍”即结束飘流的不安定生活,重新过着由佳人相伴,素手调笙,烧起心字形清香的宁静怡乐的生活——可能吗?“何日归家”正是无望之叹!莫说有家难归,即使归家了,“客袍”洗涴得了么?国已破,家难在!对一个忠贞之士来说,从此将是无尽的流亡生涯,往昔温馨雅事都已在“何日”之问中一去不复返。失落了这样的心境,也就结束了这样的情事,这是肯定的,所以“何日”之间,其实他已是自答了的。由此而读下去,“流光容易把人抛”已如前面分析,在这看似明畅的词句中包裹的是怎样一颗紧缩的心,岂非一目了然。
这里有意把下片诸句倒过顺序来谈,又将“何日归家洗客袍”置于上下片的关联点上去理解,是想从具体的句式和情思上说明这首短词形似明快,实则苦涩,在艺术上具有似“流”实“留”的特点,情韵在回环周转地流荡,呈一种漩涡状。这种艺术手段最能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意充分表达出。“流”,是流畅少停蓄,而“留”则有顿挫,有吞吐,有抑扬之势。蒋捷确有一些词写得稍嫌“流”,但这首《一剪梅》却不属此类作品,不可匆匆浏览,不细辨味。
《一剪梅》词牌的特点是在舒徐(七字句)与急促(四字叠句)的节奏较整齐的交替中显现动人的音乐性的。自周邦彦以来,有不少名句,如李清照“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等。后又经辛弃疾的创作,使四字叠句完全由散而整,构成排句重叠的规定性,音乐性更强了。而且往往突出画面的重叠或心境的重叠。到蒋捷手里,特别是这首《一剪梅·舟过吴江》传世,《一剪梅》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四组四字相叠的排句也往往写得灵动流丽,名篇更多了。

《一剪梅·舟过吴江》是宋末词人蒋捷所作的一首词。公元1276年春,元军破临安后,词人在流浪途中舟行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思乡伤国之情,作者写下这首《一剪梅·舟过吴江》。全词以首句的“春愁”为核心,用“点”“染”结合的手法,选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层层渲染,写出了词人伤春的情绪及久客异乡思归的情绪。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 深秋独步荷塘
乐淘28-有梦梅雪

霜老荷塘,风欺败叶,夕阳更照伶仃。故地徘徊,幽怀暗自频生。那时相倚花繁处,笑鸳鸯、不及深情。叹而今、悲泪盈眸,何处堪凝。

西霞散尽余晖尽,剩孤云弄影,弦月空明。犹羡西风,无拘俗事身轻。乾坤漫旅随心意,过天涯、拂面卿卿。料今宵、应梦花开,温遍曾经。

问好友友: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词,表达的方式极好,格律无错。上片由今转到往昔,再回到今夕。突出当时故地重游的悲凉情绪。

下片看着天边的余晖散尽,一弯新月高挂。羡慕西风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是不是可以到天涯,吹拂她的面颊。而我只能回家做梦,梦当年美好时光,一遍一遍的重温。

要说毛病,那就是从“夕阳”“西霞”“弦月”来看,这应该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晴日。那么“霜老荷塘”“风欺败叶”“羡慕西风”就有点矛盾了。我们不知道作者居住的地方气候怎么样。在我们这里,有霜有风的天气一般是阴天,不会有太阳和月亮。出太阳吹风,也是习习之风,不存在风欺败叶之说。个见勿怪!!

点评

西霞散尽余晖尽,剩孤云弄影,弦月空明。这句,也不是什么毛病,弦月初升,也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傍晚的时候,也时见月亮,不奇怪  发表于 2024-8-27 21:10
对于,中长调的描述,尽量要把事情,情景,展开来描写,这样,能够把描写的情感,事物,更具像化,  发表于 2024-8-27 21:09
但是,作者在处理上,陡转相忆那时候,也只是一句带过,又道不及深情,还是在事物和情境上,没有延展开去,导致 描写 过于泛泛,  发表于 2024-8-27 21:08
首句的霜老,风欺句后,又递进了夕阳更照,后跟进,故地重游,心绪暗生,后又点时那时,这个处理上,跳跃太大了,正常表达,应该是心绪如何如何,这样才能更真切的体现人物心情,情绪的变化,更让人达到共情  发表于 2024-8-27 21:06
再看互评的部分,这首高阳台,起片两个四字句,霜老和风欺,作为主谓结构,如果后面的荷塘和败叶也处理成相同结构的,形成,主谓宾,达到对偶,就不一样了,会更加好看的。  发表于 2024-8-27 21:04
赏析部分,做的很细致,蒋捷这首一剪梅,很有代表性,对偶部分处理的非常精彩,情绪表达上,更强烈!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发表于 2024-8-27 21:0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9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07
12#
发表于 2024-8-26 09:16:1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 第十八讲作
乐淘21-红叶
一,阅读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 宋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①译文:
黄莺巢居在密叶之间,柳絮轻轻飘落在湖面。斜阳已近暗淡,断桥处有返家的归船。还能有几番春游?赏花又要等到明年。春风且陪伴着蔷薇留住吧,因为等到蔷薇开花时,春光已经非常可怜。更令人感觉凄楚不堪,掩隐在万绿丛中的西泠桥畔,昔日是何等的热闹喧阗,如今却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烟。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边?往日风景幽胜的去处,只见处处长满苔藓,荒草掩没了亭台曲栏,就连那些清闲的白鸥,也因新愁而白了发颠。我再也没有心愿,去重温纵情欢乐的旧梦,只把自家的层层大门紧掩,喝点闷酒独自闲眠。请不要拉开窗帘,我怕见那飞花片片的声音,更怕见那悲切的声声啼鹃。
②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堪称“郁之至,厚之至”。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张炎是一个婉约派的词人,追念故国之思不是直接倾泻而出,而采取不直言的手法。借“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此词章法谨严,有自然流动之势,

二,互评
高阳台-春思
乐淘组20-鱼儿
叶底藏莺,堤边落絮,白鸥轻泛溪船。旧地重游,暮云青嶂如烟。东风吹皱花千朵。已春深、花落犹怜。故茫然,谁负春光,一别经年。
那时燕子归来处,正呢喃软语,嬉戏凭栏。可是如今,新愁催上眉边。痴心隔断天涯远,忆从前、最不成眠。卷珠帘,枝上红消,小月勾弦。
①译文:黄莺藏在茂密的叶底,落絮轻飘在堤畔。白鸥掠过,小船轻泛。旧地重游,暮云悠悠,青山浮烟。已是暮春时节,东风无情的吹着花朵,片片落英惹人怜惜。一晃又是一春过去了,想起那个他总是辜负春光,别来数载无音信。怎不叫人茫然呢。在那曾经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一起看花,一起看燕子筑巢,双宿双飞,情思无限。而今却是,人在天涯,不由得新愁又到眉边。想起过往的点滴,实在难眠。轻卷珠帘,绿肥红瘦,小月一弯。
②简评:
问好友友!
起拍两四字句对偶做的不错,用平缓的笔调,写出妥妥的暮春景色。自然贴切。下一句“白鸥轻泛溪船。”感觉表达不太准确。第二拍交代给读者是故地重游。第三拍:继续写眼前的暮春景色,东风吹皱花朵,皱字感觉不妥。第四拍由暮春,落英而想到离人别过数载而心生感慨。
下片转到回忆,第一拍想到曾经和心爱的人一起看燕子双宿双飞,深情无限。第二拍又回到眼前,形只影单,新愁飞到眉边。第三拍继续写愁,只是“忆从前”三个字可以在考虑,感觉有点费墨。第四拍景结不错有余味,就是红消之意有点重复了!
整体语句通顺,比较丝滑,意脉连贯也清晰,过度自然没有断痕,用词也考究,赞一个!

点评

点评部分,也十分不错!可圈可点的部分,都指出来了!作业完成的十分好!  发表于 2024-8-27 21:15
整体非常不错!忆从前,后承接的,稍弱了,应展开来说!白鸥轻泛溪船 可酌  发表于 2024-8-27 21:14
这篇在架构处理上,是非常的不错的,事物描写的延展也十分立体,情绪的表达也比较不 错,景结的处理,也很好看!  发表于 2024-8-27 21:13
起句的两个四字句,对偶处理的不错,这个,旧地重游后,描写景物就很丰满,很具象,延展的非常不错!  发表于 2024-8-27 21:12
赏析部分,不细说了,作业完成的很好!需要坚持下去!多读,多看,多加入自己的理解,尽量去形成自己的语感,语境!  发表于 2024-8-27 21:1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9

帖子

272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20
13#
发表于 2024-8-26 15:51:5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八讲作业:
乐淘33-清影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宋代.陈亮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翻译
年华老去我能向谁诉说?看了多少世事变幻,是非颠倒!那时留在中原的父老,活到今天的已所剩无几,年青人已不知复仇雪耻。如今在世的,当年都是乳臭未干的婴儿!宋金议和有着多少的悔恨,世间哪有南北政权平分土地的道理。胡女弄乐,琵琶声声悲。
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怎堪离别。只有你(辛弃疾),与我有许多相同的见解。我们天各一方,但只要双方不变初衷,则无须多问挂念。希望不会缺少知音。炼丹一旦成功,就要牢牢拾取,点铁成金。龙虎丹炼就,就可功成迸裂而出。

简析
上片先借《庄子·知北游》中“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和《淮南子》所说的“冬日之葛”、“夏日之裘”来指说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并且,越变越颠倒错乱,越变对国家越不利,人们日渐丧失了收复失地的希望。控诉了南宋朝廷的是非不分。朝廷数十年偏居江南,不图恢复,对人们心理有极大的麻痹作用。
下片转入抒情。所抒之情正与上片所论之事相一致。词人深情地抒写了他与辛弃疾建立在改变南宋屈辱现实这一共同理想基础上的真挚友谊。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闺思
悠悠
漠漠轻烟,潇潇暮雨,犹教半掩闲门。寂寞空庭,怎忍零落芳尘。不堪檐下啼孤燕,几回听、几度销魂。影沈沈,望尽春深,立尽黄昏。
那年记取同携手,奈一从别后,谁解愁人。写遍相思,也曾托付行云。奈何不到天涯处,只如今、徒付深樽。伴琴弦,一曲离鸾,满面啼痕。

试解读:暮雨潇潇,烟雾密布,闲门半掩。寂静空旷的庭院里,怎么忍心看到那些被雨水打落的花呀。更不能忍受屋檐下一只孤燕的啼叫声,几回听到都让人感到万分的悲伤愁苦。我形单影只,一直盼望你回来,但是春天都快过去了,天也快黑了,还是没有看到你的影子。
还记得那年我们携手畅游,无奈自从分别以后,有谁理解我的愁绪呢。我曾经把相思写遍,也曾托付行云,让它告诉你我的思念。奈何它不到天涯处,现在的我只有以酒浇愁。伴着琴弦,弹一曲离鸾词,忍不住泪流满面。

简评:一首闺怨词。采用今夕对比手法,以现在暮春时节暮雨、落花、孤燕等物象渲染凄清落寞的氛围,对比昔日同游时的美好,衬托闺中人的孤独寂寞以及对离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立意明确、布局合理、脉络清晰、用语清新自然,感情细腻、层层递进,读来使人潸然。

第一拍“漠漠轻烟,潇潇暮雨,犹教半掩闲门。”景起,暮雨、轻烟、闲门半掩,烘托凄清的环境。
第二拍“寂寞空庭,怎忍零落芳尘。”点明地点,入情。空庭寂寞,不忍心看到落花,所以要“半掩闲门”,衔接紧密。
第三拍“不堪檐下啼孤燕,几回听、几度销魂。”更不能忍受孤燕的鸣叫声,从视觉转到听觉,更进一层渲染闺中人的愁苦心情。
第四拍“影沈沈,望尽春深,立尽黄昏。”对前三拍的总结。但是人的位置在哪?“立尽黄昏”前面没有交代,半掩闲门不可能在空庭里。
第五拍“那年记取同携手,奈一从别后,谁解愁人。”转入回忆。但是这回忆只是一笔带过,而且“那年记取”倒装感觉别扭。第二三句转的太急,还没看到那年怎么样就别后了,感觉这两句应该写点那年的事。
第六拍“写遍相思,也曾托付行云。”别后对离人的相思无人能解,只有托付行云带去远方。
第七拍“奈何不到天涯处,只如今、徒付深樽。”行云为什么到不了天涯呢?而且“奈何”与第五拍的领字“奈”重字,不知道有没有影响词境,请老师指点。
结拍“伴琴弦,一曲离鸾,满面啼痕。”一边喝酒一边弹琴,弹的是《离鸾》曲,四字句对偶,处理的挺好。
瑕不掩瑜,挺不错的一首词,学习了。

点评

关于第五拍的点评部分,指出来的问题,也非常精准,整体来看,上片完成的非常好,很完美,下片稍显弱了,在第五拍和第七拍,稍视修改,即可!  发表于 2024-8-27 21:23
关于奈字,重字的问题,个人觉得问题不大,如果,非要处理的话,可以微调,改成缘何,何  发表于 2024-8-27 21:22
而且,这篇高阳台的词,写的也很好!当真配得上一句,好词,好评!学习了!  发表于 2024-8-27 21:21
这个点评的部分,作业,完成的特别好,是我点评以来,完成的最好的一个!  发表于 2024-8-27 21:20
点评的部分,也完成的十分细致,可圈可点的部分,也点出来了!  发表于 2024-8-27 21:19
赏析部分作业完成的很好!不细说了!  发表于 2024-8-27 21:1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

帖子

22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8
14#
发表于 2024-8-26 20:52:31 | 只看该作者
乐淘16~静姝
一剪梅
宋 蒋婕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解析:此词里构思巧妙新颖,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个“昏”字,把那种“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第二幅画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这里的“客舟”不是《枫桥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惊起一滩鸥鹭”里的游船,而是孤独的天涯羁旅,孤独、忧愁、怀旧时时涌在心头。这时的雨伴随着断雁的叫声。这一个“断”字,联系了诸多意境,同断肠联系在一起,同亲情的斩断联系在一起,有一种人生难言的孤独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

  “而今听雨”的画面,是一幅显示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己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此词作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

  方位名词的巧妙运用,是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少年听雨歌楼上”,追欢逐乐,无忧无虑,正是作者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因而一个“上”字,正好暗合作者这样一种生活情境。“壮年听雨客舟中”,这时期的作者,进士及第不久,南宋灭亡,他不肯仕元,开始了漂泊生涯。“软语灯边、笑涡红透”的家庭生活既已失去,离乱生活,使他惟有感时伤怀,于客舟中听潇潇冷雨,吹瑟瑟西风,看辽阔的江面堆满铅灰色的云,失群孤雁传来凄厉的哀鸣,心境一何愁苦悲凉!但这时的处境与暮年相比,还未到达极端孤寂的境地,因而用一“中”字,倒也贴切。“而今听雨僧庐下”,已是白发老者的他,已经尝遍了悲欢离合的滋味,大半生坎坷遭遇的折磨,几乎使他到了麻木的地步,悲欢离合,已经无法掀动他感情的涟漪,因而他能够听任檐前冷雨一直滴到天明。作者真的已经麻木不仁、万念俱灰了吗?如果四大皆空,又为什么彻夜难眠呢?可见作者的忧愁痛苦不仅没有得到解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这另一种形式的愁苦,是情感的内敛与深化。这时一个“下”字,自然与作者风烛残年的境遇高度一致。三个方位名词,也许并非刻意安排,但作者一生的际遇,确实能从这三个方位名词上看出端倪,不是吗?

  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作者一生三个典型片段,凸显词人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情。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楼上原玉
乐淘-15~碧天云外月
高阳台·中元节
伏末炎消,秋初翠共,凭栏独倚黄昏。叠岭残霞,炊烟又起前村。凉风掠过门前柳,绿丝绦、摇曳氤氲。转销凝,几许离歌,一缕痴魂。
今宵梦里终相见,正关情再谢,絮语犹存。未了尘缘,相携共对芳尊。何时泪落黄粱枕,几多愁、约上眉痕。任流光,别了曾经,又与谁论?
解读:(一转眼)又到伏末了,天气渐凉,而夏天的翠色在初秋里(还有一些痕迹)。黄昏时分,独自凭栏。(远处)层岭叠嶂,暮云飞霞,村子里炊烟袅袅。晚风习习,门前的柳树摇曳着(当初的)氤氲。一转眼便消散了,幻化成离歌几许,痴魂一缕。今夜清梦里,情意绵绵,低声絮语。尘缘未了,把酒作乐。梦醒时分,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又上眉头。而今时光飞逝,曾经的美好一去不复返了。余生和谁一起说说一起走过的日子呢?
赏析:问好学友。此诗作格律无误。审词牌细致。对偶、领学运用到位。纵观全词,上片眼前景,先实后虚;下片梦中情然后梦后的落寞凄凉,先虚后实。通篇虚实结合,捭阖有度。手法娴熟,词味浓。学习了。另,芳尊,可能是笔误。芳樽多见。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9

帖子

13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94
15#
发表于 2024-8-27 02:23:1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第十八讲作业
乐淘组长-小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
宋代•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译文:回忆起年轻时曾在这里狂饮一场,酒醒了眼前是奔流的吴淞江。团团明月投下了桂树的身影,十里之外都散发着桂花的幽香。
桂花只不过有一点点宫黄之色,却给人间送来这样的芬芳。也许是她要借着秋天的风露,让香气飘散到世界的四面八方。
简析:此词由“忆”字领起全篇,追怀二十多年前吴江赏桂之往事。上片写景,以景衬情,酒醒后惟见明月树影、水沉烟冷,映现出流寓吴楚、壮怀难伸的孤寂心境。
下片咏桂,遗貌取神,即小见大,由花小香浓着笔,“一点宫黄”,其浓烈芳香,借助风露可将世界熏香。全词把咏物与性灵融为一体,将词人自己的形象淡化到不露痕迹的地步。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
文/豆包
远阔关山,依稀暮影,月弦初染归鸿。千古风流,多少功业成空。江山如画皆成醉,酒醒时,老态龙钟。几多愁,酒味禅痕,飘落风中。
徒然恨得流年老,纸上书生气,徒慕英雄。浊酒难赊,怎慰孤影朦胧。两鬓对镜如何照,意难平,又与谁同。叹余生,残烛摇摇,独对青松。
小西互评:问好学友,这是一首感怀之作,格律用韵无误。不会评了,说一下我能看得出来的。不规则重字有点多。上片“老态龙钟”与下片“流年老”意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

帖子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16#
发表于 2024-8-27 08:07:2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八讲作业
乐淘28-有梦梅雪
高阳台      暮春感怀
乐淘宛儿
纸上花痕,眉间软絮,流云堆砌如烟。布谷声声,匆匆不语经年。时光缝隙斑斓过。等梦来、你在心间。等风来,无赖黄昏,你在天边。
思来无个安排处,忆耳旁低语,灯影阑珊。别了曾经,星河半枕难眠。重山阻隔云书杳,怕更深、乱动心弦。起轩窗,有念悄悄,有月湉湉。
试翻译:


纸上那些花的痕迹,眉宇间轻柔的柳絮,像烟一样堆积的流云。布谷鸟一声声地叫着,岁月匆匆,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时光的缝隙里,斑斓的色彩一闪而过。等待梦境的到来,你就在我的心里。等待风的到来,在无聊的黄昏,你却远在天边。


思绪纷乱,不知如何安放。回忆起耳边那低声细语,灯光下的身影朦胧。告别了曾经的时光,星空下枕着一半枕头难以入眠。重重的山脉阻隔,音信全无,害怕深夜时分,心弦被轻易拨动。起身打开窗户,心中默默思念,月光温柔宁静。


试点评,
逐拍分析这首《高阳台·暮春感怀》:


上阕:


1. 纸上花痕,眉间软絮,流云堆砌如烟。
   - “纸上花痕”与“眉间软絮”都是静态的描写,而“流云堆砌如烟”则是动态的,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虽然有意境,但“堆砌”一词在这里的使用可能不够贴切,因为“堆砌”通常指物质的累积,而“流云”是动态的,两者结合略显生硬。


2. 布谷声声,匆匆不语经年。
   - “布谷声声”是具体的声响,但“匆匆不语经年”则转为抽象的时间流逝,这种转换略显突兀,没有很好地过渡。


3. 时光缝隙斑斓过。等梦来、你在心间。等风来,无赖黄昏,你在天边。
   - “时光缝隙斑斓过”是一个很美的意象,但“斑斓”一词通常用来形容色彩,而这里用来形容时光的流逝,可能不够准确。
   - “等梦来、你在心间。等风来,无赖黄昏,你在天边。”这几句重复使用了“等”字,虽然增强了节奏感,但可能显得有些单调。
“时光缝隙斑斓过”与“等梦来、你在心间”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前者更多是抽象的时间感,后者则转向了具体的思念对象。
“无赖黄昏”这一表达较为模糊,与前文的情感表达不够协调。




下阕:


1. 思来无个安排处,忆耳旁低语,灯影阑珊。
   - “思来无个安排处”表达了无奈之情,但“无个安排处”这一表达略显口语化,与整首诗的文雅风格不太协调。


2. 别了曾经,星河半枕难眠。
   - “别了曾经”这一表达较为现代,与整首诗的古风有些不搭。
   - “星河半枕难眠”意境深远,但“半枕”一词在这里的使用可能不够贴切,因为“枕”通常与睡眠相关,而这里与“星河”结合,略显牵强。


3. 重山阻隔云书杳,怕更深、乱动心弦。
   - “重山阻隔云书杳”中的“云书杳”一词较为生僻,不易理解。
   - “怕更深、乱动心弦”中的“乱动心弦”表达了一种恐惧之情,但“乱动”一词在这里的使用可能不够精准。


4. 起轩窗,有念悄悄,有月湉湉。
   - “起轩窗”是一个动作,但与前文的情感联系不够紧密。
   - “有念悄悄,有月湉湉”中的“悄悄”和“湉湉”都是叠词,虽然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但可能使得整句显得有些拖沓。
这首词用词较雅,立意分明,很有可读性。以上属于个人见解,吹毛求疵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6

帖子

85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8
17#
发表于 2024-8-27 09:34: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稻花 于 2024-8-27 09:39 编辑

古典词研三第十八讲作业
乐淘11-悠悠
1.赏析
相见欢
五代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译文:
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简析:
这首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这种悲慨并不局限于个人的失落与苦闷,而是对全人类生命缺憾的普遍共鸣。其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化作一声震撼人心的悲切浩叹。

2、互评
高阳台
乐淘12-风若兮
枝上鸣蝉,榴花似火,重逢柳外汀洲。雨霁风轻,初升新月如钩。亭台相约杯盘共,浅浅斟,半夜无休。自分离,两地相思,梦断三秋。
痴心一片流年渡,叹朱颜渐瘦,两鬓霜头。叹息声声,多情余恨淹留。谁传尺素鱼儿腹,倚阑干,珠泪盈眸。夕阳斜,隐隐飞舟,相逐沙鸥。

解释:枝上蝉声未断,石榴花绽放出明亮的颜色,鲜艳如火,在这一个季节里,我们重逢在柳林外的水中小洲上。雨停了,风轻轻柔柔,初升的一弯新月如钩。我们相约在亭台里杯酒相共,浅斟慢话,到深宵依然没有休止。自从分别后,两地互相思念着,好梦犹难,度日如年。
怀着痴心一片,渡过了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唯叹惜,容颜渐老人渐消瘦,更那堪两鬓已斑白。一声声的叹息,多情的人总是会留下遗憾,思念的人久留于他乡。问谁能代为传递书信呢,倚着栏杆凝望,清泪盈眸。夕阳下,唯有隐约中行驶着很快的船只,和互相追逐的沙鸥。

悠悠妄评:
若兮老师这首词是怀人之作,相思之意娓娓道来。有典有化句,整篇用字很雅,很有词味。

上片造境好看,语句流畅。起拍道出重逢的时间地点,“枝上鸣蝉,榴花似火”,很喜欢的句子,若是对偶会更增加美感。这一处还有些疑问,重逢的地点是在汀洲,那就是在水中的陆地上,这样的地方人迹罕至,感觉上有些不太合常理。接拍一弯新月如钩,文字优雅。第三拍描述重逢时的无限欢欣畅饮。歇拍开始转情,说出曾经的分别,为过片作铺垫。

下片层层递进,道尽相思之意。过片朱颜瘦与两鬓霜更让情感递进,只是“痴心一片流年渡”与歇拍的“两地相思,梦断三秋”表达上略嫌重复。第二拍化句“多情自古空余恨”,叹息声中,惆怅之情跃然纸上。只是这一拍“叹息声声”与上一拍的“叹”表达上,感觉也有重复之嫌。第三拍用典“鱼传尺素”,但加上“腹”字,让整句读来感觉有些硬凑。煞尾景结,点明分别后怀人的地点有点晚了,而且“飞舟”感觉有欢快之意,不如行舟、归舟。

总结:这一首词故事架构是重逢后又分别,整篇行文皆以分别后的相思为主线,还是一首很不错的词,学习了!以上说的不对之处,请海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5

帖子

5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0
18#
发表于 2024-8-27 11:40:4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第18讲作业:
乐淘30-羽君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一落索 《梅苑》
无名氏

腊后东风微透。越梅时候。一枝芳信到江南,来报先春秀。

宿醉频拈轻嗅。堪醒残酒。笛声容易莫相催,留待纤纤手。

这句话的内心活动大概是越梅的雅洁,我这喜不自禁献殷勤的笛声因为俗而会玷污。还是留与那些佳人来赏看。
因为前两句是宿醉不,因花而醒了剩下的酒力不。既然酒力都能醒,不狂喜吗?
越梅,本意思是越国的梅花。泛指南方梅花。因为古越国辖南方不。这样断的。先春是词语,早春的意思。

筒评:
这首《一落索·梅苑》描绘了早春梅花绽放的景象,以及由梅花引发的细腻情感。

上阕“腊后东风微透。越梅时候。一枝芳信到江南,来报先春秀”,通过“腊后”“东风微透”点明时节,写出冬去春来,梅花绽放传递春的讯息,语言简洁而生动,展现出春天初至的清新与生机。

下阕“宿醉频拈轻嗅。堪醒残酒。笛声容易莫相催,留待纤纤手”,描绘了主人公宿醉后轻嗅梅花,希望笛声莫催,留待佳人之手的情境,充满了浪漫的情思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细腻,用简洁的词句营造出了清新、浪漫的氛围,将梅花的美与人物的情感巧妙融合。不过,相对一些经典词作,其在表达深度和艺术手法的多样性上或许稍显不足。

2,互评:

高阳台  秋日怀君
乐淘21~红叶

碧水连波,江楼照影,望中不见归船。何事淹留,争教皱损眉山。相亲鸥鸟平沙宿,影双双、不忍相看。更愁人,衰草斜阳,一抹寒烟。
曾经共醉秋山里,对黄花丹叶,风悦云翩。堪叹今时,音断楚地湘边。旧怨未尽新愁起,把相思、细写银笺。怕归来,白了青丝,老了红颜。

1,
此词平仄符合要求。用沟委婉,规范,简炼。学习之余,赞!
2,
这首《高阳台·秋日怀君》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沉的词作。

上阕开篇描绘了碧水连波、江楼照影的景象,然而望不见归船,引发愁绪。“何事淹留,争教皱损眉山”直接抒发对君不归的埋怨与忧愁,形象地展现了思念之苦。“相亲鸥鸟平沙宿,影双双、不忍相看”,以鸥鸟成双对比自己的孤单,更添凄凉。最后“更愁人,衰草斜阳,一抹寒烟”,通过衰草、斜阳、寒烟等萧瑟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愁苦。

下阕回忆曾经共醉秋山的美好时光,“对黄花丹叶,风悦云翩”,与如今的分离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失落。“堪叹今时,音断楚地湘边”,叹息如今音信断绝。“旧怨未尽新愁起,把相思、细写银笺”,将愁绪化为相思之语写于银笺。“怕归来,白了青丝,老了红颜”,担忧君归来时自己已青春不再,深情而哀怨。

整首词情景交融,以景衬情,通过今昔对比,将女子对远行人的思念与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但在语言的创新和独特性方面,相对传统,缺乏令人耳目一新的表述。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4
19#
发表于 2024-8-27 20:43: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潇湘妃子 于 2024-8-27 22:47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十八讲作业:
乐陶组29 -潇湘妃子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简析: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以“乱、穿、惊、拍、卷”等词的运用,精妙的勾勒出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及壮丽景象,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然了气氛。下片主要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风姿。“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正是写作者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高阳台》
高阳台·游甘泉大峡谷有思
文/潇湘妃子
      峭壁流云,谷沟幻彩,神工鬼斧如真。美景难描,穷尽文字三分。雨雕风刻浑波浪,似说着、今事前尘。画连环,石蝶翩翩,涧水粼粼。
       天衣留缝惊奇地,道同游共赏,今却孤巡。游客情怀,暂且闲看闲闻。十里画卷难回首,怕重来、依旧孤身。暗相期,携手同游,旧梦重温。

潇湘自评:
      译文:
      巉岩峭壁有白云拂过,峡谷幽深有阳光炫彩折射。大峡谷如鬼斧神工般雕凿。美景实在难以描绘,穷人尽文字怕只能绘出三分景色。岩壁经风化雨触展现出似波浪般柔美的不可胜数的线条,似乎在诉说着前生和今世的故事。美景象画卷般环环相连,美丽如胡蝶般双翅翩翩,谷底溪水清澈潺潺。
       天衣有意留下数条惊奇的缝隙,(他曾)说一同来游赏,今却是(我)孤独的来访。我暂且怀着游客的心情,无奈的看看景,听听他人话语。峡谷若十里长卷般,我却不敢多看,怕美景吸引我重来,还是我孤独一人。暗自期望,与他携手重游,旧梦成真。
     1、手法:今-昔-今-未来。脉络欠清晰,词味淡。
     2、押第六部平韵,上下片各四平韵。因韵字影响了词词的流畅及意境的表现。
     3、长调创作较生疏,应多读多练。
     4、有些拍与拍之间衔接有断痕。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5

帖子

36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8
20#
发表于 2024-8-28 14:44:29 | 只看该作者
作业一:
苏东坡的《行香子》是其词作中的佳作之一,以下是对其中一首《行香子·一叶轻舟》的原文及分析:
一叶轻舟,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虚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分析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二月,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间,巡查富阳、新城,放棹桐庐,过七里濑时所作。此时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尽管仕途不顺,但他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苏轼在这首词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慨相结合,通过对江面风光的描绘,寄寓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语言生动: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和形容词,如“惊”、“翻”、“点”、“急”、“冷”、“明”等,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哲理深刻:词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君臣一梦,今古虚名”表达了对浮生若梦的感慨,“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则寓意着大自然的永恒与美好。

综上所述,苏轼的《行香子·一叶轻舟》不仅是一幅清新宁静的自然风光图,更是一首富含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作业二:
高阳台.初秋绮怀(刘镇体)
乐淘01-凡川
灯火千家,香风两岸,蝉鸣杨柳黄昏。芳草萋萋,天涯一路犹均。半轮弦月梢头俏,忆去年、携手郎君。恣嬉游,棹泛清波,语笑馨芬。
鸳鸯戏水芙蓉动,叹如今孤影,初七怀人。喜鹊云桥,金风玉露销魂。千丝万缕相思寄,旧曲弹、独举金尊。盼中秋,丹桂飘香,金盏同温。
点评:
这首《高阳台·初秋绮怀》以刘镇体的风格为基础,巧妙融合了初秋景致与深情绮怀,展现出一种温婉而略带哀愁的美感。下面是对该词的点评:
开篇意境营造,以广阔的视角描绘出一幅初秋傍晚的宁静画面,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人间烟火的气息,为后文的情感抒发铺设了背景。
接着情感过渡,半轮弦月挂于树梢,勾起了对去年与心上人携手共游的美好回忆,情感由此自然过渡到对往昔的怀念之中。
随后转入感情,将读者从美好的回忆拉回到现实的孤独之中,初秋的节日(可能是七夕)更添了几分怀人之情。这里的“销魂”二字,更多地透露出一种因思念而生的哀愁与无奈。
结尾寄情与期盼,以中秋佳节为盼,希望届时能与心上人重逢,共赏丹桂飘香,金盏同温,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愿景。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2-22 20:46 , Processed in 0.13769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