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二十二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30

帖子

2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2
11#
发表于 2024-9-25 11:27:1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二十二讲作业
1. 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暗香   旧时月色
宋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
止既月:指住满一月。
简:纸。
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工伎:乐工、歌妓。隶习:学习。
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但怪得:惊异。
翠尊:翠绿酒杯,这里指酒。
红萼:指梅花。
耿:耿然于心,不能忘怀。
千树:杭州西湖孤山的梅花成林。
解析:
《暗香》,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全词可分为六层。上片,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为第一层,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那时,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赋诗言情,境界何等幽雅,生活何等美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何逊而今渐老”两句,笔锋陡转,境界突变,作者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再雉有当年那种春风得意的词笔了。正如作者所说:“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蓦山溪》)。与上五句相比,境界何等衰飒。这是第二层。从“但怪得”至上片结尾为第三层。这两句点题,写花木无知,多情依旧,把清冷的幽香照例送入词人的室内,浸透着周围的一切, 尽管你“忘却春风词笔”,却仍免不了撩起深长的情思,引起词人的诗兴。下片承此申写身世之感。从“江国”到“红萼无言耿相忆”是第四层,感情曲折细腻而又富于变化。换头,叙写独处异乡,空前冷清寂寞,内心情感波澜起伏:先是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次想借酒浇愁,但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最后,作者想从窗外红梅身上来寻求寄托并据以排遣胸中的别恨,然而引起的却是更加使人难以忘情的回忆。些少六句,三致意焉。“长忆曾携手处"”两句,是第五层,其中“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境界幽美,词语精工,冷峻之中透露出热烈的气氛。这是前句“忆”字的具体发挥。这两句说明词人最难忘情的是西湖孤山的红梅,它傲雪迎霜,幽香袭人,压倒了凛冽的冬寒,似乎带来了春天的信息。携手共游,何等惬意!词脉发展至此,终于形成高潮。结尾两句又是一层,词笔顿时跌落,终于又出现了万花纷谢的肃杀景象。“几时见得”一句埋伏下许多情思,引起无限悬念。
  这首词构思绵密,自出机抒。词的创作虽与林逋《山园小梅》有关,但其境界却远远超林逋的诗作,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不相类。林诗“曲尽梅之体态”(见司马光《温公诗话》),陆词借梅比喻诗人的品德,姜夔这首词却织进了个人身世盛衰之感。但写法上却“不即不离”,看上去,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密切相关。正如张炎《词源》所说:“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姜夔词的“清空”也正表现在这里。其次是,对比照应,似纵旋收。作者本来以梅花为线索来抒写个人身世之感,但他善于把今昔盛衰之情捏在一起,在对比中交替进行,给人以强烈印象。如第一层写的是昔盛,第二层便接写今衰;第五层写昔盛,六层又以今衰作结。这二者形成强烈对照,境况十分鲜明。再次是,抒情写意,曲折尽致。这是一首抒情词,侧重于叙写词人激烈起伏的内心活动。以第四层为例,短短六句,却有三次转折,感情上的波澜回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是音节谐婉,字句精工。《暗香》、《疏影》与《扬州慢》一样,前无古人,纯属自创。这两首词经过歌伎演唱的实际检验,作者自认为“音节谐婉”。当时曲谱,今已不传,但读起来仍能琅琅上口,叮当成韵。如前所说,作者是很注意研辞炼句的。这首词,词句秀美,用字精工,“冷”、“压”的准确鲜明,虚字的恰当适度,都有益于诗意的增强。

2. 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暗香.月愿
浥尘.荷月
  暗香疏递,漫盈湖心浅,月明花细。倩影相亲,风醉清香叶欢曳。迷梦西灯意恣,与萤火、繁星林缀。水弯弯、银路盘河,烟幻九仙袂。
  悲喜,尽相肆。不负梦痕轻,情缘深契。一期一累。温酒此时正回睨。任是心尖一段,无可替、柔光和丽。百愿你,同盛世,万华长贵。

试译:荷花淡淡的幽香传来,弥漫在清浅的湖心。月光明亮花香清幽,美好的影子亲密的挨着,微风醉在这清幽里,叶子快乐的摇曳着。恣意的迷住了西边灯光 ,和萤火,繁星一起点缀了丛林。天河蜿蜒,烟云变幻,那一定是九天仙子的衣袂。
悲呢喜呢?尽情的放纵自我,不辜负这清浅幽长的梦。一种期盼一份心累,酒已经温好了,此时此刻你正在回眸浅笑。任一段都是心尖的极致风景,柔柔的光格外美,无可替换。千百次祝愿你,一同在这里盛世里,富贵荣华年年岁岁。

试析:
问候老师,你的文字坚深味精,学生才疏学浅,只能望其项背,望洋兴叹矣!但还是能够隐隐约约看到你那颗火热的词心。受教了!好多处,吃不透你的文字高义,只是瞎揣,勿怪!不对处,不到处,还请海涵!!!
这首词,
1臆想十二分丰富,a迷梦西灯意恣b水弯弯。
2跳脱感特强.:a同盛世,万华长贵。可见你是老领导啊。
3寓意太深刻,好多处,不会解:a银路盘河b  悲喜,尽相肆c一期一累
4,前面是月,最后一个意群是愿,点题没毛病
5. 上下片五字句,1/4领字是个微不足道的毛病。
学习了

点评

“一期一累”的表达也比较隐晦,没有足够的铺垫或者解释,让人难以确切知晓其想要传达的情感或思想。  发表于 2024-9-28 16:16
表意的清晰度部分语句表意不够清晰,如“迷梦西灯意恣”,“西灯”这个意象比较模糊,读者不太容易理解其确切含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整个词句乃至全词情感脉络的把握。  发表于 2024-9-28 16:15
“暗香疏递”中的“疏递”用得很巧妙,形象地表现出暗香断断续续、若有若无地传递的状态。“叶欢曳”的“欢”字赋予叶子情感,生动地描绘出叶子随风摇曳的欢快姿态。  发表于 2024-9-28 16:14
静谧氛围:整体上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从月光下的湖景到与自然元素的互动,再到奇幻的想象,都笼罩在一种宁静的氛围之中,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仙境。  发表于 2024-9-28 16:14
“水弯弯、银路盘河,烟幻九仙袂”则增添了奇幻色彩,弯弯的河水像银色道路,烟雾幻化成仙人的衣袖,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  发表于 2024-9-28 16:13
暗香在湖心弥漫,明月映照下花朵娇细,紧接着“风醉清香叶欢曳”进一步描绘出风与叶的互动,使画面鲜活起来。  发表于 2024-9-28 16:12
【天空浅评】开篇“暗香疏递,漫盈湖心浅,月明花细”就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美妙的画面。  发表于 2024-9-28 16:1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7

帖子

7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72
12#
发表于 2024-9-25 13:01:4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二十二讲作业:
浥尘18-梅欣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     宋代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译文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只见残梅片片,随风凋落,何时才能和你一起重赏梅花的幽丽?


简析
《暗香·旧时月色》为一首咏梅词,此词借梅喻人,深蕴忧国之思,亦反映出词人生活的不幸。起句写旧时豪情,以月色、梅花勾连过去和现在,唤起与玉人月下摘梅的回忆;随即以“而今”转到当前,“长记”二字追忆赏梅雅事;末句又回到当下,惋惜片片落梅,暗含故人不知何日重逢之意。全词不断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往复摇曳,结构空灵精致,意境清虚闲雅。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暗香
浥尘22-飘零叶
湖边春色,着五州烟岫,彩云初积。少一番寒,娇蕊琼枝未轻识。纵有开妍两朵,尚未入,乐天诗笔。方留住,数点芬芳,携醉入安席。
香国,正寂寂。只牧牛小童,一声回笛。粉悲玉泣。留做东风暗相忆。冰艳无人管领,任凭那,青山凝碧。露斑斑,清梦也,问谁来得。


梅欣评阅:问好同学。这首词的意境非常美丽,描绘了湖边春天的景色和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诗中提到的“五州烟岫”和“彩云初积”形象地描绘了湖边山水的美丽。诗人还提到“少一番寒”,意味着春天刚刚开始,还有一些凉意。诗中提到的“娇蕊琼枝未轻识”和“纵有开妍两朵,尚未入,乐天诗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接着,诗人提到“香国,正寂寂”,形容春天中的花香世界安静而宁静。诗人通过“只牧牛小童,一声回笛”和“粉悲玉泣”等形象的描绘,传达出春天中的悲伤和怀念之情。诗人还提到“冰艳无人管领,任凭那,青山凝碧”,表达了春天中自然景色的自由和美丽。
最后,诗人以“露斑斑,清梦也,问谁来得”作为结尾,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让人陶醉其中。整首诗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不错的作品,点赞学习!

点评

上阕从湖边春色写到花朵未入诗笔,下阕转到香国的寂静和花朵的境遇,其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流畅,感觉像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拼接在一起。  发表于 2024-9-28 15:39
结构连贯性可斟酌, 在上下阕的衔接上,虽有一定的情感脉络,但略显松散。  发表于 2024-9-28 15:39
表意稍显晦涩部分语句如“携醉入安席”语义有些模糊,读者不太容易确切理解其确切含义,是诗人沉醉于春色而入席,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不太明确,影响了词意的连贯性和整体的理解。  发表于 2024-9-28 15:38
花朵冰艳却无人管领,任由青山凝碧而独自存在,就像那些有才能的人在世间无人赏识,只能独自坚守自己的美好。感觉各说其事。  发表于 2024-9-28 15:37
仿佛花朵在无人欣赏的寂寞中暗自神伤。托物言志,借花朵的境遇,可能暗喻了自身或一些有才华的人怀才不遇的心境。  发表于 2024-9-28 15:37
下片“香国,正寂寂。只牧牛小童,一声回笛。粉悲玉泣”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香国本应是繁花似锦、热闹的地方,却用“寂寂”来形容,而牧牛小童的回笛更衬托出这种寂静,“粉悲玉泣”则赋予了花朵情感,  发表于 2024-9-28 15:36
化用典故:提到“乐天诗笔”,巧妙地化用了与诗歌有关的典故,既丰富了词的文化内涵,又使表达更加含蓄委婉。  发表于 2024-9-28 15:35
用词精巧:“娇蕊琼枝”形容花朵的娇艳与美好,“琼”字给花朵增添了一种珍贵、高洁的感觉。“冰艳”一词也很好地描绘出花朵的清冷艳丽之态。  发表于 2024-9-28 15:3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帖子

1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2
13#
发表于 2024-9-25 14:53: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二十二讲作业:
浥尘-馨怡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暗香 宋.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译文:昔日的月色,多少次照映着我,我对着梅花开始吹笛子。笛声让我想起了一位佳人,不管有多寒冷,都跟我一起爬到树上去摘花。
如今我像何逊一样慢慢老去,都已经忘了像春风一样绚烂的辞采和文笔。但是让我感到奇怪的是,竹林外稀疏的梅花,将它那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此时正是一片静寂。想要折一枝梅花寄托我的相思之情,无奈只能哀叹路途太遥远了,夜晚的第一场雪遮盖了大地。我捧起翠玉酒杯,不禁落下眼泪,独自面对着红梅的沉默,昔日那个摘梅的佳人便在我的记忆里浮现。一直记得我们携手走过的那个地方,很多树上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呈现出一片澄碧。此时梅林的花被风吹得全部掉落,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梅花的美丽。

赏析:这首《暗香》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之一。此词咏梅怀人,思今念往。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称:“作于辛亥之冬,正其最后别合肥之年”,而“时所眷者已离合肥他去”。由此可知是指合肥旧事。上片写“旧时”梅边月下的欢乐;“而今”往事难寻的凄惶。两相对照,因而对梅生“怪”,实含无限深情。下片写路遥积雪,江国寂寂,红萼依然,玉人何在!往日的欢会,只能留在“长记”中了。低徊缠绵,怀人之情,溢于言表。全词以婉曲的笔法,咏物而不滞于物,言情而不拘于情;物中有情,情中寓物。情思绵邈,意味隽永。
2.作业互补
暗香玉米
文/夜雨
霁空曙色,正桂枝万点,凉风如笛。绿叶渐枯,金玉微黄可堪摘。多少安民果腹,却难入、骚人词笔。何须怪、雪月风花,卑贱远瑶席。
北国。草虫寂。怅燕雁南飞,清露犹积。皓颜易泣,芳信年华暗相忆。时想红缨腰配,千层叠、青纱凝碧。又粒粒、分别矣,有谁记得。

译文:雨过天晴,晨晞微露。桂花树上挂满果实,一阵凉风吹过,似有笛音。草木开始泛黄,玉米刚好成熟。玉米虽然可以让人裹腹,然而终难入得诗人笔下。又何必责怪那些诗意的风月,只因为玉米卑贱,上不了瑶席而已。
北方,草虫开始沉寂。北雁南飞,更引起无限惆怅。清露也欲加厚重,越是美丽的容颜越容易伤感。年华渐渐老去,想起腰配红缨,缕缕重重,青纱成碧。而如今,颗颗粒粒,各分西东,有谁记得。

简析:问好诗友!个人建议,不妥之处还望见谅!
1、本文主题是玉米,上片先引入玉米收获的季节是秋天,然而引发感慨,玉米虽身为五谷,却入了诗人笔下,只因为地位低下,上不了瑶席。下片先烘托秋天已深,玉米始暮,那些青春年华不在,一旦分崩离析,又有谁可以记起。
2、总体来说,睹物思情,物我合一,以玉米自喻,抒发自己的感情,脉络清晰,还算不错。
3、不足之处:上下片的铺垫太多,比如桂枝,草虫,北雁等等,与玉米没有太多的共性,给人感觉有点离题。

点评

从对北方秋景的描写到玉米自身的回忆,再到对玉米形态的想象,最后到“有谁记得”的感叹,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够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词的整体连贯性。  发表于 2024-9-28 15:54
例如“却难入、骚人词笔”这一化用,在表意上稍显生硬,与前后文的衔接不够流畅,略显刻意强调玉米的被忽视。结构的紧凑性下阕在情感和意象的转换上有些松散。  发表于 2024-9-28 15:53
同时也暗示了玉米在岁月流转中的默默奉献和被遗忘的命运。典故化用的部分与整体语境的融合不够自然。  发表于 2024-9-28 15:53
这首词既有对玉米实用价值被忽视的不平,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如“皓颜易泣,芳信年华暗相忆”,将玉米拟人化,赋予其“皓颜易泣”的情感,表达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叹,  发表于 2024-9-28 15:52
立意深刻:“多少安民果腹,却难入、骚人词笔”一句揭示了玉米虽然在民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却常常被文人墨客忽视的现实,体现出一种对平凡而伟大事物的关注与同情。  发表于 2024-9-28 15:50
玉米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作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也具有诗意。  发表于 2024-9-28 15:49
【天空浅评】馨怡点评很到位。选材新颖:以玉米为主题进行填词创作,区别于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梅兰竹菊等题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发表于 2024-9-28 15:4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

帖子

18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0
14#
发表于 2024-9-25 15:06:2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题
《桂枝》香吹箫人去
宋  刘辰翁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翻译
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抬头低头的人间,悲欢何时到期限,能像从前一样团圆。

简析
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作者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宋亡不仕。本文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第二题
暗香  菊
文/凝思
寒阶霜色。正九华含笑,南山听笛。静释流光,任是幽清几堪摘。南雁排空渐远,抬望眼、云笺书笔。但记取、抱节舒心,百艳岂争席。
香国。不寂寂。算叠簇尽妍,印象沉积。莫须饮泣。清客依篱漫回忆。长记都南相叙,思缕缕、凌寒空碧。只片语,言契阔,未来可得。

清风试评
问好组座,咏物词不太会评,说错勿怪哈。

小词行文流畅,从菊花生长环境写起,然后写大雁云笺,是写一个九华山,一个南山,两处的相思么?歇拍写出菊花的孤傲,不与百花争席,很不错!
下片承接菊花不争艳,但是散幽香不寂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接下来写回忆,清客傍篱共赏的情景,煞尾句结的稍显弱。

整首词仿写的不是很成功,有些地方表达模糊,恕我愚钝,还请点评老师补刀!

点评

尾句这对未来的期望,脉络清晰,立意明确,委婉蕴藉。  发表于 2024-9-27 12:56
长记城南相绪,思缕缕,这里连接不是很好,  发表于 2024-9-27 12:53
下阙写菊的形态,气味然后回忆过去  发表于 2024-9-27 12:49
然后这雁去,这间接写所处环境。云笺书笔,然后到写菊的气节,  发表于 2024-9-27 12:46
点评:收句写时间,然后写地点,人事出现  发表于 2024-9-27 12:3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3

帖子

8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88
15#
发表于 2024-9-25 18:40:5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二十二讲作业:
浥尘20清心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赏析
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
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扁舟”,小船;花底,花下。词人午睡,梦中驾着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游,烟雾缭绕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这两句写的虽是梦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绝妙的水墨画,淡笔素描,勾勒出湖面胜景的一个轮廓,呈现在读者面前。“急雨打篷声,梦初惊。”突然,一阵暴雨击打船篷的声音,把他从梦中惊醒,一瞬间,先前的扁舟、荷花、烟水顿时消失,可以想见,词人此时对梦境还有些留恋,对雨声打断他的美梦不无遗憾。


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却是”二字,承上启下,把梦境和现实串在一起。原来,先前梦中听到的“急雨打篷声”,睁眼一看,是雨点落在门前池塘中的荷叶发出的声音。这“跳”、“散”、“聚”、“泻”,四个动词连用,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二:互评
暗香·玉女潭
——伊水
        天蓝云白,借几番佳兴,访幽寻迹。掩映亭台,古木森森向行客。几缕秋风拂面,顿时感,心清神适。过石林,济济一堂,觉盛会如昔。
       值得。醉其色。有佳构铭文,抒怀吟笔。碧潭醴液,召引诗情落香墨。回望千年一瞬,惊岁月,匆匆何急。淡炎凉,求自在,且行且惜。
简译:云白天蓝,乘兴来此访幽。有亭台掩映,森森古木似在迎客。秋风拂过面庞,顿时觉得心清气爽。行过石林,觉得盛况和昔时一样。
值得让人陶醉其中,曾有些文人雅士在此抒怀吟笔。幽幽碧潭似香甜的美酒,引得诗情涌起。惊叹岁月太匆匆,回想千年不过一瞬。莫如忘记炎凉,珍惜当下,自在生活吧。
简评:问好同学,反复读了几遍,不知理解的对不,胡乱说几句,错了莫怪哈。此词上下片连接顺畅,上片景,下片景入情,立意也挺好的,感觉写的还不错。就是此次要求咏物,觉得咏物部分少了些,有的部分不太明白,还有上一句诗情正浓,下一句就感慨,情感方面转的有点快了。乱说不一定对哈。

点评

脉络清晰,立意明确,总体较好,唯感写潭入题有点晚了  发表于 2024-9-27 13:11
下阙写潭边,石刻,和古迹,最后抒怀,  发表于 2024-9-27 13:09
然后写自己的感受,传写过石林,  发表于 2024-9-27 13:07
μд  发表于 2024-9-27 13:0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3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4
16#
发表于 2024-9-25 19:28: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天空@ 于 2024-9-25 20:15 编辑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二十二讲作业:
浥尘17-天空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万俟咏    宋代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拍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译文
遗憾春天即将过去,只有芳草萋萋遍野把汀州染绿。纵使山崖高千丈,榆钱再多,也买不来春归的脚步。梅花一向是最早离去,现在已结出满树青果。门外垂杨生长在岸边,谁把兰舟系在画桥旁边?
悠悠岁月如流水一去不返,感叹覆水消失后再难回收。身子倚靠着画栏远望望,往往一抬头一举眼间都是春愁。傍晚的东风更可恨,把那落花柳絮卷入书楼,只能放下帘栊。双燕不懂我心意,回来却问帘钩为何不挂起。

简析
《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是一首惜春词,抒写词人与一位恋人诀别的情事。词的上片从惜春写起,将离情别绪融化于物象中,颇具深婉曲折之妙;下片连用两个比喻,感叹明如流水,往事绝无重现的可能。这首词摹写出春末夏初的景象,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佳人难留的深沉感喟。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暗香    秋月
浥尘03-雲海
昨日月色,有几分冷清,孤影随行。情丝难断,梦里恩爱话依稀。奈何岁月渐老,早忘却清梅时节,休怪那世事磋砣,劳燕两分飞。
寒夜,声俱寂。叹红颜知己,锦书难寄。片片落木,当无意争宠初春。还历寿之年高,细回首过眼烟云。静聆听,幽怨处,杜鹃泣血。

天空解读:昨天的月色,有点冷清,孤独的影子一直陪伴在左右。理不断的情丝,曾经的恩爱只在梦里。奈何时光流逝,早已经忘了那段青涩的岁月,别怪世上的事被光阴白白地过去,情侣两地分离。
寒冷的夜晚,静寂无声。感叹红颜知己,思念的情书却难以寄出。一片片落叶,无意去和初春的争景色。在61岁寿辰之际,仔细回首过往,一切都一掠而过,消逝不见。静静地注意听闻,哀怨处,心情极度悲痛。

天空简析:问好词友。作业好几处出律,韵部是仄韵,好几处韵部错误,自查。整首词作书写情侣(或夫妻)劳燕分飞,感叹时光流逝,锦书难寄,一切都似过眼云烟,貌似与主题“秋月”没啥关系,离题甚远。点评不当处,请评阅老师补刀。

点评

脉络清晰,立意明阙,落叶争纯,与题意关系不大  发表于 2024-9-27 13:23
然后写岁月流逝,结尾抒坏,以景结,委婉蕴藉  发表于 2024-9-27 13:21
下阙写现在,孤寂,无雁书  发表于 2024-9-27 13:18
点评:上确写秋夜渲染环境,然后写回忆,两人分别  发表于 2024-9-27 13:1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

帖子

18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2
17#
发表于 2024-9-25 20:37:1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二十二讲作业:
浥尘22-飘零叶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晏几道   宋代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译文
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简析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是一首闺中念远之词。词的上阕写秋晚而引起思念远方行客的离愁;下阕写愁极和泪研墨写信的情形。该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篇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暗香》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暗香•问秋
浥尘17-天空
白天剪短。缝补金秋夜,露珠堆满。晓起晶莹,摇曳清风向谁侃?蟋蟀轻歌小径,鸟雀起、觅食幽馆。云霞泳、缕缕东皋,蛙自蝶新款。
不管。不能懒。已是微添凉,早至昏缓。日光不待,叹息半生泪儿潸。后半程犹急促,趁今朝、与君相伴。了遗憾、星不问,月移满院。

飘零叶解读:秋天白天变短了,夜晚变长了,早晨的露珠晶莹剔透,逍遥自在的清风在和谁聊天呢?蟋蟀在小路上鸣叫,鸟雀飞来幽静的房子里觅食。云朵飘来飘去,飘过东边的田野和高地,还有青蛙和蝴蝶。
不许,不能偷懒,天气早晚已经有点寒冷了。时光不等人,感慨半生,眼泪不觉地留下来。后半生尤为紧迫,趁现在夫妻相伴。了却了遗恨,星星别问,月光洒满了院子。

飘零叶简析:问好同学。作业觅食的食出律,日光不待的待韵部错误。上片一幅秋景图,突出主题,就是歇拍句“蛙自蝶新款”没理解,啥个意思?下片融情,从自身抒发珍惜时光,恩爱相伴,了却遗憾。整体看下片的尾拍句和前面的句子之间缺少过度,上片好于下片。点评不当处海涵。

点评

题目为“问秋”,但词作中只有“摇曳清风向谁侃?”一句问话,还因韵字的选择让人不很明了意思,其余未有突出主题  发表于 2024-10-6 19:13
另外,暗香词牌 一般要求“前段第五字、后段第六字,皆领格字,宜用去声”这一点此词都没有作到  发表于 2024-10-6 19:11
“白天剪短 ”这个表达挺有意思。  发表于 2024-10-6 19:09
问好诗友。同意叶子诗友所评。再补充一点点。天空诗友的词整体上还是不错的,只是有些地方还是有见凑痕影响了表达。如上阙的“向谁侃”下阙的“不管。不能懒。”“了遗憾、星不问,月移满院。”  发表于 2024-10-6 19:0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37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6
18#
发表于 2024-9-25 23:02:4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二十二讲作业
浥尘31-霖兮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译文:
         栏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好似默默饮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


简析:
        “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形象刻,塑造了主人公形象。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只写客观物象,不着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表示的感情非常委婉含蓄。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住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劲厉肃杀,“凋”字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望尽”一词,道出了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将“知何处”的慨叹增加了摇曳不尽的情致。
          这首词,上片风格偏于柔婉,深婉中见含蓄。下片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广远中有蕴涵。在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词作中,这是首颇负盛名的词。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还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2.互评:试评上一讲风起组座的作业《暗香·咏荷》


暗香·咏荷
风起的地方
        熏风懒起。柳外蝉逾噪,莺儿声滞。暑气蒸蒸,夹岸垂杨失生翠。借问微凉着处,谴蜂儿、湖阴寻味。但说道、十里红蕖,不雨亦清绮。
         佳卉。正肆意。叹翠盖接天,红粉香腻。一溪翳翳,南北西东锦鳞戏。记得清波深处,曾皱却、留仙裙袂。纵摘取、丝断续,碧圆自媚。


解读试评:
        夏日的风懒洋洋的吹着,柳外都听得蝉鸣愈噪。莺叫声却不流畅。天太热了,河流两岸的垂杨绿翠也没那么鲜色。这地方哪里有些许荫凉地,责问蜂儿只在湖边探寻(谴,有责问之意)。蜂说,有十里荷池,不下雨都沁凉爽意。
          美荷开得正盛,惊叹望不到头的翠叶连着天际。一溪红粉绿盖。南北西东有鱼儿嘻戏。还记得清水波动皱了凌波仙子倒影的裙袂。若摘取根茎,有丝相连,碧绿的圆荷还是那么自洁娇好。
        组座这首咏荷,有联想,有拟人,开篇赋起着重由人感知的暑热环境,一步步从蝉莺涩滞声嘶到树叶减却翠色,到蜂儿引路进入十里荷花清凉地,由红花翠盖连天到锦鲤自在游戈,再到波皱红绿倒影,最终给我们展开呈献了咏荷的最终本意:颂扬荷出于泥而不染的雅洁品质。辞汇丰富,句意活泼,词意连贯。描述绘声绘色,依钦谱格律无误。个别词,有笔误或不尽本意。比如,谴,可能是派的意思的话,应是遣的笔误。清绮,适宜形容人的文风清淡而又不单薄,有一种内在的绮丽的美。形容环境好像不太确切。另外,有湖阴,有一溪,还有东西南北鱼戏,让十里红蕖地理环境概念显杂~不知荷是生长在湖泊池塘还是溪流。

点评

另外,上阙第五字应为领字,也可注意一下哈  发表于 2024-10-6 19:21
问好霖兮诗友,点评很到位,只补充一点:风起组座这首咏荷词作还是很不错的,只是上阙铺垫过多,一直到准备过片部分才见到荷的影子,可以再提前一些  发表于 2024-10-6 19:1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帖子

17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8
19#
发表于 2024-9-26 11:04: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伊水~ 于 2024-9-26 11:16 编辑

古典研三第二十二讲作业帖
一:赏析一首古诗词
蝶恋花·春意阑珊芳草歇
宋/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词的上片抒写在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作者与亲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来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苏东坡举目所见,确实“春事阑珊芳草歇”。这是他对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过清明。按习俗,清明节是祭扫先人茔墓的节日,但是他乡作客,先茔不在此地,无从祭扫。落红处处,入耳之声,偏偏是鴂鸟啼鸣。这是他对暮春景色的具体描述,又是“春事阑珊”的形色补充。

  词的下片,作者继续表述他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亲人所处之地可以说是“咫尺江山”而已,但地分“楚”“越”,界域森严,不能自由往来。天不作美,不如人愿。“角声吹落梅花月”,惨白如梅花的月亮,闻此正待出发的征人所吹奏的进军号角,也唯恐躲避不及似的落到山后去了。这里的“梅花”语意双关,既代指角声,也指晓月残白如梅之色。


二:作业互评

暗香 月
文/清风
破云出月,照九州万里,银辉如雪。玉境高悬,写尽孤清与明洁。遥望苍穹桂魄,谁解会常娥传说。怎怪得窃饮灵丹,魂锁冷宫阙。
思切。影泠冽。叹数载人间,多少离别。把樽怎悦,倾诉阴晴与圆缺。尤是中秋遥对,频频惹眉间愁叠。夜寂寂、霜满地,晓时意竭。



问好作者!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词作,以月亮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独特感悟。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赏析:


破云出月,照九州万里,银辉如雪
- **意象描绘**:开篇即以“破云出月”这一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广阔的夜晚。月亮穿透云层,洒下如雪般洁白的银辉,照亮了整个大地。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月亮的皎洁与明亮,也象征着希望与光明在黑暗中的突破。
- **情感寓意**:通过“照九州万里”的表述,暗示了月亮的普照无遗,象征着一种超越地域界限的普遍关怀或影响力。同时,“银辉如雪”也传达了一种纯净、高洁的情感氛围。


玉境高悬,写尽孤清与明洁
- **形象比喻**:将月亮比作高悬于天际的“玉境”,既强调了其晶莹剔透的质感,又突出了其超然物外、不染尘埃的特质。这种比喻使得月亮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 **情感表达**:“写尽孤清与明洁”一句,既是对月亮特性的概括,也是作者自身情感的投射。它表达了作者对于纯洁、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清高的情绪。


遥望苍穹桂魄,谁解会常娥传说
- **文化内涵**:引入“常娥传说”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元素,为词作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浪漫气息。同时,通过“谁解会”的提问,引发读者对于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的思考。
- **情感共鸣**:“常娥传说”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经典故事,承载着人们对爱情、牺牲和永恒的向往。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对于这些美好情感的共鸣和追求。


怎怪得窃饮灵丹,魂锁冷宫阙
- **历史典故**:引用“窃饮灵丹”这一典故,进一步丰富了词作的文化内涵。它讲述了嫦娥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而偷吃灵药的故事,最终导致了她与爱人的分离和孤独的生活。
- **情感反思**:通过这一典故,作者表达了对于人类追求永恒和完美的反思。它提醒我们,有时候过度的追求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和遗憾。


思切。影泠冽
- **情感转折**:以“思切”二字作为过渡,将词作从对月亮的描绘转向了对人间情感的思考。这种转折使得词作更加丰富多元,也更具深度。
- **环境渲染**:“影泠冽”一句则通过描绘月光下寒冷的影子来渲染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它与前文的温暖、明亮的月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叹数载人间,多少离别
- **人生感慨**:通过对“数载人间”和“多少离别”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它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人和事,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 **情感共鸣**:离别作为人生中的一种常态和必然经历,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感慨。作者通过这一主题的描绘,进一步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把樽怎悦,倾诉阴晴与圆缺
- **饮酒抒怀**:以饮酒为媒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手法。作者通过“把樽怎悦”一句表达了自己在面对人生种种不如意时的无奈和苦闷。
- **月亮象征**:同时,作者还将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相联系,进一步深化了词作的主题。它告诉我们,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世间都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并面对这些变化。


尤是中秋遥对,频频惹眉间愁叠
- **节日氛围**: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团圆、思念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通过“尤是中秋遥对”一句将词作与中秋节相联系,进一步强化了词作的情感色彩。
- **愁绪表达**:在这样一个本应团圆的节日里,作者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与亲人团聚,因此产生了深深的愁绪。这种愁绪不仅体现在“频频惹眉间愁叠”一句中,也贯穿了整个词作的始终。

夜寂寂、霜满地,晓时意竭
- **环境描写**:以“夜寂寂、霜满地”来描绘一个寂静而寒冷的夜晚,为词作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氛围。这种氛围与作者内心的孤独、愁苦相互映衬,使得词作更加感人至深。
- **情感升华**:“晓时意竭”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一夜的辗转反侧后终于筋疲力尽、心灰意冷的情感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和升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生和情感的新视角。


总的来说,《暗香·月》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佳作。它以月亮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独特感悟。词中的每一个字句都充满了韵味和深意,值得细细品味和欣赏。

点评

问好伊水词友,赞叹词友详实精致的解读和分析,很棒。清风词友的咏月之作,把握到位,景情融合,音节谐婉,声调柔婉,很棒。词作煞尾还可再酌一下  发表于 2024-10-6 19:2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0

帖子

6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74
20#
发表于 2024-9-26 13:11:4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二十二讲作业
一、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暗香 · 旧时月色
         宋代: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 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 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 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二、译文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 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 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 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 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 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 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 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 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 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三、赏析
《暗香》、《疏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物词,曾被誉为姜夔词中具有代表  性的作品。关于这两首词的题旨,过去有许多说法,但都难以指实。实际上,这  两首词只不过是借物咏怀、即景言情的抒情诗,写的是作者所见所感,寄寓个人  身世飘零和昔盛今衰的慨叹。 古代咏梅的诗词很多。但是,正如张炎在《词源》 中所说:“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  黄昏 ”)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  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张炎对林逋的《山园  小梅》和姜夔《暗香》、《疏影》的评价是很高的。姜夔这两首词并不一定有什  么重大社会价值,但它却能从现实的官感中引起诗兴,摘林逋著名诗句为词牌名, 适当地提炼和化用某些与梅花有关的典故,并由此生发开去,立意超拔,另创新  机,构思绵密,错综回环。而且能自度新曲,叮当成韵,铸词造句,意到语工, 丽而不淫,雅而不涩,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对这两首词扬之太高固然不当, 抑之太下,恐亦非是。
《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 感。全词可分为六层。上片,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 ”五句为第一层,从月下 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那时,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赋诗言情, 境界何等幽雅,生活何等美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何逊而今渐老 ”两句,笔 锋陡转,境界突变,作者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再雉有当年那种春风 得意的词笔了。正如作者所说:“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 ”(《蓦山溪》)。与 上五句相比,境界何等衰飒。这是第二层。从“但怪得 ”至上片结尾为第三层。 这两句点题,写花木无知,多情依旧,把清冷的幽香照例送入词人的室内,浸透 着周围的一切, 尽管你“忘却春风词笔 ”,却仍免不了撩起深长的情思,引起  词人的诗兴。下片承此申写身世之感。从“江国 ”到“红萼无言耿相忆 ”是第四 层,感情曲折细腻而又富于变化。换头,叙写独处异乡,空前冷清寂寞,内心情 感波澜起伏:先是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次想借 酒浇愁,但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 ”;最后,作者想从窗外红 梅身上来寻求寄托并据以排遣胸中的别恨,然而引起的却是更加使人难以忘情的 回忆。些少六句,三致意焉。“长忆曾携手处" ”两句,是第五层,其中“千树  压西湖寒碧 ”是词中的名句,境界幽美,词语精工,冷峻之中透露出热烈的气氛。 这是前句“忆 ”字的具体发挥。这两句说明词人最难忘情的是西湖孤山的红梅, 它傲雪迎霜,幽香袭人,压倒了凛冽的冬寒,似乎带来了春天的信息。携手共游, 何等惬意!词脉发展至此,终于形成高潮。结尾两句又是一层,词笔顿时跌落, 终于又出现了万花纷谢的肃杀景象。“几时见得 ”一句埋伏下许多情思,引起无 限
四、互评
1、
二.填一首《暗香》
暗香.风可记得我
浥尘13——馨怡
清风无色,见弄红秋叶,涂匀春碧。
未露其踪,却有过江浪千尺。
皆欲收来两袖,谁能够、留存行迹。
但觉是、枝上分明,迎送往来客。
独立。夜寂寂。叹草木长青,人老多疾。
过功黑白。唐宋明清可相忆。
他日年华老去,尘入土、匆匆安息。
可记取、曾有我,也留点笔。
2、互评
却有过江浪千尺,皆欲收两袖。直接感发之力而另一面却又不能不因个别情事所拘限,从而传达出了一种鲜明的感情意境。枝上分明 使词发展进入了一个意蕴美感出微的境界。可记取,曾有我,世留点笔。词人从追忆中返回现实,又由今忆昔,忽昔忽今,层次迭出,一条时间线交织成团。

点评

阅读赏析认真细致,点评不错。  发表于 2024-10-9 15:4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2-22 15:14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